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宋王 【作者:尹三问】(8月7日更新至“ 终章 我的江山,如诗如画")

0
第二九二章 落井下石

  林昭“通敌卖国”的消息传到汴京,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片哗然。.

  皇帝赵顼勃然大怒,震惊无比。

  第一反应,赵顼有些不太相信!

  林昭叛国?

  按理说不至于吧?自己待他不薄。

  年纪轻轻,官至大理寺少卿,在大宋朝可以说是前途无量,这样的官员岂会轻易反叛?

  之前似乎也没有相关迹象,怎地出使一趟吐蕃,变化就如此之大呢?莫非是在河湟吐蕃被梁乙埋收买了?却也不至于这么快吧?何况林昭也不是那种轻易可以收买的人!还有就是林昭与种家的关系,更是有些突兀!

  不过李复圭送来的“确凿证据”,一桩桩,一件件都指向林昭,对他很是不利。最特别的应该是反叛理由,着实让人想入非非。

  除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吸引之外,还是西夏梁太后的入幕之宾,想想都很可笑。

  梁太后年轻貌美,寡居宫中,手握西夏大权,似乎有足够的吸引力。林昭若是成为他的姘头,可就是西夏的假王父了,如同武周的张易之一般的超然存在。

  色字头上一把刀,重重诱惑之下,林昭把握不住也有可能。毕竟梁乙埋的亲笔书信摆在案头,若是等闲关系的话,言辞绝对不会这么亲密!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样,也有可能是反间计。

  只是,大顺城的数千将士是怎么死的?李复圭的军报上极尽惨烈,让人不寒而栗,着实发指。而最大嫌疑人正是林昭,难免让人怀疑,让人愤慨!

  还有那两千匹战马,是怎么回事?林昭开辟了茶马道是好事,此番还带回来许多战马,对此赵顼很是开心,本来还打算等林昭回汴京之后奖赏的。

  可是……他竟然借此机会搞小动作!

  两千匹战马对于缺马的大宋朝已经是一笔大数目了,林昭买马要做什么?最为关键的是他将马匹卖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古代,兵器、甲胄、马匹这些东西十分敏感,很容易和谋反叛乱直接挂钩。林昭如此举动,受到猜忌是难免的。尤其是形势复杂的西北,更加的让人不放心,两千匹战马已经如鲠在喉,让赵顼很是不爽。

  至于林昭的品姓,赵顼虽然有意将其作为心腹培养,但是对于林昭的忠诚度着实难以把握,毕竟林昭有“背叛”王相公的先例。

  到底是怎么回事,赵顼自己一时间也闹不成清楚。李复圭已经表示,随后会押送林昭回汴京,进行审判,赵顼甚至做好了御审的打算。

  此事一定要闹个水落石出!

  自从被吕惠卿利用过之后,皇帝赵顼就越发的多疑了,对于利用和背叛之事深恶痛绝。如果林昭真的背叛了大宋,罔顾了一番信任,赵顼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

  林昭在汴京勉强算得上风云人物,是以“叛国案”的消息一传出,立即轰动全城。

  至少官员们之间已经流传开来,引起广泛热议。

  大部分的官员,最初的态度都是震惊,难以置信。

  圣宠优渥,前途光明的林少卿怎么会叛国呢?是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至于梁太后入幕之宾的说法,根本摆不上台面。同时也引起许多人好奇,西夏梁太后有多大魅力?做面首有什么好的?

  很多人压根就不相信,可是事实俱在,证据“确凿”,难以否认。

  当然了,也有人怀疑会不会是西夏的反间计?抑或者和庆州知州李复圭有什么关系?毕竟林昭是去查庆州案的,而李复圭是其中的当事人,嫌疑犯。

  可是大顺城里那些死亡的将士该怎么说?李复圭残杀下属?没有几个人相信不说,估计压根就没有人敢这样想。

  毕竟李知州刚刚率军夺回大顺城,挽回了环庆路的局面,被看作是英雄一般,故而绝少有人质疑。

  是故,疑惑到了这里也就暂时止步了!

  当然了,世上总不缺乏所谓的忠义之士和落井下石之人。

  很多人得知林昭的行为时候,立即上书弹劾,要求将林昭治死罪。

  通敌叛国,残杀数千大宋士兵,意图谋反,这些都是滔天罪行。

  一时间满朝士大夫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治罪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林昭俨然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中也有不少落井下石之人,要么是林昭昔曰的罪过他们,或者是有利益冲突。有的则完全是因为嫉妒眼红,甚至有人单纯就是凑热闹,凸显自己的忠诚正义……

  这些人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推波助澜,伺机而动的人!

  接到林昭犯案入狱的消息,吕惠卿兄弟开心不已,完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因为吕升卿之死,他们之间的仇怨已经很难化解。

  吕惠卿与吕和卿一直在谋划着报仇,可是每次都已失败告终。

  不过他们并未因此灰心,而是一直在蛰伏待机。

  而今机会总算是等到了!

  吕和卿笑道:“大兄,不必我们出手,林昭这次死定了。”

  “只怕未必!”吕惠卿的反应更为冷静。

  “怎地?有什么不妥吗?”吕和卿或许是有些得意忘形,故而忽略了很多。

  “你相信是林昭通敌叛国吗?”吕惠卿冷冷反问。

  “这……这可不好说……”

  吕惠卿沉声道:“连你自己都没底气,那么这件事……”

  吕家兄弟接近中枢,尤其是和王安石一家关系亲密,近水楼台先得月,消息自然更加灵通才是。

  “大兄,莫非是李复圭有问题……”吕和卿立即便猜想到些许关键。

  吕惠卿想了想,沉吟道:“想来也干净不到哪里去……”

  “那……也就是说,林昭还有希望?”吕和卿似乎有些不甘心,沉吟道:“官家青睐他,说不定会对他网开一面……”

  “不,此事的关键不在于官家!”吕惠卿摆手道:“如果林昭真的通敌叛国,官家雷霆震怒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官家觉得他可信,百官却觉得有问题,你以为是什么结果?官家会为了他‘徇私’而得罪百官吗?”

  “呃……”

  吕惠卿轻叹道:“英明神武的官家怎么会错呢?为了公允,此事八成是交给三法司,抑或是相公们公审,只要坐实了罪名,嘿嘿……”

  “大兄是说……?”

  “证据李复圭已经的奏报给朝廷了,接下来便是审案了,些许事情自有运作之道。”吕惠卿道:“天赐良机怎可错过?不过现在我们出手并不合适!”

  “那怎么办?”

  “不着急,有人比我们更着急,且等着就是了!”

TOP

0
第二九三章 阴险二小子

  相比吕惠卿,王雱更为着急。.. :.

  李复圭是什么人,别人或许不了解,但是王家父子一定不陌生。君子做派的王安石兴许只看到李复圭好的一面,王雱却看的更为全面。

  王雱很聪明,相比于其父,相对来说有些阴险,想法和行为少了许多君子风度。某种程度上,王雱不在乎一个人的人品,更多在乎的是能力,更在乎的是是否能为我所用。他很看重一个人的利用价值。

  李复圭在军中有一定的地位,而王安石很缺乏这样的支持,后面涉及军事的变法少不得要军中支持。加之李复圭又是王安石好友,故而就显得特别重要。

  更为要命的是,在庆州案爆发之初,王安石已经对李复圭表示了支持。现在可以说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保住李复圭也是维护王安石的颜面与利益,毫无回旋余地。

  李复圭真的干净吗?王雱笑而不语!

  偏生派出查案的人又是林昭,如果是以前,或者换做是另外一个人,王雱并不担心,庆州之事一定会圆满解决。

  但是林昭自从上书言青苗法弊端之后,就与王家分道扬镳了。王雱开始有意疏远林昭,尤其是七夕那曰在金明池,王雱本来有意于柴敏言,还特意做了一篇《眼儿媚》传情,却不想被林昭的《鹊桥仙》盖过,大失颜色。

  林昭“横刀夺爱”,王雱自然心生不满,彼此之间的嫌隙也就越发明显了。其实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那便是嫉妒,可能王雱自己都不愿意承认或者察觉。

  王雱素来是以青年才俊著称的,二十岁之前便著有万言书,眼高于顶,纵观大宋朝似乎没几个年轻人能比得上他。可是林昭的出现,完全盖过了他的风头,使得大宋第一青年翘楚的宝座拱手相让。

  也许此刻,王雱身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是要比林昭强许多。但他可是王相公之子,多少是父荫之故。而林昭完全是白身,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打拼到如今地步的。而且林昭的势头非同一般,超过他是迟早的事情。

  也许以前,王雱还有才学上的优势,对经史典籍有独到见解,可称之为少年英才。可是林昭呢?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洛阳天津桥邵府安乐窝宴会的事情已经传开了,林昭一番关于“心”理论为人津津乐道。甚至盖过了名动天下的二程兄弟,就连张载、邵雍、司马光等诸多学术大家都十分称道。眼下大宋士林之中已经刮起了一股探讨“心”与“理”的热潮,林昭俨然有成为学术新星的趋势。

  而且林昭几次出使,学术文才一流,能言善辩,能文能武,俨然就是一个全才,风头各方面都盖过了王雱。

  王雱嘴上不说,或许他自己也不曾察觉,实际上却早有嫉妒之心萌生。

  所以庆州出事,林昭前去调查的时候,王雱首先想到的不是和林昭沟通,试图让林昭帮忙运作圆满解决。

  他认定了林昭不会帮他们,甚至连林昭与他们王家有渊源,多少会有偏颇都不愿意相信。

  故而去书信给李复圭,让他做好准备,小心防备着林昭。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林昭“通敌叛国”?

  不是没有可能,可是深悉内情的王雱却难免怀疑,不敢太过相信。

  如果是这样,那么庆州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个局有多大?李复圭到底做了什么?此案不仅仅是关系到林昭,还牵涉到了西夏和吐蕃,还有青涧城种家,可谓牵连甚广,绝对算得上是惊天大案。

  此事可以说是举国关注,要是出现一丁点的闪失,会是什么后果?

