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武夫 【作者:特别白】(4月18日更新至 “第1530章 将来的君臣” )

0
  第1461章 分忧和功勋
  
  “下官明白!”周璞心里一宽,觉得自己提出的策毕竟还是被采纳了,“下官会把握好尺度的。”
  
  丞相一下没有再说话,继续将视线停留在日本国地图上,准确地说,是放在了九州岛上面,皱着眉头一直在思索什么。
  
  “对了,我听说日本厉行海禁,他们的通商港口就是九州岛上的长崎城一地对吧?”沉默了片刻之后,丞相再问。“这长崎城现在是谁家的?”
  
  “回丞相,为了控制对外贸易,防止西部的大名们借着外贸坐大实力,而且为了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幕府在日本全国实行禁海政策,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应该予以告发和逮捕,,因此日本国内基本不再与外界来往,只是在长崎还和别国进行通商。”周璞连忙回答,“在之前的战乱时代,长崎城是大名大村氏的领地,不过幕府一统日本之后,将它收走了,现在是在幕府直领。幕府将这里划为直辖地,派出一位官员负责外贸,称为长崎奉行。”
  
  “原来是幕府直辖啊……那就好办了。”丞相心里了然,然后轻轻点了点头,似乎下定了决心,“告诉岛津忠恒,只要他们跟着我们走,这个九州岛事成之后就送给他们了——不过,是除了长崎之外。等到和幕府签订合约之后,长崎港要被割让给朝廷,作为朝廷对日贸易的中心站,等到我们占了长崎港,就把其他国家统统驱走……到时候坚决不允许他们同日本通商。”
  
  也就是说,丞相已经打定了主意,在这次远征之后,就要独占对日本的贸易权,排斥其他所有国家(其实主要也就是荷兰)的对日贸易。日本国本就富产金银,如果是做独家生意的话,这个利润就十分可观了……
  
  “下官明白丞相的一次了,下官在日本一定会努力,帮朝廷把长崎港拿到手里。”周璞连忙答应了下来。
  
  “不是叫你努力,是要你一定要把长崎拿过来,拿过来了,才算你完成了任务。”丞相正色看着周璞,显得十分严肃,“这次攻伐,军队里面为了争取功勋,一定是会奋力死战的,到时候他们只要打赢了就会有大功。如果你不能把长崎拿过来,那岂不是只能看着军人唱戏?如果全是遵着军队的步调走,你怎么体现自己的作用,我们还怎么封赏你呢?”
  
  周璞微微一愣。
  
  他这时候才发现,丞相已经给他出了个难题,要他在让幕府答应朝廷的条件之外,还要他想尽办法从日本把长崎港给拿过来,然后才会给他记功劳并且给予封赏。加上了长崎港之后,这个任务比之前更加又重了几分。
  
  “周璞,你可有信心?”就在这时候,眼见周璞有些犯疑,一直都默不作声的孔璋终于发话了,“你放心,丞相不会白白给你开条件的,你为国效劳,当然国家也会倾尽全力来帮助你……有了丞相的名头,还怕压不住人吗?”
  
  因为刚刚和丞相的那番话,,丞相提出这个提议,并不只是为了独占日本的通商权而已,同时也是为了同军方争一争苗头,通过从日本捞取更多好处的方式,体现出内阁属下外务司的重要作用来。
  
  而他作为外务司的主官,自然是不会反对这个意见的。
  
  得到了上司的暗示之后,周璞终于明白了丞相的意思,原来是想要叫自己尽可能捞取到军方目标以外的好处。
  
  “下官明白了,下官一定会刻意努力,让日本答应我方的所有条件。”他肃然躬身,表示自己已经领会了两位上司的意思。
  
  “很好,果然是可造之材。”看着周璞这么快地就理解了自己暗示的意思,而且还这么有冲劲,丞相不由得更加满意了,“那么这次就辛苦你一趟了。周璞,这次我将日本的事情都托付给你了,我准备升你当外务司的副司长,并将你作为我和内阁的特命全权代表,可以拥有全权可以去处理相关事宜,大军如果有什么不当行为、或者是有悖于计划的行为,你也可以代表我进行节制。重任在肩,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终于来?。
  
  外务司的副司长,内阁的特命全权代表……官衔和头衔一股脑地砸到了这个年轻人头上,让他几乎都有些头昏目眩。尤其是“全权代表”四字,更给了他一个在攻伐日本期间为所欲为的机会,只要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还怕得不到回报吗?
  
  “下官……下官……多谢丞相……”这个年轻人因为心里激动,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当然,这只是事前的安排而已,如果你把事情办好了,那么该赏你的还会赏你。”仿佛是觉得给他的冲击还不够大似的,丞相又微笑着继续说了下去,“这一次,当然我们也不想只是给日本过一阵风而已,打完了虽然大军要撤,但是总还会留下一些人放在日本。另外,我们当然还要仿高丽的例子,在日本留一个使团,负责节制我国一切在日事务,更何况,对大功臣封爵,那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周璞,该跟你说的我已经说透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努力了。”
  
  仿高丽例……
  
  自从大汉干涉高丽国王废立,强行让被废的国主李珲复位以后,在丞相的指示下,外务司就在汉城留下了一个使团,负责处理大汉在高丽的一应事务。这个使团是由挂着副司长大使领衔的,规模不小,还在汉城划了一块地方当作使馆区。
  
  理所当然的,他们在那里并不是仅仅处理大汉在高丽的事务而已,而是借着大汉的势力,干涉到了高丽的国政当中,由于高丽国主因为之前的政变弄瞎了眼睛,因此本身就不大理事,再加上是因为大汉支持才得以复位的,因此对大汉的使节几乎可以说言听计从。于是,大汉的使团经常可以遥制高丽全国,简直就像是太上皇一样。
  
  在外务司当中,自然大小官员都把能去高丽使团任职当成了了不得的美差,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羡慕那些有机会去的人。周璞本来因为自己精通高丽话的缘故,也打过去那儿享受的主意,不过因为司长孔璋对他十分器重,所以并没有去成。
  
  现在丞相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只要他把皇上和丞相交代的任务都完成,那么就可以仿照高丽例,在日本也设立使团,而他也将继续挂着副司长的头衔然后成为驻日本的大使。高丽国的使团可以在高丽为所欲为,那他到时候不也能在日本为所欲为吗?
  
  更何况,还有封爵……周璞这一家几十代哪有人封过爵?如果他真的办到了的话,那岂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恐怕就连已经逝世的爷爷也会含笑九泉的吧……
  
  一想起这令人无法抗拒的封赏,一想起日本的金银珠宝,一想起自己曾在长崎见过那些妖媚女子,重重身影之下,周璞突然觉得口下生津,然后一口咕哝咽了下去。
  
  “好没定力的小子!”孔璋看到他这幅样子,禁不住笑骂了出来,“还不赶紧应下来?!”
  
  在上司的喝骂声当中,周璞终于清醒了过来。
  
  “谢丞相栽培,下官此去日本,一定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下意识地想要跪下,但是最后一刻突然又想起了新朝不允许官员之间的跪礼,于是收住了身子,弯着膝盖微微摇晃了起来,动作实在有些可笑。
  
  看着他这样子,丞相禁不住也笑了出来。
  
  “好了,你有这份心,我就放心了,努力去做吧。”他摆了摆手,示意周璞坐回到原位去,“因为夏天就可能要动兵,所以这个时间你们得抓紧抓紧,这个年恐怕你不太好过了,早点出发去日本吧。”
  
  “为国分忧,还要什么过年不过年的!”周璞大声回答,“下官准备几天即可出发!”
  
  “说准备几天就不必了,该有的准备还是要做的,不然你光跑过去说自己是大汉的使节,谁又会相信你呢?”丞相笑了笑,示意他不要着急,“该给你配的手下,我会配好的,你且耐心多等待几天,对了,外务司里面应该还有不少会日语的人才,你挑挑吧,从里面找一些助手,送给明白给孔司长,回头他给那些人也安排安排。朝廷天使嘛,?子还是要做足的……”
  
  丞相满面笑容,语气也很平缓,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周璞原本躁动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了。“谢丞相,下官马上就安排。”
  
  “那好,你先下去吧,辛苦你了。”丞相再摆了摆手,让他先离开,“你的条陈今晚我会看,做一些批阅,到时候再还给你,你就尽量按照我的批阅去做就好了。”
  
  “下官告退!”周璞重新站了起来,然后再度向丞相躬了躬身,转身昂然离开了偏殿。
  
  看着他昂扬的背影,丞相还是笑容满面。

TOP

0
  第1462章 东征军的组成
  
  “不错,你挑的这个人有脑子也有拼劲,是个能做事的材料,这下我放心多了。这件事交给你们来办,应该可以办好。”
  
  “谢丞相夸奖!”孔璋也站起来,向丞相行了礼。
  
  “好了,你也下去吧,我要处理别的国事了。”丞相又做了个请他离开的手势,“记得,国朝的体例就是有功重赏,但是有过也必罚,赏我已经摆给你们看了,但要是没做好,罚我也会摆给你们的。”
  
  “下官明白!下官告退!”孔璋也深深一躬身,然后转身离开了偏殿。
  
  就在丞相召见孔璋和周璞,听取他们的汇报并且面授机宜的时候,在城外的大军营地里面,预定将要成为大汉不久之后对日本远征的大军统领者的勇勤子爵赵松,也再次得到了皇上的召见。
  
  不过,这次皇上并不是只召见他一个人了,跟着他一起被调回的那几个参议军官也一起被宣召了。
  
  虽然蒙皇上再次召见是一种莫大的光荣,但是赵松却表现得有些疲惫。没办法,这几天他一直都没有怎么休息,所以脸色十分难看,就连眼睛都有些浮肿,他废了老大的劲才没有让自己的眼睛合上,勉强打起精神来应对这次召见。
  
  其他的人也和他一样疲惫,不过他们见到皇上的次数比之前担任过侍卫的赵松要少得多,所以这种莫大的荣誉感,轻易地就击退了那种疲惫感,他们显得要比赵松精神得多。
  
  他们一见到皇上,就齐刷刷地先行了军礼,然后一起跪了下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找个地方坐下。”看着赵松黑着脸的样子,皇上轻轻皱了皱眉,看上去有些担心。“看来这几天真的辛苦你了。”
  
  “为吾皇效劳,虽死无憾!”赵松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大声喊。
  
  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话,他们这些人其实都是因为早年加入了赵家军才有出头的机会的,没有皇上的话,天晓得他们还在那里受苦,甚至可能早就已经成了流民中的饿殍,哪里还会有今天
  
  他们的感情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在军队内部,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会有这种感恩戴德的想法,所以皇上在军内的威望极高,一直可以说是令行禁止,也只有他才可以放心得把各个重兵集团放在外疆而不用担心任何异常情况。
  
  “好了,都这么累了还行什么礼,赶紧坐吧。”皇上十分关切地看着他们,直到他们一一落座之后,他才自己也慢慢落座。
  
  这里是一个偏厅,是皇上平常和重臣们一起讨论军事问题的地方,所以在房间的中央一个大桌子,上面现在摆放着一张大幅的地图,而在房间的角落里面则摆着沙盘和其他一些文件。
  
  在大家都落座了之后,侍从们走上前来,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摆上了一碗肉羹。
  
  “这是新鲜的羊肉羹,滋味很不错,你们也一起喝吧,大冷天的,喝完了我们再谈正事。”
  
  皇上率先拿起了汤匙,给自己舀了一口肉羹汤,而在皇上亲自动手之后,其他人也次第开始喝起汤来。
  
  “谢皇上!”
  
