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士子风流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完本)

0
  第二百九十六章:天子出击

  嘉靖人在暖阁,他并不急于贸然出现,只是等了一个多时辰,太和殿依旧没有动静,倒是让这位天子有点儿迷糊了。【更新】

  殿试没有会试那样繁杂,其实也就是随意考校一下这些贡生而已,毕竟这些人都是天子骄子,个个都是大明朝最顶尖的精英,大家的实力相差并不远,就如会元徐谦,可能和勉强入榜的贡生水平高不了太多。

  所谓殿试,靠的终究是运气,因此殿试更多的就是个过场,无非是把贡生们转化为天子门生而已。

  接着坏消息就传来了,黄锦哭笑不得地跑来报信,道:“陛下……徐谦没中……奴婢亲耳在后头听见的。”

  “没中!”嘉靖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徐谦是浙江人,没道理这制倭的策文都过不了,况且这个家伙一向古灵精怪,胸有韬略,按理说策文该是他的强项才是。

  想到和黄锦的打赌,嘉靖的眼睛眯起来,冷笑道:“是吗?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再去打探。”

  黄锦连忙去了,过不多时,又去而复返,这一次带来的消息更是耸人听闻:“陛下,太和殿闹起来了,徐谦和读卷官刘希发生了争执,还把一个姓姚的贡生打了……”

  嘉靖正在喝茶,差点没给噎死。

  他想到过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想过这个。与考官发生挣扎,还殴打同年,这徐谦是读书人还是土匪?他起先不信,可是黄锦是不敢骗他的,终于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忍不住骂道:“他这是疯了。难道不知道此事的后果吗?真是岂有此理!”

  骂了几句,觉得索然无味,想去太和殿,终究还是忍住,现在他跑过去,反而只会添乱,过去是帮徐谦还是帮刘希?感情上是该帮徐谦,可徐谦做事太过份,若是偏帮。保准清议汹汹。可要帮刘希……嘉靖冷笑,他是恩怨分明的性子,刘希这个人,他看着就嫌,帮他?那还不如稳坐东暖阁。

  耐着性子。心头被一阵阴霾压着,强作镇定地吃了盏茶,板着脸道:“再探!”

  接下来的探的消息和太和殿发生的没什么偏差,无非是打了人,又是争执,徐谦口若悬河,把刘大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嘉靖算是琢磨出来了,大致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若他是弘治皇帝,或许会偏向于教化。可他是嘉靖,嘉靖这个人骨子里就是个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从不相信道德教化,只相信现实。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教化,怎么会相信教化诛心能对付倭寇?

  咀嚼了一下徐谦抨击刘希的言辞。这一字一句都好像是事先导演过一番,先是暴起伤人,引刘希进入圈套,随即再用刘希所谓孺子不可教进行绝地反击,指责刘希对倭寇讲教化,却对国人喊打喊杀。

  随即便开始把事情扩大化,指责刘希私通倭寇,刘希断然否认,又指责刘希不体恤受害百姓,这一句句话都稳稳地站住了大义的名份。接着又是口出威胁,扬言要杀刘希全家,把争辩演化为一场仇杀,等于是把事情性质彻底的扭转,之后再拿出江南百姓同仇敌忾的大义出来,抛出明报,拉拢那些心中不忿的贡生反水,最后再抛出舞弊,团结所有此次殿试成绩不够理想的贡生一道发难。

  “高明!”嘉靖几乎可以想到事情的结局了,徐谦的手段几乎可以媲美最老练的政客,不但胆大,而且心思缜密,每一句话都在打击对手,同时站稳大义名分,又能够及时的拉拢人心,将那些各种利益诉求不一致的人最后都拉到了他的身边,形成‘逼宫’格局。

  更重要的是,徐谦完全摸透了这些读卷官的心理,这些官僚本质是平时摆起谱来宛如庙中菩萨,可是一旦遇到麻烦或是眼看事情有闹大趋势,就急不可待的捂盖子。

  因此徐谦一直采取最强硬的姿态,给予对手足够的威胁。

  嘉靖这时候后悔了,后悔自己该去太和殿看看,好好看看这精彩的一幕,便是听都听得这般精彩,想来亲眼所见就更不必说了。

  他心里不由想:“所谓四两拨千斤,怕也不过如此吧,朕还是小看了他。”

  这时黄锦又来了,惊喜地道:“陛下,徐谦过关了……”

  过关……已经在嘉靖的预料之中,不过关才出鬼了,除非这些读卷官们拼着前程不要,拼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和徐谦同归于尽,否则只能妥协。

  虽然早有预料,不过嘉靖在听到确定的消息却还是长吐了口气,笑吟吟地对黄锦道:“朕差点要输给你,看来总还算没有看错人。”

  黄锦心里苦笑,不由地想:“陛下会输吗,就算输了,那也是赢,奴婢和陛下赌,哪有不输的道理?”他苦着脸道:“姚淶已经落榜,奴婢是输了,心服口服。”

  嘉靖摆摆手,淡淡地道:“这殿试还没完呢,徐谦若是不中一甲,那也不算你输,走吧,摆驾太和殿,朕要去见过关的贡生。”

  嘉靖驾临太和殿,太和殿内引发了小小的骚动,在这儿的人不多,除了内侍,只有八名读卷官和十名贡生,众人还算谨守规矩,一起拜倒,高呼:“吾皇万岁。”

  嘉靖精神奕奕地将一只手托着后腰,一手虚扶诸人,道:“都平身吧,怎么,诸位读卷的爱卿,留下的只有十人?”

  刘希羞愤得不敢说话,桂湘出列道:“回陛下的话,今年贡生一百一十三人,经过一轮策文,过关者十人。”

  嘉靖颌首点头,道:“念吧。”

  桂湘自是晓得规矩的,唱喏似得对诸位贡生道:“老夫点卯,点到卯的出班。”

  “徐谦。”

  徐谦站出来,看着久违的嘉靖,朝嘉靖笑了笑,却不能寒暄,有板有眼地道:“学生在。”

  “邓长青……”

  “学生在……”

  ………………

  嘉靖一个个打量这些贡生,忍不住哈哈笑道:“将这十位爱卿的卷子拿来给朕看。”

  已有太监收了十人的卷子,连忙呈上。

  嘉靖端坐御椅,认真过目,当看到徐谦所提的方略,竟是若有所思,可以说徐谦制倭的几处要点都和他不谋而合,而嘉靖产生这些方略都是经过臣下大量参谋的,这是一些心腹干臣与嘉靖融合在一起的结晶,可是徐谦毕竟现在只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能老道的察觉出如此多的要点,又能对症下药,尤为难得,这让嘉靖产生某种错觉,觉得这徐谦根本就是个从政数十年的老油条。

  比如徐谦第一条,便是提出倭寇袭扰数省,单凭各省巡抚各自为战是不成的,倭寇是流窜犯,今日在福建,明日说不定就去了浙江,若是各省各行其是,很容易被他们牵着牛鼻子走,因此徐谦倡议,设江南总督,节制江南各卫兵马,专事制倭,如此一来,这种职责不清、责权不明的事就可以避免。

  同时,徐谦又对江南的卫所官军提出了某种担忧,国家承平这么久,江南百年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而江南各卫已经不能承担起剿倭的能力,既然如此,那么就势必要重新编练几支专制倭寇的军队,徐谦在这方面,竟也提了几个意见,也都深合嘉靖的心意。

  嘉靖一路看下去,起先的几篇策文让他看得倒还觉得过得去,虽然有些幼稚甚至荒诞,可毕竟是贡生作出来的,这些人没有经历过什么世面,能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可是现在看徐谦条理清晰的将这一条条的应对倭寇的方略详尽列出来,既提出了倭寇的弱点和长处,也提出了官军的一些劣势和优势,最后再做出总结,不但让读者一目了然,其中几条建议,也都让人耳目一新,这哪里是读书人能写得出来的,怕是浙江和福建巡抚也没有这样清醒的认知和灼见。

  当然,这东西好不好在乎于看的人,就如清贵的刘希,就觉得这样的策文是下乘,可是对嘉靖却犹如至宝,说到底,还是各人见识不同,主张也是不同而已。

  嘉靖越看目光越是深沉,心里不免在想:“若非徐谦是浙江人,朕知道他这个人绝顶聪明,看似糊涂,其实却是办事老道,只怕朕也不相信这是他作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经世之道。”

  他哪里晓得,徐谦提出来的这些主张都是历史中抗倭的真实事迹,嘉靖朝为了抗倭,曾在江南进行过一些相应的改革,比如总督的设置,比如不再依赖卫兵制,转而进行有限的募兵制等等。

  徐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再结合自己在杭州的所见所闻,用超高的文笔润色,最后才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眼界之高自不是同年们所能比拟。

TOP

0
  第二百九十七章:天子出题

  洋洋上万言的策文看得嘉靖心潮澎湃,里头不但有许多和他心里产生共鸣的东西,而且也给予了嘉靖许多的启发和思考。

  比如募兵,如何募兵?兵丁如何操练?这一直都是兵部的弱项,兵部是个文官衙门,笼统一些,他们主要负责的是武官的升调和功考,以及粮草的调拨,虽然也有操演之法,只是文官老爷们重教而不重术,认为只要如何如何,将士们便会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假大空,忽悠人用的。

  其实这东西确实有很大的蛊惑性,至少朝廷这么多年也没有人对其产生质疑,以至于明军到了土木堡之后,随着一批优秀将领折戟沉沙,开始高唱起某个调论,这种调论并不注重官军的素养和作战的操演,而着重在忠勇上头下功夫。可问题就在于这东西都是虚的,谁忠谁奸,谁勇谁怯,不到关键时刻谁也分不清,结果就是,老爷们说你忠勇你就忠勇。

  而徐谦则总结了一套练兵之法,既所谓兵贵精不贵多,兵多则散,容易滋乱,其实是不再给粮练兵,而是给银练兵,大大提高官兵的积极性,大大简化掉军中的陈规,日夜操练。

  这种练兵之法,古今中外都有,其实也不算什么,只是对朝中衮衮诸公们来说,这东西显然不太对他们的胃口,嘉靖却是眯着眼,似乎觉得颇有道理,他是个很现实的人,一个现实的人当然晓得几句空话对丘八们是没有用的,不给予足够的保障,单凭几句民族大义,几句仁义礼信就想让人给你卖命,这简直就是笑话。

  徐谦的万言书说得很详尽。一些细微处也费了笔墨,嘉靖暗暗点头,再去看其他的策文时,已经味同嚼蜡了,在他看来,徐谦的策文太实,与之相较,其他的策文过于务虚,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诏告天下申饬倭寇罪行,又是什么将士必定奋勇,人人争先。说白了,这就是空话套话,英宗皇帝、孝宗皇帝会信。可是太祖、文皇帝还有嘉靖这种人不会信的。当然,太祖和文皇帝与嘉靖又有不同,他们固然不信,可是会提倡,这就是所谓的一边做婊子一边立牌坊,提倡这种所谓的空话,是为了政治目的。可是自己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这是从实际出发。

  可是到了嘉靖朝,局势又不一样了,太祖和文皇帝可以提倡。在于明初之时,明军的战斗力一直保持在巅峰时期,所以就算提倡也无伤大雅,可是到了嘉靖手里头。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堪忍睹,糜烂到了骨子里。所以某种程度来说,必须拨乱反正,否则就要出大事。

  因此所谓的帝王心术也需因时制宜,也需应地制宜,假若徐谦这篇策文送到了太祖御前,太祖皇帝必定会深以为然,觉得写这策文的人很有实学,然后……然后直接一道旨意下去,把徐谦剁成肉酱。

  这并不是因为太祖皇帝不需要徐谦这样的人才,而是官军只是政治的一部分,而太祖皇帝需要提倡忠勇,忠勇是太祖皇帝的政治正确,有个家伙敢质疑他的政治正确,不砍你砍谁。

  同样的策文送到英宗或者孝宗皇帝手里,当然还不至于让徐谦有剁成肉酱的危险,毕竟到了这二位皇帝老子手里,已经没有必要用过激的手段来树立威信了,可是徐谦的前程怕也有限得紧。这是因为英宗和孝宗已经相信了这一套理论,皇帝都信了,你跑出来说不信,这不是找死吗?

