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士子风流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完本)

0
  第三百一十六章:平倭

  一夜宿醉,醒来时桂稚儿的脸色并不太好看,好在她没有多问,其实问了也是白问,事情前因后果,她却已是知道了。

  急匆匆的赶去内阁当值,如今再到内阁待诏房,待遇已经很是不同,徐谦的值房已经收拾好了,据说清早的时候,杨公还亲自过问了一下,务求新翰林的待遇不能受冷,显然是昨天杨慎和杨廷和说了些什么,杨廷和才表出这么个姿态。

  上头有人关注,再加上大家发现徐谦实在难惹,新的司吏姓赵,托了徐谦的福,他才有了出头之日,徐谦一到自己的值房,他就连忙端茶进来,笑呵呵地道:“徐编撰请吃茶。”

  徐谦颌首点头,道:“本官今日有什么公务,可有待拟奏书吗?”

  赵司吏笑吟吟地道:“内阁值房那边没有这个吩咐,倒是杨公说了,待会陛下要召见,到时请你去秉笔记录。”

  徐谦颌首点头,翰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作一些会议记录,现在杨廷和叫自己去,倒是有点意思了。

  他在值房里坐等片刻,接着就有人通知了,徐谦连忙去了内阁,随着两位学士一道到了暖阁,在暖阁的角落里有个几案,上头是准备好了笔墨的,徐谦坐上去,而杨廷和与毛纪二人则是耐心等候天子大驾。

  杨廷和今日对徐谦的态度不咸不淡,倒是这毛纪,至始至终没有和徐谦说过一句话,显然是嫉恨上了徐谦,甚至眼睛有时瞥到徐谦时,都带着一股子尖锐。

  徐谦倒是坦然,他是清贵翰林,你能奈何?这朝廷终究不是他毛纪说了算的。如今坐在这里,徐谦慢吞吞地磨墨,却发觉这翰林的工作其实有些可笑,明明清贵,又似乎无所事事,这种会议记录的事,明明一个书吏都可以做,可是偏偏沾上了皇帝,就非要翰林不可。

  不过翰林说穿了其实就是秘书。徐谦倒是没有什么抱怨,他挺直了腰杆子,做出一副蓄意待发之势。

  过不了多久,嘉靖就来了,他显得有些疲惫。似乎这几日都没有睡好觉,杨廷和和蒋冕一起向嘉靖行了礼,嘉靖懒洋洋地道:“平身。”旋即坐在御椅,目光一转,恰好看到了徐谦,似乎觉得有些意外,再看徐谦正襟危坐的样子。不由闪露出一分笑容。

  嘉靖没有去和徐谦招呼,而是直截了当地道:“内阁拟的那份江南圣旨,朕觉得有些不妥,现在卫所糜烂。前几日,肆无忌惮的倭寇竟是登岸袭了开平卫,数百官军,竟是不如百余倭贼。福建巡抚的奏书你们是看了,他的用词是甫一接触。官军溃乱。”说到这里,嘉靖冷笑一声,又道:“这样的官军,朕敢用吗?平倭刻不容缓,朕已痛下决心,现在若是不能整肃官军,朝廷拿什么平倭?内阁的奏书,不痛不痒、不咸不淡,朕要的不是不轻不重,而是严肃整顿,该裁撤的军户要裁撤,空出来的空缺,则另行招募……”

  毛纪忙道:“陛下,内阁的奏书,是根据实情拟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整顿,也需徐徐图之,否则可能背道而驰,反而惹下大祸……”

  徐谦拿着笔飞速记录着,不过这种速写的方式,他似乎还不够熟练,毛纪说到了大祸,他才写到了一日之寒,于是他叫了一声:“毛学士且慢!”

  君臣奏对,突然有个家伙冒出来叫一声且慢,实在让人没有预料,嘉靖愕然,毛纪则是羞怒。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这位徐编撰的身上,嘉靖心里想:“果然是朕的人,看来他一定是看不过去,要为朕说话了。”

  毛纪心里却在想:“他一个小小翰林,也敢如此放肆,这里有他说话的份吗?哼,他若是站出来反驳老夫,且看老夫怎么羞辱他。”

  杨廷和值得玩味地看了徐谦一眼,他突然觉得,这个徐谦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了。

  徐谦咳嗽一声,有些尴尬地道:“毛学士,说话慢一些,下官愚钝,记录不及。”

  “…………”

  君臣三人俱都无语。

  有了徐谦来了这么一下,毛纪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算是废了,他恨恨地看了徐谦一眼,却又无可奈何,人家只是翰林,提的也是正当要求,你若是对他不客气,人家只会说你没有肚量。

  嘉靖借着这个机会重整旗鼓,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终于还是感激地看了徐谦一眼,随即道:“徐徐图之,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而已,可是朕说过,平倭刻不容缓,毛爱卿既然知道冰冻三尺,这寒冽也非一日,江南诸省,苦倭寇久矣,朝廷若是再不拿出可行的措施,借着这可用的军心民心,趁势平倭,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莫非要等到江南赤土千里时才好吗?朕心意已决,内阁必须拿出切实可用的章程出来。”

  杨廷和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言,而是笑吟吟地看着毛纪,似乎早料到毛纪是反对平倭的主力军。

  毛纪倒也不客气,道:“陛下既有明示,那么内阁再拟定就是,不过微臣担心一旦措施过于严厉,会引起江南各省武官们的惊疑,裁撤卫所就不免要触动许多武官的切身利益,把他们逼急了……”

  这个时候,徐谦又咳嗽了两声。

  咳嗽声在暖阁里冒失传出来,又将毛纪的话打断,毛纪怒了,呵斥道:“徐编撰,你咳什么?”

  徐谦一脸无辜地道:“回大人的话,下官染了些风寒……”

  “哼!”今日奏对,本来毛纪早就打好了腹稿,偏偏这满肚子的话说出来总是不能尽兴,而且明知是徐谦这厮搞鬼,自然怒不可遏,要不是在君前,怕连破口大骂的心也有了,可是现在却只能耐住性子。

  毛纪阴阳怪气地道:“染了风寒告假就是,年纪轻轻身体就这般孱弱,奉劝你要有些节制,切莫伤身。”

  嘉靖一琢磨,觉得这话有点不像是内阁大学士该说出来的,什么节制,什么伤身,这分明是说徐谦平时……

  徐谦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答道:“大人教诲,下官谨记,不过下官毕竟染的毕竟是小疾,下官吃的是君禄,岂可因为小疾告假?为人臣者,当忠心竭力,下官若是染了小疾便告假,这圣人平时教诲的君臣父子之学,岂不是白读了?”

  毛纪差点没有气得吐血,姓徐的分明是说他圣人书白读了,拐着弯的骂自己。

  此时再议已经没有了心情,毛纪已没了多少心情,只是对徐谦的印象更坏,现在引而不发,打算过些时候再说。

  倒是徐谦并不怕他,其实也不算是不怕,只是因为毛纪本来对他印象就不好,反正已经得罪,徐谦并不介意多得罪几分。

  三个君臣又说了一些话,徐谦飞快记下,接着便是杨廷和与毛纪告辞。

  徐谦则是开始整理自己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要拿回翰林进行存档的。

  嘉靖朝他笑了笑,道:“徐爱卿当真病了?”

  殿里只剩下了嘉靖和徐谦,徐谦抬眸,连忙道:“回陛下,微臣是骗人的。”

  骗人……嘉靖失笑,他当然知道徐谦是骗人的,不过从徐谦嘴里说出来,让嘉靖心里一暖,不管怎么说,人家敢得罪毛纪,冲撞毛纪来给自己解围,这是一份很大的人情,嘉靖的脸色突然拉了下来,道:“方才的奏对想必你也听了,你怎么看?”

  徐谦沉吟了一下,将李时说给自己的话统统复述了一遍,道:“要平倭,最大的阻力乃是毛纪,而杨打人似乎希望坐享其成,毛纪口称徐徐图之,又说从长计议,无非就是拖延而已,陛下今日觉得内阁拟的章程不好,他们大不了再花费一两个月的功夫拟定新的章程,到时陛下必定又不满意,这样空耗下去,怕是几年之内也办不成。”

  嘉靖深以为然地点头,随即冷冷地道:“哼,太祖设内阁,本意是让内阁协助天子施政,可是现在却是内阁各行其是,这样下去,怎生得好,此次平倭,朕势在必行,若是这次再退让,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骄横。”

  徐谦苦笑道:“内阁众望所归,单凭陛下一人,如何强行实施平倭之策,没有朝廷极力支持,就算强行推行,最后也会被地方阳奉阴违,一旦战事不利,天下人必会抨击陛下劳民伤财,所以要平倭,就必须让内阁无话可说,极力支持。”

  嘉靖的脸色阴冷,道:“你说的对,可是内阁的态度已经不言自明。朕纵是想力挽狂澜,怕也独木难支,后日廷议,朕打算将平倭的事抛出来,怕就怕毛纪从中作梗,他若是明确反对,大臣必定会附和他。”

  显然对后日的廷议,嘉靖颇为上心,不过他把握不大,心里也是有些纠结,最后苦笑道:“你素来有办法,可有什么主意?”

TOP

0
  第三百一十七章:天子多心

  人和人的关系是奇妙的,比如嘉靖,此人算是大明朝真正的孤家寡人,这个人或许是因为个人经历的缘故对谁都带着怀疑,他从不会去相信任何人,也不会去贸然相信任何的事。

  本质上他是个最现实的人,他的世界观从没有所谓的幻想一说。

  也正因如此,他拼命揽权,他高高坐在御椅上,让一个个内阁大臣走马灯似的登上舞台,手里牵动着控制他们的银线,让他们相互攻讦,相互撕咬。

  这就是嘉靖,一个利用别人的斗争来保护自己的人。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他却并非是一个拥有太多权力欲的人,他几十年不上朝,甚至可以数年不见文武官员,除了几个阁臣和心腹之外,他一心深居宫中,隐匿不出。

  徐谦曾对嘉靖有过分析,这个皇帝的权力欲其实并不旺盛,正如那些贪财的富绅,总是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拿出自己的积蓄,一遍遍的计算一样,若嘉靖是一个权力欲旺盛的人,是绝不可能深居宫中,他的行为应该更接近后世满清的某个所谓大帝,四处巡游、狩猎,接见王公大臣,一个将自己关在深宫里的皇帝便如锦衣夜行,还谈什么热衷权利?