  热气腾腾的肉汤被灌进了肚子之后,原本的寒意和疲惫一起被驱散了,这些军人们纷纷精神一振,连坐姿也变得更直了。
  
  等到大家都喝完了之后,侍从们重新走了进来,然后拿走了这些碗,而这间偏厅重新恢复到了刚才的那种严肃的气氛当中。
  
  “这几天计划做得如何了?”皇上抬起头来看着自己手下的军官们。“有多少进展了?”
  
  “回皇上,这几天我等一直都在详细参研,努力熟悉日本的情况……现在已经小有心得。”赵松小心翼翼地回答,“不过因为之前毕竟没有太多了解日本之情况,所以毕竟是闭门造车,可能有些东西并不能完全契合事实。”
  
  “一群人现在闭门造车,我也没指望你能造得有多好。”皇上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你们只要肯动起来我就放心了,你们的脑子都不错,只要动了,那总能够拿出点儿法来!好了,现在既然有心得,那就跟我说说吧?”
  
  “是,皇上!”赵松心里一阵紧张,然后期期艾艾地站了起来。“军事首重知己知彼,在出战之前,最重要的是判明敌我两方的优劣。所以之前两天我们一直都在研究已经得到的日本情报,对两军的优劣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判断……”
  
  “继续说。”
  
  “我军既然打算与日本为敌,那么现在主宰了日本的德川幕府自然将会是我军的最大敌人。德川幕府虽然与我国朝廷不能相比,但是毕竟手握大量领地和人口,而且还拥有一个上下相合的体制,其军事层层叠叠的架构都有,如果完全启动,甚至可以调动超过二十万人……毫无疑问,相比我军一个旅的人数来说,此次幕府能够派出迎战的人将会远远超出我军,这将是我军的最大劣势……”
  
  虽然说起来可怕,但是赵松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的畏惧,倒好像是成竹在胸的样子。
  
  “哦,这确实是极大的劣势……”皇上苦笑了一下,“要你们去以一当十,甚至更多,确实是苦了你们。”
  
  “皇上,虽然人数上有劣势,但是我军所处的优势却更加多,所以臣反而极有信心!”
  
  赵松突然加大了声音,然后昂然看着皇帝,“皇上,我军优势有四点。
  
  其一,打仗从来不是靠人多者胜,反而要看谁更加精锐。我军从起家以来,年年连战不停,将士经过了多年的战阵厮杀,将士上下一心,官兵用命,纪律严明。而日军,自从幕府初定之后,已经差不多有二十年没有打过仗了,承平之下早已经武备松弛,更何况如今幕府的前两代将军都已经过世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并没有上过战阵,肯定不习兵事,敌军上下必定不齐,指挥定然不畅。
  
  其二,我军的军械,包括火枪,大炮,都远远胜过对方。据现在所得到的情报来看,日本军大多数用的是刀枪等兵器,少数人使用火器,但是做工粗糙、威力极小,就连准头也不行,他们自称铁炮,但是现在连我军最差的火枪都不如。所以两军交战的时候,即使敌军的人数可以超过我军,但是我军的火力反而会比对方强,依照我们同满洲和蒙古人交战的经验,他们在经受了我军的猛烈打击之后一定难以维持阵线,甚至有可能快速崩溃。
  
  其三,我军海军占据绝对优势,可以坐收转运之利——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各地临海,所以我军依靠海军可以四处转移,攻略任何一点,而日军却只能在狭长的陆地上疲于奔命,无法形成合力,只能处处疲于奔命、被动设防,甚至无法在一处战场集中过多兵力,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长处——人数优势。
  
  其四,我军是奉皇上之命,起大军征讨不臣之国,扬我国威于四海,布我天命于四方,名正言顺;而幕府身为臣下,架空君主,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是为乱臣贼子。同时,幕府是强行掠取天下,各地却还留存着一些豪族割据地方,他们手里有着私兵却对幕府心怀怨愤,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暗中生事反对幕府,这样不仅可以分薄幕府的兵力,还可以让他们无暇全力来应对我们,心不齐他们又如何能够与我们为敌?”
  
  滔滔不绝地说完了这一大段话之后,赵松的脸上已经是信心满满,他抬起头来看着皇上,“皇上,手握如此多的优势,就算是我军人数少上许多,又有何惧?臣必能为陛下擒下日军!”
  
  “哈哈哈哈……”皇上一直听着他的话,默不作声,直到他说完之后,皇上终于大笑了起来,“有意思……一点两点的居然说了这么多,赵松,你越来越会说话了。”
  
  “不是臣会说话,这是臣与几位参议一起共同谋划几天之后得出的结论。”赵松微微垂下了视线,不再敢直视着皇上,“初时接到这个任务,臣等还有些忐忑不安,深怕准备不好坏了皇上大事,但是经过详细参研之后,臣等现在反而已经极有信心了,此战我军必胜!”
  
  “好!”皇上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我希望你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实现这一点。具体的作战方案已经有了吗?”
  
  “回皇上,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草案。”赵松沉默了一下,然后从自己助手那里拿过了几页纸,恭敬地向皇上递了过去。“目前,我们先要将部队的编成做好,这一个旅将会三个满编团,其中和一般的团相比每个团还要加强配备精锐连队,还要配属三个骑士连队组成的骑兵营,另配属火炮五十门,又有辎重团和工兵团共两千人支持。”
  
  “一个骑兵营是不是太少了?”皇上有些疑惑。

TOP

0
  第1463章 推演
  
  “回皇上,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如今我军的战早已经以正面步兵战阵为主,骑兵只是掩护侧翼和击溃敌人之后追击所用,一个旅的步兵并不用配属太多骑兵。考虑到日本的具体情况,一个营的骑兵已经够了。”赵松连忙跟他解释,“另外,根据我们的了解,日本虽然有马,但是都是矮小的马种,完全不堪战阵,纵使数量多也没有意义,我军所用的军马都为精选,在步兵战阵得利的情况下,我军一营骑兵足以如同狂风扫落叶,清扫他们。更何况,这次远征万里,马太娇贵了,消耗也很大,如果带了太多马的话,我军的后勤压力反而过大,影响我军的进展。”
  
  “这个考虑到也不错。”皇上点了点头,认可了赵松等人的军事意见,然后他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不过既然这个旅加强了许多,那么为何只带了两千人的辎重团?”
  
  “这次远征,尽量要以精简为主,以免给海上运输带来困难,反而影响我军作战,所以我们的想法是不必要的人力能不带就不带。”赵松说出了他们考虑的意见,“辎重团都是精选的人,多年经验都在,效率可以弥补人手不足,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人力缺口,我们料想通过雇佣手段,可以让一些日本民夫来为我所用。”
  
  “雇佣民夫?”皇上来了兴趣。
  
  “是的,皇上,我们可以雇佣日本民夫。”赵松十分有自信地回答,“日本的民夫一直都被幕府和武士视为草芥,他们对日本并无多少忠心,又饱受压榨之苦,臣认为只要我等肯出钱雇佣,一定有不少人会接受我军的雇佣,为我军承受一些辎重负累。”
  
  “这个也有道理。不过……钱要多给点,别忽悠那些日本人,我们要把大汉的信用给昭示出来!毕竟我们不是在那里扫了一阵就走,我们是要长留的。”皇上沉吟了片刻之后下了指示,“不要怕多给钱,反正这些钱最后都要记在日本人的头上的!记得,也不要多扰民,他们的草民都被领主割了几百年的血,没油水可榨,把时间花在他们身上是浪费,要与幕府速战速决!”
  
  “臣明白了!”赵松躬下了身来,“臣一定按照陛下的指示做,不扰民,早日逼迫幕府与我军决战,一战而胜之。”
  
  “我会让海军将后勤的工作准备好,运送这支部队需要一支船队,这支船队也需要海军予以调拨。”皇上继续说了下去,“海军的人我会关照的,他们会配合你们,你们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什么,不会有拖延,否则我们拿他们是问!”
  
  “谢皇上恩典!”赵松听到之后大喜,“此战,海军的配合也极为关键,只要有海军的密切配合,臣有信心快速结束这场战事!”
  
  “那怎么打,你有办法了吗?”皇上重新看着赵松,“你打算怎么进兵,逼迫幕府与我军决战呢?”
  
  赵松犹豫了一下,然后和自己的参议们互相对视了几眼。
  
  “回皇上,目前我们已经初步有了两个草案,请皇上定夺,择一而用之!”
  
  “两个?有意思。”皇上微微笑了笑,“都说来听听吧。”
  
  赵松回头看了看这几个参议,然后示意他们将带过来的草案拿出来。
  
  这几个人不敢怠慢,纷纷从自己的公文盒当中拿出了一些纸张。这些已经被墨迹给弄得污迹斑斑的草案,正是他们这几天来的心血结晶。
  
  皇上挥了挥手,立即就有站在不远处的侍从军官走上前来,拿出了一根细细的木棒,皇上接过了这根木棒,然后递给了赵松。
  
  “你就在图上配合我演示一下吧,口说起来没什么意思。”
  
  虽然赵松之前在这间房间多次看过别人在皇上面前演示作战计划,但是当这次皇上将指挥棒交给他的时候,他的心里仍旧抑制不住那种激动——就和之前有机会这么做的人一样。
  
  他总算理解了之前那些人的心情。
  
  能在皇上面前,作为接下来的大军统帅,演示自己精心准备的作战计划,这究竟是何等的荣耀啊!
  
  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弓着腰接过了指挥棒,他的手微微颤动着,仿佛这根软木棒居然有千钧之重似的。
  
  接着,他持着这根细细的木棒,在地图上慢慢滑动,最后留在了标志着沈阳名字的地方上面。
  
  “此次出征,既然是劳师远征,那么就不宜大肆调动,而且既然预定只调用一个旅,那么最好就是从各地抽选精锐为上。因此,此次臣恳请从之前臣统管的那个旅当中抽取一个团,从沈阳集结出发……”
  
  接着,他的木棒又慢慢地往下移,最后定格在了金州上,“然后在金州集结,就地上船!”
  
