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武夫 【作者:特别白】(4月18日更新至 “第1530章 将来的君臣” )

0
  第1471章 召见
  
  就在平原侯陈宏还在跟孔璋、周璞两位朝中大臣谆谆告诫的时候,在另一间隔间里面,蔡国公、元帅石满强也正在和他在军内的后辈们倾心交谈。
  
  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元帅,此时正穿着军服,坐在一张方形茶桌旁边,而赵松也穿着军服坐在他的对面,而他两边的位置上也坐着不同的青年军官。
  
  石满强和赵松都是军内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两位军官能够同他们坐在一起,自然也绝不会是泛泛之辈,他们正是被皇上钦点进未来的征日大军的大汉军队后起之秀黎黄河和马同济。
  
  这四个人刚刚一落座,上茶的人就来了,不过因为这几个人都没有说话,所以在那种军人特有的肃杀气氛之下,侍者老觉得浑身不大自在,倒茶的时候就连手都有些发抖,好不容易倒完了茶,立刻如蒙大赦一般地逃了出去,深怕惹得这些军爷们不高兴。
  
  即使侍者跑了出去,这里一时间也没有人说话,气氛还是有些沉闷生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蔡国公石满强把他们一起叫过来之后,一直都没有说话。
  
  军队最讲上下之分和阶级资序,多年呆在军队之后这些人都已经把这当成了金科玉律,即使是到了远离前线的地方也放不下,元帅没有开口,所以没人敢于开口。
  
  再加上元帅的地位最高,而且掌兵多年,所以虽然他态度随和,但是自然有一股气势在,震慑得其他人也不敢轻易开口。
  
  不过,虽然遵守阶序的戒律,但是其他三个人却并没有显得畏缩,只是同样**地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不卑不亢地等着元帅发话。这四个人都是英挺不凡而且气度森然,把原本就不大的茶室隔间衬托得越发逼仄。
  
  赵松是皇上的堂弟,而且多年来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俨然有在未来成为大将的趋势,而这两个年轻人,马同济是巨鹿侯马冲昊的大儿子,黎黄河则是颍川侯黎大津的儿子,都是出身不凡,并且同样也从军多年,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也气度不凡。
  
  ?为元帅一直没有发话,所以沉默持续了很久,只有他们的胸前挂着的那些勋章,随着他们胸口的起伏而不断闪烁着烛光。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鼓励国民尚武的风气,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在开国之后,皇上在提高军人待遇、让军人自主指挥和升迁之外,还开始在军队里面颁发各种勋章。
  
  这些勋章各有等级,而且式样经过了精心设计十分好看,奖励给那些奋勇作战和负有指挥责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军人。
  
  果然,当皇上开始用这些勋章奖励部下官兵的时候,果然在军内引起了极其剧烈的反响,广受好评。
  
  这些勋章里,最高等级的是梅花形状,用纯金打造,是用来专门颁发给获得了最高荣誉的军事统帅的,只有独自统领一支方面大军,完成了一次歼灭大量敌人的大会战,赢得了如此巨大的功勋,才会被授予这样的勋章。目前在大汉军队内部,也只有位于顶点的元帅们才拥有这样的勋章,因此金梅花勋章也就成了封为元帅的标志。
  
  自从出现了这枚勋章之后,奋勇作战、出生入死,得到一朵大金梅,也就成了军队内部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军官的共同理想。就连赵松和黎黄河马同济这些大汉的勋贵,也同样摩拳擦掌,一心想要让自己成为未来的元帅,佩戴着金梅花,笑傲天下。
  
  此时这朵硕大的金梅花正在元帅的军服上熠熠生辉,压过了其他所有光线,凛然宣告了自己是万军顶点、无可撼动的地位。
  
  第二等级的就是兰花形状,用银制作,依照大小和成色又分作三个小等级,此时赵松的胸前佩戴的就是一枚二等的银兰花勋章,马同济和黎黄河因为屡屡立下战功,而且带兵指挥作战多年,所以胸前佩戴的都是三等的银兰花勋章。佩戴银兰花,也是成为军内高级指挥官的标志。
  
  赵松等三人佩戴着银质勋章,银白色的辉光虽然无法与大金梅的傲然气势相敌,但仍旧倔强地表达出了主人前途不凡。
  
  第三等级的是桂花,以铜制作,分三个小等级,专门授予中低层军官,表彰他们的英勇作战。第四等级的是葵花,以铁制作,同样也分三个小等级,专门授予给底层的队正和士兵等专门在前线厮杀的士兵。
  
  这些勋章不仅仅只有鼓舞士气的作用而已,而且还是记功的凭证,每一枚勋章在发放的时候,都会有专人记录下当时的受勋者所拥有的荣誉,这些荣誉在士兵和军官们回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授田,而有些军官,在积攒了几枚高级的勋章之后甚至还能伴随着被皇上封爵表彰的殊荣。
  
  最近颇有一些军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勋贵的一员的。
  
  在勋章所代表的名利的刺激下,原本就已经士气高昂的大汉军队,其军心再度高涨,某些人心里因为天下定鼎所带来的懈怠,也被刺激得一扫而空。
  
  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蔡国公、石满强元帅终于从石墙般的静默当中动了起来。
  
  接着,他慢慢地伸出手来,从自己的面前拿起了茶杯,然后一饮而尽。
  
  这里没人对他这种将极品大红袍如此喝法表示抗议,因为他们这些军汉都是这么享用茶水的,也懒得分出好坏来。
  
  喝完之后,他将茶杯放回到了桌子上,然后冷静地打量着对面和旁边的两个人。
  
  “赵松,黎黄河,几年不见,你们真的出息了。”
  
  他没有跟马同济这么说,因为马同济这几年一直都在他的麾下作战,也是他着力培养提携的一个青年军官。
  
  “哪里当得起元帅如此夸赞!”赵松笑了笑。
  
  “你怎么当不起?”元帅瞟了他一眼,“我听说你已经被皇上敕封为荥阳伯了,一个伯爵,这满朝上下才多少个?难道还称不上出息吗?”
  
  伯爵?!
  
  当听到了这个词之后,黎黄河和马同济两个青年军官都是心头一颤,禁不住对望了一眼。
  
  赵松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资历,一直都被视作是军队系统内除了几位元帅之外最有资格的人,也被看做是承接军内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特殊标杆人物,他这次已经被皇上封做了伯爵,那说明第二代军官也将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军队的主要领导者。
  
  这让他们深感刺激,也激起了他们想要上进的心。
  
  从古至今,封侯拜相是每个有志青年的共同理想,他们怎么可能免俗?
  
  “承蒙皇上抬爱……老实说赵松一直心里惶恐。”赵松半是谦虚半是真心地说。
  
  “没必要惶恐,虽然你是皇上的堂弟,但是这么多年你怎么带兵打仗的、立下了多少功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要害怕什么人言?照我看,皇上这次晋封你,还算是封晚了一些呐!你的战功和资历,早就该封个伯了!”石满强元帅笑了一声,“不过,封伯晚点是可惜,但是你以后封侯倒是可能快上不少了……”
  
  “还请元帅提携……”赵松连忙向对方致意。
  
  “你是大汉的将军,是皇上寄予厚望的爱将,我谈得上什么提携不提携你的?”石满强元帅轻轻摇了摇头,然后突然抬手指了指旁边的这两个年轻人,“倒是你,这两个年轻人还得靠你来提携,他们可是大有希望的青年后进,皇上交到你手里了,你可要悉心培养啊。”
  
  “黄河跟同济都是军内有名的青年骁勇,又是大家知根知底的人,是他们帮我才对。”赵松仍旧微笑着,“当然了,赵松只要力所能及,一定会帮上两位后辈,绝不会让他们为难。”
  
  这若有深意的话,让两个年轻的军官听得有些有些明白,但是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是近期才从服役的地方被调回来的,马同济之前一直在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区辗转作战,而黎黄河也是董冰峰元帅的麾下,在两广之中辗转作战。他们被调回来之后,马上就被叫到了皇上的军营里面来接受觐见,但是调令上语焉不详,并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被调回来,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留在京城多久、会不会有别的任务。
  
  回到京城之后,通过各方面的消息,他们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些信息,得知自己可能会从现有的驻扎地被调走,参加到一场新的作战任务当中,但是其他的信息就不甚清楚了。
  
  不过,虽然对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很明显这次的新作战皇上十分重视,否则就不会将自己特别信任的堂弟赵松给亲自调动回来了。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两个年轻人都安心下来了不少,暗地里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能够闪耀发挥,为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再增添上几分砝码。

TOP

0
  1472章 年轻的自信心
  
  他们的心气都很高,虽然平时在军内都很努力,但是总担心有些人会在暗地里嘲讽他们是靠着父辈的关系才得以上台的,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不输于父辈、同样能够创造出辉煌的勋业来。
  
  “你有这份心就好。大家在军内就应该是一家人,帮助自己人就是帮助自己,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大汉的军队才能一直战无不胜。”石满强元帅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他转过了头来,看着一直正襟危坐的两个年轻人。“黄河,同济,事到如今我们也不需要瞒你们了,你们差不多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了吧?没错,接下来皇上打算发动一次征伐,预计要让赵松作为统领,而你们两个将会作为团正跟随他一起出去征战,以后赵松就是你们的上司了,要好好地听从他的命令,切不可贻误军机啊!”
  
  虽然早就听到了类似的风声,但是经过了元帅亲口确认了之后,两个年轻人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还请赵旅正提携关照!”他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然后向他见礼。
  
  在行礼的同时,他们心里也在暗自疑惑,不知道皇上这次是打算在哪里发动大攻势。他们从军多年,一直辗转各地作战,自然也大致明白如今的天下形势。经过了这几年的四处攻伐,满洲,蒙古,残明,匪贼这些有实力的敌人已经被打得大为式微了,哪一边都不像是再需要来一次大阵仗的样子——蒙古那边可能稍稍例外,但是如果是要再对蒙古发动攻势的话,不会完全绕过曹国公吉香的人。
  
  “关照是应该的,不过想必你们现在心里还很疑惑吧?不知道接下来会到哪里去打,也罢……反正过会儿你们就该知道了,我先跟你们说说也无妨。”赵松朝这两个人笑了笑,“你们两个,晕船吗?”
  
  “晕船?”这么严肃的话题间隙,赵松突然提出这个问题,让他们两个年轻人都是一愣,打量了赵松和石满强一眼,却没有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什么开玩笑的迹象。
  
  片刻之后他们终于反应了过来。
  
  “我在小时候乘过几次船,不太晕。”黎黄河说。
  
  “我……我有些晕船。”马同济说。
  
  “一个只是小时候乘过几次船,一个是有些晕船啊……”赵松低下了头,微微沉吟了起来,接着,他抬起头来,颇为严肃地看着这两个人,“那么,你们接下来去学习一下怎么坐船吧,要多练练,练到在海上怎么也不晕船了为止!”
  
