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兵临天下【作者:高月】(全书完)

0
  第1025章 吴郡之战(上)

  吴郡是江东防御战略的重中之重,为了守住吴郡,孙权不惜分出一半的军队,也就是三万军死守吴郡,另外,吴郡还有八万石军粮和数百余艘大小战船,其中包括用货船改造的三十余艘千石战船。

  在吴郡的三万军队中,有两万人是今年强征的新兵,只有一万精锐老军,这对统帅黄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黄盖曾考虑先集中兵力击败会稽郡汉军,使他的军队能撤到会稽郡,利用会稽郡的多山地形和汉军对抗。

  为此,他派三千人佯攻会稽,企图引会稽汉军北上,但会稽郡主将6逊却并没有上当,始终按兵不动,6逊显然看透了他的企图。

  黄盖无奈,只得将三万军部署在吴县附近,他知道汉军这次东征,一定会带上优势骑兵,而吴郡地势平坦,有利于骑兵作战,而汉军水军犀利,他又不能过于靠近太湖。

  黄盖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固守城池,但黄盖却不肯死守一域,他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因此,吴郡的三万江东军选择了两座城池驻守,一座是吴县,另一座则是乌程县。

  这天下午,黄盖终于得到了确切消息,汉军前锋大将魏延已攻破了毗陵县,七万汉军主力正浩浩荡荡从京口方向南压而下。

  而太湖中也出现了数百艘汉军战船,已逼近胥江口,准备沿胥江向吴县杀来。

  这些都在黄盖的预料之中,但有一点黄盖却没有料到,那就是会稽郡的汉军始终按兵不动,着实让黄盖恼火,如果会稽郡汉军不肯北上,那他率军撤到会稽郡的计划就要落空了。

  入夜,吴县城内到处是哭声和叫骂声,就在昨天,汉军主力夺取京口,抵达毗陵县的消息传来,引起了恐慌,士兵纷纷撤回城内,没有了看守,八万挖掘河道的民夫一夜间全部逃散,其中两万余人涌入了吴县县城。

  两万人涌入使县城秩序顿时乱了起来,粮食配给也生了混乱,开始出现打砸等暴力事件,黄盖只得下令全城戒严,严打各种暴力事件,尽管如此,大街的各个角落依旧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民夫。

  副将朱恒率领一队士兵在大街上巡逻,黄盖对外,他则临时负责城内治安,朱恒就是吴郡本地人,在前两年的三孙分吴事件中,他是属于孙绍的支持者,后来在曹吴联军攻打吴郡的战役中战败投降。

  由于孙权军中已无吴郡大将,孙权只得任命朱恒为黄盖副将,配合黄盖一起镇守吴县,朱恒武艺高强,也善谋略,可谓文武双全,他年纪尚不到三十岁,是江东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朱恒也知道江东大势已去,他本身就不支持孙权,让他为孙权殉难,那绝对是不可能,不过他一直沉默不语,众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朱恒率军走过一条小巷,这时,一名年轻女人忽然奔上来,挥手大声喊道:“阿回郎,真是你吗?”

  眼看女人冲到眼前,士兵们纷纷拔刀,朱恒却喝住众士兵,阿回郎是他的小名,很少有人知晓,这个女人怎么知道?

  他翻身下马问道:“你是”

  “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三姊阿香啊!”

  朱恒心中更加疑虑了,他没有什么叫‘阿香’的三姊,他见女人眼中神情有异,便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也佯作恍然道:“原来是三姊,你怎么在这里?”

  “我是逃难到这里,家中人都走散了,原以为再无亲人,没想到遇到了恒弟,这下我有救了。”说到伤心处,女人用袖子拭泪。

  “我们去旁边说话!”

  朱恒一指旁边一株大树,“你先去,我马上来。”

  女人走了过去,朱恒吩咐众士兵道:“你们继续巡逻,我安置好家人,马上就来。”

  众士兵继续前行,朱恒催马上前,找到站在树后的年轻女人,他翻身下马问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要冒充我家人?”

  女人笑了起来,“我若承认自己是汉军斥候,朱将军相信吗?”

  朱恒愣住了,这个女人竟然是汉军斥候,女人将两封信递给他,“这是孙绍公子和6都督给将军的亲笔信,将军看了便知。”

  朱恒默默接过信,女人又嫣然一笑,“将军,我们后会有期!”

  女人转身便施施然而去,朱恒望着她的背影走远,心中乱成一团,按理,他应该抓住这个汉军的女探子,可是他却没有这个勇气

  次日下午,吴县城头响起了刺耳的钟声,当!当!当!警钟声在城头回荡,无数江东士兵纷纷向城头上奔跑,城头上已站满了数千江东军士兵。

  黄盖也站在城头上,眺望着北方,只见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出现在城池数里外,大旗飘扬,这是汉军的前锋,他们终于来了。

  黄盖的心中十分紧张,他的本意并不想守吴县,他知道吴县已有数百年没生过战争,城墙破旧,城墙也不高,只有两丈五尺,以江东军的战斗力,最多只能坚守十天。

  而且两天前,两万挖掘运河的民夫涌入了吴县,天知道里面混入了多少汉军斥候,预先将大量斥候混入城中,攻城时里应外合,这是汉军攻城的一贯伎俩,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黄盖真正的想法是用吴郡换取会稽郡,他将军队撤到会稽,待汉军围攻建业时,他再北上进攻吴郡,使汉军无法全力攻打建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围魏救赵之策。

  为了实现这个策略,他不惜将五千军队和所有的战船都部署在乌程县,但会稽汉军就是不肯北上,令黄盖心急如焚。

  汉军前锋仿佛只是来打个招呼,稍稍露面后又撤了回去,消失在城头江东士兵的视线内,令无数江东士兵刚刚绷紧的弦又再度松了下来。

  这时,几名江东军斥候骑马飞奔回来禀报,汉军主力正在五十里外挖掘最后的五里运河,并没有南下,黄盖这才意识到,如果运河不通,汉军的粮食补给船只也无法南下,他们费人费力,挖掘了近百里的运河,最后却是给汉军做了嫁衣。

  如今运河即将贯通,只剩下最后五里,却由汉军主力来接手,继续挖通运河,黄盖不由长长叹息一声,这是谁做出的决策,最后白白便宜了汉军。

  这时,副将朱恒建议道:“将军,汉军挖通运河至少需要三天时间,他们防备必然松懈,不如我们趁夜间杀过去,偷袭敌军。”

  黄盖想了想道:“刘璟率军一向谨慎,他怎会没有防备,万一被他现,对我军不利。”

  “可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将军要白白放弃吗?如果动用火油烧船,或许能烧百里战船。”

  黄盖动心了,汉军主力在全力以赴疏通运河,这确实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如果抓住这次机会击败汉军主力,不仅吴郡得救,甚至整个江东也会得救,如果他们放弃这次机会,吴县也最多只能坚持十天,反正都是败,还不如抓住这次机会。

  朱恒说得对,现在汉军战船一定都停泊在运河中,非常适合用火攻,只有他们火攻得力,就能烧毁全部汉军战船,为最后的胜利奠定基础,相比之下,死守城池就显得太被动了。

  黄盖反复权衡利弊,终于决定出兵,冒险一击,他对副将朱恒道:“朱将军,我留五千人给你守住城池,其余两万人我带去偷袭敌军,你要务必小心,防止汉军诈城。”

  “请将军放心,卑职绝不会大意!”

  黄盖随即下城去点兵出城,朱恒望着黄盖走远,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冷笑

  江东耗时三个月,准备疏通一百五十里的运河,因为汉军主力南下毗陵郡,江东放弃了运河挖掘,民夫全部撤回吴县,但此时,还有近五里的运河没有疏通。

  此时近千艘汉军战船便停泊在运河两边,七万汉军变成了工程兵,昼夜不停挖掘运河,短短一天便疏通了三里河道,最迟到明天晚上,最后五里河道将全部贯通。

  就在运河中的一条两千石战船上,刘璟站在沙盘前研究着黄盖的布兵,船舱内灯火通明,除了汉王刘璟外,还有老将黄忠和大将魏延、庞德,另外还有主薄郤正和军师从事廖立。

  刘璟的四大军师除了贾诩年迈不再随军出征外,其他三个军师司马懿、法正和庞统都转为文臣,汉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谋主,只有一个在水军中辅助甘宁的军师从事廖立。

  但廖立和法正一样,长于战术,战略方面有所不足,无法担当重任,刘璟只能自己亲自谋划战略方案。

  刘璟对众人笑道:“大家现没有,黄盖的布兵很奇怪,除了镇守吴县外,还有乌程县,这两地一个在太湖东,一个在太湖南,如果水军犀利,倒也可以互为犄角,偏偏江东没有什么水军,他这样布局又有什么意义?”

  黄忠沉思片刻道:“黄盖是跟随孙坚的老将,是江东军的中流砥柱,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他这样布兵必然是有深意,卑职猜测,他或许是希望会稽郡的汉军北上攻打乌程县。”

  刘璟若有所悟,他又向廖立望去,见廖立捋须而笑,便问道:“廖军师的想法呢?”

  廖立不慌不忙道:“微臣的想法和黄老将军一致,乌程县既非坚城,也非战略之地,距离吴县约百里,分一军驻守乌程着实多余,黄盖驻军乌程,确实是把乌程县当做一个诱饵,钓会稽汉军北上,如果会稽汉军全力攻打乌程县,黄盖就有了机会。”

  说到这,廖立取过木杆指向吴县以南,对刘璟道:“殿下请看,乌程县位于吴县西南方,而官道却在吴县正南方,可以沿着官道南下,直达会稽郡,会稽郡空虚,便给了黄盖夺取会稽郡的机会。”

  刘璟缓缓点头,廖立在战术上确实有水平,看得很透,将黄盖的图谋一一剥离开来,刘璟沉吟一下道:“如果6逊坚持不北上,黄盖的图谋也就落空了。”

  “确实如此,相信现在黄盖又是焦急,又是恼火,不过微臣倒有一计。”

  廖立将他的计策对众人说了一遍,众人皆点头,黄忠笑道:“虽然有点冒险,但可以考虑,我支持廖军师的计策。”

  “卑职也觉得可行!”魏延和庞德先后表态。

  刘璟却沉默不语,他若不支持,其他人说什么都没有用,刘璟负手在船舱里缓缓踱步,他在考虑有没有必要用这个策略,早在两天前,他的五百名斥候便混在挖掘河道的两万民夫中混入了吴县城。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悄悄走进船舱,将一张纸条递给了刘璟,“殿下,吴县有人送来紧急情报!”

TOP

0
  第1026章 吴郡之战(下)

  黄盖率领两万人马在天刚擦黑便悄悄离开吴县,迂回向东北方向而去,绕过了汉军可能部署的巡哨,在一片方圆近百里的森林内停了下来,这里距离运河只有八里,如果是白天,站在高处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运河情形,但此时已是两更时分,沉沉夜幕笼罩之下,看不到八里外的情形。

  黄盖命令几名探子前去打听情报,他率领军队则耐心地在森林中等候,约半个时辰后,几名哨兵奔了回来,对黄盖禀报道:“启禀将军,汉军在南面防御森严,但在北面防御很少,尤其是东北方向没有安排巡哨。”

  黄盖大喜,又问道:“现在汉军情况如何?”

  “约一万人在挑灯挖掘运河,运河已经快要疏通,其余大军则驻扎在大营内休息,不过沿河的大船两边戒备森严,卑职无法靠近。”

  这时,旁边部将宋镰建议道:“将军,不如分兵袭敌,一半去对付大营,一半去烧毁战船。”

  黄盖是个很谨慎之人,他既想偷袭成功,一举击败汉军,但又不敢大意,害怕军队中了埋伏,他沉思片刻,对几名部将道:“我先率五千军偷营,若偷营成功,你等再分兵突袭,同时烧毁战船。”

  黄盖做出了决定,他立刻率领五千士兵离开了森林,从东北方向汉军大营偷偷摸去。

  正如斥候所言,东北方向确实没有巡哨,他们慢慢靠近了大营,只见大营内灯火若明若暗,有人影晃动,应该是巡哨的士兵,整个大营内非常安静,现在已快三更了,正是士兵们熟睡最沉之时。

  此时黄盖感觉有些不对,但他们已摸到汉军大营前,骑虎难下了,黄盖只得一咬牙,大喊道:“弟兄们,跟我杀进去!”

