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三百一十九章 其中内情



  方清之确实很恼火,非常恼火。

  人人都知道会试考官大都出自翰林,在会试之前偷偷收集翰林诸公文稿这种行为很有点不够君子,至少不够光明磊落。

  方编修一身正气,原本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但他被儿子刺激了一次又一次,眼瞅着“父将不父”,为了重新树立威信,竟然一时糊涂、鬼迷心窍的利用职务之便,帮儿子搜集了几十篇候选考官的文稿。

  而且大部分文章都是不怎么外传的,比如副主考官王献这几篇文章,都是练笔示范之作,并没有流传开。

  本来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但自家这儿子竟然直接照抄了两句写到试卷上,还被当事人看到了并当面说起,方编修真是情何以堪、脸红不已!

  丢人现眼呐,这不明摆着让别人知道自己偷偷摸摸收集文稿的事情了么?想起这个,方清之再次火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方应物撇撇嘴,还能怎么想?会试第一场,一个白天里要做七篇讲究格式的文章,可以说时间很紧张,哪有心思多想什么,当然是想到什么能填进去的句子就用什么句子。

  要知道,会试之前他抱着几十篇范文临阵磨枪,最后满脑子都是这些,下意识抄了两句不算奇怪。再说他自穿越以来不知抄袭了多少后世诗词,点习惯成自然了,想起那两句就顺手用上了

  方清之还想继续发一发火,但却发现自家儿子今天很反常,居然没有还嘴。而且还很老实的听训。

  这个发现让方清之吃惊不小,他很不习惯这种状况。反而有点担忧起来

  自家儿子情绪如此低沉,难道他少年得志受不得挫折。得知取中会元只是因为别人误会,并非自己真实实力,便受了打击?

  如此方清之便压了压自己的火气,耐心宽解起儿子:“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有俗语云,三分人定七分天意。所以运气也是考试的一部分,你大可不必为此抑郁,有运道总比没运道要好。

  何况你是先进了三百人之中。然后才有机会靠运道取得头名,会试名次本来就是很随意的,不用耿耿于怀。”

  方应物仰天长叹,唏嘘道:“可惜!这样的运道还不如留到殿试去,捡回一个状元才是真正实惠。会元终究还是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个次一等的虚名,真是浪费了百年一遇的运气。”

  “”方清之又发现,自己企图安慰儿子就是个错误正在风头上的第一名会元真需要安慰么?

  自己刚才真是脑子进水,还是继续谈谈儿子抄了两句话让自己丢人现眼的事情罢。

  方应物眼见父亲脸色不善。连忙反过来宽解父亲道:“方才听父亲说,王学士因为看到那两句话,误会我的试卷是故人所作,所以才推荐为第一名?

  如此说来。王学士的文章也是让那位故人看到过的,所以才有了误会。换句话说,王学士很有可能也帮着那位故人搜集了文稿用作备考?大哥不笑二哥。所以父亲你也不必感到羞愧!”

  “”方清之再次无语,但这个歪理好像还真说得通。不过至少放心了。这样善于辩解的方应物才是正常的方应物。

  方应物忽然又问:“王学士没说这个故人是谁?”方清之答道:“并没有点明是谁,大概是同乡之类的罢。”

  方应物感到谈完话了。摇摇头正要离开,却见方清之反过来问道:“你帮为父想想,王学士为何要与为父说起这些?”

  方应物略加思索道:“在我想来是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王学士故意向父亲表功或者邀功,不然我方家不明内情,怎么承他的情?虽然也是他误会在先并无心为之,但无论怎么说,也是因为他才得到了会元。

  第二种可能,则是王学士不想居功。当前会试已经结束,科场这些消息陆陆续续也会外传,比如我便是从李西涯公那里知道了王学士的行为。

  本来王学士可以不用说明真正内情,将错就错的安然享受我方家的感激。但他偏偏要故意与父亲说出真相,明明白白说清楚这是误会,那就表明他想撇清人情,不愿与我们过于密切,或者为人忠厚不愿无功受禄。

  儿子我对王学士不熟悉,以父亲看来,这两种可能性里,那种可能居多?”

  方清之想了想道:“王学士乃是翰苑君子,做不出故意邀功的事情,大概是后一种不想无功受禄的可能居多,或者还有几分疏远意思在内,叫我们不要去感激他。”

  这种做派是典型的君子做法,方应物表示理解,不过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叫了一声“原来如此!”又道:“今日已晚,明日我便大张旗鼓的登门去拜谢王学士!”

  方清之奇道:“你要作甚?”方应物笑道:“王学士想表示疏远,不想与我们过多接触,但偏不如他意!再说王学士也是浙省人,正该多亲近亲近!”

  方应物知道,王献是杭州府仁和县人,与他们方家是同省,按说应该是天然亲近,但王献却故意表现出疏远意思,原因在哪里?想来想去,也只能是因为另一个本省名人谢迁了。

  王学士大概不想因为与方家太过亲近,导致让友人谢迁产生什么想法,所以才要故意撇清人情,阻绝方家借着这件事攀扯自己。

  既然如此,方应物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心里有一条准则,父亲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示弱,唯独不能在谢迁这里示弱!对手所不愿意的,就是自己应该去做的。

  这不是意气之争,而是关于未来气运的争夺!毕竟是上升名额是有限的,在本时空,父亲想要打破原有的历史轨迹,唯有夺走本该属于谢迁的气运!

  从各方面因素来看,父亲虽然略逊于谢迁,目前成就也比谢迁差了一截,但不是不可以追赶,而且父亲也基本具备了取代谢迁的条件。

  同样是科举大省浙省人,同样是科举达人高位进士,年纪也差不多但父亲的清名可能更大一点,还有自己这么优秀的儿子。

TOP

0
  三百二十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方应物从父亲那里退出来,走到自家西院,却见项成贤已经从他叔父那里回来了。

  此时的项大公子不复会试之前那种担心长辈责罚的愁眉苦脸模样,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意气风发、得意洋洋,可谓是一朝得志春风起。

  方应物把项成贤请进书房,上了茶水,商议道:“按着规矩,放了榜之后是不是该有同年宴?你我来主持一场浙省同年集会如何?”

  项成贤十分疑惑,“放榜前夜那场宴会不是让你大为破财、心痛不已么?怎么这回又要操办?你还有钱?”

  方应物先是正气凛然的矢口否认道:“钱财这种东西乃是身外之物,我怎么会心痛它?”又道:“这次我侥幸中了第一,理应为同年雅集牵头,有钱要办,没钱也要办!”

  项成贤拱手做一个虚礼,笑道:“方贤弟志存高远,为兄已经知道了!”

  方应物心有余悸的问道:“上次有如此多不请自到的,实在预料不到。但这次是今科同年宴会,想必没有上榜的人也不好意思来凑热闹,人数肯定不会再临时剧增了罢?”

  项成贤想了想,“这次我浙省大约四十余人上榜,到场的人肯定超不过这个数。”

  方应物的打算当然不止于此,“不但要召集同年,我还意欲邀请在京的同省官员参加,想必诸公也是极为乐意的。”

  “这个主意好!只是你有那么多银子么?”项成贤再次质疑道。

  方应物咬咬牙,“唯有打肿脸充胖子尔!又要劳烦项兄助我一臂之力了!”

  两人商议已定。便分头行事。项成贤去城东会馆一带统计人名并落实酒家,而方应物则又去找父亲探问朝廷中浙籍官员名单,父亲大人在京城混了几年,又是人在中枢,多多少少应该心里有数。

  面对儿子的询问,方清之长叹一声,感慨万分的说:“自从成化初年以来,刑部陆尚书、礼部姚尚书邹尚书、内阁商相公先后致仕,如今我浙省诸君有些青黄不接,在朝廷中没有高位者了。”

  方应物翻了翻白眼。“父亲你有什么好感慨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才是你的机会。不然你一个翰林编修就想觊觎本省士林领袖的地位,未免显得贻笑大方啊!”

  方清之瞪眼道:“你休要胡言乱语!功名利禄都是浮云,为父何时觊觎过什么士林领袖地位?倒是你天天在家里唯恐天下不乱的煽风点火!”

  方应物举手道:“我只是想帮父亲立志而已!还是先说这次同年宴罢!请父亲指教指教,该邀请哪些大人?”

