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晚唐【作者:木子蓝色】(完本)

0
  第659章 逼反


  八月十六日,李璟在辽东城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八个军的战兵,加上四个军的团结兵,还有八个军的乡兵,一共二十个军十万兵马齐至辽河东岸集结,然后一路路开过辽河城下,接受李璟与诸将的检阅。

  阅兵仪式过后,李璟又向全军举行授勋仪式。

  获得各级勋功的将士千余,李璟与诸将分别为获勋将士颁发勋章,并赐勋剑。

  一级武骑勋章、二级屯骑勋章、三级骁骑勋章、四级游骑勋章、五级飞骑勋章、六级旅骑勋章、七级勋章云骑、八级羽骑勋章。

  另外还有特别龙骧勋章、特别虎贲勋章、特别豹韬勋章、特别鹰扬勋章、特别凤翔勋章、特别天狼勋章。

  这次颁发的勋章都采用金银镶嵌宝石制作而成,十分的美观大气宝贵。本身就含金量十足,而且所有的这些勋章不但代表着荣誉,还代表着极多的特权。

  根据不同等级的勋章,八等勋章获勋者将被称为勋士,六等特别勋章获勋者将被称为爵士。

  勋士能够享受一份勋士津贴,以及见官不拜,并将获得二十亩免赋勋田

  而爵士不但享受一份丰厚的爵士津贴,见官不拜外,还将获得五十亩免赋勋田。

  每个获勋的勋士还将获得一把勋剑,军械司特别打造的精钢横刀,鲨鱼刀鞘。黄金剑柄。

  而获勋的爵士所获得的更是珍贵无比的大马士革变刀。这些乌兹精钢打造的名刀。还用玉装饰,玉具大马士革勋刀。

  一千多名获勋的将士,其中只有不到百人获得特别勋章,获得八级勋章的也只有三百余人。剩下的,更多的则是获得‘战斗勋章’一枚。战斗勋章授予战斗十次英勇的将士,一次性奖励一笔赏金,剩下的便是荣耀,和见官不拜。

  另外。这次平辽战役,李璟还颁发了辽东战役勋章,所有参加辽东战役的将士都获得一块,做为纪念,并奖励他们的英勇战斗。

  每个获勋的将士,都穿着特别的勋服,佩着勋刀勋将,佩着勋章,在全军面前展示。

  高德贵死后,辽东城头上的高句丽人现在群龙无首。虽然由高德贵之子高安武继高句丽王之位,但明显并没多少威望。外有大敌压城。内城各个实权臣下,高安武的日子很不好过。

  此时站在城头上,看着不远处唐军旁若无人的在城下阅兵,那盛大的规模,鼎盛的气势,让高安武等一众人都个个面色阴沉。契丹将领耶律达更是几次提出要率契丹兵撤离。

  高在镇**停战的这两天,城下的投石车又多了许多。虽然那超级投石器还只有十座,可是那小一点的投石器大大小小的却越架越多,现在整个辽东城四面,已经树起了大小三百多架投石车。

  再看着城下的镇**那不断汇聚的大军,营地更是连绵不绝,数十里长。

  等唐军一旦继续开战,估计他们根本撑不了多久。

  眼下唐军越是不急着攻城,城中的将士越发的士气跌落。

  城外。

  李璟给检阅诸将,并给有功将士授勋之后。请出了张泰,公开向全军将士和随军民夫宣读了圣旨。十万将士根本无法接受皇帝的旨意,一时群情哗然。

  张泰看着那场面,心惊胆颤。这里就如同一堆干柴,随便一粒火星,都有可能引起大火。

  不过让他松了一口气的是,李璟并没有打算引起这场大火。

  李璟在台上向全军将士宣布自己接受朝廷的调任,并大讲忠义等等,还让各军将士听从新任的五位节帅的统领。然后又公开宣布了对镇**二十万兵马的裁军。

  所有的团结军、乡兵再服役三个月之后,将在新年前彻底解散。

  另外的十万镇**,每镇五万人四军,保留两个军一万人为战兵,剩下的两个军则转为团结兵,解散回师,秋冬集训。

  李璟公布了裁军名单。其中水军、控鹤骑兵、银枪郊节军、金甲胜捷军、捧日军、铁林军、黑旗军、神捷军、飞熊、选锋十军,被列在裁军名单之中。

  刚刚还松了一口气的张泰一听到这里,不由的愣住了。李璟所公布的裁撤十军,可谓是他麾下精锐中的精锐了。把这十军裁下来,那镇**剩下的十军也就没剩下什么了。

  他心中苦笑了一下,李璟果然没有这么容易就放下一切的。

  果然,李璟很快又宣布,他暂时将继续留在这里,等待朝廷派来的郑崔二人接任。在此期间,李璟将招募被裁撤的十军做为他的河北道兵马元帅的牙兵,等候交代这里的职责后,一同随他赴河北上任。

  下面原本还激动的将士,马上就安静了不少。其中被点到名的十军将士,心中安心不少。不管要去哪,只要是跟着郡王走就不会错。其它分开隶属于新的五镇的十军,则要沉默许多。至少那些被裁的团结兵和乡兵,都有些唉声叹气。虽然他们当的是团结兵和乡兵,但待遇其实并不差,甚至比其它地方的牙兵都还好。现在被裁撤,不免心中失落。

  李璟又与诸将一起上台说了许多安抚军心的话,虽然不少将士都不满朝廷的这个安排。但是蛇无头不行,李璟这么遵守朝廷的旨意,而且又暗中与诸将召军中的各级军官分别议事安抚交待过,让他们安抚军心。

  这个时候,各级军官保持沉默,支持李璟的决定,下面的士兵虽然一时无法接受,但也无可奈何。总的形势,仍然在李璟的控制之下。

  虽然可能两三月内。现在的情况还不会改变。但想到李璟要离开。镇**一分为五,刚刚还激昂热烈的士气,一下子便低沉了许多。

  接下来的几天,李璟便干脆取消了对辽东城的马上进攻,继续进行休整。

  八月十九日,辽东城中契丹将耶律达乘夜率兵出城北走,高安武不敢阻拦。

  契丹人一走,城中士气越发的低落。城中高句丽人见契丹人撤离。李璟并没有追击,结果人心异动。当天晚上便又有有开城逃跑。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晚上都有高句丽将领率部离开。

  过了几天,城中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大白天的就直接闯门离开。

  高安武虽然想要阻止,可几次下来,反而造成了想离开的兵马与守军流血冲突,甚至差点引起全城骚乱。最后高安武不得不让人离开,如此一来,短短的半个月内,城中的兵马已经跑的差不多了。连高德贵原来的老部下。这个时候也料定辽东城无法守住,不断带兵离开。

  九月初。当长安皇帝遇刺的消息传到辽东之时,辽东城中已经剩下不到三万兵马。城中的密谍传出消息,高会武已经完全无心处理军政事务,每天就是醉生梦死,沉于女色之中,完全的自暴自弃了。

  得到这个消息,李璟立即下令擂鼓点将,吹解聚兵,同时派人向辽东城中送达劝降书,让高安武开城投降。给他三天时间考虑,限期攻城。

  这些天李璟没有攻城,其实一直在等候长安那边的消息。

  等了这些天,长安的消息终于传来。表面上,李璟才刚刚收到长安皇帝遇刺的消息。

  可实际上,李璟现在与长安之间早建立了一条交通线,快马每日早晚传递消息。从长安到辽东城下,李璟五天就可以收到长安的消息。这条通讯线,几乎能达到极限的一日千里传递。

  早在半个月前,李璟就已经收到了天子遇刺的消息,得到李维的密报一切按计划中进展。

  也正因如此,李璟这段时间才会这么个悠闲安稳。

  不过朝廷开始一直没有公开皇帝遇刺的消息,直到不久前,李维与公孙兰在一家暗中秘密控制的长安小报上突然揭密公布了天子遇刺的消息。

  李维不但通过这份小报公开了天子遇刺的消息,还把朝廷已经查出刺杀幕后之人是河北三镇的消息也公布出来。甚至把诸多原本保存在六扇门中的证据一起公布出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也没有想到,一份小小的报纸,居然能爆出这样的猛料来。

  自从登州建立报馆,发行报纸之后,从东往西,各地不断的开印报纸,京城长安这样的地方,百万之家,办报当然更有前途。到现在,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报纸有二三十家。一开始朝廷对报纸是不闻不问,到后来的管制,再到后来的重新开放,使得现在长安的报纸虽然比较谨慎保守,但同样成了长安达官百姓们获取诸多新闻的重要途径。

  秦报原来只是这其中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报社,拥有的全部员工只有三个人。发行量更是只有三千份而已,可当秦报用当天全版的篇幅公开了这件朝廷一直在保密中的刺杀天子案之后,立即就火了。

  各家报社纷纷转载,当天,秦报增印了一万份,全部售光。

  第二天,朝廷前来调查时,秦报三人就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

  但他们引起的轩然大波却越来越大,第二天长安的三十多家大报小报,甚至连周刊杂志也全都发行了增刊和号外,连篇累牍的报道河北三镇刺杀天子案。

  同时,更有几份报纸还把宪宗时藩镇派刺杀入长安当街刺杀宰相的事情翻出来。

  也有那些消息灵通的,更直接把朝廷连日来的一些兵马调动信息给登了出来。

  刺杀发生之后,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郑从谠召集五千河东兵,并集结了夏银节度使拓跋思恭的党项骑兵、天德节度使赫连铎的吐谷浑骑兵,此外还有安庆、萨葛、契必三部骑兵。正向卢龙镇妫州方向进发,兵马足有两万精锐。

  而同时,吏部尚书崔安潜也奔赴河南,与张自勉在许州集结了宣武、忠武一万五千兵马,向黄河一线进发。

  同时,这家报纸还报道,关中的神策军也调动频频,另外洛阳方面也传来消息,河中、河阳、义成、昭武等军也在动员。

  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直指河北三镇。

  这些报纸的猜测,更加证实了先前秦报说的河北三镇行刺天子的报告。

  还有报纸更加指出,其实三镇刺杀天子,一切只因为天子要仿宪宗皇帝削藩。并公布了先前皇帝对李璟和镇**的处置调动,声称,朝廷拆分镇**只是第一步,拆分镇**后,便是对付河北三镇,并把朝廷任李璟为河北道兵马元帅,以及郑从谠与崔安潜等各种兵马调动的事实做为依据。

  至于有人说朝廷调动这些兵马,是为了派他们入辽增援,讨灭高句丽之事,却是没有人相信的。以李璟和镇**的能力,小小的高句丽早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哪还需要朝廷千里迢迢派兵前去讨伐。

  那份报纸编辑一口咬定,这不过是朝廷的假途灭虢之计而已。河北三镇看出了朝廷的打算,所以想要来个鱼死网破等等。

  不得不说,这番带着阴谋论的言论,却是得到了长安无数官员百姓的支持。

  甚至当天,长安无数官员雪花似的上奏朝延,请立即发兵征讨河北三镇。更有官员上奏,这个时候,应当暂时停止拆分镇**之带来,让李璟暂时继续带领镇**,让他率兵先放下高句丽,先入关助朝廷扫平河北三藩。

  田令孜当天下令金吾卫查封了那几家言论过火的报馆,同时下令所有的报纸发行前一律得先送交大理寺审。审核通过才能发行!

  可不管朝廷方面如何处理这些报社,这个时候,朝廷已经无法再隐瞒保密刺杀事件了。面对天下的议论纷纷,还有官员们的群情汹涌,一致声讨河北三镇,李儇和田令孜都须要立即拿出一个应对措施来。

  而就在这个关健时刻,卢龙军行军司马李全忠,突然向义武军发难。

  成德军王景崇、魏博军韩简与卢龙军刘岳各出兵支持,四路兵马突袭一直忠于朝廷的义武军,易定二州易手,义武军节度使侯固被突袭兵败身亡。

  前后只用了十天时间,四路兵马就灭掉了辖治易、定二州的义武军。

  随后,李全忠自称义武军节度使,并把其原来辖治的瀛、莫二州中的莫州交给刘岳。

  一时之间,整个河北,除了南面的义昌军,其余四镇皆反!