  “海上!?”两个年轻人又是一惊。
  
  “是的,海上。”石满强元帅接过了话头,“因为这次,你们要渡海去进击日本。”
  
  “日本!”
  
  两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军官,第一次显示出了无所适从的迷惑感。
  
  这种迷惑不是来自于可能要去经历新一轮的战争和生死考验,而是来自于日本这个特殊的战争目标。
  
  在过去几年,他们虽然久经战阵,但是毕竟之前一直都是在陆地上作战,虽然地形各有不同,有大山树林,有荒漠戈壁,还有水网密布的乡野,但是作战总归还有共通之处,后勤的保障和运输也可以用一样的模式来处理,作战也有共同的战法来指导。
  
  然而打日本就不一样了,虽然对日本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都在军内经过了相当程度训练和学习的他们,都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知道日本是一个孤悬在外的海岛之国,和大陆完全不接壤。这就意味着,攻打日本的作战讲和之前他们在各地的作战,形式完全不同,他们在之前所经历和积累的作战经验,很有可能经常派不上用场。
  
  正因为有这种考虑,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有一些顾虑。
  
  但是,很快他们的顾虑就被振奋所取代了。这些年来,大汉的军队对外作战屡屡获胜,既在那些大汉的敌对势力心中引发了对大汉的畏惧心理、不敢和大汉为敌;也在大汉的军队上下培养出了一种“我等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近乎于盲目的自信和傲气。
  
  这两位青年军官,无论家世还是资历还是自己的战功,在大汉军队的青年一代里面都是了不得的翘楚,所以他们身上的这种骄悍之气就愈发浓烈了,在感受到这次行动的困难之余,他们的心中更加兴起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
  
  敌人越难对付,他们越觉得自己建立功勋的机会越大,反而并没有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赵松也和他们是同样的想法,所以在从皇上那里得到准备对日作战的命令之后,他虽然倍感自己手中的筹码并不足够,但是仍旧做出了此战必胜的判断,而且跃跃欲试,丝毫也没有退缩。
  
  眼见两个年轻人如此毫无畏惧的表现,赵松也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种骄悍之气虽然有时候会带来看轻敌人盲目自大的风险,但是他宁可自己手下的部将们无所畏惧,向着任何敌人冲锋陷阵。清醒的判断交给自己来做就好了。
  
  “没错,皇上要求我们在明年进攻日本,他预定让我作为这支征日大军的主帅,而你们则是我手下的两个团正……”赵松确认了石满强元帅的说法,然后叮嘱了他们,“这是皇上亲自部署的对外作战行动,让两位充当团正,可谓是充分体现了皇上对两位的看重和信任,我希望两位可以好好体会这种信任。”
  
  马同济和黎黄河再度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激动地站了起来,向赵松行了个军礼。
  
  “我等必奋不顾身,肝脑涂地,绝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没错,皇上将你们提拔上来,给你们委了重任,你们就应该奋不顾身。”石满强元帅微微颔首,“我们都是带兵打仗的,都是粗人,那就学不来文官的弯弯绕绕,也没必要学。这打仗是最不需要说话弯绕的行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既然皇上指到了那里,那就算丢掉了自己的命也要打赢!”
  
  在元帅的鼓动之下,两位青年人都是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恨不得今天就踏上日本的土地,将皇上的敌人打个落花流水。
  
  “请赵旅正训示吧,到底这日本,皇上是准备怎么打?”片刻之后,黎黄河直接看着赵松问。
  
  “日本孤悬海外,想要打日本只能通过渡海,而且远隔千里之外,粮草弹药运送都有障碍,所以这次的远征,皇上预估是说除了海军出动之外,只派陆上一个旅过去征伐。”赵松低声跟他们解释,“经过了审慎的评估之后,我和几位参议都同意的皇上的看法,此次的征伐,兵力当以一个旅为限——虽然比起平常的旅兵力会略有加强,而且都是各部队抽调出来的精锐,但是总兵力应该只有六七千人。这次的旅,一个三个团正。第一团团正由我兼领,而另外两个团的团正就是两位了,所以我等现在就是未来的远征军的领导层,责任重于泰山,请两位好好正视。别忘了,日本现在是由专事从军的幕府所统治的,幕府上下层层分封,保持着一支十分强大的军力,人数可能有数十万上下……”
  
  以六七千人跨海去远征一个有千万人口和数十万大军的国家,听上去十分不靠谱,但是赵松却说得十分自信满满,这种自信也感染了两个同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并且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一个精锐旅,又有我等来指挥,区区一个岛国日本,又有何惧!”马同济高声喊了出来,“我军无坚不摧,攻必克战必胜,日本幕府就算纠集再多人来抵抗,也无非就是土j瓦狗而且,绝不是我军的对手!”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赵松点了点头,然后从自己身边拿过了几份文件,递给了这两位青年军官,“这是我和几位参议这段时间内所收集的有关于日本和幕府的详细情报,还有基于这些情报所拟定的作战方略,最下面是我们上次蒙皇上召见时的会谈记录,这些东西都十分重要,你们一定要耐心看看,以后我军对日作战的基本方略就在这里了。”
  
  两位青年军官重新坐到了座位上,然后以凝重的态度接过了这些文件,然后各自认真地翻阅起这些文件来。
  
  “这些东西这么多,你们今天是看不完的,等下还要开会,你们先留着,拿回去再看吧。”就在这时,石满强元帅用手指头轻轻地在桌子上敲了敲,将几个人的注意力从桌子上吸引过来,“现在我还有些事要跟你们说说。”
  
  “请元帅训示!”三个人不敢怠慢,连忙重新在座位上坐直了身体,然后将视线同时集中到了石满强元帅的身上。
  
  “别搞得这么严肃,我只是有些闲话要跟你们说说而已……”元帅的表情还是十分轻松,但是他魁梧身躯所带来的压迫力,仍然使得其他三个人放松不下来。“这次远征之时,我坐镇山东,你们这次远征所需要的后勤供应,很大一部分就是我负责的。在这里,我先给你们打个包票,只要有我来坐镇,你们要的东西一样也不会少,我拼着这段时间川贵不管了,也要让你们好好打上这一仗,保你们一个享用无尽的前程!”

TOP

0
  第1473章 知晓进退为上
  
  “元帅言重了……”赵松感动之余又有些受宠若惊。“我们……我们……哪当得起元帅如此厚爱!”
  
  “什么当得起当不起?”元帅瞪了赵松一眼,“你们是皇上钦点的重将,皇上觉得你们当得起了,你们还敢说自己当不起?再说了……你们都是我们大汉军内的亲贵,你们要是当不起我来保驾护航,谁还能够当得起?这里都是自己人,谦虚话少说了!”
  
  赵松被他这一番疾言厉色,弄得有些尴尬,不过还是十分感激对方的好意。
  
  不过,他隐隐然觉得,元帅口中的“都是自己人”,好像有什么别的深意。
  
  “不过,这里我也跟你们明说了吧,我这么狠心来给你们保驾护航,其实倒也不是全为了你们的。”还没有等他问,元帅就直接话锋一转,“也是为了大家啊!”
  
  “元帅……这是何用意?”赵松更加莫名其妙了,于是连忙追问,其他两个青年人也是不甚了了的样子。
  
  “所以说你们还年轻,还没有到挑大梁的时候啊……”石满强元帅微微摇头笑了笑,“今天在场的我们这些人,都是一样的人,都是大汉的勋贵,而且是顶尖的勋贵,是吧?我是国公,赵松你已经是伯了,我看这次打了日本就能够封个侯,而你们……你们两个年轻人,都是家里的长子,迟早也能封侯的,是吧?”
  
  “是……”赵松迟疑着说。
  
  他很想谦虚几句,不过看元帅的神色,他也不想说客套话了。
  
  “没错,我们大家都是勋贵,虽然爵位有高低,虽然出身资历有不同,但是现在大家都是大汉的勋贵,都是跟着皇上打下天下的人,也是最和皇上、与大汉一条心的人。”石满强元帅的话里面仍旧意有所指。“大汉初创国家,基业未定,天下也没有完全安定,所以由不得皇上不殚精竭虑,也由不得我等不枕戈待旦啊……”
  
  他这一番短叹,让三个人更加一头雾水了,不明白元帅在这样的日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元帅此言似有所指,敢问……敢问元帅……是否是对我等有要事交代?”这些人当中赵松的资历最高,所以他最后还是再开了口。
  
  “说要事也不算,但是说不紧要也未必然,”元帅的话还是有些奇怪,似乎隐藏了什么,“我只是在说,我们这些当元帅的老兄弟,现在真的已经到了老的时候了,以后这大汉的军队,还得靠着小弟和小儿辈们撑持,你们可要早点把脑子放清醒,把眼睛放亮,不要丢了我们这些老兄弟的脸面!”
  
  “元帅这是哪儿的话?”黎黄河禁不住笑了出来,“虽然元帅功勋卓著,资历深厚,但是元帅年纪并不老,相反倒是春秋正盛。这年纪正是愈发进取,带领我等夺取更多功勋的时候,何必说出如此……如此……暮气的话来?”
  
  这番话虽然情真意切,但是总有些年轻人特有的坚硬率直。说起来,这也是因为他身为大将颍川侯黎大津缘故,所以将这些元帅们视作是自己的叔父一般,所以说话就没有那么多顾忌,倒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军内的年青一代军官里面的翘楚所带来的底气。
  
  “是啊,元帅,您可还有多少年的功勋可立,我等还等着元帅的教导和统领呢!”赵松也连忙表态。
  
  “嗨,你们啊……”石满强元帅禁不住笑了出来,“还要立功勋立功勋,究竟要立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我都已经是个元帅了,难道皇上还能再多赏什么给我?”
  