  可是嘉靖的种种作为以及种种揽权的手段,如果非要拿出一个理由的话,徐谦深信,只是因为这个人从不相信别人,他极为多疑,甚至后来到了病态的地步,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对别人放心?他的种种手段来自于他心底最深的恐惧。

  可以想象,多少个日夜,这个人从噩梦中惊醒,看着昏暗的寝殿,看着窗外那晃动的树影。噩梦如金箍圈一样缠住了他,他呼吸加快,飞快的蹿下地,拔出御剑,一双受了惊吓的眼眸四处张望,他瞳孔在收缩,看到了窗外晃动的影子,他屏住呼吸,紧接着。一个个当值的太监魂不附体地进来口称死罪。他必定会握紧御剑,发出低吼:“查,立即去查,加强禁卫!”

  有一种人揽权是为了展示权利,而有一种人。唯有他死死抱住了权利,他才能有一丝的安全感,哪怕只是一丝而已。

  嘉靖一朝展示权利的时候并不多,可是使用权术的次数却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他将自己当作了棋手,盘膝坐在这深宫之中,指挥着一个个棋子。只有这些棋子遂了他的心愿一般任他摆布,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可是现在……似乎出了那么点点的意外,嘉靖第一次开始信任一个人,因为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同样的自己。这个人有自己的影子,与此同时,这个人一直在维护他的威严,一次两次还可以理解为投机。可是次数多了,终究让嘉靖的心底生出了信赖。

  越是信赖。遇到了难题就不免要问,你看怎么办?

  而现在,徐谦正在为这个而烦恼,本质上,他是个投机分子,不过投机太成功,以至于遇事就来一句如之奈何,这换做是谁,怕也吃不消。

  “老大,我不过是个翰林,还只是个翰林编撰,从六品的官爵,放到大明朝的官堆里,怕是连个浪花都冒不出,你堂堂天子都无可奈何,却问起我来了。”

  心里狠狠地腹诽了一番,徐谦踟躇了良久才苦笑道:“陛下,既是后日廷议,那就要仔细谋划,化被动为主动。”

  空话……典型的空话,空得不能再空,说了也等于是没说。

  嘉靖显然心有不甘,道:“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

  其实坑蒙拐骗或者是煽风点火,徐谦是很在行的,徐谦倒是有个主意,只是想了想,他又摇头,苦笑道:“哎……不妥啊不妥……”

  嘉靖板起脸来,道:“不妥什么?”

  徐谦道:“微臣倒是有个办法,可是这办法办起来,学生只怕……只怕要牺牲掉很多东西,我家夫人若是知道,怕要河东狮吼。”

  嘉靖的眼睛眯起来,道:“你不是有断……”这本是他无心的话,本想说断袖之癖,既然是断袖之癖,你根本就不喜欢女人,还怕什么河东狮吼?可是话说到这里,他又觉得大大不妥,连忙住口,沉默了一下,才又道:“你有办法?你要知道,忠义有时不能两全,朕也不勉强你如何,不妨这样,后日廷议你若是能拿出办法,朕……”嘉靖微微一笑,道:“朕自然不能给你什么封赏,你毕竟是朝廷命官,没有内阁和吏部点头,想要升官却不容易,不过你的父亲徐昌,朕倒是有办法,他毕竟是亲军,封赏起来方便一些。”

  徐谦痛苦地道:“臣能再想想好吗?”

  嘉靖板起脸,道:“有什么想不想的?事情就这么定了,朕也不打算问你有什么办法,总之后日的时候,朕要你扭转乾坤。”他又觉得方才的话有点过份,语气柔和起来,接着道:“此次平倭对朕很是重要,倭寇肆虐福建、浙江,你也是浙江人,眼看乡人受难,难道能无动于衷吗?”

  最后一句话刺中了徐谦的软肋,徐谦绝不是那种因为大义就跳出来文天祥附体的人,可是他终究有底线,苦笑道:“微臣遵旨。”

  嘉靖大喜,其实他有心想问问徐谦到底有什么主意,只是方才见徐谦很难启齿的样子,便打消了这念头,暂时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省得徐谦说出主意出来,才发现实在没有下限,他这皇帝若是欣然点头,说你放心去做,道德上怕会有亏。

  嘉靖精神一振,道:“看你的样子,似乎颇有把握,有把握就好,来,陪朕坐坐,说说话。”

  徐谦已将桌上的记录收了起来,夹在了腋下,道:“陛下,若是微臣回去得太晚,怕要被人起疑,眼下是多事之秋,微臣待会儿还要为陛下谋划如何对付毛学士,只怕要先告辞了,还请陛下恕罪。”

  “这样吗?”嘉靖不由露出了几分遗憾之色,随即又笑起来,挥挥手道:“去吧,你这官一做,反而你我君臣像是生分了一样,不过你能知道朕的心思,朕也知道你的忠心,这就足够了,你放手去做吧。”

  ……………………………………………………………………………………………………………………………………………………………………

  在内阁里,杨廷和满腹心事地进了自己值房,毛纪却趁机追了进来,笑吟吟地道:“杨公……”

  杨廷和眼眸瞥了他一眼,脸色平淡如水,坐在自己的椅上,慢悠悠地道:“怎么,毛学士有事?”

  语气之中既没有过份的亲昵,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过份冷漠,犹如一汪死水,宠辱不惊,宁静而又平淡。

  毛纪笑呵呵地道:“方才陛下的态度似乎很坚决,不知杨公怎么看?”

  他现在急于知道杨廷和的态度,在平倭的问题上,杨廷和一直显得有些犹豫,这和平时的杨廷和有着很大不同,以往的杨学士可谓雷厉风行,是绝不可能如此的。

  也正因为杨廷和这样的态度,让毛纪的心里有点儿没底,他当然知道,自己虽然和他同是阁臣,可是地位悬殊太大,杨廷和的一句话甚至顶得过他的十句百句话。所以摸清杨廷和的底细是绝对有必要的。

  杨廷和含笑地看了他一眼,道:“老夫能怎么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嘛,陛下的心思是好的,平倭……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毛纪冷笑道:“只怕陛下平倭未必是为了利国利民吧?”

  杨廷和的脸色很平静,道:“那么你认为陛下是为了什么?”

  毛纪沉默了一下,才道:“无非就是借机立威而已,陛下怕是想借着平倭干涉朝廷了。杨公不可不察啊,否则……”

  杨廷和的脸色阴沉起来,道:“你休要胡言乱语,这种话也是臣子能说的吗?”

  毛纪呆了一下,似乎一下子不认得杨廷和了,心里不由在想,杨公这是怎么了,怎么转了性子?

  他不由想起来,自从蒋冕垮台,杨廷和对自己确实冷淡了一些,莫非他连自己都觉得碍眼?不对……毛纪连忙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他知道朝廷是不可能让一人独立支撑内阁的,朝廷没这个规矩,宫里也断然不会如此放心,打垮了蒋冕,还会有张冕,整倒了自己,还会有刘纪,自己对他一向顺从,杨公何必要整自己?

  毛纪的这个想法确实是对的,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时日他实在热情过度了,按理说,他现在只是阁臣,连次辅都算不上,这户部尚书还兼在蒋冕的身上,现在还未继任,就已经上窜下跳,以户部尚书自居,现在极力反对平倭也是为了在这件事上头做打算,或许他自己不觉得自己有点过于热情,可是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落在了杨廷和眼里,面对一个如此眼热于次辅之位的人,杨廷和会怎么想?

  今日他可以图谋次辅,那么明日呢?

TOP

0
  第三百一十八章:节操碎了一地

  内阁,是杨廷和的内阁。◎◎

  换句话的说,这里是他老人家说了算,甚至是毛纪,也必须在杨廷和的掌握之下。

  他需要的部属,而不是榜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做法无可厚非,内阁大臣们不可能个个都如三杨内阁或者是刘健内阁那样的和谐,既然不和谐是大概率的事实,那么不妨就用强力的手段制造和谐,这个和谐就是,杨学士说你和谐就和谐,你敢有歪心思,他会毫不犹豫的弄死你。

  而毛纪犯得错误就是,他有点飘飘然了,这不是个好兆头,杨廷和整垮蒋冕,可不是为了让你毛纪冒头,他这是立威,当然,按资历来说,这次辅终究还是毛纪的,可问题在于,毛纪表现的太早了。

  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可是想想皇帝和太子,那就好理解了,按理说,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可纵是老皇帝奄奄一息,你这太子若是敢表现的太过欢喜,怕也得倒霉。

  杨廷和要的就是态度,他没点头,自然就还轮不到毛纪,当然,杨廷和倒还不至于一棍子把毛纪敲死,刚刚弄了个蒋冕,若是毛纪再出事,难免引人议论,况且毛纪平时还算乖巧,杨廷和只是想借机敲打一下而已。

  可就是这么一下不轻不重的敲打,却是把毛纪吓坏了,毛纪脑子嗡嗡作响,脸色青白不定,最后小心翼翼的道:“杨公…我…”

  杨廷和却是压了压手,打断了他的话,他微微一笑,道:“老夫知道你有你的难处,陛下平倭,固然有他的小心思。可是你呢,你极力反对,怕也有你自己的私心吧。”

  毛纪愕然一下,期期艾艾的道:“我……我怎么可能会有私心,只是一旦起了战事……”

  杨廷和轻轻叹口气,道:“你不必再说了,起了战事,国库难免收支就要紊乱,再过些时日。你就要接掌户部,这国库在别人手里没什么事,可是一到了你的手里就出现了亏空,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嘛。”

  毛纪心里一暖。道:“杨公明鉴,我确实有这个心思,不过另一方面……”

  可惜杨廷和根本不给毛纪一点机会,他继续道:“可是国库是国库,你站在户部的角度上,自然想着的是国库。可是天子和老夫站在朝廷的角度,想的却是整个国家。我大明沃土千里,带甲三百万,却有跳梁小丑,肆虐神州。虽是疥癣之疾,可朝廷若是不发兵,岂不是为人所笑?”

  毛纪呆了一下,道:“杨公的意思……”

  杨廷和却又微微一笑:“可是话说回来。陛下平倭,和老夫的平倭不同。陛下平倭,先整顿卫所,老夫却以为,这是徒劳,你说要从长计议,要徐徐图之,却也没有道理,要平倭,就要先有平倭之策,且再看看吧。”

  毛纪一开始听杨廷和极力赞成平倭,心里猛地觉得不对劲,可是后来听到杨廷和的后半截话,心思总算放了下来,连忙道:“后日按理是廷议,陛下现在如此急切于平倭,内阁这边的章程他又不满意,只怕后日的廷议,陛下是要打算抛出来让大家讨论了,我听说,现在外头确实有不少风声,也有不少大臣极力赞成平倭,怕就怕那个时候……”

  杨廷和微微一笑,道:“这件事,就不怕问老夫了,你自己心里思量吧,你是内阁大臣嘛,再过些时日就是次辅,难道连这个事都办不妥?”

