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第四百章 没文化真可怕(下)


  宛平县县衙大堂里又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衙役没有呼喝“威武”,书吏没有捧着状词陈述案,被告来了原告却不见踪影,而且就是这个被告也没有高喊冤枉的叫天屈。

  应该说,今天出现的奇怪氛围是有点多。方应物瞥了几眼左右,心里暗骂一句“真是狗肉上不了席面!”

  如此只能靠自己了,方应物掏出一叠文书递给左右,然后拿起惊堂木,猛然拍下并大喝道:“永平伯!你前日在都察院自招事迹,坦承强夺店产、殴打官民、围攻官衙之事,可否如同上面所写?”

  自有衙役将文书呈递给永平伯看,安小伯爷大略扫了几眼,上面所记载大都是前日在都察院接受询问时所陈述的,想否认也否认不了。

  如此他便冷笑几声道:“确实如此,那又如何?我倒是很好奇,你这狗官究竟是如何骗得陛下下诏,叫我道你这破烂衙门听审?”

  在旁边钱县丞闻摇摇头,心里轻轻的叹口气,从这一句话他可以断定,这小伯爷算是完蛋了!

  这些非法事,确实可以对天子坦然承认,表现实诚作为一种策略未尝不行。再大的事,只要天子看你顺眼,即便杀人放火那也都是小事。

  但这些非法事能对天子招认,不代表着可以在这里对方应物承认,方应物只会依“法”办事。

  常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小到这衙门里,正堂官是阎王,胥吏是小鬼;放眼到朝廷,天子就相当于阎王,方应物就是小鬼。别拿知县不当干部!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都是懵懵懂懂的栽倒在刀笔吏之手。

  所以钱县丞只能摇摇头,这安小伯爷还是太年轻,处世经验实在不足,才会犯下如此大错!

  方应物还以冷笑,酝酿这么多天,不就等待此刻么?又喝道:“既然认罪,便可伏法!”

  安小伯爷“哈哈”狂笑,眼泪都笑出几滴,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似的,“我家有金书铁券,乃是太宗皇帝颁授,明明白白写着常刑免责、子孙免死一次!不知道方县尊你打算如何让我伏法?”

  金书铁券四个字一说出来,满堂胥吏都觉得今天县尊讨不了好了。不能不承认,县尊是一个正直的人,为了一个平民小商人,对平安伯不依不饶至今,实在难能可贵,可正直不能当饭吃。

  大明勋爵都有金书铁券,作为酬功恩荣的特权象征。其实金书铁券并不是万能的护身符,太祖皇帝洪武年间,拿着金书铁券却被搞死的不要太多,但是想直接破去金书铁券,也只有天子办得到,其他人都没这个本事。

  安小伯爷的恶行当然够不上死罪,所以是“常型”范畴,但安家的金书铁券上又有“常刑免责”的特权,所以论理只能当堂释放。

  方应物不动声色,等安小伯爷笑完后,朗声背诵道:“凡公侯之家强占官民山场、湖泊、茶园、芦荡及金银铜场、铁冶、店铺者,初犯、再犯免罪附过,三犯准免死一次。”

  见方应物好端端的背诵起条文,安小伯爷疑惑不解,问道:“你说的是什么?”

  方应物淡然一笑,“此乃朝廷颁布的铁榜也!其中意思就是拥有金书铁券的勋臣之家,初犯免罪记过,再犯仍免罪记过,三犯便要抵消掉你的金书铁券,不能再宽宥免过,要一并治罪!”

  从小不爱读书学习的安小伯爷大惊失色,朝廷还有这种规定?两边的胥吏也有点涨了见闻,因为县衙这小庙从来没审过权贵,所以没人关心与权贵有关的律法条文,却不料还有这种暗扣。

  安小伯爷不知方应物所真假,但想来方应物也不敢在这时候胡编朝廷的律令,忍不住高呼道:“我家金书铁券乃是太宗皇帝所颁!朝廷律令如何能随意抵消!”

  方应物拍下惊堂木,暴喝一声:“这铁榜乃是太祖高皇帝颁布,特为钳制功臣犯法而作,蓝玉、汤和、郭英之辈皆记过伏法!

  太祖高皇帝比太宗皇帝如何?你家伯爵比当年的罪臣蓝玉、汤和、郭英之辈又如何?”

  安小伯爷强辩道:“纵然如此,也得三犯......”

  “大胆狂徒,还敢无理狡辩!公堂之上本官没有准你开口!”方应物厉声呵斥道:“不过既然你不肯死心,那本官就教你知道个好歹!

  你强夺坐商店产,此非一犯乎?你当街殴打县衙官吏,此非二犯乎?你纵兵行凶,毁掉县衙,此非三犯乎?人证俱在,你也想天子承认过,还想反悔狡辩?”

  永平伯站在公堂上,这一刻忽然感到寒风渗体,第一次感到害怕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还有这种结果;更没想到,自己向天子坦诚过错,却变成方应物手里的罪供!

  安小伯爷总算增加了点阅历,体会到对天子该如何答话,对方应物这种审案官又该如何答话。但很可惜,这时候才涨的人生经验已经来不及了。

  他还是不明白,自己这种身份的人犯了错,一般就是直接奏请圣裁,让天子根据个人喜好决定,为何今日却让自己到县衙受审?正是因为误入白虎堂,所以才酿成了眼下这个局面!

  方应物似笑非笑的说“你很想知道?叫你当个明白鬼也无妨。前日在都察院,你走了后,我便对戴总宪说,店产主人陈别雪已经将店产献与报国寺!

  所以陈家店产要拆掉建新报国寺,同时原报国寺也要拆除建市场,等于是陈家店产与报国寺换了一下地方!

  这新报国寺地方位于皇城北门外不远的钟鼓楼附近,东朝太后往来方便,比城南偏远地方便利多了,想必太后也是极欢喜的。

  只是你这小人却在中间屡屡作梗,甚至霸占新报国寺地方不放,真是自寻死路!”

  小伯爷虽然年轻,但缺乏管教纵酒色,身体不是很好。听方应物说完前因后果,登时眼前一黑,喉咙一甜,几乎吐出一口血。

  他不知道方应物具体怎么对天子奏报的,但以一个会元的文才,妙笔生花无中生有肯定是手到擒来的。

  他又记起父亲生前说过,读书人多有心机,实在是防不胜防!便愤而高呼道:“吾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TOP

0
  第四百零一章 余波袅袅(上)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安小伯爷醒悟后的怒吼归怒吼,但还处在看热闹的程度,虽然是他自己的热闹。

  但是两旁的胥吏就是久在公堂的老公门,见惯了大老爷审案子,今天从头旁观到尾,看着方知县唱独角戏,端的是叫他们暗暗心惊。

  这案子的要害之处有两个,一是县尊隐忍多时,故意勾着安小伯爷一而再,再而三的闹事,不知不觉之间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成了致命的问题。

  二是县尊使出的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之计,直接把陈家店产和报国寺换了个位置,永平伯原本霸占店产的行为变成了强占报国寺地方。其实这个转接比较生硬,有往永平伯头上泼污水的嫌疑,但关键在于皇家认不认帐?

  以当朝太后那死命为自家人捞好处的性格,在繁华地带有人主动为兄弟寻觅庙产,那自然求之不得、欣然纳之。更何况太后居住在皇宫东北端,从北门出入到钟鼓楼一带很便利,把报国寺搬迁到这里自然是极其让太后中意的。

  今上作为孝子,在这上头自然没有必要忤逆母亲,再说今上也不是什么严于律己的人,所以肯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账了。然后,这永平伯便屈尊到县衙来听审了。

  从头到尾连起来看,众胥吏不得不赞一声运筹精细,心里隐隐对年轻县尊产生了敬畏感。

  方应物侧头对旁边刑房书吏问道:“强占店产、传唤不到、殴打命官、毁损县衙,数罪并罚,按大明律例该当何罪?”

  书吏瞠目结舌,讷讷不能语。这些罪名加起来是很重的,充军流放都是小意思,但犯人可是一位伯爵勋臣,他一个小吏如何敢说出口?

  方应物骂了一声:“不学无术的蠢材”!

