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盛唐风月(12月26日 更新至"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群情激愤”)

0
  第八百五十五章 升官发财本一体

  
      无论李林甫对这么一场狼山大捷如何腹诽,可这是继张守畦大败契丹之后,又一场让大唐天子李隆基志得意满的大胜,故而接到杜士仪的报捷奏疏,以及此后请求宽赦康待宾旧部的奏疏,李隆基都慷慨大方地一律照准,没有半点迟疑。对于那些当年的胡户,他甚至在灵州和夏州之间,当年兰池州等六胡州故地设宥州,取宽宥罪人的意思,下设延恩、怀德、归仁三县,从江淮开始,逐渐放回一众胡户。

      当然,对于有功将士,李隆基也不会吝啬升赏。郭子仪因领兵首功,进左卫将军,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虽刚刚从军,却以殊功授左卫中郎将,朔方节度先锋使;来稹即便自己刚刚得到辟署,可此次连其父来曜都得到了加阶的升赏,自己则是以节度推官检校监察御史,可谓三级跳也不过分。至于坐镇灵州灵武城的杜士仪,即便他并未领军冲杀在前,可识人用人,运筹帷幄的功劳,李隆基决计不会漏掉他这个主帅的。

      于是,杜士仪从散官正四品下的通议大夫,再次一口气连跳两阶,晋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授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摄兵部侍郎。这些和朔方节度使之名比起来,全都可以说是虚的,因为杜士仪既不可能回洛阳去当鸿胪寺的第一把手,也不可能去兵部佐理兵部尚书,故而只是名头好听。而真正的实惠却是他因此进爵泾阳侯,荫长子为七品朝请郎。也就是说,杜广元他日入仕,甭管才能如何,授官的起点就是从七品开始。

      较之寻常士人都得从九品入仕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挪,可谓是一步登天。而这年头的爵位固然并不稀奇,可有了爵位,杜士仪他日在樊川杜曲杜氏祠堂祭祀的时候,无疑就能处于最前头的第一序列。

      故而对于大老远从洛阳赶到灵州颁旨的宦官黎敬仁,杜士仪相当客气,并没有当初把牛仙童掀下马时的锐气十足,倒是让对方受宠若惊。倘若说杜士仪和高力士交好还未必有很多人知道,可在成都和陇右时,两次都是关键时刻杨思勖赶来为他撑腰,谁都不会错漏了其中意思。故而,那一方于阗美玉入怀,传旨的黎敬仁便心满意足,没了向每个受到升赏的人都勒索一遍的心思。

      即便如此,一众属下仍是等到把人远远给送走的那一天,这才松了一口大气。王昌龄更是口无遮拦地说:“和这些阉人打交道真是再悬心也不过了,好在总算没再来一个牛仙童这样的。之前郭子仪和仆固怀恩来稹还在计议给人送什么礼才好,没想到这次来的竟压根连个暗示都没有。”

      “大帅威名在外,连宫里的阉人都不敢造次了”高适笑吟吟地眯起了眼睛,但随即有些遗憾地说道,“若不是这次大帅有意彰显新到朔方用人之明,说不定咱们就能跟着郭子仪仆固怀恩去见识一下战阵,唉,便宜来稹了”

      王昌龄也露出了赞同的表情。他和高适出身贫寒,幸遇知己伯乐方才有今天,可来稹出身武门,父亲就是节度使之尊,实在和他们没有太多共同语言。所以,虽然来稹是幕府官,可却和郭子仪仆固怀恩走得更近。而他们俩倒是和来圣严和吴博等人渐渐处出了交情,想到这一次来圣严终于得以官复原“阶”,他们也不禁替这位新朋友感到高兴。

      “对了,不知道夫人什么时候会带着广元幼麟这些孩子到灵州来。”

      若非司马承祯的丧事,王容早就带着儿女们启程了。尽管司马承祯还有徒儿,又是深得天子礼敬的道士,不但追授银青光禄大夫,赐谥贞一先生,官府为之治丧,可就只凭司马承祯多年来对杜士仪的诸多提携帮助,乃至于成全他们夫妻的恩德,她便不能就此离去。非但如此,她还特意让人去接了儿女前来拜祭,却又听说朔方情势错综复杂,因而和玉真公主固安公主商量后就暂时对杜士仪隐瞒了消息,直到治丧完毕方才动身前往灵州。

      而这一次,和她同行的还是浩浩荡荡一大堆人。王家杜家那四个半大小子仍然是要跟上的,段秀实也从陇右赶了过来,此外就是因圣命前往陇右任兵马使的康庭兰。康庭兰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一个默默无闻在两京十六卫中苦熬多年的人,会突然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至今都觉得如同做梦一般。他和杜士仪初识于开元六年的洛阳城门,至今已经十八年了。他已不是当年三十出头的壮年,而杜士仪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随侍卢鸿的少年光景。

      而王容问明康庭兰和丈夫杜士仪乃旧日相识,便让杜广元和杜仙蕙称呼康庭兰一声伯父。康庭兰原本还使劲谦逊不肯,可杜广元本就是自来熟的性子,他最后也只能无奈接受了现实。转眼间就在路上度过了大半个月,这一日从渡口过了大河,杜广元只觉得精神大为亢奋,扯开喉咙大叫连连,却只惊得田间农民纷纷抬头张望,而几只羊亦是四处窜逃。待看到他们这一行人马众多,打的旗号又是一个杜字,路上行旅们无不纷纷让路退避。

      而王容少不得盯着杜广元好一阵责备,直到小家伙耷拉着脑袋,她方才无可奈何地说道:“真该就把你丢在河陇交给王将军管教管教,让你知道规矩

      “我倒是乐意,可阿娘你真舍得?”杜广元嬉皮笑脸地眨了眨眼睛,见王容板下脸仿佛要怒了,这才赶紧乖乖说道,“阿爷也是想着师傅不久之后恐怕就要节度陇右,这才没让我在那继续呆着的嘛否则虽说师傅受过阿爷知遇之恩,要是我一直赖在那,肯定会有人说他们两个节帅勾勾搭搭之类的话,那时候就有十张嘴也说不清了。”

      王容没想到杜广元小小年纪,竟是看出了这一点,不觉愕然,随即沉声问道:“这话谁告诉你的?”

      “阿娘多心了,谁会对我说这个?”杜广元没好气地撇了撇嘴,扬起小脑袋说道,“阿娘你也不瞧瞧,我这些年可是一直都在陇右精英堂里,那里谁不比我大?跟着秀实阿兄跟着师傅学武艺,师傅和秀实阿兄有时候难免会说些乱七八糟的话,我自然就都记住了。阿娘,我不是小孩子啦,我已经长大了”

      王容当初是在云州一战后,殚精竭虑整个人都快虚脱的时候,方才发现怀上了杜广元,又因为他是长子,素来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在她看来,儿子还小,而且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足,可此刻听到儿子挺起胸膛说自己不是孩子,自己已经长大了,她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捧着杜广元的面颊细细端详着这个长子。若是寻常人家这个年纪,兴许会帮着父母做活,兴许会下地务农,兴许会舞枪弄棒想着建功立业,但不会面对很多成人都畏惧的问题。

      “那好,阿娘等着你将来长成男子汉大丈夫,给爷娘和弟弟妹妹遮风避雨的那一天”

      “嗯”

      当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灵武城外之际,看到的却是让人一生难以忘怀的一幕。并非杜士仪兴师动众带来了众多将卒迎接,而是远远就只见成千上万匹马正在络绎不绝地往这边赶来,恰是将灵武城完全堵住了。杜广元忘记了王忠嗣一直以来的告诫,站在马镫上奋力远眺,好一会儿方才赶紧坐了下来,拨马回到母亲的车前说道:“阿娘,好多好多马,一眼望不到边际,难不成是阿爷改行不当节度使,却要贩马了吗?”

      王容是听说过白姜和刘墨正应杜士仪的要求,尽力贩茶北上朔方,再加上刚刚对突厥打了个胜仗,尽管突厥牙帐那边辩称是叛军作乱,可总不能真的一毛不拔,这些马匹虽不至于完全白送,可要价肯定比从前低得多。西受降城的绢马互市已经有很多年了,而从现在开始,怕是就要渐渐改成茶马互市了。

      “这是你阿爷的大政,别胡说八道。”

      王容想了想,索性下车让人牵了马来。她当年常常在外抛头露面,骑术不逊男子,须臾便来到了队列中最前头的康庭兰身边。见康庭兰发现自己来时慌忙行礼不迭,她便颔首答礼问道:“康将军,眼下看样子暂时是进不了城了,不如派人先过去问一声这群马进城要持续多久,然后再作计较。”

      康庭兰闻言当即答应。很快,去打探的亲随就赶了回来:“夫人,此次是从西受降城送来的互市之马,竟有整整两千匹,幸亏是易茶,而且价格颇为低廉,而且请得圣命,悉数留在朔方,否则至少就是八万匹绢。大帅已经划定了灵武城西边为牧场,应该再过半个时辰就能悉数通过。”

      等到这一批马终于过去让开了通路,南城门处早已得信等候迎接的人方才赶了过来。出乎王容意料的是,来的并非张兴高适王昌龄这些她熟悉的人,而是朔方节度判官来圣严。来圣严恭敬地行过礼后,便笑着说道:“大帅虽不能亲来,可还是托我对夫人说一句话。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夫人盼来了”

TOP

0
  第八百五十六章 请君镇胡户

  
      这么多年来,王容陪着杜士仪辗转云州都督府、代州都督府、鄯州都督府,如今又来到了灵州都督府,她不禁忆起当初云英未嫁时不顾礼教,跟着杜士仪入蜀的情景,如今想想,竟仿佛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从她踏入灵州都督府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注意到行礼的人无不悄悄窥视,目光中大多带着几分好奇,而更多的是凛然敬意。当来到内仪门时,看到杜士仪匆匆出来,尽管分别不过数月,可她仍是感觉心底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思念。

      “幼娘”

      王容见他快步上前,也不管有多少人在场,笑着轻轻握着自己的柔荑,随即就在孩子们那一口一个阿爷声中,毫不费力地将杜仙蕙一手抱了起来,继而又摸了摸杜广元的头,得知杜幼麟尚在呼呼大睡,这才对段秀实等人一一颔首招呼,她只觉得心中满是柔情蜜意。

      等到杜士仪放了孩子下来,却又去和她身后的康庭兰说话了,她连忙叫来此次执意定要随行的秋娘,嘱她带着孩子们入内,然后整理行李,自己瞧了丈夫一眼后,悄然去安置随行的段秀实等人。

      杜士仪知道妻子是把地方留给了自己谈正事,即便他是顾家好男人,可大老远地好容易才把康庭兰调了过来,他总不能让对方感觉不受重视。更何况,康庭兰和他的相识在许多年之前,两次交集都是在城门口,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多少联系,他自然需要对其交待清楚。因此,在几句寒暄之后,他便欣然笑道:“虽说你远道而来辛苦,应该让你先安顿下来再说,但事不宜迟,有些事我得立刻嘱咐你。”

      康庭兰最希望知道的便是自己此任朔方究竟肩负什么责任,因此当即爽快地笑道:“正想请大帅为我指点迷津。”

      当随着杜士仪来到灵武堂时,他就发现这里并非空空,而是早就等着一些自己不认得的人。随着杜士仪一一指着为他介绍,他便发现,从朔方节度副使李俭、左厢兵马使郭子仪、先锋使仆固怀恩,再到来圣严张兴二位节度判官,掌书记王昌龄和支度高适,以及推官来II,竟是济济一堂全都是朔方的高层人士。于是,之前虽有中郎将之名,真正能够调度的禁军却少得可怜的康庭兰不禁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这几乎是杜士仪麾下文武全数到场了,自己何德何能,一到便能参与什么大事?