  可是到了嘉靖手里,一方面,嘉靖绝顶聪明,不相信这种陈词滥调;另一方面,现实已经不容他继续提倡这种空话、套话。嘉靖的政治正确已经从空话、套话转化成了实际,说再多已经没有用,为了帝国的稳固,就必须进行改制。

  徐谦的奏书恰好对了嘉靖的胃口,这也是嘉靖对徐谦如此信重的原因,他信重徐谦,不在于徐谦有什么超前意识,而在于徐谦总能与他的政治正确不谋而合,说穿了,大家的利益方向一致,再加上私交良好,最后才给予了无限的信任和足够的圣眷。

  嘉靖眯着眼,抬起眸来慢悠悠地道:“策文都很好,朕受益良多。”

  这就是一句空话,不过空话这东西显然是嘉靖的特长,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嘉靖是一个高明的政客,高明的政客最擅长瞎扯,吹得天花乱坠,然后……然后该干嘛还是干嘛,你若是被政客糊弄了,那不是你倒霉,也不是你蠢,而在于你对政客有误解,不晓得人家就是靠嘴巴吃饭的,往往吹嘘了十分,能给你做做样子,那就算对得起你了,你还想怎样?

  贡生们都面露喜色,对于他们来说,今日的殿试显然是一次不凡的经历,亲自面圣,得到陛下嘉许,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

  嘉靖又道:“国家抡才大典,而诸生脱颖而出,朕能得尔等贤才,心甚慰之,想太祖皇帝立国,我国朝已有百五十年……”

  紧接着,嘉靖就开始胡说八道了,一连说了一炷香,无非就是说你们很重要,朕很高兴,大明朝需要你们,将来务必要如何如何。

  这些话听在贡生们耳里自是深受鼓舞,越来越感觉美妙,可是在徐谦听来,却晓得嘉靖必定是忽悠,从某种意义来说,将来这些人里头,十个至少有七八个会成为嘉靖的眼中钉、肉中刺,别看今日和你说得好,说不定十年之后拉了你的清单。

  说到了兴头,嘉靖突然不说了,板起脸来道:“贤才难得,朕今日索性考校你们一二吧。”

  说是考校,其实也是既定的程序,这是殿试的第二关,更加宽松随意,连出题也是不限。

  十个贡生顿时都激动起来,是骡子还是马,就看这接下来的几柱香时间了,回答得好就能脱颖而出,力争一甲,从此前途似锦,更有机会执掌天下!

  嘉靖微微一笑,朝一边侍立的黄锦微微一笑道:“黄伴伴,拿来。”

  黄锦点头,随即拿出一个匣子,将匣子打开,一块美玉出现在众人眼帘,嘉靖又是微微一笑,道:“朕是个随意的性子,今日就以这美玉为题吧,诸位拿这美玉能说出一番道理来便算胜。”

  贡生们一头雾水,有人小心翼翼地站出来,作揖道:“陛下,既是以美玉为题,是否用八股破题之法来破题?”

  毕竟嘉靖的题目实在过于宽泛,拿出一块玉来让你回答,答个什么?总得有个限度,有个体裁才好。

  嘉靖微微一笑,道:“准了,尔等作答吧,谁先来?”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愿做出头鸟,嘉靖皱眉,淡淡地道:“怎么,无人能答吗?”

  先前那发问的贡生上前,摇头晃脑地道:“学生不才,献丑了。”

  黄锦将美玉交在他手里,他反复翻看了几下,随即皱眉道:“这块美玉果然是御用之物,做工精细,所用的玉料亦是极品,只是这美玉之上竟有一道瑕疵,美玉有瑕,学生斗胆破题:天子举美玉而立言,赐窃有慕于斯也。”

  第一句直接破题,中规中矩,大意是说,天子拿美玉来作比喻进行讨论,而微臣私下里羡慕敬仰美玉这种品质。

  这贡生接着又道:“盖玉为君子,温润如玉,美玉有瑕,憾也,子贡设言之,岂于斯而可忽诸?”

  第二句的意思是,美玉拥有美好的品质,可是现在美玉有了瑕疵,是很大的遗憾。美玉有瑕,正如君子有瑕,子贡曾说,君子有瑕疵是不容忽视的。

  此人倒是颇有急智,答题也还算巧妙,不过这是最常见的答题,玉本来就是用来形容君子,拿这块玉来比喻君子,最后得出了美玉无暇,君子亦无暇的结论,看上去回答得稀松平常,却也展现出了这个贡生深厚的学识。

  嘉靖微微颌首点头,很是赞许,道:“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这贡生道:“学生朱颜。”

  嘉靖喃喃念了一句,似乎记住了这个名字,这让朱颜心中窃喜,知道这个回答颇受天子青睐。

  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立即让其他贡生反应过来,答题这东西得赶紧趁早,你看看,若是答题迟了,那么你答题的范围便会越来越小,现在人家已经拿美玉比作了君子,这美玉形容君子的答题是不能再用了。

  于是有第二人立即站出来,连忙道:“学生答题……”

  在这殿中的,大多是精英,智商绝对不低,都是学富五车之辈,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答题其实并不算难,虽然要临场发挥,小小增加了一些难度,却还不至于焦头烂额,于是大家走马灯似的出来抢答,倒也热闹,嘉靖似乎对诸人也颇为满意,一个个给予鼓励和赞许,让这殿中的气氛更加宽松了不少。

TOP

0
  第二百九十八章:帝心难测

  众人一一答题,唯独徐谦没有做声,临到了他最后垫底,按理说这位徐会元一向是唯恐天下不乱,绝不落后于人的,只是先前写策文时最后一个交卷,现如今又是最后一个。

  九个贡生,答什么的都有,一块有暇的美玉而已,你既不能和别人重样,想要再赋予这美玉什么比喻拿来破题,只怕难度增加了十倍以上。

  大家都不吭声了,现在就等着徐谦作答。

  便是嘉靖,对徐谦也带着很大的期待。

  他是天子,固然和徐谦关系匪浅,对徐谦很是看重,可是他也绝对不会对徐谦放水,嘉靖要的是真材实料,除非徐谦能一鸣惊人,否则绝不会偏帮他什么。

  方才每个人答题的时候,嘉靖都带着矜持的笑容,不咸不淡的称赞几句,可是显然,这些回答都没有让他十分满意,他拿出这块玉出来,与其说是考校大家的学问,倒不如说是让大家来猜测他的心思,所谓投其所好,谁能猜测出嘉靖本身拿出玉石来的用意,才能让人大开眼界。

  只是方才嘉靖的表情,虽是带着含蓄笑容,说着客气的言辞,可是情绪并没有任何波动,这就意味着,虽然九人七嘴八舌,之乎者也,固然是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却是依旧没有寻到嘉靖满意的答案。

  这时候,嘉靖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徐谦身上,显然是希望从徐谦口里,道出他想说的话。

  八股是代圣人立言,可是现在,却是代天子立言。

  徐谦却是木若呆鸡,似乎还没有答题的意思。

  嘉靖眉头微微皱起,抚案道:“徐谦。”

  徐谦作揖:“学生在。”

  嘉靖用一种刻意疏远和冷漠的口吻道:“你的同年都已经答题。为何你迟迟不答,怎么,莫非不想答吗?”

  徐谦知道,嘉靖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不过是避嫌而已,这不是为了嘉靖自己,为的更是徐谦,若是表现过于热络,那么这徐谦就算高中一甲。也难免让人说闲话,最好的结果就是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甚至对待徐谦,要比对待其他人更加严厉一些。

  徐谦拱手行礼,道:“陛下。非学生不想答,实为不敢也。”

  不敢……

  嘉靖哂笑,这个家伙刚才把同年殴打一顿,把考官们好好的威胁了一番,现在竟在自己面前说不敢,这不是笑话是什么?嘉靖知道徐谦还有后话,因此倒也没有生气。只是笑吟吟的道:“为何不敢?”

  徐谦道:“学生怕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触怒了陛下。”

  这哪里是怕,分明就是以退为进。等着嘉靖给他一道免罪金牌。

  这么多人众目睽睽之下,嘉靖也不敢骂他什么,心底的好奇心勾起来,只得将计就计。道:“你放心,今日殿试。爱卿可以畅所欲言,朕绝不加罪。”

  徐谦松了口气,这才道:“那么就请将这美玉给学生观摩一二。”

  黄锦将美玉呈送徐谦手里,徐谦不露声色的看玉,这是一块上好的玉,其实不用看就知道,徐谦虽然对玉没有太多研究,可是用手去触摸,用眼睛去观察,立即能感受到这美玉所带来的柔滑和质地。唯一的遗憾,就是在这玉身不显眼的位置出现了一丝杂色,玉这东西,一旦出了杂色,就不免档次降低了,虽然不仔细不能发觉,可是作为御用之物,它很不合格。

  可以想见,这并不是贡玉,当地的地方官就是再糊涂,怕也不敢将带着杂色的玉石呈入宫中。

  徐谦心里想:“市面上这样的玉,至多也不过三十两银子,若不是这瑕,只怕价格要翻五倍不止,可惜了。”

  既然不是贡品,那么皇帝的玉是从哪里来的呢?皇帝是特殊的职业,也不可能出去逛街淘宝,若这块玉只是临时起意拿来做试题,未必能立即拿出来。

  如此一来,唯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了,嘉靖早就想好了试题,因此早就命了太监出宫采买,免不了要吩咐几句,必定要上等的玉,但是必须要有瑕疵。

  徐谦已经猜测到,嘉靖这是有备而来,皇帝既然有备而来,而不是临时起意,那么就有他自己的用意,他为什么要拿这块玉,为什么要事先做好这个准备?按理说,殿试根本不用这么麻烦,只要皇帝老子高兴,随手一指房梁,或指一指四角冉冉的宫灯,就可以拿来做题。

  既然如此,这快玉象征什么,这个瑕疵又象征什么?