  又回过头来判道:“念在是功臣之后,从轻处置,重责三十。枷号示众一日!”在古代做官就是这点好,判罚起来自由度太大了。

  这他娘的也叫从轻处置?安小伯爷忽然悟到什么,天子虽然下诏说叫他到县衙受审,其实就是给他和方应物一个私下里解决纠纷的机会,但方应物却是扯起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的对自己下狠手!

  永平伯转念又一想,即便方应物满怀恶意的把自己修理了,天子大概也不会多说什么。他一个二流伯爵丢人现眼又不是皇家丢人现眼,天子自然没什么感觉,只要事情早点结束就好。

  永平伯念及此,咬牙切齿道:“方大人须知,士可杀不可辱!”

  方知县嗤笑一声,嘲弄道:“你这胡作非为的纨绔也配称是士么?今日不是你撕毁传票的时候了?不是你殴打本县官吏的时候了?不是你纵兵行凶毁掉县衙前庭的时候了?”

  安小伯爷一时间哑口无言。方知县再次下令道:“左右何在?难道叫本官亲自动手么?”

  小伯爷怒喝道:“谁敢?!”

  在大堂上当班的衙役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大老爷的命令应该是听的,但是叫他们去打一个小伯爷的板子,那就实在有点不敢动。

  关键时刻,还是只能靠亲信,方应石大喝一声,从角落里跳了出来。一巴掌把瘦弱的小伯爷拍倒在地上,就像上次对待永平伯府管家一样。

  又有人主动送了水火棍到方应石手里,抬头一看,果然还是张贵张班头。方应石抬起水火棍,呀了一声就要打下去,却又现张班头站在旁边一动不动,忍不住疑问道:“为何不一起动手?”

  张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抬手道:“您请。您请!”方应石撇撇嘴,重新抬起水火棍,一下又一下的打了下去。

  却说在大堂外尚有不少还在等待的百姓,虽然听不真切大堂里生了什么时候,但却都看到先前那气势汹汹的贵人进了大堂没多久,便被按在地上打板子,一干百姓无不震惊的以为眼睛看错。无论是来告状的。还是来喊冤的,无不目瞪口呆。

  那贵人身上的朝服还没有脱下,从式样来看,肯定是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听刚才吆喝应该是永平伯。

  一位伯爵就这样被新知县按在小破县衙公堂上当众行刑?这个场景,让众位目击者感到人生观都被颠覆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象到过这样的场景。

  然后不知挨了多少下,贵人惨叫几声后昏了过去,堂下观众不由得冒出个诡异念头,“原来大人物挨板子时,也和吾辈小民也没甚区别。一样会叫,一样会装得昏死过去,装的一样很像......”

  再然后,便见有个高壮汉子提起昏倒在大堂上的贵人,拖着他一直朝外面走过来。堂外人群刚才看热闹,已经渐渐聚集在门口外一片地方,见状又分开一条路,让这高壮汉子拖着小伯爷继续向外走。

  只听得高壮汉子边走边对旁边衙役道:“县尊有令,将人犯枷号示众!去拿枷锁!”

  人群里又是轰然炸响,也顾不上公堂威严,忍不住的议论纷纷起来。一时间,连官司也顾不上打了,不由自主的跟随着那高壮汉子朝县衙大门走去。官司以后可以再打,但见识要错过一次,那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了。

  大门外还有几个永平伯随从等候,突然见到自家主人被拖着出来,无不惊愕。待要有所动作,却见那高壮大汉捏着小伯爷吼道:“宛平县奉诏提审永平伯,现已经伏法,谁敢劫走囚犯?想造反么?”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永平伯还真被拷上了枷锁,按在县衙大门八字墙的墙根下,像是犯了事的平民百姓一般任由围观。

  顿时附近这一片百姓彻底轰动了,其实不相信传言的人相当多,但扶老携幼的来看过景后,惊叹之余不能不服。受制于技术条件,半日内也就这种效果了,要是放在七百年后的网络时代,只怕一个小时就能传遍全国。

  与此同时,“永平伯仗势欺人强夺店产,方知县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故事迅酵并成型,百姓对这种清官段子的喜闻乐见程度,犹在才子佳人卿卿我我、英雄好汉劫富济贫之上。

TOP

0
  第四百零二章 余波袅袅(下)

  方知县只把小伯爷枷号了一个白天,并没等大把大把说情来临,然后便主动放人了。反正效果已经达到,与其到那时扛着说情压力放人,还不如主动早点放了,更能彰显自己的威权。

  与平民百姓动辄被枷号两三天比起来,时间可以说是很短,但仍然引起了巨大反响,在京城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持续震荡、不绝于耳。

  其中本案的被告苦主陈别雪得知消息后也很愕然,虽然最后他的店产被换成了南城外报国寺地方,但这官司该算是打赢了罢?

  陈别雪看得出来,这位年轻知县挺好名的,他作为普通商人难得能与父母官拉上关系,这个结交机会不能错过。于是陈别雪便很知趣的制作了牌匾,敲敲打打的送到县衙,亦惹得附近百姓驻足观看。

  只是方知县并没有接受,他让身边的娄师爷出面传话道:“为民伸冤乃是父母官的分内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尔等只管安居乐业去,无须节外生枝。”

  方知县不收,陈别雪心里也是无所谓的,只要自己心意尽到并让知县大老爷知道了就行。只是还听说城南要有新动作,旧报国寺地方另有大用,看来还得另择时机走动一番。

  却说娄天化打发走苦主陈别雪后,仍然不改忧心忡忡的模样,寻了个空对方应物絮絮叨叨的说:“虽说这次彻底压到了永平伯,但东主也是曲曲折折的险中求胜,不可习以为常也。

  何况还不知道有没有后患。平白为了一个坐商去得罪伯爵,怎么看还是不值当。实在划不来。”

  方应物心情不错,大笑几声嘲弄道:“出世做官和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若怕得罪人。不如辞官归去隐居田园,那样大概才会不容易得罪人。

  此外,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若依照你所言,那最终也就是平平庸庸的寻常官儿,无功也无过的安安稳稳混到死。你要记清楚,本官是要做青史留名的人物,不是当默默无闻的庸官!”

  见着娄天化跟不上自己思路,担心他要拖后腿,故而方应物有意点拨。便问道:“本官问过你,历代正直大臣多有,为何独独包龙图名声最大,得了青天美名并成为一个模范象征?”

  对此娄天化还是答不上来,这些天他没少想过这个问题,但始终不得要领,或者说不明白东主到底想问什么。

  方应物又问道:“其实理由很简单,故事里的包青天做得是什么官?”这个问题娄天化倒是能答上来,三岁小孩子都知道。“自然是坐在开封府大堂的。”

  方应物鼓掌回应道:“这就是了,原因便在这里面!开封府乃前朝帝都,四方宾客云集,人口稠密前所未有。街头巷尾、酒楼店肆议论极多,消息传递频繁快捷——若非条件如此得天独厚,包龙图如何能成名?”

  好像有点道理......娄天化转念一想。开封府是帝都,宛平县也是帝都。难道东主想生搬硬套包青天故事?连忙又开口劝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本官再问你,包龙图为官多年。立朝刚正无私,触犯权贵不少,为何一直安稳无恙?而且历朝历代其他正人君子多有倒霉的?”

  娄天化看出来了,东主今天是铁了心要教训他,便答道:“在下愚昧,实在不明其中真意,还请东主教导。”

  “经我研磨,大概有几个原因。其一,宋代以文人治国,包龙图本身就是名望很重的清流,甚至是标志性人物,绝非孤家寡人,朝中多有赏识者,一旦有事便能伸手相帮。其二,包青天名扬天下万民拥戴,大概稍有动静,民间百姓便可聚集起来响应声援,开封府人口百万、闲人众多,不能不令人顾忌。

  如此动辄朝野呼应,别人要拾掇包青天谈何容易,盘算其间利益得失,便知道还不如不做。尤其是在包青天成名之后,他威名赫赫,自然奸邪畏惧避让,更不会生事,越发衬得他刚直。”

  娄天化听完这些解读,心里忽然比较了一番——宋代是文人治国,当今的大明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包青天是清流重臣,眼前这位方知县出身也不差,一样是潜力无限的清流新秀,上面亦有臂力;那包青天受万民拥戴,眼前这位方知县也在很努力的去营造这个气氛,目前算是小有成就......去都察院的时候,不就有几百个民众追随相送么。

  这么看来,东主要做稍小一号的青天,各方面基础条件其实都已具备,唯一所欠缺的大概就是时间了。真要成了大气候,让别人顾忌威名敬畏三分,那这个京城附郭知县做起来就轻松多了。

  当然,仅有志向不够,还需要有智慧,不过东主哪里又像是没有智慧的人?想到此处,娄天化彻底心悦诚服了,这份格局确实不是自己所能想到的。不过也好,东主要做成了青天,那他娄天化大概有机会混个“公孙策”当当......