      “康将军请坐此处。”

      见一个从者领他到了自己的位置,康庭兰再一看,上首是李俭和郭子仪,下首是仆固怀恩,不禁镇定了一下心神方才安坐了下来。待见杜士仪在主位上坐定,一时文武尽皆凛然,他也不禁提起精神预备聆听机宜。可谁曾想,杜士仪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自己。

      “之前我让子严对拙荆说,盼星星,盼月亮,这才算是把人给盼来了,其实此言对康将军来说,也是同样的。我连月以来上书已非第一次,奈何朝中宰辅最初都不肯通融,陛下亦有疑虑,若非此次狼山大捷,恐怕还未必能把你调来。”杜士仪见康庭兰满脸的不可置信,他便直言不讳地说道,“康将军应该知道,你离京之前,陛下已经下诏赦免了昔日兰池州等六胡州中,随同康待宾等人起兵叛乱的胡户。”

      尽管是同姓,但实则康国出来的人,十有八九都会以国为姓,按照大唐的习俗给自己取一个名字。但不同的是,各国王族,都会在原有的名字上再加上昭武二字。此昭武乃是突厥语音译,若是用大食语来说,便是温。代表的既是此人享有首领的尊号,也是王族的姓氏。所谓的昭武九姓,也因此而来。康庭兰很清楚,自己和远在西域的康国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的祖上曾经附庸过突厥人,在默啜年间降唐,而他已经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唐人了。

      于是,他便点头应道:“我是听说此事。陛下宽宏大量,又有杜大帅上书请求赦免,兼且胡户不服水土,河洛江淮虽则富庶,可地少人多,他们身为外人,在其间与本地人相处不好,时常有些纷争,如若长居内地,未必不会生乱

      “你此虑正是,所以我明知道这些胡户常常会脑生反骨,但朔方抵御北狄,却也离不开他们。”杜士仪冲着康庭兰微微颔首,随即说道,“而此次我名为响应诸胡酋所请,上疏请赦免这些人,但那些提请此事的族酋未必就是怀有善意。而康将军既是出自昭武九国之首的康国,如今又在朝为高官,此次出为朔方大将,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谓是天然的亲和。我知道,你从骨子里来说已经是和我等唐人无异,也正因为这一点,我才一再力请调你来。”

      他一无赫赫之功,二无出众背景,在众多十六卫军官之中素来默默无闻,原来是因为这个方才被调到朔方来的

      康庭兰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却反而舒了一口气。至少是因为有用而被调来,年纪已经很不小的他自然没有任何不高兴。他当即站起身来,长揖行礼道:“大帅如有吩咐,请即刻示下,康庭兰无不遵从。”

      来圣严在接到杜士仪的手势示意之后,立刻从旁边拿起了好几卷东西,上前亲自送到了康庭兰面前:“康将军,这是从前朔方六胡州所居胡户的资料,请你先过目一下。另外,还有大帅从江淮和河洛调来的各种案卷。后头这些东西,若不是大帅神通广大,只怕是根本难以入手。至于如今这些当年未曾附逆故而留居故地的胡酋,这些天子仪和怀恩都没少打交道,来稹也可以帮你。从河洛江淮来迁的胡户,应该会在数月之内陆续迁来一部分,但全数迁来,至少要晚上半年甚至一年了。幸好跨度长,你也能多有些预备……”

      等到来圣严详详细细解释了好一番话,张兴则是接口说道:“康将军,你此次前来,就任右厢兵马使,所领兵马便先以蕃兵为主。子仪和怀恩会从如今操练的胡兵所部之中,抽调相应兵马充入你麾下,此外则是从经略军中调人,但后者不会很多……”

      一个个文武均从自己负责的方面给康庭兰解说接下来的种种事宜,康庭兰聚精会神倾听,不时还多问上一两句。等到高适笑吟吟地将一卷东西递了过来的时候,他数了数面前已经堆积了十几卷各式各样的卷宗,忍不住苦笑了一声

      “怪不得我初来乍到,大帅就说事不宜迟。这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你也别被这些东西给吓着,都是浅白直言,没那么文绉绉,为此我还特意提醒过他们,拣要紧的写,别卖弄文笔。”李俭之前任金吾将军,虽然和康庭兰并不熟稔,可同样出自十六卫系统,康庭兰又比他小几岁,自然而然便有几分亲近,“总之,你不用背什么包袱,有难处就直说。”

      自从当年康待宾何黑奴等昭武九姓族民叛乱以来,王竣率兵平乱,对外公布的数字是大破叛军时,杀三万五千骑。其中纵使有夸大,但那时候河曲昭武胡户几乎经历了一次血洗却是事实。而后,如康植等从军有功的胡人,也多数论功行赏后被调入两京。可以说,朔方军将之中,再没有出自九姓之人,所以,杜士仪大老远把康庭兰调过来,自然是安抚河曲之地的昭武九姓。

      当灵武堂中这场会议暂告一段落之后,他方才匆匆赶回了后院正寝,才到门口就听到王容仿佛是在嘱咐孩子。

      “广元,你阿爷幼年失却双亲,和你姑姑相依为命,于是方才有如今的成就。你阿娘我也同样是幼年困窘,衣食无着。可你落地就是养尊处优,虽是读书习武,可终究没吃过多少大苦头。我打算对你阿爷说,把你送去民家一段时日,让你体会体会何谓民间疾苦。”

      “阿娘……”杜广元小脸上满是惊愕,好一会儿方才挠挠头道,“那我能回来见见弟弟妹妹吗?”

      “先去两个月。”王容伸出一根手指头,不容置疑地说道,“我可不想养出一个大荒之年还问出可食肉糜否的儿子来至于蕙娘和幼麟,只不过分别一时,回头自然还能见的”

      “阿娘”杜广元从前在陇右精英堂时,也曾经跟着其他将校子弟出去过,亲眼看到过民间不少百姓的衣着饮食,一想到自己要去过那种日子,他禁不住头皮发麻,忍不住上前拽着母亲的衣角,眼巴巴地哀求道,“阿娘,我不是故意的,你别这么罚我……”

      杜士仪在外头终于听不下去了,轻咳一声入内,见长子立刻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看向自己,而王容则是根本不容杜广元开口恳求,疾言厉色地把人赶回了房,他不禁好奇地看着小家伙耷拉着脑袋出门的背影,随即才若有所思地向妻子问道:“怎么突然又当了严母?非得把他送出去吃苦头?”

      “他一直都瞧不起杜明稹杜明瑜他们兄弟故作高傲,这次倒好,路上看到他们神神秘秘拿着一张纸说什么,竟是把东西悄悄拿了出来问我。你知道是什么?是他们爷娘在柜坊取钱的票据,恰是抵押了一处田产。如今老叔公不在了,他们的父母担心你虽是收留他们,其实却并不上心,所以特意给他们备办了重礼,卖了整整一百亩地,买了一方于阗羊脂玉璧送你。所以我疾言厉色训丨斥了广元一顿,他虽是聪明伶俐,但有时候未免太不体恤人了。”

      听到妻子的这番言辞,杜士仪不禁沉默了。见过贫苦终究不如亲身经历贫苦,杜广元含着金汤匙出生,确实太过一帆风顺,于是不能体谅别人的难处。他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道:“既如此,这件事我会托付子严。既是磨练孩子,也得挑一户合适的人家。至于杜氏兄弟爷娘的贺礼,不收恐怕他们更难心安,等回头我备一份相当的回礼相赠吧。”

      王容见杜士仪同意了,顿时松了一口气。杜家一直都是严母慈父,她就怕杜士仪舍不得孩子。然而,此刻除了另叙离别之情,她还有一件同样重要的事要告诉杜士仪。她拔下发簪,打开了枕边一个小巧的红木匣子,将其送到了杜士仪面前。

      “杜郎,这是司马宗主托我转送给你的遗物。”

      尽管司马承祯过世已经有一阵子了,但杜士仪还是刚刚得知此事。这几年连续遭遇亲朋师长过世,他已经有些麻木了,接过东西之后只觉得声音哽咽。良久,他才低低地问道:“那时候是怎样的情景?”

      听到王容说司马承祯彼时仿佛早已预知大限,竟是在分派好所有事情之后方才含笑而逝,他只觉得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而当明白这瓷瓶中是怎样的东西时,他对这位当年第一个对自己伸出援手的老者就更加感激了。

      只希望他将来用不上这样的东西

TOP

0
  第八百五十七章 吃得苦中苦

  
      谁也没有想到,那些胡酋凑出来的第一批兵马刚送到灵武城,便碰到了那场突如其来的战事,而后在朔方经略军中那几个将领的挤兑下,郭子仪竟是力抗重压,带着初出茅庐的仆固怀恩和来稹,打出了漂亮的一仗。这一仗固然让杜士仪加官进爵,而且在朔方军中建立了威望,也让郭子仪等人能够和曹相东谢智陈永等人分庭抗礼,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那就是因为这次的战功,他调走了这些经历这一仗的蕃兵放在郭子仪麾下,但同时也不得不给那些胡酋相当的好处。于是,在突厥此次大批量市马之际,他将登利可汗送给他的百匹骏马全都分赐给了那些胡酋,以示此前出兵的奖赏。面对这样的好处,尽管胡酋们对要去的兵马就不归还了颇有些怨言,可总算面上心里都过得去了。毕竟,登利可汗的礼物可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全都是一等一的良驹,其中甚至还有十匹种马,足以补偿他们出的人。

      在草原上,一匹可以培育良驹的种马,简直比百十个能打能杀的勇士更加宝贵,因为,那可能是一个部落的崛起良机

      于是,在胡酋们私底下的串联交流中,杜士仪这位新任朔方节帅成了慷慨大方的代名词。没见这位最终替他们陈情,即将从河洛江淮赦回那些被放逐已久的胡户?而米罗诗等人入了朔方军中,得了相应军职,他们纵有些怨言,可木已成舟,他们也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至于康庭兰的到来,因为杜夫人王容刚刚抵达灵州便几次设宴款待军中文武夫人,因此轻轻巧巧就盖过了他的存在感。内眷们早就知道,杜士仪这位夫人是已故金仙公主的弟子,关中首富王元宝的女儿,作为一介商人之女能够嫁给杜士仪,而且一口气生育了两男一女,至今杜士仪后院竟无半个婢妾,一来二去,颇有人希望从王容这儿取取经,希望回头亦是能把自家男人管得服服帖帖。而这一年已经九岁的杜广元,自然而然也成了人们探问的对象。

      可王容倒是把杜仙蕙这个女儿带出来过一两回,杜广元却始终避而不见。相比从前在鄯州时,杜广元常常在陇右精英堂和其他文武子弟学习经史练习武艺,免不了有人心中犯嘀咕,杜幼麟尚年幼也就罢了,怎的长子从不见客?最后,还是王容用孩子水土不服正在病着搪塞了过去。

      天可怜见,母亲口中正病着的杜广元,却正在大清早有些寒意的风里,欲哭无泪地看着面前那一堆木柴。低头看了一眼已经磨出了不少水泡的手,他想到之前做梦都盼望着父亲母亲,抑或是来圣严能够来探望一下自己,这时候也只能把这些期盼丢到了九霄云外。他在王忠嗣的调教下,身量比同龄的少年要高上半个头,人也更加健壮,一口刀已经能够使得似模似样,但劈柴这种事他却实在是没有多少经验。

      于是,好容易劈开了几根木头之后,杜广元便只觉得掌心又是一阵生疼,低头一看,却只见手掌上颇有几个水泡已经磨破了。从小到大,虽说练武时吃过些苦头,可他何曾于过这样重体力活?他只觉得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好容易方才抽鼻子忍住了。正当他一发狠抡起斧子要往下砍时,突然只觉得有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愕然一回头,顿时瞠目结舌。

      “秀实……秀实阿兄……”

      见杜广元满脸的不可思议,随即丢下斧子冲到自己面前,抱着他的颈项失声痛哭,段秀实不禁有些手忙脚乱。他不太会安慰人,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直到小家伙的情绪好容易平复了下来,他这才递了一块帕子去。见杜广元擦于了眼泪鼻涕,继而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他便低声说道:“我只是死活向师娘问出了你的去向,可恩师也好,师娘也好,都不答应接你回去。”

      杜广元闻言顿时耷拉了脑袋。他就知道阿爷和阿娘一块决定的事,素来是谁求情都没用,谁都无法更改可是,他们怎么就这么狠心

      段秀实不用想也知道杜广元眼下会有怎样的念头。他初来乍到,就因王容的话,被杜士仪正式收归门下,对于恩师和师娘自然是无论如何不会质疑的,而且,他也隐隐明白为何杜广元会遭受到如今这样的磨难。可眼看小家伙竟是当着自己的面失态地哭了,他知道这会儿若是再说什么大道理,说不定反而适得其反,于是便诚恳地说道:“可我还是求过了恩师和师娘。虽是来判官找的可靠人家,可你一个人在外实在让人不放心,我来陪你”

      “啊”杜广元顿时瞪大了眼睛。平心而论,若是他看见朋友遭这样的罪,心生同情是一定的,可要下决心去一同受罪,他就难以下决心了。他用感激而又佩服的目光瞪着自己这个最好的朋友,好半晌方才摇摇头道,“不,是我自己做错了,阿娘才罚我,怎么能牵累了秀实阿兄?”