  江东士兵爆出一片喊杀声,跟随着黄盖杀向数十步外的汉军大营,黄盖一马当先,撞开营门,冲进了汉军大营内,但汉军大营内却空空荡荡,帐内没有一个士兵,那些晃动的人影,不过是扎成的数百草人。

  “不好,中计了!”

  黄盖大喊:“撤退!”

  五千江东士兵掉头向大营外奔去,这时,大营外鼓声如雷,四面八方杀来无数的人影,密集的箭矢射向突围的江东士兵,惨叫声不断,一片片江东士兵被乱箭射倒。

  黄盖心急如焚,他见东南方向似乎汉军不多,便大喊道:“跟着我突围!”

  他催马向东南方向冲去,但刚冲出不到一里,前方树林内火光大作,斜刺里杀出一支伏兵,为大将白须长飘,老当益壮,正是老将黄忠,他手中大刀寒光闪烁,一指黄盖,“黄公覆可下马投降!”

  黄忠和黄盖都姓黄,各奉其主,不过严格说起来,他们之间多少还是有点血缘关系,黄盖是零陵郡人,黄忠是南阳郡人,而零陵郡黄氏最早也是从襄阳迁过去,也算是黄氏偏支。

  只是黄盖从不和南阳黄氏联系,双方早已淡忘,黄盖也不认为他们是同族,此时各为其主,更是你死我活,黄盖大怒,抡刀迎战上去,黄忠挥刀相迎,两马相交,二黄激战在一处。

  黄盖远不是黄忠对手,只交手五六个回合,黄盖便险象环生,这时,黄盖亲兵见主人危急,他们一起大喝,围攻上来,黄忠的士兵也挺矛涌上,双方一场混战。

  黄盖见汉军越来越多,心中着实担忧树林江东军的情况,这时他终于从混战中寻找到一线机会,拨马便逃出了战圈,向东南方向奔逃而去。

  黄忠也不追击,命令士兵包围江东军逃卒,黑暗中,数千江东士兵只跟随黄盖逃出千余人,其余士兵再无路可逃,纷纷跪地投降。

  黄盖一路奔逃,只奔出数里,却遇见了漫天遍野的逃亡的江东士兵,令他大惊失色,他急拉住一名军侯问道:“怎么回事?”

  军侯认出了黄盖,这才战战兢兢道:“宋将军带我们去烧毁敌军战船,在半路却遭遇到无数汉军骑兵的突袭,宋将军被敌将斩杀,士兵们抵挡不住骑兵的冲击,一路溃败。”

  黄盖长叹一声,自己偷袭空营便已中计,刘璟既然有准备,又怎会放过其它江东军?而且还是他最担心的骑兵,这是江东天数使然。

  黄盖黯然,掉头便向吴县城惶惶逃去,逃出二十余里,汉军不再追赶,黄盖收拢败兵,出征时两万军队,现在只剩下四千余人,当然不是被汉军歼灭,而是大部分士兵都趁机逃亡了。

  黄盖沉思片刻,如今之计,只能带领吴县军队撤去乌程县,还有一万余人,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撤到新都郡。

  天蒙蒙亮时,黄盖终于率残军败回吴县,吴县城门紧闭,黄盖催马上前大喊:“城上开门!”

  城头无数士兵望着他,却没有立刻开城,黄盖愈加恼火,再次大喊:“快开城!”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指着城头大旗喊道:“将军快看!”

  黄盖这才注意到城头大旗,顿时令他的心凉了大半,只见城头大旗竟然变成红底黄边的汉军战旗,旗帜上绣着一个金色的大字‘刘’。

  黄盖呆住了,吴县竟然被汉军占领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朱恒出现在城头,高声道:“老将军,江东天怨人怒,气数已尽,绍公子劝我顺应民意,归降汉国,我已决定参与到复兴大汉王朝中去,老将军,抱歉了!”

  黄盖大怒,指着朱恒骂道:“吴侯不念旧恶,厚待于你,你却忘恩负义,背主求荣.....”

  朱恒不想听他骂下去,转身便走,黄盖忿怒,令军队攻城,可就在这时,后面鼓声大作,黄盖一回头,只见后面黄尘滚滚,尘土铺天盖地,大地在微微颤动,远处传来闷雷般的低鸣。

  这是汉军骑兵杀来了,黄盖万般无奈,只得催马沿着护城河向西奔逃,数千士兵也吓得魂不附体,跟随黄盖拼命奔跑。

  逃离吴县约三十余里,黄盖和众士兵人困马乏,追兵也不知去了哪里?黄盖回头再看士兵,跟随他的士兵竟不足两千人。

  明明没有汉军追杀,士兵却少了一半,不用说,又是趁机逃亡了,黄盖见前面两里外有一座驿馆,便对士兵道:“去驿馆休息吧!“

  众人来到驿馆,驿丞慌忙迎了出来,黄盖问他道:“馆中可有粮食?”

  驿丞苦笑一声说:“哪有什么粮食,只剩下一升黑豆,我煮给将军。”

  “算了,给我的马喂点水吧!”

  黄盖拒绝了黑豆,士兵无粮,他也不会自己独食,士兵们找到水井,纷纷汲水痛饮,房间里、院子里坐满了疲惫不堪的士兵。

  黄盖命人把驿丞找来,问他道:“周围可有民舍?”

  驿丞摇了摇头,“将军,方圆百里已没有一户人家。”

  “为何?”黄盖着实不解,这里离吴县并不远,怎么会如此凄凉。

  驿丞叹口气道:“早就跑光了,官府税赋如山,连去林中采野果都要交果税,去河中捕鱼,也要交鱼税,谁还活得下去,先知先觉者早就去了会稽郡,留下来的不堪压榨,要么被抓去挖运河,要么就连夜逃亡,这一路向南,乌程县那边也快没人了。”

  黄盖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他也觉得吴侯压迫民众太狠,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那你怎么不走?”黄盖又问驿丞道。

  驿丞摇摇头,“我无儿无女,老妻也病故了,能到哪里去?我这里已经做了三十年,不想离开了。”

  说到这,驿丞又道:“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的吴侯,还不如当年的严白虎,严白虎虽残暴,但至少不会让人饿死,可现在的吴侯,除了征兵,就是要粮要税,根本不给人活路啊!”

  黄盖默然,这时,一名士兵跌跌撞撞跑进来,大喊道:“将军,不好了,无数汉军将驿站团团包围了。”

  黄盖霍地站起身,追兵还是赶来了,院子士兵乱成一团,黄盖大喝一声:“不要混乱,冷静下来!”

  士兵们纷纷安静下来,呆呆地望着黄盖,黄盖深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到门前,向门外望去,在朦朦胧胧的晨曦中,只见汉军士兵里三层外三层将小小的驿站围得水泄不通。

  在汉军队伍中,只见有一杆金边汉军大旗,黄盖心中叹息,这是汉王刘璟亲自到来。

  江东士兵已纷纷爬上屋檐围墙,张弓搭箭,等待黄盖的命令,就在这时,一名文士走到大门前,拱手高声道:“我乃汉王帐下军师从事廖立,奉汉王殿下之令来见黄将军。”

  门内所有士兵都向黄盖望去,黄盖认出了廖立,他心中有点诧异,汉王竟然不怕自己将廖立押为人质,但一转念,黄盖便明白过来,刘璟在举手之间便可将自己全歼,他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

  想到这,黄盖心中敌意消去几分,令道:“请廖先生进来!”

  旁边部将陈延低声道:“不如用廖立做人质,逼汉军退兵。”

  黄盖瞪了他一眼,“汉王让廖立进来谈判,光明磊落,我又岂能行小人之举?”

  陈延碰了一个钉子,暗暗咬牙,不敢再多言,不多时,廖立走进了驿馆,对黄盖深施一礼道:“黄伯父一向可好?”

  廖立与黄盖是同乡,两家都是零陵郡大族,多有往来,廖立从小就认识黄盖,黄盖也认识廖立,廖立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在零陵郡极有名气,后来廖立去江东求学,曾在黄盖府中借住过,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原来是廖贤侄,你可是为汉王做说客?”

  “侄儿确实是为伯父而来,江东大势已去,伯父为何不回归荆州,为父老乡亲尽一份力?”

  黄盖叹息一声,“贤侄好意我心领了,但孙氏三代待我不薄,我岂能背叛他们,贤侄请回吧!我不会降汉王,大丈夫纵是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

  “伯父不愿投降,可是这些士兵,他们都有家人,有老母要赡养,有幼童要抚育,伯父怎忍心让他们殉葬?”

  黄盖回头向士兵们望去,只见一千余士兵个个人心惶惶,眼中皆流露出害怕之色,黄盖一向体恤士卒,此时心中更加不忍,一时竟没有了主意。

  廖立看出他的犹豫,便道:“汉王殿下不想再损害江东人口,也很佩服伯父忠于江东的气节,若伯父一时不愿投降,汉王殿下也不会勉强,伯父可以自行离去,但这些士兵不能再上沙场。”

  黄盖沉思片刻问道:“那准备如何处置他们?”

  “和京口降卒一样,给粮食路费,让他们回家务农。”

  黄盖也不愿意这些士兵再跟着自己送命了,让他们回家,是最好的归宿,他便接受了廖立的方案,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请贤侄替我感谢汉王殿下之恩!”

  .........

TOP

0
  第1027章 最后希望

  按照孙权和黄盖的约定,黄盖每天都要用鸽信向建业报告吴郡的情况,这也是汉军攻占京口后,吴郡和建业间的联系被切断,一种无奈的应对策略。

  此时孙权也知道汉军主力占领京口之事,汉军主力没有西来建业,而是直接向南杀去,这让孙权十分担心吴郡的安危,他几乎每天都要询问吴郡那边的消息。

  黄盖也和约定的一样,每天送一份鸽信到建业,证实了孙权的担心,汉军占领了毗陵县,占领了毗陵全境,汉军主力正向南推进,但就在这时,鸽信的内容却生了变化,汉军没有攻打吴县,而是在挖掘运河,一连几天,每天鸽信内容都差不多,汉军迟迟没有攻城,依然在疏通运河。

  这让孙权的心中十分困惑,汉军不攻城掠寨,却在疏通运河,这是在做什么?

  孙权在书房内负手来回踱步,他此时已忘记了江东在大局上的溃败,却着眼于细节上的得失,对于如何能翻盘,他没有一点思路,他只怀着一丝侥幸,或许汉军被困在吴郡,或者在吴郡遭遇失败。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吴侯,罗校尉求见!”

  孙权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将领快步走进房间,此人叫罗岩,出任内务军校尉,也就是秘密机构鹰喙的头目,他和前任领王宁一样,都是出身孙权侍卫,对孙权忠心耿耿,是孙权最信任之人。

  罗岩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吴侯!”

  孙权瞥了他一眼,冷冷问道:“诸葛瑾有下落了吗?”

  几天前,诸葛瑾意外失踪,士兵只找到他损坏的马车,马车内血迹斑斑,挽马被乱箭射死,诸葛瑾和车夫却不知所踪,这件事引起了众多官员议论,诸葛瑾为人宽厚,人缘极好,官员们纷纷去诸葛府中慰问他的妻儿。

  这件事让孙权很被动,他怀疑诸葛瑾已经投敌,但从现场看,诸葛瑾又似乎出事了,孙权有心杀一儆百,将诸葛瑾妻儿投入狱中,但又怕引起百官愤怒,让他左右为难。

  罗岩沉声道:“卑职派人严密监视诸葛府,前几天他妻子痛不欲生,可这两天她忽然安静下来,悲痛减轻很多,甚至有点假装悲伤,卑职总觉得有人在给诸葛瑾家属通风报信。”

  “我不要你的猜测,是谁在给他们通风报信?”孙权有些恼火道。

  罗岩无奈解释道:“这几天他们府中没有家人进出,但来了不少官员上门慰问,足有十几人,包括张军师,卑职确实不知是谁给他们通风报信。”

  孙权负手走了几步,忽然恶狠狠道:“既然如此,就当诸葛瑾已背叛,立刻将他妻儿下狱审讯!”