  闲话不提,当初刚上任时,与永平伯案子一起接下的状词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显贵或者太监,方知县又拣了几家,一一发了传票过去。这次衙役们便没有畏缩之感了,领了传票便登门去传唤。

  效果大抵不错,虽然这几家没有肯放下脸面到衙门来听审的,但也都采取了种种法子积极应对,大错写了文书解释,小错便主动改正——没有像永平伯那般明知故犯、跋扈无礼的。

  这年头缺智商的毕竟是少数,有永平伯这个灰头土脸的先例在,别人不能不警醒三分。那方知县真要是个铁面无私的较真人物,手段毒辣又加上最近风头强盛,自家撞上去未必就比永平伯下场好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好!

  几件事情传扬出去,自然又让百姓叫好,皆言建都六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方应物这般雷厉风行的知县。如果不是方知县上任时间太短、酝酿不够,只怕青天之类的帽子已经戴上了。

TOP

0
  第四百零三章 家事(上)



  把永平伯案子处理完毕,方应物的知县生活就渐渐走上了正轨。娄天化坐镇承发房,协助处理县衙事务;王英因为粗通文墨,便负责保管知县大印及掌管用印;方应石则在外为保镖护卫,在内为把门的门官。三人各司其职,一切井井有条。

  至于其他人里,张贵张班头虽然也有掉链子时候,但可圈可点之处亦不少。方知县直接造出一个“总班头”名号,让张贵去坐了这个位置,并掌管所有衙役,算是论功行赏。

  本来方应物是想命名为“总捕头”的,小说里都这么叫,但张贵坚决要改成总班头,他说这个叫法更高大上。

  至于其他人......方应物将娄天化叫来,“户部来文,要本县出动差役三十人,押运京银去边镇。”

  娄天化莫名其妙,这件事务没什么特殊的,照旧例办理就是,为何要将他叫过来特意交代?然后又听到方知县吩咐道:“我看就让钱县丞带队去罢!然后从县衙里找一批不省事的派此差遣,若人数不足再从户口中征发。”

  如此娄天化恍然大悟,押运物资赶赴边境是苦差事,这明显就是要敲打前一段时间很不安分的钱县丞了。

  娄师爷对此毫无异议,前段时间东主位置不稳固时,钱县丞做了什么,衙门上下都看在眼里,若东主不有点表示,岂不显得过于软弱?于是他便遵照命令下去执行了。

  却说没过多久,钱县丞怒气冲冲的来到二堂,要见方知县,不过被方应石挡着不准进。‘Bix IAge’不过钱县丞很不体面的怒吼几声,惹来别人远远看热闹后,便被放进去了。

  钱县丞忍着火对方知县质问道:“本县从未有过县丞亲自押送前往的旧例,不知县尊此举是何用意?”

  方应物和颜悦色的答道:“啊,这件工作关系到边境军心,非常重要,为了表示县衙的重视。只好辛苦钱县丞一趟了。”

  钱县丞显然是不领这个“情”,又道:“押运银两物资去边镇,只需一二公人即可,何须在下前往?”

  方知县很语重心长,“正因为此事重要,必须要派可信可靠之人。放眼县衙,唯有钱大人品格最叫本官信任,所以本官才将这等重任托付啊,还望钱大人不要辜负本官的期待。”

  看着一个二十不到的毛头小子与自己打官腔说套话,钱县丞简直要抓狂。气冲冲的说:“在下好歹也是七品朝廷命官。怎能做这贩夫走卒之事!”

  方应物拍案。高声训斥道:“这叫什么话?你既然是朝廷命官,做得就是为国效力、为君分忧的事,怎么能见到差事就怕苦怕累、推三阻四?圣贤书是这样教你的么?若不愿做事,大可上疏辞官。回归田园有的是逍遥自在!”

  钱县丞几欲吐血,无奈而出。方知县冷笑几声,说了几句上辈子看官场小说学来的话,还挺好用。也难怪领导们都爱这么说话,官腔的存在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及到次日,全体胥吏排衙参拜知县时。刚刚荣升总班头的张贵要积极表现他作为知县心腹的风采,便排众而出,禀道:“大老爷已经上任多时,家眷什物等仍未跟随搬到。小的近日无事,自愿效力帮办!”

  方知县沉吟片刻,拒绝道:“本官住在县衙,一切皆仰仗于公库,此皆民脂民膏也。若将家眷迁来,又要多些用度、耗费公帑!何况本家所在不远,来去便利,便不必多事了。”

  此后方应物又道:“后衙只有本官居住,用不到许多差役服侍,可点计人数,多余之人尽都遣散了!”

  张贵虽然为了不能帮着办私事而遗憾,但仍很应景的送上马屁:“大老爷真乃大公无私也!”

  等方应物回转二堂,却见有家人在等待着,见方应物便禀告道:“家中大老爷命小的来传话,道是夫人要生了。”

  方应物闻喝彩言:“这倒是喜事!”当下也不办公了,带着方应石微服出行,从后门出了县衙,然后回到家中。

  进了家门,便见里里外外喜气洋洋,人人面有喜色的张灯结彩,门子对方应物叫道:“小老爷!夫人刚刚生了一个小公子!”

  方应物看到父亲坐在堂上,施施然上前祝贺道:“恭喜父亲老来得子,啊不,多子多福!”

  方清之习惯性的训斥道:“你现在是一县之父母、百里之表率,浑然也没个正形,如何能教化百姓?”

  方应物低头道:“是,父亲教训的是。”

  方清之难得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大喜的日子里说这些不大好听,便缓了缓口气道:“这是方家的喜事,也是你的喜事。日后务必要兄友弟恭,上下和睦,你这当兄长的要多多爱护相让。”

  方应物虽然没得到允许,但很主动的自行找个把椅子坐下,懒洋洋的说:“父亲你担心的是什么,儿子我明白的很。不过父亲大人尽管放心,别人家或许闹出兄弟不和的笑话,但在我方家是断断不会出现的!”

  方清之很欣慰的点点头,“你有这个话就好,但愿你能记住今日之言。”

  方应物忽然笑嘻嘻的说:“嗯,别人家兄弟纷争,八成都是为了争夺家产基业。可是在咱方家,我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父亲大人你能留下什么家产?你箱笼里能有几个铜板?老家几亩山村土地又有什么可争得?

  即便将来父亲大人前途似锦,能恩荫子孙,无非也就是个国子监名额,谁爱要就要,儿子我堂堂一个会元很稀罕这个么?

  所以父亲大人放心好了,儿子我才不会做出死乞白赖的笑话事!那自然家庭和睦,岁岁平安!”

  方清之对着儿子瞪了又瞪,这话怎么就听着这么别扭呢?当父亲的奋斗结果,完全被儿子看不上,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前几日见到了同年杨廷和的父亲杨春,想必他也是这种心情罢,真是同病相怜!

  方应物站起来告辞道:“今天内院肯定忙乱,我便不去探视弟弟了,明日等诸事理顺再见也不迟。父亲大人也要保重,不要喜极伤身。”

TOP

0
  第四百零四章 家事(下)

  告辞了父亲,方应物当然是回到自己天地。在县衙这段时间,过得简直就像是和尚一样素,佛也要有火,何况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人。

  进了西院大门,方应物见院中无人,掀起门帘登堂入室,却看到王兰王瑜两房小妾都坐在堂屋中,面面相对神态萧索,很是郁郁寡欢。

  方应物打趣道:“这是怎么的?为夫不过才离家上任几日,你们就相思成这样子了?”

  瑜姐儿白了方应物一眼,不过没有说话,依旧手托下巴愁眉苦脸,兰姐儿也是不停的长吁短叹。

  方应物念头一转,便猜到了几分,指着外面说:“莫不是看到那边生了一个,你们眼热了?”