      “别忘了当初你说过的,是朋友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段秀实笑着上前去捡起了刚刚杜广元扔下的斧头,这才回过头说道,“这劈柴也是有技巧的,我劈给你看。”

      杜广元呆呆地看着段秀实娴熟的动作,许久方才陡然之间有所醒悟。段秀实好歹也是官宦子弟,就算比他年纪大,可怎么竟擅长这个?他很快觑了个空子上前探问,结果得到的却是让他呆若木鸡的回答:“我小时候常常帮家中劈柴。阿爷说,当官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放眼看去天下太平,看不到他人疾苦,而驱使婢仆多了,人就会懒惰,所以能自食其力的时候,要自食其力。”

      如果没有段秀实亲自示范,只听到这番话,杜广元必然会嗤之以鼻,可此时此刻他心里的滋味就大不相同了。想到当时秦州地震,他跟随段秀实前去迎接姑姑姑父一行人,也曾经见过流离失所的灾民,也曾经见过嗷嗷待哺的婴儿在痛苦挣扎,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思索的表情。这一次,他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仿佛并不是因为他对杜明稹杜明瑜兄弟的失礼而惩罚他,而是另有深意。

      把小小年纪便恩荫七品官的杜广元送去了自己相识的老军家中,道是自己收留的被拐孤儿,想让其学一点自食其力的本事,来圣严心里不是没有忐忑的,本待常常去探望,可杜士仪既是不许,他也只能让亲随偶尔悄悄去看看。所以,得知杜士仪新收的弟子段秀实已经去和人做伴了,他舒了一口大气,暗想杜士仪和王容夫妻俩还真下得了狠心。

      不论是什么人家,长子都是家中支柱,就算不成器,也不舍得让他去受那样的苦,更何况杜广元看上去小大人似的,并没有太多纨绔习气?

      但这是杜氏家事,他总不好去管,因为他自己都有家务事要头疼。虽说他很快就已经官复原阶,不复最初白衣检校节度判官的光景,可次子来砀还是留在杜士仪身边任侍从。而就是这个次子,和叶天果已经不止发生过一两次冲突了,以至于这天来砀回来,来圣严劈头盖脸地就把人训丨斥了一番。而来砀起初一言不发低头听着,最后终于忍不住了。

      “阿爷就知道骂我,可那叶天昙真真可恶是他阿爷做错了事情,杜大帅可怜他才收留了在身边,他于嘛非得事事争先,害得我常常无地自容?我又没说错,他一个罪臣之子,实在是太张狂了”

      随着啪的一记巴掌打在他脸上,来砀顿时懵了,看到父亲那气得直发抖的样子,他更是害怕了起来,哆哆嗦嗦一个字都不敢再说。果然,就只听得来圣严怒不可遏地瞪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好,好,看来都是我惯坏了你自己不能胜过别人,便以别人是罪臣之子来挑刺?我竟然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儿子杜大帅都能对自己的儿子狠得下心,我这个区区节度判官竟然一直这么宠着你,我真是老糊涂了”说完他就一把拽起儿子手腕径直往外拖。

      来砀吓坏了,任凭父亲把他径直拖到了一位老仆的屋子里。待见来圣严厉声吩咐老仆找出了一套粗布衣裳给他换上,又喝令他跟了出门,他只觉得一颗心七上八下,却一个字都不敢吭,直到父亲用马载着他出了家门,东拐西绕来到了城西一座偏僻里坊中一座极其简陋的民宅前。

      “阿爷……”

      “别叫我阿爷”来圣严把儿子赶了下马,随即一字一句地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不是我儿子,只是我家中老仆前来投奔的远亲。你在这里给我好好自食其力一个月,若是被此间主人说你偷懒耍滑,你今后就不用叫我阿爷了

      来砀简直无法想象父亲这次竟会这样绝情,可让他更瞠目结舌的是父亲接下来的一句话。

      “杜大帅的长公子如今也在此,他如今不过年方九岁,如若他吃得了的苦,你却还受不了,枉你年长他五岁此外,杜大帅新收的弟子段秀实也正在此地,他为人方正,绝不会文过饰非,你自己好自为之若你不合对此间主人说明了身份,那么,回头我就只能索性把你送到丰安军中去受一番磨练了”

      说到这里,来圣严方才跳下了马,头也不回地上前叩门。

      他长子病弱,若是次子一直都像现在这样,不知天高地厚而又心胸狭隘,那他就是再飞黄腾达也是白搭

TOP

0
  第八百五十八章 夹起尾巴隐忍

  
      来圣严相熟的那个老军根本不会想到,杜士仪把长子和弟子送了过来,到他这接受自力更生的教育不说,来圣严转眼也铁了心把儿子送来。而当来圣严私底下对吴博叹息时透露了口风之后,吴博竟是死乞白赖也把自家儿子吴耀给送了过去。一时间,那老军处仿佛成了弃儿集中营,成日里叽叽喳喳一片乱腾腾的声音。看似杜广元之父官最大,可小家伙年纪最小,而行事稳重公正的段秀实颇有令行禁止之风,偷懒耍滑的来砀和吴耀没少吃苦头。

      孩子们那里,杜士仪情知王容必定不会真的袖手不理,于是他就真的和嘴上说的那样,丢出去就不管了。此次天子论功行赏,正如同他奏报的那样,谢智功过相抵,仍为经略军副将,而其麾下多有偏裨积功升迁,近的到丰安军、定远城,远的则是到三受降城。尽管谢智也好,曹相东陈永也好,都知道这是杜士仪明升暗降的手段。但郭子仪的遽然崛起对于大多数将校偏裨来说,实在是太大的诱惑,少有人能够抵抗杜士仪的不拘一格用人才。

      于是,当杜士仪在又一次的节堂聚将之后,当众鼓励将校偏裨不拘上下投书自荐之后,如同雪片一般的各式自荐表札就堆满了灵州都督府。尽管幕府官们无不多了额外的工作量,可看到杜士仪认认真真浏览那些他们精挑细选出来有相应见地的表札之后,自觉辛苦和努力受到了相应重视,众人也就没什么怨言了。至于来稹,在如今监军职责远不如战时的情况下,也时不时回来帮忙。

      当终于有人因为建言上书而得到了召见嘉奖之后,这样的热潮自然而然更不可能立时三刻平息下去。眼见得自己多年来在经略军中建立的威信,渐渐被杜士仪这位新任节帅给分化瓦解,曹相东终于沉不住气了。这一天傍晚,他在家中摆了小宴,请了谢智和陈永前来。

      当初信安王李炜节度朔方的时候,他们并不属于嫡系,故而即便李炜对他们颇为倚重,可李炜左迁之后,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不但如此,李炜的几个亲信因为受其牵累一一左迁,如陈永这样的还捞到了好处,小小上升了一步。如果不是朝中有人抛出了对他们来说实在具有太大诱惑力的诱饵,他们哪来的底气和杜士仪这个正牌节度使死扛?

      “杜大帅虽说当初年未弱冠便名满天下,可并不是凭着斐然文采,出众辞赋,否则也不会在任过拾遗补阙这样的近臣,御史这样的言官以及中书舍人之外,大多数时候都牧守一方,而且还当过陇右节度使。不得不说,咱们是小觑了人。”陈永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这个谋主的轻敌,见谢智黑着脸不说话,而曹相东则是低头呷酒,他便自嘲地笑道,“事到如今,悬崖勒马犹未为晚,咱们是不是应该寄希望于杜大帅宽宏大量?”

      “晚了,你们以为,李相国的船是那么好上的?”

      曹相东直截了当地反讽了一句,见陈永不过是耸了耸肩,他就知道自己这个智囊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更何况,如今不过是一时的挫败,有朝中宰辅作为靠山,再加上风传天子对李林甫的信赖无以复加,甚至隐隐盖过如今执掌中书门下两省的张九龄和裴耀卿,他又怎会轻易认输?要知道,李林甫许诺的可是朔方节度使能够节度一方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弃

      性子暴烈的谢智就更加没想过要低头认输了。他一口喝于了酒杯中的酒,猛地放下之后便问道:“事到如今,真的无法可想?”

      “那当然不至于。”陈永嘿然一笑,这才轻描淡写地说道,“为了这次能够让郭子仪他们三个立下战功,杜大帅不得已用了那些蕃兵,而且还从其中抽调了兵马,现如今那些胡酋因为蝇头小利而暂且没有计较,而杜大帅也依照他们所请,上书请求将那些在江淮和河洛的胡户赦归朔方,陛下已经准了,而且还划出了当年的六胡州旧地,也就是宥州来安置这些人。可那些胡酋打的什么主意,你们会不知道?”

      谢智立刻醒悟了过来:“你是说,小杜是因为不熟悉朔方的情形,只看到蕃兵好用,故而方才利欲熏心……”

      “不要再一口一个小杜了这次你吃的亏还不够大?”曹相东没好气地打断了谢智,见其果然讪讪的,他便加重了语气说道,“不要小看了咱们这位杜大帅。他当初为什么不是一次性让郭子仪带上三千兵马,而是从中挑选出了千余人?还不就是防着那些蕃兵哗变作乱就是这千余人,郭子仪也用尽了浑身解数,他是怎么安抚人心的,你们应该也已经知道了,从前咱们都小看了他这区区一个裨将所以,杜大帅不可能不知道那些胡酋的鬼主意。”

      “没错,我就是觉得,杜大帅是明明知道,却依旧与虎谋皮。”

      陈永点点头认同了曹相东的说法,但也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次陛下赦归那些胡户,看似是因为杜大帅挟打了胜仗之威,总要给他这位朔方节度使一些脸面,但实则何尝不是因为陛下早已知道这些胡户聚居在江淮河洛,常常生事,官府不胜其扰,于是一直在心烦?所以,杜大帅奏了蕃兵之功,陛下也顺手解决了麻烦,至于胡酋们的鬼主意,杜大帅也知道,那些江淮河洛的胡户背井离乡几十年,和眼下这些各怀鬼胎的胡酋未必会一个鼻孔出气,到时候杜大帅自然能够继续用他的分化之计,但我们也可以从这一点入手”

      见曹相东和谢智同时为之动容,陈永便挟了一筷子肉丝,低声说道:“那些胡酋如若鸡飞蛋打一场空,你说到时候是否会恼羞成怒?”

