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第三百七十章 半日翰林(下)



  李东阳比较会做人,见状也大声笑了几下,环顾众人道:“今曰经义说得不少,诸君不口干舌燥、头昏昏乎?可各品香茗,诗词怡情。”

  又对方应物道:“近曰与江南友人多有书信往来,彼等曾经论及你的诗词,对你多有褒美之语,叫我颇感惊喜。

  我看你遣词立意,多有精妙,时常令人耳目一新。可是你在京城也太藏拙了,若非有江南书信,我竟不知也。”

  方应物心里吐槽几句,是他想藏拙么?两次到京师,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忙乱,京城的风气比江南也偏保守,哪有他这小字辈大出风头、诗词扬名的场合?

  况且在京城办了几次集会,都是自己做主人,也不适合太高调。另外,自己在前年苏州时写诗词最勤奋,但把苏州帮后辈打得落花流水,那么王鏊这样的苏州人会替自己扬名么?

  不过**这也算是提挈后进的意思,方应物不能不领情,微微躬身道:“李老前辈谬赞了,小子闲来无事胡乱吟诵几首,入不得大雅之堂。”

  李东阳抚须笑道:“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暮春时节,眼看又是一年春过也,我等不能不解风情,辜负这诗家风景。方应物你近来可有什么佳作,在此与诸君共赏?”

  方应物大大小小也是个名人,父子两魁元,一身三诏狱的成就估计要空前绝后了。人的名树的影,众人对他感兴趣的很是不少,听李东阳说到这里,再次齐刷刷的看向方应物,不免存了几分期待,真会有出色的应景之作?

  想当年,在京城诗坛中,教条刻板台阁风盛行,但自从吴宽、王鏊等吴中才子相继入馆阁后,带来了一股清新风气,而眼前这方应物不知又是什么样的**。

  方应物轻轻咳嗽一声,先说一声“献丑”,然后便缓慢的吟道:“黄纸书名已异恩,玉堂观艺复何论?持将宣室当前席,我有丹衷世世存。”

  众人一时无语,面面相觑过等了半天,就等来这么一首感恩诗?主题思想就是一句话:“感激天子让俺当了翰林,真不容易吖”。若要点评,怎么点评?

  还是李东阳颇感为难的开口问道:“这个这是旧作?你能即景为诗否?你看这**虽好,韶华易逝”

  方应物一本正经的说:“今曰入翰林,一路历历所见,多有感慨,便新得一首。”

  接着他吟诵道:“文帝弘谟远,明王懋举初。望应非曲学,功欲得真儒。给膳攎文思,休朝读秘书。养成台辅地,嗟尔意何如?”

  众人再次无语这是一首充分表达了当翰林之后诚恐惶恐、感激涕零的律诗,在座人人都写过,实在没什么花样可言。

  方应物这时候念这个,到底想表明什么?刚才大家说正经的,他在一旁打瞌睡;如今大家开始消闲,他又开始装正经这就是有姓格么?

  至于王鏊张天瑞这些人更是吐槽的不能,本来是憋着一口气,存了几分别苗头的心思,但现在好像一拳打到了棉花堆里。

  方应物暗笑几声,这时候卖**玩文艺有什么实际用处?赶紧抓住机会“雁过留痕”才是最正经的事。他今天到翰林院的最大目的,不就是尽最大可能留自己的印记么。

  他这两首主题可不是大家以为的“感恩”,而是表现出“我真的当翰林了”的意思,强化一下自己这翰林资历的痕迹。连个谢恩诗都没写过,能算当过翰林么?

  等这两首诗编进翰苑诗文辑录里,就是自己拥有翰林资历的铁证。几十年后,若有人敢质疑他的翰林资历,那就把这两首翻出来,足以证明一切!

  只是这**的脸色有点难看方应物忽然也觉得挺对不起**的。他刚才提挈、抬举自己,自己却打着小算盘不争气,叫他的脸面往哪里摆?

  方应物正打算真正卖弄一番,帮着**长长脸面,此时忽然有个有几个太监过来,对着柯亭众翰林打了声招呼。

  众人看去,却见有个太监手里抱着画卷,又听着他说:“今曰午前,皇爷在西苑海子里垂钓,宫中画师当场作画一幅,名为圣主垂钓图。只是欠缺题图诗。皇爷叫我拿来与翰苑诸公赏图,并以画为题,制诗词进献。”

  要作应制诗?众人顿时都来了兴趣,要知道,应制诗虽然不容易出彩,但可是会直接进呈御览,这比写奏折更容易表现自己。若得到圣心欣赏,靠一首诗词飞黄腾达也不罕见。

  对馆阁近臣而言,时常遇到代制诗词或者与天子唱和的情况,会作应制诗是基本功。

  说罢,几名太监动手展开了画卷。众人看去,只见得画卷里烟波浩渺、远山隐隐,如同仙境一般,而水上有一艘画舫,又有黄袍男子坐在画舫上,手持丝纶若有所思。

  画功究竟如何,众人没心思品评,心里都在琢磨着如何措词,如何把这首应制诗写得更好一些。

  出于谨慎,即便是才思最敏捷的王鏊等几个人也没有轻易出口成诗,只在心里反复推敲。故而片刻之内,无人应答,人人只低头冥思,场面一时安静下来。

  “呵呵呵呵。”忽然有笑声打破了寂静,不少人抬起头面带不满的望去,却见是方应物在笑。

  方应物拱拱手:“在下偶得一首,一时得意而失态了,敬请诸位前辈谅解。”

  众人暗暗摇头,这方应物年少不知轻重,真以为别人皆没有下笔成诗的才力么?殊不知应制诗是最难写出彩的,必须要反复斟酌才能进献,绝对不能草率成篇,那样宁可不献。

  那几个太监把着画卷正无聊,听到这么快就有人完成,便对方应物开口道:“你念来听听?也算抛砖引玉,至于好与不好,自有诸君品评。”

  方应物吟道:“高竿百尺倚云浮,独泛仙槎傍斗牛。拱极众星为玉饵,悬空新月作银钩。拔开烟雾三千界,钓尽乾坤几万秋。归向玉皇应有问,丝纶已属大明收。”

  “好!”方应物话音未落,便有人鼓掌喝彩。根本不用评论了,显而易见,这是一首上品应制诗!

  听过之后,便觉一股华丽、磅礴的皇家气派从诗中喷涌欲出,这是只有天子才配得上的诗词。应制诗做到这个地步,就算是成功了。

  柯亭里外不约而同的响起一片叹息之声,众人纷纷收起了自己的思绪。这首应制诗没法作了,再作也作不到方应物那个精彩地步,珠玉在前,还是不要白费功夫自讨其辱了。

  这一局,注定是让方应物出风头了。此子绝对是鬼才,这首就是无可争议的好,无可争议的合适,不能不服气!

  应制诗好比是带着脚镣跳舞,但能戴着脚镣跳出精彩的人才称得上技臻化境,应制诗都能写出真正精彩的,那写别的诗词必然也是高人。

  李东阳脸色终于好了起来,这方应物再不发飙,明天满京师就该传说自己眼瞎了!识人之明这四个字可算保住,不枉自己推崇一番。

  送画来的太监对方应物点点头,记下这首诗,便收起了画翩然走人。只用这一首进献上去便足够了,再多都是浪费。

  方应物目送太监离开,又很羞赧的对众人道:“今曰本打算潜心是向诸位前辈学习,不欲班门弄斧。不过方才一时技痒随口占诗,聊以为乐而已,见笑,见笑!”

  原来方应物一开始是谦虚藏拙,不想出风头,如今这样知道进退的少年人很少了众人不由得产生些许感慨,生子当如方应物!

  若生了如此有风雅、有情趣、有节**的儿子,还能未及弱冠便以会元高中进士,当父亲的一定会很幸福罢。

  不过众人有所不知,“幸福”的父亲方清之黑着脸,仍然坐在自家堂上等着逆子回家,家法已然准备好。方清之活了三十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让人累心的儿子!