  毛纪精神一振,至少杨廷和没有反对他的政见,凭着这一点,他就觉得足够了。

  从杨廷和的值房出来,毛纪的案牍上已经积了一沓待拟的奏书,他坐回自己的椅上,却没有拟票的心思,突然想起什么,寻来一个书吏道:“徐编撰回来了吗?老夫这里有一份票拟,要让他代为抄录一下。”

  书吏是刚刚从待诏房那边过来的,摇头道:“回大人的话,还没有回呢,若是回了,肯定去叫人去翰林存档,到现在他那值房还是空空如也,要不,小人去请李翰林或是杨翰林来一趟?”

  毛纪目光一闪,变得意味深长起来,道:“这就不必了,你下去吧,是了,让张舒来一趟,斟茶过来。”

  那书吏连忙去叫人了。

  张舒是通政司的差役,专门负责传递票拟和奏书,他和毛纪是同乡,平时关系不错,听到毛纪传唤,他自然不敢怠慢,连忙斟茶过来,在毛纪身边候命。

  毛纪吃了口茶,皱眉道:“今日的茶不香。”

  张舒紧张的道:“大人,这还是武夷岩茶,都是按着大人的吩咐炮制的……”

  毛纪将茶盏放下,抚案道:“茶是好茶,奈何老夫却非品茶之人。”他眼眸一眯,道:“徐编撰一直逗留在东暖阁,这事你知道吧?”

  张舒心里咋舌,晓得毛大人这是要进入正题了,连忙点头道:“小人也听说了,方才递了些票拟给司礼监的太监,听说徐谦和陛下说了好一会儿话呢,宫里这些没卵子的东西,最是津津乐道这个,谁的圣眷好,他们也拿出来吹嘘,倒像是他们……”

  毛纪没心情听他胡扯,道:“陛下若是再见徐谦,你要通报一声,还有,吩咐一下外头的人,这徐谦有一举一动,都要通报,老夫总是觉得,这个徐谦在鼓捣什么东西,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要坏了事才好。”

  张舒嘻嘻哈哈的笑道:“不过是个翰林编撰,大人这样在意做什么,大人捏捏手指头,都可以将他碾成粉末,教他死无葬身。”

  毛纪冷冷笑道:“你懂个什么,这朝廷多的是给事中制约尚书、侍郎,也多的是言官整倒内阁大臣的先例,经历了这么多事,老夫再门缝里看人,那就真无可救药了。”

  ………………………………………………………………………………………………………………………………………………………………………………………………

  一份份的传报,每日按时送到毛纪的手里。

  可是毛纪反而越来越疑惑了,事实上,徐谦这几日的行踪确实诡异,诡异的有点不太像话,似乎他特意让人用快马,去了杭州一趟,具体去做什么,却是知之不详。

  去杭州……莫不是向明报求援?

  毛纪心里有个预感,预感徐谦一定会从中作梗,会横插一杠子,明报也确实让毛纪有了那么点忌惮之心,毕竟这份报纸在江南颇有影响,可是他随即一想,又觉得自己多心,说的难听些,总共也就三天时间,就算是快马加急,那也不过是打个来回而已,远水救不了近火,徐谦最多弄个写了支持平倭的文章印在报纸上,可只是一篇文章,想要扭转乾坤,却未免有点高看他了。

  如此看来,这徐谦在明报上头做文章,似乎还不足以雪中送炭,这东西至多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倒是有一件奇怪的事引起毛纪注意,这几日,徐谦一直都往东宁侯府上跑,两天的时间去了两次,驻留的时间也不短,下了值就呆在那里,没一两个时辰不出来,出来的时候一身酒气,有时还是陆家的人送回去的。

  陆家……

  对于东宁侯,毛纪倒是真有几分忌惮了,大明朝的世家可不能单单看爵位,别看陆家只是一个侯爵,可是已经传承了六代,可谓枝繁叶茂,在亲军和京师五大营中影响不小,这也是为什么嘉靖给徐谦和陆家赐婚的原因,徐谦是嘉靖的心腹,赐婚陆家,某种意义来说是拉拢陆家,只要稳住了陆家,某种意义来说,新天子足以高枕无忧。

  徐谦去陆家做什么?莫不是有什么阴谋……

  毛纪狐疑不定的时候,事情倒是水落石出了,据说在徐谦见嘉靖的前一天,徐谦也去过陆家一趟,同样是吃了许多的酒,呆了一两个时辰才醉醺醺的回到府上。如此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莫非是自己太过多疑?

  这两个疑点,像是梦魇一样让毛纪挥之不去,可是每次理智的琢磨,又觉得背后没什么深意,徐谦假若当真得了嘉靖授意,想要暗中捣鬼,应该多联系御使言官才是。可是话说回来,徐谦和都察院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到现在都察院里提到徐谦都是恨之入骨,当年徐谦毕竟得罪都察院有点狠了,大部分御使都清高的很,一向爱说别人是非,可是徐谦从前动过都察院的御使,在这个群体看来,徐谦简直就是奸贼中的奸贼。

  “问题出在哪里呢?”

  越是到了廷议临近,毛纪越是有些不安,可有些时候,他又不禁自嘲的笑了笑,对自己说:“不过是个翰林编撰,怕个什么?老夫宦海几十年,还怕他一个徐谦?”

TOP

0
  第三百一十九章:交锋

  其实如毛纪所闻,徐谦这几日既没什么寻常,又没什么不寻常,每日清早去内阁当值,当值时起草一下圣旨,或者和李时、杨慎闲谈。

  李时是二甲进士出身,可是为人老练。而杨慎与徐谦有着相同经历,杨慎也是状元,在正德年间,他师从于李东阳,拜李东阳为师,在其门下学习功课。

  徐谦的恩师是谢迁,谢迁与李东阳都曾在刘健内阁中显赫一时,光芒四射。

  从某种意义来说,徐谦和杨慎的关系更密切一些,这时代的官,出身毕竟最重要,谈及师从,杨慎和徐谦都不禁唏嘘,不管怎么说,二人至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推崇刘健内阁,只是……争议也不是没有。

  杨慎认为,若是朝廷奸臣当道,大臣应该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继续与奸臣周旋下去。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只是杨慎每每兴匆匆的提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徐六首同学就老脸一红,忍不住要争辩几句,倒不是他不认同这句话,可是恩师谢迁当时迫于刘瑾的压力致仕,而李东阳则继续留在内阁,他总是觉得,这位杨状元分明是在拐着弯的骂他恩师‘临阵逃脱’,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不反驳才怪了。

  其实两个人暗中都在卯劲,师门之争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若是有人问起刘健内阁中谁贡献最大,刘健无疑是最耀眼的人物,可是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却很有争议,二人都曾大功于朝,也都同样为弘治中兴立下赫赫功劳,真要说谁更厉害一些,还真说不准。

  只是徐谦和杨慎这两个学霸却不同。他们显然都认为各自的恩师更厉害高明一些。

  于是乎,徐谦起草了圣旨,杨慎便会拿去仔细核实,就等着徐谦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上,自然徐谦也是这样做。

  最惨的自是李时,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两面派,压力是很大的,他对着徐谦笑。对着杨慎也笑,风一吹,他就得琢磨着往哪边倒合适,这老狐狸成了精,每天的所作所为就是安慰和夸奖。

  “徐编撰起草的圣旨心思细腻。条理清楚,治河在乎于疏而不漏,若是按这份圣旨治河,必定让人信服。”

  “妙哉!杨侍讲的行书有乃父之风,大气开阖,媚而不妖,惊动天地也。”

  “徐编撰果然不愧是我大明不世出的……”

  李时每日都在睁眼说着瞎话。不过这几日似乎在期盼着什么,心情却都是极好,他平素生活简单,在值房里一副混日子的模样。有时令杨慎很看不惯,其实连徐谦自从上次听了他的一番琢磨之后,渐渐也对他观感下降了。

  墙头草嘛,难免让人轻视。

  徐谦已经渐渐融入到了这个环境里。其实内阁的待诏房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同僚们虽然不单纯。却总还算无害,下属们虽不精明,至少对他敬若神明。

  其实翰林是闲职,平时也就读读书,舞文弄墨而已,但凡能进这里的都是大明朝的精英,舞文弄墨毕竟都不算什么。

  到了六月十三,快到下值的时候,内阁那边有请,徐谦过去,便看到杨廷和和毛纪二人在那儿候着他,杨廷和和颜悦色地问他:“老夫让你写一道治理松江的章程,徐编撰写了吗?”

  徐谦为难地道:“时间紧凑,只写了一半。”

  杨廷和遗憾地道:“明日就是廷议,时间怕是来不及了,待会儿你用些心,劳烦你今日就将这章程奏本拟出来。”

  徐谦颌首点头道:“是。”

  就像是漫不经心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杨廷和微笑道:“是了,明日廷议,你来负责记录廷议,如何?”

  他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让徐谦警惕起来,翰林负责起居记录,这是朝廷的规矩,可问题在于,廷议的记录往往都是老油条来干的,徐谦才刚刚入翰林,上次天子和阁臣奏对,他就把事情办‘砸’了,现在又让他去记录,这分明是剥夺他在朝中纳谏的权利。

  翰林是有资格参加廷议的,不只是如此,翰林因为清贵,所以在廷议之中也有奏事之权,而一旦负责记录廷议,这就等于是剥夺掉了徐谦奏事的权利,总不能在这满朝文武面前,徐谦在一旁作着记录,然后突然一下子跳出来奏事吧。

  杨廷和或者是毛纪显然不想让徐谦在廷议中说什么话,可是徐谦有些话却又非说不可。

  现在问到了头上,徐谦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了,他毫不犹豫地道:“下官只是新晋翰林,廷议这样的场合让下官记录廷议纪要怕要误事,老大人固然想赋予重任,可是下官无才无德,还请老大人另请高明。”

  这是婉言拒绝,当然,徐谦并不指望自己这一番话就可以让两位阁老改变主意。

  杨廷和与毛纪对视一眼,不由笑了。

  他之所以叫徐谦来提出这个要求,不过是毛纪的主意而已,现在徐谦不肯,他也不想强求,既然这是毛纪提出来的,自然让毛纪来说。

  毛纪忍耐不住,阴沉着脸道:“话不能这么说,今年虽然新晋了不少翰林,可是庶吉士毕竟还生嫩,你是编撰嘛,至于其他人也各有差事,所以想来想去,也只有你最是清闲,你不要推拒,杨公和老夫主意已定。”

  这分明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徐谦忍不住道:“若是出了差池,廷议的纪要记载不明,岂不是耽误大事?大人说一时没有人手,下官却是知道李侍读近来倒是清闲,不妨请李侍读……”

  “李时吗?李时自有他的事要做。”毛纪显然觉得自己的理由不太站得住脚,方才说大家都很繁忙,就你清闲,可是徐谦说李时也很闲,这分明是撕他的脸皮,毛纪近来心神不宁,所以容易动怒,见徐谦态度坚决,便冷哼一声,继续道:“不过你这样说,那么就把李时叫来,也省得你觉得老夫不公。”

  毛纪要叫李时,自然有他的考量,在他看来,李时这厮就是个没有节操的墙头草,当着内阁大臣的面,且看他敢不敢为徐谦说话。像李时这样如泥鳅一样的人,要左右他还不容易?