      话说到这份上,其他两人自然都心领神会。可一想到这件事要爆发需要的时间,如今却无法遏制杜士仪凭借节度使的权势继续挖他们的墙角让人归心,谢智不甘心,曹相东就更加难以安眠。陈永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只能劝解道:“秦大疤这伙人被杖杀之后,朔方如今再无刺头敢冒出来,而现如今杜大帅一战立威,将卒归心,旁的手段就更不奏效了。何况也未必等多久,河洛降户至多半年就会先迁过来一批人,那时候总能有机会。”

      “嘘,半年……”谢智气馁地叹了一口气,继而便打起精神道,“幸好咱们后头有李相国,否则真的撑不下去了半年就半年,有盼头就好”

      就连曹相东也不得不认同陈杆的话,杜士仪现如今已经稳稳当当扎下了根基,他们能利用的可趁之机已经越来越少,再加上来圣严等人已经全数投了过去,他们的腾挪余地越来越少。于是,他在举杯一饮而尽后,就郑重其事地说道:“事到如今,接下来这些时日,咱们就得夹起尾巴不容有失了。忍字头上一把刀,半年之后见分晓”

      这经略军中的头三把交椅都悲观地认为,不等胡户回归之事掀起波澜,再难以动摇杜士仪这个朔方节度使,这也就代表着,在上任四个月后,杜士仪终于奠定了自己的权威。尽管那种权威还远不能和信安王李炜彪炳的战功相提并论,但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既然能够不用再受麾下某些军将掣肘,杜士仪自然就能够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因为在和突厥茶马互市的时候,源源不断输入朔方的茶叶,对于茶商而言大有利润可言,于是杜士仪用朔方节度使府招标的方式,很快选择了来自蜀中和江南的几家茶商进驻西受降城,从中抽取互市税。

      至于几家茶商的根底,那自然是他和王容之间心照不宣的事。

      如今的大唐牧监养马颇多,即便各大边镇都需要大量马匹,天下驿路五里一驿站,需要的马也不少,可是和突厥互市的数量,每年在三四千匹也就绝对足够了,更大的数量则是需要民间消化,所以对于杜士仪所奏的茶马互市之法,李隆基权衡再三之后,终于准奏。至于是否看在那数量可观的送入太府监的互市税份上,那就只有天子自己心知肚明了。

      毕竟,在宇文融死后,即便有裴耀卿这样的能人打理,李隆基仍旧感到钱用起来不那么爽快,换言之,裴耀卿能省钱,但赚钱却不太热衷故而,当初接替其父知太府出纳的杨慎矜因丁忧去职时,李隆基差点就起了下旨夺情的念头因为杨慎矜能在看似不加赋贡的情况下,让太府监中库存更充盈

      即便如此,绢帛锦缎这些精美的纺织品,仍然是突厥乃至于附庸其下的回纥葛逻禄拔悉密诸部贵族需要的东西,而因为之前骨颉利的那一仗,五十匹绢交易一匹马的价格自然有了少许的松动。再加上杜士仪派高适和来稹前往西受降城严加检查,一来二去,以劣充好的行为也少了许多。

      须臾两个月一晃而过,朔方诸州一片宁静祥和,尤其是在回纥派人送来了骨颉利的首级,杜士仪派人转呈东都之后,大唐和突厥全都是止戈息兵,一边农耕一边放牧,倒也相安无事。这一天他照旧在灵武堂中斟酌着一份建言时,就只听外头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紧跟着传来的,却不是吴天启那熟悉的声音,而是另一个小心翼翼的嗓音。

      “阿爷……能进来吗?”

TOP

0
  第八百五十九章 何为人上人

  
      随着大门打开,一个个进来的少年,杜士仪都熟悉得很。因为王容的坚持,他整整两个月没见过自己的长子,如今乍然相见,就只见杜广元的脸上不复从前的白净细腻,肤色微黑,人看上去仿佛瘦了些,可精神却很好。段秀实一如既往的沉稳而恭敬,眉宇间更多了几分坚毅。至于来砀,因为昔日上头有病弱的长兄,自己又是母亲老来得子,故而一直都有些娇宠,和叶天果相处更是常常露出了骄态,可现在,那种傲气却磨得差不多了。

      打量着这样三个人,杜士仪不知不觉便笑了起来。他微微颔首答了三人行礼,这才饶有兴致地问道:“秀实是好心,自愿去陪着你们受一番磨练。广元,来砀,你们两个经历了这两个月,可有什么感受?”

      杜广元和来砀一个有严母,一个有严父,全都知道就算偷偷跑回去,也必定只会挨上一顿家法,再加上段秀实哪是单单来陪伴的,实则还会监督他们,一来二去都只能认命。两个月下来,从种地、喂马、养鸡、劈柴、打水……种种粗活全都学了个遍,手掌上一个个水泡起来之后又褪下,褪下之后又重新起来,最后变成了茧子,他们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平民人家的生活。而且那老军家也有两个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少年,舞枪弄棒也有了对手。

      这种和事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最初的痛苦之后,也就变得和吃饭喝水一般自然。

      杜广元一边说,一边想起了这些,最初有些没条理的话语渐渐就流畅了起来。他说到自己在出门帮老军卖菜的时候,为了一文钱也要和人死命纠缠;在打水的时候,从最初一桶水也要别人帮忙,到如今能够毫不费力地灌满水缸……说到最后,他不知不觉就有些眼睛红了。

      “阿爷,阿赤和阿峰都说,他们的祖父因为受伤不能再继续从军,日子最艰难的时候,连粟米饭都常常吃不上,需要靠邻舍接济,即便他们的祖父还曾经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可抚恤只有区区几贯钱,根本连一年都难以维持。亏我还总是想着军功,觉得阿爷打仗太少了,却不知道能够凭借军功得到富贵荣华的将卒少之又少。阿爷,之前都是我不对,我不该瞧不起两位堂兄,我说话的时候不该总是高人一等,而且还偷拿了他们的东西……”

      杜广元不知不觉低下了头,声音亦是变得极低。见他这幅光景,一旁的来砀就更加无地自容了。身为节度使的长公子,将来会世袭杜士仪泾阳侯的爵位,而且如今就已经荫七品官,将来不说出将入相,至少是稳稳当当的,而且杜广元这才九岁,待人接物欠缺也无可厚非。可是他呢?他都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杜士仪面前提过他指摘叶天果的那些蠢话,此刻跟在杜广元之后说话时,更是不禁讷讷。

      “大帅,之前都是我无知,我知错了。叶天果,我若有过失得罪之处,还请你大人大量,宽宥我从前的无知。”

      叶天果对于来砀一消失就是两个月,也不是没有纳罕,可探问过一次杜士仪笑而不语,他就不好多问了。刚刚听杜广元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意识到这两个官宦子弟被丢到什么艰苦的地方一磨练就是两个月,他不禁暗自咂舌不已。于是,听到来砀对自己道歉,他竟是有些措手不及,许久方才反应了过来。

      此刻他既是回过了神,便退后了几步,突然跪下来郑重其事地磕了一个头

      “杜大帅,从前我和来砀之间,并不都是他的过失,有时候也是我存心气他,都是我气量狭窄,不明是非。在大帅身边侍从半年,我眼见大帅自夕达旦操劳军政,文武议事从不忘民计民生,这才知道父亲当年自以为是文采斐然的高士,纵情声色,其实不过自鸣得意而已。我没有什么才能,又只是罪人之子,却容大帅收留这么久,实在是无以为报,还请大帅让我回去吧。我有力气,能够自己于活,我会养活弟弟妹妹。”

      杜士仪情知叶天果是受到了其他人这番磨练的刺激,当即摇了摇头:“你从小就吃过苦,不似广元和来砀那样养尊处优,不必因此动念。有道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你虽年少,却能看出缜密细致,再说我好容易才熟悉了你这么一个帮手,仓促之间你让我去哪找替代之人?你不用多说了,继续留下就是。

      见叶天果讷讷答应,杜士仪方才看着杜广元和来砀道:“既然心得颇多,就把这些感触全都牢牢记在心里,不要随着时间的过去,就忘记了你们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感受到的这些。至于你们这些天结交的朋友,日后也不妨继续关切,不要转眼间就丢了。何为人上人,并非只是身居高位,而且还要洞察民生疾苦。好了,广元和来砀回去吧,叶天昙,我也给你一天假,回去探探你的弟妹。秀实留下,我有话对你说。”

      能够去见到久违的亲人,三人全都很高兴,谢了一声便立刻飞也似地回去了。而段秀实却眼神一动,显然是想到了自己远在鄯州的家人。杜士仪知道年少的他同样动了思乡之心,便招手示意人近前来在身边坐下,这才说道:“秀实,想你父母兄弟了吧?”

      “是很惦记他们,可阿爷说,男子汉大丈夫,若无才具本领,将来连保护家人都做不到,所以⊥我一定要安心跟着恩师好好学。”

      听到段秀实的这么一个回答,杜士仪想想段行琛的性情,不禁觉得不愧是这位陇右节度判官所说。

      他笑了笑,随即悠悠说道:“这么多年,我一共收过三个弟子。第一个是蜀中乡野农家出身的陈宝儿,我给他起了大名陈季珍,一晃他也应该二十出头了。如今他虽不在我身边,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已然独当一面,日后也许你会有机会见到他。第二个,是你曾经见过的,宇文融之子宇文审,他至情至孝,出身名门,经史扎实,文采亦是不差,此前来报,万年县试拔得头名,京兆府神州解送应当不在话下。”

      段秀实也听说过自己那两位师兄,此刻不禁惭愧地说道:“我不及二位师兄远矣。”

      “不,你和他们情形都不同,你出身官宦,却没有娇气,性情爽直大方,凡事认真负责,这是你最大的优点。就比如这次广元被他母亲责罚,明明和你并不相于,你却主动请求前去照拂,足可看出,你是一个很体谅别人的人。”见段秀实被自己夸赞得有些脸红,杜士仪这才词锋一转道,“我从幼娘处听说,她使人暗中跟随照拂你们,一次集市卖菜的时候,遇到欺行霸市之人,你奋起与之理论,可在其几乎出手的时候也不曾起意还手互殴,是不是?”

      “我只是不想把苦心学习的武艺用在这种小事上……”

      见段秀实小声辩解了一句,杜士仪不禁摇摇头道:“只要不是欺凌弱小,武艺尽可在该使用的时候使用,否则因为这种情形而损伤了身体发肤,怎么对得起父母师长?而有的时候,尽管秉持公理正义,可因为实力弱小,与其盲目抗争而导致不必要的死伤,还不如先行蛰伏,等待转机。要知道,慷慨赴死固然不易,而力挽狂澜更是不易”

      段秀实张了张嘴,仿佛想要反驳,可终究因为整理不出合适的言辞,最终没有说话。而等到他告退时,杜士仪看其怏怏不乐的样子,就知道段秀实心里某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不是他能够轻易扭转的。

      可即便身为师长,他也不可能强求段秀实的三观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已经告诫提醒过了,今后也只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继续影响这个弟子。

      至于眼下渐渐舒缓的朔方局势,倒不用担心战争,胡户们的迁徙也还有一段时间,最要紧的事,不是别的,正是八月初五天子的千秋节。

      在开元十七年之前,尽管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圣寿这一天总会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庆祝,但把生日作为举国性节日的,李隆基还是开天辟地第一个。那时候觉察到天子心意建言此事的,是张说和源乾曜。这些年来,千秋节庆祝的规模越来越大,而百官敬献铜镜,也就是千秋镜,已经成了惯例。

      这么多年过去,杜士仪甚至不得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宫中来自天下官员敬献的铜镜是不是堆得完全没地方放了。除此之外,天子每年亦会颁赐四品以上官铜镜,他的品级还是在鄯州都督陇右节度副使任上方才到的,故而也就只有四面,可照这样的速度,他也恐怕很快就要专门建一间供奉天子赏赐铜镜的镜室了。

      即便对于这样的颂圣很没兴趣,但天子自矜自傲之心显而易见,他也不会在这上头泼冷水。早在调任之前,王容就已经凭借自己出身商家之利,早早请了能工巧匠铸镜。当然他也知道,若是能把玻璃镜子做出来,自然就能技压群雄,可奈何他对烧制玻璃着实没什么心得,光是妻子岳家的琉璃事业就已经够红红火火了,犯不着再让人眼红。

      这天晚上回房,听到王容欣慰地说杜广元总算长大了,他在笑言了严母有功之后,就拐到了千秋镜这个话题上。他本待想着不冒尖随大流,只要别被人挑自己不尽心就行了,却没想到王容说出了另外一句话。

      “杜郎,这次献给陛下的千秋镜,我想可以稍微加点花样。这些年陛下的兄弟们只剩下了一个宁王,因而对于修道炼丹之术也颇为热衷,既然如此,何妨给陛下一个不是祥瑞的祥瑞?再说,也可以给宫中的惠妃一些刺激。”

TOP

0
  第八百六十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

  
      须臾便是八月千秋节,作为大唐第一个将自己的生日定为节日的天子,李隆基收获了无数臣子献上的各式各样的宝镜。政事堂三位宰相中,李林甫敬献的宝镜极尽精美,裴耀卿的中规中矩,而张九龄的则是最出人意料——他竟是将自己编撰的一套劝谏之书《千秋金鉴录》送呈。作为天子,李隆基即便不高兴,也只能捏着鼻子收了,而且还装模作样大为嘉赏。