  “卑职遵令!”罗岩明知不妥,但也只得答应了。

  孙权又问道:“现在官员们有什么动作?”

  这也是孙权所关心之事,秣陵县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这个时候,百官们都在各自打算了,孙权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准备背叛自己。

  “回禀吴侯,这段时间官员们都非常沉默,没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但入夜后,官员们私下往来密切,往来很多,卑职无法一一统计。”

  “有没有谁暗中召集官员密谈?”

  “昨天晚上,有十几个官员去了张军师府中,都是从前和他一个派系的官员,他们在一起聚会了大约两个时辰才散去。”

  和张昭一个派系,那就是北方派了,也是江东最大的实力派,包括张昭、诸葛瑾、薛综、程秉、严畯等高官,还有数十名普通官员,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这些派系聚会也是情理之中,但孙权却很想知道,是张昭主动召集他们,还是他们自去找张昭?

  想到这,孙权吩咐道:“你去调查清楚,北方派的聚会是谁起?这很重要,一定要搞清楚。”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吴侯,吕都督有急事求见!”

  孙权让罗岩退下,这才让吕蒙前来进见,片刻,吕蒙匆匆走进了书房,向孙权施一礼,有些紧张道:“吴侯,卑职得到消息,可能吴县已经失守!”

  孙权一愣,“这这是哪里得消息?”

  “消息从军中传来,卑职仔细盘查过,是吴郡那边有败兵逃回,带回来一些不利的消息。”

  “什么消息?”

  “说是黄将军偷袭汉军大营中计,被汉军伏击,大败而逃,朱恒投降汉军,献了吴县城,现在黄将军情况不明。”

  孙权呆住了,慢慢颓然坐下,如果消息是真,那么吴县真的完了,每天送来的鸽信也是假消息,他就是感到奇怪,汉军为何不攻城,反而疏通运河做什么?

  半晌,孙权低低叹息一声,“吕都督,如果消息是真,我们该怎么办?”

  吕蒙咬牙道:“卑职听说汉军粮草屯积在毗陵县,如果我们能偷袭毗陵成功,烧毁汉军粮草,或许我们还有一线希望。”

  孙权沉思片刻道:“偷袭毗陵,需要多少军队?”

  “军队不在多,而在于精,三千人足矣,卑职推荐丁奉为主将,率军偷袭毗陵。”

  此时孙权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要有人说,还有一线希望,他都会毫不犹豫抓住,只是让他出兵,这有点让他为难,但只沉吟片刻,孙权便做出了决定,“也罢!就依吕都督之言,当丁将军率军偷袭毗陵县。”

  江东文官们各有打算,江东武将们也逐渐分化,以吕蒙为的少壮派依旧殚尽竭虑,尽一切力量击败汉军,挽救江东。

  而以陈武、蒋钦为的老将则比较悲观,认为江东大势已去,虽然他们没有说出投降汉军之类的话,但也态度消极,不肯卖力防御。

  到了江东最危急的时刻,孙权也终于认识到,他只能依靠吕蒙等少壮派,和汉军进行最后一搏。

  夜晚,一支军队离开了建业,正迅向东进,这支三千人的军队正是由丁奉率领,前去偷袭毗陵县汉军粮草重地的江东军。

  事实上,吕蒙得到的消息也只是十天前的事实,十天前,汉军为了攻打吴郡,而将二十万石粮囤积在毗陵县,以毗陵县为粮草后勤重地,但现在吴郡已经被汉军主力攻下,那么毗陵县还是不是粮草后勤重地?吕蒙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为此,他做出两个方案,如果毗陵县还是汉军的粮草后勤重地,那么丁奉必须千方百计烧毁汉军的粮草,迫使汉军因缺粮而退兵,相反,如果毗陵县已经不再是汉军的粮草后勤重地,那就由丁奉自己去寻找汉军粮草所在,想办法烧毁它。

  总之,丁奉和他率领的三千军就成了吕蒙安排在外面的一支奇兵,一旦汉军主力包围建业,这支奇兵将在外围作战,伺机进攻汉军的死穴。

  也正是这个战术意图,丁奉率领的这三千军队十分精锐,都是五六年的老兵,大多参加过合肥之战,训练充足,装备精良,除了全套的刀矛盔甲外,每个士兵还背着三斗米和一只火油皮袋。

  丁奉走得并不急迫,在走出五十里后,天渐渐亮了,丁奉见前方有一片树林,便下令全军进入树林休息。

  士兵们走了一夜,也着实有些疲惫不堪,他们纷纷冲进树林,寻找一处干燥之地休息,丁奉也找到一块大石坐下,一边喝水,一边思索着吕蒙给他的命令。

  丁奉本人也认为汉军的粮草后勤重地不应该再停留于毗陵县,既然汉军拿下了吴郡,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杀一记回马枪,调头进攻建业,在这种情况下,汉军的粮草后勤重地会放在哪里?

  丁奉取出一幅地图放在大石上,仔细地寻找汉军可能选择的后勤的重地,这个承担粮食后勤的重地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先是交通便利,尤其要方便水运,其次要离建业比较近,便于随时向汉军支援粮食,凭这一点,毗陵县就要去掉了,甚至京口也不可能,原因都是离建业太远。

  而第三就是要安全,便于驻扎重兵,有利于防御,不会被敌军轻易偷袭,可是建业附近同时符合这三条的地方几乎没有,不是交通不便,就是安全不利。

  这时,丁奉的目光有些凝固了,他现了最有可能成为汉军后勤重地的存粮之地,那就是长江北岸,既有长江的水运便利,又有远离江东军的安全,同时离建业很近。

  丁奉心中充满了苦涩,如果他是刘璟,他会不会把极其重要的后勤重地依旧放在不安全的江东,而不迁去安全且便利的江北呢?答案是必然的,汉军粮草必然会北迁,连他这个普通的江东战将都能想到这一点,作为一国之君的刘璟会想不到吗?

  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走来,向丁奉禀报道:“启禀将军,我们在树林里抓到两个逃兵。”

  丁奉点点头,“把他们带上来!”

TOP

0
第1028章 围猎丁奉

    片刻,两名男子被带了上来,两人借衣衫破烂,面带饥色,与随处可见的逃难难民没有区别,但士兵在他们身上搜到了江东士兵的军牌,证明他们二人原本是江东军。

    两人被带到丁奉面前磕头哀求,“将军饶命!”

    丁奉看了看两块军牌,冷冷道:“按照军规,擅自逃离军队者立斩,你们两个不想活了吗?”

    两名逃兵吓得魂不附体,拼命磕头求饶,丁奉语气又和缓下来,对两人道:“不过你们只要老实交代,我可以饶你们一命。”

    年纪稍长的逃兵战战兢兢道:“禀报将军,我们其实也不是逃兵,我们随黄老将军去夜袭汉军军营,结果中了埋伏,被汉军无数骑兵追杀,我们侥幸逃出,黄老将军也不知去向,我们只得返回京口家乡。”

    “这就奇怪了,你们既然返回京口,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这里可是去毗陵郡的官道。”

    另一名逃兵道:“我们家人已经不在京口,也不知去了哪里?我们就想去毗陵郡亲戚家中,结果半路遇到了汉军船队,我们吓得向西逃命”

    “等等!”

    丁奉忽然从他们口中得到了自己迫切想知道的情报,他立刻站起身追问道:“你们在哪里遇到了汉军战船?”

    “在七柳镇附近。”

    丁奉展开地图,很快找到了七柳镇,正是毗陵县通往京口城运河的中间位置,他又连续追问道:“是什么时候遇到的汉军战船?有多少战船?战船是驶向哪里?”

    “回禀将军,是昨天上午遇到,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战船,一眼望不见尾,声势浩大,估计有上千艘,都是千石大船,战船是驶向京口方向。”

    丁奉慢慢坐了下来,果然被他料中了,上千艘战船驶向京口方向,只有一个解释,汉军的后勤重地正在转移,不是转移到京口,而是向长江北岸转移,这样一来,他这次出击还有什么意义?

    丁奉心情沮丧,摆了摆手道:“给他们点粮食,放他们走吧!”

    “多谢将军!”

    两人重重磕头,接过一袋干饼便飞奔而去,丁奉独自坐在大石上怔,这时,一名牙将低声建议道:“将军,我们不如改道去京口,或许还能赶上汉军战船。”

    丁奉点点头,那两个逃兵是昨天上午在七柳镇遇到,过去了整整一天一夜,如果汉军战船数量众多,且航不快的话,他们是可以在京口追上一部分尾船。

    想到这,丁奉起身令道:“全军整队,立刻出去京口!”

    三千江东士兵纷纷从树林内跑出列队,转道向东北方向疾行军而去,他们距离京口约六十里,如果一路顺利的话,将在下午时分抵达京口。

    但三千江东军只走出十余里,便感觉到了异常,只觉大地在颤抖,四周传来闷雷般的声响,“将军,后面有骑兵追来了!”

    丁奉回头,只见身后出现了黑压压的大队骑兵,距离他们不到两里,正疾追而来,士兵又惊恐地大喊起来,“将军,前方也有骑兵拦截!”

    “将军,东面也有骑兵!”

    “西面也有!”

    丁奉心中顿时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中埋伏了,汉军骑兵早就盯住自己,就等着机会围歼他。

    “将军快看!”

    一名士兵指着前方骑兵喊道:“那两个人!”

    丁奉也一眼认出,远处有两个骑马人衣着不同于骑兵,正是他在树林里遇到的两个逃兵,原来他们是汉军斥候,丁奉恨得心中滴血,难怪这两人一直保留着军牌,若真是逃兵,现江东军的第一件事就是丢掉军牌,自己居然没有反应过来,还是他们装得太像。

    丁奉明白过来,汉军看透了他们要去袭击汉军粮草重地的意图,所以故意引他们向京口方向,使他们落入了骑兵的包围圈。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几名牙将惊慌的大声问道。

    他们正好处于一处旷野,前后左右都是平原,没有河流,也没有树林,正是骑兵冲击的最有利地形,丁奉无奈,只得大喊道:“用用弓箭防御身后!”

    丁奉率领的江东军毕竟是一支精锐,虽然士兵们很慌乱,但并没有崩溃,勉强结成阵型,一千余名士兵张弓搭箭,对准了身后两里外掩杀而来的汉军骑兵。

    这支骑兵由庞德率领的一万关陇骑兵,本来庞德也执行汉王刘璟的灭吴之策,尽一切力量保存江东人口,也就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活俘江东士兵。

    但丁奉非但没有投降之意,却还张弓搭箭,负隅顽抗,令庞德的心中恼火起来,他战刀一挥,喝令道:“出击!”

    汉军骑兵中鼓声大作,四面八方的一万骑兵同时启动,挥舞战刀长矛,铺天盖地向被包围的三千江东军杀去。

    尘土飞扬,箭矢穿空,南面的两千骑兵率先杀至,他们高举盾牌,迎着箭矢疾奔,尽管不断有士兵中箭落马,但汉军骑兵前仆后继,只片刻便杀到江东军士兵眼前。

    ‘轰!’的一声巨响,惨叫声骤起,数十名江东士兵被撞得飞起来,骑兵冲击的力量之猛烈,瞬间冲进了江东军群中五十余步,将江东军阵撞开一个大缺口,尸体遍地,血肉模糊,数百江东士兵当场惨死。

    关陇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吓得江东士兵胆寒心颤,军阵内顿时一片大乱,江东士兵没对付骑兵的经验,丁奉擅长于水战,对骑兵之战也同样经验欠缺,竟没有排出长枪方阵,三千江东士兵各自为战,片刻便被汉军骑兵分割成数十小块,面临着被骑兵屠杀的惨剧。

    这时,丁奉也杀红了眼,他的战马在骑兵冲击中被流矢射死,丁奉挥舞大铁枪,徒步而战。

    这时,一匹黑色大宛马如狂风般杀来,马上一员大将,黑甲银盔,面如重枣,手执一把金背砍山刀,正是汉军骑兵主将庞德。

    庞德一声冷喝,迎面一刀向丁奉面门劈去,丁奉也大喝一声,挺枪迎战,尽管丁奉武艺高强,是江东数一数二的勇将,但他战马已失,武力大打折扣,面对同样勇猛过人的庞德,丁奉只战了数合便落了下风,一时间险象环生。

    庞德猛地一刀劈出,丁奉举枪格挡,强大的力量震得他虎口麻,铁枪几乎脱手而飞,连退数步,这时庞德战马冲过,他趁丁奉脚下不稳的机会,伸手一把抓住了丁奉后颈盔甲,竟将他凌空抓了起来。

    庞德将丁奉重重摔在地上,铁枪飞到另一边,他喝令道:“给我绑了!”