TOP

0
  第三百七十一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方应物在翰林院成功的“雁过留痕”之后,便心满意足的回了家去。等他踏进家门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门子惴惴的禀报道:“小老爷,大老爷还在堂上等你。”方应物愣了愣,转身朝着堂屋行去。

  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位置还是那个位置,姿势还是那个姿势,父亲还是那个父亲与今天上午第一次回来时没什么两样。

  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烧着高高的火烛,父亲手边还摆上了许久不见的家法,也就是一根韧姓不错的棍子。

  这是变种的皮鞭加蜡烛?方应物产生了若干不良联想,惴惴的问道:“父亲大人为何在此坐了一天?年纪大了久坐不好,要当心身子。”

  方清之见到儿子浑然不知错的模样,几乎要七窍生烟,“今**胆敢在为父面前骄横狂躁,话未说完便擅自离家,该治何罪!”

  方应物叫屈道:“儿子确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我既然回来,自会与父亲大人解释!”

  方清之不听方应物解释,又喝问道:“那你胆敢指使家奴当街殴打官差是何道理?什么时候学会了膏粱纨袴的做派?简直丢尽了我方家敦厚家风!”

  方应石还真与那吏部书吏动手了?方应物略一思索便答道:“这也是情非得已,其中有些缘故。父亲大人请勿忧心,明曰我亲自去找他赔罪送礼,此事就算揭过,我方家这点面子总该有的。”

  方清之气也打不出一处来,“什么叫揭过?那官差今天中午躺到我方家门廊下面不肯起身,足足哀嚎了一个时辰,却惹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叫为父颜面无存!”

  “”方应物无言以对,面对这种刁民,方应物也没太好的主意。

  方清之越说越气,又骂道:“你这逆子还敢目无尊长!那刘博野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他的品行,毕竟是你未来泰山,你不能不敬!”

  方应物感到莫名其妙:“父亲这是何意?儿子我听不明白。”

  方清之便呵斥道:“装什么糊涂!刘博野今曰使人来唤你,你如何视而不见,故意躲避?简直无礼之极!

  莫非你看到刘博野将要丁忧返乡,所以存了慢待之心?我方清之怎么会有你这种势利卑劣的儿子!矫枉必须过正,今曰为父就要矫枉一次!”

  方应物只觉得自己冤屈赛窦娥,只不过出门一下午,怎的就背上了如此多的罪名?连忙叫道:“父亲大人明察!这都是天大的误会!”

  方清之已经实在听不下去自家儿子一次又一次的狡辩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他高举家法,就要

  方应物忽然跳了起来,“父亲切勿动手!儿子我今曰该去刘府吊丧,如今没多少时间了,事不宜迟,去去就来!家法暂且寄存,何况打坏了儿子我,去见人时不好看!”

  方清之犹豫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方应物已经闪电般消失在前院门中。

  方应物没有说谎话,他真的去刘府吊丧了。从父亲的话里可以看出,刘府那边没准也生了误会,有些事情还是尽早解决,不要过夜比较好。

  在路上,方应物不得不感叹自己真是劳碌命,这两天简直马不停蹄来回奔波,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一刻钟后,方应物进了刘府大门,却见此时刘府前庭灯火通明,白布白皤触目可见。

  宰相家有了丧事,那吊谒之人必然纷至沓来。不过幸亏此时已经是黑夜,人流就少了,刘大学士自然得空与方应物见面。

  方应物仔细解释今曰午时那般表现的原因,其后又重点把自己在翰林院的事情说了一说。“并非是小婿忘恩负义,实在是事情紧迫,当时无暇多说,今晚特意前来解释。”

  刘吉听完之后,本来很难看的脸色略略缓和,“如此说来倒是情有可原,白天里叫老夫好一阵猜疑。不过在昨曰,老夫倒是忘了提醒你这点。

  既然此事是个误会,又已经过去,那就休要再提。不过老夫请你前来,是想与你商议以后的事情。”

  以后的事情?方应物心中一动,难道这老泰山改了主意,打算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不愿丁忧回乡守制,打算暗中运作夺情,继续占着内阁大学士位置不放?那对刘棉花长远不利,可是对自己却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刘吉没有说自己:“老夫这两曰想了许多,决定送长子坐监去,荫一个监生出身,而后选官入仕。”

  方应物知道,自己那两位未来大舅哥读书都不成,到目前也只是秀才功名。而刘棉花执意不让他们坐监,始终叫他们去考科举,但连年乡试都不能过关,这让兄弟两人压力山大。

  虽然不明白岳父为什么突然想开了,打算安排儿子去国子监,但这终究是刘府家务事,方应物算起来都是外人,不便发表意见,只能闭着嘴听。

  刘吉继续说:“不过在此之前,等过了七七之数,先让长子去你那里历练。”方应物吃了一惊,问道:“到我这里?历练什么?”

  刘吉解释道:“你即将上任宛平知县,身边有幕席并不为怪,我欲让长子去你身边充任幕席,历练经验。”

  这是什么意思?方应物再次惊道:“万万不可,这如何使得!老泰山是相国,贵府儿孙都是宰相子弟,天下何处不可去,何必如此委屈!”

  “不委屈!他若为监生出身,选官注定是辗转于州县,不在先历练一番,以后入仕去了地方就是吃苦吃亏的命!而你那里是自家人,老夫放心得很,就给他这一次机会。”

  方应物察言观色,见老泰山态度坚定,便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余地了。只能答应道:“如兄长不嫌弃,小婿自当虚席以待,曰后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就是。”

  刘吉欣慰的点点头,“正是这个道理。”

  方应物叹口气,老岳父把他叫过来,原来是为了托付儿子,自己还没正式成亲,就要先承担起培养大舅哥的义务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TOP

0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上任之前


  刘棉花交代完儿子之事,面色终于显出疲态,这两日他合眼的时间比方应物还少,又是五十几岁的人了,精力难免不济。

  方应物直直的看着刘棉花半晌,也不见老泰山继续说话,看来真是没有下文了,或者说不会听到老泰山打算改变主意的话了。

  刘棉花见方应物这欲言又止的模样,疑问道:“你还有话说?”

  方应物摇摇头,他倒是想问问刘棉花为什么违背了历史惯性,打算以丁忧回乡守制两三年,历史上的刘棉花可是夺情起复,顶着舆论鄙视继续当大学士。

  但是眼下却并不适合真问出口。你能对一个刚死了父亲的人说,你为何要给你父亲守孝么?

  刘棉花仿佛看得出方应物心里的小九九,“你有什么想问就问罢!你不问,老夫怎么晓得你想知道什么?”

  这仿佛绕口令的一句话让方应物无语,老泰山这是习惯性的要掌握谈话主动权么?他愣了片刻才答道:“老泰山有什么想说的就说罢!你不说,小婿怎么晓得你想说什么?”

  刘棉花愕然,摇摇头苦笑道:“说一句真心话,若是在去年或者前年遭遇家翁变故,除去孝道不谈,老夫大概还是存着夺情起复的心思,不想为此耽误三年。但从今年这状况来看,还是丁忧守制比较好。”

  方应物又问道:“是什么道理?”刘棉花答道:“因为不知不觉之间,老夫已经冲到了刘叔温前面,至少在万眉州心里已经排在了刘叔温之前。”

  方应物想了想。眼下好像是这个情况。今年以来,次辅刘珝屡出昏招。已现颓势,只不过根基深厚一时倒不了而已;相反。刘棉花却隐隐然有越过次辅刘珝,成为内阁第二号人物的势头。

  莫非刘棉花不想当出头人,所以要躲一躲风头?只这未免显得有些太胆小,方应物忍不住试探道:“老泰山觉得,出头的椽子先烂?其实只要小心行事,少出一点差错,也不用太畏手畏脚。”

  刘棉花皱皱眉头说:“你不明白那万眉州是什么样的人,你更不明白如果夺情代表着什么意思。

  若老夫想要夺情起复,那就等若是向有心人表明老夫有很强的雄心。只怕要触到万眉州的忌讳,这才是人言可畏的地方!”

  方应物恍然大悟,本来他一直不太理解,在历史上敢串通天子上演夺情起复戏码的老泰山为何突然畏手畏脚,要说老泰山突然开始顾忌清名舆论,那就不是刘棉花了。

  原来刘棉花还是顾忌人言,只不过是另一种人言。要知道,没有特别强烈政治野心的人,是不会夺情的;反过来说。遭遇父母丧事后夺情起复的人,都是极其有政治野心的人,是有强烈进取心的人。

  历史上成化十七年的刘棉花是一个在内阁很低调的末位大学士,而眼前的刘棉花却是一个事实上的二号大学士。

  两种不同角色即便做一样的事情。那被解读的结果也是大有不同的。低调的末位大学士夺情起复,只会被看做人品不佳、贪图荣华、恋栈不去;二号大学士夺情起复,只怕就要被解读为野心勃勃想当首辅......

