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第七百七十七章 这次我亲自来!

  自从万贵妃和成化天子先后逝去,万家便立刻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当今新天子被万贵妃欺负了这许多年,甚至一度储君位置不保,心里对万家什么感觉不言而喻。

  没人谈论万家会不会倒霉,这是毫无争议的,众人只会谈论万家将以什么样的姿势倒霉,或者将在什么时间倒霉。

  其实落水狗也不是那么好打,万贵妃的万家虽然已经是拔了爪牙的狗,但他们的“远亲”万安还没下台。打落水狗稍有不慎,也许要先遭反噬。

  所以暂时还是观望者居多,偶尔有几个上疏弹劾万家的,多半还是为了试探天子态度。就在此时,东厂突然出手了。一夜之间,万家两名中坚万达、万牛儿锒铛入狱,以命案为借口被逮进了东厂,与此同时,十几处万家店铺齐齐被封。

  这让朝廷上下都颇感意外,人人都知汪芷是万贵妃的亲信,却不料眼下充当了收拾万家的急先锋,表现的比其他人还要急不可待。面对汪芷这种毫不犹豫迅速反水的表现,很多朝臣头一次产生了“此人大有前途”的感觉.....

  从成化十三年汪直登上朝廷舞台至今,已经整整十年,朝臣对汪直的印象就是年轻不成熟,能出人头地纯属先皇瞎胡闹,肯定长久不了。但现在朝臣则重新审视起汪直,此人也许不仅仅是流星。

  此后依附万家的闲杂人等一哄而散,纷纷逃离大厦将倾的万家。于是乎,慈仁寺之围自然而然的就解了。

  在这秋风瑟瑟的季节里,美其名曰隐居的方应物从慈仁寺缓步而出,性闲法师像是送瘟神一般将清修最大阻碍方应物送走,然后无情的关上了山门。

  站在山门外的方应物并不孤单寂寞。以项成贤和洪松为首的二三十个同年同乡聚集在外头迎接,各种火爆鞭炮不要钱的乱鸣乱放,热烈欢迎方大名士载誉出关。场面煞是热闹。引得不少百姓驻足,正所谓观者如堵也。

  按理说。最近庙堂天翻地覆,朝廷诸君不敢稍有懈怠和分心,都要全心全意的注意一切朝廷动向。与国家大政相比较,一介平民方应物从慈仁寺出来只能算一件小事。

  但偏偏就是这件小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格外关注。在有心人看来,这绝对不是小事,代表着一位有资格当棋手的重量级人物隐忍两年后,重新登上舞台。

  方应物虽然无官无职。但脑子没有闲着。他一直在思考,自己长时间远离庙堂后,应该如何重新切入当前政治?

  近期很多人来找过他,他也没少指点江山,但这只是幕后黑手角色,隔靴搔痒而已。当前正处于时代交替的时期,未来十几年的总体格局可能就在这几个月里奠定,通俗的讲,就是各方势力重新分蛋糕的时间,方应物觉得自己应该赤膊上阵。不然他不放心。

  夜深人静时,看起来络绎不绝的宾客终于散去。方应物从前厅退回书房,点起明晃晃的蜡烛。与项成贤、洪松等人彻夜长谈,议论当前形势。

  “我以为,当前最适合你的位置,莫过于侍从之臣。”洪松分析道:“当今正是除旧布新的时候,旧有秩序被打破,新的规矩需要重新树立。而天子刚刚践祚,又是没多少经验的少年人,又是最依赖于身边人协助的时候。

  故而方贤弟若想抓住时机、有所作为,就必须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影响天子。所以唯一出路就是担任天子左近的侍从官职。”

  广义上的侍从之臣就是廷臣,主要业务就是为天子写文稿、备顾问的大臣。与外朝官员相对应,包括内阁、翰苑、中书科。都是很讲究出身的清流官职。不过有时候甚至六科给事中、尚宝司也被算在其内,再到后来还有起居注官。

  项成贤接话道:“以方贤弟的名望和出身、资历,出任侍从之臣绰绰有余。话说方贤弟当年为了今上出生入死,而今上到现在还无动于衷,没速速让方贤弟起复,未免太寡恩了!”