  “内廷中浙省人有侍讲学士杨守陈杨前辈、王献王前辈。侍讲商良臣商前辈。还有左庶子谢前辈。”

  方应物打断了父亲的话。“若宴集办的起来,儿子我把所有人都请到,也不会邀请谢迁到场的。”

  方清之顿了顿。想劝几句又闭上了嘴,他知道自家这儿子极其有主意,他这当父亲的劝了也肯定是白劝。

  便只得继续介绍:“外朝中,目前名份最高的是右佥都御史屠滽屠大人,差一点的有刑部郎中杨茂元杨大人、员外郎洪廷臣洪大人。项成贤的叔父项大人也在京,也可以请来。”

  方应物一边听着,一边拿着纸笔记下。

  方清之看儿子记录完后,又介绍了一个人:“另外还有太仆寺少卿姜立纲姜大人也是我浙省人,此人虽然仕途平常,但乃是本朝书画大家,公认的书法第一。”

  “此人应该请!”方应物又记下,然后看着名单心满意足的说:“如若能请到,这次雅集可谓是一省英才毕集,群贤荟萃矣!”

  方清之看着儿子,欲言又止。方应物觉察到父亲仿佛有话要说,便主动问了一句:“父亲大人还有何吩咐?”

  方清之很忧郁的摆摆手道:“没有了。”方应物再次告辞,退出了父亲的书房。

  他回到自己屋中,拿着名单细细研究一番,唏嘘不已。浙省虽然是与南直隶、江西、福建并称的科举大省,但目前还真是有点衰败,这一张名单上竟然连个侍郎以上的都找不出来,真是名副其实的谷底时期。

  不过也好,既然目前这些官员称不上高官显贵,那架子就不会太大,应该不会拒绝参加同省后进集会,更不会拒绝自己这个堂堂第一名会元发起的雅集!

  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号称有能耐把在京浙省名流全都汇聚到一起,甭管质量怎么样,传了出去这就是名望!

  到时候,全浙江读书人都知道,方公子登高一呼,大家都卖面子!幻想着急剧膨胀的巨大名望,方应物痴痴地笑了。

  今天轮到王瑜小娘子侍寝,脱得光溜溜在被窝里左等右等,却见夫君不上床,只拿着名单在灯下看,一边看还一边傻笑,不由得产生若干小小的埋怨。

  她起身披衣,凑过去看了几眼,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夫君真是小糊涂了。”方应物抬了抬眼,“你妇道人家懂个什么?”

  王小娘子指着名单,“夫君还说将京城本省名流一网打尽呢,难道没发现漏了一个人么?”

  “你是说谢迁谢状元吗?你都能想到,为夫怎么想不到?请他来干什么?不请他就是要制造出排斥他的情境,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懂政治就不要插嘴。”

  王小娘子很不服气的拧了拧方应物,“奴家只问你一句,你把公爹放在哪里了?”

  “呃,这个”方应物无语,要说本省名流,父亲大人绝对算得上一个。难怪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原来是把自己父亲给漏掉了灯下黑,这就是灯下黑啊。

  也难怪父亲刚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还有那满脸的忧郁,敢情憋着话不好意思说。

  请不请呢?方应物纠结了半天,最终只得把父亲加上去。

  可以想象得到,父为子纲,父亲就是要压着儿子。所以只要会元他爹到了场,会元的声势和主人地位肯定都要让给会元他爹了,原本大家要吹捧“方应物好厉害”,大概会变成“方清之有个好儿子”。

  方应物叹口气,之前他真疏忽了这点。这样一场辛苦却几乎等于是替父亲造势,千幸万幸只能说还好肥水不流外人田。

TOP

0
  第三百二十一章 该来的不来



  接下来几天,方应物与项成贤兵分两路,忙的坐不安席。项成贤去会馆一带招呼同年,方应物则按着名单一一去拜访同省官员,并盛情邀请对方参加今科同年宴。

  为了保证成功率,方应物还央着父亲大人写了若干书信,如果拜访对象有所犹豫,那就拿出父亲书信来,直接以父亲名义邀请。

  七八个人七八封信,方清之在自家儿子的死缠烂打之下简直写信写到手软。关键是方编修太实诚,每封信都很认真,要斟酌不同的语句、内容。不像当年托方应物捎信的某前阁老,几封信一个内容,只是换了抬头称呼而已。

  揉了揉手腕,方清之难得抱怨道:“你想大办同年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必要如此匆忙么?非要赶在这几日?”

  “迟了就要放在殿试之后了,那时就没意思了。”方应物解释道:“殿试要出状元的,到时候天下瞩目,人人都说状元好,谁还记得之前的会元?

  那时候会元就是冷宫怨妇了!所以这几日要趁热打铁,趁着儿子我这会元没过气时,做主把同年宴操办起来树立名望,这叫利益最大化。”

  方清之简直对自家儿子万般无奈了,真是亲生的?“偏生你心思忒多,也不知道放在用心读书上面!不过即便为父写了信,别人也不一定会来,特别是王献王前辈。”

  方应物对此毫不担心,“如果看到父亲书信还不肯给面子赴宴,那样的人就没必要交结往来了。从此陌路就是,但王献王学士除外。”

  这次可是与新一代同乡后进结识的机会。又有父亲书信出面盛情相邀。如果还不肯到场,就是既不肯提携后进。又不给父亲面子,那么此人八成是性情格格不入的官场非主流。

  这样喜欢玩个性的人爱来不来,以后注定要扑街,方应物实在不稀罕。不过王献就不同了,这是数一数二的资深翰林前辈,再加今科副主考官身份,身份超然,本人能到场站台,就是大涨方家的声势。

  “王前辈有意疏远。你打算怎么请?”方清之又问道。

  方应物胸有成竹的答道:“山人自有妙计!”

  方清之又写完一封信,方应物一边很殷勤的帮助磨墨,一边嘱托道:“下一封是谢迁的。”

  方清之提笔讶然,抬头问道:“你不是不肯请谢前辈到场么?怎的还让为父写信相邀?”

  方应物傲然道:“他来不来是他的事,但请不请是我方家的事。为了避免别人说我方家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该请还是要请......只是父亲你别在信里写同年宴的事情,只说方家庆贺我这会元,请谢迁赴宴。”

  方清之苦笑几声,“不是人人都像你这般负气。谢前辈要是到场祝贺你,你的算计可都落空了。”

  方应物又是胸有成竹的说:“山人自有妙计!”

  方清之对自家儿子的习惯性的卖弄态度非常之不爽,真想脱口而出的喷儿子一句“妙你个头啊!”

  但顾虑到自己的父亲身份,方清之硬生生忍住了粗口。但他就是不主动询问。

  却说拿了父亲的书信,方应物便逐一登门拜访,两三天功夫便拜访的差不多了。过程大都很顺利。对方也都乐见其成。

  但是到了王献府上时,方应物被门子挡了驾。很公式化的说:“我家老爷说了,会试取中方公子。本是公事,不可以私情度之,方公子请回罢!”

  方应物目露悲愤之色,“我们今科浙省中式举子聚集,王公不肯前来教导一二么?看来是王公瞧不起我们四十多同乡新进后辈,如此在下无话可说,只好告辞!”

  方应物大帽子扣下来,门子有点吃不住,连忙又进府去禀报了。又过片刻出来,门子无奈道:“我家老爷说知道了,方公子将请帖留下就是。”

  “甚好甚好。”方应物连忙把请帖递给门子,顺便送上一块小碎银子为红包。

  但那门子死活不收红包,让方应物大为感慨王献的家风,此乃真君子也。不过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大帽子扣下去,他不接也得接了。

  从王府告辞,方应物又到了谢迁府上,还是被门子挡了架。门子就是主人家的心腹人物,故而谢家门子当然知道谢迁与方家的恩怨,岂能给方应物好态度?

  只见这门子斜着眼,抠着鼻子的对方应物问道:“方公子所为何来?”

  方应物亦是傲气十足的答道:“我在两日后设宴庆贺今科会试收成,请贵府老爷赏个脸出席,我扫榻相迎。”

  门子面露不屑,“我家老爷只怕不得空。”

  方应物突然掏出请帖,二话不说,直接拍在了谢家门子脸上。随后嘲弄道:“我将请帖送到这里了,叫你家老爷自己斟酌罢!”

  “混账!”谢家门子还真没受过这种侮辱,登时怒发冲冠!孰可忍孰不可忍!在这里他的脸代表的就是主人家的脸,打他的脸就是打主人家的脸!