  这么做,自然是让徐谦死心,也省得别人说他毛纪故意和新任翰林过不去。

  过不多久,李时便赶来了,李侍读一见到两位阁老,双目立即放光,仿佛见了奶酪的耗子,恨不得自己全身骨头都是酥软的,连忙行礼道:“下官见过大人。”

  毛纪将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道:“本来嘛,老夫想赋予徐编撰重任,也借此磨砺于他,只是他偏偏怕麻烦……”说是怕麻烦,言外之意却是不太识相。接着又道:“只是现在翰林里大家各忙其事,徐编撰却说李侍读有闲,可以代为纪要,李侍读,你当真有空闲吗?”

  毛纪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无非就是告诉李时,人家现在要整徐谦,也不打算让徐谦以翰林的身份参加廷议,让他作一作纪要就好。也是暗中告诉李时,叫他不要多管闲事。

  李时却是笑了,笑得很谄媚,堂堂一个翰林露出这样不太要脸的笑容,实在是给翰林丢脸。

  李时道:“大人,徐编撰说的不错,下官近来确实有闲,若是徐编撰没空,就让下官代劳好了。”

  他说这一番话出来,让毛纪不禁愣了一下,他本来以为李时是个很识相的人,谁曾想这个家伙居然反手倒打他一耙,这个人怎么回事,是不是疯了,还是根本没有听到自己的言外之意?不对,他为官多年,怎么可能会听不懂?可是为了一个编撰却得罪一个内阁大臣,这不是疯了吗?

  毛纪的脸色越来越黑,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甚至有一种被人耍了的羞辱感,真是荒唐,堂堂内阁大臣居然被两个翰林给耍了。

  杨廷和目光一沉,不由好好地打量了李时一眼,竟也觉得有些看不透他,李时是什么人,内阁里头人尽皆知,此人是出了名的墙头草,一点节操都没有,可是李时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偏帮徐谦?杨廷和目光如炬,却也发现自己有看不透的地方。

  眼看毛纪怒气要发作,杨廷和却是皱眉,徐谦说李时有空,这李时是毛纪请来的,既然请来了,人家说有空,你若是发这无名怒火,难免显得内阁没有肚量,他只得不咸不淡地道:“既然如此,那么李侍读就来作这纪要吧,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下去。”

  毛纪发出一声冷哼,狠狠地瞪了李时一眼。

  李时却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脸色如常,厚着脸皮道:“那么下官告辞。”说罢,与徐谦一道告辞出去。

TOP

0
  第三百二十章:对决

  李时好整以暇地与徐谦出了内阁,他的行为让人很是不解,因为徐谦举出李时有空闲的例子出来的时候,只是想借此反驳毛纪而已,谁知毛纪当真把李时请来问话,原以为以李时的性格定然会向毛纪屈服,可是谁知这位李侍读居然倒打一耙,把毛纪坑了。

  李时是什么人,徐谦怎么会看不出他的性子?此人无利不起早,从来没有原则,风吹两边倒,徐谦不过是个新晋翰林,他到底出于何种目的,竟然为了自己而得罪毛纪?

  自始至终,徐谦觉得李时有两点可疑之处,其一是他和自己关起门来说的那一番话,其二就是今天反抗毛纪。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目的?

  徐谦看了李时一眼,一边与李时往待诏房走去,一边试探地向李时道:“李大人……”

  他话说到一半,李时微微一笑,道:“你是想问老夫为何要助你一臂之力是吗?毛纪此人睚眦必报,今日老夫得罪了他,将来只怕这前程定是黯然无光了,是吗?”

  徐谦点头。

  李时哈哈一笑,正气凛然地道:“你看错老夫了,你真以为老夫为了前程可以连廉耻都不要?哈……老夫读的是圣人之书,圣人教诲,老夫不敢相忘,若是因为说了一句实话就惹来这无妄之灾,惹来毛纪所忌,那么……不妨就放马过来,老夫不怕!”

  一番正义凛然的话使得李时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整个人都变得神圣起来。

  徐谦不由呆了一下,心里想,莫非是我看错了他?这位李大人居然是个好人?

  徐谦在心里琢磨的时候用了居然两个字,显然是自己的把握实在不大,为官之人若是都像李时这样。只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这家伙还能混到现在,似乎混得还算不错,可见腹黑二字定是不少,一个这样的人立起这么大一座牌坊,徐谦若是真信,那才是见鬼了。

  可若不是因为如此,又是为什么呢?

  徐谦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既然想不通。那么只能不去想,对他来说,明日的廷议才是大事,至于这李时是好是坏,是大明朝稀罕的‘正直’人士还是个王八蛋。似乎都和他没有多少关系。

  他嘻嘻哈哈地奉承了李时几句,无非是说:“大人所为实在令下官佩服。”

  李时自然心满意足,二人回到待诏房,便各自做事去了。

  只是李时这么一下,实在让毛纪气得不轻,他原本是希望买个保险,索性剥除掉徐谦在廷议中的发言权。可哪里想到半途被李时坑了。想那李时平日里对他低眉顺眼,半天蹦不出个屁来的样子,毛纪就觉得既可恶又义愤填膺,这个人………怎么能坏到这个地步!最重要的是。此人以前对自己那般谄媚,怎么今日就变了一个嘴脸?

  他也想不通,不过他和徐谦不同,徐谦想不通就不会去想。可是毛纪想不通,那就打算动手了。

  要动手就必须通过吏部。想法子把李时调到南京去,而要经过吏部终究绕不开杨廷和,他见杨廷和默不作声,冷笑连连地道:“杨公,想不到连李时也被人收买了。”

  收买二字咬得很重,显然是希望引起杨廷和的注意。

  杨廷和若有所思,摇头道:“这个李时,老夫知道他,他绝不是个刚直之人,老夫记得,他从前考的是二甲十三名,按理呢,是不能入翰林的,应当送去各部观政,可是此人却是借口说自己精读《性善论》,三天两头去拜访当时的吏部尚书王鳌,王鳌使了关系,才将他安排进了翰林院。”

  《性善论》乃是王鳌的大作,便是王阳明也对其很是推崇,新学从某种意义来说吸取了很多王鳌学说中的一些理论。这王鳌在学术上也算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杨廷和说出这番话,可见他对李时的印象很坏,这个人可以为了仕途不择手段,王鳌在位的时候,他大力提倡《性善论》,等到王鳌致士,他又突然转为理学,别人是用银钱贿买升官,而此人则是投其所好,其实和贿买没有什么分别。

  杨廷和素来对这个人很是冷淡,他主持吏部之后,对李时抛来的橄榄枝无动于衷,若不是此人资历很深,只怕早就将他一脚踹开了。可是现在,这个人居然胆敢得罪毛纪,这就有点让人摸不透了。

  最后,杨廷和叹口气,道:“此人不是善类,要小心提防他,或许这个人有什么图谋也是未必。维之,要小心了。”

  杨廷和的话里头并没有收拾李时的意思,不过很明显,相对徐谦,杨廷和更忌惮李时,只是杨廷和这样的人终究还是有一丝好奇心,想要知道这李时到底搞什么名堂,正是这个念头,让他暂时收起了杀念,且看看再说。

  ………………………………………………………………………………………………………………………………………………………………

  次日一大清早,嘉靖三更时就已经起来了,他近来心思不宁,自从蒋冕完蛋,现在宫里所做的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批准蒋冕致士,嘉靖的疑心已经日渐加剧,堂堂大学士说完蛋就完蛋,他这个天子亦是感到了危机。

  越是如此,嘉靖就越是希望借此揽权。

  如何揽权呢?他必须得有个名目,这个名目就是平倭,唯有他亲自主持平倭才可以借机染指朝政,主持大局。当然,想要绕开吏部染指是不可能的,可是某种意义来说,他多少有了说话的余地,不再是天子说一句,大臣们反驳一句,这个事不能做,那个事也是不能。

  若是不能迈开这一步,所谓天子君临天下就是个空谈。

  况且平倭带来的巨大声望也是嘉靖一直想要的,他从来就不是个好人,他的所有念头都混杂着他自私自利的性格,可是某个方面来说,他这一次自私自利却也算是利国利民之举。

  偏偏……阻碍还是不小,至少近几日的许多奏疏,不少大臣都明确地反对了这一次劳民伤财之举,许多人的意思很明确,倭患是小事,没有必要大张旗鼓,至于整肃江南各卫所,显然也是杀鸡用了牛刀。

  当然,也有人拿出了朝廷开支进行劝谏,大多数人认为,现在国库的收支本来就紧张,若是再平倭,怕是要亏空了。

  面对如此多的质疑,嘉靖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推行下去,他没有退路,一旦退缩,将来事事都会被人拿捏。

  这也是嘉靖今日将平倭的事宜在这廷议上抛出来讨论的原因,他希望在廷议之中得到相当一部分大臣的支持,只有如此,这件事才有机会成功。

  嘉靖起得很早,而后就睡不下去了,索性移驾暖阁,心不在焉地看书,只是这书看得实在没有太多的趣味,更是令他心神不宁,好在这时候,黄锦听说陛下半夜起来,也连忙换了衣衫,急匆匆的赶来伺候了。

  “黄伴伴,现在朝廷对朕的平倭之策很是质疑,而杨廷和的态度又不置可否,大学士毛纪则索性当面反对,想来他们也早已预料,朕今日必定会抛出来让群臣讨论,毛纪一定会有反制的措施,朕现在担心,担心今日会大失颜面……”

  黄锦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不是命徐编撰想办法了吧,徐编撰一定会不负圣恩。”

  嘉靖却是叹息摇头,道:“这你就不知了,徐谦毕竟只是编撰,他又不是内阁学士,他纵然能尽力而为,可是人力毕竟还是有穷尽的时候,朕虽然将赌注放在他的身上,可是真要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却也无可奈何,想来他现在也在为此事头痛呢。”

  嘉靖今日显得有些不太自信,他太明白自己的对手了,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引经据典,那可都是一套一套的,徐谦……毕竟还是太嫩了。

  黄锦默然无语,他又不敢打包票,只好道:“陛下放宽心,这世上哪有过不去的坎儿,现在胜负未分,陛下反而先担忧了起来,这又是何必呢?陛下,时候还早,还是先歇一歇吧,至于其他的事,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嘉靖挥挥手,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无论如何,若是徐谦当真能促成此事,朕定要重赏,若是平倭之策真能推行下去,对朕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他又叹了口气,靠着御案子打了个盹,待精力恢复了一些,见天光已经大亮,便抖擞精神,命人来问:“到了什么时辰?”