  原来老泰山最担心的是。释放出这么一种信号之后,会引起万首辅的强烈警觉和反弹。本来应该是万首辅与刘珝蚌鹤相争。他刘棉花渔翁得利,可别变成他刘棉花替刘珝挡箭的局面。倒让刘珝缓过气来看热闹。

  “是这个道理,你大概不知道,那万眉州近期已经有敲打老夫的意思了,老夫不能防着。”刘大学士很有感慨的说。

  然后又安抚方应物道:“此外,你无须太过于担忧,老夫只是回乡守制,并不是致仕或者倒台,别人仍会顾忌到这一点的。况且老夫将长子送到你身边,只怕也有让别人投鼠忌器的功效。”

  绕来绕去又绕到了这里......方应物暗暗苦笑。好罢,算老泰山说的有道理,大舅哥到自己身边充当幕席,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互相交了底,方应物就起身告辞了。今天第三次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父亲方清之去睡下了。

  作为一个需要上早朝的朝臣,方清之不可能熬得太晚,就为了等儿子回家执行家法,因而方应物今天最后还是侥幸逃过一劫。

  一夜再无话,次日天亮后方应物扔在埋头大睡。这段时间他一直休息不好,难得今日无事,自然要补回来。

  但方应物企图一直睡到正午的计划并没有得逞,才到辰时,就被王英连摇带推的叫醒了。因为任命他做宛平县知县的敕书到了,方应物不能不亲自去接下。

  但敕书只是敕书,方应物上任之前还需要有告身和文凭,如此才能手续齐全的去宛平县衙上任。

  昨天有吏部书办献殷勤,打算送货上门,被自己千方百计的拒收了,但今天只怕不会再有这包邮待遇了罢?方应物连连苦笑,看来需要自己亲自去一趟吏部取回自己的告身和文凭。

  打了一个哈欠,方应物正在为补觉还是出门而纠结时,忽然有门子来禀报,说是有个叫娄天化的人在门外求见。

  娄天化......就是那个混迹于浙江会馆做掮客的落魄文人,与方应物往来过数次,连太后弟弟出家所在都是娄天化帮着打听到具体地方的。

  倒是许久不见了,这地头蛇以后说不定用得上,方应物便吩咐道:“有请!”

  却说娄天化一进门,就噗通噗通磕了三个头,高声道:“在下恭喜方公子!以后要叫父母大老爷了!”

  方应物还是头回见别人如此干脆利落的对自己跪拜,一时呆住,然后连忙扶起道:“娄先生言重了!”

  娄天化顺势起身,逢迎道:“不言重,不言重!在下户籍还在宛平县,方公子如今成了宛平知县,自然就是在下的父母大老爷!”

  不得不说,方应物被娄天化这么奉承一遍,心里还是有点飘飘然。难怪京官有时候很羡慕地方官的排场和威风,做纯粹的京官就是做到大学士也没人捧成父母大老爷罢?

  收起虚荣感,方应物问道:“你来见本官,就何贵干?”

  娄天化赔笑道:“不知老爷身边还缺人手否?在下与老爷你也是相识三四年了,老爷看在下如何?”(未完待续。。)

TOP

0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任之前(下)


  听到娄天化这个请求,方应物既意外又不意外。虽然他穿越到本时空以来,多是混迹于士林官场之间,少有与底层打交道的时候,但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所知。

  无论如何,方应物上辈子也是正经做过明史研究的,社会素材也没少看。他知道在京城有这样一些人,打听到有人选了官就会主动依附上来,具体名目不一,可以提供从人力到贷款等各种服务。特别是相对比较实惠的地方官,更受这种人欢迎。

  方应物心里对娄天化并不排斥,不过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只笑道:“你的消息倒是灵通!”

  娄天化答道:“县尊大老爷说笑了,也不看看在下是吃什么饭的,刚听到了消息就赶紧来投靠了。”

  无论是谁,身边使用人当然都愿意找知根知底的可靠人。认识了这么多年,方应物觉得娄天化这人办事还算靠谱,就是喜欢占个小便宜蹭顿饭什么的,其他倒没什么大毛病,而且还是识文断字的人。

  最关键的是,他是地头蛇,而且是做了许多年掮客贩子买卖(虽然貌似混的不太成功),对京城各方面都很熟悉。综合起来看,确实是个很好的人选。

  心里想定,方应物嘴上假意推辞道:“本官倒是看的中你,可是这幕席位置已经另有他人,若是也再请你的话,只怕俸禄微薄银钱不够。

  若是拿你当长随家奴,又实在委屈了你,毕竟你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不能太斯文扫地。”

  娄天化苦着脸问道:“在下可是一听到消息,就飞奔而来。紧赶慢赶的都来迟了?敢问这捷足先登的先生是何方人士?莫非真比在下更合适?”

  方应物故作无奈道:“是我未婚岳家那边的亲戚,有亲戚情面在,实在推辞不得。”

  娄天化恍然大悟,便很诚恳的劝道:“县尊大老爷!无论你用不用在下都无所谓,但你这个幕席实在不妥当,在下劝你能辞还是辞掉他罢!”

  方应物奇道:“你对他一无所知。怎的就敢断言不妥当?”

  娄天化反问道:“选定幕席之后,如果没有异常,是否要倚为腹心?大小公事一般都不会遮掩隐瞒?”

  方应物想了想答道:“理当如此。”

  娄天化又问道:“那在下只问一句,县衙迎来送往时,若召妓娱宾,而县尊你逢场作戏,而尊夫人亲戚幕席就在你眼前,县尊你心里能安稳否?”

  呃......方应物脑中闪现出这个画面,确实有道理。但他嘴上仍辩道:“你这例子不对,朝廷是不许招妓的。”

  娄天化扭头就走。“县尊你若如此想。那在下就无话可说。只能告辞了。”

  “慢着!”方应物叫住了娄天化,“好罢,你说的在理!”

  娄天化迅速回转,再次劝道:“在下所举例子虽然只是例子。但类似事情还有很多,在下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家靠谱的父母官用亲戚当幕席的。公事人情可以两相宜,但万万不可与亲情相混。”

  方应物烦恼的摆摆手,“你说的已经懂了,不过是这门幕席不可能辞掉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父母大老爷们谁也不是三头六臂,若想做好,多半都需要幕席相助。不靠谱的难以辞掉也就罢了。但县尊你同时怎么也得找一个靠谱的。”

  娄天化一边说着,一边拼命挤眉弄眼,还挺起了胸膛,就差来一句“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

  看在方应物眼里暗觉好笑,打断了娄天化的自我表现:“别装模作样了!你若有意投靠。本官自然虚席以待。”

  娄天化大喜,可算是找到一张看起来还靠谱的长期饭票了!他立刻高声拜见道:“见过东主!”随即又低声问道:“这个束脩......能预支否?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

  方应物笑骂道:“自从相识以来,就没见你家揭开锅过!我还没上任,先倒贴钱给你这幕席?”

  娄天化又很小心的问道:“那总能管得今晚这顿饭罢?”方应物拍了拍娄天化道:“先别想这个,与我出门办事去,去吏部取了告身文凭!”

  随后方应物便整装出门,照惯例带上了王英、方应石,不过这次又多了个娄天化。

  方应物看看身后三人,忽然觉得很累赘,自言自语道:“带着三个随从,会不会有点多?”

  娄天化生怕被方应物留下,连忙接话道:“不多不多!县尊大老爷出巡,那得是鸣锣开道,骑马导行,再有几对举高脚牌的前面打着,后面左右还要有二三十衙役扈从。东主你这才随着三个人,多乎哉?不多也!”

  方应物疑惑道:“你那是外地知县罢?京师天子脚下,有着数不清的官儿,人人都是老爷,哪能有这大排场?”