  这门子从脸上将请帖揭下来,冲上来就想动手。

  方应物无所畏惧,立定了淡淡一笑,“你想殴打在下?谢家人想在自家门房殴打方家送请帖的人?谢迁心怀嫉恨纵容下人殴打方清之的儿子?”

  一句一比一句刁钻,那门子听到最后这句,便收回了拳头,硬是忍住了滔天怒火。天下能当门子的人都是最懂事的人,不懂事也不会被派在门房接客。

  谢家这门子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动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不堪设想之后必定是自己被当替罪羊倒了霉。毕竟自家老爷与方家的关系太敏感了,自从几年前自家老爷坐视方清之下天牢不管不顾之后......

  方应物大笑几声,指了指请帖扬长而去。

  闲话不提,三日后醉香楼再一次热闹非凡,浙江同省俊彦汇集一堂,朝中浙省老爷也多有来出席的。做生不做熟,项成贤选来选去,最后又把地方定在了醉香楼。

  方应物作为主人之一依旧站在楼门迎客,与几个同年互相道过喜后,抬眼却看到同年乡试榜首兼会试榜尾李旻来了——这也是很有个性的人物,连名次都这么个性。

  李旻对方应物见个礼道:“王学士托我捎一句话,他今日身子欠佳,实在不能到场了。”

  方应物无语,这王献王学士也太实诚了罢?就因为与谢迁交好,便死活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与方家有往来了?

  又不是大是大非,这立场也忒鲜明了......难怪王学士一直是资深翰林,终生没机会入阁,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不过还让方应物感兴趣的是,王献怎么会让李旻带话?稍加思索,方应物便猜到什么。

  杭州城是一城两县,分别是钱塘县与仁和县。而李旻是钱塘县,王献是仁和县,他们就是同城人,和同县同乡也差不多了,有密切关系也不奇怪。

  难道王献说过的故人就是李旻?方应物想来想去,不由得冒出这个念头。以李旻心高气傲的性格,只怕还真不屑于王献的提点,然后自己却误打误撞,让王献把自己的试卷当成了李旻的试卷?

  虽然王学士终究不肯到场,算得上小有遗憾,但集会还要继续进行,方应物抛开了杂念,继续迎客。

  来客中官方身份最高的是右佥都御史屠滽屠大人,这是只差一步到部院堂官的人——由此可见当前朝中浙党实在是......说好听点叫青黄不接。

  方清之便陪着屠大人寒暄,却说屠滽环视一圈周围,问道:“为何不见谢余姚前来?”

  方清之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好像他怎么回答都不方便,还是那句话,他与谢迁关系太敏感了。

  站在父亲身后的今科会元方应物却开口答道:“晚生将请帖送到谢府,但没有回音。谢大人攀了翰林掌院徐学士的高枝,只等着做那从龙之臣了。我们这些同乡位卑无用,只怕入不了他的法眼。”

  “唔......”屠大人不可觉察的皱了皱眉,倒是信了几分。这位谢大人平常还真是只看身份,不大讲究同省关系,乡情淡薄得很,或许在他眼里只有同县才算乡亲罢。

  方清之回头呵斥自家儿子道:“逆子胆敢非议前辈,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么?”

  屠滽再看了一圈,又问道:“怎的王学士也没有到?他不是今科考官么?”

  还是方应物答道:“王学士志行高洁,他是今科副主考,生怕被人议论徇私,所以便不来参加今天的中式举子同年宴了。”

  屠大人点点头,赞道:“王学士爱惜羽毛,情有可原。”

  正当此时,项成贤小跑过来,对方家父子道:“谢余姚谢前辈来了!”

  方应物倒吸一口气,略微愕然。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却来了......自己那样上门羞辱,为的就是让谢迁拉不下脸过来凑热闹,但是这谢迁竟然能忍得住气,还是要来参加这次新进士同年宴?

  不愧是历史上能四十多岁入阁的人物,这还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体现!由小见大,可以看出他真是父亲的劲敌也!

TOP

0
  第三百二十四章 状元的流言



  十几位庙堂执政大佬酝酿完毕后,定下了十份试卷作为前十名待选名单,剩下的就好办了,按照标记的等级分高低一个个排列就是。

  这只能说是读卷官暂定的次序,大体上不会变了,但进呈天子后,仍然存在被天子心血来潮临时调整个别名次的可能。

  一夜过去,东方渐晓,众读卷官从东阁出来,又出了宫中,各自回家休养生息一天。到了明日,他们又将重新聚集在文华殿,并于御前确定最终名次。

  要不说殿试与会试相比实在太不规范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无考官之名有考官之实的众位大佬竟然可以回家休息。

  这就导致了殿试毫无秘密可言,在无数有心人的关注下,殿试读卷情况几乎立刻就风传于大大小小的官衙、朱门之中。一条消息也随之传于街头巷尾之间某相国要力保某会元继续当状元!

  若是别人身上爆出这种传言,听者多半一笑了之,考试时候传出各种流言实在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尤其是内定某某当状元之类的流言,一般十成十的不可信。这年头士林风气还没那么无耻,稍微爱惜羽毛的人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下利用权势抢一个状元。就算得到这样的状元,也相当于坐在了舆论火山口上,何苦来哉。

  但同样的流言放在刘棉花身上,大家倒是有几分相信了别家大佬脸皮或许没那么厚,而刘棉花却绝对不同的。以他的厚颜功力,想必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悍然抢一个状元。也真敢坐在舆论火山口上安之若素、不动如山。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分析出刘棉花不缺动机,刘家多年后续乏人、科举不给力。估计刘棉花已经有些急眼了,这次想要用未来女婿挣回一点面子。

  更何况某女婿已经是会元。足以证明了实力,又是德高望重的三元宰相商相公的高徒,若再当个状元,那么质疑和非议相对少一些。

  翰林院编修方清之今日刚刚进了翰林院大门,便听到了这些和自家儿子有关的传言。随后他真坐不住了,一边抱怨自家儿子什么时候也不叫人不省心,一边急忙返回家里去。

  此时方应物正怡然自得的坐在院中,与小妾手谈消遣(其实是五子棋),不经意抬头看到父亲匆匆过来。大惊之下连忙站起来去迎接。

  正常情况下,父亲大人如果有话说,那肯定是打发下人来喊他过去。但现在父亲却亲自来找,又是从外面匆匆赶回来,那肯定有大事或者急事了。

  方清之也不等儿子见礼,当头问道:“你与刘相国之间是否对殿试名次有所图谋?”

  方应物闻言大怒!他上辈子不知道从哪里听过一句话,大意就是“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相信自己孩子的人”,怎么在这辈子完全反了过来?自己这父亲简直就是世界上最不相信自己的人!

  面对自家儿子悲愤的目光,方清之也觉得自己口气有点儿不妥。讪讪一笑便解释道:“不是为父不信你,外面皆传言,今科殿试万首辅没有倾向性,而文渊阁刘大学士却极力推举你。已经在昨夜压倒了谨身殿刘大学士,所以最后必定还是你独占鳌头。”

  猛然听到这个流言,方应物一时猝不及防。愣在当场。

  摸着良心说话,方应物从来就没有争夺状元的想法。常言道箭射出头鸟,而状元就是那个出头鸟。他方应物当了状元更是出头鸟里的出头鸟。

  方应物又仔细想了想,这流言还挺逼真!

  前文提到过,刘棉花是个内心不要脸但外表要脸的人,为了给别人看状元女婿的荣耀也罢,为了表现出慧识珠也罢,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还真有可能出力!反正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方应物又想道,世人对名缰利锁这东西始终看不透,这次面临仿佛唾手可得的状元荣耀,难道连刘棉花也把持不住了?

  想至此处,方应物也坐不住了,顾不得与父亲说什么,同样急急忙忙的出了门,前往刘府而去。

  话说这段时间里,方应物在刘府一直是畅通无阻,享受着近亲里的近亲待遇,但今天却被已经混熟的门官挡了架。

  这门官一边苦笑着,一边劝阻道:“我家老爷昨夜未眠,今日要休息,不见外客。”

  这是骗鬼呢?方应物斜视之,“在下有十万火急事情,非要见到老泰山,如何是好?”

  门官再次苦笑,“我家老爷其实发过话,道是如今殿试结果尚未定论,若方公子你登门造访,为了避嫌还是不见了。”

  避嫌?方应物只想大笑几声,刘棉花什么时候顾忌起这些来了?