  然后,木棒后慢慢地往下移,划过了辽东半岛,又慢慢地越过了狭窄的渤海,最后落到了另一个凸出的半岛上面。
  
  “此次集结的部队还有些是从西南抽调的,因此为了节省行军的时间,他们就不用去辽东集结了,我们认为他们可以在登州集结,然后同辽东的那个团一起出发,在海上会和。”
  
  “两路集结?不错。”皇上没有考虑多久就同意了他们的意见,然后又补充了自己的意见,“不过,既然是两地集结分别上船,那协同工作就一定要做好,你们同海军一定要协调好。”
  
  他又将视线重新放到了地图上,“那么,集结好了之后,你们怎么办?”
  
  “臣等觉得,应该在进攻日本之前,给我军找好一个新的集结点,在那里整备兵器人马,然后一举出击!”在皇上的注视之下,这根细木棒继续在地图上微微移动,然后从半岛上移到了海上,然后向东南方一路划了过去,移动到了一个新的半岛上面,最后停到了这个半岛的最南端的一个港口上。“臣等商议许久之后,决定将中转的港口定为高丽的釜山!”
  
  “釜山?为何如此安排?”皇上不置可否,只是皱着眉头问。
  
  “这是经过了釜山是高丽最大的港口,其港口设施和承载能力都胜过其他港口,可以让我军官兵以最为方便的形式做最后的集结准备,而且也可以让我们的给养以最快的方式送达。另外,釜山港是高丽人经营了多年的重镇,他们在后方支援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
  
  顿了一顿之后,赵松又继续解释了下去,“更何况,釜山港也是离日本最近的港口,它和日本的九州岛隔海相望,海上路途十分近,所以我们如果在釜山集结,发动对日作战的时候,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打击到日本,攻入九州。”
  
  一边说,他还一边在地图上演示,用细细的木棒在地图上从高丽的最南端越过了短短的海峡,最后停留到了日本列岛最南端的九州岛上面。
  
  “九州岛上有一个长崎港,这是日本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是一个十分优良的港口,只要我们能够占领该岛,那就可以趁势直接占领长崎港,然后利用长崎港来运输军资和军士,如此就可以获取一个继续攻略日本的基地,方便我军的下一步作战。”
  
  皇上一直都在听着赵松的解释,脑筋也一直在开动思索。
  
  赵松的计划思路并不是特别新奇,但是确实是最平稳最直接的。而他也认为,在握有国力和军力优势的情况下,寻找最快捷方便的路线确实是十分正常的思路。
  
  不过有一件事还需要考虑到。
  
  “釜山离日本如此之近,如果我军大量集结的话,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吧?如果让他们发现了,就很容易有戒备,这对我军不是很有利啊。”
  
  “诚如皇上所说,釜山离九州实在太近,如果我军在那里集结,很容易为日本人所侦知,对我军会造成一些麻烦。”赵松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认同皇上的看法,“因此,在考虑这个计划的时候,我们也考虑了保密的问题,我们想要海军予以配合,将军兵和物资的运输伪装成商船,以便掩饰我军的调动……”
  
  “伪装成商船恐怕也不够吧,釜山港突然多了那么多船,还有那么多战舰,难保不会让人生疑。”皇上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再说了,港口人来人往那么多,他们都长着眼睛,来来去去的什么看不到?保密没那么简单。”
  
  “皇上说得对,是臣想的那简单了!”赵松感觉脸上一热,稍微有些尴尬,“臣接下来会和他们一起商讨,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加稳妥地保住秘密。”
  
  “也不用太强求,这世上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绝对保密的?那么多人长着眼睛,你们也没办法全瞒住。你们已经做得不错,够用心了。”皇上倒也没有追究他们的事务,“我也不强求绝对保密,你们稍微能够掩饰一下就行了。我朝大军打日本,难道还要靠着保密偷袭?那岂不是笑话!”
  
  皇上的这番宽慰,让赵松也放下了心来。

TOP

0
  第1464章 自南向北
  
  “谢皇上宽宥。臣也觉得,就算漏出一点风声,也?至于给我军造成太大的麻烦。想那日本南北狭长,幕府又在本州岛东端的江户,信息沟通想必十分不畅通。我军在釜山集结,就算他们收到消息,也一定是很晚的时候了,然后他们想要做出应对来,也必定会上下迟缓,难以如同我军一般快速。”
  
  “道理是如此,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皇上沉思了片刻之后,终于拿定了主意,“这样吧,我让海军出点人手,让他们假装海盗,在海面上袭击客商,能赶走多少人就赶走多少人,只要人少一点,他们看到的东西也少,幕府就会没那么紧张了。”
  
  赵松想了一想,确实觉得这个主意很妙。
  
  用海军假扮海盗,不仅可以驱散客商,掩饰大军的集结,另外还可以借剿匪为名,调集更多海船物资,实乃一举两得。
  
  “皇上圣明!”大喜之下,他连忙向皇上道谢,“只要有海军的密切配合,臣等必定无忧矣!”
  
  “准备和出征的问题你已经说了,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打呢?”皇上继续看着赵松。
  
  “臣等有两种方案。”赵松马上回答了,“第一种,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九州,然后沿着九州岛一路北上……”
  
  一边说,他又一边慢慢地移动了手中的指挥棒,然后移到了本州岛的最南端,然后一点一点地向上移动。“度过海峡占领下关,登陆本州岛。接着,我军一路沿着沿海的德山、广岛、福山,仓敷北上,最后直取京都!”
  
  随着这一声大喊,细细的木棒也停留在了京都的位置上。
  
  “直取京都?”皇上饶有兴致地问。
  
  “没错,直取京都。”赵松十分有力地点了点头,“如之前同皇上所说,幕府将军篡国乱政,名不正言不顺,日本各地的豪族和日本的朝廷心里一直都十分不满,只是畏惧于幕府的兵威,于是不敢动而已。所以,只要我们占据住京都,然后打出日本朝廷的旗号,支持各地的豪族反对幕府,必定会得到响应。而幕府在焦头烂额之下,也不得不仓促之间起大军西攻京都,然后与我军进行决战,而我军当时尽可以以逸待劳,增加更多胜算。只要决战打赢,接下来就可以追亡逐北,发动更多犹疑不定的豪族起来一起反扑幕府,到时候风雨飘摇的他们必定不敢再和我军作战,只能求和!”
  
  对赵松的话,皇上并没有说支持或者不支持,只是微微地沉吟着。
  
  “那既然要取京都,为什么不干脆攻下九州之后直接坐船北上,在京都外海登陆,反而要从九州一路北上,走上那么多路呢?”
  
  “回皇上,这是我等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多次商议出来才得到的结果。”赵松恭敬地回答,“如果我军要取京都,然后以逸待劳等幕府大军过来决战,那么以幕府的行动速度,就算马上决心夺回西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集结,这些时间里面我军可能就要在原地消耗大量军资。这些军资和粮食如果都从国内运输的话,可能会给国内造成了一些麻烦,所以我们商讨后觉得如果这么打的话,干脆从本州南端登陆,然后一路往上打,这样我军可以沿途收集粮食和军资,还可以扶持当地的豪族起来反对幕府,为我军开辟一个后方,更加方便我军后续的决战——”
  
  “哦,原来是这样……”皇上理解了他们的用意,轻轻地点了点头,“那另外一种方案呢?”
  
  “另外一种方案,要比这种方案激进得多……”赵松在后面拉长了音,然后他手中的木棒慢慢下滑,重新回到了九州岛上。
  
  “我军占领九州之后,尽快肃清倒上的反对势力,然后留下少部分军兵扼守九州岛北端仿制幕府军入侵,其他的军兵,再度登船然后……”
  
  他将木棒划到了水上,然后往东北方向推,木棒在海上滑行了许久之后,最终停留在了本州岛上。而这一次,它停留的地方,已经是本州岛的东端了,确切地说是在一个半岛上面。
  
  “我军直接北上,登陆横须贺,然后与幕府军决战一战定乾坤!”赵松的表情虽然平静,然后已经掩饰不住那种激昂气了,“横须贺离江户很近,而且是一个港口,我军在九州登陆之后,幕府必定惶惶不可终日,从各地抽调军队准备与我军为敌。而幕府的海上力量不强,我军登陆横须贺一定可以办到,而那时候,已经被我军打到了腹心之地的幕府,就不得不与我军强行决战了!”
  
  “倒是好大的胆子!”皇上轻叹了一声。
  
  他能够看出这个计划里面的风险——横须贺幕府的根本重地江户十分近,因此他们肯定会在得到实现的消息之后立刻派大军进行反扑,其中的力度和烈度均不可小视——可以说这是一种冒险的作战。
  
  “臣也觉得我等这个计划是在冒险,不过这种风险并不是白冒的,而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之下。”赵松昂然回答,“臣等仔细看过了有关于日本军队的资料,如果是二三十年前,他们虽然战力还不及我军,但是毕竟久经沙场,和我军尚且是有一战之力,但是现在……臣有把握可以实现这猝然一击,直取幕府的咽喉!”
  
  顿了一顿之后他又稍微把口气放软了一点,“况且,我军那时候已经取得了九州岛,已经算是有了一个基地。在横须贺我们背靠大海,就算一时小挫,也可以安然撤退,不会被幕府军拖住……”
  
  “哈哈,你倒狡猾!”皇上大笑了起来,“如此说来你和他们是倾向于后一种作战了?”
  