  如果真是李复圭动了什么手脚,一旦此事曝光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大的案子,牵连如此之广,可就不是诬陷那么简单了。

  尤其是大顺城将士无一生还,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王雱压根就不敢多想。

  兴许是自己多疑了,但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林昭叛国一案必须证据确凿,板上钉钉。

  而李复圭还是那个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的将领,父亲的臂助。

  绝不能因此而影响到父亲的威望和生声誉,影响到王家的既得利益。

  不止如此,王雱自己之前给李复圭去了书信,无疑就是个把柄。万一要是出事了,很有可能会连累到自己,所以风险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内心的嫉妒也起到了几分作用。

  想要促成此事,单凭自己一个人怕是很难办到,须得找个妥当的帮手才是。

  “想必吕吉甫会有兴趣了!”王雱自言自语,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随后直奔吕惠卿府上。

  王雱自然知道吕家兄弟和林昭之间的深仇大恨,在此之前,为了顾全大局,他曾经出现调解过。

  可惜林昭根本不领情,可惜自己一番良苦用心,这也使得王雱心中恼恨更加浓重。

  如今的局面,只能全心全意笼络吕惠卿兄弟。王安石为人执拗,某些地方的君子做派根本吃不开。变法想要顺利进行,少不得吕惠卿这种有能力,没节艹,心狠手辣的帮手。至于上次的事情,他已经委婉地表达了歉意,想来吕惠卿不会太在意。

  可是很多时候,错误一旦铸成错误,根本难以弥补。

  王雱也不会想到,他正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热情笼络培养一个白眼狼,一个掘墓人!

  也就只有到了那一天,他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

  王雱的到来完全在吕惠卿的预料之中!

  虽说他落井下石对付林昭的心思比任何人都强烈,但这件事单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是办不到的,而且他吕惠卿挑头也并不合适。

  事关重大,轻易涉足不仅不能报仇,还有可能自找没趣。

  如果王相公之子出面主持,那么他吕惠卿绝对不会吝啬些许帮助。达到目的的同时,还能更进一步获得王相公父子的依赖于信任,对于自己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安全上也多了一份保障,一旦出事,还有个高的顶着,王相公父子将会顶着风头和压力,不必担心出头鸟的危机。

  说到底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存了利用之心,彼此相互利用。

  “元泽兄,今曰怎么有空上门?”吕惠卿是个人精,此事谁先开口势必会弱了气势。所以他要等,只要王雱先开口,那么他就能够争取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主动权。

  王雱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笑道:“是来给吉甫兄道喜的!”

  “何喜之有啊?”吕惠卿笑了笑,佯作很是疑惑。

  王雱的神色略微凝重了几分,低声道:“当然是令弟大仇得报,在天之灵可以得到安慰之喜。”

  “哦?!”吕惠卿的神情有些默然,提及此事他很难否认,当即道:“应该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吉甫兄言之有理,只是有些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疏而有漏也是常有的事情。”王雱轻叹一声,说道:“报仇机会难得,要是错过了,令弟泉下有知难免会失望的。不过升卿兄为人和善,想来是不会怪罪……”

  吕惠卿的神情略微有些不自然,轻轻笑道:“元泽说笑了!”

  “抱歉,在下失言,吉甫兄见谅!”王雱笑道:“不过某些人通敌叛国,行为着实可恶,令人愤慨。身为大宋臣子,焉能看歼贼如此猖狂……”

  “那是自然!”吕惠卿跟着附和一句,他是打定了主意,只要王雱不吐口,就装糊涂到底。

  王雱很是无奈,吕惠卿年纪比他大,经验更为丰富,相对也更为成熟。而且聪明才智不比他差,在心狠手辣,歼诈狡猾这方面更胜一筹。想要在吕惠卿这里讨到便宜,当真是不容易!

  继续兜圈子也没有意思,王雱便直接开口道:“朝中有许多忠义之士要上书弹劾林昭,不知吉甫兄意下如何?”

  什么忠义之士,实际上肯定是王雱纠集了一帮自己人,制造声势,推波助澜罢了!

  表面上是这个意思,但实际上高速吕惠卿,我准备动手了,你参与吗?

  吕惠卿笑道:“如此忠义报国之举,但凡是忠君爱国之人,自然义不容辞。”

  “只是单凭上书弹劾恐怕没有多少效果,此案肯定还需要三法司审理,那人能言善辩你也是知道的,万一他花言巧语骗过众人,该如何是好?”王雱直接点明了来意。

  所为三法司,即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

  林昭现在是挂名的大理寺少卿,虽说和大理寺的官员并没有什么交集。出于惯例,他们肯定是要避嫌的,那么此事八成得要御史台和刑部来负责。

  刑部这边,王雱自己是能说得上话的,但是御史台这边却插不上手。

  吕惠卿在这方面无疑是有资源的,三弟吕和卿现就供职于御史台,是一名侍御史。而且吕惠卿在朝中地位不低,人脉很广,能力很强,关键是主意多。

  如果能与之强强联手,势必能事半功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TOP

0
第二九四章 营救在行动

  王雱只是这么略微一提,吕惠卿立即就反应过来。

  王元泽这是要借自家兄弟在御史台的人脉与能量,同时也是将自己拉下水。

  要为弟弟报仇,吕惠卿是必然要参与的,王雱已经作为主导了,何乐而不为?

  至于御史台那边,更加好办。

  三弟吕和卿是侍御史,在御史台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影响到一些人的态度完全是可以的。

  何况御史台和林昭之间还有一桩陈年旧账!

  当年唐介唐相公可是御史台的掌舵人,一面公正良心的旗帜,深受爱戴。后来生生被林昭给“气死”了,虽说其中另有缘由,他们都心中有数。

  可是外人可不这么想,即便是后来阿云案那般结局,皇帝赵顼更是力挺林昭,也不能完全化解御史台的怨恨。

  古代官员们所谓的气节与恩惠很是特殊,户部的章明元前往杭州检查常平仓,故意刁难林昭,目的就是给唐介报仇。章明元只不过是多年前受了唐介的一点恩惠而已,而御史台的那些官员可是唐介的门生故吏,他们会怎么想?

  也许以前他们是有心无力,与林昭也没什么关联,不能轻举妄动,不会刻意去做什么。但是这一回,林昭犯到他们手里,很是碰巧,相信御史台的那帮人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的。

  吕惠卿早就看清楚了这一点,故而答应的很爽快。只是搞定了三法司,就一定能置林昭于死地吗?

  大宋朝能够影响此案的人着实太多了。皇帝和诸位相公。以及翰林学士都可以做到。难保不会有什么变数。

  如此机会,着实难得,若是不能一击必中,着实可惜!若是给林昭侥幸逃过,以后再想报仇就难了。

  “元泽兄,即便是刑部和御史台有所偏颇,审理案件,最主要的还是证据啊。不知道李知州那边准备的如何?”

  “这……”王雱也不知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若当真是李复圭冲动所致,些许事情还当真让人害怕。

  吕惠卿似笑非笑道:“世间最决定的事情莫过于死无对证……只要是个有气节的读书人,通敌叛国这种事,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

  **裸的暗示!

  王雱也清楚,如果林昭死在路上,无疑是最为完美的结局。最好是畏罪自杀,死无对证。

  如此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只是想要办到只怕很难……

  可是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怕是没有回头之路,此事并非做不到。想想办法还是可以的。至少目前林昭在庆州军的掌控中,说不定李复圭已经动手了……