TOP

0
  第660章 一字王、天策上将

 
  乾符五年八月,河北传言天子意欲削河北三藩,卢龙刘岳、李全忠,魏博韩简,成德王景崇等都忧心忡忡。

  同月,刺客行刺天子,朝廷追查之下,所有证据皆指向河北三镇为幕后策划指使之人。消息传到河北,三藩震动。对于这栽脏陷害,三镇更加认定这是朝廷在制造口实,做为出师之名。

  同时,三镇发现,河东的郑从谠率五蕃骑兵逼近幽州。而崔安潜也在河南集结兵马,直指河北。另外东都、河阳、大同、河中、昭义、义成、义武诸镇也是兵马频频调动。

  另外刘岳探马侦知,辽东的李璟分派一支精锐骑兵万人正从辽河东渡过辽河向西而来,一路通过辽西走廊,正是直奔关内幽州而来。

  各种各样的消息加在一起,终于使三镇认定,朝廷是真的在谋划一次极大的动作,准备一举平定三藩。

  在这种情况之下,三藩最后都不肯坐以待毙,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九月初,控制着河北卢龙军莫、瀛二州的李全忠与三镇的刘岳、韩简、王景崇约为盟友,并约以土地传子孙。

  随后,李全忠突袭义武军帅府牙城驻地定州,同时,刘岳、韩简、王景崇也派兵助战。

  只用了十天时间,李全忠在收买了义武军节度使侯固的几名将领帮助下,很快就攻破了定州,随后易州也夺取。

  九月中。李全忠将原控制的莫州交给刘岳。据易、定、瀛三州自称义武军节度使。

  刘岳据幽、妫、莫三州自称卢龙军节度使。

  成德军节度使王景崇据镇州、深州、翼州、赵州四州。魏博军节度使韩简据魏州、博州、相州、贝州、卫州、澶州。

  四镇共据十六州之地,订立攻守同盟。

  同月,四镇在深州滹沱水边会盟。

  在这次会盟上,四镇仿当年四镇结盟称王事,卢龙节度使刘岳自称燕王、义武军节度使李全忠自称翼王、成德军节度使王景崇自称赵王,魏博节度使韩简自称魏王。

  四镇以实力最强的魏博节度使韩简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这个消息快马加鞭报到长安之时,顿时引起一片慌乱。

  当年德宗削藩。结果削出了二帝四王之乱,连长安都丢了,朱泚据长安称秦帝,李希烈则据汴称楚帝,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

  若不是后来丢了长安,差点被秦帝在奉天干掉后,德宗改变策略,下罪已诏,赦免诸镇,实际接受各镇割据。然后再各个击破,谁胜谁负真还不好说。

  虽然最后。德宗依靠李晟等名将干掉了秦帝朱泚、楚帝李希烈,朔方节度使李怀仙。但削藩雄心就此熄灭,王武俊、李纳、田悦取消了王号,德宗也就赦免了他们。就连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德宗都马上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随后,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德宗又以吴为节度使留后。

  一直到了宪宗时,虽然说元和中兴,可对诸藩镇也只能打服,而不能平灭。

  现在,河北四镇称王造反,整个长安顿时震动。

  而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儇和田令孜、卢携等人也顿时脸色极为难看。

  刚要动手削李璟兵权,结果谁知引得河北三镇误会,转眼间河北反,还丢了一个义武军。

  不管李儇等人原先是否打算削河北三藩,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河北三藩已经直接称王了,这下朝廷想不讨伐都不行了。

  内朝紫宸殿中,自遇刺后李儇还是首次公开面见群臣。

  皇帝的脸色有些苍白,整个人憔悴许多。坐在那里,有些神情疲惫。

  在先前下达亲征旨意之时,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想的很简单。在他看来,朝廷眼下声势正隆,只要他去洛阳,传令李璟交出兵权,李璟不可能会抗旨。等李璟交出了兵权,再拆分了镇**,到时还可以以李璟来帮他削掉河北三藩,收复河北之地。

  可谁想,李璟倒是同意交出兵权了,可这河北反倒是出了问题。

  四镇称王,据地十六州反!

  “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调兵扑灭这些逆臣贼子,绝不能有半分估息。臣以为,当立即调令河东郑从谠攻卢龙、再以崔安潜攻魏博,另外再由调洛阳、河阳、河中、义成诸镇兵马,自昭义攻成德。”

  “臣以为不妥。”马上有人反对,“臣以为,当调洛阳河阳、河中义成昭义等镇兵马,归于崔安潜指挥,组建南面行营。而河东、大同、天德、振武诸镇组成北面行营,由郑从谠指挥。南北两面同时进攻!”

  郑从谠和崔安潜都算是比较能打仗的文臣,而且北面还有大同军节度副使辛谠、以及振武军于琄。南面的崔安潜,也有张自勉这样的上将。

  不过李儇昨天就已经召政事堂诸相和田令孜等人在延英殿议过一次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河北四镇反了,也不是朝廷北郑南崔两路的兵马统帅的用人问题。现在李儇他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河北诸镇反了之后,远在辽东和河东东面的镇**,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先前李璟已经答应了交出兵权,同意调任河北。可眼下河北一反,形势立即就不一样了。

  当年淮西镇节度使李希烈同样是德宗加封的南平郡王,加汉南、汉北招讨使。后来朝廷让李希烈去讨论四镇,结果,最后李希烈反而与四镇勾结在了一起,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攻入汴州后,更旋称楚帝。

  若是李璟也认为眼下形势可用,他也跟着反了大唐,那又将要怎么办?

  李璟还在河北之东,若他一反,那叛军实力将成倍的增长,拥有三十多镇的势力。几十万的兵马,到时侯能不能挡住李璟都还是两说。

  有这个担心的并不只有田令孜和李儇,其它大臣几乎也都有这样的担心。

  毕竟,朝廷先前可是要解除李璟兵权的,先前李璟听令,也许是觉得没有多少把握反叛朝廷。可是现在有了四镇在前,情势可就大不一样了。

  宰相豆卢掾出列提议道:“陛下,臣以为眼下应当调安东郡王率兵入关平乱。镇**拥兵二十万,兵精将良,正是用兵之时。若得镇**之兵,则朝廷有郑、崔、李三路大军,就算河北四镇反,也并不足惧。”

  卢携冷哼一声道:“只恐李璟不肯听令。”

  殿中众臣都明白卢携那句话的意思,先前朝廷下旨解李璟兵权,拆分镇**,还要派兵入辽,这差不多算是给李璟后背上来了一刀了。李璟没有直接反,就已经不错了。现在这样的时候,你还指望着李璟对朝廷忠心耿耿?他不借机反叛,就已经算是忠心了。

  “陛下,臣以为,如果对李璟加以安抚,调镇**并非没有可能。当务之急,可以下旨给李璟以加封高职,再多加赏赐,相信李璟应当能出兵。”

  一直很少开口的相国于琮说道:“李璟已经依旨将镇**拆分,他哪还有兵马。”

  “当初可以拆分,现在还可以下道旨意把拆分的五镇兵马指挥之权再交于李璟之手。比如,加封李璟一个五镇元帅之类的职务即可。”豆卢宰相辨解道。

  从朝会开始,田令孜就一直没有吭声。只是冷眼观看朝中众臣,现在终于听到有人提起要把兵权还给李璟了,他不由的脸色极为难看,可这个时候,却又没法出声阻止。先前提出解李璟兵权的就是他,结果李璟同意了,反而闹的河北藩镇入宫行刺,差点把命丢了不说,还引的三藩镇彻底反了。现在这个时候,不管他说什么,皇帝估计都会认为他是因私误公了。

  若是这个时候,李璟提出让皇帝诛杀他,才同意出兵,他估计皇帝都不会有反对意见。因此,现在他是能低调就低调,生怕引得人把河北反的责任归到他的头上来。

  有经验的重臣们都明白,眼下这个时候,不管李璟是什么样的心情态度,首先都得安抚好这位手握重兵的安东郡王。

  “豆卢相国以为该如何下旨?”李儇问道。事关到李唐江山,虽然小皇帝爱玩,但眼下也不得不耐心坐在这大殿之上了。

  听到皇帝询问,豆卢掾也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要安抚李璟,肯定得拿出些干货来。可也不能因此再任李璟镇**节度使等刚解去的职务,不然朝廷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想来想去,他也没有想好该拿出什么样的奖赏,才算是既有诚意,还能让李璟心动的。

  李璟现在位封郡王,可谓是到了底了。官职更是从一品骠骑大将军,还有上柱国,太傅等位极人臣的官职。

  总难不成要给李璟封一字王吧,若是不封一字王。那么封官的话,还有什么官职在李璟现在之上的?豆卢相国想来想去,似乎文有尚书令,武有天策上将这两个职务,是真正有实权而又比李璟现在官职高的了。

  可,不管是一字王,还是尚书令或者天策上将这几个官职爵位,那可都非人臣能封的啊

TOP

0
  第661章 灭国

 
  辽东。

  三日限期已到,辽东城中的高安武还想要负隅顽抗,却发现自己已经众叛亲离。高句丽国的将军们,已经都带着自己的人马逃命一般的离开了这座王城。

  再次清点了城中的可战之兵后,高会武沮丧的发现,他手下的战兵只剩下了不到两万人。而且,就是这两万之兵,也已经是士气尽丧,兵无战心。

  旭日东升,三天已过。

  城外已经响起了连绵的聚兵号角之声,半醉半醒的高安武红着眼睛提着出鞘的宝剑下令坚守,准备与唐军血战到底。

  不过留下的诸位统兵之将听到这个命令之后,无不脸色一暗。

  半晌,没有一个将领移动脚步。

  看到诸将的这个反应,高安武先是恼怒,然后是惊惧。

  当他明白了将发生一切之后,只能仰天发出一阵阵的大笑。

  片刻之后,笑声戛然而止。

  很快,辽东城门大开,一队高句丽军官带着高安武的首级、兵符、玺印、户籍帐册等前来请降。

  城下鼎盛的军阵之中,李璟对于高句丽人杀高安武投降的结果似乎并不惊讶。面对高句丽人的投降,李璟也并没有为难,而是笑着接受了高句丽人的投降。

  当天,城中两万高句丽人解甲弃械归降,出城接受整编。

  李璟率军进入辽东第一大城辽东城,这座位于辽河中游平原上的巨大平地城。几百年来一直都是辽东的军事与经济中心。四方城池。双重城墙。三道城门。

  虽然唐军围城以来,不断有高句丽兵马逃走,原来五万高句丽军逃走了三万,又有三万契丹军撤走。但是整个城池中,老老少少军队和百姓商人加起来,依然超过二十万人口之众。特别是高得贵经营这里多年,这里也一直是高句丽、渤海、契丹、甚至是室韦、新罗交易的中心,城中建有众我粮仓。

  对于李璟来说。兵不血刃的拿下辽东城之后,更大的意义在于将这个复国不到一年的高句丽国的两代国王杀死,并且夺取了王都。整个高句丽现在彻底的失去统一指挥,以及军心士气。

  虽然还有白岩、新城、盖牟、金山等重要山城,和各路大小高句丽人势力。

  但现在,这些人已经成了一盘散沙,再也无法凝聚起来对抗唐军了。

  夺下了辽东城,击杀了高安武之后,李璟现在已经具备了迅速扫平高句丽残余势力的能力。

  李璟进入辽东城之后,立即下达了两道命令。

  命令赵犨与曾元裕二将率两万兵马沿辽东城南的大梁水向东进发。攻取沿大梁水南北两岸诸城高句丽势力。

  命令林武与李居义二将率两万兵马沿辽东城西面的小辽水向东北进发,攻取沿大小辽水东西两岸的高句丽势力。

  李璟亲自坐镇辽东城。主持攻占辽东各城之后的清剿地方残余势力,以及外迁高句丽民,内移中原百姓,还有新占领取内的修路、筑城、分田等事务。

  为了能够加强对这些新占领取的彻底控制,李璟现在严格实行,每占领一地,立即把这些占领取的高句丽等外族百姓迁往内地,然后把中原百姓移到辽东,虽然这样倒腾起来,十分麻烦。可为了长远计,李璟对这项工作绝不打半分折扣。就算是现在在辽东修路筑城的这些工人,也基本都是先安置到了中原各州县,生活了差不多一年后,然后才征调他们来辽东修路。

  这些人的家眷都在中原控制区,而且他们修路也有薪水,并不算是太苦,如此可极大的避免占领之后,发生土人反抗这样的事情。

  辽河中下游的西岸就是辽西,这里已经被李璟年后就已经占领控制。

  现在李璟夺下辽东城后,便开始大举进攻辽河中游东岸的平原,以及更东面的丘陵地带。

  大梁水,便是后世的太子河,这条河流域上,最重要的城池便是辽东城与白岩城。

  而更北面一些的小辽水,则是后世的浑河。这一流域,则分布着高句丽重城新城。

  现在高句丽还控制的地区,基本上就集中在太子河与浑河流域。其控制地域相当于后世的辽阳市、本溪市、沈阳市、抚顺市、铁岭市、开原市这些地区。一半在辽河东岸平原,一半在千山山脉丘陵地带。

  不过在高句丽控制区的西、南、东三面都已经是唐军的占领区,失去了辽河之险,以及千山山脉之险,高句丽人剩下的几万残余势力,已经完全不足为惧了。

  “高句丽已经完了!”站在辽东城中的十八层佛塔之上,登高远眺着辽河平原,崔芸卿即便此时心事重重,亦不禁发出感叹。

  李璟淡淡回应道:“这是大势所趋,高句丽人妄想阻挡,不过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最后只能是被历史的车轮辗过。”

