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今日县学聚讲,在先生上堂之前有段空闲时间,诸生三三两两的聚集着闲谈。方应物嫌明伦堂内憋闷,便与洪松、项成贤两人走到了门口外,站在堂前月台上说话。

  一边谈着,方应物一边左顾右看。当他目送了一位县学同窗走进明伦堂后,喟然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洪松奇道:“怎么了?何故作此叹?”

  方应物指着那进门的同学道:“据我观察,前几日同窗们从这里路过时,有三分之二的人会向我抱拳行礼,但今天这个比例却只有一半,岂不让我忧虑?”

  洪松忍不住掐指一算,随即没好气道:“三分之二是三个中有两人,一半是四个中有两人,比例能差多少?方贤弟忒矫情!”

  方应物叹口气,“差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反映了下滑趋势。这就是大数据,见微知著,懂不懂?”

  洪松便转向今天比较沉默的项成贤,责问道:“方贤弟是有主见的人,又在外面见过大世面,他关于亲事心里自有主意,用得着你去说哪门子亲?如今自找其辱,弄得人望大减,又让方贤弟全无自信的忧心忡忡了!”

  项成贤对此无可奈何,“小弟知错!今日才知道,做媒容易成仇家是什么道理了!今后若无完全把握,决不再与人说媒!”

  洪松又问道:“何家反悔,到底是什么缘故?”

  项成贤详细答道:“那何家不是有个长辈。入京担任了太常寺少卿么?近来何家听到流言,于是担心与方贤弟结亲会与首辅万安交恶。影响到那位何少卿的前途,所以就传话说这门亲事不谈了。”

  “何家真是鼠目寸光!”洪公子忍不住斥责了一句。

  方应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这沈巡按什么都不做,只摆了几次姿势,就闹得各种鸡毛蒜皮,这是无意的,还是故意为之?

  如果是沈巡按故意为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那也太可怕了。是想要以静制动,等他自乱阵脚么?

  现在看来,已经有这个苗头了,自己威信大降不会影响到几天后的岁试罢?方应物有些担忧。

  县学岁试至少七八十人参加,俗话说文无第一,谁对谁服气?所以还是要争。这里面说公平也有公平的法子,说不公也有不公的路数。

  想要在岁试中争得理想名次。大约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文章写得确实好,别人不得不心服口服,说不出什么。

  另外一种是能镇住场面的学霸,文章差点也能靠着威望也能挤到前面,别人不敢不让他名列前茅。旁观者也不敢为此大闹。

  方应物是打算走第二种途径的,情况本来也很乐观,但被沈巡按这么一搞,情况立刻变得不太乐观了。

  每每想至此,方应物都忍不住暗骂几句。这该死的的巡按早不来晚不来,怎么偏偏在这节骨眼上来?

  沈巡按这招。堪称是无招胜有招,防都没法子防,方大秀才感觉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随口问道:“你们说,徐淮听到风声后,会不会又重新回县学参加岁试?”

  “一定会!”项成贤斩钉截铁的答道。洪松见项成贤答得如此肯定,不由得疑惑道:“为什么?”

  项公子并指如戟,指县学仪门曰:“因为他已经来了。”

  方应物和洪松齐齐转头回望,果然看到前学霸徐淮昂首阔步穿过仪门,还风骚的对他们这门口三人组招了招手。

  “当真是人贱不能移”方应物感慨道。

  这徐淮必然是想着钻空子而来,只要自己在岁试中倒了霉,他就可以想办法替补自己的廪生名额了。自己会不会在岁试中倒霉?天知道。

  却说到了讲经时辰,孟教谕也进入明伦堂。在讲解经义之前,他对着一干生员喝道:“有一件重大事情需要告知尔等,关系到岁试,尔等听仔细了!”

  岁试是目前面临的最大事件,诸生立刻屏声静气,听着孟教谕发话。

  “本年岁试定于三日后,恰逢朝廷钦差沈巡按在县中,这沈大人乃科场前辈,功名显赫,我欲邀请他来做岁试主考,以光大县学教化,彰显朝廷重看!”

  让沈巡按来主考县学岁试?这消息出人意料,底下登时议论纷纷,诸生神情各自不一。

  有的面无表情,这必然是无论谁来主考都要打酱油的,在县学就是混日子、混免钱粮赋役优待的;

  有的微微欣喜,这必然是自诩怀才不遇、世道不公,认为换个主考就有机会出头的;

  有的皱起眉头,这必然是事先已经有所把握,坚决不想换主考的。他们那些小动作,教谕或许睁眼闭眼的视若无睹,但沈巡按怎么会吃这套?

  方应物就属于皱起眉头的这种,忍不住哀叹一声,最近真是诸事不顺,噩耗连连,连这最坏的状况也发生了!

  以巡按御史的威严,而且又不是像教谕那样需要在小小的县学生态圈里混的,他会在乎学霸不学霸么?

  不满不满,但实在没什么理由指责和阻止孟教谕。这种做法好似二十一世纪学校请各种名誉校长、名誉博士之类,并不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充满科名崇拜的当代是无可厚非的。

  还是那个问题,到底是孟教谕去请求的,还是沈巡按主动提出要求的?不过答案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岁试要坑了

  他方应物费尽心思成了生员秀才,又几经折腾才有通过岁试的可能性,但在强大压力下已经毫无办法了么?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沈巡按甚至不用刻意做些什么,只要公正判卷。就足以把他刷下去。邪不压正,若文章不好,就算想出别的招数翻盘也没有任何底气,还是自讨其辱。

  方应物不禁从心中涌出深深的无力感,还是自己文章水平不足,否则就是无所畏惧了,哪里会担惊受怕?老话果然说的不错,投机取巧不是长久之计啊。

  即使自己岁试侥幸过关。那聚集全省精英的乡试怎么侥幸?汇聚全天下精英的会试又该怎么侥幸?到那时候,有谁会冒着巨大风险帮助自己科场舞弊?他父亲只是个词臣翰林,不是宰辅大学士!

  方应物想通了后,痛定思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己正是因为明明根基不牢,却贪求功名进取。所以才会被人抓住痛处!如果自己有自知之明,不奢求岁试,又何惧他?

  正所谓不破不立,做人应该当机立断,眼下这个处境是到了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若还在县学消磨,徒耗精力和时间。与其死赖坚持到底,最后被打落凡尘丢人现眼,还不如就此干脆利落的退出!

  起码传扬出去,可以美其名曰担心巡按考官对自己不公,所以用弃考来表示节操。说不定还能涨涨名声。

  而今后就该三年生聚,三年教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此自己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闭门苦读三年,下一届科举时候再来!

  不知道今次被自己预定的那个乡试解额,最后会花落谁家了方应物带着些许感伤,些许无奈,些许热血,昂然起立,像个胜利者朝着门外行去。

  孟教谕抬起头,喝问道:“方应物,你做甚去?”

  方应物抱拳为礼道:“近来纷纷扰扰,在下感到不堪重负,退出这次岁试!特向先生告假归家!”

  众人无不震惊,堂中一片哗然,比刚才孟教谕宣布由沈巡按做岁试主考时的动静还大。

  谁也没想到,最近的风云人物、连连上演扮猪吃虎以及退婚等戏码、具有主角模板的方应物居然公然表示要弃考了!

  他这是什么意思?用自我牺牲来抗议沈巡按对他的不公么?还是一种应对不利局面的计策?

  但方应物并没有给出解释,向孟教谕告了假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县学。当夜洪松和项成贤联袂拜访方应物,却见方应物居然真在收拾行囊,打包随身书籍!

  洪公子一把夺下方应物手里的物事,开口质疑道:“你这是公然用弃考表示抗争?壮烈或许是有的,但这没有多大实际效果,自损八百也不能杀敌一千!

  最终对巡按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先不要意气用事了,还是继续考着罢,看看考试结果再谈其他。”

  项成贤也劝道:“这想必是方贤弟以退为进的计策,要掀起堂堂钦差骚扰生员备考的公论?可是愚兄觉得对巡按没有作用,方贤弟还需三思。

  须知巡按是朝廷钦差,权威极大。除非天怨人怒、人神共愤了,否则本地舆论再响,也动摇不了巡按御史的分毫,你有这些盘算,最终只能徒劳无功。”

  方应物一边收拾行囊,一边叹道:“两位兄长多虑了,这次我真心要弃考,接下来便去倦居书院,在商相公门下闭门苦读三年去。此外预祝两位兄长今科乡榜高中,皇榜连捷!”

  项成贤与洪松面面相觑,“你当真如此想?你真的没有别的心思?”