  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就定有所图,徐谦将近来一些朝廷的大事重新梳理了一遍,大礼议是不可能,现在是风口浪尖,皇帝和内阁的矛盾还没有恶化到剑拔弩张的地步,绝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剑指大礼议。

  蒋冕呢?近来发生的唯一大事就是蒋冕了,可是徐谦也觉得不对,内阁出现缝隙,产生了矛盾,这里既有君臣之间的失和,又有阁臣之间的龌龊,一般这样的事,无论是宫里或者朝廷心照不宣就好,捂盖子都来不及,哪里还肯把事情捅出去。

  想了片刻,徐谦不由苦笑,嘉靖这个天子,实则是个妖孽,这人太聪明,聪明的人就免不了想要卖弄聪明,现在站在嘉靖面前的,乃是天下最顶尖的读书人,想来嘉靖很是享受在这些‘人精’面前耍聪明的过程,当然,他一定还带有政治目的,只是这个政治目的天子不想亲口说出来,必须借着别人把这个窗户纸捅破。

  想到这里,徐谦突然眸光一亮,他抓着这美玉,突然叹了口气,道:“美玉美则美矣,奈何有瑕,可惜,可惜!”

  他连说两个可惜,随即便狠狠将这美玉摔在地上。

  啪……玉石立即粉碎,溅射开来,好端端的一方玉就这么粉身碎骨……

  所有人惊呆了。

  大家都是来殿试的,可是今天,他们都像做梦一样,一桩桩不可能发生的事,竟都生生出现在了眼前,现在这徐谦的大胆已经升级,当着皇帝的面,把御用之玉摔了个粉碎,这……也太大胆了!

  所有人深吸一口气,怪异的看着徐谦,此时对徐谦的真不知是什么心情,佩服?有一点,人胆大到这个份上,不佩服不成,换做是他们,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震惊,这当然有,不震惊就是傻子。怪异?这应该是最多的感受,因为徐谦的行为,很难让人理解,明明不能去做的事,他偏要去做,明明犯忌讳的事,他偏偏不怕忌讳,这个人……大家心里暗暗摇头,这个人真是妖孽啊。

  徐谦也不顾别人的眼神,他心里知道,轮到自己表现了,摔了玉,挺胸昂首,整个人宛如魏征附体,朗声道:“美玉有瑕,藏之何用?学生想到当今天下固然承平,可是江南屡有倭寇侵扰,此乃大明芥癣之患也,学生以为,倭寇之事,当效仿这块美玉,务必玉石俱焚、壮士断腕,方能厘清。陛下圣明,心忧江南百姓,学生乃浙江人士,乡人深受倭寇之害,陛下既有吊民伐罪的决心,学生斗胆,甘愿驱从。”

  所有人呆住了,怎么又讲到了倭寇了,这玉和倭寇也有关系?

  他们哪里晓得,这玉,即是江山社稷,白玉有暇,其实就是社稷有污,徐谦砸玉,不过是表明玉石俱焚的决心而已,嘉靖已经铁了心,打算治理倭患了。

  嘉靖为何要清理倭患?这倭患古已有之,虽然如今愈演愈烈,可毕竟只是抢掠罢了,只要没有占山为王,终究不算是心腹大患,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天子制倭,当然不是什么爱护百姓,而在于立威,他毕竟是藩王出身,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弄出几件文治武功来,只是文治有点儿难,有一个杨廷和摆在这里,有了功劳,多半天下人都视为杨公的功劳了,虽然朝廷大臣天天叫喊的是天子圣明,可这只是场面话,当不了真。

  文治既然不成,那就武功,显然嘉靖已经急迫的需要有一个战功来支撑自己,同时借着这制倭重新站稳脚跟,着手布局,再与杨廷和进行一场新的明争暗斗。

  历史上对倭寇的大规模进剿并没有这么早,只不过现如今路政局的出现,已经解决了嘉靖眼下的燃眉之急,有了银子,底气十足,早想做的事已经越来越迫不及待,这次殿试,不过是抛砖引玉,偏偏把徐谦钓上来。

  嘉靖面露微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他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对徐谦赞许,也没有多言,抚着书案,看着地上粉碎的美玉,随即慢悠悠的道:“时候已经不早,朕乏了,殿试既已结束,你们也早些回去歇了吧,明日自有圣旨。”

  他站起来,带着一干宫人近侍,踱步而去。

TOP

0
  第二百九十九章:六首

  夹杂在一干同年中间踱步出宫,此时大雨已经停了,天色昏暗,却能看到远处一道淡淡的虹光,地上还有积水,好在大家都穿着靴子,只是又都穿着儒服,这儒服垂落在地,不免要撩起来,省得沾湿。

  因此大家行走起来有些怪异,一面提着儒服裙裾,一面迈开腿走路,活像觅食的鸭子。

  而且徐谦还发现,自己好像是被孤立了,这些同年似乎刻意要避开自己,虽然表面上对他含笑,可是都带着一股子敬而远之的意味。

  其实大家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徐谦这种人虽然大放异彩,可是毕竟太出风头,在他们眼里,徐谦行事过于乖张,还是远离一些的好,省得遭惹麻烦。

  同年们的态度让徐谦很受伤,不过长吸一口气,也就释然了,无论他们怎么想,自己和他们也没什么交道可打,虽然将来大家都要步入仕途,可是不同的人,这仕途又是不一样的,大家本就不是一路的人,何必要客气?

  明日圣旨就要出来,也就是放榜,徐谦已经过了策文那一关,一甲有望,就算再次,那也该排在二甲的前几名,这个成绩当然很是满意,至少半只脚已经踏进了翰林,眼下需要期待的就是能不能进入一甲,甚至是一甲第一名。

  想到这个,徐谦便忍不住面红耳热起来,这对于他来说实在重要,虽然现在名次挺高,可是大明朝每隔三年总有不少这样的精英脱颖而出,可要是一甲一名,那便是今科状元,徐谦已是小三元,而且解元、会元也都侥幸中了。若是再加一个状元,那就是小三元、大三元统统包揽,连续六场大考都为案首,那即是六首,大明朝一百五十年,唯一有此殊荣的只有一人,连徐谦的那位商家同乡都不算,因为此人只是大三元而已,只有明初的黄观了。

  徐谦之所以眼热于这黄观的六首之名。就在于六首奇特的资历和政治地位,黄观是在洪武二十四年中金榜题名,此后他直接任翰林编修,到了弘治二十九年便升任为礼部右侍郎,三年之后。新皇登基,立即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辅政大臣之一。

  做官这东西不但要有运气,还得有资历,可是有一种人超然存在,那便是六首,黄观只用了短短六年时间便已高居礼部侍郎的高位,并且很快成为中枢大臣。执宰天下,这并非是此人有多深的资历有多厉害的手段,而在于他的出身。事实上,这位仁兄根本就是个愣头青。朱允文登基之后,他极力赞同削藩,又怂恿着皇帝犯下了许多大错,结果让燕王杀进了京师。结果燕王也不客气,直接杀了他的全家。

  一个这种智商和情商都不是很高明的人。能像火箭一样升迁,非但没有受到质疑和排斥,反而明实录中对有颇高的评价,唯一的原因就在黄观的出身上,因为他是六首,是天下精英中的精英。

  徐谦若是没有得到这状元,便只是普通翰林,混个十几二十年能达到礼部侍郎的高度就已是阿弥陀佛了,可假若能夺得六首之名,意义就全然不同,想到这个,徐谦不由心情澎湃,连儒服裙裾也不提了,背着手,匆匆离去。

  出了午门,却发现徐昌等人还等在这里,老爷子居然没有多问什么,想来也是榜单没有放出来,问了也是白问,平白给徐谦增了压力,只是摸了摸徐谦的头,笑呵呵地道:“考完了?考完了便好,上车,回家!”

  徐谦也没有多说什么,不客气地上了车,被人前呼后拥地回家去。

  到了家里,桂稚儿却是热切,她见徐谦回来得迟,便知道徐谦必定过了读卷官那一关,因此询问道:“陛下出了什么题?”

  徐谦将保和殿里发生的事都说了一遍,桂稚儿沉吟片刻,随即嫣然笑道:“你这个答案颇有一些风险,对了陛下的胃口,便是一甲一名,可要是马前失蹄,怕是要折戟沉沙了,不过这无妨,贱妾只求夫君能中二甲也就知足了,你累了吧,早些歇了吧,是了,有一封书信是给你的,你看看。”

  她取了信送给徐谦,徐谦心里想,莫非是恩师送来的书信?可是接过之后,看到了工整的字迹,上书徐谦敬收的字样,心里便晓得,这不是恩师的书信,因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台阁体,可是水平一般,一般这种字体都是一些类似于教书先生的水平,或者是别人代写书信时用的。

  寄信的人居然是请人代写书信,想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恩师自然可以排除在外,他撕了泥封抽出书信打开,顿时开怀大笑起来,将这书信看了三遍才放下,桂稚儿觉得异常,忍不住问道:“是谁给你的信?”

  徐谦道:“是我的兄弟,他现在远在倭岛,恰好有人要先行回国,所以托人送来。”

  “兄弟,是那个不太着调的家伙吗?”

  在杭州的时候,桂稚儿对邓健有点印象。

  徐谦不由咋舌,苦笑道:“他寄信来报个平安,还说他在那儿挺快活,如今开了春,船队也要返航了,这个家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寄信,哎……他口里说快活,却不晓得能不能当真,飘扬海外很是辛苦,但愿他能平安回来。”

  桂稚儿从徐谦的口吻中发现了几丝温情和关心,便吟吟道:“夫君不必多虑,既然即将返航,再过三五个月就能相见,他回来之后见你成了亲,定然也为你高兴。”

  徐谦固执摇头,道:“他见我成了亲,定然愁眉苦脸。”

  桂稚儿愕然道:“这是为何?”

  徐谦道:“因为他没成亲,他就是这么个小气和斤斤计较的人,总是爱攀比,觉得世道不公,我身上有银子,他没有,他就闷闷不乐。”

  桂稚儿不由笑了,道:“他回来发现你成亲,可是却也发现他有了个弟妇啊,你看,你们都没有吃亏。”

  徐谦拍额,猛地醒悟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释然了。”只是这时候,他心里不由黯然,想到了邓健,不免想到了赵小姐,当时他们三人在一起的时候,那欢笑又快乐的日子似乎离自己有些远了,只是不知道赵小姐现在怎么样。

  在成亲之前,二人还互通书信,可是自从徐谦成了亲,自己虽然悄悄送了几封书信去,却总是没有回音,想来赵小姐那边已经知道了消息,不回信的理由有很多,要嘛就是怕桂稚儿误会,刻意避嫌,另一种怕就是伤心难过。

  徐谦唏嘘一番,京师的际遇实在连他都没有想过这样的起伏不定,现如今,他真有些不晓得怎么办才好,桂稚儿见他脸色有异,无心地道:“怎么,瞧你这惆怅若失的样子,倒像是惦记哪家姑娘似的。”

  本来她只是随口一句玩笑,却也没有当真。谁知徐谦被戳中了心思,一下子慌了神,六神无主之下竟是动了气,气冲冲地道:“我乏了,睡觉去!”说罢,起身便去卧房。

  桂稚儿却是觉得奇怪,蹙眉一想,竟有了几分担心,莲步到了院子,便看到徐寒在和徐晨说着话,她咳嗽一声,对徐寒道:“堂哥,能借一步说话吗?”

