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宋王 【作者:尹三问】(8月7日更新至“ 终章 我的江山,如诗如画")

0
第一九〇章 蛰伏待机吕惠卿

  “你说林昭在钱塘县没有推行青苗法?”听到弟弟吕和卿的说法,吕惠卿当真有些惊讶,旋即心中涌起无限惊喜!

  吕和卿在扶灵南归,安葬了哥哥吕升卿之后及时返回了汴京。一来是因为大哥吕惠卿需要帮手,另外一个就是想要尽快谋划个办法,对付林昭,报杀兄血海深仇!

  不过回到汴京之后,大兄吕惠卿却变得很谨慎,不让他随便轻举妄动。

  吕惠卿深知,贸然动手,不见得能占便宜!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要还是不长记xìng,那可就真有些可悲了。何况王安石已经让其儿子王雱打过招呼,让自己与林昭先行放下恩怨,以大局为重。

  这种情况下,吕惠卿有选择吗?他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再次出现赔了兄弟又折兵的状况!

  再者,吕惠卿发现,皇帝对他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越发的冷淡了,这让他很不解,也很是担心。

  皇帝的宠信程度直接关系了地位与前程,吕惠卿很是诧异,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间就失宠了呢?并没有得罪官家啊?

  对此吕惠卿多有不解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利用皇帝的伎俩已经被看透,兀自恍若未闻。殊不知皇帝赵顼早已经了然于心,只是看着他还有价值,还用得着,故而没有为难他罢了!他更不知道实际上是林昭暗地里的算计,尚且一头雾水。

  但是这种明显的信号,即便是摸不着原因。也让吕惠卿有些惶恐。故而需要格外的小心翼翼。加之制置三司条例司被裁撤。他这个风光一时的检详文字也瞬间失业了。

  虽说他还有很多头衔,比如司农少卿,太子中允,甚至还有崇政殿说书的荣誉,可到底有些今非昔比了。无论是权势,还是自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检详文字虽然职位不高,可变法的条文都是自己一手起草的。起草一个国家的律法,责任是何其重大。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尤其是那种感觉,更是让吕惠卿享受,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所以吕惠卿低调了许多,这段时间一直蛰伏着,虽然恨透了林昭,却并没有贸然出手,而是一直在静静地等待机会。

  蛰伏待机,因为此番的变化,吕惠卿学会了一件很重要的特质。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之中。这一点对他影响甚大……

  吕惠卿变得低调了,很多人并不知道内情。还以为他是因为弟弟去世,尚未走出悲伤的缘故。实际上这厮越发的开始装深沉,越发的让人看不透。

  一直到了四五月间,夏收开始之后,谋划制定许久的青苗法开始初见成就。各种好消息传来汴京的时候,吕惠卿才露出久违的笑容。

  毕竟这些都是他参与制定的,自豪与兴奋那是应该的。

  不过更让人兴奋的消息还在后面,那就是吕和卿从杭州打探而来的消息——林昭竟然没有推行青苗法!

  这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吕惠卿得悉之后,顿时兴奋不已!

  他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平rì里也是在中枢之地,天子身边出入,对于皇帝赵顼和王安石的心态都有所了解。

  知道他们对林昭寄予厚望,正是因此才让他的报仇之举多有忌惮,不敢贸然。

  不过有句话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官家与王相公亲睐有加,寄予厚望是好事。可若是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会让他们更加的失望!

  唯有如此,当林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之后,才有报仇的机会!

  原以为林昭会很谨慎,自己要蛰伏等待许久才会有把柄可抓,万万没想到,林昭竟然如此大意。不推行青苗法,林昭的脑袋让驴给踢了吗?吕惠卿一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好笑,似乎遇到了奇葩一般,乐开了花!

  皇帝赵顼与王安石如今最在乎的是青苗法,钱塘县更是最早成为推广试验地,去年秋天林昭已经耽误了。那个可以说是因为秋雨灾害和粮食问题造成的,可是今年呢?林昭还是迟迟不见动静。

  不管他有什么理由,抑或者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掩饰不了抵制青苗法的事实。没错,不推行就是抵制!

  别人不推行,抵制青苗法也就罢了,可是你林昭……

  在很多眼中,林昭新法一系中的佼佼者,王安石最看重的人物,是可以拿出来做招牌的。

  加之因为林昭搞过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满朝文武对其很是熟悉,关注度很高。现在搞出这么一出,算什么?林昭抵制青苗法,难不成是内斗?心腹之人都不支持,让外人怎么能接受呢?