  方应物拦住项成贤说:“项兄此言休要再说,这才几天时间?现如今千头万绪,还都是国家大事,天子又没有三头六臂,哪能全顾得上?肯定要有个先后顺序。再说我是先皇亲自下诏罢斥的,现在先皇尸骨未寒,今上总要顾及几分体面。”

  项成贤被打断后不以为意,又“呵呵”一笑:“事情太多,天子一时不周全也正常,难道身边也没人么?当然方贤弟不必着急,天子迟早能想起方贤弟的。”

  迟早?项大御史这话当然不能正着听,等几个月后才被天子想起,黄花菜都凉了。而且天子身边当然不是没人,不过都是昔日东宫旧臣,目前以徐溥刘健为首,李东阳次序又不靠前,对方应物而言也近乎没人了。

  方应物下定决心道:“当务之急是争来话语权,而且不是庙堂和民间的话语权,这些我们足够了,当前最需要的是能够直接向天子施加影响力的话语权,是宫廷中的话语权!”

  这对方应物和他的小集团而言,是个新课题。往年他一直走的是疏离宫中、巩固根基、狂刷声望的道路,现在则要扭转心态,琢磨怎么靠近天子的问题了。

  已经低调了很久的项大御史跃跃欲试,询问道:“需不需要我抛头露面?”

  前几次斗争中,尤其是方应物罢官之后的斗争中,方应物本人力求低调幕后,而站在台前充当打手往往是别人,比如他项成贤,亦或刘棉花。

  那种大战朝堂、所向披靡、横扫千军的感觉让项大御史很爽很上瘾,哪怕他仅仅是充当了方应物替身而已。

  所以此时项大御史不由得产生了旧事重温的念头,不过方应物果断的粉碎了项大御史抢风头的妄念,很明确的说:“这次我亲自来!”

  方应物很明白,眼下是分猪肉的时候,若自己再继续低调,那不是把肥肉往别人碗里送么?再让项成贤充当半调子替身冲锋陷阵,那起不到自己所要的效果!

  项大御史宛如深宫怨妇般的幽怨小眼神扑面而来,让方应物忍受不了,只得又补充道:“有机会再让你上!”(未完待续)

TOP

0
  第七百七十八章 进宫面君

  从慈仁寺出关的第二日,方应物便去李东阳宅邸拜访。没法子,在他的熟人中,目前只有李东阳作为东宫旧臣距离天子最近,虽然李老师尚不是最近的那几个,但也比外朝大臣强多了。

  见了方应物,李东阳唏嘘不已,“你守到今天不容易,只是为师尚不明白你的志向,所以没有贸然在天子面前提起你,免得坏了你的事情。”

  李老师的意思,其实就是“我拿不准你到底想干么,想配合也无从下手”。方应物答话道:“老师爱护之心,学生铭感五内。不过学生当下不急于起复,但有些谏言不吐不快,惟愿尽快觐见天子一面。”

  “你想觐见天子?”李东阳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方应物居然提出这种要求,倒不是说方应物没这个资格,但这种要求看起来还是有点奇怪;不意外的是,方应物做点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才是正常现象。

  知道这学生主意大,李东阳仍然要劝一劝:“你对天子秉性尚不熟悉,贸然觐见并谏言献策,只怕弊大于利,何不缓缓为之?”

  “今上的秉性么......”方应物嘿嘿笑了笑:“学生斗胆说,当前只要把握一句话就够了。”

  李东阳也来了兴趣,一时间忘了为人师表,下意识问道:“什么话?”方应物坦然答道:“今上的心思,就是既想发泄多年怨气,又不想落下苛刻狭隘的名声。”

  李东阳又问道:“从何可以看出?”

  方应物再次答道:“从万安之事可以看出。今上对首辅万安厌恶非常,只怕心里诅咒万安不得好死都是有的,可是至今也没一纸诏书罢免万安。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天子担心落下不好名声,担心风评他不能容人。虐待先皇老臣。”

  李东阳若有所思,嘴上答应道:“既然你心中自有万全,等我找机会向天子进言。”

  目前天子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文华殿。像李东阳这样的东宫旧臣出入文华殿很简单。又次日,李东阳入宫。在文华殿经筵讲课时,向天子奏道:“不知陛下可还记得昔年潜邸旧人方应物?”

  方应物充任过几天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地地道道的东宫属官,哪怕时间不长,但勉强也称得上潜邸旧人。就好像方应物只当过半天翰林,但说起资历也能自称翰林清华出身。

  对方应物这个人,朱祐樘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当年陷入绝对低谷时,连他这太子都有点放弃了。准备接受出外为藩王的命运。

  唯有个叫方应物的新人不依不饶的向天子要说法,为东宫权益奋不顾身的进谏,最后被罢免一切官职功名。看起来很傻,但怎能不令人印象深刻?

  想到此处,天子主动施恩道:“方应物还在京师么?你去问问吏部,还有什么合适官职空出,让方应物补缺。”

  李东阳却道:“方应物乃臣之门生,尝对臣言,他当前不求起复,惟愿先面君进谏。”朱祐樘不会想了功臣之心。点头道:“可!你领他进宫来见朕,这几日皆可!”