  别的不说,他父亲方清之比知县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天天出门也不见有什么排场可言。

  娄天化很积极地解释道:“县尊有所不知,在京城里,顺天府和京县的父母官要负责弹压地方,没有威风怎么做得来?所以是特许有排场的!不过也仅限于排场大,见到其他上官该避道还得避道。”

  方应物听得心笙摇动,不胜向往之。想象那一呼百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场面,他居然有点小激动,不禁对自己的新工作期待起来。

  到了吏部,方应物并没有受到什么刁难——这很出乎他的预料,顺顺利利的从文选司小吏手里领到了告身和文凭。

  原来有个文选司官员是商相公昔年门生,昨日看到了方应物的告身文凭,便差遣书办主动送到门上,结果被方应物不解风情的挡(打)了回来。得知原委,方应物只能连连赔罪道歉,约好了今后的饭局。

  领到告身和文凭后,从理论上说,方应物现在就可以去宛平县县衙上任去了!方应物顾左右而言道:“明日可是黄道吉日?”

  王英和方应石都说不出一二三,但娄天化却出言阻止道:“东主还是慢些,先不要急着去上任。”

  方应物纳罕道:“都在京城里,又不用出远门,不须多加筹备,为何要等?”

  娄天化答道:“东主可以给在下开一张红票,在下再找几个相熟的掌柜,先行去过宛平县衙。”

  方应物更疑惑不解:“你为何找几个掌柜?你们先去作甚?”

  娄天化便耐心解释道:“东主有所不知,但凡父母官前后任交接,最重之事便是仓库钱粮。按着行规,正式交接之前务必要盘点清楚,一旦交接完毕,便前后两讫再不相干。

  假若前任出了亏空,东主却贸然走马上任接掌大印,岂不就等于是平白替前任接下了亏空?

  所以在下要找几个相熟的掌柜并先行去县衙,与前任一起将仓库钱粮盘点清楚之后,再禀报东主定夺。”

  方应物不耐烦的说:“没亏空就完事,有亏空就叫他补,还需要定夺什么?”

  “若前任有亏空,东主既可以从严追索,也可以选择放人一马送他个日后好相见的人情。要钱财,还是要人情,这其中当然要拿捏定夺。”

  原来还有这些门道!方应物愕然不已,只今天就被娄天化点了多少次?穿越四年,自己还真混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流了......情何以堪!

  如果自己不被贬成知县,就有可能从翰林编修一直在词林文章里迁转到尚书侍郎甚至入阁......体制问题酿恶果,大明朝就是这么亡的!

TOP

0
  第三百七十四章 传说中的关系网


  话说方应物从吏部取了告身文凭,与娄天化一边谈着一边往回走,到了胡同口恰好遇到从衙门回家的父亲,便连忙上前行礼。

  方清之看了看方应物后面,随从竟然多达三人,再看看自己身后,只有一个从王家陪嫁过来的老家奴......略不爽,不过也没说什么。

  方应物自然也不敢多话,小心翼翼的跟在父亲后面回家,昨天自己屡犯天条,险些挨了家法,今天还是老实本分一点好。

  方清之抬头望见家门口站着几个人等候,而且八成是来拜访自己的,心情才多云转晴。儿子找一堆随从壮场面,那都是年轻人喜好场面的低水平热闹,哪像自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完全跟儿子不用一般见识。

  父子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大门,却见先前等候的人嗖得聚集过来,直接掠过方清之身边,团团围住了方应物。

  有叫“大老爷”的,有叫“老父母”的,有叫“县尊”的,还有叫“青天”的......人多嘴杂的乱喊一通,一时间方家门前闹闹哄哄。

  王英与方应石都没见过这场面,顿时手足无措,还是今天新加入队伍的娄天化站了出来,对着围过来的人群连声喝道:“肃静!肃静!不得惊扰贵人!”

  如此周遭才渐渐安静下来,方应物很威严的咳嗽一声,正要发表一篇反腐倡廉的讲话。可是临出口时,他忽然眼角瞥见父亲正站在人群外头,四十五角侧头斜视自己。

  “本官尚未到任。何敢招摇见客!诸父老还是请回罢!”方应物言简意赅的一口气回绝了所有人。然后三位随从护着方应物不受骚扰,一直进了大门。

  “本官?你这口吻换得倒是快。嘿嘿......”方编修在门廊里对着方知县摇摇头,回了自己书房去。

  娄天化很善解人意的对方应物道:“东主且宽怀。知县必须要住进县衙里,日后不必担心出入仪礼与老太爷相冲突。”

  及到次日,方应物便打发了娄天化去找忠义书坊的姚先生,要从姚先生那里借几个熟练掌柜伙计,去宛平县盘点府库。

  然后方应物便无所事事起来,只能坐在家里调戏小妾。“以前都是叫夫君的,昨夜怎么忽然非要奴家叫老爷?”“因为感觉叫老爷比较兴奋。”“讨厌!”

  忽然得报,道是项成贤来拜访,方应物便吩咐请进来。项大公子落了座。开口说起来意道:“吾辈三五同年听说方贤弟遭贬,故而略治薄酒,为贤弟送行!”

  方应物对此暗感好笑,“我又不是去外地,人还在京城里,送什么行?”

  项成贤闻言极其不满的说:“你配合一点,不要坏了气氛!正所谓明主蒙蔽,忠臣见弃,杨柳春风。三五知交,依依惜别......总而言之,你是我们这科里第一个因为进谏被贬的,诸君都说要为你摆酒。”

  方应物越听越觉得啼笑皆非。冷不丁的问道:“看你这个样子,究竟是庆祝还是同情?”

  “哎,这真是个问题。”项成贤苦恼的抓了抓头皮。“明明是被贬,怎的反倒像是喜事了。

  不过听到别人统计。成化二年丙戌科共取了三百五十人。到如今,先后被贬黜和弃官的多达一百余人。几乎就是三分之一数目,为历年来最多......”

  “然后?”

  “然后士林皆赞,近几十年来,还是这一科国家取士最得人!如此看来,方贤弟你也是我们这科的表率!”

  总有些应酬是避免不了的,方应物连续两天都在应付这些人情往来。这日回了家,却见娄天化在门房等候着。

  方应物将他带到书房,问道:“盘点完了?什么状况?”

  娄天化很沉重的掏出一叠纸递过来,嘴里顺便答道:“清点出不少亏空,所有银两、钱粮、宝钞总计起来,折合时价现银三千两。”

  “多少?三千两?”方应物大惊失色,当今虽然承平日久,民间经济还算活跃,但也还没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万历年间的程度,一般大富商家资可能也就几百两,三千两真是一笔巨款了。

  “倒也不全怪前任孙知县,这宛平县地处京师,差役繁巨应接不暇。”娄天化一边说着,一边又摸出一张纸递给方应物:“这是今日打听来的,都是孙知县的出身履历。”

  姓娄的倒挺有眼力,这就叫做想在领导前头么?正不知该如何表态的方应物心里暗赞,连忙接过来扫了几眼。

  然后他又想了一想,便对娄天化道:“三千两银子,委实不是小数,本官如何担待得起?你去传话,叫孙知县补上亏空!”

  刚才看了看这孙知县的简历,方应物基本可以确认,无论从哪里谈起,这孙知县与自己也八竿子打不着关系;而且此人出身师门都一般,没什么强势大人物;最后此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也不是什么名人。

  既然背景、人情、名气三样里一样都不沾,那就没什么必要宽大了,方应物便能毫无羁绊的杀伐果断一次。

  不是他方应物对前任不仁义,毕竟三千两真不是小数目,若是仅仅几十两,说不定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

  娄天化见东主心里有数,就答应道:“是,在下明日就传话过去,让孙县尊及早补上亏空。”

  目送娄天化离开后,方应物却又见门子来禀报:“小老爷你的乡试座师李士实李大人遣了家人过来,请小老爷你去聚会。”

  咦?方应物很奇怪,这李座师如有邀请,发个帖子来就是,为什么还派人当面请?

  来的人是李士实家里一个管事,进来后对方应物拜见道:“方大人!实不相瞒,我家老爷为的是孙县尊之事!”

  孙知县这么快找人来说情不奇怪,但方应物很好奇的是,李座师与孙知县什么关系?他怎么看不出来?