  方应物这次登门,未尝不是存了试探之意,毕竟流言未见得就是真的。如果刘棉花大大方方的接见,那对方应物而言,算是流言不攻自破;但刘棉花不见,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流言的可信度

  但但但,他方应物与刘吉的立场并不是纹丝合缝的一致啊!这个状元,刘棉花可以去要,可是他方应物要不得。

  刘吉是内阁大学士,已经接近于位极人臣的地位,无论要不要脸,只要天子还用他,别人就只能奈何不得。

  他方应物却不同,他的未来道路还很长,为了长久利益,必须要顾及舆情。正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他万万做不到刘棉花这种“我自巍然不动”的地步。后世首辅张居正的儿子是状元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一场空?

  再说,世人都知道他是为了救父不得不委身于名声不佳的刘家,别有苦衷情有可原,不大影响声誉。但若靠老泰山搏出一个状元,那真有嘴也说不清了!

  方应物极其无语了,莫非文星魁首状元对读书人的魔力如此之大,连刘棉花这种近乎绝对理智的人物都可以利令智昏?

  门官见方应物神色不定,便又道:“我家老爷另有话说,他并不是贪图状元女婿的荣耀,方公子应当明白其中道理,还是请回罢!”

  方应物愣了愣,刘棉花究竟意欲何为?

TOP

0
  第三百二十五章 宫里宫外



  见不到刘棉花,方应物只得回家,他也真是毫无办法了。毕竟他缺乏直接干涉的能力,没有代理人就什么也做不成。静坐在家时,他只能想想,刘棉花到底打着什么主意?

  此时父亲方清之已经再次出门,等到傍晚时候,又见到父亲从外面回来,并且带来了新的消息。

  “今日翰林院中诸君议论纷纷,皆以为刘博野在内阁中蛰伏数年,如今时机已到,他要借此立威,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实力!”

  原来如此!方应物若有所悟,不由得感慨翰林院不愧是精英荟萃的地方,分析果然不同于市井小民!

  刘棉花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而在于次辅刘珝身上,他蛰伏隐忍六年,如今也蠢蠢欲动了!

  状元只是个道具!勾引得刘棉花把持不住的,并非是状元的荣耀,而是更进一步的诱惑!

  方应物脑中闪现出一些史料——刘珝与刘吉刘棉花都是成化十一年同期入阁,年岁也差不多,至今已经六年。

  两人之间总体条件旗鼓相当,同为纸糊三阁老。但刘珝是次辅,平时也好发议论、时不时与万首辅争锋,而刘棉花是第三大学士,平常处事相对比较低调。所以在声威上,刘珝是高于刘棉花一线的。

  另外首辅万安比两个姓刘的同僚年长十来岁,一旦万安有变,刘珝接班首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前阵子刘珝因为儿子不争气,莫名其妙挨了闷头一棒。成为朝野笑柄,又加上万首辅的刻意打压,声势消沉不少。

  这次在争夺进呈御览的殿试试卷名额时,刘棉花一反常态。也与刘珝针锋相对的较起劲,最终击败刘珝。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己这未来女婿争风?只怕意义不仅仅在于此罢?

  如果最终刘棉花真把自家未来女婿捧成了状元,最大的象征意义的确就是展示实力,或者说展示出不弱于次辅的实力!连状元都可以制造,还有什么更好的广告?

  至于是否公道、是否黑幕、或许要遭到士林舆论的攻击,但对一些立身不正的朝廷官员而言,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在他们的哲学里,有能力制造不公的人才是有实力的人,认准这一点就没错。

  可是,这样对他方应物自己的前途真的好么?明眼人都看得出。对刘棉花而言利大于弊。但对他方应物。那肯定是弊大于利的,谁想一入仕途就背着污名?

  想到这里,方应物背生虚汗。充分感受到了政治的冷酷。以刘棉花的智商,不会想不到这点,但刘棉花仍然如此去做了,没有顾忌交情,也没有顾忌未来的亲情。

  自己参加科举,也成了刘棉花用来翻云覆雨的工具,并且容不得自己有半点反抗。这种最高层的角逐,他确实只能干瞪眼。

  父亲方清之宽解儿子:“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纵然一时不如意,不算什么。清者自清。”

  方应物叹道:“父亲言之过早,流言也许终究是流言。”

  “从我听到的消息,刘博野已经征得万首辅默许了,三个大学士有两个点头,谁还能阻挡?”

  方应物苦笑几声,自己早就该有这个觉悟了。既然生活就像那啥,不能反抗就闭上眼睛享受罢,最起码有可能成为真正天下第一的状元,不是么?

  三月十七日,天子御文华殿,众读卷官也赴殿进呈殿试试卷。

  同时,众考生也齐聚在皇城长安左门外面,等着放出殿试榜,也就是俗语中的皇榜或者金榜。

  方应物本不想去,但是不去更显得心虚,所以也不例外,清晨与项成贤一同赶到长安左门外等候。三百来个考生其实不算多,很容易就找到了王华等同省同乡。

  同乡看方应物的目光都是怪怪的,有点门路的人多多少少都听到过传言,看样子这小同乡要连中两元了。

  其他人顾及同乡脸面,闭口不谈流言,但口直心快的李旻就忍不住了,对方应物问道:“传言是否属实?”

  能言善辩的方应物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或者说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该被问出来。

  此刻有位三十岁左右的举子走到身边,问道:“当面的莫非是方会元?”

  方应物趁机没理李旻,侧头反问:“阁下是谁?是哪里人?”那人答道:“在下张天瑞,山东清平县举子。”

  方应物顿时隐隐了然,他也听说过殿试之后两个刘阁老为一个名额争执,刘棉花推举的自己长相好,对方的优势是名字吉利,最后还是自己靠着脸获胜。

  眼前此人名字吉祥,又与刘次辅同为山东人,长相亦有点欠佳,大概就是刘次辅所推举的那一位了。

  这人主动找自己攀谈,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方应物想道。果然听到张天瑞语含讥讽的说:“在下预先恭喜方朋友连中两元、独占鳌头了!”

  方应物有点火大,别人来嘲讽两句也就罢了,他认账,这张天瑞有什么资格来嘲讽?

  他就不信张天瑞没有去走刘珝的门路,不然刘珝凭什么大力支持他?只不过没有做成而已。总不能因为实力不足作案未遂,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了纯洁清新的白莲花罢?

  如此方应物便开口反讽道:“皇榜未出,阁下如何知道谁是状元?莫非阁下能替圣天子点了头名?”

  长安左门外的唇枪舌剑先不提,宫中文华殿里则是气氛肃穆端严。成化天子居于殿中宝座,首辅万安趋前跪在御前,其余读卷官分列在后。

  在这个场合中,按惯例由阁老象征性的朗诵三份试卷,然后将其余试卷按预定名次一起进奏给天子,随后钦定名次就是最终结果。

  第一个出面朗读的自然是首辅万安,他手展一份试卷,慢慢的读了起来。众人听了个开头便知道,这份被万安第一个朗诵的试卷“疑似”是会元方应物的。

  这份试卷由首辅第一个读出,象征着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一时间众人各怀心思,但面色如常,只有次辅刘珝脸色稍稍变了变。

TOP

0
  第三百二十六章 最终名次



  大明成化天子朱见深面无表情、一丝不苟的坐在文华殿宝座中,姿态标准的仿佛受过千百次训练一般,圆圆的中年男人脸庞倒也显出几分宝相庄严。

  只是这慵懒而涣散的眼神有点不协调,小心翼翼的出卖了天子的内心。这双眼珠百无聊赖的转动着,漫无目的的扫视着身前群臣,没有焦点。

  本代除了朝会和一些大礼之外,群臣基本见不到天子,正所谓“天高帘远、君门万里”。在这决定殿试最终名次的场合上,倒是能见到天子一面,只可惜仍是走程序走过场,君臣之间说不上几句话。

  听着万首辅读卷,朱见深忍住打哈欠的冲动,都是朱家臣民,谁当状元不一样?早点结束这场乏味的仪式是正经,还是回内宫打球或者画画、看戏比较有趣。

  万首辅第一个读卷完毕并退下,又轮到次辅刘珝上前读卷,等到读三份试卷后,过场就算走完了。

  刘珝刘阁老是天子小时候的正牌老师,朱见深也不得不稍微认真一些,对着刘珝点了点头,叫一声“东刘先生”。

  刘珝拜过天子,却没有从御前宝案的十份试卷中取一份朗诵。反而转身到了旁边另外两三百份试卷那里,取出了最上面的一份,也就是原本预定的第十一名。

  其余读卷官纷纷皱眉,这不合常理。

  御前宝案上十份试卷,是众读卷官集体预定的前十名。进呈给天子后。再由天子点出三鼎甲,这是大臣与天子之间默认的权力划分边界线。

  当然也有较真的天子对前十名都不满意,非要从剩余试卷中找出合乎心思的状元,但这也只是天子的独有特权。{B IX IagE}别人是没有的!