  尽管他说得云淡风轻,但是三个人都禁不住面色一变。
  
  因为这话实在是太过于非同小可了。
  
  石满强是皇上最亲近的老兄弟,也是大汉军队起家以来的创始者之一,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为了帝国勋贵体系的顶点,被封为了公爵,位极人臣。
  
  这样的人,突然说出了一些害怕功高震主的话,怎么看都让人有些惊诧。
  
  而赵松,正是其中最为震动的人。
  
  “元帅……”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自古以来,提携玉龙为君死,拥立明主,搏一个万户侯,封妻荫子,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志向,可是真的把明主拥立成功,新朝建立完成之后,原本的热血男儿就会就会立即面临到一个尴尬局面——他们不再被明主所依赖了,反而因为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军力,成为了皇上跟前的刺。
  
  虽然赵松不太读历史,但是宋朝赵官家杯酒释兵权和明朝太祖朱元璋滥杀功臣的历史故事他都是听过的,尤其是前明太祖因为时代并不是特别久远,而且那种滥杀功臣的规模让人心悸,所以尤其地让赵松深感震动——毕竟,他知道自己也已经成为大汉的功臣勋贵的一员了,前明的那些前辈,怎么也不可能不产生一些兔死狐悲的情绪。
  
  当然了,当今的皇上还是励精图治的,看上去并没有刻薄寡恩的迹象,对这些老兄弟老部下们还是十分信任和关照,可是未来的事情又有谁能够说的清楚呢?说实话,自从大汉建立自己被封为伯爵之后,在赵松内心深处,他一直隐藏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恐惧感,深恐自己也成为被皇上嫌忌的人。
  
  然而他知道他的恐惧是没有意义的,以皇上在军内在国内的声望和威名,真的想要对付他们这些勋贵,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他们只能是俯首系颈,等待发落,多想也没有意义。所以,他经常抓住一切机会向皇上表达自己的忠心,也表示自己并没有多少个人野心,只想着为大汉的天下流血而已,如果真要有那么一天,他只能期待皇上能够记住自己的忠心,向宋太祖那样只将他剥夺兵权让他回家做个富家翁,不要和明太祖一样真的赶尽杀绝。
  
  今天石元帅的话,正好就触动了他隐藏在心中的那一份恐惧感,他深怕自己的猜测成为现实——石元帅位高权重,又是在军内的顶点,难道他真的听到了什么不好的风声?不过……从皇上前阵子对自己的态度来看,应该还不会出现最可怕的结果吧……他心想,稍微让自己安定了心神。
  
  “嘿!我随口说一句罢了,看你们吓唬成什么样了!”石元帅禁不住再次大笑了起来,“放心吧,皇上对我们没别的意思,你们也别多想,自己吓唬自己。我的意思只是啊,皇上虽然倚重我们这些老兄弟,但是我立下的功勋已经够多了,再多又能怎么样呢?我们不能一直把功勋都抢走啊?如果我们老是一直霸着前面,挡住了你们这些年轻一辈人的路,恐怕你们心里也是不会太服气吧……这可不好。”
  
  “元帅这话就说得太过了……”赵松心里半是宽慰半是紧张,“我们对元帅满心敬仰,怎么会有怨愤之心!”
  
  “你们敬仰,那是自然的,我信,可是别人就未必了。”石元帅又摇了摇头,“我再说一次,我们是勋贵,我们是一起的,理应一条心,可是旁人就未必如此了!”
  
  赵松等人眨了眨眼睛,还是很不明白的样子。
  
  “虽然皇上定下的体制是文武殊途,文官不治军武人不涉政,但是自古都说是出将入相,既然我们身为勋贵,那以后这种事恐怕也是少不了的。我们虽然独立于文官,那以后恐怕也转不了文官里面去,但是我们的子侄呢?勋贵之下自然会人口繁盛,不可能个个都扔进军队里面当兵吧?所以……用不了多少年,我们的子侄儿孙一代人,自然而然就会渗入政事。”石元帅抬起头来,看着茶室隔间的天花板,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么,“再说了,像王丞相,徐工相,陈财相那些人,他们不也是勋贵?其实咱们大汉啊,文武分别没有那么浓,真正有分别的是勋贵和非勋贵!你们人人都敬仰我,但是有的人可是盼着我赶紧跑下去,让我下面的人爬上来顶替,然后他们去顶替下面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要钻进勋贵的行列里面来呢!”
  
  这番话,说得赵松等人若有所悟,他们各自面面相觑,但是谁也没有再说出话来,只是等着元帅继续感叹。
  
  “所以啊,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里面,天下的勋贵才是一家啊,我们共同拱卫皇上,也拱卫着大汉的江山,我提携你们,既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日后你们能提携的我的儿孙,所以你们倒也不用这么感激我……”元帅脸上的笑容多了一些不明不白的意味,“这些你们明白了吗?大汉的体制里面,皇上倚重勋贵,勋贵自成一体,而你我,就是同气连枝!”
  
  诚如蔡国公石满强所言,如今的大汉,勋贵确实隐隐然有了一种自成一体的迹象,勋贵不仅成军作战的时候上下一体,就连平常,之间互相通婚也很多,比如黎黄河,他的妻子就是一位他父亲的老战友、现在被封为伯爵的老军官的女儿,现在已经生了一个儿子,马同济也娶了一位子爵的女儿。

TOP

0
  第1474章 元帅的心思
  
  就在平原侯陈宏还在跟孔璋、周璞两位朝中大臣谆谆告诫的时候,在另一间隔间里面,蔡国公、元帅石满强也正在和他在军内的后辈们倾心交谈。
  
  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元帅,此时正穿着军服,坐在一张方形茶桌旁边,而赵松也穿着军服坐在他的对面,而他两边的位置上也坐着不同的青年军官。
  
  石满强和赵松都是军内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两位军官能够同他们坐在一起,自然也绝不会是泛泛之辈,他们正是被皇上钦点进未来的征日大军的大汉军队后起之秀黎黄河和马同济。
  
  这四个人刚刚一落座,上茶的人就来了,不过因为这几个人都没有说话,所以在那种军人特有的肃杀气氛之下,侍者老觉得浑身不大自在,倒茶的时候就连手都有些发抖,好不容易倒完了茶,立刻如蒙大赦一般地逃了出去,深怕惹得这些军爷们不高兴。
  
  即使侍者跑了出去,这里一时间也没有人说话,气氛还是有些沉闷生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蔡国公石满强把他们一起叫过来之后,一直都没有说话。
  
  军队最讲上下之分和阶级资序,多年呆在军队之后这些人都已经把这当成了金科玉律,即使是到了远离前线的地方也放不下,元帅没有开口,所以没人敢于开口。
  
  再加上元帅的地位最高,而且掌兵多年,所以虽然他态度随和,但是自然有一股气势在,震慑得其他人也不敢轻易开口。
  
  不过,虽然遵守阶序的戒律,但是其他三个人却并没有显得畏缩,只是同样**地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不卑不亢地等着元帅发话。这四个人都是英挺不凡而且气度森然,把原本就不大的茶室隔间衬托得越发逼仄。
  
  赵松是皇上的堂弟,而且多年来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俨然有在未来成为大将的趋势,而这两个年轻人,马同济是巨鹿侯马冲昊的大儿子,黎黄河则是颍川侯黎大津的儿子,都是出身不凡,并且同样也从军多年,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也气度不凡。
  
  ?为元帅一直没有发话,所以沉默持续了很久,只有他们的胸前挂着的那些勋章,随着他们胸口的起伏而不断闪烁着烛光。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鼓励国民尚武的风气,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在开国之后,皇上在提高军人待遇、让军人自主指挥和升迁之外,还开始在军队里面颁发各种勋章。
  
  这些勋章各有等级,而且式样经过了精心设计十分好看,奖励给那些奋勇作战和负有指挥责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军人。
  
  果然,当皇上开始用这些勋章奖励部下官兵的时候,果然在军内引起了极其剧烈的反响,广受好评。
  
  这些勋章里,最高等级的是梅花形状,用纯金打造,是用来专门颁发给获得了最高荣誉的军事统帅的,只有独自统领一支方面大军,完成了一次歼灭大量敌人的大会战,赢得了如此巨大的功勋,才会被授予这样的勋章。目前在大汉军队内部,也只有位于顶点的元帅们才拥有这样的勋章,因此金梅花勋章也就成了封为元帅的标志。
  
  自从出现了这枚勋章之后,奋勇作战、出生入死,得到一朵大金梅,也就成了军队内部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军官的共同理想。就连赵松和黎黄河马同济这些大汉的勋贵,也同样摩拳擦掌,一心想要让自己成为未来的元帅,佩戴着金梅花,笑傲天下。
  
  此时这朵硕大的金梅花正在元帅的军服上熠熠生辉,压过了其他所有光线,凛然宣告了自己是万军顶点、无可撼动的地位。
  
  第二等级的就是兰花形状,用银制作,依照大小和成色又分作三个小等级,此时赵松的胸前佩戴的就是一枚二等的银兰花勋章,马同济和黎黄河因为屡屡立下战功,而且带兵指挥作战多年,所以胸前佩戴的都是三等的银兰花勋章。佩戴银兰花,也是成为军内高级指挥官的标志。
  
  赵松等三人佩戴着银质勋章,银白色的辉光虽然无法与大金梅的傲然气势相敌,但仍旧倔强地表达出了主人前途不凡。
  
  第三等级的是桂花,以铜制作,分三个小等级,专门授予中低层军官,表彰他们的英勇作战。第四等级的是葵花,以铁制作,同样也分三个小等级,专门授予给底层的队正和士兵等专门在前线厮杀的士兵。
  
  这些勋章不仅仅只有鼓舞士气的作用而已,而且还是记功的凭证,每一枚勋章在发放的时候,都会有专人记录下当时的受勋者所拥有的荣誉,这些荣誉在士兵和军官们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授田,而有些军官,在积攒了几枚高级的勋章之后甚至还能伴随着被皇上封爵表彰的殊荣。
  
  最近颇有一些军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勋贵的一员的。
  
  在勋章所代表的名利的刺激下,原本就已经士气高昂的大汉军队,其军心再度高涨,某些人心里因为天下定鼎所带来的懈怠,也被刺激得一扫而空。
  
  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蔡国公、石满强元帅终于从石墙般的静默当中动了起来。
  
  接着,他慢慢地伸出手来,从自己的面前拿起了茶杯,然后一饮而尽。
  
  这里没人对他这种将极品大红袍如此喝法表示抗议,因为他们这些军汉都是这么享用茶水的,也懒得分出好坏来。
  
  喝完之后,他将茶杯放到了桌子上,然后冷静地打量着对面和旁边的两个人。
  
  “赵松,黎黄河,几年不见,你们真的出息了。”
  
  他没有跟马同济这么说,因为马同济这几年一直都在他的麾下作战,也是他着力培养提携的一个青年军官。
  
  “哪里当得起元帅如此夸赞!”赵松笑了笑。
  
  “你怎么当不起?”元帅瞟了他一眼,“我听说你已经被皇上敕封为荥阳伯了,一个伯爵,这满朝上下才多少个?难道还称不上出息吗?”
  
  伯爵?!
  
  当听到了这个词之后,黎黄河和马同济两个青年军官都是心头一颤,禁不住对望了一眼。
  
  赵松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资历,一直都被视作是军队系统内除了几位元帅之外最有资格的人,也被看做是承接军内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特殊标杆人物,他这次已经被皇上封做了伯爵,那说明第二代军官也将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军队的主要领导者。
  
  这让他们深感刺激,也激起了他们想要上进的心。
  
  从古至今,封侯拜相是每个有志青年的共同理想,他们怎么可能免俗?
  