  “没有!”方应物斩钉截铁道,“我才年方十八,三年后也不过是二十一,正是来日方长,有什么等不起的,何必一定要参加今科?何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沈巡按的厚赐日后再报!”

  洪松长长叹息一声,“本以为你我兄弟三人,可以联手去闯一闯今次乡试科场,不想还是要分道扬镳。不过方贤弟不要着急走,后日岁试完毕我们两个才能得闲,到时候为你送行。”

  方应物点点头,答应下来,既然下了决心苦读三年,那也不差这两天功夫。等两位好友过了岁试,祝贺完毕后再走也不迟。

TOP

0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宝剑总该出匣了罢!


  大概是与之前心里所想反差太大的原因,或者又想起自己拍着胸脯要“包养”方应物的承诺,项成贤已经激动的几乎语无伦次近乎胡言乱语了。

  洪松见项成贤这样,只能苦笑几声,上前把他拉开了,免得妨碍到方应物见客。

  方应物环顾四周,向王魁问道:“你怎的会在这里?这些又是怎么回事?”

  王魁答道:“王英告知了方相公你要上省城的事情后,我就遣人提前几站打探消息,预先得知你们今日要到,便在此等候。”

  随后王魁又邀请道:“王家宅院那边客房都已经洒扫完毕,方相公可以直接入住。”

  方应物看得出来,王魁确实很有诚意,但仍不假思索的拒绝道:“我是读书人,这次又是来参加秋闱,一年前已经在青云街定过屋舍,这次便不叨扰你们了。”

  王魁立刻就听懂方应物的话外之意了。却说这充当考场的贡院地理位置在杭州城东北部,此处又不是交通要道,又不是风景名胜区,在平常时候是杭州城里最“荒凉”的地方。

  但是每到乡试之年,全省上万士子及家人云集于此,此处立刻就变成了非常热闹的地方。而且还有大量商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形成所谓的考市。为了讨口彩,贡院附近这条街道便命名为青云街,取青云直上的美意。

  方应物先说自己读书人,又要住青云街,这就是对王魁表明自己要混士子圈子。刷士林名声。而王家宅院位于武林门外商业区,与围绕科举形成的核心地带有点远,不利于日常活动。

  王魁知道方应物是很有主见的人,他没法说什么。只能唯唯诺诺。这一年时间虽然没见到过方应物,但大生意做下来,反而对方应物更加敬畏了。

  方应物也不会完全不领情,没必要太冷落人心。又指着轿夫、挑夫说:“不过还是要多谢王朝奉了。这些人力正好用得上,将我们送到青云街就是。”

  随后,方应物便与洪松、项成贤二人从凤山门进了城,又沿街向北,来到青云街这里。

  方应物是一年多前在杭州时租下的寓所,洪、项两人则是年初时打发家人来租的。

  两处寓所并不在一处,所幸都在青云街一带,相去不算太远。三人互相交换了地址后,便暂时告别。

  方应物所租的地方是一大户人家的侧院。三间房屋独门独院。不必与别人挤在一处。显得十分清静。这在寸土寸金的青云街是十分难得的,所幸方应物下手早,当然租金也是不菲。

  方大秀才携兰姐儿来到所租的住处。便见里外干干净净,十分满意。打前站的王英早已等候多时。上前禀报道:“各间房屋都已打扫过,秋哥儿直接住进就是,若需添置什么,我再去买。”

  方应物点点头道:“甚好,得了空时,你去街上考市转转,瞧瞧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又打发王英向主人家打过招呼后,当夜便正式住下了。

  说起这三年一度的乡试,不仅仅是科举盛事,更是人文盛会。数千士子汇聚一地,在交通不便利的当代,殊为难得。

  而且以当今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夜之间名闻全国,甚至全省也不可能。但也有特殊时候,比如在眼下这杭州城,只要成名基本上也就可以视为全省皆知了,因为这里聚集了从全省各府州县来的精英读书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对读书人而言,即便不能在乡试中侥幸成为那三十分之一,但多闯出点名气,多结交些人脉,也能为将来的前途和谋生增添几分助力。

  比如寻一份优厚的坐馆,又比如寻一份幕僚职事,最起码名气大了润笔费也会增加。毕竟生员不是举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在读书之外还是需要重重考虑谋生问题的。

  至于方应物方秀才,目前当然不必为谋生发愁,他的秉性也不奢侈,正是精神追求优先于物质追求的高尚人。

  他首先欠缺的是士林名声,说来也奇葩,方应物混到如今,事业严重偏于上层路线,根基却是不稳。有点名显于庙堂而默默于野的意思,士林名声方面还仅限于县内,然后就是苏州城内,除此之外几乎就没什么名望了。

  其次欠缺的是人脉布局,光有爹有师傅是不够的,他还没有同乡,没有同年......若将来大旗一挥,他的浙党又在哪里?

  而乡试对方应物而言不仅仅是科举,也是一个舞台。所以他拒绝了更舒适安排,所以他执意要挤在青云街居住。

  第二日,安顿下来的方应物出了门,按着地址去寻两位好友,如果两位好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作为“土豪”自然要伸出援手。

  可是拜访落了空,项成贤和洪松也都出了门,各自去拜访亲朋故旧了。作为大家族出来的人,他们与方应物这种逍遥客不同。

  方应物只得出门上街闲逛,到了傍晚时分,又去找两位好友。这时候洪松仍然不在,但项成贤已经回来了。

  见到方应物,项成贤有些兴奋,“今晚有场集会,在本街上的春风楼,是鼎鼎有名的西湖诗社举办的,我正要遣人去喊方贤弟一起去!”

  不怕有名,就怕无名,方应物笑道:“西湖诗社很有名气?”

  项成贤介绍道:“在杭州城里,他们敢以西湖冠名,当然名气大了,算是省城数一数二的文社。他们这次是要摆出地主之谊的排场,邀请省内其他地方士子做一场雅集,也是共襄盛举的意思。”

  方应物又疑惑的问道:“这样的雅集,谁不想参加?那岂不要挤破门槛么?”

  项成贤得意道:“当然不是谁想去便去的,这次雅集有五个发起人,都是西湖诗社的成员,然后他们每个人自行邀请外地好友两三人。

  而其中有个发起人与我家有世交,今日去拜访他时,他顺便就邀请了我。而我想起你和洪兄,便又索要了多余名额,可惜洪兄今夜做不开,那只有你与我一起去了。”

  “善!”方应物拍了拍扇子,感到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牛气冲天的说笑道:“那岂不是你我兄弟大显身手的时刻!”

  项成贤闻言大笑,“这次雅集重点是后日坐画舫游西湖,今晚只不过是彼此见见面,暖暖场。方贤弟你在淳安藏拙多时,但到了省城,宝剑总该出匣了罢!”

  方应物难得讪讪一次,自己这心思连项成贤都看出来了。

  在淳安县,他也就刚穿越急需出人头地的时候,抄袭了不少诗词发表,在县里打出了些名气。但自从中了秀才,父亲又飞黄腾达后,他便消停了,很少再有诗词问世。

  因为他内心觉得不值得了,没有必要继续在淳安县挥霍存货,还是留待以后比较好。没想到看在别人眼里,这是故意藏拙。(未完待续)

TOP

0
  第二百五十章 神童的黄金时代

  科举成绩出来后,中试士子首先面临的是什么?以前方应物或许没有想太多,但现在知道了,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无数酒宴。

  除去各种私人宴会不提,连官方都会举办宴会庆贺,例如乡试后有鹿鸣宴,殿试后有名气更大的琼林宴。

  其中这鹿鸣宴按照传统,定在乡试放榜后的次日举行,地点一般都在府学明伦堂,毕竟能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地方并不多。

  放榜当夜,方应物和项成贤将醉到不省人事的洪松送回住处,长长的吐了口气。在自己正得意的时候,与失意朋友一起喝酒,的确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两人互相道过喜,便约定好明天早晨一起去参加鹿鸣宴。

  一夜无话,唯有云雨......方应物一反等待放榜那几天半死不活的状态,兴致勃勃的拉着小妾兰姐儿连续战斗两次,才稍稍将亢奋发泄出来并沉沉睡去。

  到了次日天亮,王英叫醒方应物,两人洗漱完毕便出门了。等会合了项成贤,又一同来到府学。

  这时候,只见得府学中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派喜庆气象。确实也是,在整个乡试前后的过程中,鹿鸣宴可以称得上是最喜庆的时候。

  首先,到这里的人都是春风得意之人,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就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没人在这里大煞风景。

  第二,这些新进举人也不会傻到真以为人到这里来,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可以肯定,今天是绝对吃不好、喝不好的。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大家互相认师生、认同年、认同门才是正经事情,这种场面自然要欢声笑语、如沐春风。