  “我等只是提出计划草案而已,两者当中作何取舍,此乃皇上之事,我等不敢越份。”赵松连忙低下了腰来。
  
  平心而论,这两个计划都各有优劣,前一个计划胜在稳妥,可以挟日本朝廷发动各地反幕府的大名,把逼迫幕府前来决战,把天时地利都握在手里;而后一个计划胜在快速,还没有等幕府全部准备好,就以雷霆般的攻势打到江户的家门口,逼迫幕府仓促之间决战,然后速战速决,早日从幕府手中割取好处。
  
  但是两个方案也各有不足之处,前者太过于保守,可能会过于拖延时间,而且日本各地大名到底会怎么样反应,现在也没办法断定;后面这个计划太过于激进凶险,相当于直取首级,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虽然经过细心的情报收集,现在皇上和赵松都已经认为幕府是个貌似庞然大物的空架子,军队战斗力绝对远远不如大汉这些身经百战的精锐士卒,但是以几千大军直接登陆到江户附近的咽喉地点还是有些冒险。
  
  正如赵松所说,兹事体大,这两个方案到底采用哪个,只能是由皇上一个人来做出选择。
  
  就他个人而言,他是倾向于后面那个方案的,最为直接、最为有力,也最能够体现出他和大汉军队的勇气和武力来,但是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皇上的判断,所以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之后就不再多说。
  
  这时候,其他参议也和他一样陷入到了沉寂当中,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上的决断。只有他,能够让数十万大军忠心效死,也只有他,才能够一言决定千千万万人的生死祸福。
  
  然而皇上却没有感觉到他们的注视一下,只是静静地看着地图,偶尔用手比划着距离和城市,一直都没有说话。
  
  “这样吧,我看看日子,过段时间干脆把各方面的人一起召集起来吧,海军,外务司,还有你们,一起群策群力,搞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略来。”过了一会儿之后,皇上摆了摆手,示意赵松重新坐下去。“我们反正还有时间,不用仓促做决定。”
  
  看来皇上是想要再来一次大型的御前会议,让各方一起讨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来。
  
  “臣明白了。”赵松连忙应了下来,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臣这次的计划本来就需要海军的配合,同他们不过商议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外务司……外务司……”
  
  “怎么吞吞吐吐的了?”皇上笑着问。
  
  赵松微微有些犹豫,但是看到皇上笑容满面心情甚好,所以干脆大着胆子说了下去。
  
  “外务司是内阁下属的机关,与我等从军之人无甚干涉,如果让他们列席会议的话,会不会……会不会对我军的调度有所妨碍?另外,外务司虽然是负责我国对外国的事务,但是日本之前一直没有和我国有多少外交来往,也并非我国的朝贡国,他们也派不上多少用场……”
  
  “赵松!”皇上骤然抬起头来看着赵松,惊得他立马低下了头。
  
  皇上明白赵松的心思,他是怕内阁的人牵涉到了这次征伐当中,给他的指挥带来麻烦。然而即使知道,他对赵松的这些心思还是不甚高兴。

TOP

0
  第1465章 大汉的文武
  
  “你真以为你看了一些只言片语就对日本全明白?吗?你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不知道知己知彼几个字?”皇上不悦地皱了皱眉头,“日本虽然并非我国的邦交国,和前明来往也不是很多,但是你以为真的不需要同日本打交道了?再说了,你不是要发动各地豪族起来反对幕府吗?难道你打算只靠自己就能办成?”
  
  皇上的诘问,让赵松额头出现了点点冷汗。
  
  “臣知罪,皇上责备的是。”
  
  “你有什么罪?你就是怕麻烦!”皇上摇了摇头,“你觉得带兵打仗才是自己的分内事,不想和军对外的人有什么牵扯,对吧?”
  
  “皇上……皇上说的是。”赵松有些羞惭,头低得更加低了,“臣是大老粗,没读过多少书,所以不太会跟文臣打交道,深怕因此误了事……”
  
  “你不想被内阁管?”皇上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赵松越发紧张了,额头上的汗珠也越来越大。
  
  虽然他知道自己深受皇上宠信重用,但是有些事是不太能说的,他也从不敢多说。不过,今天是利益攸关,他不能缄口不言,只能强撑着说下去。
  
  “皇上,臣绝无自私自利之心,内阁承天下要务,为皇上支撑国家,臣对内阁绝无意见,而且对丞相也满心敬重。臣之所言绝非是为了自己,而是……而是为了确保此次征伐的顺利!”赵松离席,站着躬下了身来,“臣也知道,这次出征所需要的军资需要内阁来筹集和维持,也知道攻伐日本需要内阁的帮助,但是政出多门只能让上下混乱,令不行禁不止,所以,臣想让皇上明确两方的界限,不让内阁干涉到我军的指挥当中!”
  
  “你不想让内阁人的管住你?”皇上也十分严肃地盯着赵松,“你的意思是,让内阁的人给你打下手?”
  
  “臣被皇上任命为此次远征的总指挥,臣认为自己就是对日交战的总负责人,也应该是对日交涉的总负责人,其他对日本交流的人都应该受到臣的节制,做那些有利于我军的事。这臣个人的理解……”赵松大起胆子,强行说出了自己的要求,“皇上说过,战场瞬息万变,最重要的是临机应变,臣深以为然。军队最重要的就是随机应变然后上行下效,臣如果不能做到临机专断的话,那如何能够保证打胜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臣宁可不接受这重任,以免贻误军机,害了大军的将士!”
  
  他这一番话十分激动,显然是发自肺腑。
  
  他也是从前朝走过来的,早已经见识到了当时前明朝廷对武将的打压和防范,也见识到了在文臣和太监监军的管束之下,军队打仗如何束手束脚,又如何不堪战,因此他决不能容忍这种事在他自己身上发生。因此,今天一听到皇上说有内阁的人要参与到战事当中,他决定冒冒险,拼着今天皇上兴致高,让他定下两边的高低来,如此他才能够安心准备打仗。
  
  “好了,别想那么多,我怎么会和前明一样,动不动给你派上几个监军督师呢?”仿佛是为了让他安心似的,皇上将指挥棒也放到了桌子上,“上面的安排你就不要多质疑了,总之你放心,打仗的事情都由你一个人负责,内阁的人是帮你的!”
  
  虽然皇上没有明确说这次是内阁外务司的人作为他的下属,但是得到了皇上这样的保证之后,赵松仍旧喜不自胜。
  
  “谢皇上!”他直接跪了下来。
  
  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几位参议军官也纷纷离席,同时向皇上跪了下去。
  
  “早点休息吧,会议过两天就开,马同济,黎黄河到时候也差不多该到京城了,我会直接把他们调到你们那里的。你和他们在会议之前可以好好沟通下,到时候在大会里表现好点。开完了大家各自回家,好好过个年节!”皇上挥了挥手,示意旁边的书记将会议记录拿给他看,“好了,你们先回去休息下,辛苦你们了!”
  
  接着,当拿起记录慢慢看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皇上又加了一句,“对了,你们到时候也给太子准备一份计划,不用写得太细,浅显易懂就行了,到时候太子也会列席会议。”
  
  太子到时候也会出席会议?
  
  这几个人又是一阵面面相觑。很快,他们又重新平静了下来,然后再次告谢,次第离开了房间。
  
  他们确实需要好好准备一下了。
  
  又是一场大雪。
  
  自从进入腊月,这寒冬似乎一天比一天厉害,大雪几乎隔一两天就来上一场,京城又被这场大雪浇得漫天素白。
  
  这样的天气里面,京城里家家都禁闭门户,原本繁华的市镇,现在看上去倒像是白色的荒漠一样。
  
  在前明末期,天气就十分寒冷了,每年京畿各地都会下上几次大雪。寒冷的天气不仅让居民的取暖成了问题,而且物资流动不畅也会造成粮价高涨,所以当时京畿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在冬天因为饥寒交迫死去。
  
  但是,自从大汉新朝立国之后,最近的年景要好多了,每次到了天气开始转冷的深秋集结,朝廷都会通过海运从南方运输大量粮食,然后从山西等地发掘一些煤炭运到京城,然后以十分低廉的价格转卖给京城的居民,让他们可以稍稍免于饥寒,也让京畿地区得到了多年来已经罕见的太平景象,市面有井有条杂而不乱,一点都不像是是个初创的新朝。
  
  然而,和京城内的平静不同,在城外的驻军大营里面,今天却是车水马龙的景象,从京城各处的马车踏雪而来,纷纷会集到军营的门口。巡逻的士兵们紧张地在各处巡逻,搜查这些远道而来的马车,一直没停的鹅毛般的大雪,好像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似的。
  
  这些马车在军营门口划定的专门区域停下来以后,车厢里面的人也一个个走了出来,站到了门外。
  
  卫兵们很快围了上来,按照他们早已经十分熟悉的流程,将马车夫和随同人员都隔了开来,然后带到了另外指定的休息区域。而剩下的一群人,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一边寒暄一边踏入了军营的大门。
  
  这些人相貌各异,有的器宇轩昂有的其貌不扬,虽然穿着都不是十分显眼华贵,但是他们行动举止当中都有一种淡淡的气度,围在他们旁边的卫兵虽然神色冷峻,但是都十分恭敬,比之对待之前的那些人要收敛了许多。
  
  他们都是朝廷的文武官员,也就是组成这个新生帝国中枢的那一群人,而他们今天就是被皇上特意召唤过来,讨论一项重大事项的。
  
  而作为外务司的小官,周璞这次也在这些人之列。
  
  在前明,除非是顶尖的内阁大臣,否则一般的大臣是很难见到皇上的,而且一般除了朝会也不会接见那么多大臣。像一群人召见到军营当中觐见更加是闻所未闻,新朝的制度改革之处实在甚多。
  
  一开始因为没有先例,所以文武大臣们觐见的时候总会造成一些混乱,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和冲突,让自以为见惯了大世面的京城老居民们还暗中嗤笑了不少次,笑话大汉朝的这些新贵们果然都是小门小户出身,不懂规矩上不得台面。
  
  不过,经过了这几年的多次觐见之后,这些大臣们也慢慢地习惯了,慢慢地也形成了一套觐见时不成文的规矩,也让群臣觐见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这些大臣们,依照文武的区别分成了两排,各自走在了不同的路上,然后依照官阶资序和爵位高低前后排列,同时,有可能在御前发言的人也可以先行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召对,以避免到皇上跟前时应对失措。
  
  今天来的大臣们自然也是按照这种心照不宣的规则来排列的,文官和武官左右分列而行,而领头为首的就是丞相雍国公王兆靖,走在他旁边的人就是财相平原侯陈宏。
  
  他们两个都是皇上起家的时候就跟着皇上做事的老臣子,这些年又一直呆在京城,因此得到觐见的机会最多,行事也最没有拘束。
  
  这两位重臣虽然神色轻松,但是举止间仍然各有特色,雍国公王兆靖目不斜视昂首挺胸,目光炯炯,将一国首席大臣的风范十足地演绎了出来,而财相陈宏却左顾右盼,好像心里在想着什么心事一样。
  
  当走入到了军营内部之后,丞相因为心情甚好,所以凑到了陈宏的旁边,然后含笑打了个招呼。
  
  “想什么呢?在这儿摇头晃脑的。”
  
  “太简陋了,这儿。”陈宏又轻轻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看脚下露出泥土来的地面,“立国都已经好几年了,皇上住的地方还没有我们好,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心里都有愧啊……”
  
  “皇上喜欢简朴。”因为提到的是圣上,所以丞相的笑容也马上消失了,不过语气还是很轻松,“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跟他说过几次请他住回皇宫了,他都是不肯。”

TOP

0
  第1466章 京师棱堡群
  
  “皇上喜欢简朴这是好事,可是太简朴了也没必?啊?再说了,皇上代表的是朝廷的威仪,要老是住在这么简朴的军营里面,外面怎么看?”陈宏还是不太认同丞相的意见,“不过,请回皇宫倒也没必要,皇上不喜欢幽居深宫和外界隔绝,这是好事。”
  
  “皇宫确实不是什么住人的好地方。”丞相突然叹了口气。
  
  以前在徐州当个读书人的时候,他暗自也羡慕过大明的皇上、畅想过皇上在紫禁城里面的生活。可是他现在的办公地点就在皇宫,所以对皇宫的好感和憧憬也就直线下降。
  
  那里大归大,可确实不是什么住人的好地方,冬天冷不透风,而且大殿的起居相当不舒服。所以虽然他也觉得皇上住军营里有些不大得体,但是也没有坚决请求皇上迁居宫中。
  
  “所以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为君分忧,让皇上有个好地方可以住。”正当他还在感叹的时候,陈宏突然顺着话头说了出去,“紫禁城不大好住人,我们就另外找个好地方啊?”
  