  “承蒙皇上抬爱老实说赵松一直心里惶恐。”赵松半是谦虚半是真心地说。
  
  “没必要惶恐,虽然你是皇上的堂弟,但是这么多年你怎么带兵打仗的、立下了多少功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要害怕什么人言?照我看,皇上这次晋封你,还算是封晚了一些呐!你的战功和资历,早就该封个伯了!”石满强元帅笑了一声,“不过,封伯晚点是可惜,但是你以后封侯倒是可能快上不少了”
  
  “还请元帅提携”赵松连忙向对方致意。
  
  “你是大汉的将军,是皇上寄予厚望的爱将,我谈得上什么提携不提携你的?”石满强元帅轻轻摇了摇头,然后突然抬手指了指旁边的这两个年轻人,“倒是你,这两个年轻人还得靠你来提携,他们可是大有希望的青年后进,皇上交到你手里了,你可要悉心培养啊。”
  
  “黄河跟同济都是军内有名的青年骁勇,又是大家知根知底的人,是他们帮我才对。”赵松仍旧微笑着,“当然了,赵松只要力所能及,一定会帮上两位后辈,绝不会让他们为难。”
  
  这若有深意的话,让两个年轻的军官听得有些有些明白,但是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是近期才从服役的地方被调来的,马同济之前一直在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区辗转作战,而黎黄河也是董冰峰元帅的麾下,在两广之中辗转作战。他们被调来之后,马上就被叫到了皇上的军营里面来接受觐见,但是调令上语焉不详,并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被调来,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留在京城多久、会不会有别的任务。
  
  到京城之后,通过各方面的消息,他们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些信息,得知自己可能会从现有的驻扎地被调走,参加到一场新的作战任务当中,但是其他的信息就不甚清楚了。
  
  不过,虽然对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很明显这次的新作战皇上十分重视,否则就不会将自己特别信任的堂弟赵松给亲自调动来了。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两个年轻人都安心下来了不少,暗地里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能够闪耀发挥,为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再增添上几分砝码。

TOP

0
  第1475章 不可不为后人谋
  
  “你们有这样的心意就好,总算有些勋贵该有样子来了!”石满强元帅轻轻用手拍了拍桌子,发出了叮的轻响,“既然大家的意见都一致,等会我们就把这个意见都呈递给皇上吧。”
  
  “在会上提出来真的好吗?到时候会堂上济济一堂,要是我们说出和内阁不同的意见,会不会……会不会有骇物议啊?”赵松却还是有些迟疑的样子。“要不要私下上书给皇上为好?”
  
  “就是要会上提出来啊!”石元帅却一点也不以为然的样子,“会上提出来,大家摊明了说,讲一条是一条,皇上在场可以做个裁断,谁也不能不服气,日后也不能反悔。要是会下再说,皇上纵使听从了我们的意见,内阁又怎么会服气?到时候他们也会上书,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又如何能够让你们安心准备战事?”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赵松一时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回答。
  
  “可是……可是内阁不也是……不也是朝廷吗?丞相和财相他们,也都是勋贵呢……”良久之后,他才迟疑着再问。“您刚才说勋贵之间要同气连枝,不能伤了意气,如果我们公开反驳他们的意见的话,恐怕……恐怕他们会十分不满的吧?”
  
  他的意见其实也有道理,现在文臣当中也有勋贵,而且还是朝堂上最顶尖那一群,如果真要闹起来,恐怕就会变成勋贵之间的纷争了——赵松是勋贵也是皇亲,他有底气不怕得罪一般的文臣,可是当面得罪同为国公的丞相,这就有些犯嘀咕了。
  
  “为皇上为国家办事,只要有忠心在,你到底怕什么?丞相确实位高权重,但是你大小也是个伯爵和旅正,以后在军内的位置只会更高,用得着害怕到这种地步吗?没人要你故意去惹丞相,但是总不至于不敢据理力争吧?”因为赵松如此犹豫踌躇,石元帅不满地呵斥起了他,“再说了,又不是你一个人来说,我们也会同样表态的,不用怕!”
  
  接着,仿佛对谁有些不满似的,他突然换过了话头。“叫我说啊,丞相和财相他们精明是精明,但是就是读圣贤书读太多了,脑子转不过弯了,有些事情看得还不如我们几个大老粗透彻!我们要做的事情,明明利于国家利于陛下,他们偏偏要横加阻挠,真是不知所谓……呵,不过我看啊,他们终究还是会转过弯来的,用不了多少年。谁叫下面也有的是文官盯着他们的位子呢?这几年,就让我们来跟皇上表表真心吧……”
  
  这番自语,赵松等三个人听得都半懂不懂,但是因为牵涉到了朝廷最高层面的地方,所以他们三个人硬是没有一个敢接口。
  
  感叹了一番之后,石满强元帅很快就收敛了自己的情绪,重新皱起眉头来看着赵松。
  
  “好了,话我已经跟你说得够清楚了,接下来就看你自己怎么办了,我希望你能够识大体啊,赵松!你是大汉军中,我们几个老兄弟之下资历最深、也最得厚爱的一个,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以前你在陈昇麾下打仗,只要管听从上面的命令就好了,以后你可就是要做方面大将的前程了,现在是要多想想问题了!我们是为了皇上忠心,是想要把战利品送到皇上手里,谁会讨厌塞到自己手里的东西呢?我们把我们的意见也告诉皇上,难道皇上还会不满意吗?!”
  
  随着口中的话,元帅的目光也越来越严厉,让赵松的心里也越发紧张。
  
  说实话,他并不想参与到军队和内阁的纷争当中,但是元帅现在摆明了就是叫他表态。而且他知道,现在自己的地位,也确实容不得躲闪了。
  
  如果要表态的话,他又怎么能够跟元帅他们唱反调呢?
  
  “赵松明白了。”默然片刻之后,他终于沉下心来,然后点了点头,“等下赵松一定会同元帅一起说出这个意见。”
  
  “你明白就好!”元帅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接着他转头看向了两个年轻人。
  
  “愿唯元帅和旅正马首是瞻!”两个年轻人并没有想他们多,在赵松和石满强达成了共识之后,他们想也没想地喊了出来。
  
  “你们不唯我们是瞻,要唯皇上是瞻,唯太子是瞻!”石满强轻轻挥了挥手,“这次,后方坐镇指挥的可是太子殿下啊,你们要好好表现,不要让皇上和太子灰了心!”
  
  “什么?”两个年轻人再度相顾失色,显然没有想到皇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安排。
  
  “这次的远征,皇上已经钦定了,太子将会到高丽总镇后方,以保障我军的后勤供应。”赵松连忙开口了,“你们两个,好好打起精神来啊,这一次太子可在我们身后!”
  
  说到这里,赵松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之前他听皇上说太子坐镇的时候,觉得皇上是为了锻炼太子,顺便让他熟悉一下年轻一代将领,为日后做准备,现在经过了石满强元帅的一番话之后,他突然觉得皇上有可能也存了锻炼年轻将领,让他们慢慢地取代已经达到了顶点的元帅们的心思。
  
  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只是揣测而已。不过哪怕揣测成真,他也不会对皇上有什么不满,自古以来对臣子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来到功高不赏的境地,这几位元帅都立下了那么多殊勋,从古到今来看都是非常危险的。在他看来,哪怕是老兄弟,也不能一直把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也确实需要另外引进新的将领来统领军队了。
  
  从石满强元帅的表现来看,他也不反对自己慢慢淡出,所以皇上如果只是让元帅们慢慢淡出的话,这样对元帅们对皇上都是最好的情况。
  
  就在他还在暗自思索的时候,议事大厅中的敲铃声一阵一阵地传了过来,这种铃声是用来宣示皇上已经准备来议事厅,让在休息的群臣们尽快准备的。
  
  这四位军官自然不敢怠慢,先后地站起了身来。
  
  “记得我跟你们说的啊,以后也不能忘!”走之前,石元帅再度扫视了他们一眼,然后领头走了出去。
  
  赵松也赶紧跟在了他的后面。
  
  “真没想到,在我等浑浑噩噩的时候,元帅领兵在外还要想这么多事情……”赵松半是佩服半是感怀地扫了石满强额角边的皱纹一眼,然后叹了口气,“元帅真是辛苦了。”
  
  “辛苦?谁说不辛苦呢?人人都羡慕我年纪不大就戴了一朵大金梅,以后保了多少年的富贵,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高处不胜寒的苦楚啊?”元帅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突然摇头叹了口气,“可是能不辛苦吗?我的儿子们眼看着一天天长大了,迟早他们也会娶妻生子,而你们呢?你们不也一样!我不可不为后人谋,你们也是一样啊!”
  
  “谢元帅提点!”赵松将声音放低更低了,“赵松必不让元帅失望,一定也以维护大汉,维护皇上,维护我等为心念!”
  
  “真不愧大家那么喜欢你啊,这么会说话!”元帅轻轻一笑,“知道就好。”
  
  就在两个人对话之间,他们穿过了茶水间和大厅的走廊,重新来到了议事大厅当中,而这时候,其他与会的朝臣们也都陆陆续续赶到了议事大厅,一时间这里又变得人声鼎沸起来。
  
  因为是军队出身,所以这几位军官以及赵松带过来的参议军官们都没有跟朝臣们过于亲热的表示,反而各自目不斜视地走到了属于武臣们的座位上坐了下去,只有石满强元帅走了过去和丞相和财相他们打了招呼。
  
  “满强,今天我觉得你气色比上次见面好了不少啊?”打了个招呼之后,财相陈宏笑着对石元帅说,“前阵子见面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说你老气了好多!”
  
  “没办法,这几年一直都在川贵打仗,那里山高水险,跋山涉水那么多回,怎么能不变得老气点儿呢?”石满强苦笑着摇了摇头,“我还好,是个元帅,老是在行军大营里面呆着,还有勤务兵来伺候,倒是下面的官兵,都吃了不少苦头啊……”
  
  因为他的感叹,丞相和财相对望了一样,都显得有些歉疚。
  
  石满强一直是他们这群老兄弟中的一员,这些年来几个老兄弟一直都带兵打仗天各一方,石满强老气了,那几个还没来得及见面的老兄弟,只怕也会差不多吧……一想到这里,他们心里不禁有些唏嘘。
  
  “满强,现在既然皇上把你召回来了,你最近可以好好歇会儿了。”丞相满怀感情地看着元帅,“明年对日本作战,你干脆也呆在京里统筹吧,不用特意跑到山东去……”
  
  “不去不行啊,皇上重任在身,我哪里有推脱的余地?我是皇上的老臣子,要是我都偷懒了,下面的人会怎么想?指不定更加偷懒成什么样了!这次远征的事情太重要了,太子都在高丽看着呢,我可不敢怠慢,必须得去山东坐镇。再说了,山东又不是什么荒山恶水的地方,我在那里也可以舒舒服服地呆着,吃不了什么苦!”