  徐寒不敢怠慢,连忙过来,不敢去看桂稚儿,将眼睛撇到一边道:“呃……有什么吩咐?”

  桂稚儿俏脸板起来,道:“我问你,我家相公从前和那邓健是什么交情?”

  徐寒挠挠头,道:“关系很好,很莫逆。”

  桂稚儿却是觉得不满意,咬着唇想了想,道:“我是说,有没有什么更亲密的关系,比如举止……”

  徐寒顿时明白了,毕竟来了京师,这种事也有耳闻,立即吓得摇头,道:“弟妹放一万个心,断没有这样的关系的,他们只是平时投缘而已,我若说错了一句,天打五雷轰!”

  桂稚儿觉得有些尴尬,只得道:“你忙去吧,我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你不要放在心上。”心里却在嘀咕:“既然没有问题,为何接了信却是魂不守舍的,无端端的动气,若只是朋友,何至于如此,这其中怕另有隐情。”

  她连忙回房,不好再多去打听了,心里只是琢磨,定要寻个其他的法子旁敲侧击一下,从徐谦口里套出话来。

  却说这徐寒听了桂稚儿的发问,也是吓得面如土色,他当然晓得这意味着什么,神色匆匆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徐福刚刚从如意坊回来,如今他又肥硕了不少,大腹便便的一身圆领衫子,还真有几分大掌柜的派头,他如今善于察言观色,远远看到徐寒面有异色,便忍不住:“你这是怎么了?莫非是今日殿试考砸了?”

TOP

0
  第三百章:点翰林

  徐寒看徐福回来,这才回过神,脸色很不好看的朝徐福勾勾手,示意他到一边说话。

  到了院落里的角落,徐寒劈头便问:“你是随堂弟一起来京师的,这沿途之上可看出什么异常?”

  徐福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愣愣地道:“异常?什么异常?”

  徐寒压低声音道:“譬如这沿途上,堂弟可否去过寻欢作乐,读书人你是晓得的,比如逛逛窑子!”

  徐福吓了一跳,心里想,莫不是叔父以为自己曾带着小堂弟去逛窑子,所以刻意让徐寒来打听?莫说这种事没有,就算是有,他也绝不敢承认,要是让叔父知道,肯定要打断他一条腿,徐福连忙将头摇得拨浪鼓似的,道:“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堂弟怎么会是这样的人?我就更加不敢带他去那种乱七八糟的地方。”

  徐寒面露古怪地打量他,道:“连提都没有提过?”

  徐福信誓旦旦地道:“这是自然。”

  徐寒目露疑色,托着下巴,喃喃道:“这就是了,看来真有古怪,是了,你还记得不记得钱塘的那个赵小姐?”

  徐福一头雾水,道:“是什么古怪?赵小姐又怎么了?”

  徐寒在锦衣卫中久了,颇有一些推理分析能力,正色道:“你想想看,赵小姐每日和咱们堂弟朝夕相处,可是你听说过他们之间有什么私情吗?比如身体肌肤之亲?”

  徐福毫不犹豫地道:“这种话你也敢乱说,堂弟现在都已经娶妻了,这要是让弟妇听了去,叔父非要掐断你的脖子。”

  徐寒苦笑道:“你不懂,要出大事了!”

  大事……

  徐福吓了一跳,心里说。徐家能出什么大事,现如今不是挺快活的吗?大家各安生业,叔父自做他的锦衣卫武官,自己打理如意坊的生意,徐谦如今又是金榜题名,还娶了大学士的妹妹。

  徐福小心翼翼地问:“二哥,有什么话你直说吧,不要藏着掖着。”

  徐寒痛苦地道:“我怀疑堂弟有断袖之癖!”

  徐福宛如被一道惊雷劈中,险些有些站不稳。连忙道:“你不要胡说八道。”

  “我会胡说八道吗?你想想看,堂弟和赵小姐朝夕相处却没有肌肤之亲,一直都是相敬如宾是不是?这一路北上,也不曾听说他对女子有什么兴致,反而每日和那邓健如漆似胶的在一起。实话和你说了吧。方才弟妇寻了我,专门问了这邓健的事,看她的口气,似乎早就看出了一点端倪,弟妇是何等聪明的人,怎么会空穴来风,拿这样的事开玩笑?所以我大胆推测。必定是堂弟和弟妇成了亲,可是这洞房之礼怕现在还没有……那个……那个……你想想看,弟妇因此生疑,只是又不好张扬。只得暗地里查探,最后……”说到这里,徐寒一摊手,痛心疾首地道:“事情就是如此。哎……早听说外头有些读书人沾着龙阳之好,最喜欢男人和男人。想不到咱们堂弟也是,难怪他看我的时候总是怪怪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意味。”

  徐福毛骨悚然,也是痛心疾首地道:“你说的可是当真?弟妇真的寻了你来问?完了,完了……这么说,叔父要绝后了……”

  其实这事儿推敲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堂弟平时的表现有点可疑,更重要的是,连桂稚儿都起疑问到头上,他们自然不晓得书信的事,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新婚燕尔的一对新人表面上如漆似胶,可是背地里怕是冷淡,所以弟妇才觉得不正常,鼓足勇气来打听。

  二人正不知怎么办才好,猛地听到后头传出咳嗽声,徐寒回头一看,叔父徐昌竟是不晓得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自己的后头,他吓得脖子缩了缩,不知道叔父听到了什么,却见徐昌脸色阴沉,像是火山即将爆发,对他们怒骂:“胡说八道些什么,没事做是不是?滚出去给老子买些香烛来。”

  徐福和徐寒吓得瑟瑟作抖,连忙道:“是,是。”说罢,急匆匆的跑了。

  而徐昌却显得忧心忡忡,背着手在院子里团团的转,最后跺跺脚,口里道:“不成,非要说个清楚。”于是便到了徐谦的新房外头,咳嗽一声,踏步进去,见桂稚儿在小厅里看书,桂稚儿连忙站起来道:“公公……”

  徐昌不理,径直冲入里间的卧房,见徐谦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他顿时火了,踹了床榻一脚,提起徐谦来就要打,口里大骂:“叫你混账,叫你不和媳妇睡觉,叫你不学好!”

  徐谦惊醒,脑子混混沌沌,迷迷糊糊的,大叫道:“爹,你这是要做什么?”

  徐昌正要下痛手,可是终究手掌没有打下去,重重叹气,这时桂稚儿也吓得花容失色地冲进来,连忙道:“公公,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徐谦瞪着徐昌,徐昌瞪着桂稚儿,桂稚儿心疼地看着徐谦,大眼看小眼,徐谦不明所以然,徐昌则是有一肚子的火要撒出去,偏偏当着媳妇的面不好出口,桂稚儿则是不知这父子怎么了,回来的时候还好好的,突然间就大打出手。

  “这个……”徐昌放过了徐谦,觉得这个事还是不要张扬出去才好,什么时候找个机会,父子二人私下里再解决,心里又暗怪自己颇为冲动,可是转念一想,儿子这般不孝,这分明是要断他的根,换做是谁都会火冒三丈,现在冷静下来,便只得沉着脸挠挠头道:“没什么,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只是练练手罢了,唔,为父还有事,先走了。”

  这一天过得莫名其妙,在宫里,徐谦料敌先机,滴水不漏,可是回到家却差点莫名其妙的被揍了一顿,还真是惊魂不定,桂稚儿给徐谦斟了杯茶,试探地问:“夫君,公公这是怎么了?”

  徐昌不好答,徐谦是答不出,只得敷衍:“老毛病了,隔三差五总要发疯一回,久治不愈了很久。”

  桂稚儿听了,暗暗记在心里,也不好多说。

  夜里吃饭,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众人各怀心事,徐昌突然叹道:“路政局的那个老孙,大家还记得吗?”

  徐谦低头扒饭,根本不理,想来还在为下午的事生气。

  徐寒、徐福心里有鬼,不敢做声。

  徐勇道:“记得,叔父怎么记起了他?”

  徐昌羡慕地道:“听说他要抱孙子了,媳妇有孕了。”

  这话本是说给徐谦听的,可是桂稚儿有一搭没一搭的吃着米粒,心里却犯疑了,公公这么说,莫非是怪她还没生养?是了,定是这个原因,这也难怪下午的时候他突然动气去寻徐谦,想来是指东打西,明里是打她相公,暗地里却是在提醒自己。

  想到这里,她留了心,也不禁发急起来。

  夜里的时候,徐谦筋疲力竭地回房,毕竟考了一天,又受了惊吓,实在疲倦,倒头要睡,可是桂稚儿今日却不如平时淑女,熄了灯,光溜溜的钻入徐谦的怀里,吐气如兰,一股股芬芳暖气吐在徐谦的耳朵,柔荑游走在徐谦的胸膛上。

  徐谦顿时有了反应,却有些起疑,平时都是他主动,怎么今日却是倒过来了?

  耳畔听到娇滴滴的声音,宛如仙女颤音:“相公,睡了吗?”

  徐谦的身体一下就情不自禁了,手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在了桂稚儿的小蛮腰上,轻而揉地抚摸……

  …………………………………………………………………………三观很正的分割线……………………………………………………………………

  此时的紫禁城,隐在黑暗中,那朦胧宫灯微微闪烁,雨后的天空格外的清亮,星月当空,一片月色透过窗格悄悄洒落在暖阁里。

  这里没有点太多的灯,嘉靖坐在御椅上,摆在他面前的是八个读卷官拟出来的殿试成绩。

  殿试虽然随意,却也有它的一套规矩,表面上好像是皇帝亲自排定成绩,不过这只是表面而已,皇帝老爷们日理万机,哪有功夫把三六九等都列出来,毕竟一百多个贡生,说得难听一些,只怕这么多人里,嘉靖还能记起来的名字实在不多。

  所以往往殿试之后,读卷官在进行磋商之后会拟定一个成绩,上呈到嘉靖手里,再由嘉靖批红。

  当然,如果嘉靖觉得不满意可以退回去,让他们重新拟定。

  这份成绩单显然让嘉靖有些不满意,他目光幽幽,将其放在一边,沉思良久,随即慢吞吞地道:“黄伴伴。”

  黄锦今日当值,上前一步,道:“奴婢在。”

  嘉靖不动声色地道:“朕问你,你觉得朕的试题,谁答得最好。”

  这关系到了抡才大典,可不是黄锦可以过问的,现在问到头上,黄锦很是谨慎地沉吟了一下,才道:“奴婢不知道。”

  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绝不能乱说,黄锦恪守着这个规则,一分一毫都不敢逾越。

  嘉靖冷笑道:“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知道,不过你能这样谨慎,那也是好事。”

  黄锦不由松了口气。

TOP

0
  第三百零一章:皇帝奉天之宝

  嘉靖又吁了口气,手搭在御案上,慢悠悠地道:“徐谦是看透了朕,现在关于蒋冕的事闹得满城风雨,朕的阵脚已乱,必须要借助外力来站稳脚跟,内里呢,要改变内阁的格局,外里呢,要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别处去,现如今内库充足,而倭寇凶残,肆虐神州,朕就有了平倭的打算,此次殿试,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借着殿试,申明倭寇之害,表明朕平倭的决心,因此朕出的那道题,徐谦以玉石俱焚四字破之,很是巧妙。”

  黄锦心里不由感叹地想:“平时都说太监是皇帝的贴身小棉袄儿,可是当今天子实在圣明,不是绝顶聪明的人怎么能猜出他的心思?哎……反而这做太监的只成了粗使丫头,不是徐谦这种满肚子墨水又绝顶聪明之人,又怎么能处处拿捏住天子的心思?”