  崔芸卿转头看着自己这个门生,五年以前,当他收取李璟为门生时,不过是觉得这是一个有胆色,谈吐不凡的书生。收他为门生,不过是世族大家的通常作法,把那些出色的,却没什么根基的平民子弟收为门生,以此加强家族的势力。只是当初他绝不会想到,短短几年的功夫,这个当初在他眼中只不过是有些出色的年青人,居然已经到了眼下这个地步。

  “河北已反,四镇称王,季玉打算如何应对此事?”河北反的消息,辽东这边甚至比长安还早知道一些。崔芸卿也对此事十分关注,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想要知道李璟现在的想法。

  “此事我又有什么良策。”李璟指着这茫茫平原,慨声道:“朝廷已经拆分了镇**,又让郑相公来接替辽东战事的指挥权。原本我还等着郑相公来后,我便要去河北上任。可现在,局势纷乱,却不知道郑相国何时能来了。”

  “为何不停止进攻高句丽,立即调兵前往河北平叛?”崔芸卿问道。或者说,这是一个试探。

  对于老师的这个问题,李璟并不想直接回答。

  眼看着高句丽灭亡在即,李璟哪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何况,河北之乱本来就是他暗中挑起来的,为的就是既不愿意交出兵权,又不想过早的扯旗造反。

  对于李璟来说,打着大唐的旗号,现阶段来说,其实还是利大于弊的。

  只要能保持着自己的兵权和地盘,李璟并不介意多给唐朝做几年臣子。

  不过这些话题,他并不想要直接的说给崔芸卿听。崔芸卿是贵族世家的代表派,他们的政治理念不是推翻唐朝,而是想要达到贵族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状态。

  这与李璟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李璟表面上是尊王,但实际上,却是走的军阀路线。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最后取李唐而代之。

  “眼下是灭掉高句丽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若等契丹摆平了内乱,那时肯定还要来争夺辽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璟淡淡的说道。

  “再说,眼下河北叛乱,天下震动。先前朝廷已经拆分了镇**,解除了我的兵权,我现在不过是暂时代领辽东兵权而已。这个时候我若是无旨而率兵西进,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话不用说的太直接,李璟的这几句话,已经清楚的表明了李璟的立场。

  他并不愿意西进,为朝廷平叛,至少是在皇帝的调兵圣旨下达之前,他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而崔芸卿虽然现在已经担任了淄青节度使之职,手下暂时也还有两万兵,但此时手上只有一万人马。而且他也十分清楚,这一万兵名义上是属于他指挥,但若没有李璟的同意,他一兵一卒也指挥不动。

  李璟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入河北平叛与剿灭高句丽之间,李璟选择后者。

  接下来的几日,河北方面的情报不断送到辽东城,而李璟却对此不置一词。

  镇**的文武诸将,也仿佛并不知道河北叛乱一般,根本无人提起此事。

  镇**对高句丽的进攻也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两日后,赵犨率军攻破大梁水一线重镇白岩城,也就是燕州城。又两日后,林武、李居义所部攻破小辽河军事重镇新城。

  白岩城与新城,是自辽东城破后,高句丽人所控制的最大的两座城池,每座城池都聚拢了万人左右的兵马。高句丽人还想凭着坚城与地利也唐军对抗,可两座城池在唐军的猛攻之下,都没能坚守超过十天,就相继破城。

  两城陷落之后,对高句丽人可谓是致命的一击,整个辽河东岸平原上的所有城池村镇全部落入了镇**之手。剩下的高句丽人被迫退入了东面的丘陵群山之中。

  两路兵马乘胜追击,与此同时,镇**与从东面的国内城、乌骨城向西扫荡高句丽人最后的据点。

  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不断的传回辽东城,近十万唐军扫荡着辽东之地。到九月底,最后的一个高句丽据守的山城被王彦章、高思继、李存孝三将率部攻破。

  沿辽河往北到金山城,东南面到国内城,整个高句丽彻底被攻灭。

  随后,李璟宣布,将新占之地划为辽州、新州、金州、岩州、盖州五州。

TOP

0
  第662章 沙陀入关


  长安。

  整个大唐帝国的中心。

  大唐帝国的天子,正在延英殿召开一次相对秘密的御前会议。受诏参与此次会议的人数并不多,但是却都是大唐最具份量的重要人物。

  “京师米价已经连续一个月上涨,目前已经达到了斗米千钱,而且米价还在不断上升,较之河北叛乱爆发之前,也涨了五倍。眼下朝廷准备调动各路兵马进剿河北叛乱,出动兵马将超过十万。便以十万之兵计,一兵当三夫转运,则至少当有四十万人有赖供食。”

  户部尚书李蔚加强了语调,“臣想提请皇上与诸位大臣注意,目前朝廷已经调动各路兵马平叛,已不止十万。按制,藩镇兵马界出食粮,各镇出兵都需要由朝廷供食。所调之兵,已不止十万。臣以为按稳妥计算,至少须计算六十万人之粮供给,便以每兵日给米二升计算,一年之支,至少需要四百二十余万石。战事不兴,则不可期望马上就能胜利。日后军资,他地转运,耗费更费。以臣之见,朝廷至少要预备一千五百万贯的军费,并且要尽量期望战事在一年内结束,最多不能拖过两年。”

  李蔚的这些数据让人无法反驳,德宗削藩引发的二帝四王之乱,当时朝廷用兵每月军费都在一百万贯以上。现在河北四镇反,规模不下当初,朝廷的军费不可能低于每月一百万贯。

  而且所有人都明白李蔚的潜台词。这场战争。一旦打起来。大唐中央最后的那点家底,很有可能会被彻底的耗光。

  如果说一年之内能够取得胜利,击败河北三藩,那么一千五百万贯的投入还是值得的。但是战争是无法预料保证胜负的,一旦失败,或者说如当年德宗时一样,发生意外,使战争拖延下去。那便将是财政上的噩梦。

  李蔚以户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户部尚书本来就有计相之称,现在加了平章事后更是真正的宰相。这个在政事堂中一向低调不起眼的宰相,是个老派之人,新帝即位以来,接管财政大权已经数年。对于大唐的家底,他比其它人都清楚的多。

  “我们最好祈求昊天上帝,让东南的高都统立即讨灭平息黄巢草贼之乱。因为黄巢横行东南,今年整个东南诸州上供的税赋将至少减少一半。而且明年也至少会减少两到三成左右。而如果不能剿灭草贼,继续让草贼为祸东南。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明年朝廷有可能一文钱也无法从东南收上来。如今朝廷的财政基本上靠东南的上供。以及盐茶税,还有登州那边的上供,外加各镇的进献。特别是长安城百万人口,几乎都靠从东南输送的漕粮。河北叛乱,朝廷还得防止叛军南下河南切断运河。一旦运河被切断,关中百万之口将断粮。”

  做为户部尚书,李蔚已经敏感的发现一个极其危险的事实。

  那就是眼下朝廷东北有河北四镇称王叛乱,东南又有草贼横行为祸。这两面叛乱,不但使得朝廷得两面用兵,军费大升。而且运河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关中长安的生命动脉运河也处于这两处叛军的威胁之下。若是运河被截,关中将有更大的危机。

  做为户部尚书兼政事堂宰相,李蔚反对朝廷在这个时候大举调动河东以及河南、山南诸道各镇兵马前往河北平叛。因为调动这么多镇的兵马,军需供养都需要朝廷负责供军。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极大的隐患,一来是担心诸镇会被河北军击败。若是诸镇兵几篇,那从长安与叛军之间可就没有阻拦了。

  又或者,山南与河南的兵马往河北平叛,会使得东南通往关中的门户大开,使得草贼调头直奔长安、洛阳而来。

  李蔚已经隐隐意识到,与其费力调河东河南山南的兵,还不如去调李璟的兵,或者直接调塞外的胡兵。

  当年朝廷就是借回纥之兵,才收复了长安。

  在李蔚看来,调这些胡兵征战叛军,对朝廷还是有利的。胡兵胜,自然是最好。胡兵若是败,起码也能消耗叛军的实力。

  当然,李蔚心中最适合的方案还是立即调镇**入河北平叛。

  或者,稳妥一点,仿效德宗皇帝,可以下个罪已诏,对河北诸藩下大赦令,同时也可以向东南的黄巢下招安令。

  先赦免这些叛臣逆贼,然后再想办法一个个的各个击破,如此避免直接战争,却是最稳妥的。

  但是,满堂诸公,包括年少的天子,却都绝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服软低头。对他们来说,当年德宗之时,那是到了极为危险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的便宜之计。而他们,眼下并不处于下风,让他们低头认辅服软,那是绝不可能的。

  要堂堂天子,下诏已罪,向那些乱臣贼子们下赦令?

  这怎么可能?就算是南北两面做战,可朝廷手中雄兵百万,岂惧区区几个乱臣贼子?

  李蔚的这个建议早就提出,不过被李儇毫不犹豫的一口拒绝了。一心想要做太宗的继承者的李儇,是绝不愿意接受这种带着屈辱的提议的。

  面对这些叛贼,李儇的态度是强硬的。谁敢叛乱,那就消灭谁!

  德宗、宪宗都不曾彻底的平灭河北诸藩,祖宗的失败耻辱,必须用胜利来雪洗。

  “卿不必多言,即使是砸锅卖铁,朕亦要灭了河北四镇!”天子强硬的向延英殿诸重臣宣布。“大唐的疆土,绝不允许乱臣贼子割据自立!”

  “陛下圣明!”

  延英殿中,众臣都拜了下去,高声附和皇帝的豪言壮语。虽然如田令孜等绝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以为然,但这个时候,却也无人反对。

  李儇有些心清澎湃,目光望向枢密院的左右枢密使。

  眼下的枢密院使有着宰相之上的宰相称号,设立之初他们的职责本来只是做为政事堂与皇帝之间的一个中间承上启下的关系。但是到了现在,枢密院却掌控着朝廷的军事大权。与政事堂可谓是平起平坐。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枢密使杨复恭出列,微微躬了下身子,尖细的嗓子说道:“陛下,枢密院上下两院商议,已有结果。”

  “是何结果?”李儇问道。枢密院的权柄极大,左右中尉直接掌兵,枢密院则掌调动之权。

  眼下朝中的兵部并没有多少实际权利,朝延平时都是延英殿重臣们一起君臣议奏决定重要军事决定。除此外,真正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的是枢密院。

  身为枢密使的杨复恭,在眼下的平叛问题上,内心充满矛盾。杨复恭早年出任外镇监军,对于军事并不陌生。一方面,他对于眼下南北两面的叛乱的判断,比朝堂上许多人判断的要严重恶劣许多。他与李蔚一样,根本不相信朝廷能在一年之内平定叛乱。不说河北四镇向来强悍,光说一个草贼黄巢,平了四五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平定,反而是越流窜越壮大,到处攻城掠地,连高骈这样的名将都无法平定。更何况是割据了这么多年的河北藩镇。

  而另一方面,对于这次的战事,他又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势力。

  田令孜有内有神策军,外有高骈。

  张泰与结交了李璟。

  西门思恭虽然被打击的厉害,但右神策军中也还有很大势力。

  反倒是他杨家,现在神策军中几乎没有势力,唯有兄弟杨复光在外出任讨草贼都监。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复恭代表枢密院提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支持李蔚的调胡兵入河北平叛的策略。

  “陛下,臣与枢密院以为,朝廷并不需要调动各镇,兵多反而不利于统一指挥。因此,臣与枢密院之计划是,兵需精而不需多。首先调李璟率镇**入关平叛,以其为平叛主力。同时,再以郑从谠的河东军,以及五蕃骑兵配合李璟进攻。在南面,以崔安潜和张自勉集结河南兵马驻守洛阳,再调山南东道、西道、荆南三镇兵马镇守武关一线要道,防草贼西进。另外,臣还请陛下征诏高骈军中沙陀李国昌率沙陀军北上参战,并下旨赦免李克用之罪,令其率沙陀兵入河北平乱。”

  “沙陀人,李国昌父子?”李儇听到这个名字微微皱了皱眉头。

  “臣闻李克用远走塞外之后,便认识到了当初的错误行为,常深感自责,一直想寻求机会将功赎罪。如今李克用阴山北,有兵马万余,陛下可赦免其罪,招其入关平叛。沙陀军战力强悍,若用其部,当能建功。此外,还有塞外的鞑靼、奚、回纥等族,都一心归附我大唐。陛下也可以下诏招各部入关平叛。只要陛下答应要河北之财帛酬谢,便可不费朝廷一粮一草,得强兵劲卒数万。”

  杨复恭和杨复光两兄弟都与李氏父子有旧交,这些日子,李国昌派使者求见杨复光,提出希望他们兄弟帮助,求皇帝赦免李克用之罪,并招沙陀入关的请求。当然,李国昌保证沙陀人以后愿为杨氏所用。正一心想要有一支自己兵马的杨复恭没多作考虑,便同意了下来。