TOP

0
  第1476章 太子在议事大厅
  
  “你这么说倒也不错,毕竟皇上太子都在看着呢……”陈宏非常理解地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石满强的肩膀“老石头啊,这次看来还得辛苦你一次了,不过我看,你打完这仗干脆再请个长假吧,留在京里,我们这些老兄弟好好聚聚,多串串门。”
  
  “到时候再说吧。”石元帅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转身离开了。
  
  陈宏说者无心,但是却正好说中了他的心中所想,他也觉得自己打完这一仗也该慢慢淡出军队的第一线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希望自己亲自坐镇山东,给这么多年的从军经历划下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很快,文武大臣们就纷纷在议事大厅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圆桌上有大片空位,这位中心的圆桌是只有内阁重臣和军队高级统帅才有资格坐的,而四周的座椅上已经差不多坐满了人,所有人都摒心静气,等待着皇上的驾临。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制服的中年侍从武官以极为规整的脚步,慢慢地走了进来,然后以十分严肃的面孔扫视了周围一圈,在他目光扫视的时候,所有人都坐直了腰,昂首挺胸。
  
  “皇上驾到!”确认了没有人失仪之后,这个中年侍从武官以中气十足的声调大声喊了出来。
  
  在他呼喝的同时,大厅深处的大门也同时被卫兵打了开来,然后一身戎装的大汉皇帝,一步步地走了进来。
  
  他的脚步并不重,踩在大厅的地毯上并没有发出什么声响,而且他的表情也并不严肃,相反还显得十分轻松,就这样走到了御座之前,然后慨然坐了下来。
  
  然而,他的每一步在在场的文武大臣们听来却犹如雷霆震动一般。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然后在他落座的时候同时站了起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人一边站起来离席跪拜,一边高声呼喊。
  
  因为是所有人同时喊出来的,所以这一股声音被汇聚地非常大,就连墙壁上挂着的烛台都好像微微颤动了起来。
  
  文武官员们行礼与呼喝声一气呵成,动作齐整而且毫不拖泥带水,显示出了一股集体的精干敏捷,将一个新创帝国的昂扬意气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免礼,都坐吧。”皇上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统统坐下。
  
  接着,等他们都落座之后,皇上看了看坐在左边的丞相和财相,然后又看了看右边的石满强元帅。“三位这阵子都休养的不错嘛,果然是临近年关事情少了吗?”
  
  “回皇上,我等这阵子都在为皇上指派的任务奔忙,绝无懈怠!”雍国公、丞相王兆靖连忙开口了,“只是最近是隆冬时节,大家轻易都不出房门,所以最近可能养得白净了些吧……”
  
  陈宏和石满强也纷纷表示自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为皇上的征日计划奔忙,绝对没有任何耽误。
  
  “嗨,你们就是太认真了!”皇上禁不住笑了出来,“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看把你们吓唬得!再说了,休息一下又怎么了?人总不能天天做事吧?你们都是我倚赖的重臣,我就是想让你们好好休息,你们休息得越好,我就越高兴,用不着紧张什么!”
  
  “谢皇上……”丞相苦笑着向皇上道谢。
  
  他身为丞相,一天日理万机,哪有什么机会休息?只是皇上的心意还是要领了。
  
  他是今天会议的主持者。
  
  在历来的国务会议当中,皇上因为位置实在太过重大,说出的话也是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群臣莫不只能遵从。所以,皇上在会议当中一般是不会发言的,以免给群臣的讨论带来压力,所以按照不成文的习惯,在场的官位最高的朝臣就是会议的主持者,负责掌控议题的节奏和议程,今天在座的各位大臣当中,首席的大臣毫无疑问就是丞相了。
  
  寒暄了几句之后,侍从们将一盏一盏茶放到了每一个在座的人面前,等侍从们离开了大厅之后,丞相决定开始今天的正式会议。
  
  “此次会议的旨,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吧?”首相环顾了四周一圈之后,不疾不徐地说,“今天是一次御前会议,皇上想要听的是大家的意见,也只有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将皇上的期望达成,因此,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不要介意什么……”
  
  就在这时候,皇上突然开口了。“等等。”
  
  皇上是极少打断丞相的话的,这罕见的一幕,让大汉群臣们都有些惊诧,目光纷纷又集中在了皇上身上,但是并没有一个人出言相问。
  
  “皇上……?”丞相也有些不明所以,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
  
  “会再等一小会儿开始吧,还有一个人没来。”皇上笑着朝丞相解释。
  
  “谁还没来呢?”丞相还是不太明白。
  
  “太子。”皇上的回答十分简单,“太子现在年纪也有点了,我看可以让他参与国政了,这次的征****又参与其中,所以我就打算让他今天也参会。不过,他毕竟还是太小,不太懂事,所以这次他只是列席旁听而已,不会干扰你们的发言,你看可以吗?”
  
  虽然皇上的语气十分轻松,但是群臣却都不自然地起了一些骚动,太子第一次列席国事会议,这可是大汉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不过,谁又会在这种问题上表示反对呢?
  
  “太子旁听国务会议,正是我朝之幸事,臣如何会反对呢!”丞相连忙表示了赞同。
  
  皇上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朝门口的侍从挥了挥手。
  
  接着,在“太子驾到”的呼喊声当中,侍从们再度打开了大门。
  
  然后,一身青色便装的少年人,在一位少年侍从武官的带领下,走进了议事大厅。
  
  这个少年人面孔方正,虽然略显稚气但是眉宇间已经有了些昂然之气,他的身形十分结实,身高也比普通同龄人高了半个头。他的神色十分激动,白净的里面微微泛红,视线也闪烁不定。
  
  随着太子走进大厅,一时间大厅的气氛又变得有些异样起来,因为这是第一次太子参与到国务会议当中,大家虽然心里清楚应该表现出尊敬和礼节来,但是还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表现,所以显得有些尴尬和犹豫。
  
  然而,皇上却没有理会场面中的尴尬,反而笑容满面地朝太子招了招手。“孩子,过来,今天是你参与国家大事的时候了。”
  
  太子的呼吸微微急促了一些,快步走到了御座旁边,然后端端正正地跪了下来,朝父皇磕了个头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他以稚嫩而又坚定的语气大声喊了出来。“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坐。”皇上示意儿子快起来,然后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座位,“今天你就坐在这儿,好好听听列位大臣们的发言吧。”
  
  “谢父皇!”太子再度磕头致谢,然后起身,恭恭敬敬地坐到了皇上御座旁边的一个早已经准备好了的座位上。
  
  全场仍旧静默,大家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对待突如其来的太子。
  
  这时候,丞相、雍国公王兆靖骤然站了起来,然后深深地朝太子躬身行礼。
  
  “臣参见太子,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静默的大厅当中,就只有丞相一个人的声音回荡着,突然显得好像有些空荡荡的。
  
  但是这种空荡感很快就消失了,有了丞相的带头和示范之后,在座的大臣们都同时站了起来,然后整齐地向太子深深地躬下了身。“臣参见太子,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茫然和动摇,他微微转过了视线,不安地看了一下自己的父皇,显然这么大的阵仗他还是第一次经受过,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皇上却心情依旧甚好,他并不喜欢跪礼,所以丞相带头示范的礼节正好符合他的心意。这躬身行礼既表达了对太子的尊重,也并没有失去臣子的风度,丞相不愧是丞相,这么能够揣摩他的心意。
  
  “太子,还不叫他们免礼?”他笑着提醒了太子,“列位大臣都是大汉的栋梁,虽然是皇家的臣子,但是也是你的长辈,你要尊重大臣们才对。”
  
  被皇上一提醒,太子也立刻反应了过来,他骤然站了起来,然后他也站了起来,恭敬地朝在座的列位大臣微微躬了躬身。“诸位免礼,请坐吧!”
  
  得到了太子的准许之后,大臣们这才重新直起了腰,坐回到了座位上,也就这样完成了太子第一次出席国务会议的礼节仪式。
  
  而在一旁的书记官们,也将刚才群臣和太子的动作以及言辞都记录了下来,以后太子出席国务会议,礼仪也将以今天作为比照。
  
  “好了,丞相,现在开始会议吧,别再耽误时间了。”等太子坐好之后,皇上示意了一下丞相,“今天要议的事程挺多的,咱们要抓抓紧。”

TOP

0
  第1477章 海军谋划
  
  “是,皇上。”丞相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来看着群臣,“现在,会议开始!今天会议的主旨,就是攻伐日本,皇上的意旨是要兴一支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日本当权的幕府,令得幕府答应我朝的要求,将矿藏的金银交由我朝处置,并且让我朝独占与日本的贸易权,各位想必已经知情了吧?”
  
  在说了开场白之后,丞相的视线很快就停留在了赵松的身上。
  
  “要让日本听凭我朝处置,那自然首先是要打垮幕府,令他们无路可走。这也就必须要靠我朝的大军打服日本,所以,军事是最为紧要的事务,一切都以打赢为前提。此次远征,带兵统帅的人是荥阳伯赵松,现在就由他来说一下军事方面的准备吧。”
  
  “是。”赵松闻声就站了起来,然后他旁边的几位参议军官也从身边的盒子里面拿出了一些早已经誊抄好的小册子,到处散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册子里面是这次攻打日本的机密事项,还请各位大人予以保密。”赵松先是跟这些人叮嘱了一番,然后继续解说,“此次征伐日本,因为后勤所限,也为了方便转运作战,所以兵力限定为一个加强了的旅。这一个特别编制的旅将会有三个满编团,其中和一般的团相比每个团还要加强配备精锐连队。除了步兵之外,还要配属由三个骑士连队组成的骑兵营直属旅正,另配属火炮五十门,又有辎重团和工兵团共两千人支持,总计兵力约为八千人左右。”
  
  “八千人啊……”丞相略微沉吟了一下,“这个数目可不算少,运输和供应起来也不简单啊,不能更少点了吗?”
  
  “丞相,幕府虽然老旧不堪,但毕竟算个是庞然大物,虽然不能和我朝相提并论,却总还是有几分实力的,其军兵再怎么样弱势,人数总归摆在那里,不能等闲视之。”赵松连忙为自己辩解了,“我军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才能与其周旋并且决战而胜之。我们明白远征的难处,一直都希望将兵力保持在最低限度内,这个兵力已经是我同几位参议一起详细参研、ˋ复讨论才得出的数字,我军除了辎重和工兵外,能战的兵不过六千,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削减了……”
  
  “这么说看来是没法再少了。”因为赵松说得入情入理,所以丞相也并不纠结与兵力问题上,反而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那兵你打算从哪里调?”
  