  “是啊,不过有人就是那么恬不知耻,随他去吧!”王雱呵呵一笑,已经记在心里。

  目的已经达到,吕惠卿轻轻一笑,便不再言语。

  正主林昭还在远在西北,但是汴京城里已经杀机密布……

  ~~~~~~~~~~~~~~~~~~~~~~~

  王雱与吕惠卿这边忙着落井下石,想要置林昭于死地。

  同时也有许多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营救林昭。

  最为着急的无疑是静和居士和铁面宗主了,好在他们的消息还算灵通,汴京刚刚有风吹草动的时候他们便得知了。

  说来也巧,因为孟若颖梦中呓语,提及情郎西北公干。铁面宗主为了更为全面地搜寻公子下落,特意嘱咐人在汴京留意,追查近期前去西北的年轻官员。希望可以从中遴选一二,觅得线索。

  误打误撞,汴京的人手觉得林昭各方面情况都十分符合,恰好又出了这档子大事,故而不敢耽搁,飞速禀报应天府。

  是以,铁面宗主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

  林昭因通敌叛国罪下狱,开什么玩笑?

  仁宗皇帝的四皇子叛国?铁面宗主愤怒不已,如此让仁宗皇帝在天之灵情何以堪?

  即便是抛开这一点,从各方面对于林昭的了解,也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铁面宗主大惊失色,静和居士则是直接受惊晕倒了。

  刚刚才得知儿子的下落,尚未来得及见一面,却又身陷囹圄,哪个母亲能够忍受?静和居士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快,救救昭儿!”

  无论林昭有没有罪,只要他是仁宗皇帝唯一的儿子,就一定不能有闪失,就一定要救他。

  “夫人放心,属下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公子周全!”

  顾七心里压力也大了许多,沉声道:“总害怕会有这么一天,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原来若颖的梦境是预兆,她总是说梦到昭儿被人追杀,看来当真是昭儿遭遇了劫难!”静和居士忍不住感慨,同时也完全认可了孟若颖这个儿媳妇。

  “怎么会这样呢?西北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有具体消息?”铁面宗主立即沉声询问。

  蒋雷霆道:“属下刚才已经问过了,公子从吐蕃回来之后,便直接奉命去了庆州,追查李复圭兵败一案。

  公子到了庆州之后,似乎无意间进入军中,参与了大顺城的战事。后来不知怎么地,就传出消息,大顺城里数千守军全军覆没,乃公子与西夏梁乙埋勾结所致,李复圭夺回城池之后,便将公子扣押了,还搜出了许多证据。

  说公子与西夏勾结,还与种家有牵连,从吐蕃私自购买两千匹战马,意图不轨,通敌叛国……”

  说到最后,铁面宗主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他们都很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谋反叛国是大罪,一旦落实的罪名是必死无疑的,林昭此刻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

  铁面宗主沉声道:“怎么会这样?”

  “兴许和李复圭有什么关联吧,公子去庆州可是查他的……”蒋雷霆也不敢冒然下结论,只是有些许猜想。

  “那现在朝廷是如何处理的?”铁面宗主最为关心这个问题,无疑是当前之关键。

  “赵顼刚刚下旨,将公子押送回汴京受审,同时种谔等人的职位也被停了,西北现在是一团乱麻。”蒋雷霆在接待信使的时候便将大概的情况了解清楚。

  “公子目前还在庆州?”

  “是的!”

  铁面宗主面色一沉,说道:“雷霆,你立前去西北,动用一切力量,想办法暗中保护公子。首先要公子保住性命,才有营救的机会……还有前去西北调查,看是否能找寻蛛丝马迹,确定庆州到底发生何事?”

  “宗主是担心杀人灭口?”蒋雷霆顿时一个激灵,静和居士和顾七更是大为紧张。

  “小心驶得万年船,眼下最重要的便是保住公子性命。以公子的品性怎么可能行此龌龊之事?八成是西夏的反间计或者有人蓄意栽赃陷害,保不住会有人动歪心思,不得不防啊!”铁面宗主是姜老的辣,沉声道:“还有就是我们必须尽快搞清楚,西北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如此,才能商议对策,方便营救公子。”

  “是!”

  “但是有一点,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暴露身份和我们的力量,更不能轻易与押送的官兵起冲突。”

  铁面宗主嘱咐一声,说道:“营救公子,文武两途,动武是万不得已的下下之选。想办法证明公子无罪最为重要,若是因此泄露了公子身份,后果不堪设想。”

  宋仁宗亲生子的存在,无疑会威胁到宋英宗继位的合法性,以及现在皇帝赵顼的帝位。无情最是帝王家,尤其是威胁到皇位,更是你死我活。

  赵顼要是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叔叔在,能够容许林昭活下来吗?此刻实力尚未弱小,铁面宗主着实不敢冒险。

  “是!”

  铁面宗主旋即道:“夫人放心好了,某必将公子安然无恙带到夫人面前。”

  “有劳宗主了,务必要保全我的孩儿!”静和居士已经失去过一次儿子,失而复得更加弥足珍贵,绝对不容再次失去。

  “夫人好生待在应天府就是了,营救公子的事情交给在下就是了。某现在前去汴京,有些事情必须早作准备。”

  “嗯!”静和居士最为担心,却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与铁面宗主了。

  铁面宗主沉声道:“夫人,有件事我想先征求你的意见,此番到汴京,我想前去面见曹国舅,然后将公子的身份告知曹太后,让她也有个安慰,你意下如何?”

  “这……”静和居士略微有些迟疑了。

  铁面宗主道:“曹太后地位超然,必要的时候可以出面保全公子。而且公子将来想要有什么发展和作为,曹太后也将会是个重要的臂助,何况……不管怎么说,曹太后都是公子的嫡母!”

  “好吧,只要有利于营救昭儿,你尽管做就是了。”静和居士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缓缓道:“将来的事情还长远,且从长计议吧,不可操之过急,我只希望有点,千万莫要轻易让昭儿涉险!”

  “是!”铁面宗主沉声答应,林昭的资质与现状让他看到了希望,只要运作得当,将来的事情还是大有可能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曹太后更是至关重要。

  一场营救林昭的行动已经展开,参与的人不只是铁面宗主这些人……

  接下来的西北到汴京的道路上,必将会很热闹!

TOP

0
第二九五章 顶头上司

  庆州案尚在发酵过程中,才是初步阶段,掀起的波浪正在积蓄力量,要不了多久就会如同海啸一般凶猛爆发!

  万里山河,风云已动,必将风起云涌!

  位于核心的林昭,姓命攸关,是重中之重了。 ...

  到底是成为一个死无对证的无头案,还是合理合法脱罪的冤案?有天意,更少不得许多的人为因素。

  至少在目前,李复圭、王雱和吕惠卿都想要林昭的姓命。铁面宗主已经紧急派了蒋雷霆赶赴西北,只是从应天府到庆州,好远的路程,全速赶过去也需要很长时间。

  正是因此,让铁面宗主很是担心!

  整整二十年时间,辛苦追寻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人吗?后来还有许多的想法和谋划,前提都是四皇子安然无恙。

  当着静和居士的面,他不敢多言,唯恐夫人惊恐担忧过度,但是心里却着实是捏了一把汗。

  当还无能为力,插不上手的时候,只能是默默祈祷,祈求上天保佑了。

  “官家啊,你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你一定要保佑他啊!”铁面宗主抬头看着天空,似乎看到了仁宗皇帝那慈祥微笑的面孔,一颗心却早已飞到了西北。

  林昭的生死完全就被人艹控了吗?

  即便是他身在庆州大牢之中,也不见得如此!

  李复圭刚开始也是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杀了林昭。

  他最初最合适的做法便是将林昭收押,然后上报朝廷,听从圣上定夺。虽然明知道,官家九成会下诏将林昭押送会汴京,却依旧还是要这么做。

  没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摘清楚自己,显得自己大公无私,不受怀疑。

  但李复圭骨子里是不希望林昭安然回到汴京的,虽说目前各方面的证据都炮制了比较完美了,只是万一要是哪一环出现问题,都会连累到自己。

  死无对证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虽说到时候必定会有流言蜚语,甚至有人怀疑自己,但那会没有了证据,又能怎么样呢?

  只要不在庆州动手,撇开自己的嫌疑,一切都好说!

  “陈先生,圣旨已经下来了,正如预料的那样,官家要求将林昭押送汴京。”李复圭看着圣旨,轻声叹息。

  陈桥笑道:“完全在意料之中,不知官家有什么反应?汴京有什么风吹草动吗?”

  “据说官家很震怒,随即便下了这道圣旨,种谔等人已经全部被暂时革职了,清涧里种家也暂时被控制了。还有,汴京官员群情激愤,纷纷上书弹劾,要求严惩林昭,气氛紧张。”李复圭送军报的时候,便安排了心腹之人前往汴京打探第一手的消息,确保了解官家和百官的心态与行动,也好心中有数,确定应对之策。

  “林昭在官家心中地位果然非同一般!”陈桥忍不住一声感慨。

  “何以见得?”李复圭有些疑惑,言辞之间也略微有些酸楚,林昭小小年纪,竟然比他们这些牧守一方,掌管大权的知州更得圣心,难免有些小嫉妒。而且在现在的情况下,皇帝越是重视林昭,他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发的大,就越发的担忧。

  陈桥笑道:“让林昭回汴京,而且圣旨来的如此之快,更有些急切,由此可以理解为官家难以置信,须得亲自询问。尤其是汴京城里弹劾的浪潮如此之大,官家丝毫不为所动,更可见揣度管家心思。”

  “这可如何是好?”李复圭是心里有鬼,难免有些心虚,有些担忧。

  “一切照常进行就是了!”陈桥也不知道是胸有成竹还是无可奈何。

  “啊……照常?”李复圭骤然间还有些蒙圈,没反应过来。

  “将军,元泽公子那边可否有动静?”陈桥并不直接回答,转而询问另外一件事。

  “不知道,消息传到汴京,元泽公子那里肯定会有消息的,只是他到底有什么举动,目前还不得知。”李复圭相信,即便是自己不开口,在这件事情上王雱也肯定要帮忙的。

  至于王安石那边,他当真不敢轻易表露,拗相公还是有君子风度的,万一来个大义灭亲,后果不堪设想。即便是王安石一时不忍,也必将会疏远自己,李复圭当真还有些不舍王相公这棵大树。

  陈桥道:“如果林昭到了汴京,些许事情只能完全依靠元泽公子他们,事情就不由我们掌控了。汴京卧虎藏龙,谁知道会有什么变化,只怕元泽公子,甚至王相公也无法完全控制局面……”

  李复圭已经完全明白这个暗示,当初他自己就是这么考虑的。事已至此,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

  “所以,为了万无一失,不能让林昭活着回到汴京。”李复圭咬牙切齿,表情有些狰狞。这些天,他在庆州到底做了些什么?他自己最清楚不过。一旦曝光出去,他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尤其是庆州那一千多条人命,认真计较起来都可以抄家灭族了。

  如果林昭死了,这些将会成为永远的秘密,不会泄露出来。就算是有人算到自己头上,也是死无对证,大不了不做这个庆州知州就是了。

  与身家姓命相比,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都不算什么,这些要有命去享受才行。此时此刻,李复圭已经做好了他自己的最坏打算。

  陈桥现在和李复圭完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能与他一条心,一条道走到黑了。

  “将军,切记一点,手法一定要高明,最好是离开庆州以后动手!”

  “那是自然!”李复圭自然是不可能做这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情,只是不管在哪里动手,只要林昭死了,自己就脱不了干系。事已至此,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还有,须得考虑那些禁军将士!”想起那曰苏岸恶狠狠的眼神,陈桥就有些不寒而栗。真有些担心,一旦闹将起来,这些禁军将士会作何反应?

  ~~~~~~~~~~~~~~~~~~~~~~~

  想要杀林昭灭口的人很多,只是想要实施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庆州不方便动手,只能想着在离开庆州的路上在再说了!

  李复圭的如意算盘倒是精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安排将林昭押送前往汴京的时候,一个人到来了环庆路。

  来人正是陕西路宣抚使韩绛!

  李复圭顿时叫苦不迭,在西北之地,知州已经是相当高的官职,尤其是沿边诸路各州,因为要防御西夏,军政两方面权力都比较大。

  像在庆州,在环庆路,李复圭可以一手遮天。不过在西北,还是有人能够节制他的,比如陕西路宣抚使。

  宣抚使的官职最早起于晚唐,唐朝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先安慰使或宣抚使。

  到了宋朝,宣抚使的官职依旧存在,但是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朝并不常置宣抚使,但是一旦任命,地位和权力非同小可。

  北宋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如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参知政事向敏中为河北、河东沿边宣抚大使即是。

  以后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参知政事文彦博任河北宣抚使,则是专为镇压贝州王则而设的军事统帅。皇祐四年(1052),枢密副使狄青任宣抚使,是武臣任宣抚使之始。到了北宋末,宦官童贯等也曾担任过宣抚使。

  由此可见,宣抚使的职位和权力是何其之大!军政各方面都能管辖,可以说是一方诸侯般的最高长官。

  陕西路宣抚使就更不得了了!

  其他地区的宣抚使或许是在战乱或者灾害之后才设置派遣的,但是陕西路因为对抗西夏的关系,宣抚使就成了常设官职。

  陕西路宣抚使无疑管辖着陕西四路的军政,庆州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正好是庆州知州的顶头上司。

  而今的陕西路宣抚使是韩绛!

  韩绛,字子华,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火理评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

  在仁宗朝的时候,便历任户部判官,擢升为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嘉祐年间,历任知庆州、成都府、开封府。后来还曾担任过三司使。

  看看韩绛的简历,大宋朝各方面的重要职位他几乎都担任过。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翰林学士是皇帝高级政治顾问,还曾做过开封府衙,有“计相”之称的大宋财政官三司使。

  足以证明,其能力不错,地位崇高,根本不可小觑。

  英宗一朝,韩绛也是备受重用。到了现在的皇帝赵顼即位,被拜为枢密副使。熙宁三年,也就是今年拜参知政事,以副宰相的身份担任陕西路宣抚使。

  陕西路要防御西夏,十分重要,必然是要执政大臣才能担此重任的。还有一点,西北都是些悍将,寻常之辈怕是也镇不住这等局面。

  韩绛无疑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不过他来西北却有几分无可奈何的意味!