  中了举人。就算从士子变成了缙绅,座师和同年自然就是由科举带来的人脉,这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关系网之一。

  方应物才走到明伦堂外,便被团团围住了,很多人上来与他打招呼。作为今科公认的最有潜力之人,得到这种待遇实属正常,连方应物本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年龄是个宝这句话决非空言,无论在科举上还是在官场上,年轻就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在大明朝。很有神童崇拜现象,越年轻越受追捧,十八岁中举虽然算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是极少有了,难怪众人推崇。

  众人围着方应物。议论自然也少不了,有非常熟悉掌故的人说:“少年高中本来罕有,但本朝真是人才辈出,这些年却冒出好几个,实在是令人赞叹。

  成化七年四川乡试,有个叫杨廷和的少年,十二岁便中举;同年湖广乡试。有个叫杨一清的年仅十四岁也中了举。这两人在成化八年双双中进士,实在是一时美谈。

  而在上一科成化十三年的广西乡试,有个叫蒋冕的少年,十五岁便中解元。前途也不可限量哪!此外还有京师的李东阳,在天顺八年时,十八岁便高中进士,也是名闻天下。

  如今我浙省又有了方同年少年高中。吾辈实在与有荣焉!若方同年明年连登黄甲,那可就再一次大涨吾辈脸面!”

  又有人插嘴道:“方同年虽然中举的年纪不如那几人。但也很出众了,足以并列其中,传名天下。”

  还有个老举人摇头晃脑的叹道:“吾皇圣明,我辈躬逢盛世,这才有少年英才辈出的盛况。”

  方应物心里哭笑不得,熟知未来的他即便脸皮再厚,也喜欢名声,但此时却感到实在当不起大家的崇拜,被吹捧的实在有点过。

  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蒋冕,这几位无一不是少年早慧的天才神童型人物,而且将来有个共同点,都当过首辅......而他方应物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呢。

  可惜这个纠结只有他自己明白,方应物面上只能谦逊的笑笑,连声道:“诸位同年前辈谬赞了!叫小子我无地自容!”

  不过方应物心里还是暗暗赞了一句,这里不愧都是能中举的人才,确实都很出色。同样是议论自己中举,谈吐水平比自己昨天在酒楼里听到的那些鄙俗议论,水准不知高了多少倍。

  说起方应物这个十八岁举人,若放在其他年代里,肯定是很醒目的存在。但在诡异的成化朝,却不那么刺眼了,比他还神奇的人似乎很有比比皆是的感觉。

  成化年间确实也盛产科举神童,大明朝有名的科举神童只怕一大半都出现在成化朝。一个接一个的不停冒头,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在三年后还会出现一个十六岁的江西解元费宏,并在二十岁时中状元,最后也当过首辅。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成化年间产生了无数年纪轻轻便位列中枢、在漫长的日子里熬成三朝甚至四朝元老的大佬,几乎垄断了未来几十年内的内阁位置。

  今后的四五十年里,从弘治、正德朝一直到嘉靖朝初年,首辅差不多都是成化年间冒头的——

  十八岁中进士的李东阳,二十六岁中状元的谢迁,二十五岁中进士的梁储,十五岁中进士的杨廷和,十三岁中进士的杨一清,十六岁解元二十岁状元的费宏,十三岁解元二十三岁进士的蒋冕。

  以上这个阵容就是大明成化之后的首辅序列,所以成化朝的神童堪称是含金量十足的黄金一代,甚至说成超白金一代也不为过。

  与这么多真正神童成了同时代人物,至少已经开始被人如数家珍的并列起来,不知道这是新鲜举人方应物的幸运还是不幸......

  方应物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京城为了救父亲四处奔波时,曾经进过一次翰林院,情急之下为了抬举父亲便对着一群翰林大加嘲讽,李东阳杨廷和谢迁这几位不会就在那群人里罢?

  闲话不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的地方热了就有另外地方冷了。方应物这边大热,有人那边就显得冷清了,比如解元李旻那边。

  李解元才华很高,为人本性也不坏,但却是个有几分狂傲性格的人。这次他中了解元,正常情况下本该是最耀眼的人,但风头却都让少年高中的方应物抢走了。

  虽然李解元内心不见得稀罕这帮俗人的庸俗吹捧,但还是有些不爽,三十七岁的解元就这么不受热捧么?

TOP

0
  第二百五十二章 女人是麻烦


  鹿鸣宴之后,这次乡试的官方程序就算全部结束,下面都是私人时间了。主考官李士实驻所立刻门庭若市,新科举人纷纷以私人身份登门拜访座师。

  现在这种拜访还是形式居多,门生多但座师只有一个,一般说不上几句话。能多说三五句话的,那都是李座师心里最看好、最中意的门生,比如方应物。

  除了拜访座师,各位举人还要去拜访房师。各人试卷是靠房师推荐给座师的,这也是恩德。

  不过比起李座师那里,各家房师这里人数就少得多,多的十来个,少的也就五六人。但出自一个房师门下的关系比同榜同年更亲密一层,谓之同门。

  拜完老师们,下面依旧是宴会,而且是看起来无穷无尽的宴会、花样名目繁多的宴会。九十五个新科举人,可以排列出无数种组合方式互相邀宴,还有寓居省城的其余同乡们凑趣。

  士子们无论是失意得意,至少可以放下忐忑、尽情狂欢了。乡试榜是八月底公布,那九月份就是新科举人们的狂欢之月。

  在九月份的宴会上,除了几个特定宴集,很少同时邀请解元李旻和第三名方应物两人,颇有一种“王不见王”的意味。但方应物倒是见过几次王阳明他爹,或者说也就是第二名王华。

  有一次,王华在酒席上遇到方应物时,主动开口道:“在下此次得以中举,倒是要感谢方同年。不然或许青衿依旧。”

  这句话听得方应物一头雾水,不知道王阳明他爹。不,王华王同年打什么机锋,他中举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王华便道:“在下曾受前布政使宁老大人青睐相邀,在他老家衡阳府祁东县坐馆教导族中子弟。”

  方应物小小吃了一惊,这一省士林真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王华居然与被自己掀翻的前布政使宁良有这等渊源。

  只听王华继续说:“不料宁老大人宦海翻船,在下这个馆也坐不下去了,只好从祁东县返回浙江。又遇上此次乡试,不想误打误撞的中了举。

  所以若非方同年出手,在下如今也许还在祁东县继续坐馆教书,这人生际遇实在奇异莫测,令人唏嘘不已。”

  王华年幼时就以神童之名名扬乡里,十几岁就被人冠以博学的称赞,不到弱冠便中了秀才。但此后十几年下来,已经三十六七岁了,乡试却屡考不中。

  他心胸还算豁达,很想得开,只能感叹命里无时莫强求,内心对自己科举前途的期望不是很大了。所以才有三年前受宁良邀请。去了衡阳祁东县坐馆教书的事情。

  谁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宁良倒了台后他无奈回乡,今年顺便又考了一次乡试,竟然这就中了,而且还高居第二。无怪乎他唏嘘人生、感慨命运。

  方应物却顾不上与王华一起文青。他心里暗暗想道,这王华与宁良关系看起来挺密切的。不会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与王华结下梁子罢?王华与高傲的李旻不同,前途还是有一些的,更别提他那牛气冲天的儿子。

  想至此处,便出言试探道:“宁老大人是自作孽不可活,并非在下有什么本事。而王同年时运到了,科举自然一路坦途,明岁连登皇榜也不成问题。”

  王华叹道:“在下不是是非不明的人,宁老大人虽然对在下青眼有加,但他晚节不保,辜负了朝廷重用,也是咎由自取,委实怪不得方同年。”

  先察言观色,又听话听音,方应物便放了心。看来王阳明他爹没有什么记仇的心思,他主动谈起这些,只是为了当面开诚布公,将话说开,表明没有结仇之意。同时免得自己以后从别的渠道知道此事后,再疑神疑鬼的落下什么芥蒂。

  话说近些年风气渐开,士子中举后纵酒狂欢也不是稀奇事情,至于招妓恣娱也不算非议了。

  今天这场酒宴,便有七八个美人相陪,差不多在座诸君人手一个,但只有王华自斟自饮,虽与同年把酒言欢却不招惹女子。

  旁边方应物见状,便指着王华道:“王兄洁身自好,宛如古君子也!”王华答道:“女人是麻烦,家中有一个便足矣!”

  方应物大笑,“这算什么麻烦,有本事的就不会觉得麻烦!”他这是真心话,与二十一世纪女权解放后的彪悍妇女比起来,这年头封建社会的女人能麻烦到哪里去?