      而除却张九龄,满朝就没有第二个人敢于这样煞风景了。就连各地边臣,亦是不远数千里敬献自己的千秋镜。这其中,这些年来一直中规中矩的杜士仪,此次却突然敬献了一面据说是从黄河中打捞起来的古镜。当古镜经高力士之手呈递到天子面前的时候,李隆基便发现,这镜子虽历经岁月,仍然幽雅而古朴。宫中也有那么几件据说是传自商州的青铜器,和这面镜子相比做工仿佛,可这面古镜的背面,却有老子骑青牛之象

      因大唐素来尊崇老子,甚至尊其为玄元皇帝,李隆基本人又鉴于武后和韦后当初全都是借着佛教意图自立,对于道教的扶持素来不遗余力,见此镜不禁喜上眉梢,老子骑青牛旁边的八字篆文则更让他惊异了。因为那“道基弘方,既隆且昌”八个字,不但苍劲古朴,而且从某种角度看去,竟然连镜面上也能呈现出这八个字

      如若旁人敬献这样的千秋镜,他嘉赏归嘉赏,得意归得意,总还有几分保留,可呈送此镜的是历来不出挑随大流的杜士仪,这意味就不同了。

      要知道,杜士仪在当年尚未入仕之前,就敢在关宴上呈上雷击枯梅,讽喻梅花风骨,贬低牡丹富贵,而后多次强谏直谏,深得宋憬赞誉,韩休赏识,素来被认为是年轻直臣第一人。而杜士仪在中书舍人任上时,对于太子被人诬为勾连外臣之际,还在他面前直言不讳。更不要说连身为近侍的牛仙童,也是被杜士仪掀翻了。换言之,和那些很可能是生造出来讨他欢心的祥瑞相比,杜士仪这面古镜十有八九真的是从黄河上捞起来的

      继司马承祯之后,他的弟子——茅山上清宗的这一代宗主李含光一样深得李隆基宠信,也不知道是不是厌烦了天子没事就试探如何炼丹长生,他在观瞻过古镜之后便一口断定这是老子随身之物,甚至从道德经中引经据典加以诠释,既隆且昌四个字更是被其作为天子圣寿绵长的证明。

      历来皇帝最怕死,尤其李隆基眼见当初表现得兄友弟恭的兄弟们,须臾只剩下了宁王一个,就更加怕死了,圣寿绵长这样的描述无疑令他感到无比的欣悦。于是,如获至宝的他甚至命人在洛阳宫中专设镜阁,供奉这面古镜,随即又要因此蠲免朔方贡赋。

      眼见得天子如此离谱,张九龄终于忍不住了,在御前义正词严地反对免朔方租调,因和杜士仪共事多年,他即便犯嘀咕,倒也没认为这是杜士仪自己生生假造出来的东西,只是一再以天下其他地方也有灾患,而朔方并无水旱之灾作为理由,总算是让李隆基就此收回成命。然而,和他同列的李林甫却在和他一起告退出了宣政殿之后,对送出来的一个中官低声嘟囔了一句。

      “朔方有太上玄元皇帝古镜打捞出水,如此祥瑞,加恩也并不过分,张相国好歹和杜君礼共事过一段时间,怎的如此不解风情?”

      这话自然瞬间就传入了李隆基耳中。他此前听说过一二风言风语,道是李林甫和杜士仪不睦,因而举荐其转任朔方,实则是故意把人赶到火上去烤,可听得这话,他不禁觉得传言不免言过其实。张九龄和杜士仪还是曾经一块知制诰的同僚呢,不过朔方免赋税的小事却不肯成全,李林甫却反而显得通情达理

      类似的想法他已经在心中积压了不少,如今也是想想便罢了,等到他在千秋节当日于城楼上观赏广场百技乐舞的时候,早已把此事丢到了九霄云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的他在高力士亲自搀扶下上了肩舆回寝宫之后,半梦半醒之间,他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了低低的说话声。

      “杜大帅呈送的那面古镜是真的吗?从前不是听说,不少所谓古镜的千秋镜,其实都是伪造来哄了大家开心的赝品?”

      “别人献的兴许是假的,可杜大帅什么人?据说李相国还曾经请过有名的鉴宝者观瞻过,道是从铸镜之法到铭文画像,都是和太上玄元皇帝那会儿的年代类似。再说了,杜大帅献镜子的时候除了一句黄河捞上的古镜,别的可一个字都没说,这时分若是一并献上一篇妙文,岂不是更加锦上添花?”

      “倒也是。李天师也说,那方宝镜乃是寓意福寿,是说大家圣寿绵长,能如上古圣天子一般,活过百岁。大家能活得久,我们也就能活得久。”

      李隆基虽说醉意醺然,可脑袋却还有几分清醒,只有眼皮子耷拉着沉沉的抬不起来。尽管愤怒于有人会在自己的卧榻之侧悄悄嘀咕这些话,可别人说古镜是真的,说他能够活过百岁,他也不是没有欣喜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强撑着睁开了眼睛,迷迷糊糊往四周围一看,却发现静悄悄的并没有人在,提高声音喊了两声,方才有人快步进来。

      “大家有何吩咐?”

      “适才……适才谁在朕耳边聒噪?”

      那宦官讶异地瞪大了眼睛,茫然摇头道:“高将军亲自送了大家回来,安置过后就吩咐不要扰了大家的千秋之夜,故而让我等在外守候,并没有人胆敢在陛下卧榻之侧呆着,更不要说聒噪了。”

      李隆基有些难以置信,他环目四顾,突然发现在一旁的鸟笼中有两只白色的鹦鹉,想到这是一年前西域进贡来的,自己一直爱若珍宝,登时为之色变。他仔细回忆了一下那说话的声音,感到确实陌生得很,从前绝对没听到过,他不由得支撑着坐起身,也不披衣裳,就这么趿拉着鞋子蹒跚走到了鸟笼前。黄金打造的鸟笼中,两只白鹦鹉见着他丝毫没有任何异状,跳上跳下异常欢快,可看在他眼中,却更加确证了之前的念头。

      说话的……是这两只白鹦鹉?这么说,他真的能够长命百岁?

      那一瞬间,李隆基的眼神中迸发出了难以名状的狂喜。

      武惠妃探明了李隆基的心意,却在武温有的案子上栽了个大跟头,固然她已经不那么在乎杜士仪,可杜士仪能够平平安安地从陇右转任朔方,而且还是通过的李林甫举荐,她不禁生出了几许奢望。李林甫早已自陈愿保护寿王,杜士仪又是寿王妃的师傅,兴许他日这一文一武,真的能够保她的儿子登基?故而,当宫中一下子满是杜士仪献宝镜,而后茅山上清宗这一代宗主李含光断定天子圣寿绵长等等传言之际,她不禁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如若当初王皇后在的时候,她听到这样的传言兴许会高兴,可现在……李隆基的心思就连她这个枕边人都捉摸不透,一想到兴许还要这样忍耐几十年,她就只觉得前途一片灰暗。她的那位姑祖母武后,是在高宗死后方才真正权倾天下的,即便临终前已经是被软禁的状态,可后来坐在皇位上的始终是嫡亲儿孙。而韦后没了亲生儿子,篡权之后自是没有好下场。相形之下,她有两个亲生儿子,比起当惠妃,太后自然不用担惊受怕

      尽管也许是杜士仪颂圣,李含光给天子戴高帽子,可眼见得天子虽然渐渐倦政,可很少有什么病痛,她心里怎会没有起伏的念头?

      “惠妃。”瑶光快步走来,见武惠妃面色怔忡,她行礼之后便低声说道,“驸马来了。”

      所谓驸马,在武惠妃这儿自然是专指杨洄。这位咸宜公主驸马进殿后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阿娘,随即便一刻都没有耽误地说起了正事,却是太子和光王鄂王聚在一块诽谤君上。这一年年初,所有皇子再次换了个名字,太子李鸿改名为李瑛,寿王李清则是改名为李瑁,对于最年长的太子而言,改名字已经是开元以来的第三次了,即便每个人都不可能高兴,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李隆基乃是君父,他们大抵都只能乖乖接受,而杨洄禀奏的就是这一点。

      若是平日,武惠妃怎么也会立刻设法捅到李隆基面前,可此刻她只觉得意兴阑珊。而杨洄敏锐地看出了这一点,自然想起了如今朝野内外的传言。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便低声说道:“阿娘,陛下福寿绵长,这是臣民欢欣的好事,只有别有用心者方才会心中耿耿,例如那位郎君。咱们大唐的太子素来不易为,他熬油似的熬了二十年,安知不会盼着某一天?只要让其表现出那种激愤来,则东宫转瞬便会易主”

      这杨洄果然大胆

      武惠妃倒吸一口凉气,继而不禁怦然心动。等到她屏退了杨洄,复又召来追随了她一辈子的瑶光,低声说出了杨洄的计策时,后者犹豫许久,这才低声说道:“听说,昨晚上千秋节之夜,陛下梦到那两只白鹦鹉开口说话了,而且也是断言圣寿绵长。”

      “竟有此事”想到那个突然死遁的神异道士张果老,武惠妃不敢不信这种灵异之说,眉头顿时皱成了一个死结。而这时候,瑶光想到近日自己一位远亲进京投奔她时,偶尔露出的一句话,她不禁想了又想,最终低低说出了一番话。

      “惠妃,我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当初中宗那位节愍太子奋起谋逆,若真的和中宗皇帝同归于尽的话,兴许后来韦庶人反而能站得住脚了,那时候谁还能指她谋害中宗皇帝?”

      “噤声”武惠妃立刻让瑶光闭嘴。然而,话语戛然而止,她的心里却不禁满是那种大逆不道的念头。

      如果……只是如果……李隆基能够和太子李瑛乃至于那讨厌的鄂王光王同归于尽的话,内有李林甫,她何愁大事不成?至于外头的边臣,只要有一两人首先响应奉诏,谁会节外生枝?至不济,就算李瑛失败了,东宫之位也就能顺理成章腾出来了

TOP

0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镜激起千层浪


  洛阳宫花光院,近日因太子李瑛得子,光王鄂王入宫一块庆贺,唐昌公主驸马薛锈亦是进宫了好几回。尽管这已经不是太子李瑛的第一个儿子了,而李隆基的皇孙也有好几十个,正忙于自己过千秋节的他对此完全不上心,但李瑛本人却对此兴致很高。就在千秋节这三天节日的最后一日给幼子李佑庆了满月之后,送走了那些前来道贺的兄弟,他便留下了妻兄薛锈,两人再次小酌了几杯。

  门外都有薛氏的心腹把守,两人说话便没那么多顾忌。对于杜士仪所献宝镜引起的波澜,他们在宫内宫外都看到了反应,心情和某些人竟也是完全相同。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获封太子时那种万千宠爱于一生的经历,李瑛已经不太记得了,而这些年的冷遇和惊惶却铭记于心。尤其是那次被近侍出卖,李隆基一怒之下召来杜士仪,险些废了他这个太子的往事,更是他每次午夜惊醒时最战栗的梦魇。

  此刻一连灌下了三杯酒,李瑛便对薛锈苦笑道:“你知道我这些年最盼望的是什么?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最盼望的就是阿爷和我那些叔父一样,突然暴病就这么撒手人寰,如此我这个当儿子的就终于不用这么忍气吞声了我知道这是不忠不孝,可阿爷这些年来是怎么对我的,别人不清楚,你应该清楚杨洄常常到我这里来厮混,我会不知道他是为了什么?哼,不就是因为我碍了十八郎的路,他给惠妃当探子来了”

  薛锈已经习惯李瑛这样的抱怨了。此时此刻,他轻轻吸了一口气,这才低声说道:“郎君,前一阵子我不是说过,因为有人通风报信,故而宫门盘查的时候,没查出郎君让我带给赵家人的一封信?这次有人又向我这里递了一句话,我当初以为是无稽之谈,可现如今看到宫中这般波诡云谲,实在是不敢不告知。捎话的人说,日后倘若有一天,惠妃以各种莫名借口单独相召郎君,或是不相于的人以宫中有盗贼之类的借口唆使郎君去救驾,抑或者甚至假传陛下之命,还请郎君千万要小心应付”

  此话一出,李瑛不禁无比错愕:“我和惠妃已经是势不两立,岂会再听她的,至于假传阿爷之命,我也总能够分辨。再说什么宫禁有盗贼救驾之类的借口,那也着实太蹩脚了……等等”

  他一下子怔在那儿,脸色挣扎思量许久,最后方才和薛锈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出了某种意图。武惠妃想要废立东宫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可武温有之事着实是给了她重重一棒,宫中流传的寿王贤孝之名,李隆基绝对不会毫无察觉毫无警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是武惠妃,恐怕还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李瑛的下场会不会也是异日寿王的下场?如果真的有某种机会,那位惠妃也许想的不止是东宫,还有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你是说,有可能是让我怨愤之心高炽,然后由得我一气之下破罐子破摔和阿爷鹬蚌相争,最后惠妃渔翁得利么?”