TOP

0
第二九六章 回京之路

  韩绛之所以不可小觑,除了他自己是高官外,他还有两个非同一般的兄弟。

  韩绛、韩缜、韩维乃三兄弟。

  皆是高官,韩绛官拜参知政事,陕西路宣抚使;韩缜为淮南路转运使,韩维似乎籍籍无名,却更加不可小觑。

  仁宗朝,韩维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后来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

  当时的淮阳郡王正是宋英宗长子,现在的皇帝赵顼。记室参军乃是王府重臣,韩维在赵顼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后来理所应当地成为东宫属官,太子心腹。

  皇帝登基之前便是心腹,登基之后更是非同一般,前途一片光明。

  熙宁二年,韩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韩家三兄弟同朝为高官,一时间成为美谈。

  结果前不久因为与王安石议论不合,被迫出知襄州,可以说是遭到了贬谪。

  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之所以能进入赵顼的视野,逐渐被重用,并且获得如今的宰相之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韩维的推荐。

  赵顼登基之初,便有改革变法之宏图大志。

  可是韩琦与司马光等人反应十分冷淡,让他很是失望。甚至特意允许坐轿子,将参加过庆历新政的富弼老先生请到皇宫,得到的是同样的反应。

  赵顼无可奈何,朝中诸位大臣都指望不忘,只能另辟蹊径,另选贤良了。

  这个时候,他的心腹韩绛为他推荐了一个人,那便是王安石。

  彼时,韩维与王安石算是至交好友,韩维知道王安石的才学能力,以及变法之心,正是皇帝需要的人才。

  正是因为知根知底的韩维大力推荐,赵顼才召见王安石,不断提拔,拜为宰相,主持变法大局。

  单从这一点而言,韩维对王安石算是有知遇之恩。

  按理说,王相公应该予以回报的,却不想事与愿违。

  韩维本来很支持王安石,其兄弟韩绛还曾以枢密副使的身份进入制置三司条例司,为王安石挑大梁,主持局面。

  可是随着变法的不断深入,韩家兄弟发现了不少问题,觉得变法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

  尤其是青苗法推行之后产生的种种弊端,韩维与韩绛兄弟俩逐渐多了一些不同意见,与王安石意见不合。

  韩绛更是因为退出了制置三司条例司!

  王安石为此恼怒不已,偏生他又很是执拗,也没记着人家韩家兄弟的推荐之情。韩维因此而贬官,前往襄州担任知州。

  韩绛无奈,为了避开汴京乱局,便来了西北,担任陕西路宣抚使。

  说到底,多少有点发配的意思,而且与王安石大有关联。

  要说韩绛与王安石有什么深仇大恨那是空话,但是心里多少会有些不爽。

  庆州案爆发之初,按理说身为陕西路宣抚使的韩绛该出面的,可是因为李复圭和王安石的关系,韩绛选择了避嫌。

  皇帝赵顼也很理解他,指派了林昭前去!

  可是事情一旦发生在陕西路的地面上,那就注定了避无可避。

  韩绛也完全没想到庆州会发展到如此程度!

  大顺城的血案触目惊心,庆州更是风起云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林昭竟然成了通敌叛国的罪犯?

  韩绛与林昭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却也算是有些了解,他印象里的林昭并不是这样的人才对。

  这个结果让他很是震惊,很是意外!

  可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韩绛依旧没有打算参与此事!局势已经十分复杂,牵涉到了人更是多。尤其是隐约还与王安石有关联,韩绛更是不想插手,官场之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心情很是普遍。

  韩绛倒是想要当个局外人的,可惜事与愿违,有个人找到他了。

  这个人正是种师道!

  当初在大顺城,林昭嘱咐种师道提前离开。其中有一件事情便是前来寻找韩绛,帮忙主持大局。

  没想到种师道前脚刚走,大顺城血案就发生了!林昭更是因此莫名其妙地下狱了,而且罪名大的有些吓人。

  林昭此来查案,也算是营救他的伯父种咏。而且林昭被诬陷之后,罪名可是与他们种家息息相关的。

  营救林昭也就是救他们种家自己!

  当务之急,自然就是保住林昭的性命,并且将庆州的实际情况反应上去。

  整个西北,能够镇住李复圭的也只有韩绛!

  种师道不敢耽误,穿过了庆州李复圭布置的几道追查线之后,赶到了长安城。

  面见韩绛是需要勇气的,毕竟按照李复圭的说法,他种师道现在也是在通缉之列。但是为了林昭,为了家族,种师道必须硬着头皮过来。

  只是韩绛毕竟是陕西路宣抚使,不是他想见就能见的。好在他的老师张载最近正好回了长安,恰好求告有门。

  张载完全相信学生的人品,自然是要维护种师道的,见韩绛这点小事自然是能轻松办到的。

  张载乃是大宋朝有名的学术大家,地位崇高,他要求见,韩绛自然是要见的。

  于是乎,种师道也就顺利见到了陕西宣抚使韩绛,反应了庆州的状况!

  听到种师道叙述,韩绛大惊失色,如果他所言属实,西北的真相当真骇人听闻。

  到了这个时候,身为陕西路宣抚使的他已经不能袖手旁观了。

  庆州的事态继续下去,无疑会威胁到整个陕西路的边防安全,尤其是李复圭的为人更是让他暗暗心惊。

  陕西路的边防要是出了问题,韩绛必定是难辞其咎!除了怕担罪责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大宋的士大夫,确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圣人教训。

  不过出面的方式需要有技巧!

  他明确告诉种师道,他可以出面保全林昭的安全,但绝对不会收留或者接受种师道的诉状。

  毕竟种师道现在是通缉要犯,贸然收留要犯,偏听偏信显然是不合适的。

  这样一来,他出面就有失公允,说不定还会牵连到自己。加之韩绛更加不想因为此事与王安石有什么冲突,故而只能道这个地步。

  另外还有一个缘故,林昭刚刚从河湟吐蕃回来的时候,曾将给他来过书信。说是有一批战马运送回来,若是方便的话直接分配各州县,请他予以协助。

  当时韩绛并未在意,觉得此举十分方便直接,加之与林昭也算有些许交情,便点头同意了。现在想来,这其中似乎有什么猫腻!

  林昭罪名之中的两千匹战马,与这个有关系吗?韩绛难免有些心虚,弄不好很可能会牵涉到自己!

  所以这件事不能不管,却不能管的太深入,这是韩绛的原则!

  种师道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今之计,韩绛出面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可以保全林昭和伯父的性命。

  本来种师道打算直接前往汴京去告御状的,但是思虑在三,他决定还是先回一趟清涧城。设法见到伯父种谔或者父亲,听从家族的指示!

  毕竟此事关系到整个种家,他不敢掉与轻心!而且他终究还年轻,遇到如此大事,还真有些不知所措!

  至于张载,十分关心学生,而且此事关系重大,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随即匆匆赶去了洛阳,看看好友司马光与邵雍能否帮上忙!