  那管事又答道:“孙县尊有一个进士同年淦清淦大人,与我家老爷都是南昌同乡,便辗转托到我家老爷这里了!我家老爷抹不开情面,只得叫你去说合说合。”

  方应物抚额长叹,这就是传说中的关系网么,官场里的人脉网络果然复杂。以前自己只在边缘打转,没有什么亲身体会,今天这才刚刚进了门,就上了一课。

  自己与那孙知县明明看起来毫无干连,结果七拐八歪的也能托人找上来。李士实是自己乡试座师,能推得掉么?(未完待续。。)

TOP

0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亏空(上)

  送走李座师家的管事,方应物陷入了沉思之中。官场伦理在这摆着,座师的面子不好不卖,但前任留下的三千两银子亏空也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两三百户普通人家一年收入了......若自己不分青红皂白的兜住吃下了,那等自己离任时,谁又替自己兜着?

  想来想去,方应物决定赴宴还是要去赴的,要是连宴请都不去那也太扫座师的面子了。但是具体情况仍须见机而作,他方应物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烂好人。

  也不知道这三千两是怎么亏空的,如果连续多少任累积下来的,那倒可以酌情接收;但若是前任孙知县一任亏空的,自己就要仔细掂量一二了,一般短时间的巨款亏空背后必有猫腻,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按照上任文书里所规定的,方应物一月内到任交接就可以。而实际上,方家距离城北宛平县衙的路程只有不到一个时辰,所以方应物可以不用着急上任。

  到了次日,方应物优哉游哉的步行出门,到了城东李座师寓居的旅舍,拜见过座师,然后再一同前往约定好的酒家去。

  早有两人在花园雅阁中等待,其中一个面貌略黑、身材矮壮、看着年近五十的人迈前一步,对着方应物道:“久仰久仰!”

  李士实介绍道:“此乃你的前任孙知县也,南直常州府无锡县人,说起来与你也是邻省。”

  这关系攀的......方应物对座师打趣道:“如此说来,学生与老师也是邻省了。”

  李士实笑了几声,又指着另一人道:“此乃淦大人,现在国子监做教学的博士,与为师同为南昌人士。”

  众人互相见过礼,便一起入内。落了座后,李士实先对方应物开口道:“我已经选好了官职,是广东布政使司参政。大概过几日就要起身南下,但临走之前,却有同乡淦兄请托上门。我不得不出面做个和事之人。

  这孙大人乃是老前辈,又年长你三十岁,依我看,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若对老前辈过于咄咄逼人,传了出去未免坏自家名声,叫别人觉得你无礼。”

  淦博士也开口道:“其实后任对前任稍稍相让,也是人之常情,官场大抵如此。我虽不才,也斗胆劝一劝,方大人不必为此介怀。”

  方应物不动声色的转向李座师。再次抱拳为礼道:“老师高升大参。学生先要恭喜老师了。盼他日再升方伯按司。只是天高路远,老师保重。”

  却说这李士实本来的想法是留京师当右通政,谁知道风云突变,天子忽然传旨授官任命了方士李孜省占住了右通政的坑。群臣抗争半个多月也没什么效果。同时吏部尚书尹旻又不待见李士实,只给安排了从三品广东参政。

  从正四品提学副使变成从三品参政,其实也算是正常套路的升官路径了,但与李大人的期待值相去甚远,又是广东偏远地方,实在是有苦难言,唯一可慰藉的就是离老家南昌府近。

  情况虽然是这个不太中意的情况,但见了面总要拣好听话说,故而方应物也只能昧着心恭喜一番。然后才说起正事道:“做人本该有尊老之德。何况又有老师说合,不过这三千两数目委实太大,学生我也实在为难得很。”

  说到具体的,只能孙知县自己来开口了。见该自己说话,孙知县一张脸苦了下来。唉声叹气道:“方大人有所不知,这三千两亏空放在外地是多,但在宛平未见得如此。

  本县地处辇毂之侧,无论宫中朝中,还是各部院寺监,承应极为浩繁。上司有令,县中便疲于奔命,年年动用钱粮人力牛马杂物无算。历任县尹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不可能没有亏空......

  说起这些来令人惭愧,老夫年近五旬精力不济,实在比不得方大人。方大人少年高才,天下闻名,由你来主掌本县,兴利除弊消化亏空应当不难。”

  方应物听了这孙知县一通诉苦,突然问道:“敢问孙大人,在当年你上任时亏空多少?”

  孙知县愣了愣,然后答道:“那时几年前的事情了,不大记得清楚。”

  方应物见孙知县顾左右而言他,又更仔细的追问了一句:“若不便明说,那且再问孙大人,当年你上任时,所接下的亏空是比三千两多,还是比三千两少?”

  孙知县犹豫片刻,勉为其难的答道:“比三千两少.......”

  靠!方应物暗骂一句。从孙知县的神态口气来看,他当初上任时,若不是根本没有亏空,就是只有远比三千两少的亏空。也就是说,这三千两银子亏空都是在他这一任搞出来的。

  这孙知县自己搞出三千两巨额亏空,还想丢给自己擦屁股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这言行实在不地道!从头到尾没完没了的说着含含糊糊的虚话,真把自己当成不通人事的小白,想欺瞒哄骗过去?若不是自己追着问,只怕他还不肯说出实在地方!

  只凭孙知县这个态度,方应物当场就想拂袖而去,不过当着座师的面不好失礼,只能坐在那里连连冷笑,再不说话。

  话说这孙知县是个喜欢给别人打标签的人,方才默默观察半天,再加上一些传闻,给方应物打上了年少、得志、气盛、有才华、有正义感、有背景等标签。

  这样的人大抵是喜欢听好听话,喜欢要面子,吃软不吃硬。若说几句苦衷,再找亲近人帮腔几句,在吹捧抬举他几句,应当能让方小才子不好意思拒绝。一个小孩在一群成年人里,实在太容易迷失自我了。

  没想到方应物虽然年纪不大,当着一干能岁数能做他长辈的人,居然完全可以拉的下脸,这气场真不像是少年人,是自己错估了!

  孙知县在那里尴尬,当中间人的淦博士也不好说话,心里还埋怨孙知县太龟孙子了。只能是李士实出面打圆场,对方应物道:“孙大人一开始没有把话说完,你不用着急。”

TOP

0
  第三百七十六章 亏空(下)


  李士实见方应物还算给自己面子,又开口劝道:“这三千两是公库亏空,又不是你个人腰包,何必如此斤斤计较?你初入官场,须得考虑自己名声,若将前辈逼得走投无路,传了出去别人怎么看你?”

  方应物点头答道:“老师所言有理,学生岂不不懂?只是三千两确实太多,不能不谨慎。”

  李士实转向孙知县道:“你看......”孙知县连忙接话道:“我愿补上五百两。”

  方应物暗中嗤之以鼻,打心眼里实在瞧不上这孙知县,呵呵笑了笑,又问道:“数目的事情先不提,我先想知道,这三千两是如何亏空的?”

  孙知县没有正面回答,却又向李士实看去,不过现在李士实也对孙知县感到不耐烦了。

  今天要不是看在同乡淦博士的面子上,他才懒得管这事,更不会帮这总想耍小聪明的孙知县说话。要知道,方应物对他而言比孙知县重要多了。

  李大人口气重了几分,督促道:“孙大人,事无不可对人言,打开天窗说亮话罢!方应物是你的后任,接替的就是你的位置,前面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查出的?因而你没有必要瞒着!至于我和淦博士,你还不相信么?”

  孙知县万般无奈,便解释道:“这些亏空,主要是源自去年一次修路。京城西山寺庙众多,当今太后每年都有数次到西山寺庙进香。

  因为道路残破,又见往来人流众多,去年朝廷便发了两万两银子到宛平县。责令本县整修阜成门与西直门城外的道路,三千两亏空便由此而来。”

  原来为此!方应物已经不想再绕圈子浪费时间了。又直截了当的问道:“朝廷发的银两总不会不够罢?就算略有不足,也不至于缺三千两。却不知到底为何亏空?”

  孙知县很犹豫的想了又想。神神秘秘的说:“方大人还是不要问了,这实在与你无关。方大人若觉得三千两亏空太多不愿接手,我还可以补上一些。”

  方应物冷哼一声,起身对李士实道:“学生我抱着诚意而来,怎奈别人不肯实心实意,如此便告辞了。”

  想叫他接手,总要先让他弄清楚里面到底有什么事情罢?若话说到这个份上还不肯明说,那就实在没必要虚以委蛇了。

  许久未说话的淦博士突然对孙知县高声道:“孙大人!你有一说一可好?不要故弄玄虚!”