  “怎么?”丞相更加严肃了,“你是说……”
  
  “是啊,我们干脆提请,给皇上修一座别宫吧。”陈宏点了点头,“我们这些大臣一起联名提议。”
  
  “修别宫?”丞相微微皱了下眉头。“这件事我们做大臣的不好提吧。”
  
  “有什么不好提的?这件事就是我们最好提!皇上自己下令修一座离宫,虽然名正言顺,但是天下总有些人会说怪话,我们联名去提请的话……”陈宏微微笑了起来,“那皇上正好也可以顺应天下臣工之请了不是?这对皇上可是方便太多了。”
  
  丞相默然了。
  
  “皇上可不一定喜欢这个提议。”片刻之后,他才低声说。
  
  “难道你忍心让皇上就老是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着,我们就老是在这军营觐见?一次还不能把满朝的文武叫来,不然就得有人在外面罚站了!”
  
  陈宏的这番话十分有说服力,于是丞相真的微微意动了。
  
  虽然已经身居相位,但是他对皇上的尊崇却还是如同当年在徐州时一样赤诚,所以他也十分乐意看到皇上在履行了皇帝职责的同时,能够得到与皇位相称的待遇,简朴得太过分了可不好。
  
  “新朝刚立,我们就大兴土木,这样……这样不太好吧?”犹豫了片刻之后,丞相终于慢慢地开口了,“再说了,皇上那里就过不了关,他可不喜欢劳民伤财。”
  
  “前明发徭役是劳民伤财,我们可不是!”财相大笑了起来,“我们发人过来,可是要管饭食还要发工钱的,何来劳民?”
  
  前明的徭役十分苛刻,经常要发百姓去各地工程服劳役,不仅严重耽误生产,而且服劳役的百姓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可以说是一项恶政。而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新朝建立之后一方面注意减少征发劳役的数量,限制各个地方的衙门胡乱驱使民力,另一方面也明文规定不再无偿征发劳役,而又官府来负责饭食和薪饷。
  
  虽然这样做比起之前来要消耗更多朝廷的资源财富,但是新朝的民怨却被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这项政策,再配合其他的一些举措,以至于新朝明明是新近建立而且各地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各地百姓反而感觉日子要比前明时期宽裕不少。
  
  当然,这一项项支出浩大的德政,是建立在朝廷远比前朝强大的财政能力上面的。因为之前在徐州的经营,朝廷在建立之前就已经控制了大量工坊、矿山和商行,这些产业将财富源源不断地集中到了朝廷手中,也让朝廷可以相应地减少一些对农税的依赖,自然农民的负担也减少了不少。如今,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江淮和京畿地区已经从战火当中恢复了旧日的元气,隐隐然有了一派新兴气象。
  
  而这些成绩,自然也离不开朝中文臣们的努力,丞相财相等人组成的内阁和精挑细选的各地官员在这几年当中声望水涨船高,这两个人还被时人慕为今之萧何和陈平。
  
  也正是因为顾忌到朝廷和自己的名声,所虽然丞相也不反对让皇上住到更好的地方去,但是还是有些犹豫踌躇。
  
  “建造宫室可不是小活,如何不算劳民?”丞相反问。
  
  “建造宫室虽然是大工,但是更多的是要工匠,大字不识又不懂建造的百姓能用得了多少?顶多是用个千把人吧,现在各地虽然缺人,但是可没有缺到这份上,反而可以安置无地的流民,让他们有个工可做,不至于为饥寒所催迫。”财相马上就回答了丞相的反问,“丞相,反正都要给这些流民发放饭食的,让他们为皇上造造离宫总比白白给了要合算多了吧?”
  
  “这倒也是啊。”这个说法丞相也很快接受了。
  
  虽然天下已经粗粗安定,但是各地辗转逃难的流民还并没有全部散去,其中有不少人就集中在京畿地区。朝廷每年从江南运过来的粮食,有不少就是发放给这些流民的。因为各地的攻防对劳力的需求很大,所以新朝并不热衷于分配无主的田地,所以大部分的滞留流民一下子陷入到了无事可做的窘境里面。从这一方面来看,让他们有工可做,去给朝廷修建离宫,总比白白发放粮食养着他们要好多了。
  
  “这事跟工相说了没有?”他的态度马上软化了下来,“这事没有工相发话可不大好办。”
  
  工相是指现在在内阁当中任大臣的卫国公徐厚生,他负责的就是全国的工矿和建造事业,如果要修建离宫的话,选址、建造都离不开他的主导,也只有他能够组织起足够的工匠和人手把事情办成。
  
  更何况,他是皇上的妻弟,和皇上的关系更加非同寻常,如果他也参与到陈情的大臣们的行列里面,皇上更容易被说服。
  
  “工相现在在郊外,督造棱堡,这个构想我当然还没有来得及跟他说。”陈宏笑了笑,“不过,想来他应该不会反对这个主意吧?”
  
  前明经营了京师很多年,原本京师可以说得上城高池深,防御拿着刀枪弓箭的步兵和骑兵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枪炮的威力已经越来越大,原本京师周边的那些防卫措施越来越显得无用。在前明的最后几年,赵家军几次北上进军,京师的防御都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城墙在赵家军的大炮面前显得格外孱弱。
  
  既然把京师定为了新朝的首都,那么京师的防御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朝廷上上下下的共识就是京师现有的防御设施完全不堪使用,必须整个推翻重建。因此从几年前开始,新朝就开始了京师外围防御设施的建设。
  
  和之前历朝历代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建设是由工相徐厚生亲自领衔负责的,而且他的身边还有一些来自于西洋的建筑师作为顾问。
  
  此时,西洋各国已经用枪炮交战了百年之久,就在不久之前还曾打了持续30年的各国混战,所以他们对建造防御枪炮的要塞最有经验,因此新朝一开始就注意吸取他们的经验,通过传教士从西洋聘请了不少建筑师来协助徐厚生,在京城郊外修筑防御性的棱堡。
  
  这些棱堡十分厚重,而且行状呈六角星形,里面多置枪炮,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攻过来的敌人射击。在工匠们的设计当中,要修建十几座这样的棱堡,星罗棋布围绕京城一圈,可以真正让京城的防御变得固若金汤。
  
  卫国公徐厚生素来行事谨慎认真,而且京城的防御工事又是头等的大事,所以自从他领到了这个任务之后,他一直亲自督办在工程的第一线,经常在各个棱堡之间来回视察,生怕下面懈怠,影响了眼见临近年关了居然也没有回家休息,着实让人有些敬佩。
  
  “他应该不会反对。”丞相也马上同意了陈宏的看法,“只要有他在,这倒好办了许多!他最近不是在京城郊外天天跑吗?那给离宫选址的事情不就可以一并办了?”
  
  “顺便,棱堡修完了之后,工匠们和工人们可以就地迁到别宫那里,方便。这样就更加不算劳民了吧?”陈宏的想法也和丞相差不多,接着,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似的,他又大笑了起来,“那些西洋工匠们也不是只会修碉堡吧?我看可以找他们问问西洋的宫殿怎么修的,然后取其精华也用在离宫那里,这岂不是融汇东西万邦之长,显露出****的气象来?”
  
  “把西洋建筑也一起修在别宫里?有意思,有意思,就这么办!”丞相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同样大笑了起来。
  
  不过,笑着笑着,他慢慢地又想起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欸,不对啊,劳民的事情你说了,可是伤财呢?修别宫可是要花上大钱的吧?钱可是个麻烦事啊?”

TOP

0
  第1467章 内阁的打算
  
  “泱泱大国,给皇上修个住的地方,花点钱又算什么?这钱出得起!”陈宏又笑了笑,“不是说要打日本吗?日本国盛产金银,只要从他们那里拿上一大笔,还怕没钱修个离宫?财政部我是头头,我算得清,只要不将这些钱纳入到军兵费里面,我们腾挪一下,钱当然拿得出来!再说了,日本的金银矿和铜矿都有那么多,只要把他们的矿山贸易垄断在朝廷的手里,这里面可以得到多少财富?修一座离宫倒是小事了!”
  
  “原来你还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丞相恍然大悟,然后又皱起了眉头,陷入到了沉吟当中。
  
  他已经明白过来了,财相提议为皇上修离宫,虽然大半是出于作为臣子对皇上的一片热忱,希望皇上能够更好地享有天下,另外一小半原因,则是想要借着修离宫这个由头,从皇上手里把未来日本矿产贸易的管理权划归到内阁财政部的手里。
  
  “你是丞相,国家财计你又不是不知道,虽然朝廷重商,而且对地方控制强大,收入远胜于前朝,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处处捉襟见肘。纵使可以向全国发债,用债款来弥补不足,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债款累计太多恐怕会对国家不利。所以,依我看,得想尽办法开源。皇上不也是这么想的吗?打开日本国门,将那些金银纳入到我朝府库当中,以缓解燃眉之急我觉得这次征伐不能作为权宜之计,反而应该趁这个机会,让朝廷掌握到日本的独占贸易,依此就能大大缓解我等的困境。”
  
  日本多产金银铜,这些贵金属现在都是大陆需要用到的货币材料,而在盛产贵金属的同时日本却很缺乏其他资源,需要从外部输入铁器、枪炮等等物资,所以如果独占这些物资的贸易的话,朝廷就能够从这些贸易当中获利极丰,可以部分解决财政的困难。
  
  “好话你倒是说了,可你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和财相的兴奋相反,丞相反倒是苦笑了出来。“想要从军方他们手里夺食,那可不是很简单的事,得看皇上的意见。”
  
  “所以我们就给他修一座离宫,让皇上开心开心啊!”财相理直气壮地答,“我们老是跟皇上哭穷,说这里困难那里没钱,不能把钱用到军兵费里面,虽然能够皇上经常会听取,但是老这么说皇上怎么会高兴?我们得让皇上知道,我们终究还是为了这大汉的江山花钱的!”
  