  为今之计,能出点力就多尽一份心!

  ~~~~~~~~~~~~~~~~~~~~~~~~

  韩绛就是这么到了庆州!

  因为王安石的缘故,还有种师道所言,他对李复圭没有什么好感。实际上不经意间,在内心里已经开始偏向林昭了。

  韩绛的到来,有些出乎李复圭的预料,顿时叫苦不迭!

  有韩绛在,他自然就不敢轻举妄动。

  好在庆州的局面他已经布置妥当,否则韩绛这样突然“袭击”,很可能就会露馅。

  “韩宣抚,你怎么亲自到庆州了?有什么事情吩咐一声就是了!”李复圭看似客客气气,实际上内心之中早已将韩绛骂了很多遍了。

  “林昭一案事关重大,本官身为陕西宣抚使,不能不过问。朝廷已经下诏,将林昭押送会汴京去,此事本官亲自负责。”

  韩绛义正言辞,官大一级压死人,韩绛如此做法并无不妥,李复圭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韩绛这么一出面,一个很明显的结果出现了,林昭无疑是多了一层保护。想要在路上动手,杀人灭口的难度无疑是增大了许多。

  李复圭不禁头大,林昭的运气怎么这么好,甚至连韩绛都出面帮他了。

  此事越发的棘手了!

  陈桥只得安慰道:“并非没有机会,再想办法就是了!即便是到了汴京,林昭想要翻案也是难上加难!”

  随后,韩绛便亲自出面,押送着林昭离开了庆州,往汴京赶去。

  牢狱之中的林昭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为了自己,已经惊动了这么多的大人物。

  不过韩绛出面,至少让他间接到了一个消息,种师道成功逃出去了。

  消息也就能带出去!

  林昭认为,至少韩绛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

  离开庆州,相对会安全一些。等到了汴京,脱罪的机会也会大许多!

  林昭并不沮丧,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安然无恙!

  只是漫漫回京之路,能够一帆风顺吗?

TOP

0
第二九七章 上上大吉

  长安到洛阳,中间隔着一个潼关,沿着渭水和黄河东行,几乎是直线,距离并不是很远!

  虽说张载年纪有些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并不适合快速的跋涉。.

  但是关乎到学生的身家姓命,整个清涧城种家,何况还有一个大理寺少卿林昭,分量着实很重。

  当初在洛水天津桥头,邵雍的安乐窝宴会上,林昭的那一番关于“心”的言论对他影响很大,很是震撼,也引发了他许多的思考。

  实际上,张载此番返回长安,本来是打算潜心研究学术的,尤其是受林昭启发的这一部分,不想被学生种师道的突然到来打断!

  从小处着眼,林昭通敌叛国?抛开所谓的证据来说,张载是不愿意相信的。一个如此有学问,年轻有为的俊杰,会做出如此勾当?虽说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对林昭的印象很好。敢于不惧得罪王相公,直言青苗法弊端的之人,会是一个轻易为荣华富贵所动?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吗?

  张载先生并不相信!加之司马光和邵雍等人都会林昭评价甚高,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

  更为重要的是,种师道几乎是他看着长大,一手栽培教育的,姓格人品最了解不过。他绝对相信自己的学生,说种师道与林昭勾结叛国,简直就会无稽之谈!

  如果没有这点把握,张载先生也就不会是大宋朝泰斗一般的人物了。

  从大处着眼的话,种师道所言的李复圭在庆州的诸多作为,更是骇人听闻。倒行逆施,陷害忠良,于国家利益而不顾,如此之人着实可恶。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拉出来,都让人惊骇,让人发指的!

  这些事情,但凡是个大宋臣民,便不能袖手旁观,尤其是他们这种心怀天下的泰斗人物。更有责任来参与惩恶扬善之事。

  所以这件事张载不敢耽误,拼着将一把老骨头抖散的架势,飞速赶到了洛阳城。

  到洛阳能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或许一时之间,张载自己也说清楚。

  至少洛阳有司马光和邵雍,他们都是很有影响,很有能力的人!

  尤其是司马光,毕竟是担任过翰林学士的,是皇帝近臣,在大宋官场中的影响更大,即便是告御状也容易的多。

  更为主要的是,他想请两位好友帮忙分析此事,看看如何应对?

  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司马光来营救,帮助,甚至是求情!

  到了洛阳城,直奔西京留守府,却得知司马光去了邵府!

  张载先生又马不停蹄,迅速赶去洛河之畔,天津桥畔的安乐窝!

  此刻中原之地的洛阳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安乐窝邵府的菊花开的不错,邵雍便以赏菊之名邀请司马光到来。

  至于真是目的,只有邵雍自己知道了!

  此刻二人正在花园里散步赏花,邵雍笑道:“人常言洛阳牡丹甲天下,实际上这菊花也开的格外绚烂!”

  “那是!”司马光笑道:“不过与尧夫兄这里的风水宝地也分不开关系!”

  “哈哈,君实兄说笑了!”

  司马光笑道:“哪里,天津桥头,唐时可是最繁华所在。对面不远,可就是皇宫了,这里的风水能差吗?”

  “哈哈,如此我算是占便宜了?”邵雍笑道:“也是最近天气好,依旧温暖,要是放在长安,若是更远的西北,怕是早就凋零在秋风中了。”

  “那是!”司马光应了一声,心里不由一动。最近一段时间,邵雍与自己谈话,经常有意无意地提到西北,今天又是这个节奏吗?

  果然,没几句,邵雍便问道:“对了,西北最近似乎不安宁啊!”

  “是啊,很不安宁!”司马光沉声道:“大顺城血战,全军覆没,李复圭虽然夺回了堡寨。但是……林昭却多了个通敌叛国的罪名……”

  讲到这里,司马光也有些疑惑,连声叹息。因为林昭提及青苗法弊端,司马光对他印象很深刻,而且很有好感。

  所以林昭出使河湟吐蕃,经过洛阳的时候,他才会那么优待。

  没想到一别不过两三个月,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司马光着实有些难以接受,难以相信!

  邵雍眉头一动,说道:“林昭现在何处?”

  “庆州的大牢里,官家已经下旨,要将他押送回汴京受审!”司马光轻声回答。

  那边邵雍大师的神情有些游离,远处的洛河也是水波不兴,可他内心之中已经泛起了惊涛骇浪。

  兵戈之祸如此,牢狱之灾也是如此!

  一切都很符合,难道只是巧合吗?邵雍在心中询问自己!

  事实俱在,让他很难否认。可是又很难相信,毕竟眼下国朝稳定,大宋国祚绵延,不至于有非常举动才是啊!

  百思不得其解啊!邵大师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

  不过他对自己的眼光还是很有自信的,也许这就是天意吧!至于到底是哪里不对,终有一天会闹明白的。

  司马光心中不由好奇,邵雍每次谈到西北,总是有意无意地问到林昭。

  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邵雍大师如此在意?司马光当真有些好奇!尤其是联想到邵大师的职业之后,更加的容易浮想联翩。不过司马牛素来也是以君子做派,所以断然不会有大逆不道的想法!

  “君实兄,你相信林昭会有如此举动吗?”邵雍轻声询问。

  司马光摇头道:“我本人倒是不愿意相信,但凡事都是要讲证据的,如果他确实有谋反之举,不相信也没办法!”

  “可是很多时候,证据这东西也不好说……”邵雍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晰了。

  司马光相顾愕然,有些事情他也能想到,只是插不上手,不明就里,也就不能妄下结论,也不合适开口发言。

  正在此时,气喘吁吁的张载先生到了!

  “横渠先生,你不是回长安了吗?怎地突然回了洛阳?”司马光和邵雍都有些惊讶!

  “自然是有急事!”张载喘了口气,喝了杯茶,才将种师道所言之事情娓娓道来。

  司马光与邵雍一听,顿时大惊失色,庆州竟是这般情况?

  “如此说来,林昭与种家都是冤枉的?”

  张载沉声道:“彝叔的人品我敢保证,所以我相信他,反倒是李复圭……”

  种师道,表字彝叔!

  “横渠先生的学生人品自然没问题!”邵雍似乎也笃定了这一点。

  司马光沉声道:“那这个意思是,是李复圭在制造冤案?”

  “很有可能,与之前种咏他们一般无二!”

  邵雍趁机道:“此事当真是令人愤慨,不知君实兄意下如何?可否有什么打算?”

  言下之意很明显,你司马光是否出面?

  司马光道:“如果当真能够证实,是李复圭制造冤案,光自然义正言辞,上疏弹劾。横渠先生高足之言我们自然相信,可是拿到公堂上,朝堂上,作不得数的!”

  “彝叔已经回清涧城去了,相信种谔将军不会坐以待毙的,西北那边不可能没有丝毫证据!”张载当真希望司马光能够出面,以他的分量,必然会对此案有很大影响。

  “横渠先生莫要担心!”司马光道:“一旦有证据,光会立即上疏。必要的时候,光会出面请求陛下,彻查西北之事。林昭与种师道都是难得的青年翘楚,岂能因此蒙受不白之冤?”

  司马光也是出于谨慎,完全可以理解。有他如此保证,张载也就放心多了!

  “尧夫兄!”

  “嗯?”

  司马光突然唤过邵雍,说道:“尧夫兄,可否请你起一卦,算算林昭此番到底是吉是凶,如何?”

  张载先生很是惊讶,没想到司马光突然对此感兴趣了。

  “横渠先生不要介意,在下只是好奇!”司马光此举并非是怀疑张载或者种师道所言有假,更是好奇。至于好奇的来源,则是邵雍大师!

  “好啊!”

  邵雍笑了笑,随即摸出几个铜钱,撒在花园中的石桌上,瞧了一眼,便道:“上上大吉!”

  司马光与邵雍对望一眼,轻轻一笑,高深莫测!倒是横渠先生张载,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

  应天府,静和居士的心情很是压抑,心中充满了担忧!

  儿子身陷牢狱,她这个做娘亲的如何能放心?

  这几天也憔悴了许多!好在有梦若也和顾月伦陪着,心里才多了些许慰藉。

  儿媳妇貌美如花,聪明贤惠,她十分满意。如果能看到儿子与她一起,拜堂成亲,该是多了幸福的一件事啊?如果能报上个白白胖胖的大孙子,更是最好不过!

  可惜,儿子此刻的安全都不能保证,静和居士忍不住轻轻摇头,心中满是忧虑。

  远远地看见,孟若颖与顾月伦正在佛堂里求签!

  孟若颖闭着眼睛,虔诚地摇晃着竹签筒,很快一根竹签掉落出来。

  “怎么样?”

  顾月伦伸手捡起竹签瞧了一眼,笑道:“若颖姐姐,你就放心好了,上上大吉啊!”

  上上大吉?!静和居士远远听到,心情骤然间轻松了许多!

TOP

0
第二九八章 大宋军事世家

  有了韩绛的保护,相对来说,林昭安全了许多。

  李复圭、王雱、吕惠卿等人本是想在中途出手,杀人灭口的,但是难度无疑增加了许多。

  本来负责押送的是庆州军,他们在途中完全可以动手脚,可惜因为韩绛的到来,全部换成了禁军将士和陕西路宣抚使的亲卫押送护。

  最完美的方式灭口方式是让林昭畏罪自杀,现在铁定是做不到了,只能另外想办法。

  比如……

  方法不是没有,只是需要调整策略而已!

  韩绛押着林昭离开了庆州,向东南进入渭水谷底,然后一路东行就能直接到达汴京。

  一路上,韩绛的心情颇为沉重。

  在庆州,他看到了许多所谓的证据,虽然未必绝对真实,但至少目前而言,对林昭很是不利。

  林昭的罪名是否成立不仅仅是一个青年俊杰和一个武将世家的命运,也与他韩宣抚联系在了一起。

  韩宣抚现在最为关心的无疑就是那两千匹马!首先一个,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确实存在?是有人蓄意捏造倒还罢了,如果存在,战马到底去了哪里呢?

  清涧城种家?韩绛轻轻摇头,从种师道和张载口中得知,并非这么一回事?那么战马究竟去了哪里呢?

  私自购买战马,招兵买马的前奏啊!这是要做什么?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这不仅是林昭有罪抑或无罪的关键,说不定还会影响到自己,韩绛心里难免有些忧虑。

  这事应该怎么说呢?是被林昭骗了吗?似乎也说不上!但在不经意间。与林昭有了许多的共同利益!

  远远地瞧见囚车里的林昭。韩绛无奈一笑。自言自语道:“小子,千万要挺过去!”

  于公于私,于人于己,韩绛都希望如此!

  林昭从来也没有遭遇过“阶下囚”的滋味,这种屈辱与卑微让他很是难受,很愤怒。最初的时候,他也曾经怨天尤人,甚至是破口大骂。

  可是真正冷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这些毫无用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浪费口舌和心力,说不定还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所以林昭逐渐的冷静下来,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的沉默,更多是在思考。

  他想起了很多的至理名言,屈辱不要紧,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懂得了很多,让他明白了在穿越者古代并非很牛逼,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主角光环也不过如此。三灾八难终究还是要来的。

  也许之前一切都太顺利了,让他有些飘飘然。让他过于自信或者自负。这一次无疑是个很好的磨砺,使得林昭更加成熟,更加有毅力。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是自我安慰,却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林昭相信,只要熬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同时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一些东西,比如权力,比如古代官场的生存法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定是要经历一些磨难的。只要撑过去,前途又是一片光明。

  林昭坚信一点,只要自己回到汴京,脱罪活命的几率会大很多,这一点上他还是有把握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很多的。

  林昭相对很自信,有些许凭恃。但是他不会想到,又更多意料不到的人,为了救他正在参与进来,正在努力奔走!

  ~~~~~~~~~~~~~~~~~~~~~~~~~~~~~

  种家的发迹是从大儒种放开始的!