  “陛下,快到卯时了。”

  嘉靖目光幽幽,喃喃道:“卯时……时候差不多了。”

TOP

0
  第三百二十一章:廷议

  曙光初露,星点曙光穿破皑皑夜雾,午门城楼上的琉璃瓦渐渐镀上了一层光晕。随着晨鼓传出三通响动,早起的太监推开了厚重的午门,拥簇在门外的大臣们鱼贯而入。

  穿过了门洞,过了金水桥,远处雄伟壮阔的崇文殿已是遥遥在望。

  徐谦一身礼服,走在队伍中间,随着人流缓缓向前蠕动,他能感受到,许多人不经意间,向他投shè过来的目光。

  今rì的廷议透着一股子不同寻常。

  内阁大学士毛纪已经放了话,天子平倭,虽借拯救黎民生计之名,却有好大喜功之实。

  当然,毛纪还拿出了他的杀手锏,即先皇帝正德,继位二年,也未曾听说过征伐之好。

  这句话用心实在歹毒,要知道,正德皇帝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也是所有大臣们眼里的昏君,也是将来皇帝之中的反面典型。

  这样一个人,拿出当今天子与正德皇帝相对比,其居心可见一斑。

  连好大喜功的正德皇帝登基二年之后,尚且没有随意征伐,而现在嘉靖皇帝初登大宝不久,就忍不住要大动干戈,这岂不是说,嘉靖天子比之正德天子还不如。

  若是大臣们不劝谏制止,只怕正德皇帝的覆辙就要重蹈了。

  当然,这些话都只是在私下里流传,某种意义来说,毛纪确实是抓住了大臣们的心理,百官不希望起战事,随意挑动战事。不但劳民伤财,还可能助长君王的好大喜功。

  这世上最伤人心的。怕就是这些背后的窃窃私语了,官面上的话倒还可以提防。可以解释,甚至是辩解,可是这些流言蜚语却教人防不胜防。

  这些私底下的话,是否进了嘉靖耳里徐谦并不知道,可是徐谦却是知道,正因为他是知情者,所以他的心情非常不好,情绪不稳定的徐谦抿着嘴,脸sèyīn沉。他的耳畔或许静谧,可是他仿佛能听到那些耳朵后的窃窃私语,这些私语之声,扰乱了徐谦的心。

  众人鱼贯进入了崇文殿,按班站定,穿着大红礼服的黄锦已经站了出来,扯着嗓子道:“尔等静听,陛下有口谕,今rì廷议所言之事——靖国平倭!”

  平倭二字出来。众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许多人深以为然,果然不错,今rì所议的果然是平倭!

  不少人已经打起了jīng神。目光纷纷落在大学士毛纪身上。

  毛纪纹丝不动,脸sè深沉,目光幽邃。可是他的身上,似乎带着一股斗气。这股气息由内而外,弥漫在周身。他目光突然一动,宛如一道闪电飞落在对面的班中,在他的对面,站着的正是徐谦。

  旋即,毛纪的嘴角,不经意的露出了一丝冷笑。

  “来吧,今rì倒要看看,你一介翰林编撰,拿什么和老夫斗,又拿什么和满朝的大臣斗!”

  毛纪的心里,说出这句话,或许在入宫之前,他还有几丝忐忑,可是一旦站在了这崇文殿,站在这崇文殿的上首位置,从这里向后看,无数的人以他马首是瞻,毛纪的心定了下来,随即升腾起一股锐不可当的豪气。

  徐谦感受到了毛纪的目光,他朝向毛纪,微微一笑。

  他的笑容竟有几分说不出的魅力,这笑容带着几分真挚,犹如chūn风袭来,似乎是多年的挚友重逢。可是这个笑容,在毛纪的眼里却是说不出的诡异和狡诈,宛如一条毒蛇,吐着猩红的信子,露出森森毒牙。

  毛纪哂然笑了。

  他心里想出一句话:“跳梁小丑,也敢螳螂挡车!”

  晨鼓的声音又悠悠传来,辰时一刻已经到了。

  嘉靖穿着衮服,戴着朱冠,龙行虎步进殿,他的目光顾盼之间,仿佛已将殿中所有人都尽收眼底,嘉靖冷笑,快步上了丹陛,坐在御椅。

  他纹丝不动,也不做声,目不斜视。

  殿中安静的可怕,时不时传出一两声尴尬的咳嗽。

  陛下不语,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的杨廷和就不得不站出来了,他缓步出来,一字一句道:“陛下,不知今rì议的可是平倭吗?”。

  明知故问!不过也算是一个不算太尴尬的开场白。

  嘉靖的心思或许容易被人摸透,可是他的xìng格却让人不知所以然,或许这一刻,他会喋喋不休,讲他的治世之道,可是下一刻,他或许就抿抿嘴,一句话都不说了。

  嘉靖点头。

  杨廷和自然开始主持廷议,朗声道:“今rì议的乃是平倭,诸公可有话说吗?”。

  “微臣有奏。”

  站出来的乃是户部钱粮主事陈望,陈望站到了班中,目光一抬,朗声道:“微臣窃以为,倭患愈演愈烈,横行无法,殊为可恨,只是微臣听说过万乘之国征伐千乘之国的道理,却从未听说过,万万乘之国征伐草寇海贼的道理。陛下,杀鸡焉用牛刀,疥癣之患,何须陛下劳心,只需一道圣旨,勒令各省巡抚追剿即可。”

  嘉靖抚案,他的目光在群臣中扫过,显然陈望所言,正合了这朝中衮衮诸公的心意,嘉靖嘴角微扬,冷笑一声,道:“若是一道旨意即可,为何倭寇肆虐十数年,各省屡屡进剿,不得力尽全功,反而倭患愈演愈烈?”

  陈望愕然了一下,正待发言。

  同是户部主管仓储的主事刘彦却是朗声道:“陛下此言差矣,倭患愈演愈烈,非战之罪,而在钱粮而已,各省总官兵虽辖制军马巨万,可是钱粮不足,每每不能用尽全力,微臣以为,朝廷只需拨发钱粮若干,及至各省,各省官员武将,必定奋发而起,克rì灭贼,可是陛下声称要裁撤整肃卫所,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裁撤了官军,就要另行招募,招募之后有需假以时rìcāo练,不但费时耗力,更靡费钱粮,眼下国库已是不足为用,陛下这般大动干戈,实在不妥。”

  显然这些人早就有了对付嘉靖的手段,嘉靖要平倭,可问题在于,不能大张旗鼓的去,为了平倭,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说,连江南数省的卫所还要裁撤,再加上招募军马,加上各种的消耗,这哪里是剿匪,简直就是折腾。

  既然如此,大家可以退一步,让各省去剿就好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江南各卫的官军,当真可用吗?王某以为,怕是不尽然吧,我是福建人,就在我入京之前,福建成平卫数百官军,被数十倭寇奇袭,结果如何?数百官军溃不成军,而倭寇居然丝毫无损,这样的官军,要了有什么用?”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众人一看,却是新任的翰林王琦,这王琦是徐谦的同年,刚刚点入翰林,xìng子也是出奇火爆,虽然面对的都是他的前辈,语气却没有太多的客气。

  嘉靖听了,jīng神不由一振,他怕就怕大臣一面倒的反对,只要有人站出来支持,他的脸上才好看一些。

  朝中的争议终于开始了,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有人极力反对,却也有人站出来反驳,反驳的官员,多是浙江、福建一带的官员,这些人之所以鼓起勇气出来支持平倭,无非是一方面碍于家乡遭受倭害,另一方面,也是江南那儿,平倭的事已经引起了士绅的注意,人嘛,都好个名声,若是这时候默不作声,只怕要被人痛骂了。

  不过这些支持平倭的大臣,毕竟都还是少数,班中的毛纪已经有些忍耐不住了,他的目光朝其中一个大臣使了使,这大臣会意,随即朗声道:“微臣极力反对,说一千道一万道,无非就是希望在江南大动干戈而已,可是诸公有没有想过,一旦大动干戈,对江南未必是好事,战火一起,会造成多少流民,裁撤了卫所,又有多少人失了饭碗?”

  站出来说话的乃是吏部清吏司主事杨辰。

  杨辰一出,议论声顿时消了下去。

  要知道,这位杨大人可不太一般,人家手里捏着的,可是大家的乌纱帽,你若是反对他,他若是伺机报复,这前程怕是要黯然无光。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正常的人遇到这种可能牵涉到自己前途的事,不免要掂量掂量。

  而毛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微微一笑,鼓励的看了杨辰一眼。

  杨辰jīng神一震,继续道:“再者说了,有人夸大倭寇之害,这是什么缘故,无非就是有人抱有私心而已,疥癣之患,大动干戈,得益的是什么人?都说倭寇肆虐,可是江南照样歌舞升平,哪里来的肆虐?”

  他这话有点儿过份了,不过有时候,话说的越是过份,威慑力反而十足,这就好像路人之间遇到了矛盾,嗓门高的人往往能占上风一样,先声夺人,直接一个下马威下去,谁敢争锋?

TOP

0
第三百二十二章:谁的底气足?
    杨辰的一席话让满殿的大臣一时鸦雀无声,敢怒不敢言,说到底,还是那一句官大一级压死人、县官不如现管的话起了作用。

    现在站出来争议的大臣,大多都是官职并不高的各部主事以及、给事中和御使,这些人官职不高,可是嗓门却是大,每次廷议吵得不可开交的往往就是这些人。

    真正的大佬是不会轻易表态的,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都会保持沉默,因为他们要说的话自然会有他们的门生故吏们去说,他们要争取的东西也自然有这些人为他去争取,他们开了口,就意味着是撕破了最后一层的脸皮,除非想和别人不死不休,不然断不会如此鲁莽。

    而这些冲刺在前的言官、给事中们或许凛然无惧于皇权,可是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怕吏部,尤其是这吏部清吏司主事杨辰,几乎掌握了他们的命运,每年的京察,清吏司总要找几个冤大头出来开刀,得罪了他,等于是和自己过不去。

    就这么一句话,所有的争议都压了下去,杨辰显得有些得意,虽然他这主事只能算是提线木偶,真正裁决官员去留的问题根本轮不到他来拍板,可是只要这官还在身上,权威却还是体现了出来。

    嘉靖见状,心里已是勃然大怒,只是这时候,他又不能发火,只得将目光转移到了徐谦的身上,意思不言自明,老兄,你快出马吧,你再不出马,朕只能偃旗息鼓了。

    徐谦感受到了嘉靖的目光,心知这个时候不站出来火上添油是不成了。

    他沉吟片刻,才站出班来道:“杨大人的话,下官有些听不明白。”

    这个开场白很是稀松平常,一点新意都没有,况且徐谦出来说话也早就在杨辰等人的意料之中,杨辰看了毛纪一眼,毛纪潮他暗暗点头,意思自然明白,这是鼓励杨辰和徐谦打擂台。

    杨辰精神一震,旋即道:“徐编撰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请赐告。”

    双方交谈的口吻和用词都还算融洽,仿佛老友对谈。

    徐谦客客气气地道:“大人方才说倭寇只是疥癣之患,不足挂齿,朝廷平倭只是大动干戈,得不偿失,是有人别有用心是吗?”