  两女异口同声道:“老爷你知道就好!偏生每次到了紧要时候动辄拔将出来,也不知是什么怪毛病!别人不明内情,只怕还以为是我们不下蛋!”

  方应物拍拍胸脯道:“为夫这不是爱惜你们么?两位娘子勿恼,命里有时终会有!不要担心,为夫我自会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开花结果、子孙满堂。对了,我看现在就是个良辰吉时......”

  方应物边说边摩拳擦掌,裤带才解开一半,忽然听到院首有人高声喊道:“小老爷!大老爷叫你再过去,说是有客人来访,定要你去会客!”

  靠!方应物心里骂了一声,重新将裤带绑上,狠狠的在两女身上各自掏摸一把过了干瘾。然后悻悻的出了院子,到东院正堂去见客。

  这次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方应物的大舅哥,也就是刘棉花家的大公子,单名一个枫字。刘家作为方家的亲家,刘公子得到了消息,自然应该登门道喜,再说此时刘府没有别人了,他这代表不来不行。

  方应物进了堂屋,却见父亲有点小局促,正不明所以时,却见父亲对自己吩咐道:“你这刘世兄来访,仔细招待些!”随后又见父亲对刘大舅哥点点头,然后“溜”了出去。

  方清之不走不行,实在太尴尬了。这位刘枫刘公子的岁数居然与他方清之一样,但辈分资历却比自己矮了一辈......

  面对刘棉花,方清之可以潇洒自如,以官场礼节相见,还算自在。但面对刘棉花这个没什么功名的儿子,方清之就纠结了,实在是无礼可依。尊也不好,卑也不好,相处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只能把儿子叫出来应付。

  方应物则毫无压力,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整天端着大人架子与三四五六十岁的人打交道,早就习惯了,抱拳见礼道:“大兄到访,寒舍蓬荜生辉。”

  刘枫摆摆手道:“都是自家人,无须多礼。我今日到此除了贺喜之外,还是为寻你而来。当初父亲离京之前,说是叫我到你那县衙里历练,我看可以成行了。”

  方应物笑道:“大兄有意,我自然扫榻相迎,不过老泰山临走前有所交待,大兄这七七四十九日尚未守满?”

  刘枫叹口气道:“在府中枯燥无趣,不如早日出来历练。”

  大舅哥着急,方应物知道自己拦不住,只是不明白为何如此猴急猴急的。按道理说,宰辅人家的公子哥应该压根瞧不上区区县衙,千般不愿万般不肯,甚至阳奉阴违死活不去。

  沉吟片刻后,方应物只能点头道:“既然如此,早来助我一臂之力也好。”

  两人之间名为大舅哥与妹夫,但没见过几次,也并不熟悉,寒暄几句就没甚话可说。刘大舅哥沉默半晌,忽然开口道:“愚兄久在乡中,虽然到京师住过几次,但未曾见识过花国风物,听说方贤弟风流倜傥,可否引我一游?”

  方应物愕然,没话找话也别谈这些啊,大家还没这么熟,话题直奔下三路也太难为情了,再说你可是大舅哥,与妹夫谈这些真的好么?难道是被老泰山管教拘束的太久,现在得到解放,终于压抑不住本性了?

  亦或是故意考验自己?想至此处,方应物便正色严词道:“大兄这是哪里话?小弟我洁身自好,莫要相信谣言!”

  这时候,又从外面闪出一人,高声道:“恭喜恭喜!”方应物看去,原来是项成贤进来了。

  这项大公子正式官职尚未定下,所以一直寄居在方应物这里没搬走。今日他从衙门观政回来,听说了喜事,便过来道贺了。

  恭喜完后,项成贤左顾右看,见方清之不在屋内,只有另外一个人坐在旁边,抱拳为礼道:“阁下面生的很,不知是何方高士?”

  方应物心有顾虑,一时没想好如何在大舅哥和项成贤之间介绍,这完全是两个圈子的人,混在一起未必是好事。便含糊说:“这不是外人。”

  项成贤闻言放了心,嘿嘿一笑道:“坊司胡同虽好虽妙,但地方却在东城,吾辈来去不甚便利,不过听说近日教坊司在西城新开了分司,占据了两条胡同,推出了许多新鲜人。这可是你的地面,你作为东道主,不请为兄去参观么?想必那些楼馆都要卖你的面子!”

  大舅哥当面,方应物脸色很不好看,闷声道:“胡闹,吾辈读书人岂可自甘堕落、留恋烟花?”

  项成贤愣了愣,嘲笑道:“啧啧,做了父母官儿就是不一样了,当初你可不是如此说道的......那杭州城花魁袁凤萧,还有京城里杜香琴都还对你望眼欲穿。

  如今成了知县,就开始拿腔捏调了,一张官帽儿当真能扭曲人性,叫为兄好生唏嘘,世人当引以为戒乎!”

  方应物此刻恨不能把项成贤的嘴巴缝起来,回头一定要送他一张牌匾,上面写道“大嘴达人”四个大字!在自己正房妻室的哥哥面前大谈自己的风月历史,这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他忍不住回头去看了几眼刘枫,却见这位大舅哥没有恼怒,反而是饶有兴趣,一脸艳羡向往的表情。

  对此方应物暗暗思忖,莫非此人真是个没经历过欢场的温室公子?倒是可以看出老泰山家教不错......

  可老泰山把他丢在自己身边历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不怕被自己“带坏”么?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到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虽然大舅哥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恼怒”,但方应物也不想大谈风月了,他与项成贤比较熟,话头也容易找,很随意的问道:“项兄如今在哪个衙门观政历事?选官有结果了么?”

  项成贤满不在乎的说:“在太仆寺跑腿打杂,没甚可说的。如今已经挂在吏部排号选官了,不过三甲功名只怕选不出什么好果子,我又不是杨廷和那样的少年天才。

  故而我没什么太高期待,有个中上知县或者府推官便上任去也。要说在下的事情,那实在乏善可陈,不过朝廷最近很是有热闹,方贤弟可否知道内情么?”

  “我最近在县衙全力履新,不知朝廷有什么事?”方应物问道。

  项成贤嗤声道:“你又装相!是装不知道罢?你的老泰山丁忧去职,内阁有了空缺,势必要补上,难道是不值得关心的大事么?”

  方应物恍然,内阁人数无一定之规,但自从三杨辅政后,这二三十年来渐渐稳定为三个,有时候四个。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只有两人,刘棉花丁忧去职,内阁肯定至少要补充一个人。

  这阁老号称宰辅,地位权势尊贵无比,出现了空缺确实是一件大事。但方应物想了想,没有什么头绪,于是便做出不在意的样子答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朝廷阁老人选,你我又有何干?”

  项大公子很好奇的问道:“你不是向来消息灵通、深知内幕么?今天怎的如此迟钝?”

  方应物没好气的说:“那是因为有我那老泰山在,从内阁大学士嘴里当然能获知很多消息。现如今老泰山已经回乡,我又能从哪里知道内幕?”当然,方应物没说出口的消息来源还有汪太监......反正现在也派不上用场了。

  再说在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刘棉花丁忧这回事,也就更谈不上有谁能在成化十七年补入内阁,方应物自然无从说起。

  因而方应物对眼下这个状况差不多也算是一无所知,更别说爆内幕了。不过倒是有个参考,按照真实历史轨迹,过几年次辅刘会被排挤并罢官,然后有尹直、彭时入阁,听说此二人都是万安的党羽。

  项成贤又想起什么说:“还有一件大事,兵部尚书陈大人上疏请辞致仕了!听说天子不会强留,只怕兵部尚书的位置也要空缺出来。朝廷居然同时空缺一名阁老和一位尚书,这可是不多见。”

  兵部尚书陈钺乃是著名的汪芷党羽,他现在要致仕退休,是很好理解的。如今汪芷眼看似乎已经失去帝心,处在风雨飘摇的倒台前夜,所以这陈尚书急流勇退,抢先辞官回乡,总比日后被当成汪芷党羽被收拾好。

  一位正二品尚书只要回了老家,也就没人会追究什么了,也算是政治斗争的潜规则。听到此事,联想起汪太监,方应物只能深深叹口气,这历史轨迹有变的有没变的,惯性依旧强大。

  方应物又对项成贤劝道:“如今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你就老老实实选官混日子罢!不该关心的就别乱关心了,也不是你该关心的!”