    十几名关陇大汉一拥而上,将丁奉按住,牢牢捆绑起来,丁奉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

    庞德大吼一声,“统统住手!”

    他声如虎吼,战场上的厮杀慢慢停下,无数目光向主将望去,庞德单臂将丁奉高高举起,大喊道:“尔等主将被擒,立刻投降,饶尔等不死!”

    ‘当啷!’

    也不知是谁的战刀先落地,但这已经不重要,江东士兵们见主将已被擒,加之汉军骑兵骁勇异常,早已令士兵们胆寒,在生死关头,只要有一个士兵放下武器,就会引来无数人效仿。

    江东士兵们纷纷放下兵器,双手抱头跪在地上,一片片蔓延,只片刻之间,近两千江东士兵全部跪地。

    丁奉羞愤难当,有心阻止士兵们投降,但口被破布堵住,使他喊不出声,只得眼睁睁望着所有士兵投降,丁奉痛苦得闭上了眼睛。

TOP

0
  第1029章 大堂对质

  一匹疲惫的战马驮着老将黄盖终于返回了建业,黄盖从驿馆脱身后,又去了乌程县,半路得知乌程县的五千守军也投降了汉军,黄盖心如刀割,却又无可奈何,他无处可去,只得单枪匹马返回建业。

  距离建业城还有一里,官道对面,只见十几名骑兵急奔来,片刻奔至黄盖面前,这些骑兵银甲银盔,显然都是孙权的侍卫。

  为侍卫向黄盖拱手道:“我们奉吴侯之令,特来迎接老将军!”

  黄盖鼻子有些酸,连忙问道:“感谢各位前来迎接,请问,吴侯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已有斥候先一步赶来禀报了吴侯,故而知道老将军归来。”

  “原来如此,那就烦请各位领我去见吴侯。”

  不料侍卫们却没有动身的迹象,反而从四面八方包围了黄盖,黄盖不由愣住了,“你们这是做什么?”

  为侍卫干笑一声说:“为防止出意外,请老将军把兵器交给我们。”

  黄盖顿时勃然大怒,“尔等敢如此无礼!”

  “老将军请息怒,我们只是奉命行事。”

  黄盖长叹一声,这应该是孙权的意思,看来孙权要见他也并非什么好事,但事已至此,他不可能调转马头离去,只得将长枪和佩剑交给了侍卫。

  “还有匕!”

  为侍卫指着他皮靴内的匕道:“吴侯有令,所有兵器都必须上缴,也包括匕。”

  黄盖心中黯然,刘璟尚不收走他一件兵器,孙权反而如此不信任自己,简直令人齿冷,刚才黄盖还为孙权派人来迎接而感动,但此时他只感到一阵阵寒心。

  他将匕交给了侍卫,他身上再也一件兵器,侍卫又在他身上和马袋中搜查一遍,这才押着他向建业城而去,此时黄盖心已冰冷,任由侍卫们对他无礼。

  片刻,一行人进了建业城,直接来到建业宫广场台阶前,“将军请吧!吴侯在正堂等候。”侍卫们翻身下马,冷冷对黄盖道。

  这时黄盖忽然看见张昭从旁边走来,他连忙迎上去道:“军师,生了什么事?”

  张昭叹了口气,摇摇头走了,这时,几名侍卫上前架住黄盖,不由分说,强行带着他快步向台阶上走去,一直走进了正堂。

  建业宫的正堂实际上就是正殿,规模完全是一座大殿,只是为了避讳才起名为‘堂’,但实质却已是僭越,这也是刘璟指责孙权僭越谋反的理由之一。

  宽阔的大堂中,孙权坐在高高白玉阶的王座上,冷冷地望着黄盖,旁边站着吕蒙、步骘等十几名文武高官,黄盖挣脱了侍卫,整理一下衣甲,上前跪下行礼,“卑职黄盖参加吴侯!”

  “黄盖,你可知罪?”孙权语气严厉地呵斥道。

  “卑职指挥军队不力,胜敌心切,中了敌军的埋伏,以致全军覆没,卑职知罪。”

  “哼?若是如此,我倒不追究你了,我是说你勾结敌军之罪!”

  黄盖头脑中‘嗡!’的一声,心中乱成一团,吴侯怎么会说自己勾结汉军,分明是朱恒勾结汉军,献了吴县城,怎么栽到自己头上了。

  “启禀吴侯,卑职没有勾结汉军,是朱恒他暗中勾结汉军,最后趁我率军出城,献城投降,才导致最后惨败,请吴侯明鉴!”

  孙权冷笑一声问道:“既然如此,怎么只剩你一人了,其他士兵呢,难道都死绝了吗?”

  “启禀吴侯,卑职被汉军包围,只有卑职一人杀出,其余士兵都被汉军俘获。”

  虽然实情略有出入,但黄盖不想说得太多,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孙权连声冷笑,“好一个杀出重围,你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任你红口白牙胡说,带上来!”

  孙权一摆手,片刻,一名男子被侍卫带了上来,黄盖一眼认出是他的部将陈延,也是在驿馆中和他分手,黄盖一怔,“怎么是你?”

  “老将军,怎么会不是我呢?”

  陈延冷笑一声,躬身向孙权行礼,“参见吴侯!”

  “陈将军,你和他对质吧!”

  陈延转过身,不慌不忙对黄忠道:“我相信老将已经把偷袭汉军军营失利和朱恒献城都说了,这些不会有出入,我就不赘言,关键是在驿馆中生了什么事,黄将军,我且问你,你有没有见廖立?”

  黄盖心中叹息一声,自己真是跳进黄河也说不清了,他点点头,“刘璟派廖立来劝我投降,确有此事。”

  “廖立是汉军军师,黄将军为何不用他为人质?”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廖立光明磊落而来,我若抓他做人质,岂不是坏了江东军名头,这种事情我黄盖不做。”

  陈延连声冷笑,“说得比唱得还好听,难怪廖立叫你世叔。”

  黄盖大怒,“我不抓他,岂是为了私情,我黄盖效命江东数十年,难道我是顾私情而不管大义之人吗?”

  陈延也毫不让步,针锋相对道:“黄盖,你休要用资历来压人,我在吴侯身边,要比你更久!”

  黄盖一下子愣住了,他盯住陈延半晌,一字一句问道:“你究竟是何人?”

  陈延自知失言,也索性挑明了,“我原是内卫军,一直跟随吴侯左右。”

  黄盖慢慢回头,注视着孙权,惨然一笑,“原来吴侯在我身边安插了一个探子,我今天才知道。”

  孙权面无表情,冷冷道:“你不用岔开话题,我且问你,你是否已投降了汉军?”

  “老臣效忠孙氏三代,对江东忠心耿耿,绝没有投降刘璟。”

  “胡说!”

  旁边陈延怒道:“你分明接受了廖立的条件,把一千多兄弟献给汉军,自己却脱身了,若你没有投降汉军,他们会放你吗?”

  黄盖摇了摇头,“你真是一头蠢猪,我是为了保全你们的性命才不肯死战,刘璟是仁慈之君,不忍江东人口再受屠戮,才让我自行离去,你分明是一个小人,怎会理解上将之心?”

  孙权听出黄盖语中带刺,讥讽自己为小人,他再也忍不住,重重一拍桌子,“黄盖,你分明是来建业埋伏,在关键时献城,还想花言巧语来哄我,来人,给我拿下!”

  十几名侍卫冲上来,将黄盖按倒在地,黄盖见孙权只信亲卫,不信大将,心中不由万念皆灰,又想到孙坚创业不易,不由痛心之极,高声大喊:“孙权,江东将亡在你的手中,你还有何面目去见父兄?”

  孙权大怒,喝令道:“给我推出去斩!”

  侍卫将黄盖向外拥去,旁边步骘、张昭等人纷纷出列求情,“吴侯息怒,黄盖投降并无确凿证据,杀之会影响吴侯名声,请吴侯饶他一命。”

  吕蒙也求情道:“黄盖在军中威望颇高,杀之会影响士气,吴侯三思!”

  吕蒙的求情说中了孙权的担心,他缓缓道:“既然众位大臣求情,我就饶他一死,但活罪不免,将他杖打两百棍,给我严加看守!”

  侍卫将黄盖推了下去,远远只听他大喊:“孙权,无能鼠辈,你亡了江东,有何脸面去见父兄?”

  大堂内气氛尴尬,孙权重重哼了一声,起身便向后宫走去,其余大臣则纷纷摇头,心中暗暗叹息,吕蒙却有些忧心忡忡,无心去军营,回到了自己家中。

  书房里,吕蒙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喝闷酒,黄盖的回来其实是把吴郡的最后一线希望也掐灭了,尽管今天吴侯没有问到乌程县的情况,但不用问吕蒙也知道,乌程县必然也失守了,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不至于让他如此闷闷不乐。

  关键是他今天无意中才知道,孙权竟然在黄盖身边安插了密探,监视黄盖的行动,那么自己身边会不会也有吴侯的密探呢?答案显而易见,吴侯连跟随孙氏三代的黄盖都信不过,又怎会信得过自己?

  这时,门开了,吕蒙妻子谢氏托着食盘走进了书房,吕蒙前妻已病故,他本有意小乔,但小乔却去了长安,并嫁给刘璟为妾,孙权有意笼络吕蒙,便令妻子谢夫人做媒,将谢夫人守寡在家的族妹嫁给了吕蒙。

  谢氏心地善良,温柔体贴,长得秀丽端庄,和吕蒙十分恩爱,她虽是谢夫人的族妹,却很少进宫去见谢夫人,在家一心一意抚养吕蒙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也深得吕蒙敬重。

  “将军似乎心情不好?”谢氏放下食盘笑问道。

  吕蒙叹息一声,“江东风雨飘摇,这个时候,谁得心情能好得起来?”

  “将军也是尽力而为,实在救不了江东,也是江东气数已尽,谁也怨不得将军,只希望将军念着我们母子,不要以性命相搏。”

  吕蒙默默点头,妻子说得对,自己尽力而为也就无愧于心了,这时他想起一事,问道:“吴侯夫人今天找你进宫做什么?”

  “吴侯夫人说,秣陵县不安全,让我带着孩儿去建业宫内居住,好互相照顾。”

  吕蒙一怔,“你答应了吗?”

  “没有答应,我说要回家请示将军,她就没有坚持了。”

  “这样最好,真的打起来,建业宫反而不安全,我倒觉得秣陵县城安全一点。”

  “我也是这样认为,张军师、步长史这些高官大臣都住在秣陵城,既然不安全,让大家一起住进建业宫好了,干嘛非要让我独自一人带着孩儿去?”

  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吕蒙蓦地明白过来,这分明是孙权要拿自己的妻儿做人质啊!吕蒙顿时怒从心头起,‘啪!’的一声,将手中耳杯捏得粉碎。

  “将军,你这是.....”谢氏吓得花容失色。

  吕蒙忍住心中不满,淡淡道:“没什么,记住我的话,若吴侯夫人再问起,你就说我不答应,另外,你也不要再去建业宫了。”

  谢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原本邀我明天再去,我就告诉她,我身体不适。”

  吕蒙笑着拍了拍妻子的手背,“等战争结束,我们一起回老家去看看。”

  .........