  薛锈见李瑛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他便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道:“没错,可惜我仔仔细细查了好几遍,却自始至终没能查出究竟是谁人向我通风报信。加上之前几桩小事,前前后后,也已经好几次了。”

  “没想到我母舅赵家几乎无人可以为援,而你又因为尚了公主,仕途上再无寸进,薛氏亦是没有什么显达官员,可即便如此,有张九龄一再替我直言,还有这样不知名的人一次次提醒告诫。否则,前一阵子陆陆续续被人捅到阿爷面前的那几次小过,就足以⊥我狼狈不堪了。”

  李瑛猛地又想起了从前那个可怕的夜晚,杜士仪在天子面前坦然陈词,一口咬定字条交接之举乃是子虚乌有,让他逃过了废太子的劫数。尽管杜士仪如今远在朔方镇守,可他想起此次暗中提醒的那神秘人,不知不觉有一种错觉。

  那一次次的告诫和提醒便如同是杜士仪曾经在东宫讲了唯一一次课时,明明是极其枯燥的经义剖析,却使人如沐春风。

  可想想这着实荒谬,李瑛摇摇头把这种念头摒弃了出去,这才沉声说道:“可如今在洛阳,我所住之处便在阿爷的眼皮子底下,惠妃理应使不出这样的伎俩来。只有回到长安,只有回到前后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的长安,此法方才可能施行。”

  “郎君说得不错。我听说,陛下确实有归长安之意。”

  洛阳虽好,但长安方才是关中根本,大唐基业所在,这一点不止是李隆基这么想,皇族中人大多都这么想。而且这次天子带着百官在洛阳一呆就是三年多快四年,不论是裴耀卿的关中运粮方案,还是休养生息,都足够长安恢复元气了。

  所以,想到即将回归长安那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李瑛心中生出一丝惊惧,可转瞬想起路上的戒备只会比宫中更森严,他叹了一口气后,不禁压低了声音问道:“你觉得,若是惠妃真的有所算计,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何?若是让阿爷知道惠妃想他死,也许就可以除掉这样一个大敌”

  尽管他有时候真的很盼望李隆基就这么一命呜呼,可他还没有弑父弑君那样的胆量,也下不了那等阴毒的决心

  这一夜,薛锈直到宫门下钥之前方才匆匆离开,他这位驸马在太子那儿逗留了这么久,自然有人密报武惠妃。即便商谈了什么事没人知道,但这并不妨碍武惠妃在天子枕边倾诉太子的敌意和诋毁。这些话李隆基早就听得多了,只是挑了挑眉便信口说道:“等回了长安,让他住得远些就是了”

  杜士仪敬献一面宝镜,激起无穷波澜,李林甫固然在宫中内侍面前表示加恩朔方并无不可,但暗地里却是皱足了眉头,因为他有些闹不清楚,杜士仪这只是单纯的按照天子心意颂圣逢迎,还是另有别图。一直以来,杜士仪通过各种言行举止树立起了相当正面的名声,直谏、敢言、能于、忠诚……否则也不至于像宋憬和韩休这样以耿直出名的人对其嘉赏不已。所以,如今一下子这样急转弯,他顿时有些措手不及。

  可惜他密请了众多通晓古物的人查验,硬是没有查出那古镜的破绽来,甚至连朔方那儿打捞的种种细节都清清楚楚,他也只能打消弹劾杜士仪造假媚上的打算。可即便如此,眼看杜士仪是奏一件准一件,朔方经略军中曹相东那三将竟是难以招架,他仍是不得不生闷气。尤其得知千秋节颁赐给四品以上官员的镜子中,天子钦点了一面扬州所制最上乘的金镜赐给杜士仪,同时赐锦袍一袭,宝剑一口,他就更郁闷了。

  不过,李林甫素来不是小有挫折就后退的人,既然已经入主政事堂,最大的敌人究竟是何方,他却还分得清楚主次。当初他拜相时,张九龄曾经坚称不可,他入政事堂之后犹如没事人似的,在张九龄和裴耀卿面前恭敬谦逊,渐渐使两人不再防备他,而通过揣摩上意,李隆基对他却日益宠信。如今觉察到李隆基对张九龄已经容忍到了极限,他便将注意力从朔方暂时收回,全心全意准备打好自己的关键一战。

  对于献上一面太上宝镜之后,长安城中的种种反应,杜士仪通过鲜于仲通和固安公主,即便不能了若指掌,却也约摸了解了大概。接到天子颁赐的那面铜镜和锦袍宝剑,他在次日便服锦袍佩宝剑接见了不少文武,予人圣眷正隆的印象,至于那面铜镜,他则是命人悬于节堂之中,以示明镜高悬之意。只不过,对于天子甚至要因此蠲免朔方赋税,却被张九龄谏止,似乎因此对张九龄颇有微词,他就不得不暗叹这有时候做事没办法面面兼顾了。

  张九龄加上裴耀卿,一个中书令一个侍中,却还每每让李林甫占据上风,就算没有他这一次的突然掺一脚,某些事也只是时间问题

  虽说如果没了张九龄裴耀卿,朝中便是李林甫的天下,届时他在朝中便无人可以倚靠遮风挡雨,但只要能够斩断武惠妃这条李林甫伸在宫中的最坚实也是最长的触手,他便还能保有一定的胜算。毕竟,诸如眼下渐渐走红的御史大夫李适之等辈,他根本不看好他们能够扛住李林甫了,更何况他和这些人也没什么关联,这时候再去交接只会给自己惹麻烦。可是,既然张裴二人只怕是罢相倒计时,他就不得不预作某些打算了。

  这一天,他难得闲暇休沐两日,而女儿杜仙蕙正好从一场持续已久的风寒中恢复了过来,他便携妻带女来到了灵州城西面贺兰山麓的会盟台。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在此大会诸部,接受了天可汗的称号。如今,昔日的高高土台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已经不复昔日巍峨光景,但这并不妨碍杜士仪为妻儿讲解那时史书上记载的盛况。至于史书不记,只有不少笔记札记中悄悄留下的那些故事,他也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到最后就只见杜广元满脸憧憬,而杜仙蕙则是懵懵懂懂。

  就在杜广元领着杜仙蕙到处走走看看满脸好奇的时候,王容突然出声说道:“杜郎,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

  “嗯?”

  “我打算送蕙娘回长安。”

  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让杜士仪登时大吃一惊。而王容则是直视着杜士仪的眼睛,直言不讳地说道:“蕙娘到灵州这才几个月,就已经生过两次病了,虽然所幸都没有大碍,可灵州风沙太大,一到冬天更是冷得钻心,她年纪太小了,恐怕捱不住。蕙娘体弱多病,我打算把她送去长安玉真观,也好让阿姊和无上真师叔多个慰藉。至于幼麟,反而有一股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壮健,吃得下睡得着,而且男孩子从小吃点苦不是坏事。”

  杜士仪知道,即便杜仙蕙真的体弱多病,身为人母,王容也不会舍得与其分离,如今把人送回去最大的缘由,也不仅仅是因为后者——让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有个心理慰藉。尽管如今的大唐并不像明朝那样有不成文的制度,出镇边地的主将留下正妻嫡子于京师,但不少武将都会主动这么做。比如说张守畦的妻子陈尚仙和两个儿子,就都留在了洛阳。

  “阿姊写信来说,因为师尊已然仙逝,如今玉奴又成了寿王妃,为了疏解无上真师叔寂寞,陛下授意两京公卿遣女入道为女冠,其中,便有李林甫的一个女儿。李林甫姬妾如云,儿子多女儿也多,自然不吝惜一个女儿,而无上真师叔历经沧桑,也不是这么容易接受别人。可正因为陛下都能想到体恤无上真师叔,我们又何妨让蕙娘多两位亲人?实在不成,我打算日后辛苦一些,奔走于朔方和两京,如此也可以常见父亲和师叔,聊尽孝道。”

TOP

0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王容的提议,尽管听上去考虑得面面俱到,但杜士仪何尝不知道,她其实是最不能割舍的一个。因此,即便数日之后,杜仙蕙再次发热病倒,他仍然没有立时三刻下定决心。他可以在很多冒险的时刻痛下决断,可事关儿女,他反而犹疑不决了起来。然而,朔方维持着风平浪静的态势渐渐迎来了冬天,可随着天子骤然回銮长安,河西陇右节度牛仙客封爵陇西县公,以及张九龄裴耀卿双双罢相的消息几乎是接踵而来。

  李隆基对张守畦牛仙客这样或有赫赫战功,或能敬忠职守的边臣素来极其嘉赏,而张九龄却每每认为不能滥赏边臣,一来二去,已经不止一次让李隆基觉得不耐烦。而这位中书令又最喜欢凡事当面直谏,常常据理力争到不留情面,再者在东宫的问题上始终固执己见,这一次终于被李隆基认为是一块绊脚的石头而随手挪开了。

  念在信赖了其多年,而且也着实欣赏张九龄的风仪翩翩,李隆基还给了一个尚书左丞相的高官,而裴耀卿亦是得了尚书右丞相之衔,赐封赵城侯。

  相比于当初罢相之后就出为刺史的张嘉贞李元杜暹等人,这样的高高供起,已经算是很优厚的待遇了,但也仅限于此。从日理万机的宰相到赋闲无实权,这样从高峰跌入低谷的落差,等闲人是很难接受的。

  而固安公主在信上末尾提到的,却是导致张九龄和裴耀卿双双罢相的一个导火索——李隆基原本准备明年二月方才起驾回长安,但这一次却因为在洛阳宫中突然闻听怪声,连夜不得安眠,这才不顾张裴两人的谏劝执意回长安。至于宫中怪声,虽说没人查出所以然来,可固安公主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乃是天子的枕边人作祟。

  在洛阳宫,李隆基直接就把太子李瑛放在眼皮子底下,而回到长安,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这三大宫殿群,安分守己好几年的李瑛也许就不会被安置在离天子很近的地方,只要一放得远,李瑛自己固然能舒一口气,但某些人也会因此而有可趁之机。天子登基已经有二十六年,亲政也已二十四年,自己皇帝固然没当够,可别人却未必一直这样等待下去。

  前一日得到消息后,后一日,杜士仪不动声色地在节堂接见了朔方文武上下,将第一批从河洛迁来胡户的安置工作交给了张兴和来圣严,命康庭兰领蕃兵从旁辅佐之后,他便回到灵武堂中,招来高适和王昌龄,将张裴二人罢相之事直截了当地告知了两人。果然,王昌龄和高适同时错愕难当。

  为人爽直的王昌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当初姚相国罢相,是用人不明,宋相国罢相,是钱法以及刑法被人诟病,张燕公罢相,因交接相士僧道之流,而李相国杜相国以及萧相国韩相国等罢相,则多半是因为彼此纷争。而此次张相国和裴相国罢相,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张相国之刚直和才华,人人称道,裴相国权掌漕渠转运,人人称便,为国省利颇多。他们彼此融洽,几无过失,如今却骤遭罢相,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高适就不像被杜士仪称作是王大炮的王昌龄这样口无遮拦了,他极其谨慎地开口问道:“未知接任的宰相是谁?”

  “李林甫接任中书令,而陛下钦点河西陇右节度使牛仙客为同中书门下三

  此话一出,杜士仪就只见面前那两张脸上,四只眼睛瞪得老大,分明全都极其不可思议。王昌龄在回过神来后,面色极其古怪地说道:“牛大帅竟是就此拜相了?从前就有传言说,李林甫为人不好学术,而牛大帅也是出身小吏,相比从前历任宰相,即便是萧相国那样被人嘲笑过文思不盛的,好歹也任过中书舍人,可如今这两位……难不成要被人笑话是咱们大唐无人?”