TOP

0
  第663章 待价而沽

 
  为了获得皇帝的同意,杨复恭继续说道:“陛下已决心一战,平定河北。.枢密院以为,若调动各镇兵马平叛,一千五百万军费的开销是决然不够的,就算调动诸军参战,但若期以速战速决,期待以一年之内取胜,只怕难以达成。臣以为,朝廷至少要有准备打两年甚至三年以上的准备。而且朝廷除对河北外,对流窜的草贼也不可不防。荆南、河南、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诸道兵马都不能调动北上,必须加强防备草贼西进。”

  “此外,河东、关中诸镇兵马亦不能离镇,需保持戒备,以防有不测之变,保持京畿之地安全。”

  杨复恭先是把这些困难都指出来后,以提高自己的策略的可行姓。

  “若是调蕃兵入河北平叛,党项、吐谷浑、安庆、萨葛、契必五部可用之兵能有三万。另外如果再征召沙陀、鞑靼、奚、回鹘四族蕃兵,还可以在年内募集至少五到八万蕃兵步骑。光是九部蕃兵,就能得兵十万众。而且这些蕃兵只要答应以河北取得之财帛酬谢,连粮草供给赏赐都可以免除。”

  九部十万蕃兵,这绝对是一股不容小视的战力。

  让蕃兵去对付河北叛军,朝廷还不需要支付粮草,这是多好的事情。朝廷需要付出的,只是给这些胡族首领加封一些官职爵位,允许这些蕃兵在河北取得战利品,说白点就是容许他们劫掠城池百姓。不过河北之地既然是叛军的地盘,这也就并不是问题。

  朝廷的兵马保持不动,既可保留实力,又可以做为第二道防线。同时,还能监视叛军和蕃兵。

  当然,在杨复恭的计划当中,也不能完全指望这些蕃军。

  在枢密的整个详细计划之中,整个河北战场,绝对的主力位置依然是留给了李璟的镇[***]。

  而为了制约李璟,朝廷将在河东组建西面行营,由郑从谠任西面行营都统,李璟的老师于琄和辛谠任副都统,由他们来节制指挥九部十万蕃骑,并将调河东、振武、大同三镇的两万唐军参战。

  而在南面,由崔安潜和张自勉、杜慆坐镇东都洛阳,他们负责防御,而不进攻。南面行营由崔安潜任都统,张自勉和杜慆任副都统。

  另外在东面,也要组建一个东面行营,将以义昌军节度使郑汉卿为东面行营都统,以义昌军为主,并调集天平军、义成军、泰宁军三镇各守本镇,防止叛军南侵。

  最后,北面还将组建一个北面行营,将由李璟的老师,淄青节度使崔芸卿担任行营都统。

  至于李璟,杨复恭提议,给李璟加一个河北四面行营都统,做为各路都统的都统。

  整个计划,表面上是以李璟为河北平叛的总指挥,但实际上却是以九部蕃骑为平叛主力。这个计划,不管李璟肯不肯出兵平叛,朝廷依然能够平定叛乱,却不用调动太多兵马。

  除了郑从谠西面行营的两万唐军,朝廷其它几路兵马,就只有调往洛阳和山南要道上的两路兵马,全加一起,不超过五万人。剩下的各镇,都是坚守本镇,并不需要朝廷供军。

  如此一来,枢密院的计划,兵力上不比原先的少,但需要供应的却少了三分之二。

  朝廷供应五万兵马的粮草,却拥有二十到三十万的平叛军队。

  河北四镇,虽然卢龙镇接连动荡,但兵马也有不少。兼之成德与魏博这两大镇,四镇加起来,马步全一起至少二十万人。精锐之兵也不下于十万。而且四镇都在招兵买马,短时间内,还能武装起十万之兵。

  河北民风彪悍,这些青壮装备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战力。

  在计算朝廷这边军力的时候,枢密院因为搞不清李璟的态度,因此最后没敢真拿镇[***]做为主力,反而把九部蕃兵做为主力。朝廷各镇按兵不动,也是出于对李璟可能此时叛乱的而做出的对应之策。

  河北叛乱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可是朝廷到现在都还没有拿出一个具体的平叛方案来。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李璟态度暧昧。

  早在长安收到河北叛乱的消息之后,天子李儇便与政事堂延英议事,随后便立即派出使者飞速前往辽东,向李璟宣旨,令李璟率镇[***]入关攻打河北叛军。

  结果,李璟对使者回复说他已经向朝廷交出了镇[***]兵权,因此他无权调动镇[***]。

  使者带着这个结果又一路赶回长安,听到李璟的这个回答,举朝哗然。

  李儇一直认为李璟应当是忠于朝廷忠于他的,可现在李璟的态度却是这么的暧昧,明显有观望的打算。

  这个结果,可以说让朝中君臣都挨了重重的一棒。虽然李璟没有跟着叛乱,但这已经是个十分不好的信号。李璟现在的态度已经并不想入关,反而是想要观望。接下来,李璟要么便拥兵不发,坐地观望,这还是好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李璟很有可能会与河北四镇叛军勾结,如当年李希烈一样的叛乱。

  对此,虽然李儇心中极为愤怒,感觉李璟对他背叛。可却对此无能奈何,李璟手握重兵,呆在遥远的辽东,朝廷现在跟他隔着一个叛乱的河北,根本对他们没有半点办法。

  而且眼下这个时候,朝廷也根本不敢做出什么激烈的举动,以免刺激到李璟。若是李璟本来还只是观望,却因为朝廷的举动而使得他也叛乱了,那朝廷可就真是陷入噩梦之中了。

  现在枢密院的平叛计划,也不敢用李璟的镇[***]做为平叛主力了。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敢把李璟抛下。

  原本朝廷对李璟和镇[***]还并不太担忧,觉得李璟在登州不过五年,根基不深。

  可是现在,当河北一反,朝廷第一次发现他们是这么的需要李璟,需要李璟的钱,需要李璟的兵。也第一次发现,李璟原来拥有了如此大的势力,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当李璟不再对朝廷上供,不再听从朝廷调遣后,满朝君臣茫然发现,他们根本连个制裁李璟的手段都没有。

  特别是当李璟现在这个暧昧不清的态度时,朝廷更加的感叹,李璟现在完全是摸不得,打不得了。根据张泰和后来前往辽东的使者带来的消息,虽然朝廷先前下旨解了李璟的兵权,又提拔李璟的部下,拆分镇[***],升任五镇节帅。

  可实际上,李璟依然控制着这支军队和这十六州的地盘,而且,不但李振等人对李璟忠心耿耿,就是李璟的老师崔芸卿,也依然支持着他。

  李璟不听调令,朝廷不但拿他没办法,甚至连叫斥责的话也不敢说。一旦惹急了李璟,他带着二十万兵十六州地盘直接扯旗造反,那才是出大事了。

  给李璟一个四面行营都统之职,名义上的河北战场最高指挥,这是个很高的荣誉了。

  不过,田令孜、西门思恭和卢携、豆卢掾、崔沆、于琮、李蔚等人却都清楚,这个职务完全不够。

  杨复恭心里也是清楚的,一个小小的四面行营都统,绝不能让李璟就此听从朝廷的号令率兵入关平叛。可他也不敢提太高的职位,这个,只能由天子李儇来提议。

  果然,李儇听到枢密院提议李璟任四面行营都统之职,无奈摇了摇头。

  现在李璟需要的不是什么都统之职,而是需要朝廷把解除他的兵权重新拿回去。要不然,李儇相信,李璟绝不会听从朝廷的调动,发一兵一卒的。

  李璟这是选了个好机会,待价而沽啊。

  李儇开始有些后悔,不该那么轻意的去解李璟的兵权。

  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再把拆分的五镇再并回去,更不能让李璟一人再兼五镇节帅之职。若是这样,朝廷的脸面何在,只怕崔芸卿、李振等人从此更加坚定和李璟一条心了,以后只怕永远难以触动李璟了。

  宰相豆卢掾想了想后出列,“陛下,臣以为将五镇划为东北道,然后以李璟为东北道元帅之职,节制原镇[***]五镇兵马。”

  唐朝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等职。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般都是太子担任,天下兵马元帅一般也是由亲王担任。另外所设的如河东副元帅、河北副元帅等副元帅之职,则是授予各道战区大将,统一指挥。如郭子仪、李光弼等都担任过副元帅之职。这些元帅之职,一般都是战时临时设置,一旦战事结束,职务也就撤消。

  道本是自北魏就有行政规划,在州之上。唐初本有十道,后来有十五道。不过到了如今,各藩镇也都称一道,全国道的制度已经混乱,天下有四五十道。现在豆卢掾的意思是把原来镇[***]的地盘设为一个新的道,建东北道,然后以李璟为一道元帅。这样,便能节制李璟原来的兵马,朝廷既不用撤消原来的旨意。而且因为元帅是临时差遣,等战事平定后,朝廷还可以收回。

  李儇坐在御座上皱眉想了想,虽然他现在对李璟相当愤怒怨恨,可也知道如今李璟的重要姓。最后,还是咬了咬牙,沉声道:“立即拟诏,以淄青、辽西、登莱、恒清、建安五镇为东北道,特加封李璟为东北道元帅,节制五镇兵马。”想了想后,又道:“另外加李璟河北道兵马元帅,兼河北四面行营兵马都统,指挥各军平定河北叛乱。”(未完待续。

TOP

0
  第664章 我弃之如敝履,尔视之若珍宝


  十月初,李璟在辽东城再次迎接了长安而来的天使。

  一路匆匆从长安赶来,每天跑了八百里,先骑马到登州,然后坐船到辽东湾登陆,再沿辽水北上,三千五百里路,使者拼了命只用了五天时间就从长安赶到辽东城,带来了皇帝的圣旨。

  他到来的时候,正赶上辽东城中镇**正全军欢庆,庆贺高句丽的灭亡。风尘仆仆的使者听说高句丽竟然已经被李璟大军灭亡之后,也是惊讶万分。

  不过随即又高兴起来,上次李璟拒绝朝廷征召,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李璟认为当时正是灭高句丽的关健时候,所以将在外,君命亦有所不受。

  现在高句丽已经灭亡,李璟总应当接受朝廷的调遣了吧。特别是这次朝廷还给李璟加了东北道元帅,把镇**的兵权重新归还了李璟手中。

  天使满心欣喜的向李璟与诸将士当面宣读了圣旨,圣旨中讲了一大堆李璟称赞李璟功劳的话语,最后朝廷新设东北道,并加李璟东北元帅。除此外,又加李璟河北元帅衔兼河北四面行营兵马都统,天子授权全权指挥河北叛乱诸行营兵马。

  另外,又下旨授淄青节度使崔芸卿为河北北面行营兵马都统。

  当然,先前下旨裁撤镇**,最后五镇只各保留两军一万人。如今皇帝自然也知道了李璟一面遵旨裁撤各军,可一面却又把最精锐的十军裁掉,然后又招募为他的河北道元帅的牙兵。现在朝廷用人之际,便干脆又下了一道旨,把李璟私自招募的这十军都下旨调为李璟元帅牙兵十军。另外裁撤的那十万团结军、乡兵。也都重新归属到了李璟的手下。

  镇**的各军各将文武,也都有旨意加封。对于所有伙长以上军官,更都升武散阶一阶。

  总之,朝廷对于李璟先前不遵旨意的事情,不但没有提起半句。反而大加封赏。

  就差求爷爷告奶奶,跪求李璟出兵了。

  宣过圣旨之后,胖胖的宣旨太监一脸热切的对李璟道:“皇上与朝廷诸公都盼郡王立即率东北道诸镇虎贲入关平叛,盼望能早日镇压叛乱,还清宇内啊。”

  李璟接旨之后只是淡淡一笑,脸上并没有半分喜悦兴奋之情。

  “天使一路辛苦。还请公公随侍卫前去休息。”

  “不知郡王何时可以出兵?”太监一脸希切问道。

  “此事本王还要与诸将商议。”李璟淡淡道。

  让侍卫带太监离开后,李璟召集诸将。

  众将脸上都是高兴之色,这边刚刚灭掉了高句丽,那边皇帝终于又下旨,把兵权交还给了李璟。

  虽然镇**没有恢复,但是李璟却是直接升任了元帅之职。节制五镇,依然掌握着镇**大权。特别是对李振盖寓这些刚升任节度使和节度府要职的文武官员们来说,如此一来,他们的职位也就不用再收回去,依然可心保有节帅之位了。人都有私心,能当一镇节帅,自然比当一州刺史更好。更别说。按制,各镇节帅不但兼任本镇的观察处置使,还例兼支度营使,并兼任幕府驻地州刺史。

  这个节帅的权利,可比原先李璟重新修改过的刺史权利大太多了。

  不过唯一的一点,眼下二十万兵马,五镇节帅只保留了五万人,剩下的十五万人却都是属于东北元帅李璟的。就这一条,也使得这新任的节帅依然对李璟保持着毕恭毕敬。没有兵权,节帅就还不如一个观察使。

  依靠着手上的兵权。李璟依然实际上牢牢的控制着现在的二十一州地盘。

  对于朝廷这次的封赏和征召,不少将领都认为大家既然好处已经拿了,那么也便该干点事情。毕竟,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会议上。李璟一言不发,只是观看着诸文武的发言议论。