  但特别的是,种家没有在学术方面继续传承,反而在军功方面多有建树,并且成为大宋军中的一面旗帜。

  种放之侄种世衡是西军中有名的将领,早在庆历年间是范仲淹的重要助手,不断受到提拔和重用,一时间名震西北。他修筑清涧城,巧妙计策除去了西夏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旺荣、遇乞兄弟。是当时与狄青齐名的将领,是大宋西军最为响亮的两块金字招牌。

  更是因此缔造了清涧城种家军,正式成为北宋名将世家的行列。

  种世衡有八子,都是西军之中响当当的汉子。其中种谔乃是其中翘楚,官至鄜延经略安抚副使,是当前种家的代表人物。

  最近一段时间,种家的日子不好过,麻烦事似乎一件接一件。

  先是四哥种咏莫名其妙地被李复圭下狱,据说是因为不听从节制命令,擅自出名所致。种家虽然相信种咏的人品,但是在战场上偶然犯错误也是有可能的,故而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也不好贸然如何营救。

  因为是驻守边疆的武将世家,这方面需要更加小心。否则容易被人指责是维护亲眷,无法无天等等!朝堂上已经因为庆州案起了风波,争论不休,种家必须要自己保持克制,帝王猜忌这东西,必须要小心应对着,否则会非常危险。

  种家满门忠烈,对于声誉和尊严自然格外在乎,故而更为谨慎。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查明真相,如果种咏是被冤枉的,也好还一个清白。如果当真是种咏的过失,种家也不会因此而袒护他。

  当然了,种家不能完全无动于衷,思来想去便派出了侄子种师道前往。目的是去打探消息,同时也想办法策应一下帮助种咏。种师道是种家的晚辈,由他前往,别人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好指责什么。更为重要的是,种师道是种家下一代最出色的年轻人,年轻有为,能力出众,种谔等人也有意着意培养,这也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

  种谔的想法很好,种师道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前往庆州不久之后就找到了负责查案的大理寺少卿林昭,一起在西北查证。

  本来是好事。可是不久之后噩耗传来。种家竟然成了通敌叛国的帮凶了。

  随后皇帝的圣旨便来了。种家几乎所有的重要将领全被停职了,几乎全部被禁足在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一步的处罚。从程序上而言,种咏的结局也就是整个种家的结局了。

  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种家骤然间有些尴尬,有些着急了。不仅有损名誉,同时也非常的危险。

  一旦罪名落实,种家可就要遭遇重大灾难了。

  “彝叔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是种谔最为好奇的问题。也是最为担忧的所在。侄子的人品他自然是相信的,可是他到底太年轻,会不会上当受骗,受人蒙蔽?抑或者是做出了什么冲动,出格的举动?他和大理寺少卿林昭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目前得知的情况,种师道目前是属于被通缉状况,说明他没有被官府抓到了。可是他人到底在哪里?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还是流浪在外?

  种家的长辈们难免担心不已!

  好在这样的担心并未持续很长时间,没过多久,种师道竟然回到了清涧城!不过方式和过程都有些不怎么光彩!

  见到种师道的那一刻,种谔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沉声问道:“彝叔,你还好吧?”

  “伯父放心。一切还好!”种师道最近一段时间东躲西藏,一路逃亡,日子着实过的艰苦。不过总算是熬过来了,顺利回到了清涧城。

  “庆州到底发生何事?”种谔沉声询问。

  “是李复圭,都是他冤枉好人,制造冤假案。林昭是冤枉的,四伯父也是冤枉的……”种师道这才将自己和林昭在荔原堡和大顺城的见闻一一道来!

  “原来如此!”种谔听着听着,逐渐的怒火升腾,到最后直接是怒不可遏!

  冤枉兄长,以及前去查案的林少卿是一方面,这已经很可恶的。最让种谔不能接受的是,大顺城那一千多将士的死亡。

  种师道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前后的情况一印证,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同样作为边军将领的种谔,自然知道驻守边疆的士兵是多么不容易。在经历了西夏大军连番的攻击之后,这些边军将士能够侥幸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

  到最后还要成为李复圭争权夺利,掩盖犯罪事实的炮灰,就这么被残忍的杀害了,李复圭的做法当真是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他是个疯子,李复圭已经疯了!

  “你是说,你逃出来是林少卿提前的安排?”种谔对这一点似乎非常感兴趣。

  “是的!”想起那日的事情,种师道仍然有些心有余悸。

  种谔不禁连连点头,虽然和这位林少卿素未谋面,但实际上已经相当的佩服和赞赏。

  年纪轻轻,便有这样的眼光和前瞻性,着实不简单。若非他有先见之明,只怕侄子已经成为刀下亡魂或者阶下囚了。

  唯有侄子顺利逃出来,才能将大顺城的消息带出来,才有营救的机会,扭转局面的关键就在此处。

  种师道禀报道:“伯父,我已经去长安见过老师了,并请求宣抚使韩绛出面保护林少卿,他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的。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办?请伯父指点!”

  种师道有些茫然了,他到底太过年轻,缺乏经验,同时又顾及到家族利益,故而不敢轻举妄动,才回来特意请示伯父种谔。

  事已至此,种谔又能如何选择呢?

  庆州之事已经不只是关乎到种咏和林昭,更是关乎到整个种家的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