  黄锦的口里连忙道:“徐谦深谙帝心,奴婢往后一定好好向他讨教。”

  嘉靖哂然一笑,道:“讨教?他的东西,你学不来,做好自己就是了,聪明人可以耍聪明人,你不足够聪明却想玩心眼,只会惹人嫌。”

  他沉吟了一下,继续道:“我们的赌局还算数吧?”

  皇帝的赌局,谁敢说不算?黄锦忙道:“自然算数。”

  嘉靖微微一笑道:“这便好。”他提起朱笔,在御案上的奏书上改了几个字,随即道:“拿宝印来。”

  宝印自是玉玺,不过这明朝皇帝的玉玺比较杂,不但有二十四御宝,而且不少皇帝都有自己的私玺,想要颁布旨意都用私玺盖章,不过嘉靖不同。他是极其讲究规矩的人,既然向黄锦问玺,黄锦二话不说,连忙去取了。

  过不多时,便端了个木匣子来,取出‘皇帝奉天之宝’,嘉靖接过,宝印太沉,以至于拿在手里。沉重得令他的手腕青筋都给显露了出来,可见暗暗用了不小的气力。眼下大明朝有玉玺十七方,比如皇帝日常用的皇帝之宝,又如用于征伐的皇帝信宝,或是用于祭祀宗庙的尊亲之宝、用于颁布诰书谕示臣僚的制诰之宝等等。

  只是嘉靖手里这方宝印却是皇帝奉天之宝。最是珍贵,主要用于祭天等大典礼仪,而科举考试,抡才大典,其意义不在祭天之下,所以现在这份圣旨,所盖的宝印便是皇帝奉天之宝。

  嘉靖狠狠地盖印下去。显得有些疲倦了,呼了口气,放开了手。

  黄锦连忙将这宝印收了,仍旧端着木匣子在旁静候吩咐。

  嘉靖沉默了一下。道:“放旨意出去吧,嘉靖二年癸未科明日午时放榜,这份旨意先送去礼部,让礼部做好准备。所中进士人等定于四月二十五这一日入宫觐见,朕要亲自勉励。此外,所中进士人等或点选翰林者或送各部观政者,事先都拟个章程来,吏部也要及早准备,明日的时候再颁布诏书,传诏天下。”

  黄锦郑重其事地道:“奴婢遵旨!”

  嘉靖的眼睛眯起来,吁了口气,才又道:“朱宸呢,朱宸不是要见朕吗?让他进来说话。”

  黄锦点点头,出去请了朱宸进来,此时可是深夜,朱宸趁夜入宫,想来是有大事禀告。

  有太监端来了温水,给刚刚用过了笔墨的嘉靖净手,嘉靖的手在温水中泡了泡,随即接过了丝巾一边擦拭着手,一边侧目,打量早已入阁,跪在阁中的朱宸,他慢悠悠地道:“为何求见?”

  朱宸道:“陛下要查的消息已经查到了。”

  嘉靖皱眉,道:“你说罢。”

  朱宸一看便是沉默寡言的人,可是到这里,却是滔滔不绝地道:“蒋学士那边似乎已经萌生退意,陛下虽然未准他的辞呈,可是他已经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他有个幼子,本在国子监里读书,现在也已经称病,虽只是说告假,可是似乎有随蒋学士回乡的打算。”

  嘉靖将丝巾随意仍进了铜盆里,背了手,脸色有些沉重,却是点点头道:“这早在朕的预料之中,他去意已决,朕也不留难。”

  朱宸又道:“而近日以来,向蒋学士发难的大臣之中,有几个人卑下觉得颇为瞩目,其中一个竟是靖国公陈贤,还有茂国公李晓。”

  嘉靖木然了一下,显然是没有预料到,随即他森然一笑,道:“是吗?连他们也不甘寂寞了?这百年的国恩还不如一点狗食吗?”

  朱宸压低声音道:“宣府那边也有传报,说是宣府巡抚衙门里头也有不少抨击蒋学生的话,巡抚王伉似乎并没有禁止,近来他与杨学士书信来往很是频繁。倒是辽东那边没有什么动静。”

  嘉靖的身形顿了一下,又是冷笑道:“这个王伉不是蒋冕的门生吗?”

  朱宸摇头道:“并不是,不过王伉确实受过蒋冕的恩惠,蒋冕曾几次推举他,才让他执掌了宣府。”

  嘉靖此时已不是冷笑了,而是露出了几分厌恶,树倒猕猴散,现如今蒋冕的名声是臭了,大家也就撕下了脸皮,如今最积极的,虽然不是蒋冕的那些心腹,却有不少和蒋冕关系密切之人。

  “宣府巡抚……”嘉靖喃喃念了一句,随即道:“朕知道了,锦衣卫这边不要声张什么,继续查吧,且不要急,慢慢的来。”

  朱宸道:“是。”他又面露犹豫,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欲言又止。

  嘉靖看出他的为难,问道:“还有什么事?”

  朱宸道:“卑下听到了一些流言。”

  “流言,什么流言?”嘉靖问。

  “听说徐谦有断袖之癖!”朱宸难以启齿地道。

  嘉靖双眉一跳,道:“你哪里听来的?”

  朱宸苦笑道:“卑下奉命为陛下打探四方,自然……自然……”

  嘉靖顿时明白了,按照规矩,所有重点人物都在锦衣卫的查探范围之内,而徐家毕竟是伯爵,再加上又掌握路政局和如意坊,朱宸也是按章办事,早就在徐家布下了耳目了,多半有番子以仆役的身份混进了徐家。

  可是……徐谦居然有断袖之癖,这足以让嘉靖震惊了,他脑中立即浮出徐谦的身影,想到这厮平时的举止,陡然……又想到徐谦有时大胆放肆看他的眼神,这堂堂天子竟是忍不住打了个冷战,道:“属实吗?”

  朱宸道;“还未确认,卑下是不是……”

  嘉靖摆摆手,道:“不必追查了,把你的人也撤走,徐家父子是朕的心腹之人,不必盯梢查探,朕信得过。”

  朱宸点点头道:“卑下遵旨。”

  这时,嘉靖满是威严地道:“你退下吧。”

  朱宸亦步亦趋地出去,嘉靖愣愣的坐在御椅上若有所思,随即苦恼地道:“黄伴伴,徐谦什么时候沾了这坏毛病?”

  黄锦其实也被这消息震了个七荤八素,虽然作为一个太监,他从不会纠结这种道德问题,管你玩男人还是玩女人,反正咱家也没得玩,关咱家屁事。

  他连忙道:“平时怎么看也不像,会不会出错了。”

  嘉靖苦笑道:“朕也是惊疑不定,不过当时太后要赐婚,徐谦先是拒绝,第二次,朕亲自赐婚,他又寻了桂家的小姐来了个生米煮成熟饭,如此想来,未必不是有什么隐情。哎……他平日来见朕的时候,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寻常吗?”

  黄锦摇头道:“除了胆子大了一点,似乎没什么寻常。”

  嘉靖很痛苦地抚额,道:“他不会盯上朕了吧,他有这么大的胆?罢罢罢……不说这个,只是现在陡然听到这个消息,朕倒是不知如何处置了,下次他进宫来,不妨试一试他。”

  黄锦愕然地道:“怎么试?”

  嘉靖沉吟片刻,才道:“到时再说吧。”

  …………………………………………………………………………………………………………………………………………………………………………

  此时,在慈宁宫里,正在吃茶的张太后和王太后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一时间,什么端庄仪态也顾不上了,听来的消息实在让她们过于震惊。

  王太后随即露出怒色,道:“胡说八道,这是哪里来的谣言?”

  跪在下头的是个小太监,苦着脸道:“奴婢哪敢胡说,东暖阁那边传出来的消息,说是锦衣卫那边查得翔翔实实。”

  王太后不吭声了,就差一口老血没喷出来,不由道:“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有这样的癖好呢?真是瞧不出来。”

  张太后沉吟片刻,道:“那陆家和徐家的婚事……”

  王太后摇头道:“这是另一码事,哎……不说这个,捡些高兴的话说罢。”

  二人一言一语,哪里想到在一边给她们弹琴的一个秀目女子早已断了琴音,俏脸上一愣,竟是闪露出了几分慌张。

  “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少女愤愤不平地喃喃低念,似是赌气一样猛地划拉了一下琴弦,殿里立即回荡着凌乱的琴音。

TOP

0
  第三百零二章:暮登天子堂

  以往殿试放榜,关注的人倒是不多,毕竟到了殿试放榜,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人已经不多了,那些名落孙山的士子,此时只能黯然收拾行礼准备回乡,期待三年之后再放手一搏。()

  因此坊间的议论并不多,但凡涉及不广的东西,说的人少了,大家自然不好讨论。

  只是今年却是不同,殿试的事早已传出来,又是同年互殴,又是顶撞考官,又是殿前摔玉,这么多戏码一起出来,实在令人大开眼界。

  京师很热闹,事实上不只是京师,便是江南也很热闹,只是两地的清议却是两个极端,京师这边,如今都是逢说徐谦便捶胸跌足,说什么斯文丧尽,说什么人心不古,自然是对徐谦的行为不理解,甚至是反感。

  可是在江南,无论是士人名流还是贩夫走卒,竟都是为徐谦拍手叫好,从前这灰头土脸的徐谦如今扬眉吐气了一回,从前大家看不惯他,瞧他出身轻贱,可是如今却是一个个交口称赞。

  两地的对比实在过于强烈,其实稍稍一想也就能明白,京师的士子根本不晓得倭寇是什么,自然觉得徐谦无礼太甚,殴打同年本就了不得,连考官都敢顶撞,这就有违师道了,虽然只是读卷官,对于徐谦来说只算半个宗师,可半个宗师也是宗师啊,就算人家不主考,那也算是长辈吧,堂堂读书人做出这种事,自然是有违圣人教化。

  可是江南不同,徐谦的实力已经展现,现在已经金榜题名,谁还会再计较他的出身?尤其对江浙人士来说,一个连中五元的同乡。说出去总有面子,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再者,徐谦殴打同年,顶撞考官,甚至于殿前摔玉,所围绕的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平倭。