  为了防止前朝武人地位过低的积弊,国朝一开始就在体制上抬高了军人的地位,不仅确定了文官不得统军、军队的统帅权相对独立的原则,另外还规定了军队的花费相对独立的原则。
  
  每年军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列一个预算数字提交给朝廷,这个预算是一年的大致军队支出,称作军兵费,而军兵费内阁是不能驳也不能删减的,只有皇帝能够决定批准与否,如果对某项支出不满,内阁不能直接删除,只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写成相关的条陈呈递给皇上,由皇上来决定是否删除。
  
  当然,为了防止军队过于跋扈,内阁对军兵费的支出具有监察权和审计权,如果发现有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挥霍的情况,内阁可以各自具结条陈,呈递给皇上身边的咨询机关,并且勒令处理相关的责任人。
  
  不过,由于大汉是初定天下,而且一直都在对外用兵,所以虽然每年的军兵费都是极为浩大的支出,并且没有办法按照内阁的心意进行删减。同时,虽然每年不得不忍痛从本就不够的财政收入里面划出军队所需要的费用,但是内阁对这项支出却无法发挥应有的影响,就连对军兵费的监察权也暂时形同虚设。这种状况,包括丞相和财相在内的文臣们都希望能够有所改观,至少要让内阁把军队的钱款来源、用途和去向都给掌握清楚。
  
  这次对日本的进兵,依赖的就是大汉军队的声威,可想而知,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日本的这些金银矿藏、乃至贸易的渠道和垄断权,都会落入到军方系统手里,这就相当于为军队增加了一个不受内阁监控的利源,以后想要监察军队的支出情况恐会变得更加麻烦,并且也不利于内阁每年确定军兵费的数量。
  
  内阁想要从军方的口里夺食,一定要经过皇上的首肯,如果皇上不点头,文臣们现在是拦不住军队的,尤其是在日本这样一个要靠军队进行征服的国家。
  
  所以,为了讨皇上开心,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的财相,就想出了“修造离宫”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离宫可以供皇帝居住,体现皇家的威仪和大汉朝廷的声势,也可以以离宫修建的开支为理由,让皇上把日本的贸易转移到内阁控制。在财相看来,相比于垄断日本贸易所能够得到的利润来,为皇上修建一座离宫倒也不算是难以承受的开支了。
  
  “就怕皇上不高兴啊!”丞相摇了摇头,显然并不如财相这么乐观,“我们是一片赤忱,可不要被他误解成我们在打压军队了,治国最重要的就是上下一心,要是我们一片好心,反而平添误会,那可就让人追悔莫及了。”
  
  “你是阁揆,是天下文臣之首,自然要为国家、为皇上考虑,怎么能事实都想着皇上高兴不高兴呢?难道皇上不高兴,利国利民的事情我们就不做了?”财相貌似有些不悦地反驳,“再说了,吾皇起于行伍,对军队的老兄弟老部下照顾是很正常的,但是照顾太过了也未必是好事,如今****一方、骄横跋扈的人现在也有不少,如果再让他们能够独自执掌日本那样的利源,纵使一两代人里面还不足为患,但是一直持续下去,几代人之后可还怎么得了?照我看,我们不管军队的人事升迁,但是军队的财政监察之权是一定要让内阁握在手里的,每年军队只能从内阁手里拿钱,不能自己有独立财源,否则那可是养虎遗患啊!”
  
  丞相停下了脚步,静静地思索陈宏这番话。他没想到这个平素十分低调、并且待人随和的平原侯,居然在心里已经想了这么多事,有些事居然还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你倒是个为国着想的大臣。”沉默了片刻之后,他点了点头,“你想的问题,我也想过几次,确实应该好好提提了。离宫的事情我来办。”
  
  “你是内阁之首,你开个头了一切都好办了。”眼见丞相终于答应了自己的提议,陈宏松了口气,“你放心,这事不会让你一个人去扛的,你一挑头,内阁的人都会一起上复议。我倒想看看,谁还不愿意让皇上住个好点儿的地方了?”
  
  如果内阁大臣们同时陈情,皇上应该也会顺应天下臣民之心的吧?丞相也默然承认了对方说得很有道理。
  
  在他看来,为皇上修一座离宫,同时将未来的日本贸易垄断权囊括到内阁的手里,都是对国家对皇上大大有利的事情,也值得他去一并争取。
  
  “内阁我看没人会反对,就这样吧。”他长出了一口气,“日本的事情,也要跟皇上好好争取才行”
  
  说完了之后,他稍稍侧过了身来,看了看跟在他后面的孔璋和周璞等人。这些人都是他的下属,所以离他比较远,他也并没有跟他们打招呼的打算,只是递了个眼色过去,然后伸手虚指了一下旁边了陈宏,暗示他们等下先跟陈宏私下沟通一下。
  
  这两个人虽然小心翼翼地跟在了卫兵后面,但是并没有忽略过丞相大人递过来的眼色,连忙同时向他微微躬下了身来,表示自己能够领会丞相大人的意思。
  
  很快,卫兵将他们带到了一座大屋旁边,然后所有人都跟着他们停下了脚步。
  
  大堂的大门很快打开了,几位穿着黑色制服的侍从武官迎了上来,一边朝这几位朝臣行了行礼,一边将他们引入到了这个大屋里面。
  
  这座大屋比之前皇上和重臣们商议军国大事的偏厅还要大上许多,是专门用来召开大型国事会议的。
  
  大屋里面十分宽阔,地面上铺着地砖,墙壁边则烧着木炭,所以里面的气温很高。四周的墙壁上都挂了铜质的灯盏,里面还点燃了蜡烛,照得四周都是亮亮堂堂的。里面的桌椅也多了许多,除了正中央的一张椭圆形的大议事桌之外,周边还有不少椅子,是用来给那些职位较低的官员们列席的,一帮情况下他们只能旁听,偶尔可以发言。
  
  而几个神色肃穆的记官则坐在角落里面,默不作声地准备着记录接下来的会议纪要。
  
  在这种紧张气氛的感染下,除了几位已经习以为常的内阁大臣之外,那些很少有机会觐见、抑或是第一次来觐见的文武官员们则立刻变得拘谨了起来,连动作都缓慢了许多,生怕在这里闹出了事故,影响到皇上的心情。他们低垂着头,按照官阶资序找到了自己应该坐的座位,然后迟疑地坐了下来,也没有交头接耳,一时间这大厅突然变得有些异样的寂静起来。

TOP

0
  第1468章 大汉财相
  
  就在他们还在屏息凝视的时候,一位中年的侍从武官突然走进了大厅,然后马上成为了所有人视线的焦点。
  
  这个中年人一身黑色军服,胸前佩戴着禁卫军的金色徽章,神情十分庄严肃穆,看得出来是长期呆在皇上身边的侍臣。
  
  “传皇上的口谕。”他先轻咳了一声,然后大声说了出来。
  
  一瞬间其他人都屏息凝视,等待着他的传喻。
  
  “大冬天的叫你们过来也辛苦你们了,今天的会可能要开很久,你们先到旁边的茶水间喝点热茶暖暖身子吧,如果饿了的话那里还有些肉干,口味不错,可以吃点。”这位侍臣以严肃的口吻说出了这一段话。
  
  皇上严肃传来的口谕,竟然是这样的话?
  
  那些从没来过的文武官员们面面相觑,脸色变得很古怪,一副想笑而又不敢笑的样子。他们没想到皇上居然这么随意,口谕里面说一些这样的事。
  
  不过,两位重臣却早已经习惯了皇上的风格。
  
  “臣领旨!”他们同时应了下来,然后站起来,离席前往旁边的一间房间,那里就是茶水间。
  
  因为国事会议经常会召开很久,所以这是皇上为了体恤臣下而特意设置的休息地方,在召开国务会议的时候,经常会找间隙休会,让累了或者饿了的大臣们可以先休息一下,恢复精力。这两位重臣自然也多次在那里休息过。
  
  在两位重臣的带头下,其他文武官员们也纷纷离席,然后跟着他们一起暂时走出了大厅。
  
  因为之前受到了丞相大人的暗示,所以周璞和孔璋在离席之后马上凑到了丞相和财相的旁边。
  
  “你们两个等下跟着平原侯去休息一下,他有话要对你们说。”丞相低声嘱咐了他们,“我有事要先见一下皇上,你们先谈吧。”
  
  “是。”两个人都恭敬地应了下来。
  
  丞相也不多说,甩手就离开了他们,然后走到了那位中年侍从武官的身边跟他说了几句话,这位武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住地点头,然后带着他往另外一边走了。
  
  身为丞相之尊,皇上给了丞相十分多的礼遇,其中有一项就是他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觐见皇上,所以在他提出了在国务会议之前觐见皇上的要求之后,侍臣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来来来,你们跟我过去休息一下吧,我们的时间挺紧张的,要抓紧一下。”目送丞相离开之后,陈宏拍了拍这两个人的肩膀,然后示意他们跟自己走。
  
  孔璋和周璞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跟在他后面走了过去。
  
  茶水间很大,虽然已经涌进来了一群人,但是并不显得逼仄,各个前来参会的大小官员都各自聚拢在了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寒暄,讨论着接下来的会议。
  
  这也正是皇上在这里设置茶水间的一个用意,会场上太过于严肃,而且皇上又经常会在那里出现,所以大小官员们经常只能正襟危坐,不敢太多说话,也没有办法形成和谐的讨论气氛,而在茶水间,一边喝着茶一边讨论,气氛就会轻松许多,也方便他们先把会议上的问题沟通好,避免争议。
  
  同时,官阶在这里和其他地方一样起作用。
  
  这个大的茶水间,旁边有一些小隔间,用帘子和外面隔绝了起来。这些小隔间是专门留给重要大臣在里面商讨机要事务的,一般的官员无权使用。
  
  作为内阁重臣,陈宏有权使用茶水间里面的小隔间,而这下他也正是带着孔璋和周璞两个人来到了隔间里面。
  
  一进来,他就随随便便地坐了下来,然后有侍者过来给他们奉上了茶。这个侍者表情严肃,一放下茶就转身离开了,接下来只要里面的人不拉铃,他就绝对不会再进来,以免打搅到大人们讨论军国大事。
  
  还没有等侍者走出隔间,财相就随手拿起了桌上的杯子,然后没有什么雅致地大喝了一口,然后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嗯,好茶!果然是福建那边特意送过来孝敬上的啊……真是不错!”
  
  而一旁的孔璋也笑着拿起了茶杯,浅浅地喝了一口。“确实好茶。”
  
  然后他也招呼了一下一直不动的周璞,“知和,这可是福建的会稽侯特意从自家的茶山上精选出来的武夷大红袍,滋味那是相当的好啊!皇上体恤我们这些大臣,所以特意将这些茶供给了茶水间让大家喝一些,来,你也尝尝吧,机会难得,在外面你可没多少机会喝到这么精选的茶了!”
  