  “既然兵力如此少,要对抗的又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这次选兵就必须慎重,一定要精选精锐兵士,承蒙皇上抬爱,他已经准许我从各地优先选精兵。另外,有些战略方向现在还需要重兵,所以不能从那里抽调。”赵松先向皇上垂首表示感谢,“具体的选兵方案是——从辽东本将原本带领的那个旅里面精选一个团,然后从贵川方向石满强石元帅的麾下精选连队,构成一个团,由黎黄河担任团正,另精选连营长官;从两广方向抽调一个团,由马同济担任团正,另精选连营长官。这样的话,三个团都是精选的部队,我等必定能够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击败日本幕府!”
  
  丞相再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质疑。
  
  赵松的话里话外都暗示自己的部队构建是皇上亲自批准甚至亲自制定的,再加上他对军队的人事安排向来就不太能管,所以他也不打算纠结这个问题。
  
  “八千人海上远征……所需要的花费可真是不少。”丞相重新陷入到了沉吟当中,然后突然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不远处的海军大将刘涛。“九江侯,你们海军能够撑持吗?八千人的军势和后续的辎重粮秣,都不是小数目,运输起来有没有困难。”
  
  坐在圆桌的角落边,身穿蓝色军服、佩戴着一等银兰花勋章的军人,就是海军军政部的部长九江侯刘涛。
  
  他之前是海商出身,在徐州开始经营海商商贸之后,很快投入到了徐州的势力当中,并且参与了海军的创建,成为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因而在新朝建立之后很快就成为了海军的负责人之一而且被封了侯爵。
  
  海军,是大汉在建立之后h皇上所特意建立的新兵种,由京中的海军军政部负责统辖。
  
  统领海军预算的制定和使用、海军战舰和海军基地的建设维护等等事宜,是海军的中枢衙门。而各个港口和海上所有的战舰,由海军各个舰队负责统辖,舰队总司令是一个西洋人,路易-德-罗什福德。
  
  这个西洋人原本是一个传教士,不过他没有什么宗教热情,反而一心想要发财,历经了很多艰险来到了东方国家,他本来是想为明朝皇帝铸炮的,没想到却辗转落到了徐州手里,并且很快就投身到了徐州,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铸造、机械和造船等等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徐州的工匠们。
  
  于是,后来他也成为了海军的主要创始人,在新朝建立之后,被皇上继续任命为各个舰队的总司令。因为自己已经是法国贵族家族出身,所以他谢绝了中国皇帝的封爵,只接受了海军元帅的封号。
  
  为了方便指挥各个海上的舰队,平时他一般驻节在松江府,主要指挥东海和南海的舰队。
  
  而他的副手、海军舰队副总司令就是琅琊侯蔡德,他平日里驻扎在天津,主要指挥北方的舰队,他也同样事务繁杂,所以两个人都没有出席会议,只由海军军政部部长代表海军列席。
  
  这些年来,海军虽然得到的军费并不如陆军多,但是因为皇上比较重视,所以一直都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经过了上上下下多年的辛苦经营,正在海军的实力已经蔚然大观,拥有了一直庞大的作战舰队,俨然已经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不可置疑的主宰。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海上力量这么有信心,所以皇上和赵松才会这么放心大胆地谋划征伐日本。
  
  听到了丞相的问题之后,一脸严肃的九江侯不敢怠慢,连忙恭敬地回答了。
  
  “回丞相,此次远征需要消耗的资源确实甚大。经过了我等的测算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勉强支撑,现在北方海上大片封冻,原本从南方运送食的运输船现在有不少闲置了下来……如果同时暂时将各个舰队的富余运输船全部抽调的话,支撑这支远征军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还需要从各个舰队抽调运输船啊……”丞相有些惊诧,“这样不会影响到各个舰队的平常巡航吧?”
  
  “我们之前已经跟天津和松江联系过了,他们都回答说目前暂时没有大的行动,可以腾出一批运输船来供这次攻伐使用。”九江侯的语气依旧十分恭敬,并没有因为文武分离的原则而对丞相有什么不敬,“不过,他们都说此次战事需要结束,不然到了明年如果一整年都无法使用这些运输船的话,可能会对明年海军舰队的行动产生影响。另外……从南方调运粮食的任务也十分紧迫。”
  
  “民政部已经跟我汇报过了,最近京畿和北直地区的粮仓的存粮都十分乐观,明年春夏应该能够支撑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明年春夏运输粮食的任务会松一些。”丞相马上解除了他的疑虑,“不过,不能一直都依靠存粮来消耗,毕竟天下初定,京畿和北直的农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必须得速战速决!”
  
  实际上,在定鼎天下之前,民政部和农业部的官员们之前一直担心北直地区的粮食状况,生怕统一天下之后,朝廷运粮不济养不活北方的全部百姓,又造成饥荒和流民,冲击京畿地方的秩序。
  
  哪里知道,等到他们真的统一了全国,并且接收了前明官府和皇室的土地之后,却发现情况要比他们之前所想象得要乐观得多。
  
  以保定府为例,在保定府,前明皇室有大量的皇家庄田,哪怕到了万历末年经常灾荒的年景,也能够出产大量粮食。但是,管理这些皇庄的御马监和地方豪强,却虚报了这些皇庄的粮食产量,然后将粮食都隐匿了下来私自发卖,大发了横财,而那时候却又无数黎民百姓在饥荒当中哀嚎,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新朝建立之后,皇上痛感前明臃肿不堪的宫内机构,和横行不法的太监团体,所以一登基就废除了前明宫廷当中的所有内监机构,而且宣布以后再也不在宫中使用太监。前明宫中和宫外的太监也被一一遣散,有文化有能力的被录用为文吏,和正常文吏一视同仁,没文化又年老、找不到生路的则被集中安置。同时,皇上还明确昭告天下,大汉从他这一代开始,绝不再使用太监,并且一并控制宫廷开销,这样,绵延两千年的太监制度,也终于在新朝建立之后寿终正寝。

TOP

0
  第1478章 计划可行
  
  在统一天下之后,前明皇室被皇上发配幽居民间,而这些皇庄自然也就全部被新朝所没收了。既然宫中的机构都被撤消了,那么这些皇庄自然也就从御马监转移到了内阁所代表的朝廷手里。
  
  在更换了管理人员之后,这里的农业生产和出产的粮食也就进入到了朝廷的粮仓里面,也纳入到了农业部和民政部的管理当中,然后他们愕然发现,这些粮食数量十分巨大,如果节省着分配的话,居然能够粗粗满足保定以及附近几个府的过冬所需。要知道这还是附近几个府的农业生产被之前的连年灾荒和战乱所打断,灌溉和种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暗自庆幸这份“天降横财”之余,两部的官员和丞相等人也暗中唏嘘,前明末世的朝廷上上下下,确实都腐化到了根子,实在骇人听闻。
  
  如果这些粮食都能正正经经地进入到前明的粮仓里面,前明朝廷也许就可以稍事救济,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沦为流民,也许天下就不会乱成那样,也许前明就不会那么快亡,大汉也未必能够那么快代替大明的江山吧……吏治败坏,为祸竟然如此之烈,着实可怕!
  
  不过,这也已经是后话了。
  
  丞相和内阁将这个情况很好地隐瞒了下来,只是严厉惩处了那些皇庄的管理者,朝廷借着这些凭空多出来的粮食,较好地解决北直和京畿地区的饥荒,新朝也借此赢得了民心,人人都觉得皇上改元鼎立正是天命所向,就连北直那些对新朝不满的士子和乡绅们也不得不暗自收敛起自己的反抗心理,不情不愿地配合新朝的统治。
  
  具体的情况,丞相当然不打算在这个会议上跟其他无关的人说明,他为了给赵松一些压力,还故意将情况说得严峻了一些,一边促使赵松更加卖力作战。
  
  说完之后,丞相又重新看向了赵松,“荥阳伯,你可明白?”
  
  “明白!”赵松挺直了腰,然后回答,“此次攻势,我等务求的就是速战速决,同时尽量依赖就地补给,以免给国内造成太大负担。经过等的计划,在明年春夏之际动手之后,三个月内纵使不能完全打垮幕府,逼迫幕府投降求和,我等也能够占领一定的日本土地,然后进行秋收,减少国内的运输需求!”
  
  “你们倒是有心。”丞相对赵松的回复比较满意,然后垂头看了看赵松等誊抄的计划副本。“从高丽出发之后,先是要九州岛,作为根据之地,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作战?”
  
  “是的,九州岛离高丽很近,而且面积不是太大,可以尽快予以占领,然后可以作为跳板进一步进击日本本土;同时,九州岛的农产也算是十分丰富,在夏秋之际可以为我军提供大量粮食,缓解后方海军的运输之困劳。”赵松说出了自己的盘算,“另外,九州离幕府的核心之地江户极远,岛上肯定多有对幕府十分不服的有力豪族存在,可以为我所用!”
  
  “这倒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啊!”丞相先是一惊,然后骤然笑了出来,看了看自己这边坐在圆桌远处的恪勤子爵孔璋。
  
  孔璋也笑了笑,“果然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外务司的想法也是发动九州岛上不满幕府的豪族,为我军所用!如果将军打算一开始就进击九州的话,那外务司和将军就可以相互配合了。”
  
  “哦?那真是太好了!”赵松也是眼睛一亮,十分高兴地点了点头。“不知道贵司有何定算呢?”
  
  “定算谈不上,只是有些初步的构想而已。我们查到了九州岛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忠恒,对幕府压制外姓豪族、窃取弄权的事情心有怨愤,十分希望推翻幕府的统治,恢复家族的声名。而且,岛津家曾经在九州各地横行一时,对九州的方方面面肯定是十分了解的,如果能够取得他们的帮助的话,那么朝廷大军渡海占领九州岛则会轻松不少,同样,九州岛上还有不少和他们一样心思的豪族,如果我等用心经营的话,其中肯定会有一些能够为我所用,助我军尽快占据九州岛,为下一步的作战打下基础。”
  
  “如此甚妙,甚妙!”松十分开心,因而连连点头。
  
  说实话,外务司提供的消息倒是超出了他原本的预计,他没想到这些文臣在暗地里居然还能够为他们做这么多的工作。“贵司既然负责外务,自然会有多人精熟于日本的事务,如果有贵司的人襄助的话,赵松此行想来会事半功倍,还请贵司多多襄助!”
  
  “应该的,应该的。”孔璋也笑着连连点头。
  
  这时候,丞相已经翻看到了副本后面的地方。“这次的作战计划有两个?现在还没有决定用哪个?”
  