  这个表象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保守官员会以此说事,无疑会给王安石一记响亮的耳光!皇帝赵顼必然也会脸上无光……

  这可是触霉头的事情,官家与王相公得知之后会是什么表情?吕惠卿已经预见到龙颜大怒,以及王相公愤怒的咆哮!

  林昭啊林昭,这是你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啊!

  吕惠卿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对的好机会,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此番兴许根本不用自己出手,林昭就会倒霉,怕是在劫难逃。这种绝好的机会,吕惠卿自然不会放过,落井下石是他们这些官员的拿手好戏!

  吕惠卿已经决定,找机会推波助澜。这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成为大事,一定要让它在大宋朝掀起轩然大波,将林昭真正推上风口浪尖。

  让他挣扎去吧,此番即便是死了不,林昭也必然会失去皇帝赵顼和宰相王安石的信任。

  没有了这两个强大的后台,小小的林昭又有何惧?为弟弟吕升卿报仇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想想这样的结果,吕惠卿就很开心,相当得意!他仿佛已经看到,林昭从杭州被押解入汴京,被罢官甚至入狱的样子,心中忍不住一阵狂笑……

  “三哥,这件事情你亲自盯着!”吕惠卿吩咐道:“想办法把这件事扩散出去,记住不可以泄露我们的行迹。其实也不必着急,想必要不了许久,钱塘县的情况汴京就会人尽皆知了。谁让他小子不低调,关注度如此高呢?有时候太出名也是一种拖累!既然他喜欢出风头,这次就让他出个够!”

  吕和卿点头道:“大兄放心,此事我会亲自主持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他发现的。何况是为了给二哥吕升卿报仇,他自然很是积极。

  要知道吕和卿一直内疚,觉得二哥吕升卿之死自己是有责任的,当然了罪魁祸事始终是林昭。因此在一直派人潜伏在钱塘县,注意着林昭大大小小的举动。

  目的就是发现林昭的问题,找寻机会。现在发现了如此重大的问题,吕和卿自然不会放过,一定抓住这个好机会,死缠烂打,整死林昭。

  吕惠卿沉吟片刻,又吩咐道:“不,此事还是要谨慎些,不过要加快速度。现在官家与王相公对杭州钱塘县的情况不了解的,趁这个机会将事情闹大,一发不可收,这样我们才能混水摸鱼。

  一旦迟疑,等到官家和王相公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们就会有限制。你也是知道的,林昭是什么人,说不定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解释,这次绝对不能给他翻身的机会,所以要一击必中。”