  项成贤苦恼的说:“方贤弟饱汉不知饿汉饥,现在满朝公卿中,为兄缺乏过硬门路,这官位还没有靠谱的着落,为兄不想再颠沛流离,心里愿留在京中。如果能猜到新阁老人选,可以看看能否搭上关系,如果还是没有门路那就听天由命算了。”

  某大舅哥一直看着方应物与项成贤说话,忽然插嘴说:“说起此事,鄙人倒是知晓一些。”

  项成贤猛然侧头,连方应物也转过头来盯着刘公子。

  “今日有幸相见,不知阁下如何称呼?”项成贤再次问候道。

  方应物只得透了底介绍道:“此乃我那未婚妻的长兄,刘府大公子也。”项成贤立刻抬手道:“久仰久仰!今夜得空否?教坊分司我请了,你我不醉不归。”

  刘大舅哥有点受不了项成贤的热情,开口道:“家父离去之前,曾经议论过去后之事。他有言道,朝中有一人,乃是名臣近亲,会试第一,为人深诡多算计,善伺机攻人之短......实乃小人也。”

  项成贤听到这些话,忍不住斜视方应物,这几段评论连起来看,怎么看怎么像方应物,不知道刘大学士说这些作甚。

  方应物懒得搭理项成贤,若有所悟道:“老泰山说的可是彭华彭学士?”

  这彭华乃是前首辅彭时(商辂前面那个)的族弟,景泰五年的会试第一,现在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是投靠万安的死党之一。有背景有资历,完全具备入阁资格。

  方应物对彭华有印象,是因为在原时空的历史中,几年后次辅刘倒台,彭华靠着万安援引补入内阁,在史书上属于被鄙弃的那种。难道在本时空,彭华入阁要提前了?

  刘枫点头道:“正是此人。家父说,若他离去后,入阁之人定然是彭华,万首辅必然也极力推举。”

  项成贤疑问道:“徐溥老大人身为礼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声望隆重,更具备资格,怎么能让彭华抢到前面去?”

  对刘棉花的判断,方应物是比较相信的,阻止了项成贤的追问,“我看以徐大人的秉性,眼下此时是不会出面入阁的。或许是不想,或许是不愿得罪万首辅。”

  项成贤忽然就泄了气,要是彭华入阁,那还能有什么新门路?自己依旧只能在吏部撞大运了。

  不过项大公子想起什么,忽的眼前一亮,对方应物道:“我记得上次见面时,你说过你那里的县丞忒不是个东西,不如你想法子把他做掉,然后让为兄我来补上如何?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方应物啼笑皆非,“你说的叫什么话?我哪有想做掉谁就能做掉谁的本事?”

  项成贤的眼神继续满怀期待,方应物又轻哼道:“我脑子生了毛病,才会叫你这管不住的大嘴巴到身边来当同僚!”

TOP

0
  第四百零五章 朝廷新动向

  虽然大舅哥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恼怒”,但方应物也不想大谈风月了,他与项成贤比较熟,话头也容易找,很随意的问道:“项兄如今在哪个衙门观政历事?选官有结果了么?”

  项成贤满不在乎的说:“在太仆寺跑腿打杂,没甚可说的。如今已经挂在吏部排号选官了,不过三甲功名只怕选不出什么好果子,我又不是杨廷和那样的少年天才。

  故而我没什么太高期待,有个中上知县或者府推官便上任去也。要说在下的事情,那实在乏善可陈,不过朝廷最近很是有热闹,方贤弟可否知道内情么?”

  “我最近在县衙全力履新,不知朝廷有什么事?”方应物问道。

  项成贤嗤声道:“你又装相!是装不知道罢?你的老泰山丁忧去职,内阁有了空缺,势必要补上,难道是不值得关心的大事么?”

  方应物恍然,内阁人数无一定之规,但自从三杨辅政后,这二三十年来渐渐稳定为三个,有时候四个。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只有两人,刘棉花丁忧去职,内阁肯定至少要补充一个人。

  这阁老号称宰辅,地位权势尊贵无比,出现了空缺确实是一件大事。但方应物想了想,没有什么头绪,于是便做出不在意的样子答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朝廷阁老人选,你我又有何干?”

  项大公子很好奇的问道:“你不是向来消息灵通、深知内幕么?今天怎的如此迟钝?”

  方应物没好气的说:“那是因为有我那老泰山在,从内阁大学士嘴里当然能获知很多消息。现如今老泰山已经回乡,我又能从哪里知道内幕?”当然,方应物没说出口的消息来源还有汪太监......反正现在也派不上用场了。

  再说在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刘棉花丁忧这回事,也就更谈不上有谁能在成化十七年补入内阁,方应物自然无从说起。

  因而方应物对眼下这个状况差不多也算是一无所知,更别说爆内幕了。不过倒是有个参考,按照真实历史轨迹,过几年次辅刘会被排挤并罢官,然后有尹直、彭时入阁,听说此二人都是万安的党羽。

  项成贤又想起什么说:“还有一件大事,兵部尚书陈大人上疏请辞致仕了!听说天子不会强留,只怕兵部尚书的位置也要空缺出来。朝廷居然同时空缺一名阁老和一位尚书,这可是不多见。”

  兵部尚书陈钺乃是著名的汪芷党羽,他现在要致仕退休,是很好理解的。如今汪芷眼看似乎已经失去帝心,处在风雨飘摇的倒台前夜,所以这陈尚书急流勇退,抢先辞官回乡,总比日后被当成汪芷党羽被收拾好。

  一位正二品尚书只要回了老家,也就没人会追究什么了,也算是政治斗争的潜规则。听到此事,联想起汪太监,方应物只能深深叹口气,这历史轨迹有变的有没变的,惯性依旧强大。

  方应物又对项成贤劝道:“如今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你就老老实实选官混日子罢!不该关心的就别乱关心了,也不是你该关心的!”

  项成贤苦恼的说:“方贤弟饱汉不知饿汉饥,现在满朝公卿中,为兄缺乏过硬门路,这官位还没有靠谱的着落,为兄不想再颠沛流离,心里愿留在京中。如果能猜到新阁老人选,可以看看能否搭上关系,如果还是没有门路那就听天由命算了。”

  某大舅哥一直看着方应物与项成贤说话,忽然插嘴说:“说起此事,鄙人倒是知晓一些。”

  项成贤猛然侧头,连方应物也转过头来盯着刘公子。

  “今日有幸相见,不知阁下如何称呼?”项成贤再次问候道。

  方应物只得透了底介绍道:“此乃我那未婚妻的长兄,刘府大公子也。”项成贤立刻抬手道:“久仰久仰!今夜得空否?教坊分司我请了,你我不醉不归。”

  刘大舅哥有点受不了项成贤的热情,开口道:“家父离去之前,曾经议论过去后之事。他有言道,朝中有一人,乃是名臣近亲,会试第一,为人深诡多算计,善伺机攻人之短......实乃小人也。”

  项成贤听到这些话,忍不住斜视方应物,这几段评论连起来看,怎么看怎么像方应物,不知道刘大学士说这些作甚。

  方应物懒得搭理项成贤,若有所悟道:“老泰山说的可是彭华彭学士?”

  这彭华乃是前首辅彭时(商辂前面那个)的族弟,景泰五年的会试第一,现在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是投靠万安的死党之一。有背景有资历,完全具备入阁资格。

  方应物对彭华有印象,是因为在原时空的历史中,几年后次辅刘倒台,彭华靠着万安援引补入内阁,在史书上属于被鄙弃的那种。难道在本时空,彭华入阁要提前了?

  刘枫点头道:“正是此人。家父说,若他离去后,入阁之人定然是彭华,万首辅必然也极力推举。”

  项成贤疑问道:“徐溥老大人身为礼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声望隆重,更具备资格,怎么能让彭华抢到前面去?”

  对刘棉花的判断,方应物是比较相信的,阻止了项成贤的追问,“我看以徐大人的秉性,眼下此时是不会出面入阁的。或许是不想,或许是不愿得罪万首辅。”

  项成贤忽然就泄了气,要是彭华入阁,那还能有什么新门路?自己依旧只能在吏部撞大运了。

  不过项大公子想起什么,忽的眼前一亮,对方应物道:“我记得上次见面时,你说过你那里的县丞忒不是个东西,不如你想法子把他做掉,然后让为兄我来补上如何?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方应物啼笑皆非,“你说的叫什么话?我哪有想做掉谁就能做掉谁的本事?”