  “是的,经过了几天的共同参研之后,我等有两种方案。”赵松马上将视线重新放回到了丞相身上,“第一种,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九州,然后沿着九州岛一路北上……过海峡占领下关,登陆本州岛。然后一路沿着沿海的德山、广岛、福山,仓敷北上,最后直取京都!根据我们的情报,幕府将军篡国乱政,日本的朝廷和国主心里对他们肯定是颇为忿恨的,怕是一心想要恢复自己的势力,只是畏惧于幕府的兵威,于是不敢动而已。所以,只要我们占据住京都,然后想办法得到日本朝廷的支持,打出朝廷的旗号,各地对幕府心怀不满的豪族定会起来反对幕府。而幕府在焦头烂额之下,也不得不仓促之间起大军西攻京都,然后与我军进行决战,而我军当时尽可以以逸待劳,增加更多胜算。只要决战打赢,接下来幕府的统治自然就会落到分崩离析的境地,而更多犹疑不定的豪族起来一起反扑幕府,到时候风雨飘摇的他们必定不敢再和我军作战,只能求和!”
  
  “有意思。”虽然赵松说得慷慨激昂,但是丞相却没有表现得很激动,还是十分平静。
  
  他微微转过头来,视线离开了中央的椭圆形议事桌,然后滑到了坐在墙边一个不起眼位置的青年小臣身上。
  
  “知和,你听到了吧?你对日本很熟,你说说看,这个计划可行不可行?”
  
  所有的视线,也骤然随着丞相的这句话而聚焦到了那个青年人的身上,包括坐在御座之上的皇上。
  
  而毫无准备的周璞,瞬间就有些慌乱,就连脸都微微有些发红了,好不容易才抑制住了自己的慌乱,重新恢复了镇定,然后缓缓地站了起来。
  
  “这位是周璞,是外务司的一个官员,专门负责对日本事务的,他对日本的上上下下比较熟稔,也多亏了他,我才能够对此次的征日计划大概了解一个轮廓。”丞相一边指着周璞,一边对着皇上以及其他人介绍。
  
  “哦?就是那个写了计划书的周璞?”皇上的记性很好,一下子就想起了之前丞相跟他呈递的计划书和作者的名字,然后再度打量了一番这个身形结实,面目还算俊秀的青年官员。
  
  “嗯,不错不错,有些样子。”
  
  皇上的赞许,让这个青年人的心里变得更加激动了——能够当面被皇上夸赞,是几辈子的福气啊!被皇上记在心里,飞黄腾达还会远吗?
  
  “臣……臣谢皇上!”周璞想要跪下谢恩,但是突然又想起了之前别人叮嘱给他的会议纪律,于是只是躬身向皇上致谢,然后那种发自至诚的感激,还是毫无保留地传递到了皇上这里。
  
  “别忙着谢恩,我还等着你说出意见来呢。”皇上摆了摆手,“别紧张,好好说。”
  
  又怎么能够不紧张呢?周璞在心里苦笑。
  
  周璞实在太激动了,他的爷爷,他的父亲,哪里想过有一天他能够在皇上的面前侃侃而谈?这是他们一家多少代以来都没有经历过的荣耀,他如何能够将这种荣耀等闲视之?
  
  然而,他心里也清楚,这种荣耀,是必须以他自己的表现来回报的,而且光是感激淋涕也没有用,必须表现出真材实料来。
  
  他也知道自己有。
  
  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以出乎自己预料的速度,重新平静了下来。
  
  “回皇上,臣认为这个计划有理有据,十分可行!”
  
  因为他如此斩钉截铁地附和自己的计划,所以赵松的脸上马山浮现出了喜色。
  
  “嘿,你这话倒是好听啊……不知道到底是为了让我们开心开心呢,还有有理有据的说法?”皇上却只是微微一笑,“说说你的根据吧。”
  
  “是,皇上。”周璞满怀激动地站了起来,然后马上继续说了下去,“赵旅正说日本国内不服幕府威权者甚众,此言非虚。日本战乱已有多年,幕府是三十年前方立,那时候就有不少手握重兵的豪族反对他们,直到十几年前,幕府发动了两次征伐大阪城的战阵,这才杀灭了大半反对者,建立了说一不二的权威。不过即使如此,仍旧有不少人反对幕府,只是不敢公开说出来而已

TOP

0
  第1479章 是不是有些冒险了
  
  只要一有机会,他们肯定会趁势而起,兴兵对幕府。再说日本朝廷,日本朝廷是由天皇为主,世代相袭的公卿们为辅。在数百年前,因为藤原一族世代把持公卿职位,他们原本各自为敌,不过在历代幕府建立之后,因为幕府侵夺权力和财富,所以日本天皇和公卿已经站在了一条线上,同时反对贪婪横暴的武家幕府。如今的江户幕府对朝廷的欺压也十分厉害,天皇的领地居然只有一万石左右的粮食出产,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幕府大名,如此欺人太甚,日本朝廷对江户幕府早已经积怨甚深,只是苦于手中无刀,斗不过幕府而已,只要我军用手中之刀为日本朝廷壮胆,同时打出为日本朝廷讨回公道的旗号,他们并定肯为我等所用!”
  
  “照你的话说,日本朝廷和公卿不是已经没有了权力和财富了吗?那他们就算跟随我们,又有多大用处呢?”丞相有些不解地问。“就算他们传檄四方,各地豪族会听吗?”
  
  “回丞相,日本人同中国之人不同,贪名而且不知变通,并且十分惧怕改变。同时,皇族和公卿家族代代繁衍,即使子孙降格为武家,仍旧对朝廷具有血缘联系,因此有实力的军阀不敢改朝换代,宁可架空国中君主,于是架空多年之后,体制上下就已经积习成风,一直沿用了下来。日本朝廷虽然已经没有了财富和土地,但是在日本万民当中仍旧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即所谓大义名分。”周璞耐心地跟丞相解释着,“这种大义名分,虽然在平常不会把人们号召起来反抗幕府,但是在我军军威来作为撑持的时候,毕竟有号召之用,对那些豪族来说,打出奉天讨逆的旗号来讨饭反贼幕府,总比帮助外国人来对付本国幕府要好听得多……”
  
  “有点道理。”丞相沉吟了片刻之后,轻轻点了点头。“不过,这日本人还真是有些奇怪啊,居然几百年了就只架空朝廷,也不想有些取而代之的?”
  
  “日本这数百年来,局势一直纷乱,地方的豪族和军阀林立,难以出现有完全压倒势力的人,所以纵使身怀野心,投鼠忌器之下武家的将军们也并不敢直接行废立之事,多年后架空天皇就成为了习俗,反倒没有多少人想要废立了。另外……日本是个岛国,之前面临的外国入侵并不多见,所以朝政体制相对安稳,上下也偏于保守,不喜欢颠覆之举。”周璞笑了笑,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话说回来,之前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和大军阀织田信长,貌似都曾有过不敬朝廷之意,不过他们都在废立之前死掉了,继承者们的权威和势力都不如他们,所以只好放弃了此等宏愿,也算是……也算是日皇走运吧。”
  
  “那他们还真是走运极了!”丞相也哑然失笑,“也罢,既然如此,那次策可用。赵松,另一策呢?”
  
  “另外一种方案,要比这种方案激进得多……”赵松连忙回答,“这个方案的基础仍旧是先行占领九州岛。然后,我军占领九州之后,尽快肃清岛上的反对势力,然后留下少部分军兵扼守九州岛北端防止幕府军入侵,并且趁幕府行动迟缓,调兵不利的弱点,纠集剩下的的军兵,再度登船然后……我军直接北上,登陆横须贺地区,然后与幕府军决战,一战定乾坤!”
  
  “直接登陆江户附近?”丞相微微吃了一惊。“有把握吗?”
  
  不光是他,就连孔璋和周璞也十分吃惊,为赵松等军人的胆大妄为而骇然。
  
  众相失色的情况下,只有赵松昂首挺胸,显得志气满满,而坐在皇上身边的太子看到赵松如此精悍和自信的样子,也对这位堂叔突然有些欣赏,觉得他果然是大汉最为有勇有谋的将领之一。
  
  “回丞相,我等行事,首要目的是保全手中的部队,行次险招必然是有些把握的。”赵松的表情虽然平静,但是语调已经轻轻地放大了,“就地图上所示,横须贺地区离江户很近而且有港口方便卸运,我军在九州登陆之后,幕府得到了消息必定惊骇至极,然后打算从各地抽调军队准备与我军为敌。然而幕府的海上力量不强,我军拥有如此海上优势,登陆横须贺一定可以办到。只要登陆成功,那时候,已经被我军打到了腹心之地的幕府,就不得不与我军强行决战了!”
  
  “登陆,做得到吗?”丞相并没有被赵松单方面的保证所打动,而是转头看了看刘涛,“你们海军说说。”
  
  九江侯刘涛的表情也有些古怪,显然同样也被赵松如此大胆的计划给弄得有些震惊,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又抬头看了看皇上。
  
  “皇上,此事十分重大,请容我和海军几位参议商议一下。”
  
  “可以。”皇上马上点头答应了。
  
  九江侯马上离席,然后将身后墙壁前的几个座位上走了过去,那几个座位上同样坐着几个穿着蓝色军服,佩戴着银质或者铜质勋章的海军军官,有几位甚至还是高鼻深目、发色灰黄的西洋人。
  
  海军自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外国优秀人才的大熔炉,它成军是靠了西洋工匠设计和帮助制造战舰,而战舰上的士兵和军官,也是由高薪聘请的外国教官进行训练的。这些教官都是在西欧各国海军多年服役过,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也就是在他们的教导之下,大汉的海军才会那么快就成军,而且官兵的战斗力很快就变得十分强大。
  
  同时,有一些在西洋海军服役过的洋人,因为对自己的国家没有那么多忠诚心,在大汉海军提供的优厚待遇下,选择了投效大汉海军。因为海军成军不久,上上下下都是用人之际,再加上就连舰队总司令也是西洋人出身,所以海军十分包容地吸纳了这群人加入自己。
  
  不过,海军对他们并非一味包容,还是有诸多限制的,比如必须加入中国国籍并且不允许再度叛离,比如让他们大多数担任非直接领导责任职位。就这样,有几位海战经验丰富的人就进入到了海军军政部当中,或担任技术官员或担任参议军官,为海军的扩张和作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次刘涛带过来的几位海军参议,其中就有西洋人,当然还有几位是新近培养出来的本土海军参议官。
  
  九江侯刘涛走到了这群海军参议军官的身边后,没有耽误时间,马上和他们讨论了起来。讨论很快就变得十分热烈,几位参议军官各抒己见,有些人还从身上拿出来纸和笔来进行演算。
  
  这些西洋参议军官身居要职,而且在中国呆了多年,所以汉语都十分流利。再加上今天是在御前,他们不敢耽误皇上的时间,所以讨论十分顺畅,仅仅花了一小会儿时间,这些海军军官的商议就结束了,九江侯刘涛以十分严肃的表情慢步走回到了会议圆桌上面,重新坐了下来。
  