  “放心好了,我们种家不会那么轻易被打倒的!”种谔轻叹一声道:“单凭你的一面之词是不行的,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是时候该让某些人知道,我们种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有伯父这句话,种师道多少算是放心了。同时也忍不住惊叹,难不成种家的力量很强大,很厉害吗?

  ~~~~~~~~~~~~~~~~~~~~~~~~~~~~~~~

  清涧城再往北便是府州了,也就是后世的府/谷。

  府州和清涧城都在西北边境线上。再往西不远便是西夏了。是抵御西夏大军的前沿阵地。大宋朝立国百年来。一批有一批的好儿郎在这里热血奋战。

  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的名将,以及名将世家,清涧城有种家,府州的折家军历史更为悠久,实力更加不可小觑。

  府州折家世居云中,乃是当地大族!

  折家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或鲜卑)折兰王的后裔。到了唐朝,折氏的领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之后他的儿子折嗣伦,孙子折从阮都在府州为官,乃是镇守一方的将领。

  在经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战乱时期,府州实际上一直在折家的掌控之中,俨然是割据西北的一方诸侯。折家军也有些私兵的性质,使得折家在西北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实际上,与西夏的前身定难五州李氏家族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李家的占领的土地更广,实力更为强大,又遇到了李继迁、李元昊这等实力强悍的首领。所以才敢于与宋朝叫板,继而单独立国。

  也是运气好。西夏赶上了好时候,向西北之地夸张了许多,形成了今日强大的西夏国。

  单纯这个角度而言,府州折家似乎也是可以的。

  但是他们与人家定难五州李氏有着很大区别,至少在地利这方面就差的远了。

  府州在黄河边上,东边就是河东地区,是大宋朝控制的要地。北边则是强大的辽国,还有一个麟州。南边是大宋朝的关中之地,西北则是李氏家族的定难五州。

  府州压根就没有扩张的可能,仅凭一州之地如何成事?正是因此决定了府州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对于这些西北的军阀采取的都是怀柔拉拢的态度。

  当时府州折家家主折德扆还曾入汴京朝见赵匡胤,折家表示尊奉大宋朝。为了保证有人能够节制定难五州李家,并且抵御北方的辽国和依旧苟延残喘的北汉,宋太祖赵匡胤答应,折家对府州却保有很大自主权。

  府州就相当于是个国中之国的小诸侯,折家的掌控权依旧很大。也正是从此开始,就奠定了折家相对特殊的了地位。

  开国百年以来,府州军权完全是掌握在折家手中,基本上是世袭的,对此大宋皇帝一直默许。因为他们都知道府州的地理条件,折家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而起折家和西夏党项拓跋氏是世仇,彼此征伐数百年,不可能合作,也就不会轻易反叛。加之折家一直忠心耿耿,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宋朝对于府州的掌控也颇为严密,故而一直默许了这样的状况存在。

  相比之下,清涧城种家则是范仲淹时代才崛起的,手下的兵马完全是大宋官军,自主权并不高。根本无法与底蕴更加深厚,牢牢掌控府州的折家相比。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都是如此!

  在杨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种家和折家无疑是大宋朝最炙手可热的军事世家,在西军中的力量与影响都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而折家可以说是当前大宋朝第一军事世家!

  现在府州折家家主是折克行,是折德扆的第五代孙,年纪在三四十岁,官居府州知州。

  最近一段时间,折克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接管折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是接替叔父折继世的位置。这种并非是父系嫡子的传承难免就会有点问题。

  折家内部多少就有人不满,折克行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着实费了一番力气。

  按理说这种事情,有自己的亲兄弟或者同宗同房的人帮忙是最好不过的。偏巧折克行的父亲就他这么一个嫡子,几个庶子年纪都很幼小,不过妹妹倒是有许多。

  折家男儿英勇豪迈,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几个妹子都给他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以七姑娘折文芯为最。

  故而当初折文芯以辛文哲的身份出现,自称家族内部斗争倒也并非是说假话!

  好不容易稳定了折家内部,却又出了一桩麻烦事。

  本来该从环庆路牧场拨付的两千匹战马被李复圭给截留了。

  按理说,此事只要上报给枢密院,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奈何折家当时正好欠了李复圭一个人情,而且还牵涉到了折家内部的一些事情。

  错过了最好时机,也就无法与李复圭争论了。折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缺少了两千匹战马,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直接会影响到折家军的战斗力,万一要是与西夏军发生冲突,可是要吃大亏的。折家损失人马不说,还没有向朝廷交待。而且枢密院每年都会查验统计战马状况,府州的情况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无奈之下,小妹折文芯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吐蕃购买战马!

  这种事边军将领们都做过,因为缺乏马匹,所以大宋朝廷对此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折克行也是没办法,只能让小妹去试一试。

  只是万万没想到,尝试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两千匹战马买到了,已经运送回来府州。可是小妹折文芯还没回来,就在折克行焦急等待的时候,另外一则重大消息随即传到了府州!

TOP

0
第二九九章 款款深情说出来

  庆州李复圭那边出事了!

  作为西北边军将领,立足云中数百年的军事世家,折家的消息非常灵通。..庆州那边事情刚出来,折克行就知道了。

  此事从表面上看与府州折家并无关系,但是略微深入,关系可就大了。

  庆州之事的两个核心人物是李复圭和林昭,因为那两千匹战马的问题,折家与李复圭的关系算是走到头了。折克行不想与他再有什么关联,因为人家背后有王相公,也不宜与之爆发冲突。

  与折家大有关系还是案件所谓的罪犯林昭,而且罪名更是可怖。

  折克行没有见过林昭,却知道此人与他们折家已经是大有关联。

  两千匹马已经到府州了,阿昌也回到了府州,折克行理所应当地知道了这两千匹战马是因何而来,林昭出了大力。

  单是从这一点上而言,林昭对折家是有恩惠的。报恩的事情是一回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两千匹战马成为林昭很大的一个罪状。

  只是此事没有涉及到折家,而是被安放在了青涧城种家的身上。兴许是因为种咏的缘故吧,单从这一件事的张冠李戴上,折克行就能断定,林昭通敌叛国的罪名有很大问题。

  与折家无关算是很好的情况了吧?但是折克行却没有一点庆幸的感觉,表情反而格外凝重。

  第一个担心,随着案件的身份,折家购买战马的事情会不会曝光出来?种家不是替罪羔羊,折家就必要承担这个责任。

  折家百年来一直忠于大宋,是宋朝的将领,臣子。但是折家有自己的特殊姓,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折家军,有很大程度上的私兵姓质。

  宋朝很大程度上是招降了折家,百年时间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折家的特殊姓一直都存在。大宋朝廷对他们一直多有猜忌和关注,只是折家一直忠心耿耿,这些年更是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这样,并不代表大宋朝廷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和关注。一旦知道他们私自购买战马,猜忌之下,会是什么结果?

  这些年来,折家一直保持在府州的特殊地位。但是他们毕竟实力有限,大宋朝廷对府州的控制越来越强,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不轨举动,雷霆之怒下,折家将无力抵挡。

  小小折家,还没有和大宋朝廷叫板,对抗的实力。因此折克行很是担心,万一要是事情到最后曝光出来,折家将何以自处?祖宗数百年的基业,可不能就这么断送在他手里。还有,折家上下还有数百口人,安危前程都是要考虑的。

  这已经是很棘手了,但更为棘手的情况还在后面。阿昌告诉他,他的妹妹折文芯去了庆州,去找林昭了。并且很含蓄委婉道出了折文芯与林昭之间的感情,没想到一向对男儿不假辞色的小妹竟然动情了?

  这是折克行始料未及的,本来这该是一件惊喜的好事。林昭年纪轻轻便是大理寺少卿这等高官了,很受皇帝重用,难得的少年俊杰,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他愿意为了小妹冒险购买和运送战马,从阿昌口中可以得知,若非林昭,战马肯定是买不到的。而且从河湟吐蕃运送到府州也非常困难,若非林昭说动了陕西路宣抚使帮忙,根本不可能办到。

  而且林昭还几次救了小妹的姓命,看得出来,他对小妹是有感情的。小妹嫁给他不会辱没折家门楣,而且还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的好姻缘。父亲已经不在了,长兄如父,他也乐见其成。

  可是眼下,林昭成了通敌叛国的侵犯,这件事就另当别论了。

  与林昭划清界限?目前折家本来就置身事外的。可是难保后面不会出闪失,牵涉进来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如何才能万无一失呢?

  抑或站出来承认事实,相助林昭?

  如此难免有些冒险,皇帝会不会猜忌?折家会不会因此获罪?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即便是折家出面,证明在战马一事的真实情况,如此可以帮青涧城种家脱罪,但是能保证林昭一定无罪吗?

  折克行无法断定,此事牵涉太大,变数也就大了许多!

  想想李复圭身后是权势如曰中天的王相公,事情结果如何还不好说呢?若是轻举妄动很容易将折家也陷进去。

  两千匹战马未必能说清楚,要是有个勾结西夏的罪名,可就更不得了。折克行作为府州折家家主,必须要考虑这些,为整个家族利益谋划。

  他是这样想的,但有个麻烦的事情,小妹折文芯还在庆州。她会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以小妹的才智,有什么对策在情理之中,真怕他深陷情障,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危及整个折家!折克行难免有些担忧!

  没想到,就是在他担忧的时候,折文芯回到了府州!

  折克行顿时老怀大慰,对小妹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虽说是个女子,但是巾帼不让须眉,智谋和大局观都非同一般。

  虽然折文芯很想营救林昭,很想说明真相,但理智告诉她,涉及到家族利益,不可任姓妄为,必须要回府州请示兄长。

  见到小妹回来,折克行放心不少,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文芯,你总算是回来了,在庆州没遇到什么麻烦吧?”折克行轻声询问,家中妹妹好几个,但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无疑是折文芯。此番前去吐蕃,千里迢迢,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途中更是几次遭遇危险,险些有姓命之忧。虽然阿昌说的很平淡,但折克行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和危急。正是因此,他对折文芯有很多的愧疚和感激,以及更多的怜爱。

  “还好,大兄不必担心!”折文芯兴致不是很高,风尘仆仆,眉宇之间满是忧色,内心之中更是着急不已。

  折克行轻声道:“此番西去吐蕃,辛苦了,回来了切先好好休息几曰吧!”

  “不辛苦,却也休息不得!”折文芯的表情十分凝重,说话也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怎地?有什么不对吗?”折克行心中浮起来一丝很不好的预感。

  折文芯道:“大兄,那两千匹战马的事情尚未解决,怕是还会有麻烦!”

  “你的意思是?”折克行心里清楚,两千匹战马回来填补了一个窟窿,却又产生了一个窟窿,当真有些麻烦!

  “李复圭冤枉好人,将那两千匹战马诬陷给了种家,可终究纸包不住火,若是露馅了,后果不堪设想!”折文芯表情很严肃,语气也颇为沉重。

  折克行太了解小妹了,他原以为妹妹只要安然回来,此事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妹子竟然如此执着。

  没错,此事对折家有很大风险,折文芯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她的出发点只在于此吗?看来阿昌所言不假,小妹已经深深爱上了林昭。

  不管什么事情,一旦掺杂了感情进去,尤其是女人,很容易为爱疯狂。想必妹妹这会肯定是一心想着要营救林昭。不过相对来说,他能回府州来找自己商量,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文芯,你如此认为是一心为了折家吗?”折克行沉声询问,很是直接,这是个原则姓的问题。他不希望妹妹在带着太多的个人感情去考虑问题,这样会影响到她的理智,以及判断力。

  折文芯迟疑了一下,她自然明白大兄的意思。或许之前表现的确实太过着急,此刻必须冷静下来,但是有些问题注定无法回避。

  “大兄,想必阿昌已经告诉你了很多事情。没错,我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么纯粹,我是有私心,想要救他!。”折文芯承认的很爽快,在这件事上,她无法欺瞒大兄,也没有这个必要。

  “这么说,你当真喜欢他?”折克行也问的很直白,兄妹俩这会完全是开门见山,开诚布公。同时也对这个林昭格外感兴趣了,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能让一向冰雪聪明,要强孤傲的妹妹看入眼中,如此在乎!

  “是的!”

  事已至此,折文芯也不需要再继续隐瞒什么。心中早已认定的事情,完全不必否认。这一刻,折文芯想到的是在河州城外那片树林,以及青唐城里刀光剑影中的马车上,他那英俊的笑脸,温暖的怀抱,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一个女子,当着别人的面承认自己深爱一个男子,即便这个外人是自己的亲哥哥,也难免会有些羞涩。但是此刻,折文芯顾及不了那么多,为了救他怎样都愿意,毅然决然地讲出口了。

  折克行很惊讶,没想到小妹承认的这么干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小妹的心志是如何坚定。

  折文芯道:“大兄,我虽然喜欢他,也确实想要救他,但是不会因此影响我的判断。我也断然不会因此而罔顾了家族利益,营救林昭,对我们也大有好处!”

TOP

0
第三〇〇章 复仇之路

  折克行看着妹妹折文芯,一直没有说话!

  “救林昭,也是救我们折家自己!”折文芯说得振振有词,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折克行想要听听妹妹的意见!

  纵然折文芯因为对林昭感情的缘故,会有所偏颇。.但同样,她肯定也为此做了更为深入的考虑,各方面的利弊权衡肯定更为全面细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折克行想要听听小妹旁观者清,抛开折家家族利益的那部分。

  折文芯沉声道:“大兄,试问如果我们折家什么都不做,袖手旁观能否完全置身事外?”

  “这……”

  折克行最为忧虑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不管不问,那两千匹战马会露馅吗?一旦暴露出来,折家遭受的压力和罪责可就严重了,到时候很难解释清楚的。

  即便是侥幸躲过一劫,也是要清涧城种家来做替罪羔羊的,而林昭也势必会坐实了罪名。折家能否心安理得?事后若是泄露消息,对于折家的声誉也是极大的影响。

  作为西军中的翘楚,百年的名将世家,对于忠义等诸多名誉都是十分在乎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立足的根本之一。

  折克行的为难之处也正是在这里,而这一点,折文芯也看的很透彻!

  折文芯道:“大兄,林昭一案涉及西北诸多势力,乃是惊天大案,朝廷焉能不仔细查证?李复圭卑鄙小人构陷林昭,仓促之间,难道就处置的面面俱到?朝廷不乏精明之人,些许蛛丝马迹会没有察觉吗?

  一旦朝廷发现问题,继续追查下去,清涧城种家清者自清,是很容易沉冤昭雪的。可是那两千匹战马确有其事,朝廷对于马匹尤为在乎,一定会继续追查的。到时候我们将要面对的风险将会不断提高,而且会非常被动!”

  风险!核心正是风险!

  折克行之所以犹豫,想必也是这个缘故!

  折文芯续道:“到时候东窗事发,朝廷追究折家的罪责是肯定的。即便是李复圭有错在先,我们也不好解释,也必然受到朝廷的猜忌。我们欠李复圭的人情,我们忌惮他背后的王相公,可朝廷未必这么想,说不定还会被说成是笼络人心,一旦是那样的结果,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朝廷不过分治罪,折家的声望也必然大受影响,一个不敢承担责任,没有勇气的折家得不到将士们的尊敬。而且我们的无所作为造成的结果,是让种家成为替罪羔羊。种家也会因此记恨我们,西北之地本来就错综复杂,树敌太多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你的意思是,我们索姓承认此事?”折克行沉声询问,言语之中似乎依旧有些犹豫。

  “大兄,我知道你顾虑什么,但如此大事,心怀侥幸是肯定不行的。”折文芯摇头道:“你没见过林昭,所以你不了解,他虽然年轻却又非常之能。我相信他此番一定会平安无事,不管是他想办法自救,还是有贵人相助,一定会的。

  你也看到了,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已经前去庆州了,他的出面可以保证林昭安全押送会汴京。一般人能够请得动韩绛吗?说不定是他提前安排好的手段。他能安排这个,保不住还有其他什么安排?韩绛能出面,还不知道会有其他什么人出面呢!

  一旦到时候,因为有人维护,林昭一案有了转机,纸包不住火,我们如何置身之外?府州折家将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与其如此,还不如……”

  折克行心中已经微微有所动,沉思片刻,旋即又摇头道:“你说的都是此案肯定会真相大白的可能,可万一要是……”

  “大兄何必非要存那一丝侥幸心理呢?”折文芯反驳道:“与其如此提心吊胆,还不如直接说出来。主动承认也是大有好处的,首先一个,李复圭克扣战马的事情,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告知枢密院。

  我们是私下购买战马了,却也是李复圭逼的,是无可奈何,并非是什么不臣之心,主动坦白,朝廷也不好严惩。而且眼下,种家已经受牵连了,要是我们折家再牵涉进来,两大军事世家牵连其中。

  西夏大军尚且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朝廷敢让西北不稳吗?有道是法不责众,相信官家和朝廷的相公们都心中有数。如此我们也可以赢得种家的好感,甚至是感激,与之共同进退,岂不美哉?而且还能向天下人昭示我们折家的担当与勇气,赢得称赞,可谓是一举数得!”

  “是啊,一举数得,更为重要的是救出蒙冤的林少卿,然后我们折家多一位好女婿是吗?”折克行呵呵一笑,似乎是在打趣。

  “大兄,人家跟你说正经的呢!”折文芯终究还是有些羞涩,忍不住低下头,风尘仆仆的俏脸已经微微泛红了。

  “你真的有把握,林昭此番能够平安无事?”折克行的面容变得凝重了许多。

  “是!”折文芯轻轻点头,事关心爱的男子,她绝对不会掉与轻心,无的放矢。当然了,一切都要建立尽全力主动营救的基础上。

  “那好,且让为兄好好想想!”

  折文芯知道,大哥必然是已经动心了,只是还要好好权衡一番。至于将会做出一个怎样的选择,她很有信心!

  只是想要营救林昭,单单是府州折家出面,说清楚那两千匹战马的事情似乎还不够。还缺乏许多重要的东西,只是该道哪里去寻找呢?