  李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说,李璟有一个极大的野心。

  这个野心就是占据东北平原,将东北建立成一个稳固的汉人为主的粮仓。

  虽然眼下灭了高句丽国,但实际上,所控制的地区也不过是后世的辽宁省大一点而已。东北三大平原,也只占据了辽河平原的中下游。

  在东北这块地盘,高句丽早不是三百年前的高句丽,只是最弱的一支而已。

  就算是已经衰弱的渤海国,亦是拥有五百万众二三十万军队的海东大国。而且,还有契丹这个强悍的马上部族,再兼还有一个奚,若是不能灭掉契丹、奚、渤海,就不可能真正的占据东北。甚至灭掉契丹、奚、渤海,也不过是暂时取得稳定而已。

  真正要想占领和改造东北,鞑靼、靼鞨、新罗都是需要清除的。

  只有全面击败他们,全面占领,然后全面的移民筑城开垦,使汉人在这里占有真正的绝大多数,才有可能真正的使这块黑土地永久掌握在手中。

  不过要想做到这个很难,也许几代人的努力都不一定能真正完成。

  但起码现在他已经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根基,只要给李璟几年安稳时间全力发展,他能让这里大变样。

  说实在的,李璟并不是很想马上参与到中原的争斗中去。

  并不是说中原没有东北后,中原比东北好上百倍千倍。但这样好的地方,也意味着争斗、战争,甚至是反复拉据。根本不可能有安心发展的机会,只会是四面乱战,烽火连天。

  李璟当初据登州,却渡海远走辽东,就是因为虽然辽东苦寒,可这里却是一个能安心发展的地方。击败这些胡族,李璟便能自由的把他们迁走,然后重新迁来一批百姓,没有所谓的土豪世族。一片白纸。可以随意的挥洒,按自己设想的制度和理念发展。

  就如他这几年的发展,发展迅速,可朝廷之前却一直都没有真正的重视过这块地盘。

  而李璟若进军中原,不管是兵出山东。还是兵出河北,李璟虽然能保证他的兵马能占优势,甚至能打下大片的地盘。可军事的胜利,不等于政治上的胜利。

  不能真正的占有、控制,便不是真正的成功。

  而且不管是山东还是河北,都不会有人肯坐视李璟的扩张的。

  眼下的朝廷。依然还拥有极大的威势,朝廷的号令之下,可以说莫不相从。

  只看这次河北叛乱,朝廷各镇的反应就当得知。三百年的李唐王朝,在天下百姓的心中,依然占据着正统地位。

  李璟此时若反。等候李璟的可能就是全国的围攻绞杀。到那个时候,李璟只能全力迎战,他真正能依赖的地盘也只有登莱青齐和辽南少数地区,而且李璟最大的依靠工商制造和商业贸易也必然遭受毁灭性打击。

  没有工商贸易的支持,李璟就不能保持眼下的优势。镇**建立时间并不长,并不算最强的,起码。李璟认为镇**若是与沙陀军、党项骑兵等比起来,还是有些距离的。镇**靠的是装备优势,机动优势,数量优势,但他估算过,若是此时与整个大唐为敌,当大唐对镇**的商品实行封锁的时候,他们的优势,就有可能成为镇**最大的弱势。

  因此,一直以来。镇**虽然扩张迅速,但李璟并没有自负到不知道自己的底细。

  他是白手起家,没有深厚的家族底蕴,先是靠着崔芸卿、于琄、宋威等人的支持,才渡过了最初的阶段。随后又是不惜本钱的讨好了皇帝。大量的钱财才保住了李璟渡过了最脆弱的那段时期。然后几次为朝廷卖命征战,换来了更高的官职地位。就这样心惊胆颤的到了现在,终于有了足够的本钱。

  可这本钱自保有余,但还不足以挑战大唐。

  李璟不想去硬碰硬,他知道历史的潮流,他愿意等。所以,他才会一心向东北扩张,移民建城,垦荒屯田。

  安禄山造反,败了。

  河北三镇当初每一镇不是拥兵十几万,也同样败了一次又一次。

  就连淄青镇李家,拥有十三州,控兵十万,而且淄青镇富甲天下,兵精粮足,还与四镇联盟,结果还是败了。

  另外的淮西、山南等地的造反,无不败了。

  裘甫起兵,败了。

  庞勋起兵,败了。

  王仙芝起兵,败了。

  李克用起兵,还是败了。

  虽然眼下的局势与历史上的已经渐渐不一样了,但是,大唐还没有到最衰弱的时候。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瘦死的骆驼,他也比马还大。

  历史上朱温能干掉唐朝,并不是因为他早强大,而是因为大唐那个时候,已经是墙倒众人推,他只是笑到最后的一个而已。

  起码现在,李克用还在阴山北放牧,黄巢还在江西流窜,河北四镇也还是惶惶不安之中。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那个时候了吗?

  李璟问自己,最后他还是摇了摇头。

  不,还不是时候。

  镇**才五年时间,他打下了二十多州地盘,但实际上只有五六州地盘才是真正的富裕且自足的。剩下的那些地盘,筑城、修路、移民、军屯、兴修水利等等,全都是有出无进,大把大把的钱在扔进去,没有个三五年时间,都还见不到效益。

  实际上,河北四镇反了以后,对于李璟来说,才是最大的机会。

  只要河北四镇叛乱未平,李璟便永远不用担心朝廷会对他不利。

  只要有河北四镇还在,朝廷便再不敢轻易的如上次一般的要解李璟的兵权。

  正是有了河北四镇的叛军存在,李璟的镇**,才算是真正的可以进入拥兵割据自立的时代。

  黄巢乱东南,四镇反河北,李璟这下可以悠然稳坐钓鱼台了。

  有这一南一北的叛乱,李璟估计朝廷这下一时间是难以平定了。

  李璟可以有时间安心的发展辽东,既不用入中原与朝廷和各镇撕杀,就可以扩大地盘,增长势力。也许等到他们杀个你死我活,分出胜负的时候,李璟便可以传檄而定中原也说不定了。

  第二天,李璟面见了天使,表示东北五镇兵马略作休整之后,就将开赴关内平叛。

  听到这个消息,使者终于兴高彩烈的启程返回长安去了。

  阴山北,沙陀大营。

  当初狼狈逃到草原,几年的时间过去,李克用终于舔好了伤口,在数次对阴山鞑靼的作战中,沙陀都取得了胜利。一次次的掠夺,沙陀渐恢复元气,更引得四方的小部落来投。铁勒人、粟特人、回鹘人、奚人、鞑靼人、契丹人、甚至是汉人、吐谷浑人、党项人等等,李克用眼下拥有两万帐人马。

  手下新组建的黑鸦军更是拥有一万精骑,而且拥有七八万的人口后,在草原这种全民皆兵和牧民部落,一旦需要,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皆可从军,他完全能召集三万兵马。就算精锐青壮,也能达到两万。而在如今的沙陀,强壮的青年女子一样可以从军,李克用的妻子刘氏手下,便有一支达到三千之众的娘子军。

  如今的沙陀鹊占鸠巢,当初这一代的主人阴山鞑靼反而不断向北面东面迁移。李克用的威望更是达到了巅峰,沙陀族中已经开始称李克用为沙陀王。

  不过李克用念念不忘的是中原的繁华,草原上的沙陀王,在他心中,实在是与大唐的节度使之位无法相提并论。

  而且当初代北惨败,无数沙陀族人死于朝廷的铁蹄横刀之下,李克用更是几度差点被李璟的镇**杀死。这个仇恨,他到现在也难以忘记。

  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都在等侯着重新返回中原的机会。

  就当他无数次一遍遍听到李璟势力不断壮大,甚至已经功封异姓王之时,他本以为这辈子有李璟在,他再也无法踏入中原半步。甚至在听说鞑靼人找了李璟做靠山之后,他甚至一再下令约束部下不得再去找鞑靼人的麻烦。

  没想到的是,河北四镇居然反了,这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重返中原的机会。

  在他的一番运作之下,终于与杨复恭兄弟达成了联盟,最终得到了一个光明正大重返中原的机会。

  朝延的派来的使者正高声宣读着圣旨,皇帝赦免李克用和沙陀一族的所有罪责。同时,皇帝封李克用阴山都督、沙陀军使、阴山以北行营节度使、并加河北西面行营副都统之职,正式调李克用以及沙陀军入关平河北叛乱。

  前来传旨的太监陈景思,也是朝廷新任的沙陀军监军使,宣完圣旨之后,笑着对李克用道:“此次陛下赦免沙陀,重用都督,陛下和朝廷可谓是天恩浩荡,接下来,可就要看都督的忠心表现了。”

  李克用捧着圣旨,那张被塞外朔风吹的黝黑的脸上一只独眼闪过一道坚定的目光,斩钉截铁般道:“李克用誓死为陛下和大唐效力,绝不辜负陛下圣恩!”

TOP

0
  第665章 高骈丧胆

  延英殿。

  皇帝今日身穿一袭玄色衣裳,头束金冠,腰间更佩了一把尚方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天子清瘦了许多,但眉宇之间却透着一股逼人英气。遇刺以来,年青的皇帝似乎转眼之间就成熟了许多,开始真正关心起了军政之事。

  好长一段时间,皇帝也不再击球、赌鹅、看戏、下棋。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在延英殿召见重臣,平时的活动爱好,也全部改为了骑马射箭击剑。

  所有人都惊叹,皇帝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不过此时殿内,面对着枢密院使杨复恭刚刚奏报的几条军情急报,皇帝的脸色却变得阴霾起来。

  首先,前段时间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在淮南集结了十一万兵马,包括李璟调派南下的四万镇**,大举南下江西进剿黄巢。

  一开始,高骈部下号称双璧之一的大将张璘杀过长江,黄巢派义军大将王重霸迎战,结果一战而败,战败投降。黄巢亲自率军迎击,结果再战再败,部下大将常宏又率众投降。黄巢只好退守饶州。

  高骈这次南下,作战十分积极,丝毫不给黄巢喘息的机会。

  大将张璘更是乘胜挥师而进,直攻饶州,黄巢只得再次率军迎战,与张璘大战于大云仓,结果三战三败,一路退守江西信州。

  张璘咄咄逼人,率军直抵信州城外。

  就在这个时候,信州恰好又闹起瘟疫,一路败退入城的黄巢大军不到几天就倒下了两三成。义军士气大弱。

  远在长安的天子接到高骈的这几封接连捷报的时候。都已经兴奋万分。认为黄贼终于到了末路,歼灭这些贼寇指日可待了。为此,皇帝还下旨大大嘉奖高骈与诸将士,更给高骈进位太尉。期待着高骈这位名将这次能迅速的灭掉黄贼,解决东南大祸。

  信中城中的黄巢被困,打不赢,跑不掉,便重施故伎。向张璘请降。

  黄巢送给张璘一大堆的财宝,请求张璘休战两天,原因则是他要向高骈请降。

  只是停战两天,就能得这么一大笔钱,张璘答应了。

  而高骈听到黄巢要降的消息后,却是冷笑着根本不信。

  相信黄巢会投降,母猪都会上树。

  高骈自认为识破了黄巢的诡计,这时转念一想,也许黄巢是真的走投无路了,不过他根本不想接受草贼的投降。便想来个将计就计。

  黄巢在给高骈的请降信中,表示愿意投降高骈。不过希望高骈能够向朝廷举荐,帮他谋一个节度使的职位。

  高骈马上给黄巢回信,把黄巢的请求一口答应了下来,让黄巢前往扬州投降招安。

  同时,高骈立即给朝廷上奏,向皇帝一口保证,黄巢马上就要被他消灭。因此,其它各镇的兵马请朝廷调回本镇。这封奏折传到长安,举朝又是一片欢腾。这个时候河北四镇反,朝廷正是处处用兵之时,如果昭义几镇兵马能调回,自然是好事。对于高骈的话,朝廷上都没有人怀疑,毕竟高骈这些年,不管是党项人还是南诏人,几乎都是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让朝廷失望过。宰相卢携更因为“荐人得当”而趾高气扬,一时之间,朝廷都认为草贼指日可待,便马上下令调昭义、感化、义武三镇,还有正率着舰队在长江中给商船护航的镇**,让他们撤兵返回本镇。

  各镇接到高都统的命令,各自返回离开江西战场。

  结果黄巢利用这段时间治好了伤病士兵,鼓舞恢复了士气。然后,等诸镇兵马离开后,黄巢撕掉了高骈的信,再次对唐军宣战。

  被戏耍了一遍的高骈大怒,令张璘进攻。结果,锐气全无的黄巢克星张璘,与军心士气正盛,满情报复怒气的义军展开决战。

  结果,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黄巢大胜,而张璘阵亡,淮南军大败,长江以南的讨贼官军再不能抵挡黄巢。

  大胜之后,黄巢顺势连下浙东的睦州,婺州、宣州,并随后在采石渡口北渡长江,一举直接杀到了淮南镇天长、**。距离高骈的帅府扬州只有五十里。

  这个时候,高骈手下的原草军票帅毕师铎力劝高骈出击迎战,并召胡豆洲的镇**登陆扬州助战。

  不过高骈却并没有接受他的进言,反而将剩下的淮南军都收缩于扬州附近,不但主动的让出了黄巢北上的大道,而且把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调到了扬州东面的海陵,重兵把守,防范长江口的镇**这个时候登陆扬州。

  同时,为了推卸责任,高骈派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

  在告急表章中,高骈夸大其辞:“黄巢大军多达六十万,已屯驻天长,距离臣防守的扬州已经不到五十里了!”