  眼下这刘珝刘阁老擅自跳出众人先前预定的前十名,另外推荐试卷,这性质等于是推翻了大家先前的共识!他想做什么?难道是想依仗君恩,强行专断的指定状元么?

  众人又记起,刘珝取出的预定第十一名试卷应该是他同省张天瑞的,因为文渊阁大学士刘吉刘棉花力挺会元方应物,所以才把张天瑞挤到了第十一名。

  所谓愿赌服输,输了就输了!但这刘叔温却因为不服气就到御前胡来,分明是恃宠而骄,未免太坏规矩。如果都像这样。那还要内阁作甚?还要部院作甚?

  其实话说回来。刘珝刘阁老岂能不懂规矩?只是有苦不好说,非常事情不得不行非常事。如果他不来点狠的,那他岂不眼睁睁看着刘棉花捧方应物去当状元?那到时候谁是内阁老二?

  不顾别人诧异的目光。刘珝若无其事的展开试卷,朗读出声。他是讲官出身,声音洪亮端正,两三千字的论策一气呵成的读完了。

  不等刘珝退下,当即就有人表示异议。有大臣从班位中出列,对天子奏道:“刘珝心性狡险,反复无常,举止诚为卑鄙,理当逐出殿试!”

  又有另外一人出列弹劾道:“刘珝袒护私亲,罔顾公义。不循正道,御前挟君恩自重,其罪难赦!”

  刘珝当然自辩道:“老夫为国举贤,问心无愧!此卷确为上佳,有何不敢言?”又有人助拳道:“名次皆在圣裁,吾辈只各自举荐贤良而已,诸公又何须喧宾夺主!”

  看着吵成一锅粥的殿中,向来最讨厌麻烦事的宅男天子心生厌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真是不消停,吵来吵去皮球又要踢到他这里了。不过自己这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惹出问题,实在是有点不懂事啊。

  御前锦衣卫武官中气十足的大喝一声:“有圣谕:继续读卷!”

  长安左门外,方应物依旧和张天瑞有一句没一句的斗嘴。

  过了午后,从城门里涌出一队锦衣卫官校,中间簇拥着几个宫中制敕房小官员,有识货的人高呼道:“金榜来了!”

  众考生不约而同停住了议论或者争吵,一同去围观,路过此地的其他闲杂人物也纷纷围聚过来看热闹。

  其实这不算正式张榜,正式挂金榜要等到传胪仪式之后才昭告天下。今天只是提前告诉考生名次,让考生心里有数,做好金殿传胪的准备。特别是状元,要代表考生上谢恩疏,肯定得提前准备好。

  制敕房小官扫视了一眼,咳嗽一声,手捧帖子开始读名次,“第一甲第一名,张天瑞,山东清平县!”

  众声一片喧哗,第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了!结果居然和传言不一样,这张天瑞不是据说连前十都没入,怎的就成了状元?

  难道次辅刘珝手眼通天,能一力压制其他所有人,把张天瑞抬举到了状元地位?

  方应物心头一宽,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但这个烫手山芋可算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不然自己还真是处境尴尬。

  但他同时又感到些许失落,那可是文魁天下的状元啊,就这么从手边飘过了......

  制敕房小官继续读到:“第一甲第二名,王华,浙江余姚县!第一甲第三名,黄珣,浙江余姚县!”

  这就是榜眼和探花了,众人一片惊讶,之前的大热门人选方应物竟然连前三都没进入!

  方应物也暗暗想道,历史又出现变化了......这科王华本该是状元,然而却成了第二名榜眼,原榜眼黄珣成了第三名探花。

  随即方应物又患得患失的想起自己,自家到底是第几名?刘棉花靠谱不靠谱?这老头别关键时刻掉链子,把自己坑到榜尾三甲去罢?一二甲和三甲相比,前途和待遇可大不相同的!

  读完一甲三名,制敕房小官停了停,继续宣布名次,开始读第二甲名单。但一直读到二甲第七,都没有方应物的名字,也就是说,方应物根本不在总名次的前十名里。

  这下连方应物都紧张起来了,这情况怎么完全有点失控的样子?随后便听到:“第二甲第八名,方应物,浙江淳安县!”

  方应物长出一口气,还好还好,这名次仍然是二甲前列,足够用了!

  但他的好友项成贤忽然义愤填膺的跳了出来,振臂高呼道:“清者自清!流言中的第一成了第十一。本该第十一名,连前十都不能入的人,却莫名成了第一!

  不知道当初的流言都是哪些小人兴风作浪制造出来的,也不知道今日这状元是怎么糊里糊涂判出来的!”

TOP

0
  第三百二十七章 满头尘土说功名



  文华殿里已经散场,天子回了深宫,而诸位大臣面色各异的离开了殿中。这些大佬都是纵横政坛几十年的风云人物,绝对称的上见多识广,但却从来没见过如同今天这么诡异的御前读卷。

  次辅刘珝逾越规矩,利用大学士读卷机会推举落选试卷,这简直已经是赤膊上阵,够令人侧目了。

  谁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该在后面读卷的第三大学士刘吉竟然在天子面前表示,他放弃读卷,并赞同刘珝所读试卷为状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三个阁老两个赞同某人,状元还能有跑?于是天子龙颜大展,不再为难,轻松愉快的把张天瑞和方应物换了个位置......想必此刻在天子心中,是十分赞赏刘棉花顾大局、识大体的,不然要吵到什么时候?

  吏部天官尹旻与谨身殿大学士刘珝一同前行,悄声问道:“叔温何故如此?为一个张天瑞不值得。”

  刘珝默然无语,尹旻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能不力挺张天瑞么?不然真让刘棉花踩着他,把方应物推举为状元,那以后他还有什么声势可言?

  但是刘珝也万万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刘棉花的无耻程度,最后倒是他成了公然操纵科举、破坏行规、无理取闹的货色!只怕以后在科道那边,还有麻烦事!

  却说在长安左门外,名次公布完毕后,众举子可谓是各有心思。名次在前的当然喜形于色。科举结束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选官。名次越高,选官时选到好位置的可能性就越大。

  至于名次在后的,那就是欣喜中带着小小的遗憾了,中进士固然是光宗耀祖的喜事。{BixiAge}不过若选官选到外地当知县或者州判、推官,不能留在京师大展拳脚,总觉得有所缺憾。

  不过金榜题名是喜庆场合,大都感慨几下人生也就过去了,至少目前这里都是同年进士,谁也不比谁高出多少。

  但项成贤义愤填膺的喊了几嗓子,并怒斥朝廷对方应物不公正之后,便叫众人的注意力忽然集中到状元和二甲第八名两个人身上了。不约而同想道,今科这个状元仿佛有点不地道啊......

  先前方应物在成绩上是乡试第三、会试第一,在人气上名声响亮。卖相又绝好。在朝中也有大学士级别的巨头大力撑腰。外加是三元首辅的弟子,所以想要一个状元几乎是手到擒来,绝对是第一大热门。

  当时无论别人怎么想。心里服气不服气,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若方应物最终独占鳌头,那也是按照规则来的,还是在合理运用规则范围之内的。方应物的综合实力确实最强,条件是硬邦邦的,这点不服不行,就是有鬼神相助也可以理解。

  可是最后的真正状元不是方应物,而是已经失去资格的张天瑞,这就有点颠覆众人认知了。

  在众所周知的传言中。这位状元君明明已经掉出了前十,根本不具备御前待选的资格,最后名次应该默认是二甲第八,如何成了状元?用二十一世纪高考比喻,此君连一本分数线都没有过,还想什么清华北大?

  现实里这样的事情还就是发生了,张天瑞和方应物名次正好掉了过来,张天瑞取代方应物成了状元,而大热门方应物却落到了二甲第八。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如果说方应物能中状元,那算是内幕;但张天瑞这个状元,就绝对称得上是黑幕了。一个产于于规则之外的黑幕!

  大家都不是傻子和瞎子,当然看得出来,如果不是直接破坏了规则,本该连前十名都没进去的张天瑞凭什么能挤掉方应物,把状元抢到手?