  项成贤的眼神继续满怀期待,方应物又轻哼道:“我脑子生了毛病,才会叫你这管不住的大嘴巴到身边来当同僚!”

TOP

0
  第四百零六章 这是什么状况?

  天色傍晚时,方应物目送项成贤与刘大舅哥离开,他最终还是没有一同出去鬼混。至于项大公子和刘大舅哥接下来要去干什么,方应物也懒得管了,他自己家里还有两个小别胜新婚的没有喂饱,哪有多余的闲心可操。

  从今天的观感来看,方应物忽然觉得这位大舅哥有点“弱”。当然如果放在平常人家,刘大舅哥还算过得去,不好不差的普通人;但作为宰相公子,他未免就有点不够看了,跟他父亲刘棉花那种顶尖人物相比较,差的更多。

  虎父犬子终究常见,念及此方应物叹口气,难怪在所看到过的史料中,堂堂首辅刘棉花的后人寂寂无闻,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老泰山压着儿子不让出来做官,大概也是觉得水平不够“出师”罢。也难怪当初刘吉身为堂堂的大学士,对自己如此不可思议的热切,只怕为的就是“后续有人”四个字。

  感慨一番古今,方应物回了自家西院小天地。却见两房小妾已经置备好了一桌酒菜。美人美食,只等着自己回屋享用。

  小酌几杯,王兰与王瑜对视一眼,便由瑜姐儿开口道:“老爷你上任多时,什么时候将我们姐妹接过去?”

  “这个好说”方应物话说一半,忽然卡了壳。自己今天早晨时角色扮演过于投入,激情满满的顺口装了一次廉洁自律、不占公家一文钱便宜的清官,若转眼间就将小妾接过去,那未免也太打脸了。

  “不急不急。过一阵子再说那破县衙年久失修,真不如家里住着舒坦。”方应物边想边拖延道。

  两女瞬间珠泪点点。轻声问道:“莫非老爷喜新厌旧,厌烦我们姐妹二人了?”

  看着小妾们的哀怨模样。方应物有点头大,心里连连感慨这清官真是不好当也不知道那些江湖传闻中的“豆腐知县”、“青菜御史”之类同行是怎么当下去的。

  哄来哄去,方应物便觉得用嘴巴实在太麻烦了,常言道君子动手不动口,还是动手比较直接。

  所以他揽了两女就要往床上滚,正要兴致勃勃时,忽听到婢女敲着窗户叫道:“老爷!前面门子来传话,说是有人送请帖。”

  方应物只想破口大骂,天都要黑了。谁这么不讲究的来送什么请帖?让婢女把请帖送了进来,展开看去,却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屠滽屠大人落笔,邀他今晚一晤。

  这屠滽也是浙江同乡,与方家常有往来。前文介绍过,自从商辂、姚夔、陆瑜、邹干等阁部大臣离开后,朝廷中的浙籍官员有点没落,阁臣、九卿中竟然无一个浙江人,而这屠滽屠大人已经是浙江官员中最出头的人之一了。也是科道里最高级别的浙省官员。

  所以对方应物而言,屠滽的面子不能不卖,而且方应物还隐约记得,这屠滽未来似乎也是都御使、尚书级别的高官。同时代的本省人里似乎只比谢迁小。

  一万个无可奈何,方应物只得整顿衣冠,离开温柔乡。喊了方应石挑起灯笼,重新出门。大门外有人在候着。见了方应物出来,便引着方应物沿街而去。

  在路上。方应物被暮春晚风吹了几下,头脑清醒过来,顿时疑云泛起。

  屠滽按照江湖地位和资历,应该与自家父亲互相往来才是,怎么会直接找上自己这年轻后辈?而且为何又是傍晚了才来叫人?若非这个带路人是见过的,方应物真要怀疑有别人骗他。

  向西北走了不到半时辰时间,天色渐渐黑了,但却见前方满街张灯结彩,光亮如白昼,隐隐约约有管弦丝竹之音传入耳朵里。

  方应物停住脚步,问那带路家奴道:“这是哪里?”那人恭敬的答道:“方大人请勿惊疑,此处乃是新开的分司胡同,就是要在此会晤。”

  所谓分司,教坊司分司也,胡同里都是什么人家,不言而喻。方应物愕然无语,前番刚正义凛然的严词拒绝了项大公子的邀约,转眼间还是晃到这花街柳巷了?

  还有,这屠滽屠大人怎么想的,召请后辈召到青楼楚馆里会晤?这也太没有正形了,时就是刘棉花也干不出这种没节操的事儿啊。更别说屠滽还是右佥都御使这样的风宪官,更需要格外注意品行,怎能如此不庄重?

  仿佛看出了方应物的犹豫,那带路家奴又道:“我家老爷说了,请小方大人务必前往。”

  好罢,方应物摇摇头,还是那句话,屠滽在浙江帮里地位特殊,面子不能不卖。他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的观察四周,这不是好奇,而是担心遇到熟人,如果看见了就躲避一下。

  绕过几栋院落,来到一处挂着两盏红灯的院首,里面又套着几个小院。另外有人领着方应物继续向内行去。过了穿堂绕过回廊,来到后面一处内院,却见临水建有一栋精致厅堂。

  此时从厅堂里传出颇为激烈的琵琶声,方应物立足听了听,心里更奇怪了,他家与屠大人也算熟悉,但从未听说过屠滽喜欢琵琶。

  方应物满怀疑惑的进了厅内并抬眼看去,正对着他的是一扇黑墨大理石屏风,屏风下面是榻席和案几。有位五六十岁的老者斜靠在矮塌上,身量魁伟相貌堂堂,正在全神贯注的听着琵琶乐。在老者的斜前方不远处,则有一名身穿红色纱衣的窈窕女子,坐在矮墩上低头拨弄着手里的琵琶。

  方应物仔细打量了几眼,便隐隐约约认出这老者是谁,心里赫然大吃一惊,嘴巴几乎合不拢。

  想不认出都难,这位老者可是朝廷里的大名人,乃左都御史、威宁伯、提督京营王越也!当初在午门献俘大礼上,王越当着天下人的面被封为威宁伯,方应物印象很深刻。

  这叫方应物越发的惊疑不定,不是屠滽屠佥宪要请他相见么?怎么成了王越王老大人在这里?而且他与王越几乎是素昧平生,怎的王越突然要单独见他?这是什么状况?

  话说回来,这王越可是一个非常极其特别敏感的人物啊

TOP

0
  第四百零七章 惊声尖叫

  从方应物本心来说,他其实很讨厌这种被大人物召请的情况。因为大人物地位高,掌握的信息更多,这种信息不对等的状况总是叫他费心应付,方应物很不喜欢这种被动的感觉。

  当然,方应物作为穿越者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某些方面他同样也有着不对称的信息,并且用来牟利。

  在认出王越的一瞬间,他的大脑便急剧转动起来,回忆起上辈子研究中关于王越的一些史料。至于为什么是王越而不是屠滽出现在这里,那先不要想了,事情总有轻重缓急。

  话说王越王大人样貌魁伟,性情豪纵,不拘小节,如果评选成化朝最像武将的文臣,那么王大人肯定是全票当选。

  想当年,英宗皇帝需要任命大同巡抚,并提出要求说“样貌类韩雍”者,太文弱的不行,有人推荐了王越,英宗皇帝召见后极为欣赏,便任命王越为大同巡抚,一代奇葩(非贬义)就此诞生。

  这位王越王大人,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甚至说是独一无二也不为过。在整个大明只有三位文臣因军功封爵,王越就是其中之一(王阳明也是)。

  王越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他是大明朝首位总督,也就是说总督之设由王越始。当然这时候不叫总督而叫总制,朝廷曾专为王越设了三边总制这个比巡抚还高一级的官职,总领西北边镇军事。

  当年方应物被发配到榆林时,他的上面是杨巡抚,杨巡抚的上面就是王总制。只是王总制行辕并没有在榆林而已。

  另外王越还有一个特殊之处,他因军功封为威宁伯之后。同时提督京营,按道理应该从文官序列转为武勋序列。但王越执意要保留文臣身份。所以就一直挂着左都御史的官衔,结果出现了威宁伯兼左都御史、提督京营这种空前绝后的奇葩官职。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王越与汪太监交好,被称作是汪直手下“二越”之一。想来王越能在西北战功赫赫,也是因为汪直当监军,能让王越放手去做的缘故。

  方应物正胡思乱想时,琵琶声忽然停了,弹琴女子跪坐在王越旁边开始斟酒。又见王越抬了抬手道:“请坐!”