TOP

0
  第1030章 兵围建业

  清晨,建业城外的江面上再次出现了极其壮观的一幕,一千五百余艘战船铺天盖地地停泊在江面上,延绵数十里,仿佛连江面都遮蔽。

  建业城头上响起了无力的钟声,无数士兵默默注视着江面上壮观一幕,很多人都意识到,在吴县已被汉军攻克后,汉军船队再次出现在江面上,那就意味着建业之战的来临。

  士兵们的猜测并没有错,八万汉军已从两个方向朝建业城挺进,开始勒紧套在江东脖子上的最后一根绞索,十天前,已由大将刘虎率领的三万汉军从江夏步行抵达了合肥,屯兵在淮河一线,防止曹军在关键时刻偷袭合肥,从而挫败汉军攻取江东的战略。

  江面上的汉军只是一部分,另外三万汉军已从京口杀来,即将抵达建业城。

  下午时分,三万步骑汉军在老将黄忠和大将庞德、魏延的率领下,抵达了建业城,在距离建业城约五里外扎下了大营,等待汉王刘璟的命令。

  建业实际上是由两座城组成,一座军政城,也就是建业城,城内只有军营、官衙和建业宫,没有民房和商业,在建业城南部约三里便是秣陵县城,聚集了二十余万人口,所有官员的家宅都位于秣陵县城内。

  这使江东军的防御遭到了极大的困难,他们既要保住建业城,又要保住秣陵县,而兵力并不多,原本有两万军队,在丁奉带走三千人后,只剩下一万七千人,其中七千人驻防秣陵县,由长史步骘率领,而一万军队防御建业城,则由孙权亲自坐镇。

  就在黄忠率三万大军抵达建业城以东的同时,长江内汉军战船也一艘艘靠岸,另外五万汉军在水军都督甘宁的率领在建业货运码头登6了。

  甘宁率领的五万大军则部署在建业城以西,和东面的黄忠大军遥相呼应,作为这次东征江东的主帅,汉王刘璟也出现西大营内。

  中军大帐内,刘璟独自一人站在沙盘前沉思,如果只是为了战争,这场灭掉江东的战争已经没有了悬念,汉军在江东及周围已经集结了十三万大军,而建业只有不到两万人。

  而汉军目前拥有近四十万石军粮,也足以支撑汉军半年以上,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军粮数量,都足以支持汉军很快结束这场战争,但刘璟此时考虑的是战争结束后怎么办?

  尽管孙权为了扩军备战过度压榨江东人民,使他自毁长城,失去了江东民众支持,但并不意味着汉军就会受到江东民众欢迎,这些天刘璟亲身体会到,江东人民更多是反对孙权,而非孙氏政权,他们普遍怀念孙策时代。

  当然江东人经历的统治者并不多,他们还没有体会到汉国的统治,无法将汉国和孙权做比较,所以大多数人对汉国的到来带着一种怀疑态度,但也并不排斥,相、对于对曹军的反感,江东人更欢迎汉军,这也和他刘璟多年来善待江东战俘有着直接关系。

  刘璟此时考虑更多是如何处置孙权,刘璟希望孙权能投降汉国,这样文官大将也随之投降,有利于战后江东的稳定,但孙权又怎么安置?

  就在刘璟沉思不语时,有侍卫在帐门口禀报:“启禀殿下,有二十余名丹阳郡官员在大营外求见。”

  刘璟一怔,哪里来的官员,但他立刻便反应过来,这一定是丹阳郡各县的官员,这也是汉军攻打江东的一个漏洞,占领了毗陵和吴郡,偏偏将丹阳郡遗漏了。

  建业只是丹阳郡中一城,而丹阳郡地域广阔,西到皖口,东到句容,东西长达近两千里,下辖二十几个县,四十余万人口,是整个江东人口最多,也是最为富庶的一个郡。

  汉军全力攻打建业,却把丹阳郡给遗漏了,刘璟笑着点点头,“带他们去侧帐会见!”他确实需要安抚住这些官员。

  片刻,二十几丹阳郡地方官被带到了侧帐,这些地方官大多是丹阳郡各县的县令,由丹阳郡丞周鲂统一召集,周鲂是吴郡人,性格勇烈,擅长谋略,他原本是广陵太守,在甘宁在江北全歼于禁率领的曹军后,汉军占领了广陵郡,周鲂撤回建业,被贬为丹阳郡丞。

  周鲂在江东官场中属于吴越派系,周氏家族在吴郡也是名门之一,尤其和顾氏家族关系深厚,半个月前,汉军主力船队抵达建业,周鲂便知道江东大势已去,他暗中派人联系丹阳各县县令,准备响应汉军。

  他原本还担心会有县令出卖自己,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丹阳二十二个县,所有县令都表示愿意归降汉国。这也表明众人对江东已经没有了信心。

  周鲂带着众县官跟随着军师廖立和主簿郤正走进了侧帐,侧帐占地也有一亩,颇为宽敞,众人围一圈坐下,廖立对众人笑道:“大家请稍坐,殿下马上就到。”

  周鲂坐下便问道:“不知吴县那边情况如何?”

  周鲂是吴郡人,他的妻儿父母和整个家族都在吴县,现在整个吴郡的情况不明,着实令他有点担心,廖立明白周鲂的担心,笑着对他道:“周使君不必担心,吴县朱恒归降了汉军,也保住了吴县城,吴县平民没有死伤一人,周家也平安无事。”

  周鲂顿时一颗心放下,拱手谢道:“多谢军师解惑。”

  这时,帐外有士兵高声喝道:“汉王殿下驾到!”

  众人纷纷站起身,只见汉王刘璟在几名亲随的护卫下快步走进了大帐,众人一起躬身见礼,“参见汉王殿下!”

  刘璟笑着摆摆手,“各位请免礼!”

  这时,刘璟看见了周鲂,对他笑道:“周使君也在这里,我们好几年没见了。”

  周鲂见刘璟居然还认识自己,他心中感动,连忙上前道:“殿下当年迎娶尚香公主,便是微臣做的司仪,不知尚香公主现在可好?”

  “她很好,过段时间她也会来江东,各位都可以见到她了。”

  众人听说尚香公主要回来,都不由议论纷纷,周鲂也暗暗佩服刘璟政治手腕高明,要稳住江东,还是需要孙氏家族出力,如果尚香公主肯出面安抚,必然会大大缓解江东军民的抵触情绪。

  这时,周鲂替刘璟一一介绍众人,虽然这些都是县令小官,但刘璟却没有半点轻视,自己要稳住江东,关键还是得依仗这些县令,他们才是和平民打交道主要官员。

  刘璟耐心地和众人一一见面,最后笑道:“各位请坐吧!”

  众人再次坐下,刘璟对众人笑道:“俗话说,州官不如县官,县官不如现管,我虽然对江东也有所了解,但肯定不如各位体会更深,借这个机会,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有什么疑虑,尽管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虑。”

  周鲂也道:“难得殿下接见各位,机会难得,大家尽管直言相问。”

  众人心中都有太多的疑虑,大家见汉王态度和蔼,笑容可亲,心中的惊惧之心渐渐消除,旁边一名中年官员欠身道:“下官是宛陵县令张钦,我们县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逃民太多,近一半的民众都逃去荆州或者豫章、九江等郡,下官请问殿下,将来会不会把逃民送回原籍?”

  这也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逃民成风,每个县都深受其苦,没有人口就没有赋税,没有赋税就没有业绩,难以得到提升,甚至还无法养活幕僚小吏,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刘璟点点头道:“汉国的相国们这两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安置逃民,甚至把吴郡逃民安置去了灵州,他们都心甘情愿去边疆,欢天喜地留住下来,原因很简单,开垦边疆没有赋税,还有属于自己的大片土地,他们若不愿回来,我也不可能将他们捆送回来,这样说吧!每个郡都面临人口短缺,你们希望逃民回来,而接受郡却希望他们能定居下来,不好平衡啊!所以我觉得与其指望荆州或者关中的逃民回来,还不如好好安抚现有的居民,让他们不要再逃走,这才是关键。”

  众人脸上都露出失望之色,汉王说得很明白了,不会将逃民遣返,刘璟看出众人脸上的失望,又接着道:“我的态度需要明确,对于逃民,我会给一个三年的过渡期,三年内逃民可以返回江东原籍,也可以留在荆州或者北方,一切由逃民自由选择,我想落叶归根,很多人都愿意回到家乡,大家只要宽以待民,切实执行汉国的各种休养生息措施,至少能有一半逃民会返回家乡。”

  刘璟这番话让众人稍稍松了口气,尤其一半逃民回乡,这就是一个表态,说明汉王是要平衡各方利益,至少也会考虑到江东的利益。

  这时,一名瘦高个的官员又起身行礼道:“下官是怀安县丞罗骏,我们县令已经挂印辞官半年,目前县内事务都是由下官负责,事情不仅繁重,而且千头万绪,下官深知兵役和赋税过重是江东逃民成患的根本原因,说实话,我们都不愿意被乡民指着脊梁骨痛骂,我想请问殿下,今年或者明年,江东税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所有人不由坐直身体,竖起耳朵,生怕听漏掉汉王的答复。

  刘璟微微笑道:“其实不仅是江东,汉军每收复一个地方都会降税减赋,大汉战乱已久,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安居乐业,不再受兵戈之苦,所以我的根本策略就是用三十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这时长期的策略,而对于短期,一般而言,都执行一免两减半,就是第一年免税,第二年第三年减半征税,第四年才正常征税,至于税赋,一般是二十税一,若遇到灾年,会降为三十税一,甚至免税,江东也是一样。”

  停一下,刘璟又对罗县丞笑道:“既然县令已经辞官半年,那从现在起,我就正式任命你为怀安县县令!”

  此言一出,不仅使这个罗县丞大喜,所有的县官们都喜出望外,汉王这就是正式表态了,汉国灭亡江东,也不会罢免他们的官职。

  ..........

TOP

0
  第1031章 何策破城

  送走了县官们,刘璟留下了郡丞周鲂,又命人请来鲁肃和诸葛瑾,和他们三人商议破建业之策,周鲂见到了鲁肃和诸葛瑾,不由大为惊讶,原来这两位江东重臣也投降了汉国,他心中的一丝不安也随之消失无踪。

  诸葛瑾此时更关心自己家人情况,他已得知孙权将自己家人下狱,令他十分担忧,他连忙将周鲂拉到一旁,低声问道:“子鱼,我家人现在情况如何?”

  周鲂安慰他道:“诸葛公的家人不在建业官狱,而在秣陵县狱,诸葛公放心,吴侯之令虽然下面人不敢违抗,但也不至于虐待诸葛公的家人,况且张军师特地有过嘱咐,他们现在都安然无恙。”

  诸葛瑾也懂官场之道,这个时候没有谁敢动自己家人,但家人毕竟在狱中,让他难以心安,诸葛瑾点点头,见刘璟已经走进大帐,便道:“先听听汉王殿下怎么说吧!”

  刘璟正和鲁肃谈及建业城和秣陵城的情况,在这方面,鲁肃很有言权,当初便是他和张紘修建了建业城,他对建业城的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

  秣陵县城的重新修葺也是由鲁肃主持,对秣陵县城的防御情况他也很了解,不过鲁肃还是希望刘璟尽量不要猛烈进攻城池,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本来鲁肃不想过问汉军攻打江东事宜,但就是为了减少江东伤亡,他才主动参与刘璟的幕僚决策。

  诸葛瑾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但诸葛瑾更希望自己能在战后得到刘璟的重用,甚至希望自己能入相,他今年才四十余岁,还有十几年的前途,他的功名之心要比鲁肃炽热得多。

  刘璟站在沙盘前,用木杆指着建业和秣陵两城,对他们缓缓道:“自从进攻江东以来,我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也现江东士兵普遍厌战,作战稍有不利便举旗投降,以致于我一路势如破竹,所以对秣陵和建业两城我也希望他们不战而降,尽量避免兵戈涂炭,我请三位来谈一谈,想听听你们对破城的意见。”

  三人对视一眼,鲁肃笑道:“先请诸葛公谈一谈吧!”

