打印

[心语] 由《春晓》想到孟浩然

0

由《春晓》想到孟浩然

近些天在教小儿读唐诗时总是不经意读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春晓》问问那些在呀呀学语的儿童们,几乎大部份的娃娃都会背诵。
   
      唐朝的孟浩然相对于盛唐的那些诗人来说实在不太被世人了解,但这首《春晓》却是中国人几乎人人会背,全观整个诗吏却没有一首诗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能让人在提起诗词时都会首先想起这首诗。成为许多儿童在不曾上学时就学会的第一首诗

      孟浩然相对盛唐诗人而言是前辈先贤,虽文学成就上不及盛诗人,但李白却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来自许。而和诗画双绝的王维不仅写诗《送孟六归襄阳》《哭孟浩然》,更以画像表达对孟浩然的钦佩。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读起这首诗,一种怆然的情怀油然而生。流不尽的岁月,流不尽的江水,茫茫天地间,阅尽人间沧桑的唯有这滔滔东流的江水。无论是“大江东去”的豪迈,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怆,抑或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痛快淋漓,莫不情动于衷而兴发于怀。唯有孟浩然发出“垂钓坐磬石,水清心亦闲。”

       孟浩然不算是真正的隐士,他没有陶渊明那样的心远,他与李商隐不同,与李杜更不一样,他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普通人,虽怀才不遇却没有过多的愤世嫉俗。虽入朝无忘,求仕无门,但并不因此故做清高。他并不隐瞒自己希求入仕的意愿,这些意愿意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能让人感觉到他“不才明主弃”叹息。

        但后朝的苏东坡的评价“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他一句“才短”,却不想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却成了几千年中国人人都会记得的诗篇之一,这实是对苏轼在一个讽刺。其实作诗一如做人“妙悟”“直寻”者不巧而巧,皆因其吟咏多出于”情动于中”。为强求高才而苦吟诗者,终难”风行水上”。写诗就是写人生越是平常越是能永恒持久。

[ 本帖最后由 qcqtv 于 2008-8-13 08:56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0
1、又见Q兄,甚喜。Q兄喜诗,爱诗,自能心快、心愉。
2、“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传。”

TOP

0
诗一如人生,常读兄之诗,就如见兄之意,之生活,之悲喜。之真情慈情。
诗词句虽短,但其意韵却悠长。随意间吟出真心情。

TOP

0
能述我心是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我喜欢兄的文字就那不变的真。因为这真实,我感到了您心的舒畅。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8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