    杨辰点头,正气凛然地道:“正是如此。”

    徐谦冷笑道:“那么是谁别有用心,大人不妨直言。”

    杨辰道:“但凡是支持平倭之人都是别有用心。”

    徐谦步步紧逼道:“好一个但凡是支持平倭之人,那么下官敢问,假若是倡议平倭之人呢?倡议平倭之人也是别有用心吗?”

    杨辰呆了一下,厉声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徐谦中气十足道:“倡议平倭的乃是当今天子,杨大人说来说去不就是想说天子别有用心,下官敢问大人,陛下别有什么用心,还请赐告!”

    杨辰怒了,徐谦分明在和他玩文字游戏,他毫不犹豫地道:“强词夺理!”

    虽然可以当面反驳皇帝,可是当面骂皇帝又另外一回事,便是杨辰,也绝不敢承认。

    徐谦笑了,道:“杨大人说强词夺理,如此说来,可是因为大人方才说的有人别有用心是强词夺理吗?说起来,这确实是强词夺理,江南数省饱受倭患之苦,现在天子要平倭,有志之士尽皆极力赞成,现在却有人奢谈什么别有用心,这话儿不是强词夺理又是什么?敢问大人家乡在哪里,又是什么籍贯?”

    杨辰一时无语,冷笑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与人争辩,大忌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徐谦深谙此道,话锋一转,叹口气道:“大人既然不说,那么下官说说也是无妨,下官乃是浙江钱塘人口,浙江乃是大邑,倭寇虽然猖獗,倒是没有大规模的倭寇袭击,还算安定,可是下官在钱塘,对倭寇的暴行多有耳闻,他们以外岛为基地,隔三差五便在沿海各处登陆,所过之处烧杀劫掠,大人听说过倭寇怎样杀人的吗?”

    杨辰无语,他自然不知道,其实也不太想知道。

    偏偏徐谦非要他知道不可,徐谦道:“下官听说这些倭人沿途烧杀,所过之处,将男子聚集一处,尽皆处死,女子则绑缚起来,被其带出海外,为奴为婢,日夜奸淫,三岁稚童亦是不肯放过,官军闻讯,竟是不敢追击,往往只是尾衔倭寇,虚张声势,待其夺船入海,再向朝廷报功,口称是天兵闻讯追击,倭寇莫不敢当,风闻鼠窜。今年才过去一半,浙江、福建一带入袭的倭寇就有大小七十余次,杀死掠夺人口四千余人,劫掠钱财无数,大人口称倭患只是疥癣之患,下官想问,对那些妻离子散的子民,大人口称倭患无足挂齿,不知是什么意思?”

    杨辰呆了一下,恼羞成怒道:“是不是无足挂齿还不是你自己说的?老夫这里倒是有一本福建科道御使的奏疏,你自己也可以看看,他自己声称倭寇登岸者多不过数百,少则数十人,不过数十数百人,不是疥癣之患又是什么?”

    徐谦道:“既然只有数十数百人,为何官府不能制止它的暴行,反而让他们空手而来,四处杀人掳掠,却又满载而归?这不正是说各地卫所已经糜烂不堪,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若是朝廷再不进行整肃,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各地卫所,所占军屯百十万亩,养出来的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正是因为如此,天子才下旨意,欲先治倭,首先就要治军,整肃各省卫所官军,乃是当务之急!”

    杨辰冷冷一笑,道:“说来说去还不都是你自己说的?你说黑是黑,说白是白,全凭你的一口之词,依老夫看来,你既把倭患说得这般严重,朝廷当然不能尽信,老夫倒是有个办法,可以点选巡按数十前往江南各省专门调查倭患,待巡按们巡视四方,掌握了倭人的危害之后再请朝廷定夺,如何?”

    这话说得倒是漂亮,想来是杨辰和毛纪事先已经商量好了的,若是对方咄咄逼人,那就拖延嘛,等到巡按们到了各省,四处寻访下来,一年也差不多过去了,就算是巡按们的调查出来,大家仍旧可以继续争议,如此反复争议反复调查,转眼就能过去数年,到了那时,早就物是人非,平不平倭对眼下当朝的人来说已经没什么打紧了。

    徐谦道:“如此说来,诸公还是不信倭患的危害是吗?”

    杨辰正气凛然地道:“自然不能听你的一面之词。”

    徐谦反问道:“那要谁说了才算?”

    杨辰道:“自然是要钦差巡按,巡查四方之后再说。”

    徐谦道:“下官恩师久居浙江,他的话可信吗?”

    杨辰呆了一下,徐谦所说的恩师自然是谢迁,谢迁乃是闻名天下的贤相,虽然致仕已久,可是影响却是不小,以杨辰的身份自然不敢说谢迁的话不可信,他踟蹰一下,道:“谢公之言自然不敢不信,可是他久居杭州,未免会有些偏颇。”

    徐谦朝他冷笑道:“那么南京一百零四名官员呢,他们的话也是有失偏颇?”

    杨辰愕然,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徐谦道:“不只是如此,还有浙江士绅人等,三千余人,有商贾、僧尼、士子无数,这些人难道都是偏颇吗?下官这里,新近得了一份陈情,诸位请看!”

    徐谦从袖子里抽出了一份报纸,道:“这是江南官员、士绅、僧俗人等,听闻天子欲平倭之后,无不欢欣鼓舞,具言天子圣明,他们在杭州和南京纷纷签署名状,明报特此刊出,想必再过几日,这些名状就要陈上京师,诸位若是肯花费些时日,就看看这明报中的文章,其中有下官恩师主笔,也有南京官员撰文,具言倭寇之患,下官恩师更是说:倭寇之害,不下鞑靼之乱,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若朝廷无动于衷,坐视不理,则江南必乱,江南乃钱粮赋税重地,一旦生变,必然会引发天下动荡。尔等看倭寇,认为不过是一群海贼盗匪,侵扰各地罢了,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这些倭寇登岸如入无人之境,杀人越货,所获极丰,长此以往,必定会吸引更多海上贼寇垂涎,纷纷加入,今日是数十数百的倭寇,明日就是数百数千,后日就是成千上万,再者,他们袭扰各方,使得江南各省不敢轻易生产,沿岸百姓惶恐不安,举家内迁者不计其数,使得沿岸的良田尽皆荒芜,大量人口流入内地,又滋生无数流民,流民无所事事,又无固定钱粮活口,最后难免被倭寇裹挟,成为海贼,难道这些危害还不够大吗?”

    ………………………………………………………………

TOP

0
  第三百二十三章:请战血书

  徐谦长篇大论,最后做出总结:“或许倭寇之患不足挂齿,可是倭寇之害却是动摇国本,就如鞑靼之患,或许不过是侵扰各边,难以深入腹地,可是朝廷为了建防,从山海关到宣府,多少良田被舍弃,又徒耗了多少钱粮进去修筑城墙。鞑靼、瓦刺南下侵扰是为了利,倭寇袭扰江南也是为了利,当大明朝不能给予他们足够威慑,使他们付出足够的成本,让他们可以如入无人,可以放肆烧杀劫掠,抢掠财富,长以此往,将来袭扰江南的倭寇只会越来越多,贼势日盛之时,我大明到时再去进剿,可就没有这么轻易了,今日招募三万青壮,花费十万钱粮就可以解决的事,难道要等到日后花费十倍、百倍之功,再去解决吗?”

  “江南的官吏、僧俗人等,为何要具名陈情,所涉的上下人等多达数万之多,这是因为,倭寇不只杀人犯边,更重要的是,还使江南数省饱受其他之海,沿岸的商贾,不敢轻易押货出城,致使沿岸的市场物价居高不下。农人不敢轻易耕种,使得土地荒芜,工匠纷纷内迁,使得各省的工价暴跌;寻常百姓,则惶恐不安,有了今日不知明日,这样下去,沿岸千里之地,迟早要变成焦土,我大明无端失了千里良田,也定然会影响赋税,诸公只想着国库收支不平,可是这笔大帐难道就没有计算吗?一次亏空,难道会比年年亏空更好?朝廷若是拿不下决心,期盼王师的百姓们怎么办?他们先会失望,此后是绝望,最后是怨恨,现在朝廷趁着人心在我之时动兵。难道会比将来人心向背时更好?下官的话,今日就说到这里,大家各自思量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谁阻挠了平倭,便是江南数声千千万万个官吏、士绅、僧尼、商贾的杀父仇敌,你们今日的一言一行,过不了多久也都会传至江南,破家之仇不共戴天!”

  崇文殿里又陷入了死一样的沉寂。若说在方才杨辰站出来让许多支持平倭的官员们住了口。可是现在徐谦站出来却也让这些反对平倭的人不敢做声了。

  此仇不共戴天!这句话虽然有些重,但是为官之人非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得罪人的,现在谢迁站了出来,江南的大小官吏也站了出来,士绅、僧俗人等也都站了出来。从某种意义来说,你要是再大放厥词,这数万甚至是数十上百万人的愤怒就都会发泄到你的身上,现在他们的陈情,说不准明日就是公车上书,一起弹劾你了,站在这殿中的人谁能保证你永远风风光光。官员调动是常有的事,将来犯在人家手里,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人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何必为了今日一时之气得罪一大片人呢?

  便是杨辰此时也乖乖地住了嘴。若是再说下去,他几乎可以肯定几日之后江南就要民怨沸腾,而民怨的矛头必定是指向他。

  毛纪已经预感不妙了,他瞥了杨辰一眼。已知道杨辰无能为力,分明是有打退堂鼓的心思。

  现在对于毛纪。问题已经不再于平倭与否,而在于脸面。他是反对平倭的中坚人物,话都已经放了出去,反而受到了如此多人的反对,若是不继续硬撑,岂不是威信扫地?