  另一边有人醉酒后叫道:“怎么没有请花魁袁娘子过来?我们这里有五魁首之二,还不配让花魁娘子移步么?”

  谈起花魁,众人起了兴头,又有人发起议论道:“说起袁娘子,最近听说解元公想与花魁娘子结亲,而花魁娘子貌似有所动心,态度很暧昧。”

  其余人不由得齐齐看向方应物,原因有两个。一是乡试前花魁娘子与方应物传绯闻传的最多,二是方应物与解元李旻好像有点不睦......

  仇人加三角恋,综合这两点,喜欢八卦的人仿佛看到了一出爱恨情仇大戏的帘幕徐徐拉起。

  方应物一开始没有太在意这个消息,他心里是无所谓的,与他有什么关系?若袁花魁真相中李解元,那还省了他费劲帮花魁找夫家的功夫,不管怎么说也是答应过的。

  可是在此刻,席间别人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让方应物打了个激灵。突然有人带头振臂高呼:“方老弟,我们都支持你!不能叫府城人横刀夺美!”

  登时席间起哄声此起彼伏,方应物微微错愕,这舆论有点失控呐......

  尽管他心里不在乎袁花魁嫁给谁,也没在意李解元的是是非非,注定没有多大前途的李解元今后与他不会有太多交集。

  可是在别人眼里,李解元就是他对头,袁花魁就是他的相好。如果花魁娘子在这个特殊时候被李旻搞到手,那他方应物就像真吃了败仗似的,席间众人的态度很说明了情况。

  王阳明他爹举杯对方应物示意,打趣道:“色字头上一把刀,你们年轻人不晓得厉害,这下你知道女人是麻烦了罢?”

  靠,眼下自己根本没有这种争风的心思啊!方应物无奈苦笑道:“在下只想起一句古话,善水者溺于水。”

TOP

0
  第二百六十二章 操心的方应物



  按下王管事的胡思乱想不表,方应物忽然又记起了什么,对父亲问道:“对了,王通去了哪里?为何在府中没有见到?”

  王通,就是曾经充当长随方清之出使的王家家奴。只不过到了榆林时,惹着了方应物,然后......

  方清之皱皱眉头,“送回陕西老家去了,并不在京中。”

  方应物作势大怒,“当初儿子我发过话,打断了腿要送他回京师府中!是谁敢擅自做主,把他送回老家去了?是王承义么!”

  方清之不悦道:“是为父我做主的!”

  “父亲英明仁慈!”方应物立刻低头拱手。

  方清之脸色缓和下来,“你在榆林哄王承义打断了王通的腿,千里迢迢的怎么往京师送?这不是要他的命么?所以为父暗中做主,就近送回陕西三原老家去了,免得过于残虐有伤天和。”

  方应物瞥了旁边王管事一眼,“如果当初断腿的王通送回了此处府中,那今日儿子大概也不会被安顿在前面院子与杂役混居了。”

  王管事听到这里,顿时汗如雨下,两条腿突然有些颤抖。何止是断腿,一个能劳动宰相帮他买宅子的人,绝对有能力叫他人间蒸发。

  方应物的恐吓还没有结束,又问道:“按刚才说的,家奴诬主,该当如何?应该比王通的罪更重罢?”

  王管事见方应物咄咄逼人不肯罢休,再叫他说下去,自己不简直断腿不足以谢天下了。为了自保只得强辩道:“大公子作价五百两买了隔壁范大人的宅院,但是家中拿不出这笔银子,只怕也做不得准。”

  这年头,五百两绝对是一笔巨款。若非大富人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银,想当初,方应物只怀揣几十两就敢从浙江跑到京师来。

  方清之刚才太过于震惊刘相国这几个字眼,险些没注意到五百两的问题。经此提醒,便严肃的问方应物:“你这五百两是从哪里来的?若敢为一己享受便向外人借来巨资,那你就回浙江修身养性去,今科不要赶考了。”

  “这两年不在父亲身边,但机缘巧合之下与别人合伙赚了些银子,倒也免去衣食奔波之苦。这五百两。不劳父亲一丝一毫,由我全部承担。”

  方清之在榆林时,见到过儿子与自己妻家的合作,心里就明白了几分。不过仍忍不住教训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你心里要有分寸。过于骄奢乃是取祸之道也!”

  方应物不吃这个教训,他并不觉得自己豪奢,半是试探半是:“只恨母亲荣登仙界,不然赚得钱财供奉至亲,岂不美哉。”

  想起已故前妻,又想起曾将儿子独自丢在淳安几年,方清之不知不觉感到几丝歉意。便严肃不起来了,摆摆手道:“由你自便。”

  方应物也给了父亲台阶下,“正遇上明年京城大比,儿子我也需要静心读书。购置院落并不是贪图享受。”

  这就像二十一世纪里,无数小朋友说为了学习买电脑、家长仍然轻信一个道理......方清之点点头赞许道,“读书人不可忘本,合该如此。”

  谈了这半天话。父子之间的生疏感渐渐消失了,室内顿时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但立在旁边的王管事心中依旧不得安宁。他知道自己的“断腿”危机并未结束,方应物仍然没有吐出半句宽恕之语,所以他仍继续绞尽脑汁的考虑自己怎么脱身。

  正当这时,忽有前面门子到了屋门外,禀报道:“有刑部主事林大人前来拜访。”

  王管事立刻倒退着却如飞一般的迈出门槛,边退边道:“小的去前面安排上茶侍候!”只要能逃出这间屋子,方应物就不大可能穷追猛打要打断他的腿了。

  对王管事的小算盘,方应物不以为意,转头问父亲:“这林主事是何人也?”

  方清之一面整理衣冠,一面答道:“林大人与我乃是同年,比我小一二岁,算得上志气相投,素来交厚。”

  和你老人家志气相投......方应物暗中撇撇嘴,行过礼作别道:“父亲去见客,我且退下回房了。”

  方清之本想叫儿子一起去见客。一来这是一种锻炼子侄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为子侄辈拓展人脉,朝中大臣都是这样;

  二来自己这个儿子称得上出色,十八岁中举足以夸耀人前,当父亲的多多少少有点显摆心理,让别人看看“吾家千里驹”。

  但方清之见到方应物自己主动退下,心里便也就无所谓了,不想去就不去罢,低调谦逊不是坏事。

  不过方应物才走出屋门,忽然想起什么,扭头问道:“这个林主事莫非是刑部的?名讳是林俊?”

  方清之很惊讶,这位与自己同年进士的林主事确实叫林俊,也确实是刑部主事。可是林俊在朝廷中并不算特别知名,也不是地位清要显赫的人物,自家这儿子是从哪里熟知的?

  方应物当即以最快的身法倒退两步,刷新了刚才王管事的瞬间倒退速度,眨眼间便重新端端正正的站在父亲身边,垂手道:“儿子愿侍候父亲去见客。”

  方清之顿时无语,他终于发现,他始终看不透自家儿子的心。这样一个比朝中宰辅还难以捉摸的人物,真的是诚恳坦率忠实正直的他方清之生出来的?

  却说这林俊,确实在历史上不算太知名,但也有点扬名的闪光时刻,所以方应物突然记了起来。其实应该说,方应物并不熟悉林俊,他只知道林俊的一件事,但只有这一件事也足够了。

  前面介绍过,宫中太监的第一把金交椅不是别人,正是权柄赫赫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公公。

  在另一个时空的成化末年,大约是三四年后,怀恩公公曾经被赶到凤阳守陵,对太监而言这就相当于被贬谪发配了。而为人刚直、威望一时无二的怀恩公公之所以被发配,导火索就是这位林俊林大人。

  当时林大人上疏死谏,言辞似乎比成化十四年的方清之还犀利激烈,也被天子关进了天牢。那时天子真的暴怒了,要杀掉林俊泄愤,林大人的处境比当年的方清之还危险。

  而怀恩公公却力劝天子释放林俊,结果惹得天子暴跳如雷,一边大骂怀恩吃里扒外一边顺手抄起砚台狠砸怀恩。最后林俊被活着放出来,但却贬到外地去了,为林俊说话的怀恩也离开了京师。

  这件事是成化朝末期著名的大事件之一,自从这件事后,成化朝的政治环境便彻底的一发不可收拾了。所幸没过几年,成化天子便驾崩了,大明朝廷获得了推倒重来的机会。

  那件事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方应物记不大清楚了,但他很清楚林俊扮演的角色,隐约还记得林俊是刑部官员。

  刚才听了父亲的介绍后,方应物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稍微想了想就有点对上号了。

  这个林俊,八成就是历史上那位挑逗得天子想杀人的林俊;八成就是在嘲讽天子这项成就上,比父亲还能拉仇恨的林俊。

  难怪父亲说“志气相投”,从史料中的表现看,这哥们像是个成化十四年父亲的加强版,只可惜他没有自己这样的儿子!