  三人中,诸葛瑾的官职和地位最高,自然由他先开口,诸葛瑾也不推辞,拾起木杆指着秣陵城道:“微臣的意见是先攻秣陵县城,原因很简单,一是秣陵县城驻兵少,其次县城城墙远不如建业城高大坚固,比较容易攻下,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官员和部分将士的家眷都住在县城内,如果拿下秣陵县城,建业城的军队就动摇了。”

  鲁肃和周鲂皆赞成诸葛瑾之言,周鲂笑道:“殿下,诸葛公说得极是,秣陵县是建业的根基,也是建业的软肋,拿下秣陵县,最多半个月,建业城就顶不住了。”

  三人的建议和刘璟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他还想知道,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攻下建业城,他又向鲁肃望去。

  鲁肃明白刘璟的意思,他苦笑一声道:“当初修葺秣陵县城时,我现秣陵城墙用的都是泥砖,便建议吴侯拆掉县城重修,换成石砖,但遭到了张军师和步长史的联合反对,顾雍、虞翻等人也不同意,认为耗费太大,所以我的建议被否决,最后只是对秣陵县城进行了简单的修缮,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里面还是朽木旧砖,相对而言,北面稍微坚固,因为大臣们都出入北门,而南城则最为破旧,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非常脆弱,不堪一击,但就不知今年有没有重修过,这得问问周郡丞。”

  旁边周鲂接口道:“今年倒是加固了建业城,秣陵县城只换了城门,城墙没有修缮。”

  刘璟沉思良久,对他们道:“我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先攻秣陵县城。”

  秣陵县是丹阳郡治所在地,孙权从京口迁都来建业后,并没有用秣陵城作为都城,而是在秣陵城北修建了石头城,也就是建业城,但建业城只有官衙和驻军以及孙权的建业宫,而秣陵县城便承担了其他的城市功能。

  随着汉军攻打建业的迹象愈加明显,秣陵县城内也是一片风声鹤唳,战争的气息越来越浓厚,白天实施戒严,晚上执行宵禁,所有民众不得外出,粮食实施配给制,整个城内冷冷清清,大街小巷看不见一个人影,七千江东士兵在大将周泰和蒋钦的率领下严守秣陵县城。

  入夜,城头上巡哨士兵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秣陵县城并不高,城高只有两丈五尺,城墙也不够宽厚,无法在城头安置大型投石机,城外是一条宽三丈的护城河,实际上就是秦淮水的支流。

  尽管城头巡逻士兵十分警惕,但在夜晚,他们无法看到护城河内的细微异常,此时,城南护城河内,几名身穿水靠的汉军斥候悄悄浮出了水面,他们趁巡哨士兵刚刚离开的机会,迅从水中跃出,紧紧贴在城墙根下。

  城墙根一向是城头巡哨士兵的死角,除非士兵探头向外张望,否则很难观察到城墙根下的动静,三名汉军斥候取出精钢鱼刺,这是水中搏斗的利器,但他们鱼刺的尖刃却是又尖又扁,很容易便插进了城墙。

  这便是刘璟的经验以及谨慎,尽管鲁肃告诉他,秣陵城墙都是泥砖,南城尤其破旧,但那只是鲁肃的一家之辞,只能作为参考,具体破旧到什么程度,必须要眼见为实,才能做出攻城决策。

  三名斥候动作十分熟练,迅地勾出了几块城砖,又从墙洞掏出几把土,用油纸仔细包裹好,再换一个地方,不到半柱香时间,便取三处样本,这时,头上的巡哨士兵刚刚走过去,三名斥候无声无息进入水中,迅消失不见了。

  半个时辰后,十几块城砖和充填泥土放在了汉军的中军大帐内,此时鲁肃等三人都不在了,换成了黄忠、甘宁、廖立等大将和军师,他们的经验都十分丰富,从这十几块城砖和填充土样本中,他们都了解到了秣陵县城墙的牢固程度。

  黄忠拾起填充土在手掌中轻轻捻了捻,又靠近鼻子嗅了一嗅,对刘璟道:“这泥土至少有百年了,黑霉,说明填充得很疏松,而且一直没有换过,上面还有顶木的朽屑,可见顶木不知腐朽成什么样了,这样的城墙最多再坚持二三十年就会倒塌。”

  刘璟摇了摇头,“如果一直没有防御,或许还可以坚持二三十年,可现在上面堆放了大量的礌石滚木,还有几千士兵整天来回走动,城墙哪里承受得起,这样下去,不过五年就会坍塌,大家请看!”

  刘璟拾起一块城砖,用小铁锤稍微加劲一敲,城砖立刻粉碎了,“各位看到没有,正常的城砖在我敲击之下,应该是断为两截,但这块砖却被敲成砖粉,可见城砖内部已布满了裂痕。”

  刘璟用小铁锤连续敲打城砖,所有城砖都被敲得粉碎,他放下铁锤,拍了拍手笑道:“连合肥那样坚固的青石城墙我都能击垮,更不用说这种泥砖墙了,各位,破城就在明天!”

  三更时分,秣陵城头上依旧有巡逻士兵不停地来回巡视,监视城外汉军的动静,镇守秣陵县城的主将是周泰,他是孙权的心腹,出任江东内卫军校尉,护卫孙权的一万精锐之军便是由他统帅,孙权虽然信任周泰,但周泰在防御守城上还比较薄弱,所以孙权又任命擅长守城的大将蒋钦为其副将。

  此时蒋钦骑在战马上,率领五百士兵巡视城墙防御,尽管已是三更时分,但蒋钦不敢大意,依旧强打精神在四座城门处巡视。

  蒋钦是江东军中公认的擅长防御之将,也正是这样,他对秣陵县的防御没有一点信心,城墙矮小单薄,年久老旧,抗击能力很弱,这倒也罢了,关键是秣陵县城根本就没有考虑军事防御,和江东大部分城池一样,城墙没有马面墙,没有垛口,没有射击孔,没有投石道,就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墙。

  这样的城池如何能抵御住汉军强大的进攻,与其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去疏通没有用的运河,却不肯重修秣陵城,蒋钦对孙权的决策简直无话可说。

  “将军!”

  有士兵气喘吁吁奔过来道:“周将军在南城,请将军过去一趟。”

  “我知道了!”

  蒋钦不高兴地答应一声,催马向南门奔去,他奔至南城大门前,城门内数百士兵手执火把,将城门口照如白昼,远远只见数十名士兵跪在地上,双手被反绑,垂头丧气。

  蒋钦一惊,催马奔了上去,城门处的士兵见蒋钦到来,纷纷闪开一条路,蒋钦翻身下马走进了人群,他顿时认出被捆绑的士兵竟然都是他的部下。

  “生了什么事?”蒋钦急问道。

  士兵们欲言又止,都不敢说,蒋钦转身问道:“周将军在哪里?”

  “我在这里!”

  周泰从黑暗处慢慢走了出来,一直走到蒋钦面前,他用马鞭一指被捆绑的士兵道:“蒋将军,这些士兵企图投敌,在翻城墙时被抓,按照军规,投敌者当斩,我相信蒋将军不会不知道。”

TOP

0
  第1032章 同室操戈

  派系斗争始终是江东政权的痼疾,不仅文官派系斗争激烈,武将也是一样,这其中固然是有孙权刻意之举,毕竟这是帝王之术的精髓,臣子内斗,君王得益。

  但另一方面也和江东的政治结构有关,江东从孙策南下便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扫平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根本原因是得到了江东世家的支持,孙策投桃报李,使江东世家的人才纷纷进入新成立的孙氏政权之中。

  但孙策又唯恐江东士族过于势大,便又引进北方士族和江淮士族,诸如张昭、张紘、周瑜、鲁肃等人,在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江东政权开始进一步扩张,江东士族互相介绍,使江东士族的势力源源不断进入孙氏政权。

  与此同时,孙权继续了兄长的平衡之术,在江北设立招贤馆,使诸葛瑾、徐盛、吕蒙等北方人才南下被招揽。

  北方人才南下必然会受到江东本土士族抵制,由于本土士族互相联姻,百年世交,关系早已盘根错节,很容易在官场上结成同盟,而受到抵制的北方士族也同样走到一起,从而便为派系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孙权的有意助推下,江东迅形成了北方派、庐江派和吴越本土派,而江东迁都建业重重打击了本土派系,吴越派分裂成顾6吴派和虞氏会稽派,周瑜死后,庐江派系衰败,北方派系不断势大,为了制衡北方派系,孙权开始重用外戚,使步骘为的外戚派系崛起。

  在军方也同样派系林立,存在着老将派、中流派和少壮派,所谓老壮派便是指程普、黄盖、韩当等跟随孙坚的一群老将,而中流派是指跟随孙策开拓江东基业的勇将,包括周瑜、太史慈、蒋钦、陈武、董袭、潘璋、凌操、周泰等大将。

  少壮派则是孙权当政后的后起之秀,包括吕蒙、6逊、丁奉、徐盛、凌统等年轻将领。

  在孙策时期和孙权早期,江东军是中流派的天下,但随着孙权地位渐渐稳固,他便开始有意去除兄长孙策在军中的影响,树立自己的权威,中流派也渐渐开始失势,尤其当周瑜、太史慈、陈武、潘璋、凌操等中流大将先后病逝或者阵亡后,中流派便完全失势了,换成了老将派和少壮派的崛起,少壮派中6逊和吕蒙更是先后担任大都督。

  蒋钦和周泰是同乡,两人同时加入江东军,在早期两人交情深厚,但世间之事就是这样,交情深厚者反而容易反目成仇,所以儒家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

  蒋钦和周泰由于走上了不同的仕途,最终渐行渐远,蒋钦目前是中派的代表人物,而周泰却脱离了中流派,成为特殊的从龙派,也就是孙权的心腹。

  当然,两人道不同,不相谋,两人的关系只是疏远,而谈不上反目,但今天晚上生的事情,却足以让两人反目为仇。

  数十名蒋钦的部下被抓,周泰态度严厉要将他们处斩,这让蒋钦如何置之不理,蒋钦也知道无论投敌还是逃跑都是军中大罪,按律当斩,可这些人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他怎能见死不救。

  蒋钦只得软下身段向周泰求情道:“幼平能否给我一个面子,把这些士兵交给我来处置?”

  “交给蒋将军不是不可以,但我要知道,蒋将军准备如何处置他们?”

  “这我自会严加惩处!”

  蒋钦说得很含蓄,话也说得很活,处斩是严加惩处,重打军棍关押起来也是严加惩处,这就是官场的一贯用语,按照常理,周泰也就打个哈哈,赞许蒋钦几句,不徇私情等等,然后将人犯顺水推舟交给蒋钦,人情也拿到手,这件事也就了结。

  若是从前,周泰或许会这样做,犯不着得罪蒋钦,但现在是局势危急,必须从严约束士兵,否则会引士兵的逃亡潮,那时就难以收场了,所以周泰决定杀一儆百,用这几十个士兵的人头的警儆三军。

  只是这些士兵都是蒋钦的部下,周泰也需要和蒋钦取得共识,最好让蒋钦自己动手,所以他才派人把蒋钦请来。

  周泰的脸色立刻黑了下来,冷冷问道:“不知蒋将军准备如何处置他们?”

  一口一个‘蒋将军’叫得蒋钦很不自在,他忍住心中的暗恼,答道:“我带他们回军营,自然是以军规处置。”

  “很好!”

  周泰一指数十人道:“为何要回军营,就在这里处斩,将人头送至各处巡视,警示士兵!”

  蒋钦大怒,狠狠瞪着周泰问道:“周将军为何如此苦苦相逼?”

  “非我不给蒋将军面子,现在是非常时期,军纪必须从严,否则会引士兵逃亡潮,秣陵城也就完了,慈不掌兵,还请蒋将军以大局为重。”

  “你!”

  蒋钦心中愤怒之极,高声怒喝道:“谁都知道江东大势已去,崩溃只在数日间,这个时候当体恤士卒性命,让他们能和家人团聚,不要再做无谓牺牲,周将军为何如此心黑手狠?”

  蒋钦怒极而失言,引来周泰大怒,他拔剑一半,厉声喝道:“蒋钦,你再敢胡言乱语,动摇军心,我必将你人头砍下!”