  长安城中还没有来的及高兴多久,各镇的兵马甚至还没有返回本镇,结果高骈竟然已经被打的不敢出扬州,甚至还敢上奏折,厚颜说草贼有六十万?

  黄巢在进攻荆门时有众三十万,结果一战被崔芸卿和刘巨容歼灭、俘虏差不多二十万。剩下十万逃到江西,攻城掠地十五州之后,才又恢复二十万众。

  随后被张璘三战三败,再加上瘟疫,剩下不过十万人左右。

  十万贼寇,高骈居然好意思说六十万众。

  而且这个时候高骈手上依然握有差不多五万兵马,而且在长江口的镇**还有两万余众,另外长江南岸的周宝,手里也有三万余众。

  只要高骈肯战,官军依然比黄巢实力强劲。毕竟黄巢虽有十万,可其中很多并非老卒,不过是些新裹挟的青壮而已。

  皇帝的脸色变的很阴霾!

  原来视之为国之干城的李璟,在关健的时候玩起了拥兵自重,态度暧昧,抬头观望。

  现在,连他最后视之为柱国的高骈,居然也开始玩起了拥兵自重。

  看着高骈的这封谎言连篇的奏章,御座上的一心发愤图强的天子李儇,心情五味杂陈。刚刚还一片山河无限娇,俯瞰满园春光无限好。转眼之间,已经跌至谷底只见黑云压城城欲摧。

  无数的告急奏章加急送到了长安,黄巢大军已经逼近了淮河。

  到了此时,皇帝连追究高骈的责任也没法提了。高骈远在扬州,山高皇帝远。现在河北反了,黄巢北上,李璟拥兵不进,这个时候,朝廷既不管斥责李璟,当然也不敢骂高骈了。

  何况势已至此,追究责任也是缓不济急,当下最要紧的事,是怎么对付即将北来的黄巢。李儇以期待的目光环视诸臣。

  河南可是黄巢的老家,这一带被草贼几度横行,加上之前的旱灾、蝗灾、水灾以及后来的大饥荒、兵灾,河南中原地带,早已经千疮百孔,民心也最是不安稳。隔着条黄河,河北四镇反了。若是让黄巢再杀到河南老家曹、濮,那到时草贼乱军与河北叛军可就连成一块了。

  殿中的诸大臣们现在都是眉头紧急,忧心忡忡。若是河南河北都落在了叛贼逆臣手中,这可就不再是小事了。那个时候,整条运河都将被他们控制,黄河、济河、南北运河,都将落入贼手。失去了这几条动脉,长安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宰相豆卢瑑提议,授黄巢岭南东道节度使,让他去广州。黄巢一直都想当个节度使,当初也求过广州节度使。如今我们干脆授予他节度使之位。也不再要求他交出兵马,让他直接带兵去广州上任。

  如此一来,黄巢前往岭南,远离中原与洛阳、长安,这样朝廷便能腾出手来先解决掉河北四镇。等那时,朝廷再调诸道兵马围剿黄巢,把这个私盐贩子灭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天子李儇倒是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反正广州早被黄巢屠城了,除了广州这个繁华的贸易港口,岭南东道也只是个无人愿去的瘴厉之地。暂时把这里让给黄巢也好,正好赢得时间先灭河北四镇。

  不过卢携对于豆卢瑑和皇帝如此一心情愿泼了冷水,当初黄巢求广州节度使,一来是无处可去,官兵追的紧,二来岭南也十分繁华。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广州成了一片废墟。而黄巢形势正好,刚打败了名震天下的高骈。同时,河北四镇反,也替黄巢分走了大量的压力。现在黄巢,正巴不得往黄河靠。除非朝廷这个时候封黄巢为天平军节度使,他才有可能同意。但朝廷又怎么能封他天平军?

  因此,因为高骈这个盟友而使得在皇帝面前失分很多的卢携立即提议,“以现在黄巢的胃口,岂是一个岭南东道节度使就能填满的?纵然授予他广州节钺,也不可能阻止他继续进攻,只是让朝廷白白地丢一次脸罢了!现在应该做的,是马上动员诸道兵力扼守泗州,以宣武节帅为诸军都统,把草贼挡在淮、泗一线。只要黄巢突不破防线,就只能回头劫掠淮南,高骈也就不可能端坐不动,那样黄巢只能陷入我南、北两方面大军的夹击之中,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李儇心中对比了一下豆卢瑑宰相与卢携宰相的提议,最后还是觉得卢携的提议可行性高一些,当即拍板,就按卢携宰相的方案办。

  田令孜手执一柄白色拂尘,站在皇帝御座前,微闭着眼睛,似乎在打着瞌睡,对于殿中君臣的决议,不置一言。而殿中诸臣,似乎一时间把这个昔日的大权宦给遗忘了。

  不过在田令孜平静的面色下,田令孜却对天子和卢携的计划露出冷冷一笑!

TOP

0
  第665章 高骈丧胆

  延英殿。

  皇帝今日身穿一袭玄色衣裳,头束金冠,腰间更佩了一把尚方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天子清瘦了许多,但眉宇之间却透着一股逼人英气。遇刺以来,年青的皇帝似乎转眼之间就成熟了许多,开始真正关心起了军政之事。

  好长一段时间,皇帝也不再击球、赌鹅、看戏、下棋。皇帝几乎每天都要在延英殿召见重臣,平时的活动爱好,也全部改为了骑马射箭击剑。

  所有人都惊叹,皇帝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不过此时殿内,面对着枢密院使杨复恭刚刚奏报的几条军情急报,皇帝的脸色却变得阴霾起来。

  首先,前段时间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在淮南集结了十一万兵马,包括李璟调派南下的四万镇**,大举南下江西进剿黄巢。

  一开始,高骈部下号称双璧之一的大将张璘杀过长江,黄巢派义军大将王重霸迎战,结果一战而败,战败投降。黄巢亲自率军迎击,结果再战再败,部下大将常宏又率众投降。黄巢只好退守饶州。

  高骈这次南下,作战十分积极,丝毫不给黄巢喘息的机会。

  大将张璘更是乘胜挥师而进,直攻饶州,黄巢只得再次率军迎战,与张璘大战于大云仓,结果三战三败,一路退守江西信州。

  张璘咄咄逼人,率军直抵信州城外。

  就在这个时候,信州恰好又闹起瘟疫,一路败退入城的黄巢大军不到几天就倒下了两三成。义军士气大弱。

  远在长安的天子接到高骈的这几封接连捷报的时候。都已经兴奋万分。认为黄贼终于到了末路,歼灭这些贼寇指日可待了。为此,皇帝还下旨大大嘉奖高骈与诸将士,更给高骈进位太尉。期待着高骈这位名将这次能迅速的灭掉黄贼,解决东南大祸。

  信中城中的黄巢被困,打不赢,跑不掉,便重施故伎。向张璘请降。

  黄巢送给张璘一大堆的财宝,请求张璘休战两天,原因则是他要向高骈请降。

  只是停战两天,就能得这么一大笔钱,张璘答应了。

  而高骈听到黄巢要降的消息后,却是冷笑着根本不信。

  相信黄巢会投降,母猪都会上树。

  高骈自认为识破了黄巢的诡计,这时转念一想,也许黄巢是真的走投无路了,不过他根本不想接受草贼的投降。便想来个将计就计。

  黄巢在给高骈的请降信中,表示愿意投降高骈。不过希望高骈能够向朝廷举荐,帮他谋一个节度使的职位。

  高骈马上给黄巢回信,把黄巢的请求一口答应了下来,让黄巢前往扬州投降招安。

  同时,高骈立即给朝廷上奏,向皇帝一口保证,黄巢马上就要被他消灭。因此,其它各镇的兵马请朝廷调回本镇。这封奏折传到长安,举朝又是一片欢腾。这个时候河北四镇反,朝廷正是处处用兵之时,如果昭义几镇兵马能调回,自然是好事。对于高骈的话,朝廷上都没有人怀疑,毕竟高骈这些年,不管是党项人还是南诏人,几乎都是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让朝廷失望过。宰相卢携更因为“荐人得当”而趾高气扬,一时之间,朝廷都认为草贼指日可待,便马上下令调昭义、感化、义武三镇,还有正率着舰队在长江中给商船护航的镇**,让他们撤兵返回本镇。

  各镇接到高都统的命令,各自返回离开江西战场。

  结果黄巢利用这段时间治好了伤病士兵,鼓舞恢复了士气。然后,等诸镇兵马离开后,黄巢撕掉了高骈的信,再次对唐军宣战。

  被戏耍了一遍的高骈大怒,令张璘进攻。结果,锐气全无的黄巢克星张璘,与军心士气正盛,满情报复怒气的义军展开决战。

  结果,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黄巢大胜,而张璘阵亡,淮南军大败,长江以南的讨贼官军再不能抵挡黄巢。

  大胜之后,黄巢顺势连下浙东的睦州,婺州、宣州,并随后在采石渡口北渡长江,一举直接杀到了淮南镇天长、**。距离高骈的帅府扬州只有五十里。

  这个时候,高骈手下的原草军票帅毕师铎力劝高骈出击迎战,并召胡豆洲的镇**登陆扬州助战。

  不过高骈却并没有接受他的进言,反而将剩下的淮南军都收缩于扬州附近,不但主动的让出了黄巢北上的大道,而且把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调到了扬州东面的海陵,重兵把守,防范长江口的镇**这个时候登陆扬州。

  同时,为了推卸责任,高骈派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

  在告急表章中,高骈夸大其辞:“黄巢大军多达六十万,已屯驻天长,距离臣防守的扬州已经不到五十里了!”

  长安城中还没有来的及高兴多久,各镇的兵马甚至还没有返回本镇,结果高骈竟然已经被打的不敢出扬州,甚至还敢上奏折,厚颜说草贼有六十万?

  黄巢在进攻荆门时有众三十万,结果一战被崔芸卿和刘巨容歼灭、俘虏差不多二十万。剩下十万逃到江西,攻城掠地十五州之后,才又恢复二十万众。

  随后被张璘三战三败,再加上瘟疫,剩下不过十万人左右。

  十万贼寇,高骈居然好意思说六十万众。

  而且这个时候高骈手上依然握有差不多五万兵马,而且在长江口的镇**还有两万余众,另外长江南岸的周宝,手里也有三万余众。

  只要高骈肯战,官军依然比黄巢实力强劲。毕竟黄巢虽有十万,可其中很多并非老卒,不过是些新裹挟的青壮而已。

  皇帝的脸色变的很阴霾!

  原来视之为国之干城的李璟,在关健的时候玩起了拥兵自重,态度暧昧,抬头观望。

  现在,连他最后视之为柱国的高骈,居然也开始玩起了拥兵自重。

  看着高骈的这封谎言连篇的奏章,御座上的一心发愤图强的天子李儇,心情五味杂陈。刚刚还一片山河无限娇,俯瞰满园春光无限好。转眼之间,已经跌至谷底只见黑云压城城欲摧。

  无数的告急奏章加急送到了长安,黄巢大军已经逼近了淮河。

  到了此时,皇帝连追究高骈的责任也没法提了。高骈远在扬州,山高皇帝远。现在河北反了,黄巢北上,李璟拥兵不进,这个时候,朝廷既不管斥责李璟,当然也不敢骂高骈了。

  何况势已至此,追究责任也是缓不济急,当下最要紧的事,是怎么对付即将北来的黄巢。李儇以期待的目光环视诸臣。

  河南可是黄巢的老家,这一带被草贼几度横行,加上之前的旱灾、蝗灾、水灾以及后来的大饥荒、兵灾,河南中原地带,早已经千疮百孔,民心也最是不安稳。隔着条黄河,河北四镇反了。若是让黄巢再杀到河南老家曹、濮,那到时草贼乱军与河北叛军可就连成一块了。

  殿中的诸大臣们现在都是眉头紧急,忧心忡忡。若是河南河北都落在了叛贼逆臣手中,这可就不再是小事了。那个时候,整条运河都将被他们控制,黄河、济河、南北运河,都将落入贼手。失去了这几条动脉,长安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宰相豆卢瑑提议,授黄巢岭南东道节度使,让他去广州。黄巢一直都想当个节度使,当初也求过广州节度使。如今我们干脆授予他节度使之位。也不再要求他交出兵马,让他直接带兵去广州上任。

  如此一来,黄巢前往岭南,远离中原与洛阳、长安,这样朝廷便能腾出手来先解决掉河北四镇。等那时,朝廷再调诸道兵马围剿黄巢,把这个私盐贩子灭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天子李儇倒是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反正广州早被黄巢屠城了,除了广州这个繁华的贸易港口,岭南东道也只是个无人愿去的瘴厉之地。暂时把这里让给黄巢也好,正好赢得时间先灭河北四镇。

  不过卢携对于豆卢瑑和皇帝如此一心情愿泼了冷水,当初黄巢求广州节度使,一来是无处可去,官兵追的紧,二来岭南也十分繁华。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广州成了一片废墟。而黄巢形势正好,刚打败了名震天下的高骈。同时,河北四镇反,也替黄巢分走了大量的压力。现在黄巢,正巴不得往黄河靠。除非朝廷这个时候封黄巢为天平军节度使,他才有可能同意。但朝廷又怎么能封他天平军?