  方应物抱拳行个礼,然后在下首坐下。主动问道:“下官奉屠佥宪召请而来,不知屠佥宪何在?”

  王越答道:“其实是老夫要请你过来,只是唯恐你不肯来,便借了屠大人的名头,让屠大人代为相邀。当年是老夫举荐了屠大人为佥都御使,这点面子他总要给。”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方应物暗想,又问道:“下官再斗胆问一句,老大人今夜相邀。所为何来?”

  王越端起酒盅,对方应物示意道:“独自饮酒索然无趣,便请了你过来,满饮!”说罢仰头一饮而尽。

  方应物身前亦有案几酒食。长者敬酒,他不能怠慢,连忙也跟着一饮而尽。而后才谦虚道:“老大人想找人喝酒还不简单么?小子何德何能可以相陪。”

  此刻王越已经有了几分酒意。长叹道:“满朝衮衮诸公,还能有谁可与老夫饮酒?”

  从这话里。方应物品出一点孤独的意味。仔细想去也不难理解,王越实在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个性人物。与朝中诸公有点格格不入。他的领域本该是在边镇疆场,是大口喝酒大快吃肉,享受数万官军的敬畏和爱戴。

  不过想是这么想,却不能这么说,方应物应声答道:“老大人说笑了!”

  王越拍了拍身边女子,吩咐道:“老夫这里不用侍候,你去那边为方公子斟酒。”然后才对方应物道:“除了你老夫还能找谁?右都御使戴缙?兵部尚书陈钺?还是韦瑛之流?”

  看来今晚会晤少不得要围绕汪太监这个主题方应物又品出几分意思,王越虽然有了酒意,但可不糊涂,这东拉西扯的话里有话啊。

  戴缙、陈钺、韦瑛再加上眼前这位王越本人,都是朝中公认的汪芷党羽骨干,在当前这个局势下,处境表现各不相同。

  戴缙这种直接背叛了阵营,投机到另一方去了;陈钺这种主动辞官回乡,撂了挑子不玩了;韦瑛最倒霉,因为贪污银两的借口直接被东厂捉走关押审问。所以王越肯定无法找他们喝酒了。

  但是王越把他方应物与那几个人并称是什么意思?他方应物可不会承认自己是汪芷的党羽!

  不过方应物很感兴趣的是,他想知道王越打算怎么办。在上辈子时空里,王越在汪直倒台后受到牵连,被罢免了一切职务,发送到安陆监视闲住,直到弘治朝才得以重新起复。

  想至此处,方应物举起酒杯道:“老大人功盖当世,千古流芳,晚生敬仰已久,今夜同席实乃三生有幸。”

  王越来者不拒,一口饮尽杯中酒,慨然道:“辛稼轩词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老夫如今也只是待死之身而已!”

  方应物假意大惊道:“老大人言过矣,不可妄言待死此语,朝廷怎会亏待功臣?”

  王越呵呵一笑,“以你的聪明,会不知道树倒猢狲散的道理么?韦千户为何被捕?陈尚书为何辞官?戴缙为何结交东厂尚铭?而你,又为什么会上疏弹劾汪公并请废西厂?至于老夫,确实也就是待死了。”

  方应物辩解道:“下官也是情非得已,实在别有苦衷,在尚公与戴总宪面前为了暂时自保不得不为之。至于老大人,远远谈不上待死,目前仍有回旋余地。”

  王越想了想,片刻后反问道:“你的意思老夫明白,是叫老夫疏离汪公,甚至反戈一击?如此再凭借手里的功绩,朝廷必然既往不咎,是也不是?”

  不等方应物说什么,王越又拍案道:“但老夫为人最崇尚忠义二字,汪公待我有恩义,背信弃义的事情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方应物不知起了什么心思,又劝道:“忠义却也有不同的忠义,听闻老大人用兵之时机变百出,眼下或许不必如此迂腐”

  话才说一半,忽然哗啦一声响动,王越背后的屏风突然倒下了,现出一个青衣小帽的消瘦身影。

  方应物被打断了话头,抬眼看去,仍不住吓得惊声尖叫道:“汪太监!”

TOP

0
  第四百零八章 令人心寒!

  方应物从来没想到过,他竟然能发出如此尖利的叫声,正如他从来没想到过,真正的惊悚不是见到了鬼,而是见到了人。

  换句话说,方应物在这一瞬间,突然体验到了与有夫之妇偷情却被对方丈夫抓现行的感觉。

  一开始以为是屠滽要见他,却不料是王越在这里等着,当他以为是王越要找他谈话,却更没料到汪芷突然出现!

  王越老大人忽然放声大笑,冉冉长须很欢快的抖动着,他拿起筷子敲击案几,很有节奏的唱起了自制酒歌:

  “我放歌,君进酒,酒到莫停手!聊宽锦绣肠,小试谈天口,一饮三百杯,再饮五六斗!胃中不平气,散作风雷吼,今尹海静之,曾在君王殿前走!

  君进酒,听我歌,等闲莫负金叵罗!闲日少,忙日多,古来豪杰俱消磨!百岁光阴一掷梭,人生不饮将如何?”

  方应物很仇视的瞥了一眼王越,这歌很不合时宜好不好?王越无视方应物的仇视,提着酒壶,起身晃晃悠悠的出了厅堂,消失在夜幕中。

  方应物再看那边,用很俗气的词来形容,汪芷此刻简直就是杏眼圆睁、柳眉倒竖、银牙紧咬,仿佛还听得见“咯吱咯吱”的声音。

  方应物毛骨悚然,咬牙切齿如此狠,难道汪芷要吃人么?然后却见汪芷脚踩着屏风走了出来,这才意识到“咯吱咯吱”声音是踩屏风的声音,不是汪芷咬牙的声音。

  如此他稍稍松了口气,便很明知故问的说:“厂督你不是去了宣大监军么?什么时候回得京城?”

  汪太监脸色极其愤激。厉声喝骂道:“不回京城,如何能看得到你的丑恶嘴脸?我扪心自问。那点对不起你?将心比心的恩情,难道换来的就是你一封弹劾奏疏么?难怪俗语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真是令人心寒,令人心寒!”

  方应物拱拱手道:“请听我”

  汪芷此时激动无比,哪里有心思听方应物狡辩?事实俱在也没什么可狡辩的。“好!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肯定说自己有苦衷,说自己实在无奈!

  可是你若为了自保,落井下石也就罢了,世间反复无常之人屡见不鲜,读书人换脸如翻书也不差你一个。但你却还大言不惭的鼓动别人。若非亲耳听到简直不敢相信,真真是无耻之尤!”

  方应物耐着性子听汪芷骂完,再次开口道:“在你眼里,我就是这种翻脸无情、忘恩负义的人么?还需要你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监视么?”

  汪芷冷笑几声讽刺道:“这需要我确认么?你的言行难道不能表明你不是这种人?”

  方应物摇摇头,转身道:“那就没甚可说的了,告辞!”汪芷上前几步抓住方应物的衣领继续骂道:“混账!回来把话说清楚!”

  “呵呵呵呵。”方应物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汪芷今夜非常暴躁,看什么都极其不顺眼,又指着方应物喝道:“住嘴!我最讨厌别人这样笑!”

  方应物回过头来后注视几眼,却见汪芷紧抿着嘴。表情十分僵硬,好像强忍着什么似的。再细看,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惊讶道:“你的竟然哭了?”

  汪芷闻言仿佛像是打开了闸的洪水。泪珠源源不断的涌出,沿着脸庞一直摔到地面上。

  但并没有伴随着抽泣或者哽咽的声音,汪芷的神情也很木然而无动于衷。仿佛眼泪是与她完全无关的东西,只是借了眼眶作为管道流出来而已。

  这就是哀莫过于心死?方应物很不严肃的冒出这个念头。她这样没有来历跟脚。似乎也没有未来,短短时间里众叛亲离四面楚歌。此时此刻一定非常孤独罢?