  江南这边,苦倭寇久矣,谈及倭寇。无不恨之入骨,人人悲愤,而徐谦在宫里发出这个声音,无疑是说出了所有人想要说的事,道出了大家憋在肚子里的话。让人一听之下,便觉得痛快淋漓。

  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了,京师这边纠结于徐谦的放肆,所以嗤之以鼻。而江南那边,却是看重徐谦仗义执言,甚至于拼着前程不要,不畏强暴。敢于为大家请命,于是乎,大家自然对他趋之若鹜。

  这样争议的人物,可谓旷世难见。

  当然。这只是后话,总之殿试受了关注,那么这殿试放榜自然也引起不少有心人的观望,大家只想看看。这个‘大胆放肆’的徐谦到底会是什么成绩。

  徐家这边自然是笼罩在不安和兴奋的气氛之中,只是殿试所谓的放榜却不是像会试一般悬挂出来。而是旨意直接到礼部,再由礼部官员分批行动,前往考生们下榻之处宣读旨意。

  因此这不是榜,而是旨。

  未来的徐大官人一身儒服,只要接了旨,就要立即拿着旨意前去吏部点卯,因此外头的轿子都已经准备好了,是徐昌早已定制的,官人才能乘轿嘛,殿试结束之后,这官是板上钉钉,自然要预先准备,不只是如此,还雇了两个轿夫,其实早在徐家吃了两天的闲饭,不过今日就要正式上工了。

  现在徐谦就在等旨意来,只是这等旨意的过程实在不太愉快,他总觉得老爷子看他的目光很异样。

  “罢了,且不管他,或许是今日太高兴,已经神经错乱了也是未必,过几日就会好。”徐谦心里想着,安安分分地坐在堂中。

  至于其他兄弟却都已在忙活,比如徐寒,他现在监督着两个匠人,随时准备好增高门槛,在这个时代,门槛越高,代表身份越高,进士家的门槛自然不是其他人可以比拟,一旦旨意下来,就要立即修缮。

  至于预备喜钱、准备名帖之类的事也得有人看着。

  正在这时,外头终于有人大喊:“钦差到了。”

  听到这消息,徐谦连忙站起来,快步出了大堂,急匆匆地到了中门。

  此时已有礼部官员手持圣旨自中门而入,他的神情肃穆,一身大红的官袍,一看品级就不低,徐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连忙拜倒道:“恭迎钦差。”

  这礼部官员也不多言,直接道:“接旨吧。”

  众人一齐拜倒,贡台、香烛反正都是现成的,早就预备好了,礼部官员站在贡台之后,咳嗽一声,朗声道:“贡生徐谦……忠孝之家,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于嘉靖二年癸未科中第,名列一甲,一名!敕进士及第,钦此!”

  一甲一名!

  徐谦不禁呆了一下,连圣旨也忘了接,那礼部官员似乎也不觉得异常,因为接这种圣旨后便是有人发疯的事都有,徐谦这还算是正常的。

  “一甲一名,是六首,六首!”有人高呼一声,纷纷朝徐谦涌上去,道:“恭喜,恭喜……”

  徐谦脑子嗡嗡作响,幸福来得还是太快,这一甲一名四字犹如一柄穿心利剑,让他体内翻江倒海,竟是连笑都忘了。

  六首……这就意味着,他就算是个傻子,将来的前途也比绝大多数人给力,他将来就算是个庸官,每日吃了睡睡了吃,也比那些二甲、三甲的苦逼要强得多。

  大明朝的六首只有一个,而且那位黄六首因为得罪了孝皇帝被杀了全家,还取消掉了他的一切功名,也就是说,在官面上,国朝百五十年,他徐谦就是唯一的六首,是读书人之中的最佼佼者,这个出身,便是杨廷和,便是毛纪,便是自己的恩师谢迁也远远及不上。状元是一回事,六首是另一回事,大明朝已经出了几十个状元,可是六首,从某种意义来说只有徐谦一个。

  此时,徐谦的身边已经围了个水泄不通,左邻右舍本是看热闹的人此时见徐家高中了状元,也纷纷涌进来,徐昌怕出事,连忙对徐寒、徐勇道:“快,快发喜钱。”

  二人连忙大叫:“领喜钱的到这边。”

  徐谦身边的人才渐渐稀薄了不少。

  深吸一口气,徐谦顿首道:“遵旨。”

  接了圣旨,他竟不晓得如何是好,这旨意沉甸甸的,宛如千斤,最重要的是,他现在心乱如麻,甚至忘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倒是徐昌还算镇定,道:“领了旨意,就该去吏部,前去吏部考核。”

  徐谦醒悟,也不多言,由徐昌领着出了府,钻入了外头早已预备的轿子,轿子起来,身子随着轿子晃动,这种感觉比马车舒适一些,可是不温不火,让徐谦有点不太适应。

  他枕在软垫上,手里还捏着圣旨,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仿佛从今天开始,现在的徐谦就该和从前的徐谦诀别,因为从此之后,这个时代赋予了他一个新的身份,或者说,他将踏入一个新的人生。

  恍如隔世的感觉,让徐谦瞬时想起了一句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从前,这是一句很励志的话,可是现在再来琢磨,心境却又是不同,身份瞬间的改变,人生的彻底颠覆,在这一句话中,让徐谦体会到的百感交集。

  待轿子到了吏部外头,这里早有不少新科进士到了,其实国朝的规矩,并不限进士们立即点卯,你就算是拖个十天半个月,也无人指责,只是新科进士接了旨立即赶到这里已经成了潜规则,毕竟大家都迫不及待,熬了这么多年,现在是一刻都熬不下去了。

  徐谦下轿,许多进士认得他,一改上次的冷漠,纷纷前来行礼,有一个进士道:“五月十五,我等在报国寺设宴,还请状元公大驾光临,不吝赐教。”

  徐谦颌首点头,连忙谦让道:“岂敢破费诸位同年。”

  其实这都是老规矩,从唐朝时开始,新科进士们就得凑钱请客,请状元公饱餐一顿,这是后进对先进的敬意,也是小学霸对大学霸的一点意思。

  徐谦的客套也只是蜻蜓点水,并没有拒绝,现在大家都高兴,就算再憎恶你,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嘛,身份不同,气度自然也随之不同了。

  众人一道谦让着进去,吏部这边其实早就候着这些进士了,早知道他们都会来,自然也不能轻慢,有差役领着他们到一处堂中安坐,随即便有稽勋司的堂官前来,这吏部稽勋司官员的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事宜,众人现在算是入籍,只有入了籍,这就算是真正的官了。

  待入籍之后,便是由文选清吏司出面了,开始做好授官的准备,通常这个时候,文选清吏司的主官免不了要狠狠的刮一笔,毕竟如何分授是人家说了算,你想有个好的起点,不给银子是不成的,前几年的行情,若是二甲名次不显,想混个翰林,至少也得准备两万两银子以上,因为庶吉士和观政士之间的区别待遇太大,而二甲同进士往往又恰恰介于这二者之间,界定模糊,运气好的能进翰林,运气不好,可能只能分到部里去了,就算分到部里,这各部之间也有好坏,若是能去吏部、户部观政,似乎也不错,运气不好的混到了刑部、兵部,怕就哭笑不得。

  当然,徐谦不属于这个范畴,也毋须理会这个潜规则,他就算搭都不搭理吏部,人家也无话可说,屁都不敢放一个。

TOP

0
  第二百零三章:内阁待诏

  其实这就是高分的优势,徐谦这种一甲一名的状元,国朝百五十年才出一个的六首,根本就不怕吏部敢对他怎么样,跟他们客气两句是人情,不客气是理所当然。

  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接着众进士们便开始进入考校环节了,所谓考校,相当于后世的面试,由吏部文选清吏司负责,你科举的成绩,甚至于你的长相,年龄,都时刻影响着你的前程。

  就比如说翰林,其实也未必是你考的成绩很好就能进的,你若是相貌丑陋,谈吐又不好,年龄偏大,人家未必肯给你做庶吉士的机会。

  众人都在堂中高坐,心里不免忐忑不安,一个个点了卯,等候文选清吏司面试,可是徐谦却不必参加这种选拔,因为他是状元,这个理由就足够了,国朝的潜规则实在太多,而关于考霸的潜规则却是不多,他闲坐了一会儿,便有堂官客气地请他到一边,道:“杨公要见状元公。”

  徐谦颌首点头,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步骤,便道:“烦请带路。”

  到了一处值房,堂官请徐谦进去,徐谦跨入,果然看到杨廷和高高在上,正在等候自己。

  他显然是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特意从宫里过来的,趁着这个机会,连忙署理了一下部务,徐谦进来的时候他也没有察觉,等到徐谦咳嗽一声,他才抬眸,随即露出笑容,熙和地道:“坐吧。”

  徐谦坐下,道:“学生徐谦,见过大人。”

  杨廷和只是点点头,打量了徐谦一眼,才道:“此次你高中榜首,既是我大明朝的状元,也是我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六首,可喜可贺。”六首二字,一般在民间还是有许多人认可黄观,按理说徐谦应该是大明朝第二个六首,可是在官面上,却是绝不能承认黄观的身份,因此说徐谦是第一位六首,却没什么问题。

  杨廷和说罢,笑道:“按照规矩,清吏司已经为你入了籍,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官身了,又因你是一甲一名,所以此次授的是翰林院编撰,望你入翰林之后好好用功,不负国恩,好好为朝廷效命。”

  这都是空话,因为在来之前,徐谦这翰林编撰是十拿九稳的,可千万别小看了翰林编撰,看上去只是小小的七品,可是在翰林院中,却也算是中层官员了,下头还有庶吉士,有编修、有检讨、有典薄等等。

  若是再进一步,那么就可以为侍读、侍讲了,也就是成为皇帝的秘书,甚至还可能做太子的老师。

  不过无论是编修还是庶吉士,都是闲职,是挂名在翰林之下,却没有具体的工作的职位,一般要过半年之后,官职就会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这是无比清贵的闲差,新官上任里最好的差事。因为他一般负责的是参与诰敕的起草、史书纂修和经筵侍讲。

  诏书的起草就不必说了,虽然说是别人说什么你写什么,可天下的政令大多出自你的手里,朝廷稍有风吹草动,也都在你的眼皮底下。至于史书编修,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特权,却不知这写史几乎是朝廷最重要的事务之一,便是皇帝也对明实录最是关注,笔杆子在你手里,你要是玩个心眼,弄出个春秋笔法出来,人家也只有傻眼的份。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经筵侍讲了,所谓经筵,就是为皇帝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和太子做老师,给他们讲课洗脑,从某种意义来说,皇帝和太子都是你的学生,人家听课,也未必只听你讲经论史,有时随便讨论一些政论那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这小小编修,却如那些所谓的秘书一样,从某意义上能够改变皇帝的施政方针。

  而且混了半年编修再调任其他官职的话,往往都是连跳数级,绝不像那些苦逼的观政士,半年之后随便打发你去某县做县令甚至是县丞、主簿。

  不过徐谦还是称谢,道:“多谢大人栽培。”

  杨廷和捋须微笑,慢悠悠地道:“是了,你现在既是翰林,老夫倒是有一事想问。”

  徐谦道:“请大人示下。”

  杨廷和抚案,不动声色地道:“外间的许多流言蜚语,你知道吧?蒋学士现如坐针毡,一直告病在家,内阁这边呢,人手不足,点选的几个待诏翰林亦是人手不足,老夫打算将你抽调至内阁待诏,你可愿意吗?”