  高适虽没有明说,但也显然是抱持着同样的念头。也难怪,两人都是一时名士,与其唱和往来的也全都是天下有数的才俊,也许会敬重牛仙客的资历和功绩,但这样的人节度一方可以,骤然拜相的话,他们就接受不能了。这两人都如此,杜士仪几乎可以想见朝中对这样的配置会生出什么样的波澜。要知道,从开元以来,政事堂中从来就不曾有过这样的格局

  “好了,对你们说这些,我不是听你们这些闲话。木已成舟,谁也无法更改陛下的成命,有心去说这些被人当做怨望的话,还不如筹备一下真正重要的事。”

  杜士仪说到这里,王昌龄和高适便同时想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牛仙客这一走,谁来接任河西和陇右节度使?除非在幽州呆得好好的张守畦重回河陇,否则兼知二节度的人选是肯定没有的,想也知道这不可能。毕竟,契丹尚未完全臣服,如果要选择,张守畦也不会愿意离开经营数年之久的幽州。

  这样一来,资历尚未足够的王忠嗣节度陇右,就有些难度了。

  因为事出突然,杜士仪如今又不像从前在鄯州那样,与河西凉州唇齿相依,没事就可以派人去牛仙客那打个来回,如今牛仙客入朝拜相,以其步步为营的性子必然会小心翼翼,绝对不会对天子举荐什么人接任自己的位子,以防被人指摘为朋党。王昌龄这个直肠子的刚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能不能借这个机会推上王忠嗣一把。就在这时候,高适陡然一拳砸在了凭几上。

  “大帅,王将军之前检校鄯州都督,兼鄯州刺史,如若朝廷以他人节度陇右,必然也要兼任鄯州都督及鄯州刺史,届时王将军在陇右可未必能够呆得下去总不成让他降职再给人腾位子,那么就只能是他调任别处”

  杜士仪见王高二人全都看向了自己,仿佛想的是自己在陇右的那些影响力恐怕也会被后来者一一清除,他哂然一笑,暗想无论到了哪里,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是不可避免的。好在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如今总算不完全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近来朔方河陇一片太平,然而河东蔚州以及云州一带却颇有兵马扰边,我已经行文忠嗣,他应该会请缨前往代州御敌。少伯,达夫,你二人素来交好,形影不离,此前忠嗣尚未节度陇右,不得置幕府,段行琛这个节度判官还是牛大帅任用的,所以忠嗣身边,也没有掌书记之类的幕佐。”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昌龄和高适就都明白了。边疆有警的是云州蔚州而不是代州,让王忠嗣请缨去代州于什么?很简单,代州都督可是兼河东节度副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杜士仪曾经任过代州长史兼河东节度副使,更不要说还一手经营出一个欣欣向荣的云州了。正当河西陇右节度出缺,而河东有警之际,身为智勇兼备名将的王忠嗣自动请缨前往河东,如今再次渐渐宠信王忠嗣的李隆基十有**会准奏,别人如果反对,那么王忠嗣就可顺势留在陇右。

  总之是进可攻,退可守

  高适当即出言试探道:“大帅是希望我和少伯中,去一个辅佐王将军?”

  “当然,此事正是忠嗣提起,所以我想征询一下你二人的意见。掌书记要职,骤然辟署的即便是名士,用起来却未必能够知心知意。”

  这就是说,曾经和王忠嗣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王昌龄和高适必然能够适应新环境,而且会和幕主相处融洽。还不等王昌龄答话,高适就主动拱手说道:“如若王将军真的能够前往代州任职,我愿前往效力”

  王昌龄正打算说自己去,见高适抢走了自己的话头,他不禁为之一愣。这时候,高适冲着他露出了一个笑容,这才诚恳地说道:“我蹉跎科场,若无大帅简拔,兴许如今还落拓两京。而我和少伯相交多年,如今我二人身负职责,归于一人也并不繁难。而且,不是我自负,较之少伯这动不动就口无遮拦的性子,我总比他谨慎些,王将军也好,其他人也好,更能够容得下。少伯你就不用争了,如果你的幕主不是杜大帅,你这王大炮真不会因言获罪?”

  被人再次提起杜士仪起的这王大炮的诨号,王昌龄顿时哑然。他从陇右到朔方,全都是说话的时候嘴上没个把门的,要不是他是杜士仪的掌书记,又是一时名士,只怕也不知道会惹出多少口舌官司。相比长安北面门户的朔方,河东的位置同样要紧,而且多名门大户,要是他再一个不好得罪了人,那还真就麻烦了。于是,他只能讪讪地说:“我这治事之能不及达夫远矣,早该腾位子让贤的。”

  “少伯你就不用妄自菲薄了。达夫既然这么说了,我改日便捎信给忠嗣,不过,如果事情真的成了,倒是要仔细打听一下此任陇右节度何人。”

  王昌龄和高适既是决定了去留,傍晚时分,当杜士仪回到后院正寝,眼见得女儿杜仙蕙扑上来抱住了他的大腿,甜甜地叫了一声阿爷,想起她近日又犯过咳嗽,大夫一个个看过之后都摇头说朔方天寒,小娘子体弱,他在心生怜意的同时,不禁又冒出了一股说不出的歉疚。将小家伙抱起来,一如既往用胡子扎了扎她的面颊,见其咯吱咯吱笑着往后仰着脑袋,他便看着迎上前来的妻子说道:“幼娘,之前那件事就依你。”

  王容说归说,其实自己都舍不得,潜意识中隐隐还有些希望杜士仪会最终断然拒绝。可是,见他此刻眼神中虽有不舍,但却依然坚定,她顿时扭过头去,再不敢看小小的女儿。

TOP

0
  第八百六十三章 渐起燎原之火


  十数日后,河西陇右节帅的人选最终尘埃落定,却是以崔希逸节度河西,以杜希望节度陇右,而鄯州都督兼鄯州刺史王忠嗣则官拜代州都督,兼河东节度副使。因河东节度使仍是由太原尹兼任,故而诸如资历之类的问题也就没那么严重了。高适在王忠嗣亲自上书奏请辟署之后,也从朔方出发赶往河东代州,临行前又捎带了一封杜士仪送给代州卢望之的信。除此之外,杜士仪还托付王忠嗣帮自己看顾一下人在云州的堂弟杜望之。

  李林甫虽说独秉大权之后便黜落了一位补阙立威,但节帅人选事关军国大事,哪怕牛仙客尚未上任,政事堂就他一人,可这也不是宰相能够专断的。他既不想王忠嗣节度陇右,可也不想让人去代州,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想到王忠嗣继杜士仪之后再镇守陇右几年的后果,极可能就是陇右变成第二个当年的云州,他就不能只能捏着鼻子说王忠嗣几句好话。云州整整被杜士仪一系的人把持了七八年,至今还因为那里提供的赋税为河东北部诸州之最而受到广泛关注,如果换成偌大一个陇右,那后果可能是两三年间就能把杜士仪送入政事堂

  云州如今是武惠妃替寿王李瑁挑中的人,也就是附于他门下的某人把持,他至少不用担心身在代州的王忠嗣跳出手掌心。

  崔希逸也好,杜希望也好,杜士仪都没有什么私交,因此对于时任鄯州临洮军正将的南霁云,他虽着实担心,却也只能去信抚慰。至于更需要抚慰的,自然是自己的妹夫,如今任鄯城令的崔俭玄。好在从鄯州见王忠嗣回来的信使赶在除夕之前回到灵州的时候,又给他另外带来了崔俭玄的信。

  崔俭玄在信上说,崔希逸亦是出自清河崔氏,虽和崔俭玄祖父崔知温这一支的关系有些远,但他小时候还见过此人一面。唯一遗憾的,便是崔希逸是节度河西而非陇右,否则他还能厚着脸皮去攀攀亲。尽管这个企图落空了,但崔俭玄竟还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打探一下陇右节度杜希望这个杜是出自京兆杜氏,抑或襄阳杜氏、洹水杜氏,总而言之,两个节帅叙一下宗谱昭穆也不是什么坏事。

  杜士仪险些给崔俭玄给气乐了。如果不是知道这家伙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唐本土人士,他险些以为人也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在这个杜甫因为四处声称京兆杜氏,在他面前还不得不慌忙认错的年代,名门著姓之间攀亲是好攀的?没看中宗年间韦氏之中和韦后攀亲的人全都没个好下场而且,正是因为他和杜希望如今都是节度一方的封疆大吏,那就更不能没事硬攀关系了

  又好气又好笑的他把这件事当成笑话和王容说了,王容却记在了心上,当即便命人仔细去打听。等到事情有了结果,这一日杜士仪回来的时候,她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和崔希逸还真的是颇有因缘,却一直缘悭一面。崔希逸在你之前任过万年尉,任满后便因宇文融举荐为劝农判官,而后为监察御史,因出身名门之故,虽宇文融倒台,他也没受多大牵连,还因裴耀卿举荐而任江淮转运副使,可以说,那是一等一的能人,也是一等一会当官的人。”

  杜士仪和崔希逸几乎没怎么单独见过面,此前也只听说过此人的名字而已,却没想到又是当初被宇文融举荐而飞黄腾达的人物。可是,和那张宇文融名单上很多至今默默无闻的人不同,出身名门的崔希逸无疑是仕途平顺。区区十几年,便和他一样从万年尉一直官至河西节度使。

  宇文融当初举荐的,不是和高官关联深厚的人,就是名门著姓,抑或是关中豪族,所以在他倒台之后,虽说有些人左迁,可这些年来,那一批人早已经重新登上舞台了。至于寒门中人,那就大多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又是宇文融……说起来,三师兄的兄长裴宽在吏部侍郎离任之前,总算是帮了我一个最大的忙。宇文融留给我的那张名单,他给我想方设法安置了六个人在代州和潞州,然后是四个人在蜀中从成都到雅州一带,再然后,是两个人在妫州。”

  杜士仪分明不打算和崔希逸去攀什么私交,王容也能理解他这番隐忧。听到裴宽给杜士仪尽力安排的这番结果,她有意打趣道:“杜郎把人安排得天南海北,为何就不放到陇右和朔方来?”

  “陇右的情况你也瞧见了,王忠嗣都须臾转调,现在霁云和崔十一杵在那儿,我还没法子照拂呢。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代州妫州,以及蜀中来得不引人瞩目。而朝中如今是多事之秋,王子羽他们我都请阿姊设法,一一安排到了各地。至于朔方,只要是才俊之士我尽可辟署,而军中勇士则是立刻能够拔擢偏裨别将,用不着再玩那些花巧招数,就足可让别人焦头烂额了。你没见这数月以来,曹相东和他那两个副将无比老实?”