  方应物轻轻拍了拍汪芷的肩膀,叹口气劝道:“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你不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么?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也未尝不可。”

  汪芷扭动了几下身躯,甩开了方应物的手,不过倒是没有开骂了。

  方应物边想边说:“按照正常过程,我可以断定,你完蛋几乎是必然的了,没人救得了你,所以只能从另一个角度着手了。

  我刚才确实是要劝王越老大人变一变的,比如高调结交东厂提督尚铭,然后也学我上奏疏弹劾你。”

  汪芷忍不住闷声问道:“这是为何?”

  “你是西厂,尚铭是东厂,是陛下厂卫里的左膀右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你想过这次为什么你危险了?归根结底是让陛下不太放心的缘故!

  那么换一个角度看,现在右都御使戴缙投靠了尚铭,提督京营王越老大人也向尚铭示好,锦衣卫万通与尚铭勾结听说陛下最宠信的方士李孜省也与尚铭交好我接下来就打算弹劾尚铭内外勾结,把这个消息捅出去。

  这样的尚铭,与之前的你有什么不同?与此同时你四面楚歌人人喊打,成了孤臣孽子,陛下起码会减去一部分疑心吧?此消彼长,转机或许就在其中。”

  汪芷不知为什么,看着冥思苦想为她筹谋的方应物,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之后疑问道:“这能成么?”

  方应物如实答道:“如果成功,你就能渡过这一关,若不成功,那你继续完蛋,没什么变化。所以无论如何,我觉得有必要试试看,不试连成功的可能都不会有!”

  汪芷忽然想到什么,冷哼一声:“所以你就可以痛痛快快的上疏骂我,还能劝说痛痛快快的上疏骂我,而我只能忍气吞声,任由你们诋毁辱骂?

  若事情成了,我还要领你的情,如果事情不成,我真完蛋了,那你们都是上书弹劾过我的人,自然都不会被牵连到,还能立起声望,堪称是左右逢源。是也不是?”

  方应物大怒道:“你什么胡话?这是我呕心沥血为你想出的破解困境之道,你却如此妄加揣测,真是令人心寒!令人心寒”

  “呵呵呵呵。”汪芷今天第一次笑了。方应物不满道:“别笑了,我最讨厌这样笑!”

TOP

0
  第四百零九章 树上鸟儿成双对......

  不过看着汪芷破涕为笑的表现,方应物也就放了心。女人毕竟是女人,要是一时想不开去跳了金水河,那就不可挽回了,他会内疚一辈子的。

  放松了下来,方应物又坐回席位,擦了擦额头。真是奇怪,刚才他竟然紧张的出汗。汪芷也毫不客气的挨着方应物坐下,纠缠着说:“真看不出来你到底是不是骗人,不过即便你是骗我,也请你要骗的像一点。”

  方应物挥了挥手,装作不耐烦的说:“爱信不信!不信拉倒!”汪芷对方应物的态度不以为意,追问道:“你的这个主意,好听点叫做破釜沉舟,其实就是死里逃生,到底靠谱不靠谱?”

  方应物解释道:“虽然说天威莫测,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到目前为止,你是有功劳有苦劳的人,自身有没有直接得罪或者触怒过天子,最多就是在宫外做事跋扈了点,以天子的护短秉性,大概不至于无缘无故对你产生厌恶观感。

  所以天子对你并不反感,只是产生了若干怀疑,而这种怀疑又被别人利用了兴风作浪而已。归根结底,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规律作祟。

  同时天子想要用罢免西厂为筹码,缓和与朝臣关系的契机,免得君臣之间闹得不可开交。这些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你目前的艰难情势。

  总而言之,情势两字里,情是没有问题,关键就在于势了,扭转了势也就挽回了局面。”

  方应物说的口沫横飞。直觉口渴,顺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抬头却见汪芷瞪着大眼瞅着自己。一副不明觉厉的样子,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懒洋洋的问道:“你有什么不懂的?”

  汪芷抱怨道:“你说的都是大道理和猜测,没一句听起来实在的,好似云山雾罩的算命先生,就差手里打着铁口直断的招牌了。人家算命先生是算不准不要钱,你算不准就是要命了。”

  “真不知道你这几年的偌大名声是怎么混出来的。”方应物颇有点鄙视的说,但仍继续诲人不倦的解释道:“当今天子身居内宫,懒得与大臣见面,但又必须要掌控宫外的情势,那就必须要倚重厂卫了。具体地说就是西厂和东厂。更具体地说就是你和尚铭,只看更愿意重用谁。

  据我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三个人能取代你们的,其他几个天子信重的覃昌、梁芳等人都不合适。也就是说,你和尚铭之间肯定要重用一个,不然别人一时半载的接不上来。

  若还有尚铭可以重用,天子自然可以毫无负担的罢斥掉你,但若尚铭显得更不靠谱时,那么天子还会动你么?所以破局之道就在尚铭身上!”

  汪芷撇撇嘴。“你这人就是喜欢想显摆,稍微装一装可怜,你就把话全掏出来了。这么点事谁想不清楚,只不过借你的口梳理一下思路。”

  方应物:“......”

  两人各自想着心事。半晌无言。忽然汪芷幽幽叹道:“经此一遭我算是看透了,厂卫终究是皇爷的爪牙,而且是最容易磨损的爪牙。权柄虽赫但难有善终,今后还不知道下场如何......方应物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人?”

  这是谈人生谈理想的节奏?方应物不假思索的答出一个很标准的答案:“自然是报国家、酬君恩、出将入相、青史标名!”随即他又忍不住反问道:“那你今后怎么办?”

  说起这个。汪芷很迷茫的望着窗外夜幕,“如果这次能逃过一劫。以后就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罢,做得再好也是假的!至于将来......我想去司礼监,只有那里才是太监的最终归宿,不入司礼监,终是蝼蚁。”

  “噗!”方应物憋不住把一口水喷了出来,顾不得擦嘴,捧腹大笑道:“这笑话不错......那司礼监太监可是号称内相,相当于宫中的内阁,代天子与阁老对柄机要、执掌国事,同时统管一切内宦衙门,肚子里没点斤两能坐得住司礼监位置?

  且不说你的真实身份,就说你这读书水平,大概只比睁眼瞎强一点,也能去胜任司礼监?人家司礼监太监无不是内书堂出身,是自幼培养选拔出的精英,学识最差的也能相当于文臣进士,至于你......呵呵呵呵。”

  汪芷又羞又怒,涨红了脸对方应物又踢又打,“你敢瞧不起我?读书有什么难的?我现在读书也不迟!等我将来入司礼监时,你有胆不要求我到门下!”

  方应物躲了几下,见汪芷还不停手,大着胆子反手把汪芷抱住,哼起小曲儿道:“树上鸟儿成双对,我拟票来你批红......”

  汪芷忍不住“噗嗤”的笑出声来,“什么乡间野调,还挺好听。”

  方应物趁机问道:“先不要想那么远了,眼下我有个疑问,你怎么敢偷偷潜回京城?当初你不是害怕入宫为妃,才故意远避边镇么?”

  汪芷避而不答,反问道:“你很不愿我入宫做妃子?”

  方应物干脆利落、很痛快淋漓的答道:“不愿意!”

  “这口气答得很假!”汪芷不满道。

  方应物深情款款的望着汪芷,握着她的手柔声道:“你知道的,我怎能愿意?”

  汪芷满意的点点头,“这还差不多......不过出那个主意的人,已经病入膏肓,没几天活头了,有何惧哉?”

  出这个主意的人?万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掌事指挥使万通?方应物顿时明白了。

  难怪最近万通很不活跃,几乎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原来如此!也难怪尚铭上蹿下跳,敢情也是有了紧迫感!

  要知道,尚公公与万通算是盟友,如果万通一死,他面对汪芷时自然势孤力单了,更是断掉了万贵妃这条路子!

  就是站在万贵妃的角度看,万家兄弟里只有万通有点样子,其他几个都是地痞之流的人物,根本成不了大器。那么她在宫外也只能依靠汪芷了,自然不会再想着把汪芷送到天子身边当妃子。

  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句话放到政坛也一样。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7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