  不过李东阳退下后,徐溥又上前进谏道:“方应物此人大实似伪。虚有其表,乃追名逐利之徒,陛下须得小心,不可受其蛊惑。”

  天子默然不语,不过没有收回旨意,先见见再说。

  有了圣旨在手,李东阳自然不会怠慢,立刻就让方应物准备,然后又周知宫门禁卫。一切齐当后。才带着方应物入宫。

  在文华殿前,李东阳最后一次嘱咐方应物:“此次面君。你要本分一些,拿捏住分寸。不可过于浮夸做作,免得叫别人诟病。须知天子身边形形色色,不都是能见你好的,总而言之,宁肯无功也不可有过!”

  大场面选手方应物并不紧张,自信满满的说:“老师但请放心,学生我什么时候坏过事?”

  此后奉召入殿,方应物不免生出几许感慨。细细回想起来,其实已经驾崩的宅男大叔天子对自己其实不算差,只是自己不能接受而已。

  物是人非,江山依旧,宝座还在,只是已经换了人来坐。此时那位中年宅男大叔已经没了,换成了年方十八的小鲜肉。至于旁边的徐溥等人,被方应物暂时无视了。

  天子还没发话,方应物却猛然冲上前几步,唬得左右锦衣卫官差点就要救驾,幸亏方应物急刹车停住,没有直接冲撞到天子。

  “陛下!陛下!不想今日终能见陛下南面为君,臣唯想痛哭一场!抚今思昔,当年艰难苦恨仿佛历历目前,实在情不能自禁!”方应物深情的叫道。

  李东阳也在旁边侍立,此时痛苦地捂住了脸。真是言而无信的不肖学生,说好的不要浮夸呢?说好的不要做作呢?

  不过天子没觉得突兀,自己登上帝位虽然不是腥风血雨,但也历经过不少动荡,有人为此而死,有人为此被驱逐,比如耿直的方家父子......自己一个少年人饱受多年煎熬,回想起来真不容易,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这么一想,朱祐樘居然有了几分患难之交的感觉,便原谅了方应物的君前失仪,“平身免礼!往事已往,不必过于介怀,朕亦不会亏待功臣。”

  方应物没有照常理那样谢恩,反而说:“陛下!臣非为官爵而来,乃是眼见朝政如此,不吐不快。”

  徐溥忍不住呵斥道:“方应物!你如今不在其位,朝中大事,也是你敢妄言?”

  虽然徐学士没有正面与方应物对阵过(前两次都是间接被坑),但是他岂能不知道,最好不要让方应物放开嘴皮子演说?不然方应物天花乱坠,天子又年少无知,肯定会被迷惑了!

  方应物长叹一口气,对徐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方应物岂敢不尽心乎?宫门深深,陛下既然肯召见在下,在下就当知无不言,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徐学士愣了愣,这样高大上的话,从方应物嘴里说出来,怎么就如此别扭?

  眼见从龙之臣要内讧,天子打圆场道:“方应物还是如此耿直,徐先生不必介意,让他说几句也无妨。”

  耿直?这是说方应物?徐学士为了避免诽谤圣君的嫌疑,就不想吐槽了。不过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天子眼光若只有这种水平,大明江山可怎么办?(未完待续)

TOP

0
  第七百九十七章 帝王心术

  其实在编修实录的这些主官里,由大学士尚书们兼任的总裁、副总裁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管,毕竟他们还有本职工作,所以在实录编修中更多是起到把关作用。

  而另外还有几个副总裁,虽然人数不多,级别不高,但这才是真正负责具体事务的人,用后世的称呼就叫常务副总裁。一般词臣们所想谋求的,就是这“常务”副总裁的差事。

  替皇家修书之后,按惯例是要升官,修大行皇帝实录更不用说,担任“常务”副总裁更更不用说......

  此时让徐溥大学士感到不妙的是,方应物刚才连续软了两次,看来所图不仅仅是一个吏部天官,还想将方清之推到实录副总裁的位置上!而自己连续举荐掌院学士和少詹事成功,看似所向披靡,难道都是一时假象么?