  当然若仅仅如此,方应物也不至于突然变卦,非要跟着父亲去见客。主要原因还在于,方应物记起林大人的品性后,产生了某些不良直觉和预感。

  如果是一般交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也无所谓。但今晚林大人是在饭后时间突然来访,而且明显是没有事先约定好的,这就说明了必定是林大人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不是方应物爱操心。林大人是这样的人,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凑在一起会有什么特别点的事情?

  要知道,成化天子大小毛病无数,但有一点好,不爱杀人。林俊林大人却能将天子刺激到想杀他,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可想而知。

  方应物操心之外,还有点担心,自己这个父亲委实令人不省心呐。

  若是没了自己,他老人家能混成什么样?别说提前两年当编修,只怕早就回老家守着茅屋啃野菜了罢?

TOP

0
  第二百六十三章 任重道远......(上)

  方应物跟随在父亲后面,去了前面厅上见客。却见那林俊年岁果然和父亲差不多,都是三十挂零,相貌是中人之姿但也带着几分文雅。

  而林俊与方清之互相见礼,然后便注意到亦步亦趋跟随在方清之后面的少年人,很是好奇的看了几眼。

  这林主事与方清之是同年同龄,脾性又相投,而且大家混的都不错,关系自然十分亲密,所以他来方家次数也不算少,但从来没见过眼前这位少年。

  当然,林俊也明白,能陪着方清之出来见客的,那至少也是亲戚之流。先开口问道:“这位少年郎是......”

  方清之略带得意的答道:“此乃小犬也,刚从老家过来,候考明年春闱大比。”

  林俊有点意外,他确实知道方清之有个儿子,也耳闻过方应物的事迹,十八岁的举人实在令人眼热。

  但刚才他真没往方应物这方面想。因为在他眼里,方应物站在方清之身后,感觉像是兄弟两人更多一点.....

  父亲方清之太年轻,今年也不过三十三岁;儿子方应物经过风风雨雨,气质上又偏成熟。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也难怪林大人心里误会了,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方应物也上前行礼道:“见过林前辈。”

  宾主落座,方应物自然只能站在父亲旁边端茶倒水,而方清之则是克制住炫耀儿子的心里,主动问道:“林贤弟今夜突然造访。有何贵干?”

  林俊答道:“如今国事日非,正是吾辈奋起之时。今天在衙门里听说了一些事情。特来与方兄共商。”

  方清之疑问:“都有什么事情?”

  方应物听到这里暗暗叹口气,不知道是自己要求太高、标准太严还是什么缘故。总觉得自己父亲果然还差得远。

  正所谓见微而知著,父亲方清之位列翰林清要,是内阁的候补衙门,号称中枢机要、天子近臣,和外朝各衙门的品流绝对不同的。

  所以论起消息灵通,父亲应该比六部当普通主事的林俊更胜一筹才是,但从刚才这表现看,显然是林俊听说了些消息但父亲还迟钝不知,这就能说明很多状况了。一个内廷翰林居然还不如外朝主事消息灵通......

  方应物再次摇摇头。也许是自己多心了罢,并非人人都是政治人才,跟没有再像自己一样占有未卜先知便宜的人,大多数人还都是中庸的,何必对父亲期望太高,难道自己潜意识里有望父成龙当官二代的念头么?

  按下方应物的杂念不表,只听得林大人说:“听说圣上有几件不妥当的事情,皇太后长弟周寿现为庆云伯,要进位为庆云侯。同时太后次弟将进位长宁伯,这只怕有违礼制,孝庄睿皇后家里又当如何?”

  方应物顿时庆幸自己穿越前是专业人士,不然这段话听下来必然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根本不懂林大人说什么,皇太后是哪个?孝庄睿皇后又是哪个?更别提进一步思考了。

  这段话里的皇太后,指的是当今天子的生母周太后(还活着)。也是先帝英宗朝的周贵妃,母凭子贵。如今也有太后尊号。

  按说英宗朝的皇后是德高望重的钱皇后(十年前薨了),只有钱皇后可以在先帝驾崩后称太后。而天子生母周贵妃没资格称太后。

  可是周贵妃心气大,很有一点也不肯吃亏的小农精神(本来就是农家出身),自己辛辛苦苦生了儿子当了皇帝,为什么反而要位居姓钱的女人之下?

  为了这些礼法问题,周老太太很是与朝臣搏斗若干回合,你来我往的,朝臣被周老太太死缠烂打的没办法,最终还是让周老太弄到了皇太后的称号,满足了虚幻的愿望。

  但周贵妃也只是变成了皇太后,而钱皇后的尊号则是慈懿皇太后,还是压了周老太太一头。所以百官称呼周太后是皇太后,前面不用加任何字眼的。

  插一句题外话,成化朝多极品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大明朝很多第一次都发生在成化朝。比如说,大明朝第一次百官群体散步请愿活动,也是很有小农精神的成化朝周太后引发的......

  十年前正牌钱太后薨逝,在葬礼问题上周太后非要找别扭,本身又是底层农家小门户出身,对礼法问题没有敬畏心,便不许钱太后与先帝合葬,要将这个机会留给她自己。

  这种公然破坏礼法的行为引发了百官的极大愤怒,有两百名朝臣齐聚文华门外抗议,是大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当然远远不是最后一次。周太后也不是后世的嘉靖,被这场面吓住了,然后便只好让步。

  闲话不提,林俊话里还提到了孝庄睿皇后,这是钱太后的谥号,指的就是钱太后。

  整段话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宫里那个周老太太又要给自己家里拼命捞好处了,不但想把长弟从伯爵提拔成侯爵,还要让次弟直接当伯爵,这也太随心所欲无视礼制,这是公然践踏朝廷礼法!

  第一没有这个规矩,她连正牌太后都不是,就想让周家占着一个侯爵和一个伯爵,哪有这个道理。第二比她身份更尊贵的钱太后家里也不过只有一个伯爵,周太后家凭什么要逾越钱家,纲常何在?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家务事,方应物表示很能理解,拼命给自己娘家捞好处的极品女人太多了,不差周老太一个......

  但皇家的家务事显然不是普通家务事,这是礼法问题,引起大臣的不满和反感很正常。而且周家和万贵妃的万家都是嚣张放肆、口碑极差的,大臣看他们不顺眼久矣。

  何况一个“礼”字的重要性,绝不是方应物这个实用主义派穿越者所能体会到的。他要是穿越到嘉靖初年,肯定不会去左顺门为了参与大礼议挨板子。

  林俊继续慷慨激昂的说:“有些事情,可一不可再,可再不可三,皇太后破坏礼法不是一次了,我们作为朝臣不能无视,小弟我欲上疏进谏!方兄以为如何?”

  林俊问“方兄以为如何”,并不是真问方清之怎么想,而是说“请方兄声援”,他就是来串联的。这在大明文官里很常见,大家搞这种事都是要成群结党互相呼应的。

  方应物嘴角四十五度下撇并缓缓斜视之......这林大人也是年轻热血啊,可以理解,只是个刚入官场的七品主事。再看看自己父亲,多么稳重,不愧是下过天牢受过锻炼的干部,这点比林主事要强点。

  方应物觉得,周老太太只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捞好处,基本上不干涉朝政,如果不是大是大非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去惹她?

  而且方应物知道,周太后很能活,不但比儿子成化天子活得长,而且一直熬了很久,只比她孙子弘治天子早死那么一点点,险些就熬到了正德朝,成为曾太皇太后。

  平白去得罪一个身份至尊根本消灭不了、脾气很斤斤计较、而且还能活很久的人,不嫌麻烦么?

  对其他强人方应物并不怕,别看首辅万安之流现在风光,一换了天子全完蛋,但周太后显然不同。别忘了,下一个皇帝弘治天子如今也是养在周太后身边、深受周太后庇护恩德,不然早被万贵妃暗害了。

  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较真,值得不值得?方应物正想着时,只见父亲“啪”的一拍桌子,面有愤色,张口要说些什么。

  我靠!方应物大惊,迅速收回了对父亲稳重的赞赏,他连忙剧烈的不停的咳嗽,打断了父亲的发言。

  林俊林大人扭头看了看,关心的问道:“贤侄从南边来,乍暖乍寒的要注意身体为好,小心着了风寒。”

  方清之对儿子的品性渐渐有所了解,很不给面子的摆出严父架子斥责道:“你这惯会作怪的,有什么鬼话就直说,不要在此装模作样!”