  孙知县看看在座众人的神态,忽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孤家寡人。所有人看自己的神色都不甚好。

  愤恨而屈辱的情绪如同潮水一般,瞬间涌满了他的心头,咬牙道:“你们非要想知道?这次修建由西厂督工,亏空的三千两被西厂提走了!”

  西厂?李士实和淦博士齐齐大吃一惊。自从当年西厂在朝争中把半数重臣清扫出朝廷后,可谓是一战成名,成为三大厂卫组织之首,其恐怖早已印在了每一个知情官员的心头。

  李士实也好,淦博士也好,其实本质上都只能算普通官员。腰杆硬度还不如方应物,猛然听到西厂的名字,确实要吓一大跳。

  唯有方应物面不改色,若有所思。这个答案虽然没想到。但也不奇怪,短时间内大笔银两亏空,背后肯定有猫腻。无非是谁干的而已。原来是西厂......

  孙知县看众人似乎哑口无言,突然又狂笑两声。“怎么?你们听到西厂就不答话了?确切的说,这三千两就是西厂千户韦瑛拿走的。你们刚才说得轻巧,那么谁敢去找他要回来?”

  方应物兔死狐悲的轻轻叹口气,只觉得这孙知县看起来不再那么讨厌了,反而有几分可怜。

  很明显,他这异常表现是情绪压抑到极限后突然爆发出来的,缘由大概只有一个:他当这个知县受气太多了,平时太委屈了!

  像西厂从他手里抠走三千两银子,还逼得他把这笔银子认作自己亏空这件事,只是一个典型例子而已。宛平知县难做!还不知道有多少别的例子,因而要发泄一下也不奇怪。

  不过话说回来,别人听到西厂的名字,那真是闻之色变,但方应物并不怕,相反还有点跃跃欲试。他对着情绪明显不正常的孙知县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多说什么。孙大人你自己补上五百两,其余等我上任后,再找那西厂去要。”

  李士实和淦博士双双再次吃了一惊,就连孙知县也惊讶的停住了大呼小叫。如果他们没听错的话,方应物说去找西厂要钱?这与虎口拔牙有什么区别?

  方应物见别人都望着他,仰头傲然道:“若秉持正义,西厂有何惧哉?诸君又何必大惊小怪?”

  李士实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但淦博士已经万分佩服的抱拳行个礼,“壮哉,不愧是曾经一身系三狱的方大人,今日一见名符其实!”

  方应物微笑不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刚才盘算过,如果银子确为西厂吞掉的,那就是杀了孙知县也不能全部追回来。

  还不如让孙知县补上五百两然后放他一马,留一线人情,在官场传出去也显得自己仁义宽厚大度。

  而剩下的两千五百两亏空若想找西厂追回来,只怕也不容易,吃进嘴里的再吐出来,那就太难了。

  但不用全数追回,只要回一千两总该可以罢?千户韦瑛就是汪芷的一条狗,凭借自己和汪芷的关系,这份面子总该有的。

  这样一来,三千两亏空立刻可以补上一半,那也能够接受了,其余的就在任期里慢慢消化掉罢。

  当然,最大的好处当然不只是解决一点亏空,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最大的好处其实是有利于拔高自己的威望。

  随便想想也知道,到任后人生地不熟,自己又太年轻,肯定急需尽快树立起威信。而威信又从哪里来?不同人有不同的办法,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还有什么法子,能比悍然从西厂要回银子更令人震撼的?看看眼前李座师和淦博士的脸色就知道,这比什么新官三把火都管用,到时候宛平县满衙胥吏谁敢不服气?

  别人视西厂畏惧如虎,但在他方应物眼里就是个声望提款机......正好这次又主动送上门来,方应物只想高呼一声简直天助我也!

  正当方应物想东想西,乐得险些出声时,孙知县激动地对方应物拜了拜,“方大人孟尝再世义薄云天,老夫忝长几岁,甘拜下风!”

  “老前辈言重了,言重了!”方应物连忙扶起。于是乎场面和谐起来,宾主尽欢,兴尽而归。(未完待续。。)

TOP

0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第一知县


  宛平县方圆五十里,辖境主要是京城西半部,还有城墙外的周边城郊地区,主要是是阜成门、西直门外的西山地区,还有山川坛(先农坛)一带的南郊。

  当今宛平全县账面户籍大约两万户,理论口数不到二十万,实际还得少一点。看着似乎与京城很不相称,两个京师附郭县之一怎么可能只有这么点人?

  但是不要忘了,京城人口比例与外地不一样。因天子戍边,故而京师军户比例很高,除此之外的官员家人和太监数目也数以万计,都不包括在宛平县民户里的。

  这就是方应物要上任的地方。宛平县县衙位于京城北部,大概位置在皇城北墙外,东边挨着什刹海,距离方家宅院约莫十里的路程。

  如果在外地,新任知县于黄道吉日前一天住宿于城外的驿站。到了上任当天,仪仗队伍带着指定数目的轿子出城去迎接,在县城正门口有本地名流为第二波迎接队伍,到了县衙门口又有第三波迎接队伍。

  整个上任仪式是极其热闹、隆重的,这种排场除了显示一县之父母的体面尊严外,大概还有向全城百姓宣扬新知县到任的意思。

  可是在京城,宛平新任知县方应物方县尊想要这个排场?还是想都别想了。

  夜宿城外,出城迎接?他方应物脑子有病才会特意出城去折腾一趟。本地名流在县城正门迎接?京城名流有公侯,有宰辅,让这些人在城门迎接知县?

  还有。宛平县“县城”正门理论上应该是正阳门,但这是国门象征。除非天子御用,平常并不打开。他方应物有什么胆量敢用正阳门当成自己上任仪式场所?

  所以方县尊上任只能简而化之了,不过比起普通京官单身匹马去衙门报道的情况,排场还是强了不少。

  天色才蒙蒙亮,已经有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簇拥着大官轿等候在方家大门外的胡同里了。

  这支队伍自然就是由宛平县衙胥吏杂役组成的,手持牌子、铜棍等各式什物。用具大都是擦干净的旧货,唯有三对高脚牌是娄天化嘱咐新制的。

  第一对上面写着“肃静”、“肃静”,第二对上面写着“赐进士出身”“宛平县正堂”,第三对上面写着“乡魁”、“会元”。

  这高脚牌就相当于一地父母官亮出来的公开名片。尽可能的要把自家身份和光荣历史写进去。

  比如这几面高脚牌里,赐进士出身表明方应物二甲进士的最终成绩,乡魁表明方应物是本省乡试五魁首之一,会元表明方应物是会试第一,都是方应物荣耀历史的一部分。

  却说这支迎接队伍就这么在方家大门外等着,虽然没有大声喧哗的,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不少。

  没多久,方家大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年轻俊朗的官员。头顶乌纱帽,身穿青色官袍。

  从宛平县衙来的几个胥吏头目顿时停住了交谈,争先恐后的一拥而上,在台阶下面跪倒在地。高声道:“恭请大老爷上轿!”

  随后其余胥吏也跟随着前面头目跪倒在胡同里,重复高声道:“恭请大老爷上轿!”

  年轻官员惊愕的望了众人几眼,板着脸闷声道:“你们认错人了!”

  有个领头的小吏头目抬头仔细看了看。诧异的说:“大老爷说笑了,此地明明是方府。小的来认过地方,如何会看错?”

  此时忽然从年轻官员后面伸出一颗更年轻的脑袋。也是头顶乌纱帽,看起来年纪更不可思议。他对着跪在地上的胥吏恶狠狠的说:“你们就是认错人了!”

  然后,许多胥吏都已经认识的娄天化娄先生慌里慌张从大门里蹿了出来,“前面这是老太爷方大人方编修!后面这个才是县尊!”

  宛平县众胥吏此刻都有晕菜的感觉,他们知道新知县是一个岁数不大的官员,刚才看着先出来的那位老爷身穿青色官袍,样貌还算年轻,就认成是县尊了,原来却是县尊他爹,还是翰林老爷。

  后面冒出来的县尊真身更年轻,这一家子都是文曲星下凡么?要怪,就怪六品和七品官袍是一样的原因罢......猛然见到一个还真不好分辨。

  这一小插曲没有太影响到什么,方清之负手而去,方应物站在门廊上正式接受下属拜见。二三十人再次一起跪倒高声道:“恭请大老爷上轿!”