  想到这里,众人看向方应物的目光里充满了同情,什么叫大热必死,什么叫木秀于林,这就是活生生的典型。至于张状元,还是算了罢,只怕这是大明立国以来最有猫腻的状元了。

  如今看起来,方应物反而显得很是可怜。有不少人渐渐围住了方应物,特别是受过方应物招待的同省亲近举子,纷纷开口劝慰。大家也许无力对抗黑幕,但至少还能抚慰一下受害者,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黑幕的不满。

  “天意渺渺,非人力能左右,还请方朋友节哀!”

  “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方朋友共勉!”

  “此非战之罪也,方朋友虽壮志难酬,但无须郁郁于心,毕竟来日方长!”

  猝不及防的,方应物便被这一股脑而来的热情和安抚给淹没了。他愕然片刻,心里感觉极其古怪......

  自己好歹也是二甲第八,在三百人中也是高居前列的,比在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名次都高,到了选官时候,手拿把攥搞一个清流美职也不在话下,怎么大家看待自己好像是看待落榜举子似的?

  想至此处方应物也真是哭笑不得,一群考了第几十名、第一百多名或者第二百多名的同年,同情他这第十一名?有没有搞错!

  只是方应物到现在还不知道文华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刘棉花到底是失手了还是挖坑埋人,所以不好答话,只能支支吾吾的应付着,看在别人眼里更显得意气消沉。

  这时候,同省同年、乡试解元李旻也挤了进来,对方应物郑重其事的拱拱手,赔礼道:“余先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信流言,多有得罪。如今方知周公恐惧流言日,古人此言至理。”

  方应物盯着李旻愣了愣,忽然隐隐悟到了什么,原来这种效果也不坏......与一个有争议的高调状元比起来,还是当一个名次略一点但被大家认可的悲情人物比较实惠,纵观官场,万众瞩目的状元其实不太好混。

  此时此刻,什么语言都是多余的,除了作诗......方应物忽然抬头哈哈大笑几声,对着身边友人抱拳为礼,高声诵道:

  “卷书零乱笔纵横,夜夜寒窗待天明。一朝大梦违父愿,三年疏学愧师恩。他乡酒醒灯前雪,帝都春寒榜下情。世道人心无奈何,满头尘土说功名!”

  作诗完毕,方应物挥挥袖,摇摇头,叹叹气,跺跺脚,便迈步走人,离开了长安左门。

  众人望着远去的背影,叹而惜之,一个十九岁少年状元的百年佳话就这样被黑幕摧毁了啊。果真是周公恐惧流言日,先前那个流言是谁放出来的?方应物总不会蠢到自己放出这种流言罢?

  按照获利者嫌疑最大的原则......难怪有人要指责朝廷不公,如果真是因为流言太盛,毁掉了方应物的机会,导致大热门居然连三鼎甲都没入,这样对方应物真的公平么?

  惜哉!

TOP

0
  第三百二十八章 内情中的内情



  方应物离开了长安左门,一直走到了西城。临近家门时,他忽然左顾右看,确定后面无人追踪,周围也没有人认识他后,便离开大街,窜进了小胡同里。

  随后方应物连续窜了几条小胡同,离家反而远了。直到再次确定周围无人跟踪,这才大胆转了几转,抵达刘棉花府上。

  “方公子来的可是不巧,我家老爷眼下并不在。”门官对突然驾到的方应物道。

  方应物毫不客气的在门房里坐下,“我知道刘公今日入朝,此刻大约尚未回府。但我非见不可,就在这里等了,一直等到他老人家回府!闲话少提,先借几口茶来喝!”

  门官摇摇头,他看得出来,这位方姑爷明显带着几分气。但他也没办法,只得任由方姑爷在这里使性子。

  方应物倒不是生气,他只知道,若自己见不到刘棉花,那就难以心安。

  其实殿试最终名次是多少无所谓,方应物也很明白得到状元没什么太大实际好处。但关键在于,这种忽上忽下、变幻不定让方应物的敏感小心肝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而且他很讨厌这种被人当棋子拨来拨去、完全不能自主的感觉。

  一直等了两个时辰,眼看着要金乌西坠了,才见到文渊阁大学士刘吉的仪仗从胡同口闪现出来。刘大学士的长随仿佛未卜先知,跑到门房里瞅了一眼,对方应物道:“我家老爷请方公子去书房说话。”

  到了书房。刘棉花先看了看方应物气色,觉得方应物心情不大好。不由得暗叹一声,少年人毕竟是少年人,即便理智如方应物这样的。也难免对状元荣耀耿耿于怀。

  他便主动开口道:“你已经知道名次了罢?在我看来,二甲第八比状元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了一点委屈,今后说话声音才响亮。比如说,现在还有人非议你么?是不是比原来名望更好一点?”

  方应物答道:“老泰山说的不错,消息传出来时,长安左门外诸君无不对小婿我抱以同情和可惜......大有舆情汹汹之势。”

  刘吉意味深长的说:“切记,那只能算应景话,你听听就是。不用太当真。真等你一呼的时候。别说百应。能有几个就了不得了。”

  方应物对刘棉花还故弄玄虚态度很不爽,嘿然笑道:“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那张天瑞明明已经出了前十,不知为何又成为状元。/bix Iage/虽然不知金殿上发生了什么,但大概有很不合理的情况发生罢?我倒要问问,天子和朝廷难道不该给天下读书人一个说法么?”

  刘棉花谋算得逞,此时心情不错,戏言道:“没做官之前,你就是个普通读书人,能去哪里质问?还想敲一次登闻鼓?”

  方应物又答道:“老泰山莫非忘了,后面还有金殿传胪,新科进士三百人要入宫朝见天子,这个场合如何?我上了金銮殿时。问一问这状元是怎么产生的,总不会被推出午门斩首罢?”

  刘棉花闻言皱皱眉,不由得坐直了,这女婿胆量很大,有时候连自己也揣摩不透他的想法,难道他还真想在金殿传胪时闹一闹?若真如此,自己就先吃不了兜着走了......

  如此刘吉便劝阻道:“万万不可,贤婿何苦如此啊,平白坏了老夫大计。”方应物连忙追问道:“老泰山有什么大计?”

  刘棉花愣了愣,敢情方应物的最终目的是要问这个。“今日在文华殿里,万眉州先读了你的试卷,然后刘祐之情急之下,拣出了张天瑞的试卷。最后轮到老夫时,老夫便赞同了张天瑞......”

  方应物原本猜测刘珝为了保住声望,利用私人关系走通了天子的门路,然后借着君威强行点了张天瑞成为状元。但是他却没想到,刘棉花居然临阵变化,像墙头草一般支持起刘珝。

  乍一听到,只觉得老泰山也太无耻了——你大造声势先把刘珝逼到不得不犯错的份上,而且还火上添油,故意进一步纵容刘珝将错误扩大化。但又仔细一想,便觉得奥妙无穷,很值得仔细揣摩其中三味。

  这么看来,刘棉花一开始大张旗鼓的要推举自己当状元,不过是虚晃一枪,用兵法来解释仅仅是佯攻而已。同时,方应物越发觉得,先前他要中状元的传言,说不定就是刘棉花自己散布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某次辅入彀?

  最后结果无非是两个,第一是让自己清名保持不坠,甚至还有所上升,为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来以他的背景,若名次高居前列,在别人心目中肯定不纯粹,一个不好就充满争议了,有色眼镜是很可怕的。

  但是经刘棉花虚晃一枪之后,自己在维持名次不低的前提下,反而成了遭遇不公的受害人形象,仍然可以保持清清白白的形象。

  从另一个角度,在朝中有人的前提下,自己受了委屈难道还不该得到一些赔偿?比如选官时候照顾一下......

  第二是迫使刘珝自乱阵脚,做出了明显因私废公、违背规矩的事情。他公然依仗天子信任,强行践踏了君臣规矩,朝廷上下这么多言官岂是吃素的?不收个三五十本弹劾就算轻了。

  想到这里,方应物忍不住叹道:“科道言官看在眼里,想必次辅老大人要焦头烂额一段时间了。”

  刘棉花冷笑一声,“岂止一段时间?我看他今后很难再抬头了。”

  这话里有话,方应物愕然的表示自己听不懂,难道老泰山还有什么深意?