  看来,确实轮到毛纪出场了,毛纪一步步出来,慢悠悠地道:“徐编撰说的有些道理。”

  不咸不淡的一句话,模棱两可的给了徐谦一丁点的鼓励,至于徐谦的哪些话有道理,哪些话没有道理,却无从知晓。

  毛纪笑了笑,继续道:“可是要平倭还需要从长计议,以老夫之见,平倭至少要有所准备,哪些准备呢?其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那边,要筹措调集粮饷总是需要时间……”

  他倒是聪明了,既然不能直接反对,那么就索性拐弯抹角的反对,无非就是两手一摊,告诉徐谦,国库没有钱粮。

  徐谦并不客气,道:“敢问大人需要多少时间?”

  毛纪呵呵一笑,道:“这个可就说不准了,今年各地的灾情不断,陛下圣明,又减免了许多赋税,户部那边虽然尽力筹措,可是还需靡费一些时日。”

  徐谦追根问底地道:“一些时日是多久?”

  这分明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了。

  毛纪有了些怒意,不客气地道:“多则一两年,少则半年……”

  徐谦不由笑了,道:“大人未免也太模棱两可了吧,一两年之后,事情变化成什么样子唯有天知道,下官多少深谙一些内情,朝廷里头所谓多则一二年,少则一年,其实不过是拖延时日而已,大人身为内阁大学士,莫非不知道吗?”

  这就有点过分了,简直就是直接把把毛纪的老脸扒了下来,毛纪怒道:“你一个翰林编撰竟敢和老夫说这样话?”

  谁知徐谦比他更加理直气壮,正色道:“大人,此话差矣,今日廷议乃是陛下洪恩,广开言路便是陛下若有做的不对说的不对的地方,有识之士尚可以弹劾反驳,而陛下虚怀若谷,也往往能接受,怎么大人反而不能接受了?莫非陛下都可以犯错,大人就不能犯错吗?大人是大学士,想来也不是圣人吧,下官又听说,连圣人都偶有错误之举,所以才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下官不过是说指出大人口里的几句错误,怎的就成了胆大包天,成了敢顶撞大人?”

  满殿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这个徐谦还真是大胆,虽然徐谦说的话确实有道理,皇帝能犯错,圣人能犯错,内阁学士难道就不能犯错,皇帝犯错要接受言官的品评,圣人犯错则是三省吾身,自己认识错误从而改正,和前两者比起来,这位毛大人的架子实在太大了。

  毛纪顿觉失言,也不知怎的,每次见到徐谦反驳自己,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平时故意假装出来的气度立即荡然无存,他心里不由暗暗告诫自己,切不可和徐谦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一旦陷进去,无论自己是对是错,最后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毛纪可不是傻子,徐谦是新晋翰林,是年轻人,年轻人可以出言无状,可以稍许有些放肆胡闹之举,就算是胡搅蛮缠,大家最多说他不懂规矩,不知进退而已。可是毛纪堂堂大学士,总不能去学这徐谦。就好像少年人可以做出出格举动,而年长者若是也去学,最后只会被人讥笑为老不尊。

  毛纪地勉强露出笑容,既然不打算纠缠,那么就谈正事,道:“户部这边,老夫确实是查过账,实在没有多出来的钱粮,只能从长计议。”

  徐谦道:“大人,国库只要能支出一些就可以了,权且拿出半数,另外的半数可以由内库补充,这可是陛下亲口许诺的,大人想想看,连天子都肯节衣缩食,拿出内帑来平倭,怎么反倒臣子们不能呢?陛下做出了表率,户部再难,难道还能比江南受倭患之苦的官吏百姓们难吗?”

  毛纪不由哑然,虎着脸道:“其实真要挤一挤,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是要平倭,现在三军士气不振,尤其是陛下要下旨裁撤各省卫所,眼下军心不振,还谈什么平倭?所以以老夫愚见,要平倭就万万不能整肃卫所,反而天子应该颁布嘉奖,假以时日,待将士们士气如虹,再发一道旨意,则倭寇弹指之间就可灰飞烟灭。”

  毛纪的话显然就是忽悠,反正先忽悠着,什么事都等以后再说,尤其是整肃和裁撤卫所是万万不成的,一旦裁撤,朝廷就要募兵、养兵,这卫所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屯田,也即是自给自足,不会浪费国家一粒粮食,平时种地,有需要时便是官兵,可是一旦改变了军制,这就意味着未来国库将持续的‘流血’。这是早已将自己看做是户部尚书的毛纪决不能容忍的。

  徐谦叹口气,道:“毛大人,若是将士们士气如虹,便可平倭是吗?”

  毛纪自然不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然也。”

  徐谦慢悠悠地道:“那么下官告诉大人,将士们不但是士气如虹,早已经是义愤填膺了,勇士营、五大营、亲军十二卫以及京畿附近各卫官军将佐三百余人已经上陈了请战血书,诸位请看!”

  徐谦早有准备,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奏本,翰林入宫带着奏本很正常,大家并没有太过注意,而现在徐谦告诉大家这是请战血书的时候,所有人不禁愕然,不可思议地看过来。

TOP

0
  第三百二十四章: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

  这份血书,得来实在不易。

  实则是徐谦牺牲了sè相,每rì跑到陆家,请求陆家老太太的帮助。

  说是sè相自然是夸张,不过围着这老太太身边转,讨好的话可是不少。

  徐谦眼尖,知道陆家这位老太太曾经定是一个不凡的人物,有她出面,事情就好办的多了,老太太一声令下,陆家子弟们比狗还忙,一个个乖乖联络各自的故旧同僚,终于是将这份血书凑了上来。

  这份奏章上,印着数百个血印,徐谦不能保证这是人血,或许姓陆的家伙怕疼,拿了鸡血来冒充也不一定,不过徐谦并非是吸血鬼,自然没兴趣理会这个,只要他们表了这个态也就成了。

  他翻开血,一字一句的道:“倭寇犯边,凡我大明将士……请陛下下旨,调卑下南下靖边,虽死无憾!”

  其实血的言辞并不震撼,大老粗的墨有限,也不可能做出花团锦簇的章来,徐谦念毕,虎目四顾,道:“古语有云,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则社稷定矣。现如今我大明将士忠贞不二,愿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百姓雪耻,奈何官为何爱财,听到平倭二字,动辄是国库不足,又或者是虚言推诿。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武官虽未受圣人熏陶,都知道成仁取义的道理,又为何这朝上饱读诗书的衮衮诸公,反而不恤民间之苦,下官敢问,若是太祖在的时候,倭寇会有这样嚣张跋扈吗?成祖皇帝在的时候,谁敢捋我大明虎须,嘉靖朝。人口比之太祖、成祖之时增长了数倍不止,带甲之士亦是两倍之数,国库岁入也远远超过太祖之时,何以反而胆小怕事,百姓们被贼寇残害,大家视而不见,倭寇犯我大明天威,诸公还是视而不见,那么要到什么时候。诸公才能看得见,下官只记得,各个官衙门口,都立着太祖遗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下官能说的,也只有这么多。诸公若是不怕被江南万千百姓视之为寇仇,不怕军中将士们视之为软弱无能,不怕后世之人为之羞愧,那么,今rì诸公但可以反对!”

  大殿中默然了。

  话说到如今这个份上,虽然是充满了火药味,可是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终究还是有些触动,谁不在乎名声,谁不在乎身前身后之名,反对来反对去。终究还是为了一己私利,现在徐谦稳稳的树立了光辉的形象,现在反对他,怕真有遗臭万年的可能。

  毛纪脸sè微微一动。倒不是他改变了主意,而是他发觉到了所有人的表情变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上了徐谦的当,他提出了许多困难,可是都被徐谦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他的所谓难处都站不住脚,现在该怎么办?是继续坚持,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就在这犹豫片刻的功夫。

  方才还说话说道这里的徐谦似乎还觉得不够,又补充道:“丑话说在前头,下官虽是朝廷命官,可是同样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yù,就有是非好歹之分,有欢喜,也有愤怒,下官虽只是一介编撰,人微言轻,可是下官的同乡正在被倭寇杀戮jiānyín,今rì谁若是反对平倭,将来江南但有一个男子被倭寇残害,有一个女子被倭寇凌辱,这笔账,下官和千千万万的同乡,就都算在这个人头上,匹夫一怒无非是血溅五步而已,下官这个官,宁肯不做了!”

  最后一句话,有点小孩子赌气的意思,不过恰好符合了徐谦的身份,原在官场说出这等负气话的人,往往是触犯了官场大忌,将来的前途只怕也是有限。可是今时今rì,居然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就是拿深沉且一言不发的杨廷和,此刻也陷入了深思。

  说到底,大家毕竟是人,再冰冷的心,也有受到感触的时候,徐谦拿出的陈情和血书,正是代表在他的背后,有着千千万万个人,就算是杨廷和和毛纪可以不将徐谦放在眼里,可是让他们和这千千万万的人为敌,只怕也会心虚。

  更何况,徐谦的证据已经表明,此前反对平倭的许多理由都已经不堪一击,廷议终究还是讲理的地方,任何人都做不到在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之下,依旧据理力争,便是毛纪也不能。

  毛纪恨恨的看了徐谦,眼眸中掠过了一丝怒火和杀意,可是最后,他旁若无人的站回了班中,没有继续争辩下去。

  倒是这时候有个兵部的主事站出来,发出质疑,道:“徐编撰,你声称武官们都大力赞成裁撤整肃江南各卫,可是你所列举的武官,多在京畿一带,这些人与江南各卫并没有什么牵连,可是江南的官军,他们被朝廷裁撤,难道就不怕生乱吗?”

  这句话,倒是不带有成见,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徐谦认真回答道:“要闹事,就得纠集人手,我看大人脸熟,不知在哪个衙门公干。”

  此人道:“兵部。”

  徐谦点点头,道:“大人既在兵部公干,想来也知道,各卫所的兵丁往往都是世袭,许多人处境凄惨,大多数兵丁,不过是武官们的佃户而已,正因为如此,兵丁往往不愿编入军籍,因此每年江南那边,逃籍者可谓多如繁星,据下官所知,去年的时候,江南二十三卫逃籍的兵丁就有数百,朝廷整肃卫所,对他们来说是大大的好事,这就意味着,他们世袭佃户的身份可能会更改,朝廷在不可能让他们无条件为武官耕种土地,甚至有人可以借此脱掉军籍,这对他们难道不是好事吗?”

  徐谦顿了一下,又道:“至于那些世袭武官,朝廷自然会给予一定安置,不过像从前那样快活只怕就未必了,可就算他们想要闹事,只要无人响应,又能如何?整肃卫所,已是大势所趋,陛下圣明,愿披荆斩棘,结束弊政,岂不是正好?”