  殿里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徐溥很想迈步上前,推举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但就是挪不动脚步,仿佛有锁链死死的捆住了他的双腿。

  还是那句话,事不过三,大明朝廷不是徐家开的,如果不停的出面举荐人选,那也显得太贪得无厌了。况且徐溥的威望还没有高到一言九鼎、不必在乎别人议论、不用顾忌别人看法的时候。

  正当这时,刘棉花突然直接奏道:“臣举荐方清之为副总裁官。”

  文华殿中的议论声音顿时消失了,刹那间变得落针可闻。因为刘棉花是辅,是坐在了人臣金字塔顶点上的那个位置的人。辅说出来的话。当然不同于一般人,驳斥辅的意见则需要很大勇气。就是天子也要三思。

  何况今天前三次人事议题,刘棉花都置身事外。没有半点意见。而这次算是第一次正式表态,说出的话自然分量重,不同于频频上镜的徐大学士。

  有些人也意识到这点,便想道,徐大学士终究是经验浅,先前表现的有些着急,比较起来还没有刘棉花稳重。

  最后,方清之这个人选无可指摘,作为近几年“保东宫被贬谪”的政治正确代表人物。是不可能被批判的。

  另一新鲜大学士刘健今天也没怎么说话,他知道自己不能抢徐溥的风头,但眼下徐溥不便再言,所以容不得他继续低调了。于是便出列奏道:“谢迁亦可为副总裁官。”

  刘健没有直接反驳方清之这个人选,只另外推荐谢迁,反正副总裁不止一个人,能让谢迁充任副总裁也算是追上方清之了。

  刘棉花瞧着刘健,先是很明显的轻蔑一笑,然后用更明显的轻蔑口气反问道:“若谢迁先为少詹事。后兼任副总裁,那欲置方清之于何地?难不成直接升侍郎?”

  虽然刘棉花素来口碑不怎么样,可是这句话倒是符合大多数人心理。谢迁提拔快也就认了,反正无论什么时候都少不了火箭干部。看着除了羡慕也生不起太多想法,但事情就怕比较。

  方清之是挨过廷杖、被贬远方的人,连自家儿子都被连累到丢官弃职。困居慈仁寺不能出来。如果谢迁提拔的比方清之还快,或者说就算是和方清之一样快。那还有什么天理可言?

  刘健无言以对,他还没有不要脸到当堂强辩谢迁不比方清之差的程度。此刻当事人谢迁出列道:“副总裁非老成之人不可。臣举荐汪谐前辈。”

  汪谐乃是景泰年间进士,也是非常资深的翰林学士,更重要的是,汪学士乃是浙江仁和县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谢迁自知不能匹敌方清之,就抬出一个同乡老前辈出来搅局。要知道,词臣交往不看重品级,却最重年资前后辈,方清之名气再大,但对老前辈也不能太失礼。不得不说,谢迁临时能有这样的急智,也是相当不错了,可惜他遇到的是刘棉花。

  刘辅目光在人群里扫了几眼,找到正主,然后背着天子,盯着汪谐淡淡的说:“汪学士以为如何?”

  汪谐三思之后,决定不掺乎这摊浑水,再说他年事已高,已经没什么野心了。便很识趣的答道:“臣才力不及方清之。”

  天子看到这里,便裁断道:“毋须多议,就是方清之。”

  天子一锤定音,众人便知道大明朝多了一个未来宰辅。是的,从现在开始可以说,方清之已经注定要入阁了,就像前面几年的徐溥一样,这就是当大行皇帝实录副总裁的影响。

  如果论起词臣升官的终南捷径,担当实录副总裁绝对是最好的,连之一都不用加。只是这个门槛太高,一般人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角逐,只能做梦想想。

  这个门槛有三要素,势力(有高层力挺)、名望(压倒性的服众)、才华(仁者见仁)缺一不可。

  当然,除了上述三要素,还得能碰上皇帝驾崩,遇到在位四五十年不崩的,那怎么修实录?还好成化天子没有让方清之、李东阳这批大臣等多久......

  再具体到方清之身上,被贬谪之前是五品,这次千辛万苦的回来后,必须要高升。即使没抢到少詹事位置,但肯定也还的另外安排别的四品位置。

  以四品官衔充当实录副总裁,修完之后踏进正三品门槛毫无问题,而且还必须是品格较高的正三品,那除了六部侍郎别无他想。

  按照国朝惯例,一位极有名望的大清流,当了六部侍郎之后,距离入阁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所缺的只是熬时间而已。就像成化时代的徐溥,一直担当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然后最近变身为大学士加尚书衔。

  所以总而言之,方清之已经相当于内阁新一代接班人了,甚至天子也默许了这点。

  对此徐溥没有说话,也也不敢说话,只能暗暗苦笑。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现在最明白其中滋味的,只有自己了罢?

  徐溥想道,真是天威莫测,永远也不要小瞧帝王心术。当年万安这届内阁当权,他徐溥被视为接班人,站在了万安后面;而今他徐溥入阁,并迟早要当辅,可是又有新一代的接班人站在自己后面了。(未完待续!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