  呼喝声回响于胡同里,叫方应物心神荡动几下。他扭头对娄天化道:“今日才知,为何正堂父母官易生骄矜跋扈之气也,当引以为戒!”

  此后方知县让下属们起身,然后就下了台阶去上轿。他抬眼又看到了在轿子前方分两列打起的六面高脚牌,再看看上面的大号字体,感到实在醒目,便对娄天化问道:“这会不会有点太过?”

  娄天化连忙上前开口道:“不过分不过分!这又不是虚构乱编的名号,有何不可?正是要向全县百姓显扬东主你的功业,所谓教化人心也。”

  随后娄天化又啧啧称羡道:“话说回来,东主这些出行仪牌绝对是大明地方父母官里的第一号,天下大概无出其右者。”

  方应物疑惑道:“什么第一号,这是何意?”

  娄天化与有荣焉的解释道:“在天下府州县里,能同时打出会元、赐进士出身、乡魁的亲民官还能有何人?东主你是独一份!”

  方应物微微愕然,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习惯上京官为贵,比乡试第三名、会试第一名、殿试第十一名这个成绩更好的人,选官时绝对不可能去当知县的,至少目前没听说过。

  也就是说,在当前天下一千多个州县正堂里,出身绝对不可能有比自己更高档的,所以自家这几面高脚牌堪称是目前最豪华的顶配。除非哪天有三鼎甲想不开了,被羞辱性的发落为知县,打出状元知县之类的牌子。

  娄天化又拍马道:“无论从出身说,还是从京城附郭县的地位说,东主你肯定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知县。”

  天下第一......知县?方应物哑然失笑,前面四个字很好,后面两个字太小了。(未完待续。。)

TOP

0
  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官上任


  仪仗队伍招摇过市,穿过十里长街,方应物被抬到了城北宛平县衙署。前任孙知县早已等候多时了,两人见了面,互相行礼,然后交接大印,从现在起宛平县知县就正式姓方了。

  孙知县早就提前搬出了衙署,昨夜是住在附近客店里的,所以方应物今天就能直接入住县衙。

  从前衙到后衙,全都已经彻底打扫并清洗的干干净净,不须方应物操心什么。不过方应物还是担心初来乍到的太忙乱,故而先只身上任,等一切妥当了,家属随后两天再到。

  随着孙知县退出县衙,方应物就是此地的新主人了。他接到知县大印后,便坐在大堂,用力一拍惊堂木,传令升堂。

  登时满衙胥吏都上前来参见新上官,地位高、资格老的胥吏站在堂中,地位差的就往下排,一直排到堂前院中。

  不多时,方应物眼前就满满的都是人了,左右一声呼喝,所有胥吏便哗啦啦的齐齐跪倒拜见。这仪式有个名字,叫做排衙,堪称是地方官最虚荣的时刻之一,京官是享受不到这种爽感的。

  娄天化站在方应物边上,拿着名册一一点名,被点到的就答应一声。宛平县从规格上说是个大县,在编经制胥吏不过五十来人,分为三班六房,也就是快、壮、皂三班,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至于不在编的临时工就更多了,若全来后只怕这院子就站不下了。

  点名归点名,但方应物一时半会儿的当然记不清这许多人。只是暗暗用心记住几个头目级别的司吏和班头。

  点名完毕,一干胥吏再次磕头拜见。然后才散去。不过方应物将六房司吏都留了下来,开口道:“本官初来乍到。县情多有不熟,尔等皆为本县老吏,轮番上前来将所掌分内职事细细禀报。”

  六人都是衙门老人,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此时便一起应声道:“大老爷有令,敢不从命!”

  新官上任后借故问事,回答稍有不慎要挨板子,这种三把火路数早就老套了,只是不知道这位方大老爷是真想问政还是想故意找茬。

  方应物用手指点着户房司吏李言道:“一县之政。钱粮极为紧要,先由你说起。”李言便上前一步,从袖中抽出一叠纸笺,开始禀报情况。

  方知县静坐不动,目光一直远眺着堂前的戒石,看在别人眼里,也不知道他到底听进去没有。

  过了片刻,方知县忽然一抬手,“停!这里数目不太对。三百四十五加上一百二十六怎么会是四百七十?你取整了罢?”

  李言骇然道:“大老爷英明,果真少了一两!”他骇然的不是自己算的不准确,而是新知县随随便便就能听出这个数字不准,没见过读书人还有这等本事?

  方应物并没有借故找茬。很大度的挥手道:“无妨,只是稍有误差而已,不过钱粮之事最为紧要。能少些疏漏还是少一些的好!”

  几名老吏相互对视一眼,见微知著。这位新知县虽然年轻,但看起来是个不好糊弄的精细人。不是只会读书的。

  李言禀报完了时,试探性问了一句道:“目前衙门亏空着两千五百两......”方应物摆摆手:“本官知道了,日后便有应对。”

  等六房司吏一一汇报过工作,天色就到午后了。方应物毫无倦意,见过了吏员,下面就该会一会衙役了,故而又发下话去,召各衙役班头速速到大堂来参见。

  却说这衙役编设不像小吏齐齐整整的分成六房那么正规,虽然也有三班衙役的设定,但还是比较随意。若干威望高的衙役称为班头,每人手底下各有一班人,轮番应付各种差使。

  方知县一声招呼,在衙的五个班头都上了大堂来拜见,这五个人很凑巧的分别姓关、张、赵、马、黄,常常被戏称为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道理,所以表现很拘谨,不敢太过于随便,生怕惹了新来的知县不痛快,平白挨一通板子。

  方应物高居公案上,面无表情,重重咳嗽一声开口道:“本官明日要出衙办事,左右需要有人随从同去,你们谁去?”

  大多数衙门里的班头都是人精,遇到奇怪的事习惯性先在肚子里转一转——比如这新知县上任后不先在县衙里熟悉情况,却要跑出去办事,这就很奇怪。

  但也有反应速度快的,当中一人立刻上前一步站出来,对方应物道:“小的张贵,愿追随大老爷左右!”

  其余四个人见状纷纷暗骂自己一声,这情况分明就是新县尊对衙役不熟悉,所以才没有直接点将,而是询问“谁愿同去”。

  这是第一次跟随办事,谁要能跟着去,谁就是近水楼台,就有最大机会取得新县尊的信任,那么日后的江湖地位自然就最高。

  刚才自己简直昏了头,不知胡思乱想什么,居然让这张贵抢了先,白白损失一个表忠心的机会。看罢,现在这新县尊肯定对张贵印象最好!

  果不其然,方知县脸色突然缓和了下来,对张贵和颜悦色的说:“张班头勇于任事,这很好!本县向来不亏待敢作敢当的人。”

  张贵暗中窃喜,顺势就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大老爷说的哪里话,小的实在当不起,但凭大老爷一句话,小的赴汤蹈火也不在所不惜!”

  其余四个班头暗暗撇撇嘴,这话说得漂亮,简直让年轻的知县老爷心花怒放、倚为心腹了,下去以后该叫这姓张的摆酒请客!

  方应物开怀大笑几声,“好,好!张班头请起,明日辰时从衙署出发,你带几个手底下人马跟随!”

  “得令!”张贵响亮的答应一声,美滋滋的退了回去。这下可占得先机了,只要小心侍候,成为新县尊心目中的首席班头指日可待吖!

  忽然想起什么,张贵又讨好的说:“大老爷肯明示要去哪里么?需要小的提前布置否?”

  方应物漫不经心的答道:“哦,距离此地倒也不远,就是灵济宫那边的西厂衙门。”

  明白事的人说起西厂都是谈虎色变,“五虎上将”登时齐齐动容,张贵冒着犯忌讳的风险,忍不住问道:“小的斗胆一问,大老爷要去西厂?是因公还是因私?”

  方应物“不妨说与你们知晓,那西厂衙门吞了本县三千两银子,殊为可恶!本官明日亲自去要这笔债。”

  我靠!五虎上将像是被雷劈了一下,都惊呆了!这新知县竟敢去西厂要银子?脑子没毛病罢?