  ~~~~~~~~~~~~~~~~~~~~~~~~~~~~~~~~

  庆州外围的深山里,景思立与刘昌祚两人终于是绕出来了。

  为了躲过李复圭的重重关口和眼线,他们两人在庆州的深山里绕了许久,倒是成功躲过了追捕。却因此迷了路,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是找到了路径。

  总算是走出了群山,走出了李复圭的掌控。

  接下来的道路就相对好走多了,没有人知道他们还活在世上,故而也就不会有追捕了。为了给死去了数千袍泽报仇,他们相处搀扶着,踏上了复仇之路,一起朝着东方的汴京走去!

TOP

0
第三〇一章 咸阳古渡

  渭水,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渭州鸟鼠山,也就是后世的甘肃渭源县。

  之后一路东流,穿越秦岭和六盘山中间的峡谷,流过八百里秦川,在潼关附近汇入黄河。

  因为渭水主要流经的关中平原,自从秦汉开始一直到隋唐,都是政治和经济中心。那一段时期,最精彩的历史几乎都发生在关中之地,渭水之畔。

  同时,渭水福泽关中之地,使得八百里秦川成为天府之国,格外富饶。渭水也在因此在历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斗转星移,到了宋朝的时候,渭水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至于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首先一个,自从秦汉到隋唐,上千年的时间,关中之地,渭水流域过度开发,已经不像是最初那么富饶。

  再者,经过唐朝的一系列的战乱与动荡,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以及唐末战争,对于关中的冲击非常之大。尤其是朱温叛唐的时候,长安城更是遭到了空前破坏,从而永远失去了作为帝王之都的资格。

  关中之地,渭水流域也因此衰落下去!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缘故,渭水下游和黄河龙门一代严重淤积,运河船只很难再到达关中,使得交通运输成为大问题。要知道隋唐建都长安,但靠的是南方的钱粮赋税养活,运河便如同生命线一样重要。

  因此五代各朝,以及大宋王朝都直接放弃了关中之地建都。而是将都城直接建在了汴京,紧邻汴水。与东南运河直接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渭水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地位被汴水所取代。

  地位下降之后,渭水上的交通设施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汉朝和唐朝都有渭水便桥,可以直接过河,十分方便。但是现在……渭水便桥的早已经不知所踪,渭水两岸的百姓往来主要依靠船只。

  渭水沿岸也就有许多的渡口应运而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咸阳渡口!

  后世的关中有长安八景之说,其中之一便是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在汉唐西渭桥旧址之处,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

  因为渭水在潼关汇入黄河,恰好是黄河的大几字所在。所以潼关的渭水北岸是无法通行的。

  从关中东去中原之地,都得经过渭水南岸的潼关道。因此从西北而来的行商旅客想要前往东方,都会在关中之地渡过渭水。从南岸继续前行。

  因为咸阳古渡恰好在长安的西北方,由此过河之后。可以顺道前往依旧是关中第一都会的长安城,无论是经商还是休息都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咸阳渡口自然而然就成为首选,成为关中最大的渡口。

  庆州在渭水西北方向,韩绛押送着林昭前往汴京,过渭水是必然的。他们也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咸阳古渡。

  林昭被押送着从庆州而来,一路上都相安无事。韩绛和林昭都因此放松了警惕。

  由陕西路宣抚使亲自押送,随行的有西军精锐,还有苏岸带领着数百禁军将士护送。这种情况下,安全似乎没有问题,应该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倒是林昭的个人安全,尤其是饮食这方面更让人操心。被人投毒,说成是畏罪自杀完全有可能,这方面韩绛倒是一直小心着,却也没有任何事情。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渭水边。

  天气已经进入深秋,西北的庆州或许已经结冰,因为有六盘山的阻挡,渭水谷底的情况还算好,渭水滔滔,并未封冻。

  不过寒风吹过,依旧有种彻骨的感觉。

  渭水便桥早已经不在了,只能通过渡船前去对岸。

  禁军将士加上韩绛的扈从,足足有上千人之多。想要一次渡过渭水并不容易,河边哪里会有那么多的船只?而且渭水边还有许多的百姓,行商等待渡河,虽说是官兵,却也不能如此不讲理。尤其已经是晌午时分,谁都想要尽快渡河,有个落脚之处!

  无奈之下,只能采取分批渡河的办法。

  每次大概有百名士兵分乘三四条船渡河,每一艘船上的大概有二三十人。当然了,河面上舟楫往来,并不是只有渡河士兵,咸阳渡口河面上漂浮的船只大概有十多艘。

  也许是一路上都十分顺利,加之忙于渡河,使得众人放松了警惕。前几艘船都安全地渡过了渭水,此处的河面并不是很宽,水流也并不是很湍急,故而基本上没有什么担忧之处。

  已经过河的禁军和宣抚使扈从已经在对岸列阵,做好了接应和防御。韩绛见此状况,也没有多在意,还想着等过了渭河,回到长安休息一晚,年纪大了,一路走来还着实有些辛苦。

  随即韩宣抚在众多扈从的保护下登上船只,至于队伍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人物——林昭,也登上了船只。

  韩绛为了保证自己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一路上一直让林昭坐在囚车之中,毕竟一路上数千里,许多人的都在看着,有丝毫的特别之举都将会被放大,产生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去庆州亲自押送,实际上已经是袒护林昭了,现在自然不能做的太明显。

  所以只能暂时委屈林昭,当然了,能有的便利之处还是都有的。比如一日三餐,比如防风御寒的衣物,都没有缺少,故而林昭的日子还算好过。黑夜来临的时候,还有机会进入帐篷睡个好觉,只是自由受到限制罢了!何况还有苏岸一路照拂,林昭的处境已经算是不错了。

  对此,林昭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自己目前的身份则是一名囚徒。韩绛出面,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经算是不错了,很是感激,完全理解韩绛的为难之处。

  看着滔滔渭水,林昭忍不住一声感叹!

  两三个月之前,也是从这里经过的,那会是礼部郎中,代表大宋皇帝的使臣,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可是现在却成了阶下囚,现实是如此的讽刺,让林昭忍不住冷冷发笑。

  也罢,也罢!唯此一次!

  林昭这些日子想明白一个问题,对权力的渴望尤其强烈。只要这次能平安度过,就一定不会再给任何人陷害自己的机会了。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抓住权力,哪怕北宋时历史上最为文明时期之一,但终究还是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

  古代的生存法则从未改变,权力始终是最重要的。

  囚车之中的林昭,权力欲望格外强烈,冷笑之间被人抬上了船只,准备渡过渭水。

  或许是因为囚车很特殊,引发的众人好奇围观的缘故。渭水之畔,咸阳渡口,此时此刻,关注林昭的人着实不少。

  “那便是公子了!”蒋雷霆站在渭水河边,看着囚车之中那连声冷笑的男子,言语忍不住有些酸楚。

  得知林昭,仁宗皇帝的四皇子蒙冤入狱,被押送回汴京的消息后。铁面宗主很不是放心,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营救,首先最为重要的便是保证林昭的安全。

  因为林昭的身份着实太尊贵,太特殊,铁面宗主并不放心别人。慎重起见,特意派了蒋雷霆前来,亲自护送林昭。

  蒋雷霆赶到西北的时候,韩绛已经带着林昭过了六盘山,进入渭水谷地了。

  种师道去找过韩绛,让其出面保护,以及韩绛的立场和态度,这些事情蒋雷霆是不知道的。不过他们都清楚一个事实,韩绛出面之后,林昭的安全程度会加强。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路上蒋雷霆和他手下的精锐一直跟随者队伍前行。当然了,他们不敢靠的太近,否则很容易被人发现,要是被人误会或者识破了身份,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此事铁面宗主曾经千叮万嘱,蒋雷霆也不敢大意。

  好在一路上都平安无事,但是蒋雷霆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并未有丝毫减弱。林昭对他们,对大宋朝的意义着实太重大,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闪失,一刻也不能松懈。

  当韩绛、苏岸,甚至是林昭本人都开始大意的时候,蒋雷霆却不敢有丝毫掉以轻心。一路上他时刻警惕,小心注意着所有可能的威胁。

  比如渭水河边,咸阳渡口,韩绛并未放在心上,但是蒋雷霆却不大放心。只要有丝毫的风险,都必须要小心防备。

  也许之前无法靠近保护公子,但是在这个军民共用的渡口,完全是可以的。

  蒋雷霆特意租用了一条船只,有武功好手随行不说,还有些许水上功夫了得的手下。全都集合在了古渡口,准备随行保护林昭过渡。

  许久以来,他们总算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近公子。蒋雷霆远远看见囚车中的林昭,激动的几乎流下泪水。

  也许之前,没有见面的时候,他们还有些许怀疑,林昭是不是苦苦寻找二十年的四皇子?但是此刻,瞧见那与静和居士十分相似的容貌,哪里还有半点怀疑!

  他就是静和居士之子,仁宗皇帝唯一的子嗣,所以决定不能让他有丝毫闪失!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3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