  徐谦不禁愕然。

  按理说,翰林学士的职责很多,怎么分配职责却是上头的事,比如说,有的翰林负责修撰经史,有的是拟诏,有的是侍讲,而无疑,到内阁去坐班是最有前途的,徐谦刚刚做官,本来没有入阁待诏的机会,可是杨廷和却是拍了板,谁有异议?

  一旦进入内阁坐堂,就等于进入了权利的中枢,这对于一个新官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徐谦显然想不到杨廷和会给自己这么大的好处,翰林毕竟是研究学问的地方,表面上好像很清贵,可是他的性子却是呆不住,可是内阁不一样,不但可以学到许多知识,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运转,更重要的是将来加官进爵也比寻常的翰林更容易一些。

  这便是资历,有了六首的身份,再加上曾在内阁镀金,这个资历便是许多年过四旬,为官二十年的老油条怕也不如。

  只是杨廷和为什么给自己好处呢,徐谦想:“莫不是一边整蒋冕,一边让自己入阁,让人误以为自己获得杨廷和的‘青睐’,是因为自己在整蒋冕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这是离间之计?”

  可是随即,他又打消这个年头,假如这是离间,那么也太过幼稚了,以杨廷和的手段,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无论如何,先谢了再说,徐谦连忙道:“学生愿意。”

  徐谦还是先答应了下来,杨廷和似有些乏了,微笑道:“老夫比不得你们这些春风得意的后生晚辈,身子骨倒是有些乏了,你去吏清司办了手续也早些回去歇了吧,明日先去翰林点卯,再去内阁当值。”

  徐谦晕乎乎地出去,今日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以至于他现在不能足够冷静,不过幸福来得太多太快,确实没有时间去细细梳理,向杨廷和告辞,到了一边的吏清司公堂,这里已经排了长队,一个个进士们如瘟鸡一样乖乖接受考核,别看他们现在是金榜题名做了官,可是在吏部眼里连个屁都不是,自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倒是徐谦颇为瞩目,他径直和一个堂官说明了情况,这堂官也是干脆,直接写了委任,一式两份,一份备存稽勋司,一份交给徐谦,对徐谦道:“明日拿这个去翰林点卯就是,至于官袍、纱帽本官带你去领。”

  人出了名就不一样,越是有争议的人物,表面上好像让人疏远,可是办起事来确实方便,因为人家也怕麻烦,与其纠缠,还不如利索的把事办了,快快送了你这瘟神走。再加上这是杨公的嘱咐,在这吏部,杨公就是天王老子,他的一句话比什么都有用。

  官袍和纱帽并不在吏部领取,需要凭条仔去礼部,不过程序一切简化,礼部早有准备,其实也是怕麻烦的心理,因此在这里特设了个偏堂,专门负责这些东西的出入。

  随即,一套官服和纱帽到手,徐谦抱着出门,心里想,这朝廷倒是小气,都做了官,他娘的还只送一套衣服,难道不要换洗吗?

  其实他倒是想多了,大明朝还算是正规的,有些不正规的时候,连这个都不给你发放,做了官,自己按照礼仪去制作去?看来徐谦也少不得要让人量身定做几套了。

  坐上了轿子,实在有些乏了,在轿中打了盹,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这里并不热闹,所有人鸦雀无声。

  徐谦心里起疑,按理说今日徐家该是热闹非凡才是,怎么这般安静?他下了轿子,让轿夫抱着自己的乌纱和官服,才发现其实徐家里外依旧有不少人,只不过嘛,大家都没有吱声,因为在这里外竟有不少宫中禁卫,满脸肃杀,徐谦快步进门,便看到黄公公居然在这里久候。

  这也难怪,东厂厂公大驾光临,哪个还敢手舞足蹈,敢肆无忌惮的放声?

  见了徐谦来,黄锦顿时笑了,只是这笑容不如平时那样的诚挚,也不如从前那样的自然,若是认真去看,会发现黄公公的笑容有些苦,像是在勾栏里被人调戏的雏妓,很是勉强。

  黄锦迎上来,把住徐谦的臂膀,呵呵一笑道:“咱家听说消息,立即就出宫来道贺了,徐状元,咱们里头说话吧。”

  徐谦心里明白,黄公公怕是有正事要说,可能还带来了皇上的口谕,干脆利落地点头道:“黄公公请。”

TOP

0
  第三百零四章:三喜临门

  将黄公公领到了正堂,徐谦又要行礼,黄锦连忙拦住,笑嘻嘻地道:“你和咱家之间有什么客气的?这一次咱家既是来向你道贺,其实还是奉了陛下的口谕前来。”

  徐谦忙道:“陛下有何口谕?”

  黄锦道:“陛下知你新婚燕尔,此次又是金榜题名,特赐宅院一座,这宅院已经修葺好了,一应家具也齐备,徐状元可以随时入住。”

  赐宅……

  徐谦愣了一下,他的生活问题确实很糟糕,在京师里当官,房子确实是大事,可是徐家毕竟底蕴不够,在京师的权贵们眼里不过是个暴发户,暴发户虽然爽,可问题在于宅子是大问题,你是官员,自然要住在内城,不能和外城的三教九流杂居,况且平时当值也方便一些,离得近嘛。

  可是内城的房子寸土寸金,说是天价也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出售的人极少,市面上几乎没有人出售。

  毕竟对于显贵们来说,卖房子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就算他们打算迁居他处,这老宅子也断没有卖的道路,大不了留着,让家中老仆看管就是。

  而眼下可不是明初洪武皇帝在的时候,洪武那货是个煞星,生杀皆在一念之间,尤其对这些贵族、官员,那更是秉持着不杀不舒服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人都死了,自然得卖宅子,因此明初时期,内城的房子格外的低贱,甚至几百两银子就可以拿下一个大宅院,那时候寻常百姓富户是不准进来买宅子的,就算让你买你也不敢要,而官员杀完一茬换一茬。贵族更惨,几乎是一锅锅的端,随便一个大案就得空出几十上百个府邸,而且洪武杀人从来不只杀一个,奉行的是斩草除根,因此明初的时候,内城可是萧条得很。

  只是现如今不一样了,如今官就是官,只要你不造反。断没有完蛋的可能,就算是致仕,那也是士绅人家,这宅子自然要留着,以后子孙也要进京考试。断没有发卖的道理。

  其实桂家倒是有宅子,是一处别院,只是距离内城有一些距离,毕竟不是很方便,徐谦虽有心低价买下来,却又嫌远,此事就一直耽搁。现如今既然有宅子送,那还有什么说的?自然不必客气。

  徐谦精神一振,连忙道:“陛下圣明啊,咱们大明朝真是圣主不断。”

  他在说这种话的时候。还真是不怕老天爷降下雷来将他劈死。

  如今金榜题名,又即将入内阁待诏,妻子娶了,房子也有了。徐谦终于感觉人生颇为完美,不过他看黄锦的时候。却发现黄锦的脸色不是很好,心里说皇帝赐宅子给我,关你屁事,你难过个什么?这死太监莫非是妒忌?你要是妒忌,有本事也考个状元出来看看。

  徐谦不由问:“黄公公,这宅子在哪里?”

  黄锦说了地址,徐谦此时兴致勃勃,道:“不如黄公公带学生一道去看看吧,既然是御赐的宅子,总要开开眼界才好。”

  黄锦却是连忙摇头,道:“咱家待会要赶回宫去复命呢,就不陪你去了,那儿的人已经得了吩咐,状元公什么时候想去看就看,什么时候想搬就搬。”

  徐谦感觉这黄锦今日越来越古怪,平时这死太监对自己很热情的,只是看一看,能耽误多少事?不过他既不肯,徐谦也懒得让他带路,便记下了地址。

  黄锦又问他:“今日去了吏部吗?”

  徐谦知道黄锦这是打听自己去吏部的情况,肯定是要向天子复命的,于是便将今日的事说了,黄锦点头,起身告辞道:“咱家告辞,不必相送。”

  说罢,黄锦神色匆匆地走了。

  ……………………………………………………………………………………………………………………………………………………

  当日傍晚,徐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循着地址寻到了御赐的宅子。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将这宅子放在眼里,一般人都以为御赐的东西都是宝贝,可是实际上对于达官贵人来说,但凡是御赐,往往都是不值钱的东西,而御赐宅邸这种行为是很少见的,几乎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就算是御赐,也不过寻常的宅子罢了,规模不会很大,至于装饰,那就更不必提了,大多都是查抄犯官别院留下来的,可能几年都没修葺过。

  可是按着黄锦所言的地址找到了宅子,徐谦却是震惊了,其实震惊的何止是徐谦一个,随来的徐昌、桂稚儿、还有几个堂兄弟也一时间惊得说不出来话来。

  这是一个新宅,占地近五十亩,几重的院子,地上铺了砖,这砖也不是寻常的砖,而是俗称的秦砖,有一句话叫做秦砖汉瓦,这秦砖并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用得起的,便是宫里头,用的也是这种砖石,因为烧制不易,便是寻常的显贵人家也没这气派。

  前门三开,中门宽约两丈,两旁石狮凛立,门槛也是极高,看门的几个门子一看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给徐谦的感觉倒像是武士,徐昌眼尖,低声对徐谦道:“这几人是番子,你注意看他们的鞋子。”

  番子一般踏的是云纹靴,而这几人虽然穿着的是常服,可是靴子却没有换下,徐谦上前和他们交涉,报了自己的姓名,这几人连忙带笑道:“黄公公有吩咐,就盼着徐状元来呢,咱们暂时给状元公看着门,什么时候状元公入住了,弟兄们再撤走。状元公是要看房子吗?里边请吧。”

  徐谦携着桂稚儿和徐家老小一道进去,一进了门,里头豁然开朗,前庭没有天井,却是一片小湖,而这湖水与外头一条河相通,为了防止有人窃入,又设了水闸,湖中设了人工亭子,有一条石护栏的石道通向石亭,单单这么个心思,只怕所费就已不菲了。

  徐谦不由咋舌,道:“便是公侯王府也没这样的气派啊,这可是内城。”

  桂稚儿看得脸颊晕红,忍不住道:“没有走错吧,相公,这湖里该养金鱼才好,以后我们可以在亭里看鱼。”

  徐谦心里想:“其实养乌龟好,养大了还可以吃,大补!”口里却道:“泛舟湖上,看着湖水粼粼,确实是美事。”