  “那不叫老实,而叫暂时蛰伏隐忍,杜郎可不要说你不知道”

  “我知道,所以只能在他们屁股后头烧烧火。”

  蛰伏隐忍,本就不是军中将校擅长的,更何况曹相东和谢智全都不是这样的性子,自然不像陈永那样能忍。可眼看杜士仪权威日盛,前时献太上金镜又得到了天子嘉赏,即便李林甫来信,问他们此中细节,他们四方打听后也找不到任何破绽。既然各方面都毫无收获,他们不得不继续当自己的缩头乌龟,眼看杜士仪通过节度副使兼经略军使李俭,利用升黜赏罚,在经略军中建立起了愈来愈不可动摇的声望,即便最沉稳的陈永也有些沉不住气了。

  这一天黄昏,李俭突然在经略军的议事厅中聚将。在众人匆匆赶来尚来不及反应之际,这位朔方节度副使突然劈头盖脸地说道:“军中十月刚刚换发了冬衣,然则市面上却突然有和军中冬衣一模一样的衣裳出售,我一时兴起派人去检视过。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简直是让人闻所未闻竟有人以次充好,将那些烂棉花麻布之类充填的冬衣发给士卒,却将真正的好货腾换出来售卖。我已经请示杜大帅,查封了售卖冬衣的几家铺子,所有涉事者一律严查”

  听到这话,上下顿时一片哗然。自从这十几年来,棉花的种植开始在各地渐渐铺开,不说织布的织机经过几次钻研改良,仅仅是絮棉的冬衣在整个北方的平民乃至军旅之中,就已经很流行了。从前平民虽然也可用羊皮袄子御寒,可是,冬日里在外头再加一件棉衣,无疑更加保暖。如朔方幽州河陇河东一带的军中,絮棉冬衣已经成了过冬的标配,历来都是从朝廷下发的军费之中拨给采买。以往也不是没有过人捞一票,可以次充好也许有,私底下再转手想要捞一票,这就简直是愚蠢之极了。

  当即,曹相东面沉如水地开口说道:“李副帅所言正是,如若拿到人,一定严惩不贷”

  他这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李俭仿佛很满意众人的这种态度,点了点头后面色稍霁。他出身宗室,年纪又很不小了,到任以来凭借信安王李炜举荐给他的几个亲信,在经略军中也颇有威望。这次拎出了这样的丑闻,他自然不会放过,少不得又长篇大论训丨诫了众人一番。就在不得不聚精会神聆听的众人越来越不耐烦的时候,外间终于传来了一个声音。

  “李副帅,那两个商人已然供述,乃是经略军中两个别将马汶,曹宣将冬衣卖给的他们,总共折价三百贯。”

  “为了区区三百贯钱,竟敢打军中冬衣的主意,简直是胆大包天”李俭不等其他人开口便斩钉截铁地说道,“将他们拿下”

  此刻经略军中将校偏裨云集一堂,故而被点到名的两人登时面如土色。刚刚李俭揭开此事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坏了,偏偏还不能找借口离开消弭证据,只能硬着头皮等候散场,可谁曾想李俭的动作竟然这么快当外头亲兵大步进来,下了他们的兵器将他们押上前跪下的时候,曹宣几乎本能地开口叫道:“大兄救我,大兄救我”

  曹相东恨不得一脚将这个该死的族弟踹死,可曹宣已经叫出了口,一双双眼睛全都看向了他,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得不深吸一口气,继而厉声喝道:“给我闭嘴如若你真是竟敢以次充好倒卖军衣,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若是人人都如曹将军这样通情达理,何愁军中纲纪不行”

  李俭仿佛对曹相东的言行极其赞许,但下一刻,当之前那报信的亲兵上前陈词,从两人家中搜出了相应的书证,以及经办此事的从者作为人证,又说明已经有军卒聚在经略军所在衙署前喧哗闹事之后,他就收起了笑脸。

  “尔等不遵军法,为谋私利胆大妄为,如今拿到那些低劣冬衣的士卒正群聚喧哗吵闹,按理就是将你们斩首谢罪也不为过来人,先把他二人拖到那些军卒之前,各杖六十,以平民愤,而后我当奏明杜大帅,由法吏依律再审”

  曹相东原本已经做好了牺牲这么个废物族弟的准备,可李俭却不是杀一儆百,而是吩咐将人拖到军前各杖六十,而后交由法曹,他反而更生忌惮。现在不是战时,节度使虽有生杀予夺之权,但若是被人抓到滥杀的把柄,不是没可能被拉下马的。可即便表现出怒发冲冠的姿态,李俭却仍然守住了这样的底线。这是杜士仪的授意,还是李俭自己的主意?

  更何况,即便暂时保住了性命,可曹宣和马汶二人名声扫地,日后休想在朔方再待下去,连他亦是要受到牵累

TOP

0
  第八百六十四章 军功由边衅起

    前时杜士仪虽在骨颉利大军扰边之际,杖杀了秦大疤等六个军中刺头,但那几个人毕竟只是小卒,最大的一个也只是队副,杖杀的地方又是在节堂之前,即便悬首示众在灵州都督府外,终究很多人并未亲眼目睹那残酷血腥的一幕。如今李俭骤然查知冬衣有弊,雷厉风行须臾查探分明,在数百个领到了以次充好冬衣的士卒聚拢抗议之际,把涉事的那两个别将推了出来,立时引来了更多的人围观。

  在这寒风凛冽的天气里,眼见得两个往日光鲜威风的别将被剥去了上衣和裤子,牢牢地绑缚在了刑架上,下头渐渐变得鸦雀无声。尤其在看到平日里往往只有小卒才会挨的刑杖带着凌厉风声,倏然落在他们的脊背、屁股上、大腿上,也不知道是谁领头大叫了一声“打得好”,一时间,这样的叫好声此起彼伏,让正在受刑的两个人倍感苦痛。

  行军法的刑杖比讯囚杖更粗,再加上李俭为了以儆效尤,两人都是被捆缚之后站立受刑,每一道杖痕众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即便脸背对着围观人群,可这种羞辱感却挥之不去。马汶和曹宣身为别将,可都不是靠着军功当上的,而是因为所谓的武艺超群,而受上官举荐简拔,在军中谈不上多好的人缘,这会儿耳听得下头叽叽喳喳哄闹叫好声不断,他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怨恨

  他们又恨李俭一点情面也不留,又恨军中竟无一人为他们求情。可这会儿身为待宰羔羊,两人纵使咬碎银牙,也只能苦苦忍耐着。

  好容易等他们挨完了这六十杖,便有人将几乎被咬破的布卷从两人嘴里拿出来,这一刻,两人已经都是满口腥甜的血,被解下刑架的时候竟是瘫软不能动弹。可是,几个亲兵放下他们之后,竟是将他们俩面仆地倒拖了下去,继而犹如死狗一般扔在几个灵州都督府的差役面前。还不等马汶和曹宣二人清醒过来,头上就已经多了锁链,竟是硬生生被人锁了拖走。

  见此情景,人群中顿时起了小小的骚动,直到刚刚那监刑官上前,他们方才再次安静了下来。

  “李副帅宣示军中上下,此二人今日所受乃是军法,并非国法,即日将他二人交由灵州都督府法曹参军处置”

  身在经略军议事厅中的李俭听到外头那一阵阵欢呼声,不禁哂然一笑。他上任以来,瞒着其他人多次微服在军中访查,这样的小弊并不止这一宗。原本他不用如此兴师动众,可杜士仪既然明确授意他进来在经略军中不妨大张旗鼓,发现什么处置什么,不用留情面,那他就不必留手了。这样无需顾忌,雷厉风行地做事,还真是够爽快的,须知他年轻时都不曾这么恣意放手而为,身后有人挡着的感觉,还真是不坏。

  突然之间,他想起那天杜士仪送他出来时说的话。“老夫聊发少年狂吗?”他自言自语了一句,笑得连眼睛都眯了起来,“我还宝刀未老呢”

  听说李俭那儿押来的两个别将,已经由灵州都督府接管,杜士仪少不得招来法曹参军细细嘱咐,人刚刚告退离去,吴天启就在灵武堂外通传,道是兵曹参军叶建兴求见。他当然记得,这个人是当初王缙曾经给自己举荐过的,然而自己上任后用了来圣严,李炜那批幕府官纷纷归心,文官班底并不缺乏,而叶建兴并未显露出特异之处,他也就暂时没有多加理会。此时听到此人求见,他不禁有些好奇。

  “大帅”

  叶建兴虽然和之前李炜用过的掌书记叶文钧同姓,但并非同宗同族。他四十出头,乍一看去形貌俊朗,双眸有神,显然是个美男子。他从容长揖行礼后,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今日冒昧求见,正是为了朔方经略军中这一桩贪鄙之案而来。李副帅大张旗鼓处置此事,看似是明察秋毫,还了上下将卒一个公道,又将贪墨之辈当众杖责,大快人心,但细究其事,实在是多有不妥”

  见杜士仪听得聚精会神,并未打断或是反驳自己,叶建兴不禁更添了几分信心。他定了定神,又诚恳地说道:“大帅上任已经将近一年了,又有大破突厥左杀骨颉利大军这样的战功,又有提拔任用年轻将领的识人之明,如这样的贪鄙小案,只需不动声色处置即可,何需兴师动众?此事宣扬出去,还以为朔方尽是这等卑劣无耻贪利之徒,对大帅名声有害无益,所以,李副帅着实有些孟浪了”

  这拐弯抹角的话杜士仪终于是听明白了,不外乎是说李俭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直无私,却不顾可能伤了他这节度使的脸面。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位兵曹参军,好整以暇地说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可还有其他事要建言?”

  尽管杜士仪脸上看不出是否赞同自己的话,但叶建兴从杜士仪上任开始,便一直在悄悄观察他的行事风格以及性情,再加上分析近来朝中内外风云突变的形势,他自忖自己这番话应该能让杜士仪有所心动。于是,他定了定神,这才不慌不忙地转到了另一个话题上。

  “大帅当面,我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还想建言,三受降城正当突厥兵锋,如今战事稍歇,蒙陛下恩德,不追究突厥攻伐之事,而且在西受降城继续互市。可是,骨颉利大军扰边尚不足一年,突厥局势未稳。突厥,北狄之种,素来狡黠,虽是如今坐享市马之利,但难保会有窥伺乃至于进袭的野心。而如今大帅赦回了不少当年因康待宾之乱而散居江淮河洛的胡户,现在人已经一批批回转了宥州,也许有人会感恩戴德,但仍需洞察其奸,多加防备。”

  前头叶建兴指摘李俭,杜士仪听着暗自哂然,但后头这些防备胡户的话,倒也中肯,于是他微微颔首道:“你有何建议?”

  见杜士仪挑明了征询自己对此的建议,叶建兴不禁精神大振。他直起腰来肃然拱手后,便精神奕奕地说道:“大帅,当年王竣王大帅镇守朔方时,坑杀仆固部降户数百,生生震慑了朔方降户,但正因为手段酷烈,人心反而思突厥,故而不到一年,便有康待宾之乱。于是王大帅在朔方尽管威名赫赫,然则蕃军胡户,俱是畏之如虎。譬如此次迁回来的胡户即便在江淮河洛居住过很长时间,因昔日旧事,难免仍然会有心向突厥的念头,尤其是如今突厥正当变乱之际,说不定还会有人想着拉一支人马回去,就能够获封叶护之类的高官,所以人心思变。要想彻底断绝胡户的这个念头……”

  他故意在这个关键点上停顿了一下,见杜士仪果然正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自己的眼睛,他方才压低了声音道:“大帅岂不知道,陛下如今最喜听到的就是军功?倘若突厥再次背信弃义,而大帅事先洞察其奸,使其阴谋破灭,则我大唐与突厥为敌国矣昔日王竣张说缘何最终拜相?以军功一锤定音之故而今牛仙客入朝为相,可他节度河西七八载,却终究被人视作为悻进,就是因为没有一锤定音的军功。相反,张守畦虽有大破契丹的功勋,终究受限于一介武夫,可大帅却不同”

  叶建兴简直想明说,只需找个借口说是突厥扰边,然后挑起两国战争,凭着朔方的精兵强将,说不定能如太宗皇帝当年一般将突厥一举覆灭。这和杜士仪当年节度陇右时不同,吐蕃身处高原,大唐兵马远道征伐不便,而草原上的突厥却要好打许多,更何况正在内部狗咬狗的时节,杜士仪又有郭子仪这些将领在手,简直是建立军功最好的时刻已经摆事实讲道理的他用热切期盼的目光等候着杜士仪的反应,可最终只听到了一声轻啧。

  “叶参军不愧精明能于。”杜士仪赞了一句后,便不置可否地说道,“此事容我再细细思量,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可入外人之耳。”

  这就是说杜士仪会考虑

  叶建兴登时大喜,不假思索地答应之后便悄然退下。等到他出了这灵武堂,杜士仪方才哂然一笑

  这样功利心强不择手段的家伙,也亏王缙慧眼识珠举荐给他

  可越是这样的人,他即便不用,也不会搁置在旁,当即出声叫人请来了张兴。将叶建兴此言转述之后,他便授意张兴与人多多接触,务必让对方觉得他对其颇为重视。等到张兴心领神会地去了,他方才又叫来了虎牙,郑重其事地吩咐道:“即日起,你给我派人死死盯住曹相东等三人,就是有一丁点异动也决不能放过。知会人在宥州的康庭兰,让他务必小心留意胡酋的反应。另外,你代我去见郭子仪,让他麾下米罗诗等蕃将给我随时待命。”

  “是。”虎牙答应一声,正要转身离去时,身后突然又传来了杜士仪的声

  “快要过年了,传我之命,从明天开始,把年物一批批发下去”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5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