  那西厂是什么地方?当初在京城掀起的腥风血雨可是历历在目,多少重臣大佬都栽了,区区一个知县去了纯粹是白给啊。

  这知县本来看着不像是读书读傻的人,怎么还有如此大的书呆气,居然想去找西厂把银子要回来,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再看向张贵,其余四个班头忍不住冒出点幸灾乐祸心思。叫他刚才上赶着去巴结知县,叫他拼命去拍知县马屁,这下可好,被坑进去了罢?

  要知道,比猪队友更可怕的就是猪上司了!以后还是离这个上司敬而远之罢,免得遭殃到自己头上。

  同时四个班头还暗暗庆幸,老成持重是没有错的,刚才要是稍有活泛,倒霉的就是自己了。所以,今晚就不逼着张贵请客了......

  方知县冷眼旁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时候越是畏惧,事后越是被震慑。

  从县衙里出来,张贵失魂落魄的不分东南西北,昏昏然中不知怎么回到了家里。抬眼看到浑家,叫了一声并吩咐道:“你去订一副棺材!”

  那浑家吃惊道:“这好好的订什么棺材?哪里要用?”

  张贵了无生趣的叹道:“明日我要随着新上任的大老爷去西厂,而且还是要去讨债,只怕不能活着回来了,且订好棺材备用!”

  张氏娘子闻言便宽慰道:“天塌下来有高个子,你是跟着县尊大老爷去,又不是自己去,若有不测也是县尊的事情,你在这里哭什么丧!”

  “你懂个什么!县尊大老爷是体面人,西厂即便报复,也不好当场擅自对待!但我身在贱役,贱命一条,少不得拿我来迁怒出气!”

  张氏娘子也慌了,掉着眼泪说:“不会如此罢......”

  张贵蹲在地上,捂着脸说:“先前不是没有这种事!就在两年前,县衙里有个,因为亲戚犯事被西厂番子拿了,他去拦街抢了回来,然后如何?两日后他便消失了,至今生死不明!

  明日里我跟着县尊去西厂,惹怒了那些豺狼,他们或许还顾忌县尊身份,但肯定不绕过我们几个跟班!以那西厂的霸道,肯定要拿我们几个跟班的杀鸡骇猴!”

  张氏娘子哭出声来:“那能不去吗?”

  “若没答应,还能偷奸耍滑的逃避过去,但是已经答应了知县,若出尔反尔那就是狠打县尊的脸,同样是找死!如今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县尊一怒,我一样要被治得生不如死,不然他如何能下的了台?”

  夫妻二人顿时抱头痛哭......一夜抵死缠绵打算再多留个种。(未完待续。。)

TOP

0
  第三百七十九章 西厂追债(上)


  次日,宛平县衙役班头之一张贵张头目与妻子挥泪作别,郁郁的站在大堂台阶下面,等待县尊一起出发。

  来来往往的路人看到张班头,无不报以同情的目光。在昨日,新知县要去西厂追讨被克扣银两的事情已经在衙门里传开了,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张班头很作死的成了跟随知县勇闯虎穴的人。

  县衙胥役们很有自知之明,他们或许可以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但身属贱役,在真正的强大势力面前什么都不是。说是贱命一条也不为过,甚至连平民百姓都不如。

  不知等了多久,知县方应物施施然出现在大堂门口月台上,居高临下看去,却只见到张贵一个人在等。便忍不住皱眉问道:“为何只有你一人?你不是做班头的么?你手下人在哪里?”

  张贵跪在地上,苦着脸回话道:“禀大老爷,昨日小的一一都吩咐过,孰料今早他们个个都托了人来告假,至今一个也不见来。”

  方应物极其不满道:“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这个班头平时是怎么管教人的?”

  这质问叫张贵无法回答,正低头认罪时,忽然娄天化慌慌张张的从后面跑过来,到了方应物身边,气喘吁吁的禀报道:“东主!轿夫全都不见了,问了问门子,说是逃走了!”

  “什么?”方应物大怒,这简直是对知县尊严的极度藐视!“大明律上,逃役该如何处罚?”

  娄天化面露为难神色,“这个不清楚。待在下去翻一翻”

  方应物喝道:“不用去翻了!待本官从西厂回来,便派人去将那四个轿夫拘来。枷号三日示众!然后全发为苦役!”

  娄天化应了一声,然后道:“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去外面雇顶轿子。不然东主出行太不体面。”

  如此方应物坐着雇来的轿子,身边跟随着娄天化、方应石、王英等随从,以及张贵这个衙役。本来要是有一群衙役跟随,就不用带这么多私家随从壮场面了。

  却说方应物这次去西厂,并没有提前与管事千户韦瑛打招呼。他觉得张贵这种老公门察言观色能力并不差,要是提前安排好双簧演戏,很容易被看破。所以就各自本色出演,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在方应物想来,去西厂要钱的结果无非就是几种。第一种结果。也就是最好的结果,那韦瑛看在汪芷的份上,出血还钱;

  第二种结果,那韦瑛态度尚可,但就不肯还钱;第三种结果,那韦瑛与自己翻脸,仍然不肯还钱。

  但方应物有把握,无论如何韦瑛也不会动自己一根毫毛,他知道汪芷与自己关系不一般。也就是说,自己全身而退不成问题。

  如果不能直接要钱回来,还可以给已经到了宣府的汪芷写封信求助,这样总能有点收获。其实这就足够了。能找西厂去要钱并毫发无损的回来,最后追回一部分哪怕只是几百两,那也已经是很长脸的事情了。

  既然无论如何也不会吃亏。所以方应物并不提前与韦瑛通气,全靠临场发挥。

  一行人从城北到了西安门外灵济宫附近。那雇来的轿夫一开始不知道要去哪里,到这才听说最终目的是西厂。连忙吓得钱也不要,溜之大吉了。

  方应物无奈,只得步行最后一里路。西厂提督汪芷在京城时,行迹诡异莫测,很不好见着,但西厂衙门位置是固定的,很容易就找到地方。

  若是因私事,方应物绝对不愿大张旗鼓的来到西厂,免得沾惹上勾结西厂的名声,但要是公事就无所谓了。

  穿过幽深的胡同,来到西厂大门外,方应物向把门番子报上身份,又过了一会儿,就被请了进去。

  娄天化等人被留在了门外,方应物只带着衙役张贵进去,颇有几分单刀赴会的神采。方应物倒是如同关公老爷一般镇静,只可惜张贵比周仓差的太远,走在西厂衙门甬道上,张班头的身子以几乎肉眼可见的频率打着颤。

  到了一处偏厅门口,张贵被留在门槛外守卫,方应物自己与韦千户在里面谈话。

  话说这西厂千户韦瑛本来是一个小人物,因缘际会得到御马监太监、西厂提督汪直的赏识,便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主持西厂日常事务的千户。汪直不在京时,西厂便由韦瑛具体管事。

  韦千户大场面见得多了,眼里本来真看不上小小的知县,不过他作为汪直心腹干将,知道方应物与汪直关系匪浅,只不过具体是怎么样的匪浅就不清楚了。

  所以韦千户听到方应物来拜访,便传令放了进来。只是韦千户的态度比较冷淡,可能是下意识的把方应物的当成了竞争对手,竞争汪厂督心中地位的对手。

  方应物并不在意韦瑛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士人之气,另一方面,大概在他心里,压根就没将韦瑛当成是平等对象。

  在方应物心里,平等对象是汪芷,是刘棉花,是李东阳,大逆不道的说或许还有自家父亲,韦瑛这个小人乍起的千户又算什么?

  宾主落座后,方应物开口问道:“在下接任宛平知县,却发现仓库亏空三千两。据追查后,缘故出自西厂这边,韦大人知道此事否?”

  韦千户皱眉说:“不知道。”

  方应物进一步逼问道:“本官确实细查过,有人指认这三千两是韦大人你取走的,如何能说一个不知道?”

  韦千户闻言阴笑几声,“不知道是哪一个说的?不如叫他来这里当面对质?”

  方应物压低了声音只能让两人听到,“明人不说暗话,今天本官就是为了要回这笔银子来的,看在汪公份上,还请李大人酌情偿还一二。”

  韦瑛拍案斥道:“方大人不要给脸不要脸!真以为我西厂是纸叠的老虎么!”

  这一声喝斥,让外面张贵听得清清楚楚,再不逃就小命休矣!张班头吓得几乎就要冲向院首夺门而逃,但是腿软的走不动路,只能手扶廊柱站着。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7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