TOP

0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父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隔壁范大人动作很快,或者说金钱的魔力很大,没三五天便派了家奴来这边通知说可以交宅子了。方应物也不因为花了高价而刁难什么,很痛快大气的让忠义书坊姚先生付了款。

  按照当初的约定,姚先生在京城开书坊卖八股文合集,要分给一部分利润给方应物作为报酬。不过这两年方应物不在京师,这笔款项一直没有取走,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另外,姚先生出身浙江龙游商帮,在老家那边也与王德王大户有了约定。因为方应物上京时携带大批银两感到不方便,于是约定好王德王大户在浙江把银子给了龙游姚家,而姚先生在京城付给方应物相应款项,这样便省了方应物携巨款赶路的麻烦,算是一种最原始的异地私人换兑。

  综合上面两点,方应物手头暂时不缺银子,掏五百两还是掏得起,就是掏完后所剩无几。毕竟五百两也是巨款了,而且姚先生开门做买卖,手头肯定要有流动资金,不可能全都支持给方应物。

  方应物又请了工匠,打通原范宅与方府的墙壁,修了个简单月门。然后清扫过一遍,知会了父亲后,他和小妾们连带自家仆役搬了过去。

  至此总算可以住的开了,方应物新住处这里便称作方府西院,但进出外面与老宅仍是用一座正门,方府也就成了一府两院格局。

  这档子事忙碌完,就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天气愈加寒冷。一大家子又忙着添置冬衣,购买木炭储存。

  如此才算稍稍安定下来。方应物终于可以静静读书了。至少理论上该认真读书了,方应物倾尽所有的高价买宅子。最大借口就是要安静读书。

  方清之看着儿子里里外外的一切都能自己解决,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暖床小妾都自行找了两个,似乎完全不须自己这做父亲的操心。

  方翰林心中不禁再次泛起无言的失落感,自己这个当爹的,好像很没用处的样子啊。最终只能连连感慨,自家儿子是个怪胎。

  也不完全是,还有个地方能帮到儿子,而且这件事非要靠他这当爹的不可......方清之忽然灵光一闪。

  方应物两世为人均没当过父亲。自然体会不到方清之那纠结的心情,如果他知道,那肯定大笑三声道“父亲你这张脸就是最大的助力”,然后又一次被打得抱头鼠窜。

  此时临近年终岁尾,朝廷中一片安定祥和,平静无事。谁在这快过年的时候挑事,会很招人烦。

  当然朝廷大事与方应物还隔着几层窗户纸,一般是惊扰不到方举人的。这日他正在西院新宅里,拥着火炉和两位小妾说笑。偶尔调戏猥亵一下,其乐融融。

  忽然听到东院的家奴在门外叫道:“大公子!老爷正在书房,叫你速速过去!”方应物探出头问:“有何事?”那人答道:“小的不知,老爷只管吩咐了叫大公子急忙去见他。”

  方应物便出了屋。穿过跨院来到东边。进了书房,他却看见父亲大人正在抚须沉思,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进来。仿佛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方应物上前问道:“父亲召我前来,不知有何吩咐?”方清之没有说话。却不停的打量儿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叫方应物莫名其妙。过了半晌,方清之才道:“不用紧张,有喜事。”

  “不知是什么好事?”同时方应物暗暗吐槽,父亲这老实人怎么也会卖关子了?

  方清之目光悠悠,口气感伤的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恍惚间你就十八岁了,过了年就是十九,换成别人家,早就娶亲两三年了罢?

  这点是要怪为父,若不是为父多年来的疏忽,也不至于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想来也是歉疚于心的。所以......”

  方应物登时汗毛直竖,难道父亲大人打算乱点鸳鸯谱么?这可万万不用啊,父亲大人千万不要歉疚,他自己也能搞的定。

  他与刘棉花的默契,并没有与父亲说过,因为那不是死约定,只是两个“聪明人”之间你知我知的默契。如果他混得不好,刘棉花肯定果断的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如果刘棉花栽了,那他也肯定忘了这回事。

  不是方应物不尊重父亲私定终身,而是方应物觉得父亲理解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或者说,父亲根本不可能接受这么**裸功利主义的默契。

  但无论如何,如果父亲真给他另外说成了亲事,那就违背了与刘棉花的默契,暂时没有这个必要。

  于是方应物掷地有声的说:“古人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儿子我自当效仿古人,科举不成,便不想成亲之事!”

  方清之皱眉道:“科举不一定非要中进士才算成事,你已经中举,肯定也算立业了,怎么不能成家?”

  方应物豪情万丈的说:“儿子我志在天下,儿女私情暂且不谈!”

  方清之斜视之......若说不谈儿女私情,那两房小妾怎么回事?若不是看在两女都是知根知底同乡的份上,他早就拿出严父派头把人打发走了。

  方清之不满道:“你怎么是这种不开窍的态度,那叫为父怎么回复宾之兄?”

  人都有好奇心,方应物也不例外,想知道是谁慧眼如炬看中了自己,忍不住问道:“哪个宾之前辈?”

  方清之仿佛又看到了一线希望,“现任翰林院侍讲的李西涯前辈,比为父年长两三岁。他膝下有个女儿,和你岁数也差不多。”

  在翰林院这种大明首屈一指的文青地方,与别的衙门不同。众人不论年齿和官职大小,只论前后辈,晚来的就要喊早来的前辈,这也是一直约定俗成的特殊规矩。

  宾之是字,若说宾之是谁,方应物没多大印象,因为明代士人喜欢用号,不大爱用字。但说李西涯这个号,方应物便有所印象了,试探性的问道:“是不是李东阳?”

  方清之皱皱眉头,斥责道:“无礼之极!前辈姓名也是你能乱喊的?就是你不答应,也不能这么无礼!”

  “我靠!”方应物很不文雅的爆了粗口,幸亏方清之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当是自家儿子表示震惊的口头禅。当然方应物确实也震惊的无以复加,在明史中,李东阳的名气还用多说么?

  方清之仔细观察自己儿子的表情,怎么也没看出喜意,便无奈道:“瞧你这态度,若实在不愿意,为父就回绝了宾之兄罢。”

  “等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容儿子我再想想!”方应物连忙叫道。

  方清之意味深长的说:“我这当父亲的,现在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父亲今天真是学会卖关子了,方应物疑惑不已。

  现在一直有种可能性很大的传言,李东阳会参与明年会试阅卷,不是主考官就是同考官......当然方清之觉得自己这种打算帮儿子借东风的想法太龃龉了,说出去丢人现眼有损自己形象,所以坚决不会与儿子明说的。

  下不为例,此生此世只违心这么一次,真是应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方清之心中为自己那伟大的父爱唏嘘道。

  站在书房里,方应物半晌无语,一张俊脸都纠结成麻花了......

  刘棉花是从现在一直到弘治中前期的大学士,屹立政坛的不倒翁。

  李东阳更不说,即将名满天下,是未来的天下文坛盟主大宗师,是弘治中期一直到正德中期的大学士,最后是首辅,时间段正好是接上了刘棉花,而谥号则是最顶级的文正。

  一个代表着现在和巨大的实惠,一个代表着将来和巨大的名望。方应物发出了无声的呐喊:父亲大人你能不能不要这么为难人!

TOP

0
  第三百四十五章 如何是好?


  话说汪厂督押回了方应物,便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只把人犯方应物丢给了手下一个叫韦瑛的千户审问。

  而这位韦瑛韦千户是汪厂督的死忠亲信,汪厂督不在京师时,西厂事务都是由韦千户主持,向来以凶残著称。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此也不置可否,这更助长了西厂的气焰。

  此次能让韦千户亲自出面问案,也算是西厂对方应物这个“钦犯”的重视了。“方应物!你不过是一江南书生,适逢天恩才有今日皇榜提名!你不思君恩,又为何要妖言惑众、上疏诽谤圣上?”

  方应物听到这句貌似耳熟的话时,很是恍惚了一下。他看了看左右,再看了看前方公案处的韦千户,确定自己确实换了一个地方眼下正在西厂刑厅里面受审,并不是还在锦衣卫镇抚司。

  但是眼前的韦千户与锦衣卫那边徐百户的问辞却几乎一模一样,让方应物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一番,你们厂卫问起话来都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么?

  万般无奈,方应物只能重新解释一遍:“在下并未”

  话才说半句,方应物忽然有所醒悟,在锦衣卫镇抚司是人在屋檐下,迫不得已装孙子,但在西厂还需要装?难道汪芷能把他打一顿?气节呢?节操呢?

  如此方应物负手而立,昂首道:“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君臣之事。与西厂何干!”