  因此,因为高骈这个盟友而使得在皇帝面前失分很多的卢携立即提议,“以现在黄巢的胃口,岂是一个岭南东道节度使就能填满的?纵然授予他广州节钺,也不可能阻止他继续进攻,只是让朝廷白白地丢一次脸罢了!现在应该做的,是马上动员诸道兵力扼守泗州,以宣武节帅为诸军都统,把草贼挡在淮、泗一线。只要黄巢突不破防线,就只能回头劫掠淮南,高骈也就不可能端坐不动,那样黄巢只能陷入我南、北两方面大军的夹击之中,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李儇心中对比了一下豆卢瑑宰相与卢携宰相的提议,最后还是觉得卢携的提议可行性高一些,当即拍板,就按卢携宰相的方案办。

  田令孜手执一柄白色拂尘,站在皇帝御座前,微闭着眼睛,似乎在打着瞌睡,对于殿中君臣的决议,不置一言。而殿中诸臣,似乎一时间把这个昔日的大权宦给遗忘了。

  不过在田令孜平静的面色下,田令孜却对天子和卢携的计划露出冷冷一笑!

TOP

0
  第666章 军乱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大唐几乎就已经是烽烟四起,处处告急,仿佛即将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自即位以来,天子李儇的日子一直过的还不错。

  朝中事务尽交给田令孜、卢携等重臣,自己整日骑马射箭、下棋击球,日子过的好不轻松。特别是到了乾符四年底、乾符五年初的时候,好消息更是一个接一个的到来。

  南诏王酋龙去世,新的南诏王终于终止了酋龙在位十八年来的两国连年大战。崔安潜又率军在东南大败草贼、击灭草贼匪首王仙芝以及诸变节头目。李璟更是率军出击,一举收复了辽东、辽西,大败渤海、高句丽、契丹,更威慑震服鞑靼、奚。

  志得意满的李儇甚至因此心中升起一股雄心壮志,开始对朝堂政事有了浑厚的兴趣,整日在之间,探讨形势,布置方略,只待高骈彻底的扫荡东南的草贼之后,便要亲征辽东,将契丹、渤海、高句丽一举扫灭,收复此汉之旧地,然后挟此大胜之余威,动手收李璟之兵权,削河北之藩镇,去掉大唐百年之患。彻底改变唐宗皇帝安史之乱以来百年沉疴,开创大唐中兴,再续大唐盛世。

  如此将养数年,积蓄国家财力,勤练将兵,修缮战备,只待休养之后,便彻底的取消地方藩镇手中权力。将权力重新收归于皇家朝廷。恢复唐室之威严。

  只待天下太平。国富民强,时机一到,大唐将再调大军,恢复西域,甚至要与大食军队再来一次恒罗斯战役,讨回当年之辱。

  李儇几乎已经看到自己将来在历史上的评价,能与唐太宗比肩,甚至不比秦皇汉武逊色。

  每次想到这些。李儇便不由的热血澎湃,激昂万分。

  然而,到了乾符五年底,天下形势陡转直下。

  河北三镇叛乱,转眼河北就多了四位反王。

  而河北四镇叛乱消息传来后,更是祸不单行,东南原本节节胜利的高骈,却突然被黄巢一战丧胆。

  黄巢十万大军已经越过长江,穿过了高骈的防区,一路杀到了淮水南岸。

  而被朝廷倚之为柱石干城的高骈高侍中。却手握五万兵马,退缩长安城中。拥兵观望。

  李儇很清楚,高骈并不是因为张璘兵败之后就丧胆,张璘是在学李璟。

  李璟坐拥二十万军队,河北叛乱消息传出,天子派人诏李璟军队入关。结果李璟却以灭高句丽更重要为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荒唐理由拒不听旨。

  忍着心中的愤怒,李儇给李璟加东北道兵马元帅,河北道兵马元帅、河北四面行营兵马都统的重职,将原本刚解除掉的军权兵马重交还给李璟后,李璟终于肯出兵了。当然,明面上,李璟是因为他已经灭掉了高句丽而接受皇帝的诏令出兵。

  可李儇没高兴不久,李璟重新得到兵权之后,虽然已经同意出兵。可到现在,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李璟的军队却还依然分散在辽东各地。他再次派去催促的使者上奏称,李璟还在调动集结兵马。

  有李璟这样的恶劣,朝廷另一位‘名将’高骈也开始有样学样了。在对付黄巢的关健时候,他退缩于扬州城中,给草贼让出了北上中原的大道。

  高骈表面称黄巢势大,贼军六十万。但实际上主要的原因却是他害怕他与黄巢做战之时,李璟驻扎在长江口的三万镇**会乘机对他不利。另一方面,高骈却也学李璟,更想保存实力,拥兵观望。

  然而自高骈退缩扬州,拒不发兵的消息传出之后,祸不单行,更多的噩耗传来。

  面对黄巢兵马的北上,天子接受了卢携宰相提出的建议,集结中原兵马在淮河北岸的重镇泗州凭河防御。这个计划,看起来确实比任由黄巢突入河南之地,或者给黄巢加封广州节度使这样的建议更合理。

  卢携一大早起床之后,眼皮就一直跳个不停。早早的刚走入禁中政事堂的院中,宰相豆卢瑑就焦急的迎了出来,“子升,大事不好。”

  卢携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三十二岁那年中的进士,然后一直官运不错。做过御史也当过长安县令,如今担任着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兼任兵部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再次复相之后,卢携尽掌朝中军政大事,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前相国郑畋与王铎所任命的潼关以东,汝、陕、许、邓、汴、滑、青、衮等州都换了统帅。

  朝中没有了郑畋、王铎这两位强力反对派,豆卢瑑、崔沆、于琮、李蔚这四相,基本无人可以挑战他的地位。虽然如今因为他举荐的高骈避战,使得天子有些迁怒,但地位不损。

  “豆卢公,发生了什么事情?”

  “五日前,盐州军乱,逐刺史王承颜!”

  “三日前,陕州军乱,逐观察使崔碣!”

  “又是三日前,河中军乱,逐节帅刘侔!”

  一连三条兵变的消息,卢携脸色立时惨白,他阴沉着脸看了豆卢瑑一眼。豆卢瑑已经是手足无措的样子,而政事堂的其它三位相国,还有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的官员们,都是异常的沉默。

  军乱兵变不算什么,自安史之乱后,朝廷哪一年不来上几次军乱?

  如幽州军百年来乱兵变了几十次,昭义镇也兵变过二十多次,就连关中的各镇也经常军乱,甚至连神策军都有军乱的时候。

  可现在的问题是,如今朝廷这个时候。已经承受不起兵变了。

  河北四镇刚反。叛军声势正盛。偏偏这个时候黄巢又一路北上,无人可挡。

  朝廷最为倚重的两员大将李璟与高骈,现在全都手握重兵,拥兵观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五日内,连续三起军乱,政事堂这样宰相官员们也都是惊的手足冰凉。

  更何况,这次军乱的三个地方。可都是紧靠着京畿之地。

  盐州,属朔方节度使下,在陇右,位于关中通往灵武的灵盐道上。而陕州,就在潼关以东,是护卫着关中东大门潼关的前沿,位于东西两京之间,为陕虢节度使治所。

  河中军,则正好在陕虢的北面,隔黄河相对。不但临控着东西两京之间的黄河漕运。而且这里还是关中与长安,西京与北都之间的通道。特别是河中境内的两大盐池。这里不但是中原关中山南一带的盐供应产地,而且这里每年还要向朝廷提供差不多两百万贯的盐税。

  对如今的朝廷来说,两百万贯钱十分重要。更何况,河中不但有盐利,还有地利,是长安与洛阳,甚至是北都太原之间的重要藩镇,翼护着大唐的三都。

  可在这样关健的时候,陕虢和河中居然先后发生了军乱,崔碣与刘侔两位朝廷委派的大臣都被地方军头们给赶走了。

  真是屋漏人偏逢连夜雨!

  盐州刺史王承颜和陕州观察使崔碣都素有政声,不过最终以严肃被两地军头军乱驱逐。

  安史之乱以来,朝廷与地方藩镇博弈,勉强维持着平衡。朝廷无法削藩,一直以来都是靠提升属州的地方,利用朝廷派驻节度使以及地方上的属州来上下钳制藩镇。

  虽然一直以来无法完全消除藩镇,但正因为两税三分制下的这些措施,才是最终维持大唐安史之乱后一百余年的根本。在朝廷的这些策略下,除了河北三镇,各镇节帅一般都由朝廷派任,朝廷牢牢把持着节帅之位,绝不让那些地方军头轻易掌握到这一职务。

  同时不但加大属州的权力,到如今,属州一面拥有两税三分中的留州两税财权,同时在藩镇的地方军队中,掌握着县镇兵、支州兵、甚至是团结兵。而藩镇的牙将等军头,反而往往只掌控着牙城和牙兵,有的还掌控着外镇兵。

  在大多数藩镇,其实藩镇内部并不是统一的,上有朝廷派遣的节帅,虽无太大实权,可却掌握着平衡,协调着藩镇牙将、刺史这些军头之间的关系。甚至在一些朝廷控制的较好的藩镇,连刺史之位,都是由朝廷所派官员占据。

  这个平衡很微妙,也常常有打破的时候。有时朝廷所派官员如果太过公正严明,便有可能侵犯到地方军头们的利益,如果矛盾激烈,往往就会爆发军乱。这种事情很常见,每年都来上几次,朝廷一般总能平息。多数情况下,是朝廷这方占优势,以往朝廷甚至很乐意借这些军乱,打击那些地方军头势力,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但是现在,这样的关头,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定就会如河北一样失控了。

  特别是河中与陕虢这两个藩镇,距离河北并不远,都只相隔了一两镇而已。一旦他们从军乱驱逐朝廷派遣的官员,上升到直接造反,那就麻烦了。

  卢携在脑中里转了一圈,很快就已经拿定了处置的方案。这次关健在抚而不在打压,因此,虽然崔碣、王承颜、刘侔三人官声不错,但这个时候,也不是找对错的时候了。

  “贬王承颜为象州司户,诏牛从圭往盐州慰谕。”虽然这事明摆着是盐州军头的错,但为了安抚住这些军人,卢携也只得把处理王承颜,然后安抚盐州军。”

  “贬崔碣怀州司马,以给事中杨损为陕虢观察使!”

  “以窦璟为河中节度使、河中宣抚置制使!”

  一连下达了数道调令,卢携心中长叹一声,但愿他这样的处置,能让三地的军乱平息。

TOP

0
  第667章 节度都使

  卢携刚向军乱的三镇军头们退让,把王承颜与崔碣贬官,还没来的及松一口气,又有人拿着文书闯进政事堂。

  “泗州急报!”