  竟然是御用的精制茶!原本就有些紧张的周璞,现在变得更加紧张了。
  
  自从今天跟着丞相和孔司长头一次来到皇上的行在,他就一直感到浑身都有些不自在,就连步履都没有了往日的稳重。
  
  这也怪不得他,皇上兴于草莽,天命所归,文治武功无所不通,在天下人的眼里,那是千年难出的厉害人物,哪怕是他的那些敌手们都满怀敬畏,更何况周璞这个小官?在来到这里之后,虽然心里有一些荣幸,但是更多的却是害怕,深怕自己在皇上面前表现不好。
  
  不说皇上了,这里的重臣也比比皆是,面前不就是一位侯爷吗?公侯公侯,这可是和丞相大人一样尊贵的人啊……孔璋资历深,而且还有封爵,可以和他们谈笑风生,可是自己就不一样了,由不得自己不小心应付。
  
  “谢大人。”他恭恭敬敬地朝平原侯和孔司长颔首,然后也端起了茶杯,轻轻地喝了一小口。
  
  茶汁一入口,他就感觉舌尖一阵甘爽滑顺,犹如琼浆一样,微微在唇齿间黏黏。接着,他闭上了眼睛,将茶杯也重新放到了桌子上,细细地感受着茶汁在口中的回味。
  
  真是好茶!
  
  一瞬间,他好像忘却了之前的一切紧张和忧虑,悠然陷入到了这种品茶所带来的舒适中了。
  
  “没骗你吧?是好茶!”平原侯看着他这个样子,禁不住大笑了起来,“孔璋叫你知和,我也这么叫吧,知和啊,你们的孔司长跟我提过你,我看你确实是个靠谱的人,以后是能前途无量的。这里的茶啊,以后我想你也有的是机会来喝!”
  
  财相居然说我前途无量!
  
  这句话让周璞精神陡然一震,整个心里都兴奋了起来。
  
  “学生……学生不才,哪里……哪里当得起丞相、您还有司长如此抬爱?学生只是一心一意想要做好本职,并没有……并没有……”
  
  “欸,不要这么谦虚嘛!有冲劲有抱负是好事,太老成了,就没有锐气了,也办不好事。”财相摆了摆手,示意周璞不要说太多客套话。
  
  接着,他的神情慢慢地变得严肃了起来。
  
  “今天我把你们两个叫过来啊,其实也就是为了你们手中的这件事。”
  
  果然是为了征日的事。孔璋和周璞对视了一样,然后同时做出一副聆听状,静待财相接下来的指示。
  
  “不瞒你们说,皇上一开始打算说要征日,我是有些顾虑的,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附和皇上的意见。”财相也没有故意卖关子,而是径直地说了下去,“你们都是内阁的人,虽然不是我们财政部的职司,但是总归是同出一脉,所以我跟你们明说了也没关系。现在国家虽然大体安定了,但是毕竟百废待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所以就难以承受再来一笔巨额的支出……远征日本,就算派兵不多,所要消耗的钱粮肯定也是一笔极大的数字。不过,后来我考虑了一下,又同意了皇上的意见,你们猜是为什么?”
  
  孔璋和周璞又对视了一眼。
  
  “没错,还不是为了日本的那些金银!”财相摇了摇头,然后大笑了起来,“日本国的那些金银贸易,在我朝打下来以后,一定是要由我朝来独占的,也就是为了这些东西我们才会千里迢迢去打那么一仗。”
  
  “财相大人所言甚是。”孔璋试探性地回答了,“日本国的金银确实储量丰富,正能为我所用。”
  
  “为我所用!这话说得太对了!”财相面带笑容,然后拿起杯子,将里面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金银为我所用!否则打这一仗就太得不偿失了……”
  
  虽然财相字面上的意思很浅显,但是他的笑容却看上去颇有深意,所以两个人一下子有些莫名所以。
  
  在一时间诡异的沉默当中,孔璋忍不住开口询问了,毕竟他虽然是半路才参与到赵家集团里面,但是资历还是有几分的,在平原侯面前态度也可以随意一些。
  
  “敢问财相,是否有什么要事要告知给我等呢?”
  
  “要事的话,丞相自然会跟你们说明的,现在我要跟你们说的,是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你们姑且听听就行了,不用太往心里去。”陈宏轻轻松松地舒了舒腰,“就当是听一些我的建议吧。”
  
  “请财相尽管指示。”

TOP

0
  1469章 夺倭人之心
  
  “这次确实是辛苦你们了,为了让皇上的目标得以实现,你们得鞍前马后劳苦上好一段日子,没有你们帮忙,恐怕日本也不会那么容易打赢……”陈宏先给这两个人捧了一下,然后话锋马上一变,“不过,打赢日本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我们不是为了打赢日本才过去的,而是为了从日本那里榨到钱。而且,这钱,得落在朝廷手里,落在内阁手里……只有这样的话,这笔账才算得过去,朝廷打这一仗才不亏,你们说是不是?”
  
  “财相说的是。”两个人连忙答应,心里则在揣测财相的话到底是什么用意。
  
  “我就跟你们明说了吧,朝廷这次不单单只是想配合军队把日本敲开而已,朝廷真正的用意,是想让你们敲开之后,帮内阁把日本握在手里,所以……你们不单单要考虑怎么对付日本人,也要考虑下怎么在战后,让内阁垄断日本的金银贸易,开拓一笔大大的财源。”
  
  停顿了片刻之后,他笑眯眯地摆了摆手,“你们也知道,本朝体制和前面的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文武殊途是做得最厉害的,文官轻易插手不了武人的事,也没办法对武人的事做什么干涉,所以,如果日本贸易的独占权和金银矿的经营权真的都落入到了军人手里的话……以后想要拿回来恐怕就难了啊,如果真要是那样的话,内阁岂不是白白地出了大力,为了别人做了嫁衣?这笔账可就划不来了啊……”
  
  虽然财相说得云淡风轻,但是孔璋和周璞两个人已经听得有些暗暗心惊。
  
  尤其是周璞,他听到这番话之后,简直有些目瞪口呆。
  
  他在朝廷里面供职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对本朝的典章制度也早已经熟稔,他心里知道财相说得没错,大汉现在确实是文武殊途最厉害的朝代。
  
  之前的大一统王朝,体制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文武的分界不是特别严谨,文官可以治军,武官也可以为相,而到了宋明之际,更是崇文抑武,搞得只有文臣才能统御军队,也成了华夏武力不振的原因之一。
  
  而楸朝却不大一样,本朝起于微末,是皇上和一众兄弟一手一脚拼出来的,因此军队里的勋贵极多,权势和声望都十分隆重。更何况,和前明太祖不同,皇上并不猜忌军队里面的勋贵,也并没有着手消除大将们的羽翼,反而一开始就构造了文武分别的体制。
  
  在皇上定下的这个大汉体制里面,文官对军队的一切都是插不上手的,军官统御军队,军队的预算由军队自己确定,内阁无法自己删减,就连朝廷里面主官人事和后勤的官员,也是由军官自己充任并且递选的,可以说是自成体系。
  
  另外,在过去的王朝,打仗虽然离不开赳赳武夫,但是军队毕竟还需要读书人来充任军师、参军等等职务,负责谋划和后勤工作,但是随着皇上在军队里面大力发展文教,现在军队里面自己就充斥着“读书人”,还有专门的武学堂来培养专门指挥的军官。周璞听到有同僚私下里传言,在武学堂里面,那些有前途的军官除了必要的文字知识以外,算学、地理都要学,考试要求极严格,可以说各个都是饱读之士。听说海军学堂里面,每个未来要当舰长的精英军官还要学天,有专门从西洋聘请过来的海上专才来教导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后进来学习怎么操作天文仪器,以及用星象星位来判断战舰在茫茫海洋中的位置。
  
  我朝可真是奇怪啊,外面不要文士,倒却在武学里面养状元……这是周璞得知这个传言之后的一个奇怪想法。
  
  不管他怎么想,大汉的武人地位极高、而且不受文臣掣肘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皇上看上去也没有尾大不掉的顾虑,短时间内也不想改变这种状况。所以,财相说得很对,若是真让军队把什么东西抢走了,想要挖走就难了。
  
  周璞私下里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皇上终究还是会选择抑制武人以避免武人过于骄横跋扈,就算皇上不想,未来继承皇位的人也会这么去做,但是那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也用不着他来操心。
  
  现在需要他操心的是,内阁想要叫他把日本的贸易垄断权和金银矿的经营权拿到内阁的手里——这就等若是要他从虎口里面夺食,这可不是什么容易做的事情……
  
  可是他没有不同意的权力,内阁给了他这样的表现机会可不是白给的,他身边还有的是一身本领只求上进的专才,由不得他自己不努力表现。
  
  “财相的意思,下官明白了。”过了片刻之后,周璞有些艰涩地开口了。“在下会按照内阁的指示去做,定不让丞相和财相两位大人失望!”
  
  “你有这份心就好。”财相只是微笑着,“其实我们也知道,这事不容易办……所以你现在好好想想,该怎么才能做到这事。”
  
  周璞低下了头来,再度陷入到了沉吟当中。
  
  “这事的关键就是,让日本人什么都听我们的。”这时候,孔璋接过了话茬,“不光是幕府一家听,还得各地的豪族和日本的朝廷也听,让他们衷心顺从我们,事情就好办多了。军队在日本想要做什么,那也是要日本人来配合的……”
  
  “倒是这个理。”财相点了点头,“如果日本人情愿来靠着我们,纵使军队跋扈,他们也说不上什么来吧?”
  
  接着,他突然伸出了手来,轻轻地拍了拍周璞的肩膀。
  
  “知和啊,军队有力,可以摧其胆,夺其魄,你们这些人就得有巧有智,要夺了日本人的心啊……切记,要用军队之威来威吓他们,然后又让他们不得不心甘情愿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做。”
  
  “下官……明白了。”周璞的额头出现了汗珠,但是还是点了点头。
  
  “明白了极好。”财相脸上仍旧笑眯眯的,“日本的事情你熟,我们也说不上多少东西来,我们只是说些大致的目标,具体的方略还是要靠你,你是深得丞相和我的信任的,只管放手去做吧,只要能达成目的,做了什么事我和丞相都能给你们兜底!只要事情办成了,天下还有什么是得不到的?用心吧!”
  
  接着,他不管已经受宠若惊的年轻官员,径直地拉了拉座位边的铃绳,马上就有一位侍者端着茶壶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又给他们面前的杯子续上了茶。
  
  “再多喝点,这么好的茶,不多喝可就可惜了!”
  