  “还敢花言巧语!”韦千户怒喝道。野路子出身、靠着打打杀杀爬上来的韦千户可不像世享尊荣的锦衣卫官那样顾忌多多。

  无论人犯是否有罪,韦千户向来是若不认罪便先严刑拷打。或者说反正是陛下点名拿下的钦犯,没罪也可以造出罪名。

  韦千户毫不在意方应物的身份。对左右下令道:“先打三十杀威棍!叫他知道我西厂的厉害!”

  当即有两人上前按住方应物,又有两个持棍执刑的上前要动手。这叫方应物大吃一惊,竟然要玩真的?忍不住斥道:“狗贼敢尔!”

  话音未落,方应物便感到后背一阵子火辣辣的,伴随着一声闷响那棍子已经打了下来,随即又是一下子。

  疼痛还没来得及品味,方应物不由得浑身惊悚,比起疼痛,这种惊悚才是最可怕的!西厂的严刑拷打岂是好受的?

  他心里不由得暗叫“吾命休矣!”自己简直太高估某西厂提督的人品了!她居然全然不讲义气!

  此时。旁边有个书记官慢慢悠悠的走到韦千户身边,悄悄耳语几句,然后便见韦千户脸色讶异,挥手道:“左右住手!”

  方应物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汪太监还不算彻底没人性不过安排到这时候才叫停,绝对是故意的,女人的心眼就是小。

  既然厂公关照过,那就不好动手了,如此韦千户也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审下去。只能暂且罢手,上报了再说。

  天色已晚,当夜方应物便被囚禁在西厂大牢里。虽然也享受了贵宾待遇,但不得不说。这里条件比老字号镇抚司差得远了。方应物看着床上一团烂茅草简直不能忍受,只得站在只有一尺长短的小窗下,对着月光长吁短叹。

  忽然听到身后响动。方应物转头看去,原来是汪芷举着火烛独自进了牢房。他微微一笑问道:“皓月当空。明明如镜,厂督秉烛而来。有何贵干?”

  汪芷蹙了蹙眉头,“别掉书包,有话问你!你当真没有上疏?”方应物如实答道:“没有,所以我是冤枉的。”

  汪芷瞪着眼质问道:“混那你为何不早些说?”方应物想辩解一句“你又没有问我”,但话到嘴边,收了回去,只管装哑巴不说话。

  汪芷急的要跳脚,“我把你从镇抚司抢了过来,原来是抢了一个烫手山芋!难怪那边万指挥装聋作哑,故意放我抢人!眼下这可如何是好?”

  这就像是皇帝的新衣,谁先说穿了就是谁死。方应物同情的对汪芷点点头,“是极,是极,你们都是吃皇家饭的,总不能去对天子说,陛下你摆了一个大乌龙!”

  汪芷看着方应物浑然不在乎的表情,气也打不出一处,“你看什么热闹?你知不知道自己的处境?”

  “呵呵呵呵。”方应物仰头卧倒在茅草中,双臂枕着头高声吟道:“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方应物念得是什么,汪芷完全听不懂,只觉得方应物这置生死于度外的傻大胆范儿挺潇洒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新科进士方应物在锦衣卫镇抚司和西厂之间兜兜转转的时候,消息也就传遍朝廷了,登时议论纷纷。

  消息不停变化天子下诏拿人,方应物被捉到锦衣卫镇抚司了!方应物被提到更凶残的西厂了!方应物在西厂被用刑了

  议论间多有大赞方应物有乃父之风的昔年方清之刚中了进士,当年便因直言进谏下了诏狱;而今年方应物也是刚中了进士,在皇榜墨迹未干时,同样因为谏君被下诏狱。真可谓是一门两进士,父子双诏狱,家风渊源、满门忠良也!

  也有个别人品欠佳的人跌足叹道:“可恼,可恼,此次竟让方应物拔了头筹也!”

  成化年间,在朝臣中不知怎的,兴起了以受廷杖、下诏狱、被贬斥为荣的风气这有可能是对昏庸天子和不作为宰辅的逆反心理。前有翰林四谏开风气之先,后有方清之继往开来,今又有方应物前仆后继

  内阁大学士刘吉听到这个消息时,很是愕然了半晌。别人对此热点大加议论,刘棉花十分沉默,不知在想什么。

  几百封奏疏里,别人当然不会刻意去注意里面有没有方应物的奏疏,方应物又不是什么部院大臣。既然传言方应物上疏谏君,大家也就信了。

  不过刘棉花身居中枢,所有奏疏都可以看到,他肯定要特别注意一下像方应物这样自己人的奏疏。他可以肯定,自己在内阁绝对没有看到过方应物的奏疏,也就是说,方应物并没有上疏。

  除非方应物可以用密疏直奏天子,那样自己也可能看不到。但想想更不可能,方应物区区一个新科进士根本没有密奏的权限。

  但确实又是天子下诏拿人的,想至此处,刘大学士哭笑不得,这女婿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次真不能怪他惹是生非了。

  刘吉纵横宦海数十年,向来经验老道,善于装糊涂。但此时他作为一个明白人,遇到这等乌龙事件,也是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可以预料的是,明天朝会有可能会热闹了

TOP

0
  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公?女人?


  话说到这里,方应物心里忍不住吐槽一番,这汪芷真是求知欲过强的死脑筋!自己有什么自保的打算,与她何干?她只当好她的厂督就行了,来这里问东问西有什么意义!

  方应物也确实有底牌没打出去,只不过这张底牌需要极度保密,一旦稍有风声走漏,就完全失效了。就是连至亲之人也不便说,何况汪芷?

  方应物苦恼的坐在破床床沿,抱着头冥思苦想,自己应该怎么打发掉死缠烂打的汪芷?看着方应物死也不想说的模样,汪芷两眼放光,兴奋的脸色发红。

  她愈发断定方应物定然成竹在胸,一个连天子都能摆平的主意,或者说能让天子让步的主意,那其中包含的好处简直不可计量!特别是对她这种完全靠着天子吃饭的人。

  想至此处,汪芷大摇大摆、礼贤下士的一屁股坐在旁边,拍了拍方应物肩膀,然后很亲密的勾肩搭背道:“君若有富贵,何不共享之?必不负君也。”

  挨得太近,一点酒气直接从汪芷的嘴里钻到了方应物的耳朵里,叫方应物打了个激灵。不知怎的,又想起了前年在榆林时候,汪芷遇刺,自己误打误撞扑了她一次时的柔软触觉。

  一定是因为两日不近女色,所以产生了遐思和幻觉!方应物不动声色的向远处挪了挪,低声道:“男女授受不亲,厂督是有身份的人,且放尊重些!”

  对方应物的避嫌之举,汪芷不以为意。循循善诱道:“你难道对我不放心?你尽可以去打听,我从来不亏待自己人。”

  方应物一阵恍惚。确实有点矛盾。从传闻和史书上,眼前这位厂督算得上胡作非为、臭名昭著;但现实里接触。又觉得此人除了有点喜欢刨根问底的八卦性格之外,十分直率和讲义气,不大喜欢玩弄心眼,别有一番人格魅力。

  像新封威宁伯王越这样的人,也能死心塌地的跟着汪芷混,莫非有这种原因?相传王越王大人也是性情豪纵、不拘小节的人,号称本朝最像武将的文臣。

  汪芷借着酒意又狠狠的勒了一下方应物的脖子,直让方应物两眼翻白,“你弯弯绕绕的到底想什么?给个痛快话罢!”

  你有点形状好么?方应物喘不过气。不知道出于什么心里,鬼迷心窍、鬼使神差的悄悄伸出一根小指头,轻轻的在对方胸部区域柔软处点了点......

  “啊也!”汪芷轻呼一声,像是触电一般,整个身子“嗖”的急速蹿了起来,双眼愤怒的要喷出火。

  方应物尴尬的笑道:“原来你没有喝多,我还以为你觉察不到呢。话说你的酒量真不行,想当初第一次见面时,你就喝多了......”

  啪!汪芷抡起手掌。结结实实的给了方应物一记耳光,怒斥道:“我认你算个可结交的友人,你却当我是什么人?”

  方应物捂着脸,无奈苦笑着低声道:“做朋友这种话就先不必说了!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此刻到底是以公公身份,还是以女人特别是美女身份来与我说话的?”

  此刻在方应物面前是公公?还是女人?一时间汪厂督的思绪有点混乱了......对了,还是美女?这小白脸书生竟然说她是美女?

  方应物见状摇摇头。这汪芷的自我认知特别是性别认知确实存在问题啊!两人都不知说什么好时,门外有人高叫道:“厂公!东厂来人。道是奉诏到此!”