  众人旋即分开行动,各自前去看房,这里头的房间足有上百之多,前厅、小厅、花厅、后厅都已俱全,又有几处阁楼,院内又有小院,几乎这豪宅能有的功能都有。

  徐谦也不由兴奋了,忍不住感叹道:“皇上圣明啊,你看,房子都是新建的,莫非这是皇上早料到我要高中,所以暗中命人修建的吗?哎……陛下真是操心啊,明日为夫就进宫谢恩去。”

  桂稚儿突然想到什么,冷静下来,道:“谢恩归谢恩,可也要有张有弛,不能什么都答应,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身为臣子的,定要婉拒才好。”

  徐谦顿时想起了那个陆家小姐,不由苦笑道:“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哎……房子大也不好啊,走得腿脚都酸麻了,我们去阁楼那里看看。”

  看完了宅子,已是筋疲力竭,只是这兴奋劲没有过去,三更才睡,可是第二日卯时不到,便被徐昌叫了起来,今日是正式点卯当值,自然不能迟到。

  徐谦换了官服,这青色的圆团花纹官袍穿在身上,竟使徐谦有了几分不怒自威的威严,戴上乌纱,整个人老成了许多,桂稚儿也被迫早起,给徐谦正冠,不由打趣道:“我家相公仿佛一下子长了几岁呢,嗯,手不要放下,这腰带却是不好系。”

  一番摆弄,徐谦到了门口,不忘嘱咐道:“搬家的事要加紧着办,这些时日我可能有许多公务要忙,倒是要麻烦夫人了。”

  桂稚儿点点头,道:“最难办的是府上的仆役,这么大的府邸,总得有不少跑腿和看院的人,实在不成,我让兄长从桂家请一些来好了,毕竟知根知底,放心一些。”

  徐谦道:“你看着办吧。”说罢出了房,到了院门,徐寒也准备去当值了,他穿着一身鱼服,手里却是提着一个铜锣,狠狠一敲,大叫一声:“状元公当值去咯。”

  大清早敲锣打鼓,换做是后世肯定要被人暴打,不过这个时候也就是图个吉庆,倒也没什么,况且徐家也不是任人可欺的角色了,说得难听一些,至少在这一片,只有徐家欺人,还没有别人敢打徐家。

  徐谦坐进轿子,心情已经平复下来,对于点卯当值,他也颇为期待,这是第一天上班,却不知这官老爷是怎么办公的,尤其是这翰林,其实他虽然听说了一些边边角角的信息,可是毕竟没有亲身经历,终究存着几分好奇。

TOP

0
  第三百零五章:翰林

  翰林院占地算是不小的,距离内城也是最近,里头不但有办公人员,更有无数藏书,单单这书库,怕就有专门藏书的阁楼百间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待诏厅,典簿厅、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建筑,国朝素来重学,而这翰林院本就是学霸们盘踞之地,建筑规模很是宏大。

  翰林院的对面就是詹事府,翰林的一大职责就是教导太子读书,因此与太子为邻,不过当今皇上还很年轻,在教导太子方面,大家似乎并没有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附近还有工部、兵部、上林苑监、鸿胪寺、钦天监等衙门。

  要进翰林,就必须先进正阳门,正阳门再往前走便是大明门,大明门就属于宫城的范畴了,所以必须绕道,沿着东江米巷右拐,地头也就到了。

  这里距离内宫只是一墙之隔,徐谦算是新翰林里第一个来点卯的,这倒不是他勤快,而是今科进士里头除了他不需考核,其余人还需要通过吏部的检验之后才会获得入翰林的资格,只怕再过几日才有进入翰林的机会。

  徐谦过了仪门,问过了差役,这差役先领他到了典簿厅,徐谦进去,翰林院的各个建筑,唯有典簿厅有点衙门的样子,有专门的堂官和差役值堂,处理翰林内部的事宜。

  今日当值的堂官见了徐谦进来,见他穿着七品官服,以为是哪个衙门过来串门的,忍不住道:“足下有何公干?”

  徐谦行礼道:“下官徐谦,特来点卯。”说罢拿出吏部的条子,呈上去。

  这堂官听到徐谦二字,顿时愕然了一下,好生打量徐谦一遍,不由道:“你便是徐谦,今科状元?昨日看了榜,院中许多同僚都盼你来呢,就是想见见你,都晓得你年轻,竟不曾想是如此少年英才,本官徐阶,忝为翰林编修,和你一样,来,你先坐下说话,我将你的委任封存一下,再来细聊。”

  他对徐谦颇为客气,他也是个年轻人,如今已有了一些官威,生得相貌堂堂,他客气的招呼之后,便匆匆叫了几个书吏来,查验了委任,便命人封存去了。

  不多时,徐阶去而复返,笑吟吟地道:“本官乃是松江人,和徐编修也算半个同乡,又是同姓,算起来还是本家,是了,据闻王艮王老先生在明报里编撰,本官仰慕他已久,算起来与他颇有渊源,一直想要拜会,却是无缘相见,说起来也是可叹。”

  他突然提到了王艮,让徐谦顿时明白徐阶为何对他如此客气了,心里不禁腹诽,想来这位徐同学也是王学之人,哎……这王学真是阴魂不散啊。

  不过王学的人给他卖好,他也不能不给面子,连忙笑道:“王先生迟早要进京师,这明报迟早也要打入京师来,到了那时,徐大人自然可以与他相见。”

  徐阶颌首点头,随即精神一振,道:“委任里头说内阁那边让你入阁待诏是吗?”

  徐谦颌首点头。

  徐阶叹道:“这对你有利有弊,入阁待诏,翰林里头不知多少人巴望着去呢,只不过嘛,对子容却是有利有弊。”

  徐谦对内阁和翰林之间的许多东西都不熟稔,此时徐阶愿意分析,自然再好不过,连忙虚心问道:“哦?这是为何?”

  徐阶虽然和徐谦的官职相同,可毕竟在翰林呆了一些时候,经验自然比徐谦要多,也不隐瞒,直截了当道:“其实翰林本就是清贵官员,尤其是新近的翰林,能留在翰林读书却也不算坏事,可是一旦入阁,清贵之身却来署理杂务,固然对资历有益,却也容易出乱子。”

  他这么一说,徐谦顿时明白了,翰林是什么?翰林本来就是储备高干,无论你是留在翰林纂修经史还是入阁待诏,将来迟早都要参与军机的,既然是如此,那么入阁不入阁,又有什么分别?无非就是入阁早的话能多增加一些资历,资历多了一些,出头的机会比别人早罢了。

  既然老实呆在翰林修史迟早要平步青云,入阁待诏也是平步青云,徐谦毕竟年轻,有的是时间耗着,自然该选择稳妥一些的办法,内阁待诏只算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并不是最佳的选项。

  徐阶又道:“当然,若是内阁有人,去内阁待诏却也不算坏事,怕就怕内阁之中无人,这就无疑是拔苗助长了。”

  这一句话,让徐谦顿时有了明悟,内阁有人……去镀金当然好,可是内阁没人呢?这杨廷和让自己去内阁待诏,等于是捏住了自己的命根子,一旦去了内阁,还不是想怎样拿捏就怎样拿捏?毕竟那里是他的主战场,若是想整一整你,你能奈何?只能仰仗着他才能不出乱子。

  徐谦听罢,脸色凝重起来。

  徐阶又看他一看,笑呵呵地道:“当然,本官所说,你也不必往心里去,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去未必不好,留也未必是好,总而言之,全凭徐编修自己了。”

  徐谦忍不住咬牙切齿道:“我好像被人坑了。”

  他确实感觉自己被人坑了,刚入官场就被人使了绊子,他当时只顾着高兴,现在听了徐阶提醒,才感到问题严重,这杨廷和分明是想控制他,甚至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教训,其用意不言自明。

  徐阶微笑,突然感觉这位‘后进’编修有些可爱,至少这家伙当面说这种话,算是对他没有什么提防戒心,徐阶道:“其实也无妨,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是了,你毕竟是六首,要整你也没这么容易,这满天下这么多人看着呢。”

  正在这时,有书吏拿了一沓文卷来请徐阶批示,徐阶苦笑道:“国子监的课业今日要核实出来,有些话说起来不方便,什么时候再登门造访吧。”

  这是告诉徐谦,他现在很忙,从哪儿来滚哪里去。

  不过刚刚进来,至少这徐阶对他还可以,徐谦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拱手作揖道:“再会。”

  徐谦出了典簿厅,想到自己师兄谢正好像在文馆里当值,便信步往文馆去,谢正却是很忙,正和几个翰林在整理最近的起居注,勉强向几个老翰林告罪一声,拉徐谦出来道:“这么早就来点卯?怎么,是将你分派到了典簿厅还是文史馆?若是在文馆,你我也算同僚了。”

  徐谦苦逼地道:“待诏厅。”

  谢正怪异地看了他一眼,道:“你新近翰林就去待诏?一定是事出有因,这是宫里的意思还是内阁的意思?”

  徐谦道:“杨学士的意思。”

  谢正摇头道:“依我看,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你需去见见桂学士,得请他拿拿主意,实在不成,让他想办法将你调回来,入阁待诏固然是好,却不适合你,家父前几日和我通书信就说过,你若是高中,点了翰林,最好先蛰伏些时日,若是能在文史馆里编史撰文,是最稳妥的。”

  徐谦不由道:“桂学士可以通融?”

  谢正道:“你当时答应了杨学士吗?若是没有答应,桂学士只要执意要留你,内阁那边也不好太过坚持。可若你已经应承下来,怕就不好说了。”

  徐谦苦逼地道:“已经应承下来了。”

  谢正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为何事先不和我商量?”

  徐谦道:“我以为这事是进了翰林就要选择的,杨学士又问到头上,当时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也就点了头。”

  怪只怪他得意忘形了,许多好事一下子出来,脑子不太清醒,或许这杨廷和抓住的就是这个心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谢正叹口气,拍拍徐谦的肩道:“其实内阁待诏也不错,只要不捅娄子,谁也奈何不得你,你点了卯吗?点了卯就去拜会桂学士,而后再去内阁,今夜我去你家,这翰林里头的名堂得和你说一说,省得你再出什么乱子,怪只怪你不说清楚,我以为你博学多才,什么事都懂呢,原来竟是两眼一抹黑。”

  徐谦理直气壮地道:“我这是第一天做官,懂个什么?罢了,夜里再说吧。”

  告别谢正,便又去寻桂湘,桂湘在集贤院当值,想来早料到徐谦会来,屏退堂官和差役,喝了一口茶,笑吟吟地道:“看你神色不好,又听说你要去内阁待诏,怎么,有什么事要来寻为兄?”

  人生最苦逼的就莫过于明明桂湘比徐谦大得多,如今却不得不以兄弟相称,徐谦苦笑道:“桂学士,下官前来,就是为了内阁待诏的事。”

  桂湘含笑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内阁待诏不是什么坏事,正好磨砺你的心志,方才内阁还来了人呢,问怎么待诏的翰林还没过去,那边的人手已经支不开了,你不要想不开,快去吧,有些事说不明白,既然事情已经定了,就好好去做。”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3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