  蒋钦也知自己失言,但面子上他放不下,他重重哼了一声,转身翻身上马,催马便走,奔出十几步,他停马回头道:“你要按军规处斩,随你的便!”

  他催马向军营疾奔而去,跪在地上的数十名被绑士兵哭喊道:“将军救我们一命!”

  蒋钦已经远去了,周泰慢慢收剑回鞘,心中却怒火难消,他回头冷冷瞥了一眼数十名逃兵,一挥手喝令道:“推下去斩,人头示众三军!”

  “将军饶命!饶命!”

  两边士兵不管数十呼喊求饶,将他们拖了下去,一刀一个砍掉了人头,周泰这才怒气稍平,令道:“将人头传送三军,胆敢逃跑者,同罪!”

  旁边一名部将有些担忧道:“将军,恐怕蒋将军那边难以交代?”

  周泰冷冷哼了一声,“他刚才说的话你没听见吗?情急之下,说出了心里话,这种人在关键时刻最靠不住,他若敢乱来,我正好夺他军权。”

  虽这样说,周泰也有点不放心,他召来几名心腹,命令他们去监视蒋钦,蒋钦若有异动,立刻禀报。

  望着几名士兵远去,周泰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绝不是鲁莽之人,更不愚蠢,他绝不会在关键时候和副将闹内讧。

  他这样做其实是得到了孙权的密令,蒋钦和董袭两人多次密谋,意图不明,孙权命周泰试探蒋钦,蒋钦若有异心,立刻抓捕,刚才不过是周泰的一次试探,果然试出了蒋钦真实内心,虽然不是心怀异心,但至少已是意志不坚,这种人在稍微失利时就会投降,成为整个防御失败的关键。

  周泰慢慢捏紧了拳头,决不能让蒋钦再领兵,最迟明天就必须夺取他的军权,他又写了一封密信,令心腹火送去建业宫

  蒋钦回到自己营帐,独自一人闷闷不乐喝酒,他对江东早已没有信心,他之所以没有投降汉军,只是不想背负叛主的骂名,尽力而为罢了。

  但今晚生的事情着实令蒋钦恼火,周泰不给自己面子,一定要处斩他的部属,虽然不知道周泰最后如何处置逃亡士兵,但蒋钦也想得到,这些士兵必然凶多吉少。

  蒋钦暗暗捏紧耳杯,若周泰逼人太甚,他也不必要什么名声了,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将军,程咨公子求见!”

  蒋钦一怔,程咨找自己做什么,程咨是程普之子,和他蒋钦素无瓜葛,这么晚他来找自己做什么?但一转念,蒋钦便明白了,这必然是程普有事找自己,他立刻令道:“请他进来!”

  片刻,帐帘一掀,一名三十岁左右的锦袍男子走进了营帐,正是程普之子程咨,他上前深施一礼,“参见蒋将军!”

  蒋钦连忙起身回礼,“程公子客气了,请坐!”

  程咨也不客气,两人分宾主落座,蒋钦这才现桌上还有酒壶酒杯,他连忙收了起来,不好意思笑道:“让公子见笑了!”

  程咨淡淡一笑,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而是低声道:“刚才我过来时,听说周将军在南城门斩杀了数十名逃兵,都是蒋将军的部下,蒋将军可知此事?”

  蒋钦勃然大怒,周泰还是下手了,他气得狠狠一拍桌子,大骂道:“匹夫周泰,欺我太甚!”

  程咨叹了口气,摇摇头道:“若将军恨周泰狠毒,那就错了,将军知道这是谁的授意吗?”

  蒋钦愣住了,他当然听得懂程咨言外之意,除了孙权还会有谁?他忽然一推桌子,站起身,惊疑地望着程咨,“我不明白公子是什么意思?”

  程咨苦笑道:“交浅言深,当然是大忌,若是平时我也不会这样鲁莽行事,只是秣陵形势危急,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我父亲让我转告将军,将军和董袭将军三度密谋都被鹰喙监视,吴侯已不信任将军,任命将军为秣陵副将只是为了稳住中流派,今晚生的事情绝非偶然。”

  “你父亲?”

  蒋钦心中更加惊讶,难道程普已经暗中投降汉国了吗?程咨仿佛明白蒋钦的猜疑,他轻轻叹息一声说:“江东大厦将倾,我父亲焉能不痛心,但势已不可违,只能顺天意而为,我父亲的本意也并非要出卖吴侯,只是想保住秣陵二十万民众,一旦城破,周泰不肯投降,必然会引激烈巷战,那时就是秣陵民众大灾来临,孙氏既不可保,将军为何不保江东之民?”

  蒋钦低头沉思片刻,他知道事到如今,程普也不会使诈来试探自己,他说得很有道理,想到孙权的猜忌无情,蒋钦终于一咬牙道:“程公子尽管直言,需要蒋钦做什么?”

  ........

TOP

0
  第1033章 秣陵城破

  五更时分,刘璟在沉睡中被侍卫叫醒,“殿下,有要事禀报。”

  大帐内灯光点亮,刘璟起身披上一件衣服,问道:“什么事情?”

  “秣陵县城内有消息送来,来人是程普之子程咨。”

  “带他去偏帐稍候!”

  刘璟和程普早有接触,那张至关重要的江东军队分布图便是从程普手中得到,使汉军能精准出兵,以最快的度扫平京口和吴郡,当然,此事十分隐瞒,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程普已暗中投降了汉军。

  刘璟稍微梳洗一下,便快步向偏帐走进,走进大帐,正在帐中等候的程咨连忙起身施礼,“小民参见汉王殿下!”

  “让程公子久等了,请坐!”

  刘璟认识程咨,他请程咨坐下,又让亲兵上了茶,他知道程咨五更时赶来必然有重要事情,但需要稳住情绪,让程咨冷静下来,什么事情一旦着急,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程咨喝了一口茶,他也慢慢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先说蒋钦之事,在这件事中,必须把父亲的重要性显示出来,否则,程家就只是一个传声筒了,他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急切汇报。

  程咨整理一下思路道:“秣陵破城在即,我父亲很担心会爆巷战,连累秣陵民众,希望殿下能够有万全之策,保秣陵之民。”

  “程老将军心怀秣陵之民,令人敬佩,但战争不可能不进行,否则就会更让江东军绑架秣陵之民来对付汉军,我们尽量以雷霆战术攻下秣陵城,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

  刘璟的回答也轻描淡写,他知道程咨这么焦急跑来,绝不会为了表述他父亲担心平民伤亡那么简单,必然有更重要的情报。

  程咨感觉到刘璟语气冷淡,他知道不能再拖延不说,只得继续道:“我这么急着来见殿下,是因为我父亲已成功说反了副将蒋钦,蒋将军愿意配合汉军夺城。”

  这有点意思了,刘璟笑问道:“不知蒋钦准备如何配合汉军?”

  “蒋将军手下有两千部属,目前他已和周泰反目,他将军队拉到西城驻防,卯时一刻,蒋将军将开西城门迎汉军出城。”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他点点头道:“程公子回去告诉蒋将军,我愿意接受他的投诚,卯时一刻,汉军将准时出现西城外。”

  程咨大喜,深施一礼向刘璟告辞,刘璟令侍卫送他回去,此时距离卯时一刻已不到半个时辰了,时间很紧急,刘璟当即下令道:“让甘宁和魏延来见我!”

  秣陵城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蒋钦接受了程普的劝说,决定献秣陵城投降汉军,他将两千部属拉到西城,控制了西城门。

  此时周泰也得到了蒋钦擅自动兵的消息,令周泰大怒,他率领三千军队赶到了西城。

  天还没有亮,东天空已泛起鱼肚白,浓重的夜幕渐渐褪色,冰冷的空气中透出一丝青色,西城门前却杀机弥漫,蒋钦率领两千士兵在城墙上张弓搭箭,和周泰的三千军队对峙。

  “公奕,大家都是为吴侯效力,何必这么斤斤计较,有什么不满我们可以谈,千万不要生内讧!”

  周泰也担心蒋钦开城门投降汉军,他尽量稳住蒋钦,哄骗蒋钦下城,蒋钦自然也不会说实话,他大喝道:“你给我闭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杀我部属,此仇不共戴天,我要到吴侯那里去告你。”

  周泰暗叫不妙,自己是吴侯心腹,他告自己有什么意义,恐怕他是要投降汉军了,故意拖住自己,周泰心中焦急,暗令左右牙将道:“调北城和南城守军,从城头上动进攻,我在下面接应!”

  城门和吊桥控制在蒋钦手中,上城甬道狭窄,很难从甬道夺城,最好的办法是从城头两边动进攻,给自己军队上城创造条件,周泰眼看天快亮了,心中也着急起来,他决定当机立断夺下西城。

  蒋钦见周泰没有了回应,便知道他准备进攻了,他心中也不免有些焦急,不时向城外望去,此时距离卯时还有一刻钟,也就是还有两刻钟才到他和汉军约定的时间。

  就在这时,南北两面忽然爆出一片喊杀声,似乎生了激战,有士兵疾奔来禀报:“启禀将军,南城守军和北城守军同时从城头杀来,弟兄们准备不足,死伤惨重!”

  蒋钦大怒,喝令道:“给我顶住,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城楼内的城门枢纽被数十名士兵扳动,吊桥吱嘎嘎放下了,沉重的城门也缓缓开启,周泰远远看见,心中大急,战剑一挥,大吼道:“冲上去,关闭城门!”

  三千军队爆出一片呐喊,一起向城门冲去,城头上箭如雨,密集的箭矢射向江东士兵,大片士兵中箭倒地,惨叫声响成一片,士兵们纷纷驻足,向后撤退。

  周泰大怒,催马冲上去,挥舞长枪拨打箭矢,后面士兵跟着他向前冲锋,尽管箭矢如雨点,令冲锋士兵死伤无数,但在主将周泰的激励之下,黑压压的江东士兵还是冲到西城下。

  一部分士兵推动城门关闭,另外千余士兵沿着两边甬道向城头冲去,此时城头上激战正酣,双方同室操戈,激战异常惨烈,到处是尸体和残肢断臂,鲜血染红了城头。

  蒋钦的部属实力较弱,被死死压住,伤亡惨重,处境越来越不利,就在这时,南方忽然传来隐隐的闷响声,‘轰隆隆!’仿佛天边卷起惊雷,周泰一愣,猛地回头向南方望去,只见一名士兵远远奔来,大喊道:“将军,不好了!”

  此时,在南城外,二十步巨型投石机一字排开,重达百斤的巨石腾空而起,猛烈地砸向城墙,秣陵县城破旧的城墙经不住巨石的撞击,纷纷坍塌,仅第一轮巨石攻击,城墙便有三处坍塌,露出了三段百丈宽的缺口。

  城头的守军都赶去西城参与围剿蒋钦的叛乱,剩下的守军只有百余人,由一名军侯统帅,他们见汉军攻势猛烈,城墙已坍塌,知道城池保不住了,不等军侯下令,江东士兵纷纷奔下城逃亡。

  这时,第二轮投石机动,二十块巨石腾空而起,呼啸着向城头砸去,破旧的城墙俨如豆腐一般,在巨石的猛烈撞击下,泥砖皆成齑粉,‘轰!’一声,长达半里的城墙坍塌了,尘土飞扬而起。

  在远处观战的刘璟下令道:“停止攻击,军队杀入城中!”

  ‘咚!咚!咚!’汉军进攻大鼓敲响,三万汉军士兵爆出一片喊杀声,如潮水般向县城杀去,甘宁一马当先,率先杀进了县城。

  正在西城激战的周泰脸都白了,汉军已从南城大举进攻,而江东军却在爆内讧,秣陵城如何还能守得住?

  这时,城外也爆出一片喊杀声,另一支汉军从西城外杀来了,巨大的攻城槌正猛烈地撞击城门,数百名江东士兵死死从里面顶住城门,抗击汉军的攻城。

  周泰已心乱如麻,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就在这时,前方大街上忽然出现了大群汉军士兵,在大将甘宁的带领下,向西城门处疾冲而至,甘宁的任务就是要将江东军堵死在西门,使巷战只生在西门一带,绝不让巷战扩大到全城。

  “将军,从北门撤退吧!”一名牙将对周泰大喊道。

  这时,热血涌进周泰心中,今天就是他战死沙场之时,他大吼一声,“跟我杀上去!”