  几位政事堂宰相一听是泗州来的急报,身子不由的都一颤。

  虽然说朝廷的泗州防御黄巢的计划是卢携提出来的,而朝中其它相国们与卢携也并不都是政见相同,若是泗州防御出现了严重情况,这确实是攻击卢携的大好机会,但是眼下的泗州防御计划,可也关系极为重大。万一泗州防线被黄巢突破,草贼北上中原,这可是能支摇大唐国本的。

  一旦让黄巢打过淮河进入河南,那么贼军一路北上,自然而然就是沿汴、颍北上,然后汇聚洛阳。眼下河北四镇反,使得河南的兵马都集结于洛阳一线防守,若是草贼杀入河南,不说威胁东都,就是忠武、宣武、感化、泰宁、天平、义成诸镇,只怕对以对抗。一旦黄巢如当年与王敬武合流一样,与河北四镇隔河联盟,背靠背汇合起来....一想到这个后果,卢携就不寒而粟。

  然后事实无比残酷,先前卢携提出的泗州防御计划,下达到了地方之后,诸藩镇执行起来却是偷工减料的。

  前有李璟和高骈这两个统兵大将做榜样,后有河北的叛军和淮南的草贼威胁,河南一线各藩镇对朝廷的旨意懈怠起来。

  十一月,黄巢就在高骈的眼皮子底下横行劫掠一番之后,兵马再次扩充到了十五万人马。

  对于扬州城中的高骈,黄巢虽然一度大军迫至城下,可对于这座天下闻名的都会。却并没敢轻易进攻。黄巢很清醒的明白,扬州城中,至少还有三万淮南军,其中高骈的精锐虽然在江西损失了不少,但依然保持着至少两万人马。特别是有扬州的坚强墙防守后。黄巢虽有十万大军也并不敢轻易攻城。特别是眼下长江上还有一支精锐的镇**水师舰队巡弋江中,三百里外的长江口,更有两万镇南军驻守胡豆州,两日就能到达扬州城下。

  因此,黄巢在淮南大抢一票,搜刮了大量的钱粮金帛之后。便率军在淮南城下耀武扬威一番后,才嚣张的离开北上,直逼泗州。

  十一月,黄巢迫近泗州,到达淮水南岸。

  而这个朝廷计划重点防御的重镇,此时却只集结了六千唐军。

  面对着对岸的十五万草贼。刚被朝廷不久前任命为东南副都统兼天平军节度使的曹全晸,此时心凉无比。由于朝堂上的争斗,曹全晸这几年来官职也是调动的厉害,从淄青镇下的淄州刺史,到天平军的都押牙,再到天平军节度使,然后又调江西节度使。转眼间,又从江西调回到了天平军,并被授予东面副都统之职,负责泗州防线。

  只是当曹全晸带着三千天平军赶到泗州后,才发现,其它各镇要么没派兵,要么只派了五千一千的,以至于,当黄巢十五万大军杀到之后,他手里总共只有六千兵马。

  六千对十五万。黄巢的兵马是曹全晸的二十五倍,敌我悬殊!

  就算瞎子也看的出来,此战凶多吉少了。

  曹全晸只得一面紧急向朝廷报信,一面向高骈求援。

  不过现在高骈一面守着扬州城,一面派出一支万人精兵正防守在扬州东面海陵。一心防备着江口的镇**,生怕李璟这个时候来夺他的大本营。眼下他连皇帝的诏令都不听了,又哪里会理睬曹全晸这个被天子调来调去的节度使。

  曹全晸每天向高骈派数道使者求援,可高骈却是完全见死不救,拥兵不发,坐观到底。

  十一月八日,曹全晸既没待到高骈的援兵,也没有等到其它各镇的援兵,他等来的黄巢的进攻。

  乘着冬季的浅水季节,黄巢十五万大军发起渡河战役。曹全晸只有六千兵马,根本不敢出城据河而战,眼看着黄巢大军轻松的渡而淮河,然后直接杀奔泗州治所盱眙城下。

  曹全晸率六千兵马血战一日夜,最后寡不敌众,面对着无数蚁附攻城的黄巢军,这位刺史只来的及派自己的子侄带着自己的血书突围。

  六千唐军,只有曹全晸的儿子曹翔和侄子曹存实率十余骑突围,其余六千余尽与城偕亡。

  眼下卢携收到的,正是曹全晸临死时向朝廷写的血书,奏报泗州防御线被突破。

  卢携当初提出这个泗州防御计划时,他真正期待依靠的并不是曹全晸,而还是指望扬州的高骈。希望高骈能在黄巢渡淮之时,从黄巢后背出兵。

  只可惜,高骈从始至终都按兵不动。

  基于这个错误的判断,卢携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泗州防线能挡住黄巢。泗州防线的计划,不过是等高骈出兵。正因如此,泗州本属感化军的地盘,但感化军却被卢携调往了滍水防线。

  滍水,是淮河的支流,后世称沙河。自河南道东部与山南东道交界的伏牛山发源,经河南汝州、忠武军许州、蔡州、陈州,和宣武镇的颍州入淮。

  滍水在汝州与许州边境上与同样发源自汝州的汝水汇合,在蔡州境内又与小溵水汇合,最后形成了大溵水,然后在陈州的溵水城汇入了淮河的重要支流颍水,南下汇入淮河之中。

  整条河流,全长八百三十里。东西横跨汝、许、蔡、陈四州。

  这条河流虽然称不上天险,但在一马平川的豫东,却也是东道和长安的一道天然屏障。

  相比于泗州防线,卢携更加注重于这道溵水防线。毕竟,黄巢若是突破了泗水,杀入河南,还不算是最灾难的。朝廷最担心的还是黄巢进攻洛阳和西进长安。因此,防守洛阳才是第一重要的。

  而把防线设置于溵水一线,而不是集结于淮泗一线。也是担心黄巢会舍弃淮泗一线过河,而杀到西边来,直奔洛阳长安。对于卢携等人来说,长安和洛阳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卢携先前还把徐泗的感化军和沂沭的泰宁军都调到溵水,其实也还有一个期望。那就是如同在泗州设防是希望高骈最后能出兵一样。

  现在卢携把从泗州到淄青一路上的感化军和泰宁军都调到了西面。就是希望黄巢能够看清楚形势,希望他不要西向,而是直接奔向更富裕的淄青登莱方向。

  若是黄巢真的奔向了淄青镇,那么到时不管李璟再怎么沉的住气,也得被迫出兵对付黄巢了。

  河南各镇在卢携的再三催促之下,不管是否情愿。这个时候也不敢如高骈和李璟那般,陆续开妈了溵水。

  泰宁军节度使刘克让积极出师,率军进驻汝州。

  感化军时溥也进驻颍水。

  新任忠武军节度使薛能表现的十分积极,毕竟,黄巢北上,忠武军首当其冲。不过薛能虽然能写不少诗。但对于兵事却是不通。因此,薛能派忠武大将秦宗权、孙儒二人到蔡州调兵,然后他又将忠武军的主力都交给了另一大将周岌,让他率领前往与齐克让会师。

  天平军与感化军驻守泗州。

  忠武军、泰宁军、感化军一部驻守溵水!

  同时,崔安潜、张自勉、杜慆又率义成、东都畿、山南、陕虢、河中数镇兵马集结于洛阳,建立了第三道防线。

  以卢携为首的朝堂中央,面对南北叛军。一直到现在,制定的还主要是比较保守的对策。

  在李璟与高骈先后拥兵不发之后,朝廷的战略上便主要倾向于防守。特别是制定了以洛阳和太原二都为主的防御计划。唐军以防御为主,特别是对南面的草贼,进攻的任务,交给了九部胡兵。

  泗州失守,高骈依然坐视,黄巢十五万大军已经进入河南,这个消息传到长安,让皇帝和卢携等人都忧心忡忡。

  十一月十五日。朝廷加封南节度使高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尉、江淮盐铁转运使,晋渤海郡王。

  同日,下旨加封镇海节度使周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徒、天下租庸副使。晋封汝南郡王。

  当日,天子又下旨,加东北、河北道元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李璟太傅兼加太尉,并加侍中,河北、东北盐铁转运使、营田支度大使、河北、东道道租庸大使,并加淄青镇、登莱镇、恒清镇、建安镇、辽西镇、抚顺镇、卢龙镇、义武镇、成德镇、魏博镇、义昌镇、大同镇十二镇节度都使,持节节度十二镇军事兵马。

  为了能让李璟出兵,朝廷现在已经算是一再破例。

  李璟原本担任三师之太傅,现在同时给他加三公之太尉。三师三公这样的职务,虽说是正一品的虚职,但却无比荣耀。大唐开国以来,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加太尉兼领司徒,同时担任两个职务。

  而除此外,李璟任同平章事这个使相荣衔外,原本还担任着中书令,这次又加领侍中。

  这些都是一再破例,可见朝廷现在对于李璟的忌惮。

  河北、东北两道元帅之位外,朝廷见李璟兵马迟迟没有出动,心急担忧之下的李儇,更是亲自在延英殿上提出授李璟节度都使,节度十二镇兵马。

  如果说授李璟元帅职,这还不算太过份,毕竟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都曾担任过元帅这样的职务。

  但是节度都使这个职位,可就不简单了。

  安史乱后,玄宗发诏令,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把全国划分为四大作战军区,各以亲王为节度都使,担任战区最高军政长官。即: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区,以李亨兼任节度都使;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区,以永王李磷为节度都使;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节度区,以盛王李琦为节度都使;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区,以丰王珙为节度都使。

  天下兵马大元帅其下便是四位节度都使,在四个节度都使之下,才是各道的元帅、副元帅,最后才是各镇的节度使。

  当时天下的节度使稍少。每个节度都使统领的节度区内一般都是四到五镇。

  而现在,天下有超过五十镇,天子将河北、东北以及河南、河东一部份共十二个藩镇划为一个节度区,以李璟为节度都使。

  李璟一下子掌握了超过天下五分之一,相当于天下四分之一的兵马大权。

  虽然。这只是名义上的,但这样足够震惊天下了。

  大唐天国以来,这个命令,足以让李璟堪与李靖、李绩、李晟、郭子仪、李光弼相提并论了。

  若不是封一字王不能如节度都使、元帅这样战后取消,李儇都已经准备给李璟封一字王了。

  他面对的压力太大了,李璟和高骈手里的兵马。任何一人投入战场,都能马上对战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就是如此,朝廷明明有这么多的军队,还处于叛军后方,可却不能用。可知李儇这个年青皇帝心中的压力了。

  既然已经加了李璟两道元帅,现在皇帝也不在乎再给李璟加个节度都使了。只要能换取李璟出兵。哪怕只是先派出一部份兵马,也能立即打消其它各镇的怀疑和担心,起到鼓舞天下士气,打击叛军气焰的重要作用。

  李璟在这个时候的按兵不动,让李儇和卢携这些人是吃不香睡不着,生怕一觉醒来就听到李璟反了的消息。

  现在天子心里已经不敢奢求李璟马上率大军入关平乱了,他现在希望的是李璟马上表个态。声明他依然忠于朝廷,坚持会镇压叛乱。

  就在朝廷快要崩溃绝望之时,李璟终于回复前往宣旨的使者,会立即先抽调一部份兵马参与平叛。

  就在这个消息快马五天传回长安之后三天,长安便收到了消息。

  李璟终于动了,驻守于海州郁洲岛上的两个军一万二千镇**终于率先出动,镇**以最快的速度,突然在海州登陆,然后进驻了淮北重镇泗州下邳城,并同时驻兵海州沭阳、和海州治所朐山。一万两千镇**以郁洲岛为粮草后勤基地。然后控制着泗水、沂水、沭水上的三座重城,下邳、沭阳、朐山。迅速的封堵了黄巢沿沂沭河谷通道,北上沂密、淄青、登莱的通道。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李儇激动的满面通红,差点叫喊出声来。其它的大臣们同样激动万分。一直等待猜测,生怕李璟这个时候也拥兵而反,就算李璟不反,若是他一直拥兵不发,对朝廷也是个极大的打击。

  现在,李璟终于出动了。虽然李璟的这次出兵,只是出动了一万二千人马,而且还是强行进驻了感化军的东面沿海三座城池。并且从这次行动来看,也许李璟只是为了防范黄巢北上,以免攻击淄青等地盘。但无论如何,这次出兵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随后,河北又再次传来消息,李璟派出一万兵马,分驻于蓟幽二州的边境鲍丘水、檀幽二州的边境潞水东岸。

  而在李璟出兵之后,原本一直按兵不动的高骈,也终于派大将梁缵与侄子高杰率两万兵马北上,重新‘夺回’了淮河南岸重镇盱眙、淮阴、山阳、招义、钟离、寿春诸重城。

  浙西的周宝、浙东的刘汉宏,也都开始派出一部份兵马,押送着一批钱粮赶赴溵水防线。

  李璟出兵驻守下邳,高骈又出兵收复了泗州临淮对面的盱眙,在这样的局势下,黄巢没有在临淮多呆。他兵马虽多,但并不敢同时与高骈和李璟的军队做战,虽然这两军中李璟和高骈都不在,合起来兵马也不到两万人马。可黄巢还是很职前的弃泗州而走。

  面对着朝廷在溵水的防线和李璟在沂沭二水的防线,以及高骈在淮河南的防线,黄巢仔细思考了许久。首先放弃了沿沭沂向北往淄青珠想法,李璟派出兵马把守下邳,意识很明显,就是不想他去淄青。

  李璟的镇**太变态,上次去打了一次淄青,差点就没能回来的黄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条路线。

  而再回头南下,上次高骈虽然张璘一死就退缩避战,但黄巢与高骈军交战,十战九败,唯一的一胜还十分侥幸。现在高骈既然又出兵了,那他可不敢再去试运气。

  想来想去,还是北上有出路,一来现在中原各镇十分虚弱,没有强大的对手,正好横行河南。二来,如果能趁河北四镇反的机会夺下洛阳,那可就真正是鲤鱼跃龙王了。就算是不行,如果能夺下天平镇,与河北军联合起来对抗朝廷,也有机会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之地,不用再这样四处流窜了。

  再三思虑过后,黄巢终于下定决心,北上直攻洛阳,如果失败,再打回老家曹州去,在那里背靠着河北军建立根据地。

  下达了这个决定之后,黄巢没有等待,立即放弃了泗州临淮城,全军向西而行,直杀向东都洛阳!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15 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