  东厂?汪芷连忙收敛心思,又用利刃般的目光狠狠剜了方应物一眼。昂首走出狱门。方应物虽然不知道东厂找汪芷作甚,但并没放在心上,回了茅草床准备休息。

  忽然听到门外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方应物按捺不住好奇,便蹑手蹑脚的走到狱门处,隔门听着外面响动。

  便听得汪芷呵斥道:“你们东厂胆肥了?敢从我西厂要人么?尚铭在哪里?”这几年,东厂被西厂压得死死,几乎就成了西厂的附属,东厂提督尚铭在汪太监面前也只有被呼来喝去的份。

  另有一人低声下气的说:“汪公息怒,小的们焉敢有此胆量忤逆汪公!只不过圣命难违,叫我们东厂立刻提审方应物,故而不得不来,我们东厂的尚公也毫无办法。至其中缘故,我等实在不知!”

  沉默片刻之后,又听汪芷恨恨道:“这次西厂与锦衣卫闹了一场,争来夺去的让皇爷不满,倒叫你们东厂出头了。”

  另一人赔小心道:“汪公说笑了,估计皇爷也是不想两边为难而已,我们东厂又哪里算的上出头。”

  方应物还正在听时,忽然哗啦作响,狱门被打开了,七八个陌生汉子在门口围成一圈,领头者对方应物道:“方先生,有请移步往东厂!”

  脸上一道掌印的方应物傲立门中,淡淡的说:“你们厂卫什么时候推出了两日三地游业务?在下虽然年幼识浅,但换了东厂也不惧!”

  消息传了出去,在朝中又有点小轰动。本朝立国以来,下诏狱不算稀罕,但像方应物竟然连续换了三个地方,厂卫衙门全都经历了一遍的情况实属破天荒。

  想来必定是因为方应物在狱中一身正气、信念坚贞、铁骨铮铮,所以一开始的锦衣卫奈何不得才换了西厂,而西厂也奈何不得,又换了东厂!一身转战三大狱,正气当为天下法,伟哉!

  在锦衣卫是徐百户审理,在西厂是韦千户审理。到了东厂规格更高,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尚铭尚公公亲自出面审理了。

  尚铭咳嗽一声,开场先转圜道:“数年不见,方公子风采依旧,不过交情归交情,公事归公事,今日非我审你,而是代天子审你,还请见谅!”

  随后便大喝一声,拍案道:“方应物!你不过是一江南书生,适逢天恩才有今日皇榜提名!你不思君恩,又为何要妖言惑众、上疏诽谤圣上?”

  又是这句......方应物万般无奈了,拱拱手道:“尚公!能否换个台词?”(未完待续。。)

TOP

0
  第三百四十九章 厂卫


  尚铭执掌东厂多年,还真没见过方应物这样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甚至会反过来调侃他的人犯。事有反常必为妖,以他小心求全的性格,不由得收了几分气焰,问道:“此话何讲?”

  从这细微之处,便可以看得出成化年间西厂与东厂的差别。汪太监的西厂对官员是说抓就抓,说打就打,飞扬跋扈肆无忌惮,处处以天子爪牙、反腐先锋为招牌。就连方应物一不留神,也挨了两棍子(外加一巴掌)。

  尚铭执掌的东厂在朝中相对低调一些,主要精力用于敲诈勒索民间平民富商,很少与官员权贵过不去,属于闷声发大财的典范。当然也导致天子更喜欢用“能力更强”的西厂,而东厂就居于西厂之下。

  却说方应物面对尚厂督的询问,并没有直言,只答道:“尚公不妨差人去镇抚司、西厂询问,想必一问便知。”尚铭沉思片刻,迅速派了心腹之人分头前往锦衣卫镇抚司询问和去西厂请示。

  等待半天过后,前往镇抚司的人回话道:“此去镇抚司见到了万指挥,但其人顾左右而言他,对此案避而不谈。”

  又过了一会儿,前往西厂的人也回话道:“此去西厂一无所获,汪公拒而不见,端的是无礼之极,根本不把我东厂放眼里!”

  尚铭没空生气,只是狐疑万分,以他的混迹厂卫的经验当然能觉察出,其中必有诡异之处。难怪这案子转了一圈,最后落到东厂。不是锦衣卫和西厂忽然大度放权,而是他们大概也不想管麻烦事。

  涉及到天子的事情。那绝对没有小事,谨慎再谨慎绝对没错。问题是麻烦出在哪里?尚铭抓了破头也猜不出来。

  向来自负心思慎密的尚公公忍不住长吁短叹。难道自从借种养了小宝贝干儿子后,智商急剧下降了?终归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尚公公也赶到牢中去,准备套套交情从方应物嘴里询问出内幕。

  却见得方应物蜷着身体侧躺在木床上,背对牢门,挥挥手高声道:“厂公居上台,我为阶下囚,互有嫌疑不便相见!请回罢!”

  尚公公暗骂几句,转身离开了。这种清高读书人太多了。见了他们厂卫都像是躲垃圾一样,唯恐一接触就沾上臭气。遇到这样的人,那连半句话都不用废了,说多了都是自讨其辱!

  耳边听到脚步声远去,方应物猛然翻身坐了起来,盯着牢门愕然无语。自己只不过摆了摆姿势,怎么尚公公真的就走了?他连欲擒故纵之计都不懂么?

  这东厂提督也忒窝囊了,难怪不成样!

  尚公公当然不明白方应物所思所想,等他走出大牢时。左右随从问道:“接下来去哪里?”尚公公便吩咐道:“前往万指挥府上!”

  “厂公不可!”左右随从轻叫道。

  论起历史,锦衣卫自然比东厂久远,但当年东厂之设就是为了钳制和控制锦衣卫,所以在厂卫系统里东厂地位比锦衣卫要高。甚至有时充当上司角色。

  更何况东厂提督按照惯例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论江湖地位几乎与文官系统的内阁大学士相当,在正常情况下。厂督地位远不是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所能比的。

  所以若东厂提督有事,理论上大可将锦衣卫指挥使召唤过来询问;若东厂提督亲自登门造访锦衣卫指挥使。那无异于丢了自己的体面。就好像内阁大学士主动去拜访一名侍郎似的,只能是非常时刻的非常之举。

  难怪尚铭左右随从都惊叫劝阻。这就是主辱臣死的道理,谁能看着自家主人委屈自己而无动于衷?

  看着左右神色悲愤,尚铭无奈的轻轻叹口气。理论是理论,但现实终究是现实,哪条大明律上也没写着东厂比锦衣卫高,只是传统和潜规则而已。可一旦遇到了更强的潜规则,那就只能低头了。

  说白了,厂卫系统谁强谁弱只看一点——谁和天子关系更紧密。在当今,气焰滔天的西厂就不提了,那汪直简直就像是天子的私生子似的,为所欲为的胡闹也没人管;只说这锦衣卫指挥使万通也不简单,乃是宠冠六宫万贵妃的亲弟弟。

  不客气的说,万贵妃这老女人能做得了天子一半主,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就是如此。他尚铭身为公公,即便拥有与内宫关系亲密的优势,但能比得了万贵妃的亲弟弟?

  所以身为堂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尚公公不但被西厂当孙子使唤,就是在锦衣卫万指挥那里,也越来越弱势。若不折节登门,能从万指挥嘴里得到干货么?

  东厂提督亲自到访,万通自然也不拿大,出迎道:“尚公公连夜前来,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又请尚铭登堂入室,上了茶水,问道:“厂公有何贵干?只修书一封吩咐即可,又何须亲至。”

  尚铭便问起方应物的事情,万通闻言笑道:“厂公有所不知,那方应物之事确实别有内情......”尚铭听完后惊愕不已,没想是天子犯了个糊涂,这下可有些棘手,真是个烫手山芋!

  若屈打成招,可那方应物也不是好惹的,身后撑腰之人也不弱,又是舆论激扬的核心人物。一旦外朝百官结势抗争,天子为了息事宁人,无可奈何说不定就要把东厂推出去牺牲了。

  若是消极对待......要知道君无戏言,天子让你这家奴办事,你却做不到,那就可以去死了。伴君如伴虎,君心最莫测,一丁点儿变化就可以天翻地覆。

  万通低头饮了一口茶水,又让尚铭发了一会儿呆,“其实方应物的事情是小事,让西厂去担待就可以了......”

  尚铭目光闪了闪,与万通对视,方才他这句话的重点不是“担待”,而是“西厂”,他想做什么?

  锦衣卫指挥使万通轻笑道:“怎么?如今人言厂公,都知道是西厂的那位,你这东厂的不嫌窝囊么?但请放心,成不成不好说,但要说立于不败之地,那还是没问题的。”(未完待续。。)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2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