  正当这几位朝廷官员在暗中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当朝丞相雍国公王兆靖也在侍从武官的带领下,来到了皇上的书房。这时候,皇上正在几位书记官的陪同下口述要旨,为接下来的国务会议做准备。
  
  一看到丞相单独来求见自己,皇上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几位书记官先出去,接着,他笑容满面地打量着自己的丞相。
  
  “怎么,丞相。会还没开你就找上我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他和丞相的交情已经很多很多年了,彼此之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老兄弟,虽然心中已经分了君臣大义,但是实际上在皇上心中,他还是当时那个老兄弟,因此私下见面的时候根本不拘礼数,十分随意。
  
  “臣参见皇上。”丞相没有先回答,而是恭敬地跟皇上躬身行礼,然后才抬起头来,同样笑容满面地看着皇上,“会上的事情,大家可以讨论,臣是另外有事情想要跟皇上说说。”
  
  “哦?什么事?”皇上有些好奇。
  
  “这对臣对陛下都是好事,请皇上体会臣等的心意,不要推脱。”丞相先给自己拖了个底,然后再继续说了下去,“臣今天和财相大人寒暄了一下,他告诉臣说,经过了这几年的努力,京城周边的棱堡工事现在已经修筑得差不多了,一部分棱堡甚至已经完工,所以现在准备的工匠、劳力和材料都还有不少富于……”
  
  “是想从我这里挖人?”皇上大概明白了丞相的意思,“好啊,你们想要让他们用到哪里去?”
  
  “臣等商议了一下,既然这些人力物力闲置了都十分可惜,而且京城周边现在也没有巨大的工程可以吸纳他们,不如干脆在京城郊外给陛下修筑一座离宫,这样可以方便陛下居住……”
  
  “离宫?”皇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这是何意?我要是想要住宫里的话,京城里面有的是宫殿呢。”
  
  “皇上,您体恤民力,不愿意在土木上花费太多,这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不过,您毕竟是一国之尊,老是呆在军营里面,总有些……总有些不大合适,毕竟宫妃和皇子们又不能住在军营里,长期如此的话,总有……总有亲人隔绝之忧,再说了,外界也会因此震疑,以为我大汉还是天下未定,不能镇之以静。因此,臣等以为,为了安天下民心,为了顺天下之意,皇室还是要一起住在宫里为好。”雍国公王兆靖并没有因为皇上的脸色而退缩,而是继续全说了下去。

TOP

0
  第1470章 为陛下考量
  
  “另外,以臣等看,紫禁城并不是宜于居住的地?,自从迁都京城之后,前明那些天子们大多寿数不昌,以臣等看,恐怕也与紫禁城的风水大有关联……所以,综上来看,臣等为皇上修筑一座离宫,方便皇室居住,这才是为后人谋国之举……”
  
  “为后人谋国……”皇上轻轻地复述了一边,咀嚼了其中的意思。
  
  丞相的意思其实也是挺明白的了,皇上克勤克俭,但是后来的皇上可未必如此,天子也不可能代代一直都住在军营里面,迟早会是会搬入宫殿的。既然迟早会搬,那不如现在就搬,毕竟现在皇上勤俭,下面的官员也还算恪尽职守,花费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面,要是过了一两代人再修离宫,恐怕花费会不可胜计了。
  
  “皇上圣明,自然有裁断,臣等只是将自己的思索所想说出来而已,仅供皇上垂询。”丞相再度躬了躬身,“不过,臣等还请皇上放心,这次臣等考虑过,绝不会滥用民力劳民伤财,工相现在在督办各处的棱堡修筑事宜,办事十分得力,而且已经对京城周遭的地理形势十分了解,接下来臣等可以让他来亲自负责离宫的修筑事务,必定不会让皇上失望!”
  
  看来这是内阁里面已经有了共识的神情了。
  
  “你这还真是……”皇上摇头苦笑了起来,“人家的大臣都苦劝皇帝不要花钱大兴土木,你们这些大臣倒好,变着法的请皇帝修宫殿,你们就不怕被人暗地里笑话吗?”
  
  “皇上克勤克俭,乃文乃武,是圣君,何须我等来劝谏?”丞相一脸诚恳地回答,“我等是皇上的大臣,理应为皇上分忧,皇上若是能和皇室一起在皇居当**享太平之乐,我等就算被人暗地里笑话一下又何妨?皇上解民倒悬,还了天下一个太平,难道修一座离宫都当不起吗?那岂不是真的笑话!”
  
  虽然这看上去很像阿谀奉承,但是丞相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话。在定鼎天下之前,他还曾担心过皇上一旦坐了龙庭之后就会丢掉原本的朴实精悍的性格,沉溺于皇帝的享ˋ当中,但是皇上一直以来的励精图治的表现,打消了他心头的担心,甚至还让他心疼起了皇上。他虽然聪明,但是绝不是个狡猾的人,也不喜欢以顶撞君主的方式来卖直卖名,皇上做得好,他就真心地夸赞,也真心地希望让皇上能够过上和天子相配的待遇。
  
  “你……”皇上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最后还是笑着摇了摇头,“好吧,说不过你,这事先放着,以后再议!”
  
  “是!”丞相也没有再说下去了,皇上既然没有直接回绝,那就说明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
  
  “好了,没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吧?没有的话我们就去开会吧,他们现在喝茶都已经喝得不耐烦了吧?”皇上站起了身来。
  
  “臣还有一事要禀告皇上。”丞相肃然再说,“兹事体大,臣觉得还是先要个跟皇上说明为好。”
  
  “什么事不能等到会后再说呢?”皇上停下了脚步,但是还是有些疑惑地看着丞相。
  
  “这事正好就是与接下来的会议有关,臣又是内阁之首,所以臣觉得最好先和陛下达成一些默契为好,免得……免得下面还以为皇上与臣沟通不畅,平添误会。”丞相小心翼翼地说。
  
  “嚯,居然说到这么严重的份上了!”皇上越发惊奇了,于是又重新坐了下来,“那就说吧,不过最好快点,不要让群臣都久等了。”
  
  “臣其实也正是为了离宫的事。”丞相微微躬下了身来,“想必皇上也知道,我朝如今励精图治,财源广开,朝廷收入远远超过于前朝。但是如今我朝也在四处用兵,而且还要安抚万民,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在巨大支出的重压之下……朝廷总有入不敷出之感。”
  
  “知道知道,这不是老生常谈的吗?”皇上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们啊,三天两头说这些事,我怎么可能忘了呢?这次要打日本,不就是为了让你们缓一口气吗?”
  
  “皇上明见万里,一下就找到了办法,来解决困扰我们时的问题,臣等是十分佩服皇上的眼光的。不过……”丞相的声音放得更加低了,“日本虽有金银,但是只有到了朝廷的手中,那才能为国纾困,不然的话,纵使有金山银山,不也是徒然肥了一些人的私囊而已,于国于家无用。”
  
  “你这话里有话的,何必这么弯绕?”皇上再度皱了皱眉,“难道拿下了日本,还怕金银弄不到手上吗?”
  
  “日本库藏的金银,毕竟是要作为未来的赔款没入中国的,所以臣倒是不担心,肯定能够流入到朝廷手中……不过,日本的金银,地下还藏着更多,以后会慢慢地从地下发掘出来,那时候可就是源源不断了。自古以来,发一笔横财都不如拥有一个源源不断的利源,横财用不了多久就会花光,稳定的财源却可以连续多年都滋补朝廷,所以臣看中的不是那一笔横财,而是日后的财源稳定与否……皇上,臣想恳请陛下在打下日本之后,将对日本的贸易垄断和金银流出都交由给内阁处理,让内阁拥有一笔巨大持续的财源,既可以安天下之心,也可以让朝廷的用度支出得以稳定,这样离宫的修建也可以加快进行……”
  
  “哈哈……哈哈……”皇上终于明白了丞相的用意,所以禁不住失笑了起来,“这下……这下终于图穷匕见了啊?我还以为你们今天终于转了性了,主动帮着我花钱,原来骨子里面还是老一套啊!怎么,是要从我这里拿走日本的金银,然后送一座离宫给我是吧?”
  
  “皇上富有四海,无论是日本的金银还是离宫,都是皇上的东西,臣等拿不走也不敢拿。”丞相的表现愈发恭敬了,“臣等真是为了保守好皇上的财富,所以才斗胆向皇上提出这个请求。”
  
  “你是担心到时候军队的人把那些金矿都弄到自己手里?”皇上并没有因为他的奉承话而迷失自己,反而直接地问了出来。“所以想要让内阁亲自负责?”
  
  “臣并没有嫌忌过任何人,”为了不至于背上离间皇上和军人关系的褟名,丞相连忙否认了这个问题,“臣等只是想要更好地利用日本那些还潜藏在地下的财富而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臣等不先为皇上考虑好,做好因应的准备,等到日后木已成舟,想要再改变可就有些晚了……我们把金银矿从幕府手里抢出来,可不是为了送到别的人手里,不管是落到日本豪族还是别的人手里,那以后再想要拿出来岂不是事倍功半?为了皇家和大汉的安宁,臣等觉得还是先做准备为好……”
  
  说到这里之后,丞相就缄口不言了。
  
  说到这份上已经够了,再要露骨就不符合他臣下的身份,虽然他说得很隐晦,但是他知道他的意思皇上完全能够明白的。
  
  文武互不统御是皇上钦定的铁则,至少在皇上这一世是不大可能更改的,所以他也不想改变,但是内阁应有的利益他还是要争一争的——内阁的利益,不就是皇家的利益吗?难道对大汉来说,日本未来的金银流入到某些私人的腰包里面,要比流入到大汉的银行要好?
  
  也正因为自知毫无私心,所以他说得也没什么顾忌。
  
  皇上也一时没有回答,只是皱眉沉默着。
  
  对丞相的忠心和能力,皇上是毫不怀疑的,他也在各种地方利用各种机会来表达对他的尊重,稳固他首相的地位。
  
  可是下面的大臣们私下里已经达成了这样的默契,倒是让他微微有些吃惊。
  
  不过,他并不生气。
  
  文臣有些自己的心思,武臣也有些自己的心思,虽然有为自己部门争取利益和影响力的私心,但是他们本质上都是为了大汉的朝廷做事。
  
  这种良性的竞争,也是他乐于看到的——有竞争,大家才会更加认真做事。
  
  “丞相的意思我明白了。”片刻之后,他终于松下了表情,然后微微笑了起来,“丞相的话不无道理,我会采纳的。虽然大军还未出,但是自古谋定后动才是正理,我们既要事先想想该怎么打仗,也要想想怎么在打仗之后做出对大汉最有利的安排来。到时候,内阁自然会参与其中,一同参研,丞相放心吧。”
  
  “谢皇上!”眼见自己的每一条建议都已经被皇上认真听取了,而且皇上如此信任倚重自己,即使是宰相之尊,他还是心里十分激动,又是深深行礼。
  
  “没别的事了吧?那这下我们同去吧,走!”
  
  内阁的文臣们在茶室当中的私会,并不只是此次与会的大臣们唯一的私下碰头,而文臣们私下里的盘算,当然也不会是大臣们唯一的盘算。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1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