  现在刘吉并没有隐瞒自家女婿的意思,他看得出来。自家这女婿也是掌控欲很强的人。如果还遮遮掩掩的不告知内情,就难免要引得方应物离心离德了。

  所以又很明确的说:“老夫早从宫中得到消息,陛下将直接内批授官,用方士李孜省任右通政、邓常恩为太常卿。后面你自己应该想得到。”

  方应物小小惊讶了一下,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按照正常程序,文官从入职到任命自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吏部就是直接负责官员铨选的衙门,天子并是不能想封什么官就封什么官的。

  但天子毕竟拥有名义上的最高权力,若强行直接封赏某人官衔,便称为传奉官。这是要被文官集团所抵制和唾弃的,或者说并不是合法官职。

  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成化天子滥封官爵是出了名的,文官集团虽然拼命抵制。但仍有大批的方士、僧侣、工匠、书画师都被一道圣旨授予官衔。最有名的代表就是方士李孜省。

  方应物前阵子忙于科举。一时间忘了这茬事,这次经刘棉花提起,他才记起如今也差不多到了传奉官风行的时候了。成化末期几年时间。就是传奉官极其泛滥的几年,直到成化天子驾崩后,文官彻底反攻倒算,所有传奉官才几乎被一网打尽。

  传奉官的巨大祸害和对文官体制的破坏性先不用去想,现在方应物突然冒出一身冷汗,这回刘次辅真要被自己的老泰山坑到死了......

  通政使司右通政是什么地位,前文介绍过,方应物乡试座师李士实、项成贤叔父项文泰正为了这个位置你争我夺。

  可以想象,天子直接内批李孜省这种装神弄鬼的方士进入九卿衙门成为右通政,将引起文官集团多么大的震动。百分之一百的必将引发激烈朝争。

  在这种大背景下,刘次辅凭借君恩力挺张天瑞成为状元的事情与天子直接内批授官的性质何其相似?都是对天子对规矩的肆意破坏,都是君权对臣权的严重侵犯。

  那么刘次辅的所作所为少不得要被人拿出来相提并论,作为劝谏君王的论据和把柄了......若一个堂堂大学士次辅被人与方士相提并论了,那他还何以在文官中立足?

  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丑闻,刘珝这个次辅即便不辞职也算是站不稳了,而刘棉花则可以顺势上升为事实上的次辅。一个比首辅年轻十岁的大学士,与首辅接班人简直没什么两样了。

  和这个巨大利益比起来,自己的状元当然微不足道了......想到这里,方应物忽然索然无趣,自己还是距离这个游戏太远了,自己所经历的波澜与朝廷黑幕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

  他意兴阑珊的拱拱手:“科举已然终了,选官时候,要仰仗老泰山出把力气。”

  刘棉花立刻摆出长辈架子,敦敦教导道:“科举名次好也罢,不满意也罢,都已经过去了。你必须尽快将心态转变过来,须知科场与官场是完全不同的。古往今来无数人科场得意、官场失意,就是心中拐不过这个弯。

  另外,将来你若飞黄腾达,你丢失状元的事情必将被反复提起,别人将会认为你本该是状元,但却遭奸人陷害,会更加为你鸣不平,你获益就更多。而将来你若泯然众人了,那就没人会记得你今日的遭遇,没人再会觉得你丢掉状元是委屈。

  老夫话说到这里,你且自勉罢!”

TOP

0
  第三百二十九章 踌躇满志!



  在长安左门外初次公布殿试名次后,还有一系列后续仪式,当然都是喜气洋洋的仪式,这不但是个人的喜事,还是朝廷的大喜事。正所谓“天开文运,贤俊登庸!”

  次日,成化十七年殿试的新科进士们赴国子监,领取进士巾服。再次日,便举行了著名的金殿传胪仪式。新科进士们穿戴进士巾服,整整齐齐的列队进宫,至奉天殿朝见天子。

  唱名完毕,执事官在鼓乐声中捧金榜在先,新科进士尾随在后,沿御街出长安左门,正式张挂起金榜,以供万民观看。随后顺天府以伞盖送状元骑马归第,这便是百姓口中传言的游街夸官。

  又次日,天子赐宴于礼部,谓之恩荣宴或者琼林宴。宴会完毕后,新科进士用三天时间在鸿胪寺学习礼仪,然后正式参加朝会并谢恩。

  此后便是新科进士进入官场前的最后一项程序,众人要集体到国子监谒孔子庙,礼毕后便正式易官服,表示脱离平民身份,成为官身。

  其余还有一项事务,礼部要奏请命工部在国子监立进士碑,所有新科进士都将留名在此。

  到此为止,对这三百来名新科进士而言,充满着荆棘、光荣、梦想的科举道路或者考试生涯都成为过去式,由科举带来的荣耀也已是往事,新的生活开始了。

  在自家院子中,方应物捧着新领到的冠服感慨万分,县试、府试、道试,再到乡试、会试、殿试。全部过程仿佛历历在目。

  如今终于从考试中彻底解脱了,但方应物却生出几许怅然若失之感。读经义、习八股实在太枯燥乏味了。淘汰率超高的重重科举关口又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无一日不想摆脱科举考试的束缚。

  真到此刻。猛然松开了这道束缚后,方应物心中滋味反而颇为复杂。无论怎么说,科举也是给他带来了很多荣光时刻,没有这条道路,就凭他那世代贫民的卑微身份,也不可能短短几年工夫便父子双双名列清流。/bIXIAGE/

  不止方应物,所有新科进士,特别是出身寒门的进士大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身份上巨大的转变对每个人的冲击还是不小的。

  所以朝廷会很体谅的给进士们一个过渡期,所有新科进士可以在朝廷各部门观政历练,和二十一世纪的实习差不多,称之为观政进士。

  方应物心态转变很快,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他迅速抛开了莫名其妙的伤感情绪,热火朝天的投入了官场!吃完苦中苦,要当人上人,这里天地广阔,作为二甲第八名的高位进士大有可为!

  当春闱大比的热潮渐渐退去时。一个更加重要的现实问题就摆在了新鲜出炉的三百名官场菜鸟面前,那就是选官。

  选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大家都是进士。貌似现在还是平等的。但一个进六部的和一个外放为知县的,将来命运绝对天差地别。

  却说这选官也有一定之规,按照传统惯例。其中一甲三名直接入翰林院,成为前途最光明的翰苑词臣。

  二甲进士的待遇也很优厚。在京可选为六部主事,出外可直接选为知州。至于三甲进士的起点则要差一筹了。在京只能选为诸寺、监、司官员,出外只能担任知县、推官,进六部是别想了。

  当然,随机性很大的“一考定终身”对二甲、三甲进士而言也不公平,所以科举之后还有一次机会,那就是馆选。

  进士经过馆选,就成了庶吉士,可以到翰林院进修。正常情况下三年后散馆,成绩好的留翰林院为官,次一等的可以入科道(科道极其清流,很不好进),再次可以进六部。

  如果中进士被称作登龙门的话,那么被选为庶吉士就是登完龙门再登一个天门,未来就是真正的青云大道,升迁也很迅速,因而庶吉士有个别称叫“储相”。譬如方清之,就是庶吉士出身,现在前景很被看好。

  在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下,对一般进士而言,如果志向远大觊觎庙堂高位,那么第一步就是要被选为庶吉士。至少从正统年间以来,宰辅大学士大都是庶吉士出身。

  弘治朝之前,馆选处于不成熟期,运作并不规范。有时候是天子直接点庶吉士;有时候是考察进士平时所做诗文,择优选为庶吉士;有时候是朝廷出考题,众进士答题,答完再选庶吉士。

  但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凭借诗文馆选。每个有志进士都可以将自己平时所做诗文上交,然后朝廷凭借所交诗文选拔庶吉士。当然,也要出题复试,以证明诗文确实是本人所做。

  对方应物而言,不太担心自己的官位问题。有名次,有功劳,有背景,无论怎么选官,他不可能差得了,无非是能上几层楼的问题而已。但最优的选择,当然还是馆选入翰林。

  方应物也仔细斟酌过馆选的事情。在他想来,天子钦点庶吉士这种事,大都发生在永乐、宣德这些皇帝比较强势的时代,这样的皇帝本身就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想要选择完全符合自己胃口的人才。而今上成化天子显然不是这样的皇帝,估计是懒得费这种心思。

  所以方应物判断,今次最有可能的馆选方式还是凭借诗文,其实这有点类似于前朝唐代的行卷,不知道算不算是古风。

  相对于八股文,这可是他的强项!要是在这上面栽跟头,那就枉为穿越者了!如此方应物便忙着准备起来。

  诗文诗文,有诗有文,自穿越以来,抄袭过不少后世诗词,精品也不算少,要挑哪几首颇为煞费思量。

  比如那首说岳飞的满江红,可能符合大臣口味,但怕让天子不喜;又如随着八股文选集传唱天下的明日歌,名气够大,也很励志和主旋律,但太通俗,艺术水平略低。

  至于文章,拿两篇边策出来就可以了。一方面这是已经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别人谁也比不了;另一方面,也是间接提醒朝廷不要忘了他方应物的昔日功劳,要连个庶吉士也不给,那也太慢待功臣了!