  他率领数百士兵向汉军迎战而上,两万汉军士兵从四面八方杀来,从三面将数百江东士兵包围。

  ‘轰!’的一声巨响,西门被攻城槌撞开了,数千汉军士兵在大将魏延的率领下杀进了西城,军队如大潮奔涌,瞬间将江东士兵吞没了

  秣陵城的战争在一刻钟后便结束了,大将周泰和数百江东士兵全部阵亡,而其余江东士兵或从北城逃走,或者向汉军投降,秣陵城的损失仅仅限于西城门附近的数十户民居和商铺,甚至没有普通民众伤亡,在内讧爆时,住在西城门附近的大部分普通民众都纷纷躲入地窖避难。

  刘璟在数千骑兵的护卫下进入了秣陵城,他看见诸葛瑾带着救出的妻子,远远向他拱手致谢,刘璟笑着向他点了点头。

  这时程咨带着蒋钦上来见礼,蒋钦上前单膝跪下行礼,“江东罪将蒋钦拜见汉王殿下!”

  刘璟翻身下马,上前扶起蒋钦,笑道:“早在柴桑之战时,我便希望有一天蒋将军能为了效力,没想到这一天竟等了十年。”

  蒋钦惭愧,“让殿下久等了!”

  众人听他说得有趣,皆大笑起来,这时,蒋钦又道:“末将与周泰是同乡,从前交情深厚,昨天却反目成仇,但人死仇散,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后与母亲合葬,恳求殿下将他尸赐给末将,末将送他回乡安葬。”

  刘璟点点头,“蒋将军如此重旧情,我焉能不成全,蒋将军可将他厚葬了。”

  蒋钦声音哽咽,“多谢殿下成全!”

  刘璟拍了拍他的肩膀,命侍卫带他下去,刘璟又看了看已经晨曦朦胧的天色,随即对甘宁和魏延令道:“可出榜安民,放救济粮食,胆敢扰民者,立斩!”

  ........

TOP

0
  第1034章 唇亡齿寒

  尽管秣陵县城的陷落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但当汉军战旗在三里外的秣陵县城上竖起时,还是令建业的守军一片黯然。

  城头之上,张昭神情格外凝重,他远远眺望着已更换了旗帜的秣陵城,心中的复杂已难以言述,尽管江东重臣的家眷都迁入了建业城,秣陵城内没有他们的牵挂,但秣陵城的失陷还是让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

  事实上,他们已经被汉军包围,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也就是说,他们无法指望再有外援来救助他们了,他们只能靠自己,但张昭知道,就算守军奋勇抵抗,建业城也只是三天被攻破和十天被攻破的区别,想到这,张昭不由低低叹了口气。

  “军师为何叹气?”身后传来步骘的声音。

  张昭一回头,见步骘不知何时到了他的身后,他苦笑一声说:“心中有感,故而叹息。”

  步骘走上前,低声问道:“听闻军师昨日劝吴侯投降,可有结果?”

  张昭摇摇头,“吴侯关闭宫门,谁都不见,我在宫外等了一个多时辰,始终没有见到吴侯。”

  停一下,张昭反问道:“倒是长史应该知道吴侯的情况,吴侯现在如何?”

  张昭是暗指步骘之女为孙权次妃,步骘应该从女儿那里打听到消息,步骘倒也不否认,神情黯然道:“听说吴侯要么喝醉酒,要么就脾气砸东西,鞭抽侍女,现在没人敢靠近他。”

  张昭眉头皱成一团,“他怎么变成这样,当初还鄙视孙贲纵情声色,现在轮到他,他也一样颓废,真令人失望。”

  “确实令人失望,不过也可以理解,眼看江东大厦将倾,他作为主公,那种绝望的心情不是我们能体会到。

  正说着,吕蒙匆匆赶来,对张昭抱拳道:“军师,卑职有要事禀报。”

  “什么事?”

  吕蒙低声说了几句,张昭和步骘面面相觑,张昭急问道:“病人在哪里?”

  “已经被隔离了。”

  “看看去!”

  张昭和步骘心中焦急,一起跟着吕蒙快步向城下走去,他们来到西南角一座被废弃的小校场内,校场四周站满了守卫的士兵,不准任何人进出。

  空空荡荡的校场内只有七八顶帐篷,帐篷四周被木栅包围,木栅内外铺了厚厚一层生石灰,老远便闻到刺鼻的石灰味。

  在昨天晚上,吕蒙得到军医禀报,有几名士兵出现了疫病的症状,令他急为紧张,好在张机推广了很多防治疫病的方法,及时隔离病人,参与隔离的士兵用布袋罩身,手戴皮套,纱布捂住口鼻,病人的一切物品及时烧毁等等。

  这些防治办法不仅在荆州流传,也传到了江东,经过多年实践,确实有效防止疫病大规模蔓延,校场的这些帐篷正是隔离区。

  张昭和步骘远远望着木栅,两人心中都异常担忧,建业城太小,人口太多,一旦疫病爆,后果将极其严重,他们家人都难以幸免。

  这时,吕蒙在一旁低声道:“有人提出,可以用疫病来对付汉军!”

  张昭和步骘脸色同时大变,异口同声道:“绝对不行!”

  尽管让汉军爆疫病是一种有效的战术,但此举有违天和,触犯了道德底线,张昭和步骘都绝对不允许用这种手段。

  他们两人对望一眼,忽然意识到,如果此事被吴侯知晓,他一定会采用这个手段,张昭立刻问道:“此事还有多少人知晓?”

  “启禀军师,昨晚闹起来,不少将领都知道了。”

  张昭当即立断道:“可以派军队包围建业宫,不准任何人进入宫内,另外鹰喙全部抓捕,总之一句话,这件事绝不能让吴侯知晓,一切责任我来承担!”

  吕蒙也是这个意思,他立刻答应,转身跑去安排,这时步骘忧心忡忡道:“一旦城内疫病爆,建业城就没必要再守了,军师以为呢?”

  张昭点点头,“诚如长史所言。”

  当天下午,十万汉军大举包围了建业城,建业城只是一座小城,周长不足十里,秦淮水穿城而过,最后注入长江,相对于秣陵县城的破旧,建业城城墙却高大坚固,城池宽厚,城墙高达三丈八尺,四周有宽五丈的护城河环绕,南城和北城各有一座城门,城门旁还有一扇水门,吊桥高高拉起,水门用三层粗如手臂的铁栅防护。

  不仅城池宽厚坚固,防御也极为严密,一万精锐江东军分守四面城墙,不仅如此,建业城内囤积了大量的军资和粮食,箭矢兵器不计其数,仅粮食就有二十万石,另外还有曹军留下了两万桶火油。

  在四面城墙上也安装了四十部大型投石机,可以射火油弹和巨石,在吕蒙精心部署下,将建业城打造得如铁桶一般。

  但任何防御都有破绽,建业城也不例外,建业城最大的破绽在于军心不稳,这也是建业城本身的地位决定,建业城并非居民集中的县城,而是一座军政城,城内只有官衙、军营和建业宫,没有民居和商铺,所有将士的家人都在建业城以外。

  孙权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汉军尚没有打到建业时,将三十户文官高官的家眷接到建业城内,而士兵和低级军官就无能为力了,一是建业城太少,容不下这么多人口,其次江东军也来不及大规模迁移人口,这便使得一万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分开了。

  建业已成为孤城,江东其余地方都被汉军占领,也就意味着建业城一万将士的家乡都成了汉军的疆土,再精锐的士兵也要顾及自己父母妻儿,人心浮动,军心动摇。

  偏偏这时城内生了疫病,尽管吕蒙下令封锁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瘟疫爆的消息还是从各种渠道流传出去,迅在军中传播,军心开始有些恐慌起来。

  相对于江东军的不安,汉军却显得十分淡然,十万大军扎下四座大营,在四个方向包围建业城,但汉军并没有立即攻城的迹象,处于观望等待之中。

  此时汉王刘璟也并不在军中,而是在秣陵城内视察,秣陵城已经放开了戒严,汉军在城内设立了三十余个赈粥点,每个赈粥点前都排满了长队,数百名文职军官则开始挨家挨户登记,事实上,所有的人口户籍资料官府中都有,但汉军需要知道,建业城内士兵有多少人的家在秣陵县内。

  刘璟在百名骑兵的护卫下来到一处赈粥点前,这里排着长长的三支队伍,每支队伍都有数百人,数十名士兵动作迅,使赈粥有条不紊,队伍十分平静。

  刘璟看了片刻,便调转马头,来到不远处的一座大宅前,这里便是老将黄盖的府邸,黄盖被打得血肉模糊,在吕蒙等军方大将的一再求情下,孙权终于松口,准黄盖回家疗伤,并命令周泰派人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随着秣陵城的陷落,监视黄盖的士兵也逃走了,城中一片混乱,黄盖命令家人关闭大门,谁也不见。

  一名侍卫上前敲门,好一会儿,门窗上开了一条缝,有人问道:“是谁啊!”

  “去通报你家主人,汉王殿下来看望他。”

  门房吓了一跳,慌忙转身向内宅跑去,此时黄盖伤势未愈,只能趴在床榻上养伤,他正和儿子黄柄说话,他儿子黄柄在九江郡为县令,江东形势危急,黄柄也弃官回家,观望时局。

  父子二人正说话时,管家慌慌张张跑来,急声禀报道:“老将军,汉王殿下来了。”

  黄盖还沉得住气,儿子黄柄却‘啊!’的一声站起身,紧张万分,“父亲,这可如何是好?”

  “你紧张什么?”

  黄盖有些不满道:“你好歹也当过几年的县令,怎么一点都沉不住气?”

  话这样说,黄盖心中也有点紧张,他没有想到汉王亲自登门,这让他既有点感动,也有点为难,但此时已等不了他细想,他便对儿子道:“你替为父将汉王请来,言语要得体,不准献谄作践自己。”

  “孩儿明白!”

  黄柄快步下堂去了,黄盖心中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刘璟为何来看自己,让他为难啊!

  片刻,黄柄便将刘璟恭恭敬敬请入内堂,“我父亲就在堂中养伤,殿下请进!”

  刘璟快步走进内堂,他见黄盖挣扎着要起身,连忙上前按住他,“老将军身体有伤,就免礼了。”

  黄盖苦笑道:“多谢殿下百忙中来探望卑职,卑职感激不尽!”

  黄盖又令儿子给汉王铺上软席,刘璟坐下,关切地问道:“老将军现在伤势如何了?”

  “还好吧!多亏行刑者手下留情,两百杖打也保住了性命,伤口已经开始结痂,再静养一个月便可以下床走路了。”

  刘璟点点头,“老将军要好好养伤,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我已吩咐下去,很快会有最好的军医来给老将军疗伤,另外也会有粮食送来。”

  “多谢殿下关心,粮食我府中还有一点,就不用了,只恳求殿下善待秣陵民众,善待江东之民。”

  “国以民为本,我当然会善待江东之民,江东之民和长安之民一样,都是大汉子民,我希望能尽快恢复江东的富庶繁荣。”

  “国以民为本!”

  黄盖低低叹了口气,“吴侯也曾这样对我说过,可为了征粮募兵,他便把这句话抛之脑后,殿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老将军说得不错,我也相信孙权不想竭泽而渔,但这些年江东内部分裂,元气大伤,他还想军队再重回强盛之时,那只能是江东民众的不幸了。”

  刘璟说得很诚恳,也不回避现实,黄盖默然无语,刘璟理解黄盖的心情,他效忠孙氏三代,现在让他投降,估计他不会答应,只要黄盖不抵触自己,那么迟早他会转而效忠自己,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刘璟也丝毫不提投降之事,只是来探望黄盖伤情,他起身笑道:“老将军需要休息,我就不打扰了,希望老将军伤好后回家乡去看看,零陵乡亲都说,老将军很久没有回去了。

  黄盖心中感动,点点头说:“多谢殿下提醒,我一定会回乡去看看。”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6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