  又有人问:“这么说来,朝廷是要募兵了,既然募兵,钱粮从哪里来?”

  徐谦道:“陛下早有考虑,打算每年拿出一部分内帑出来,当然,国库也需要支出一些,其实这几年倭寇闹的厉害,使得江南发展迟滞不前,又有大量沿岸土地荒芜,赋税减低,正是这个原因,假以时rì,若是国泰民安,朝廷的岁入自然也就增加,虽然不多,可是也可拿出一部分钱粮,用以养兵,这岂不是正好?”

TOP

0
  第382章 谁更急

  李譔无疑是个技术狂,开始的时候还记得魏霸今天是回来休沐的,不能谈得太久,以免影响他休息。可是一谈到技术问题,他就把这些全忘了,拉着魏霸一直谈到半夜,如果不是铃铛第三次去送酒的时候脸sè不善,眼神如飞刀,他说不定还要继续。

  踩着星光,魏霸离开了西院,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夏侯徽和衣卧在床上,已经睡着了。魏霸打着哈欠,脱了衣服,跳进浴桶。水已经有些凉了,魏霸也没心情泡,草草的洗了一下,就上床休息。他实在是太困了,头一沾枕头就鼾声大作,沉入了梦乡。

  夏侯徽被他的鼾声惊醒了,坐了起来,睁着有些发懵的眼睛看了看四周,目光最后落在魏霸的脸上。她伸出手,轻轻的抚着魏霸的脸,无声的笑了起来,久久无语。

  铃铛拎着一桶热水走了进来:“姑娘,少主呢,又去哪儿了?”

  “嘘——”夏侯徽把头探出蚊帐,竖起手指,示意铃铛不要说话,又指了指床上,耳语般的说道:“已经睡了。”

  铃铛“哦”了一声,嘟囔道:“真是的,早说嘛,害得我拎着这么一大桶水走了这么远。”一边说着,一边四处看看,然后轻手轻脚的走到床边,隔着蚊帐打量了魏霸一眼,用同样低的声音说道:“真睡了?”

  夏侯徽点点头,怜惜的目光落在魏霸的脸上:“看样子这几天累得不轻,一上床就睡着了。”

  “是吗?”铃铛窃喜不已:“这么一桶热水,可不能浪费了。姑娘,你要不要洗洗?”

  夏侯徽白了她一眼:“要洗你就洗吧,我已经洗过了。”

  “那好,你帮我看着他啊。”铃铛迅速的宽衣解带:“我身上全是汗。粘乎乎的真难受,洗洗好休息。”

  夏侯徽没心情理她,重新卧倒。铃铛脱了衣服,像条白鱼似的钻进了浴桶里,舒服的呻吟了一声。听着哗哗的水声,夏侯徽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把头探出帐外,伸长胳膊拍了拍铃铛的肩膀。铃铛转过头,不解的问道:“姑娘。什么事?”

  夏侯徽挤了挤眼睛:“这水是夫君刚刚洗过的。他可是几天没洗澡了,你不嫌他脏?”

  “哗”的一声,铃铛直接从浴桶里跳了出来,水从她光洁的肌肤上流淌下来。她气急败坏的说道:“你不早说。”

  夏侯徽咯咯一笑:“是你自己不用脑子想,还怪我?”

  铃铛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突然又跳了进去,重新舒服的躺好,叹了口气:“反正已经脏了,干脆再洗洗吧。反正只有人脏水,没有水脏人的。”

  夏侯徽脸上的笑容一僵,失望的哼了一声,缩回了蚊帐里。帐外。想起了铃铛得意的歌声,吴侬软语,煞是。

  魏霸对此一无所知,他一觉睡到天明。直到生物钟把他叫醒。夏侯徽已经起来了,屋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除了还有些水迹,看不出一点异样。魏霸翻身坐起。伸了个懒腰,见夏侯徽正坐在梳妆台前。盯着铜鉴里的面容,细心的画着眉,不由得会心一笑。

  “怎么不让铃铛给你画?”

  “她啊,拿刀砍人行,这事儿可做不来。”夏侯徽一边应着,一边将脸凑到铜鉴前。

  魏霸起身走了过去,从夏侯徽手中接过眉笔,轻轻扳过夏侯徽的身子,小心的给她描着眉。“怎么不让阿母那边安排个心细的过来?”

  “算了,现在家里人手紧张,我自己来就行了。”夏侯徽和魏霸的脸靠得很近,真切的感受到魏霸的气息,一时有些迷醉,脸也红了起来,不好意思的闭上了眼睛。魏霸见了,怦然心动,略作迟疑,就低头吻在了她微张的唇上。

  夏侯徽吃了一惊,闪身想避开,却被魏霸搂住。魏霸在宫里苦读了几天,倒是没想鱼水之事,昨天回来来倒有想法,却被李譔拉住了一阵长谈,后来累得也没了兴致,现在经过一夜休息,正是jīng神百倍的时候,夏侯徽又露出如此诱人的神情,他岂能轻易放过。

  “别,夫君,被人看见不好。”

  “在我自己的房里,怕什么。”魏霸扔掉眉笔,将夏侯徽抱了起来,让她坐在自己身上,坏笑道:“你看,都起来了,不大战一场,岂能罢休?”

  “不……不要……”夏侯徽感受着身上的火热坚硬,羞得满脸通红,一边无力的挣扎着,一边呢喃道:“今天……还有……好多事……要做。”

  “什么事也没这件事重要。”魏霸霸道的说道,伸手将衣摆撩到腰间,然后顺势从夏侯徽的衣摆处伸了进去。现在还是夏天,衣衫都很单薄,裤子也是分腿式的,只要撩起衣摆,就能摸到夏侯徽滑腻的臀肉。他的手指顺着那条缝伸了过去,触手处一片泥腻。他用手捻了捻,凑在夏侯徽的耳边低语道:“还说不要?都发水了。”

  “别……”夏侯徽身子软倒了魏霸怀里,气喘吁吁:“不要……”

  此时此刻,魏霸哪里能停。他抱起夏侯徽柔若无骨的身子,轻轻的放了下去,两人立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夏侯徽蓦的睁大了眼睛,手臂紧紧的搂住了魏霸的脖子,火热的双唇含着魏霸的耳垂,泣不成声:“轻点……轻点……”

  “那你自己动。”魏霸轻托着夏侯徽的臀,手指慢慢的抚摸着。夏侯徽娇羞的咬着嘴唇,借着魏霸的托扶,慢慢的扭动着腰肢。不知不觉的,两条腿已经缠在了魏霸的腰间,一双秀足紧紧的交缠在一起,互相摩擦着,连足衣脱落都不知道。

  魏霸抱着夏侯徽,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景sè,一边感受着夏侯徽的每一次摩动。夏侯微的脸火热,紧紧的贴在他的脸上,嘴里含糊的说着什么,如歌如泣。

  窗外天高云淡,窗内风月无边。

  夏侯徽情至浓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她下意识的咬住了嘴唇,仰起了头,魏霸立刻低头吻了下去,两人紧紧的贴在一起,恨不得化作一人。魏霸不动如树,夏侯徽娇软如藤,树缠着藤,藤绕着树,无法分离。随着夏侯徽的扭动,一股热流在两人的身体内慢慢积聚,渐渐的化作汹涌的巨浪,决堤而出。感受到魏霸的兴奋,夏侯徽突然绷紧了身子,魏霸低吼一声,突然捧起了夏侯徽的身子,大起大落。

  夏侯徽意乱神迷,随着一声高亢的长吟,慢慢的软倒在魏霸怀中。与此同时,魏霸也一泄如注。

  两人紧紧的搂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夏侯徽将脸紧紧的贴在魏霸的胸口,听着他强劲有力的心跳,浑身颤栗不已。她无力的揪着魏霸的衣襟,气喘吁吁的说道:“夫君,我……我想你。”

  魏霸低头吻着夏侯徽的额头:“我也想你,每时每刻。”

  “嘻嘻……”夏侯徽突然睁开了眼睛,看着魏霸,挤了挤眼睛:“你不乖哟,不好好读书。”

  魏霸老脸一红,强辩道:“没有啦,我……我……一边读书,一边想你。”

  “骗人。”夏侯徽伸手点了点魏霸的鼻子:“待会儿我要考考你,看你究竟哪一句是说谎。”

  “嘿嘿,随便你考。”魏霸拍拍夏侯徽的翘臀:“有没有及格,要不要再考一趟?”

  夏侯徽吓了一跳,连忙翻身坐起,刚走了一步,又娇吟了一声。魏霸吃了一惊,忙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腿有些酸。”夏侯徽不好意思的伏在魏霸背上,捶了魏霸两拳,吃吃的笑道:“都是你,一大清早的就做坏事。待会儿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我这样子可怎么见人?”

  “怎么,家里的事全交给你了?”

  “嗯。”夏侯徽搂着魏霸的脖子:“夫贵妻荣,我虽然没有正妻的名份,却有了正妻的待遇,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魏霸眼神一闪,他从夏侯徽看似满足的话语中听出了些许遗憾,正想安慰他几句,墙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媛容,媛容,起来没有?”

  夏侯徽吃了一惊,连忙站直了身子,惊讶的看着魏霸:“关姊姊怎么来了?”

  魏霸也很诧异,一摊手:“我怎么知道?”

  夏侯徽连忙整理了一下,又对着铜鉴看了看,见没什么异样,这才快步走了出去。“姊姊,我早起来了,怎么不进来?”

  关凤从门外缓步走了进来,目光从夏侯徽脸上一扫而过,最后落在了魏霸的脸上。她咬了咬唇,有些犹豫:“听说你回府了,想来与你练练手,只怕来得不是时候。”

  魏霸和夏侯徽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红了脸。魏霸顺手扯过一件衣裳,挡住了席上那滩水迹,只是屋里弥漫着那股甜靡的味道却无法遮掩。

  “这个……姊姊稍坐,我先漱个口,漱个口就来。”魏霸三步并作两步的冲出了小院,落荒而逃。关凤这才松了一口气,伸手刮了一下夏侯徽的鼻子,戏谑的说道:“你也是,也不知道遮掩一点,好一个急xìng的小妇人。”

  夏侯徽斜睨了关凤一眼,反唇相讥:“姊姊,我再急xìng,终究还是在自己家里,你都从城里赶到这儿来了,恐怕比我还急吧?”

  “你?”关凤眼睛一瞪,刚要说话,夏侯徽竖起一根手指,点了点关凤的胸前,关凤低头一看,顿时臊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刚才的霸气一扫而空。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5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