  经过精挑细选,方应物从自己作品中挑出了十首诗词,连带两篇策文,花了一整天时间,用标准的馆阁体,认真仔细的抄写了一遍,力求尽善尽美!

  凭这些在加上其他便利条件,混进翰林院手到擒来!方应物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后的宰辅位置向他招手!

  黄昏时候,翰林院编修、东宫侍班、文华大训编纂方清之从翰林院回来,刚进了家门就被自家儿子堵住了。

  方清之望着方应物手里的一叠纸笺,满怀疑惑,“这是”

  方应物豪情万丈的答道:“这是儿子我将来出将入相、光宗耀祖、报效国家、后来居上的敲门砖!”

  方清之的脸皮忍不住抽搐几下,“前几句为父尚可理解,但最后一句这后来居上是什么意思?”

  “顺嘴,顺嘴说错话,父亲大人恕罪,这句可以略过。”方应物连忙谦虚几句,“不知今科馆选是否还是礼部主持?烦请父亲大人帮忙将诗文投递给礼部尚书周老大人,有你的面子在,馆选胜算更大几分。”

  方清之古怪的望着儿子,“为父仿佛听说过,上一科选了三十名庶吉士,现在翰林院有点人满为患,所以朝廷不想在今科馆选了。”

  踌躇满志的方应物好像挨了当头一棒,顿时眼前一黑

  他才记起来,所谓馆选不规范,不但指得馆选程序随意性大,而且每一科是否馆选的随机性更大有时候馆选,有时候不馆选。

TOP

0
  第三百三十章 来得正好!



  成化朝时,庶吉士不是科科都选,大约没两三科才馆选一次,成化十四年的上一科选过,那么今科便不大可能还选了。念及此,方应物长吁短叹,唏嘘自己生不逢时,报国无门。

  以他的高位名次,再加上昔日功勋,进入官场以六品起家不成问题,但是不为庶吉士,那前途就有天花板,越往上越难,入阁几乎更没可能。

  方清之看着儿子一脸悲愤,很有几分壮志难酬、时运不济的做派,便感到十分好笑。自家这儿子想得也太多了罢?眼下只不过刚刚中进士,才踏进官场半只脚,就想着将来要当宰辅执政,还为了可能没机会而愤愤不平?这该说他志向远大,还是好高骛远?

  又想了想,积极进取总不是坏事,于是方编修摆出慈父架子安抚道:“一切都是未知之数,也许今科仍会馆选,你先不必担忧。”

  方应物有气无力的摆摆手,“父亲大人不必安慰我了,世道不公,一腔热血已冷,此生我也只好做到尚书罢了。”

  方清之没好气的想张嘴骂一句:你以为朝廷是你开的,想当宰辅就当宰辅,想当尚书就当尚书?但他与方应物接触的多了,适应性已经有了,能保持着微笑,难得戏言道:“也许天子念你立过大功,又看你是个人才,降下天恩选拔你为庶吉士。”

  “父亲大人这个思路不错!”方应物眼神一亮,点点头后便很认真的思索起来。

  若自己成了这一科的独苗庶吉士。那岂不成了这个时间段里唯一的“储备干部”?这其中的好处,简直不言而喻!

  别做美梦了!方清之对着魔的儿子十分无奈。/BiX IagE/这话没法往下说了,只得拍拍额头另外岔开话题,吩咐道:“你的亲事也说定了。于下月也就是四月十五日成亲。这段时间你谨慎些,不要闹出什么让人看笑话的事情!”

  “哦!”方应物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

  这时候,方应物的长随王英小跑过来,到方应物身边禀报道:“有人送礼贺喜。”

  方应物与方清之父子两人都没有太在意,方应物高中进士后,上门道喜的人不算少,并不稀罕。

  方应物随意的问道:“是什么人?”王英再次低声禀报道:“好像拿的是西厂的帖子......”

  西厂?方应物微微惊讶,他与西厂从无往来,又不是同道之人,他们给自己贺什么喜?也太不伦不类了。

  随即方应物恍然。定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现任西厂提督汪芷了......便又问道:“莫非是厂督的帖子?”

  王英点了点头。心里是极佩服的。当年在常州时,方应物得罪了厂督,被吓得连夜分别逃离。转眼几年后,这厂督居然就要登门道喜了。

  方应物猛然砸拳,大喜道:“来的正好!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叫完后只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他侧头看去,却见父亲眼含鄙夷的斜视自己。

  堂堂一个读书人,新科二甲第八名进士,听到权势赫赫的厂公遣人登门道贺,便喜形于色喜不自胜,这是什么节操?这是什么风度?

  “我......”方应物要去解释几句。但方清之摇摇头,并不打算听方应物的辩解。一边念叨“孺子就是不可教也”,一边唉声叹气、忧心忡忡的离开了。

  方应物无可奈何,转身对王英吩咐道:“将来客引到西院正厅去,我要亲自见他。”

  这奉了汪芷差遣,前来道贺的人是个黑脸中年汉子,相貌平常,从穿着也看不出是什么身份。

  方应物对黑脸汉子示意过,便问道:“在下有几句话想问问阁下,不知道汪公如今人在哪里?”

  黑脸汉子闻言十分迟疑。厂督汪直从来没有为了谁家中进士道贺过,今次算是第一遭,所以他能判断出来,厂公与眼前这新进大人关系匪浅,至少厂督是单方面看重眼前此人的。

  但是他也知道,厂公喜欢隐迹潜行,对自家行踪的隐秘性十分看重,非常讨厌行迹被泄露出去。成化十三年闹得最凶时,就有个番子因为泄露了厂督行程,从此便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所以方应物的问题让黑脸汉子十分纠结,这年轻人怎么偏偏就问起这个?

  看到对方的为难,方应物哑然失笑道:“不知道厂督在京城里还是军营中?若在京城里,烦请阁下回报一句,就说在下有意暗暗谒见厂督,不知方便否?”

  如此黑脸汉子便应声道:“在下自当回报,若厂公有意,自然派人前来邀请。”

  闲话不提,方应物为当庶吉士绞尽脑汁时,历史车轮继续滚滚前进。却说读书人中了进士后,不一定就马上有官做的,朝廷也无法一下子拿出两三百个合适位置。在等待选官的过程中,新科进士都要被打发到各衙门里进行实习,学名叫观政。

  大多数新科进士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观政时期,期间以观政进士身份慢慢适应官场生活,还要学习政务处理、熟悉朝廷法度,将来正式任职后便可以尽快上手。

  而新进士方应物便被发配到了礼部观政,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观政进士,应该说这是很不错的安排。首先,能到六部这种核心衙门实习,总比去那些叫人记不清名字的监、寺好。

  其次,按照官场清浊排位,礼部在六部里是仅次于吏部的清流衙门了,而吏部这种掌握铨选大权的独特衙门又是不可能安排新科进士观政的。当然清也有清闲、清水的意思,其实方应物本意倒是想去兵部,考据一下刘大夏到底烧没烧掉郑和航海图。

  到礼部去报道时,方应物找尚书周洪谟,不在;找侍郎徐溥,也不在。于是方应物就挠头了,礼部下面有四个司,管事的堂官都不在,那么自己到底去哪个司观政?

  万般无奈,方应物只好跑到礼部大堂和几位值守老吏闲聊。“现在比较繁忙,诸位大人经常不在衙。”有个老吏笑道。

  方应物奇道:“你这老匹夫,不要欺负我新人不懂。礼部不是号称六部中最轻闲么?每日里就是喝茶和看抄报,有什么忙乱的?”

  “平时的确轻闲,但最近事情都攒在一起了。先前接连有郊祀、春闱大比就不提了,现在有北疆威宁海大捷,马上又要筹备告庙、献俘......几十年没办过这种大礼了,朝廷上上下下生疏的很,难免忙乱。”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4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