  “怎么样?能办到吗?”丞相再问。
  
  “回丞相,经过我们刚才的商讨,如果以九州岛为基地的话,我们可以做到掩护陆军在横须贺港口登陆。”刘涛低声回答,“幕府基本上没有海军可言,纵使有一些小型战舰,有经验的水手和军官还是不足,更没有海洋作战经验,所以我海军具有绝对优势,可以轻松打垮日本的海军,将陆军送上岸,而且我们可以保证陆军无后顾之忧,我们可以打垮日本幕府海上的袭击,不过……”
  
  “这听上去还是挺乐观的嘛……不过什么?”丞相笑着问。
  
  “我等是海军,海战我们可保必胜,也能够保护大军在海上的供应线,但是我们只能保障这么多了,陆上兵凶战危,交战的结果是我等无法控制的,陆军需要独自承担风险。”刘涛将自己刚才和参议军官们商谈的结果说了出来,“如果陆上战事不利,我海军也无法完全保证能够深入陆地,将陆上的部队全部撤走……因此,依我等看来,第一种计划似乎最为稳妥。”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进兵,陆上的战事自有我等负责,不必海军承担责任。”正当刘涛说出海军支持的方案时,赵松突然插言了,“九江侯肯为我等保障后方,我等已经感激不尽了。”
  
  他如此斩钉截铁的表态,又让在座的大臣们都吃了一惊,然后小声的交谈次第响起,一时间议事大厅显得有些混乱。
  
  因为在刘涛这番话实际上已经暗示当中为海军表态,支持第一种方案了,而赵松这一表态,实际上就表示他倾向于第二种反感,并且认为自己成功的把握很大。
  
  不管怎么样,一开始陆海军就对接下来的战略表露出分歧来,实在不是什么好现象。
  
  丞相用手微微点了点桌子,让大厅重新恢复了安静。
  
  然后,他皱了皱眉头,有些严肃地看着赵松,“荥阳伯这么说,可有把握?横须贺既然是在江户附近,那里就是幕府的咽喉之地,直取咽喉虽然能够攻击到日本幕府的要害,但是……其中的风险也十分大,你可要慎重。”

TOP

0
  第1480章 七成把握
  
  虽然丞相这番话并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明确倾向来,可是也已经暗示出了一点他和海军一样支持第一种方案的意思了。
  
  “是的,我等有把握可以在幕府咽喉之地击败其大军。”赵松仍旧昂首挺胸,以斩钉截铁的气势回答,“经过我等这段时间内精心收集的情报,幕府大军装备、训练、兵员素质、经验都远远逊于我朝大军,更何况这次我等是精挑细选的精锐官兵,定能一举击破其大军!”
  
  “可是你们只有几千人,而他们可能有好几万,甚至上十万人。”丞相冷静地指出了其中的可忧虑之处,“你说我军优于对方,这话我信,但是幕府纠集的军队到时候将是我军十余倍,纵使我军精锐,可怕也有寡不敌众之忧吧……?”
  
  “丞相所忧虑之处不无道理,不过,自古带兵打仗就要冒风险,无非是看多看少而已,而在我看来,执行这个作战计划,其中的风险并不特别高,胜率当在七成以上。自古以来,打仗从来不是靠人多者胜,以少胜多,以精兵扫乌合之众的战例比比皆是,我等有信心能够效法先贤,在日本也打出这样的大战来,流传后世,耀我中华之武威!”虽然丞相给的压力已经很大了,但是赵松还是毫不退缩的样子,“另外,诚如丞相所言,我等需要速战速决,那么直取其咽喉必定将是最为可靠的战法,如果我等先占领了京都,那千里之外的江户幕府若是动作迟缓,一直未能组成大军与我军决战,我军岂不是要在京都空耗时间?因此,以我等的筹划来看,晚战不如早战,小战不如大战,干脆一战定乾坤。”
  
  “说得好!如此筹划,如此勇武,荥阳伯不愧有勇有谋。”就在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石满强元帅终于发话了,“我也觉得荥阳伯说得对,我军既然有优势,而且需要速战速决,那就干脆尽快逼迫幕府跟我们打上一仗,在西部打,幕府自恃自己还有本钱,败了一两场恐怕还会心存侥幸,可能不会那么快跟我军俯首求和,而如果在横须贺登陆并且战而胜之,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要一败,溃败的大军就会让江户整城动摇!那时候,幕府的根基之地都已经岌岌可危了,他们恐怕就不会有多少胆量再跟我们拖延下去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尽快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眼见在场的军阶最高的军人发话了,一时间议事大厅又静下来了不少,之前的窃窃私语大部分都平息了。因为身为元帅之尊,而且资历深厚,又是皇上的老兄弟之一,因此石满强元帅在军队内部威望很高,他一发话,不光是陆军的人士,就连海军的人一下子也没得话说了,九江侯刘涛本来还想为己方的考虑再说上几句,但是也住了口。
  
  人人都注视着元帅和丞相,等待着他们两个争论出一个结果来。
  
  然而,丞相这时候却没有争论的打算了,他抬起头来,看了看皇上。
  
  因为他并不太管兵事,所以他也不想就兵事和这些打了多少年仗的老军头来争论,他虽然倾向于第一种方案,但是那只是出于他喜欢稳妥的天性而已,并不是因为他非得认定这个方案,反正这一切需要皇上来亲自定夺,那干脆就由他本人来选择吧。
  
  见到丞相已经不打算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了,皇上于是微微一笑,然后朝丞相摆了摆手。
  
  接着,他看向了赵松。
  
  因为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他的态度也严厉了许多,再也不复之前的那种亲热,
  
  “赵松,你要记住,你是朝廷的大将,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意气而坏了朝廷的大事。我跟你说过很多次,打仗,靠个人的蛮勇是没有用的,要靠头脑,你还记得吗?”
  
  “皇上的教诲,臣无时无刻不在心中默念,须臾也不敢忘。”赵松大声回答,“请皇上放心,臣倾向于第二种方案,是经过了和参议们多次推演和筹划的,这是最符合我朝实际情况的战法,而不是臣一时孟浪,想要一泄蛮气,请皇上放心!”
  
  “这么说来,你真的把握很大了?”皇上仍旧盯着赵松,“你刚才说你的胜算能有七成?应该不是虚言吧?”
  
  “臣蒙皇上圣恩,岂敢以虚言来诓骗皇上!”赵松连忙站了起来,然后深深地朝皇上躬下了身来,“七成胜算是我等估算了各种实际情况,考虑到了我军的劣势和敌军的长处,并且高估了苦难所得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际来看,胜算只会更高!正因为觉得成算如此之高,臣才如此坚决支持第二种方案,以便速战速决,早日为君分忧!请皇上再相信臣一次,臣蒙皇上多年教诲,并且多年带兵打仗,屡立战功,这么多年历练下来,早已经不是轻浮孟浪、大口炎炎之人了!”
  
  接着,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赵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喊了出来,“如果皇上不信,臣愿意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此次的攻伐必定可以成功,如不成功,臣提头来见!”
  
  他这一声高喊,犹如振聋发聩一般,让整个大厅陷入到了异样的沉寂当中,人人都看着这位将领,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澎湃而出、势不可挡的决心,这种信心,正是大汉军队在多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征伐当中所淬炼出来的。
  
  就连太子,看着这个堂叔,也不由得暗自心生佩服,甚至被感染得自己都想拿着三尺青锋,跟随着这位大将,去那万里之外的岛国扬我大汉国威了——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这不太可能,因为他年纪只有这么大,而且又是太子之尊,不可能被派上战场的。他只能留在高丽,尽量为这些勇士们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了。
  
  在赵松大喊的时候,皇上先是没有说话盯着赵松,然后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笑容。
  
  “哈哈,你啊,你啊……”皇上大笑了起来,一下子把议事大厅的气氛又重新带回了舒缓,“你还跟我说学了我这么多年的教诲,你看你,怎么连临大事应有静气都给我忘了?什么提头来见不提头来见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是大将,输一次就要死的话,这仗还怎么打?我有几个大将可以死?不要说这种没趣的话了!”
  
  呵斥了他这个堂弟几句之后,皇上又放缓了语气,“不过,你这个人我还是清楚的,不是随口说大话的,你既然说最少有七成胜算,那么大概八成是跑不了的,既然有了八成,那我看这个计划还真能用用。不过我跟你说啊,战场上千变万化,就算再怎么运筹帷幄,到了打仗的时候,还是会有各种变化情况,对此你应该很明白的,所以现在你说有七八成胜算,到了那时候就未必如此了,我提醒你一句啊,到了那里如果发现情况不对,就尽早撤退,保存主力的部队,另选更加稳妥的计划,放心,我不会要了你的脑袋!”
  
  皇上的意思倒也浅显,既然赵松说得这么信心满满,他姑且也就同意了赵松的办法,决定按照他的第二个计划来部署作战。不过,自古以来战场就瞬息万变,因为赵松说话说得那么满,皇上担心万一遇到挫折的时候赵松为了顾及面子不肯撤退,所以干脆就先给他破除了心结。
  
  皇上的用意赵松自然也是十分明白的,他心里蓦地闪过了一丝感动。
  
  “皇上如此维护我等,臣……臣感激涕零!臣唯有一心效死,才能回报皇恩!请皇上放心,此次征伐,赵松必定踏平日本,以慰圣安!”
  
  “好了好了,漂亮话等回来再说吧,现在胡吹什么大气!”皇上笑着摆了摆手,然后转头看向了其他的大臣们,“你们说说看吧,如果还有什么意见的话,尽管提出来。”
  
  虽然皇上心情看上去甚好,但是大家都是明眼人,都已经看出了皇上已经十分倾向于答应赵松所坚持的第二套方案了,既然如此,不管心里到底支持还是反对,他们又哪里会有什么反对的话来?自然他们纷纷表态说觉得第二套方案简单直接,既可以彰显我大汉的天威,又可以符合速战速决的宗旨。
  
  而在这群臣附和当中,皇上扫视了诸位大臣一圈,发现那个第一次列席国务会议的外务司青年大臣周璞的神情好像有些奇怪,欲言又止的样子。
  
  “周璞,看样子你还有话想说?”皇上点了他的名,于是其他大臣们统统住了口,等待着这位青年官员发言。
  
  “臣……臣……臣只是……”周璞还是有些欲言又止,好像还在顾虑着什么一样。
  
  “没关系,国务会议,自然是要议的,不能是哪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一言堂,只要有意见,都可以提,这才能达成群策群力的效果。”皇上笑容满面地鼓励了对方,“尽管说吧,有道理,大家就继续议,够好的话就采用,如果没道理,那也没关系,就当做没说过嘛!”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1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