  “是,大兄我立即去安排!”吕和卿对此是格外卖力。

  “哼哼,林东阳,太自以为是了,这次有你受的!”吕惠卿冷冷一笑,眼神之中满是yīn鸷与仇恨!

  ~~~~~~~~~~~~~~~~~~~~~~~~~~

  此时,远在杭州的林昭还不知道,吕惠卿正在算计他!

  钱塘县一片宁静,没有出现怨声载道的情景,按理说林昭该高兴才对,可实际上,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在很认真地考虑青苗法的事情,几个月的试行下来,发现的问题着实不少。

  而且都是相当严重,甚至致命的问题,如果继续这么畸形扭曲的执行,青苗法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林昭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大宋王朝现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很需要改革。但是从出发点和内容而言,熙宁变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问题还是出现在了执行的环节,王安石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林昭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他一下!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就此失败岂非可惜?

  重生两载,林昭已经深深爱上了宋朝,能为他多尽一份力总是好的。

  当然了,光是提醒似乎有些单薄了。林昭在想着后世诸多改革,希望能从中借鉴一二。

  可是考虑了半天,始终不曾有一个完成且成熟的想法!

  林昭现在才意识到,改革是多么复杂,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哪里能够一蹴而就?

  想想就头疼!林昭不禁苦笑着连连摇头!

  不想鼻头突然发痒,一连好几个喷嚏,耳朵还忍不住有些发热!

  “嘿,这是谁在念叨我?”林昭打趣一句,却不知汴京与杭州,真有人正念叨着他的名字!

TOP

0
第一九一章 第一桩命案

  念叨林昭的人有很多,有来自汴京的,也有人来自杭州本地的。不过却不是钱塘县,也不是余杭县,而是富阳县。

  在林昭的记忆,自己和富阳并没有什么交集,也没有什么瓜葛,谁这么念叨自己呢?

  后来才发现,这些念叨来自于一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

  对,没错,她的名字叫做王朝云。

  事情的起因还是与青苗法有着莫大的关联!

  夏收已经结束了,上半年的青苗法推行在一片怨声载道之中结束。有的百姓咬牙忍者,总算是先把借款给还了,被强行摊派的那些人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至于那些做担保的富户,除了在心底里咒骂官府之外,还暗地里清资财,看看到底损失了多少。

  总而言之,大部分人对青苗法没有好感,甚至多有怨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地方官府都心中有数,但大都选择视而不见,他们更为在乎的是交给朝廷的那份报告!上面有青苗法推行的各种良好数据,从各个方面凸显出青苗法有多好,为老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实惠。当然了,核心就是一句话——政绩突出!

  皇帝赵顼和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根本不得而知。总之,他们似乎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对青苗法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兴奋不已,对此多有赞赏。

  在这个年代,皇帝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官员们心思,以及王朝前行的方向。

  赵顼虽然在日益成熟。但是终究还是有些太过稚嫩。他已经忘却。登基之后第一次召见富弼,富相公给他的忠告。

  富弼也是三朝老臣,仁宗在位时便担任过宰相,威望犹在韩琦与文彦博之上。早年间还与范仲淹一起参与过庆历新政。

  正是因此,赵顼想要改革变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弼。

  不过此时,这位老大人已经是垂暮之年,乘着皇帝恩赐的小轿子。在儿子的搀扶之下入宫。

  几十年的沉浮,富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老成持重的他,并没有带给年轻的皇帝多少惊喜。而是给出了一个忠告:为帝王者,切勿喜恶示臣子!

  什么意思?作为皇帝,千万不要让臣子知道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至于这么高深莫测吗?当时赵顼光顾着失望了,加之登基不久,帝王心术也懂得不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君心难测。更不理解富相公一片良苦用心!

  所以当皇帝表现出变法强烈的,甚至狂热的支持时。会给官员们一种明确的“方向感”。

  官家很高兴,并且赞赏嘉许之后,各级地方官自然就兴奋了,推行青苗法的热情也越发的高涨。

  于是乎,皇帝赵顼下诏书,从夏季开始,青苗法在大宋朝全境开始推行。

  至于先期开始试青苗法地区,官员们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轮青苗粮的发放。

  结果可想而知,比前一次更加不顺利。

  上一次,百姓们不明就里,了解不多,参与的人数不少。

  可有了一次惨痛的经历之后,哪个还愿意傻不拉几的来第二次呢?

  也许真正贫苦之人,确实需要青苗钱来渡过难关,维持生计,渡过艰难。但对于大部分殷实之家,尤其是那些做担保的上等户而言,愈发的避而远之。

  一次的实验已经证明,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借款之后无力偿还,这些部分都会成为上等户的烂帐。半年下来,他们已经损失惨重,有的已经伤筋动骨,有的已经触动根基。

  一家一户早已视青苗法为洪水猛兽,要是再来一次,估计谁也承受不住,听闻官府再次派发青苗钱,一个个都惊恐不已。

  没错,绝对是惊恐!

  这是皇帝赵顼与王安石所不能预料的,当然了,目前他们根本不知道存在这种情况,即便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当回事。

  地方官们在乎的只是政绩,在乎给朝廷交上去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能够从中获利不少,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故而态度十分强硬。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甜头,这一次他们变得更加胆大妄为。也许之前还有所顾虑,手法还比较隐晦,现在则是完全毫无顾忌的强行摊派。

  可百姓的抵触情绪很严重,各种躲避与反抗,甚至是不满。但地方官态度坚决的,如此一来必然产生矛盾,随着矛盾的加剧,冲突也会升级。

  可寻常老百姓哪里是官府的对手?吃亏难以避免。

  杭州一带青苗法推行最不积极的是钱塘县,最积极的则是富阳县。

  富阳县令刘惠已经四十多岁,仕途上一直没有什么进展,随着年纪不断增长,他开始越发的着急。就在绝望之际,朝廷开始推行青苗法,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表现的格外卖力,希望以此取得政绩,讨好王安石,谋求高升!

  因此富阳县在杭州青苗法推行中成绩斐然,首屈一指,但是冲突也格外尖锐。可刘惠浑然不觉,夏收刚刚结束不久,便亲自带人深入乡村,加紧青苗粮的派发!

  平日里也是顺顺当当的,但是这日在城郊,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富阳城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已经能算得上是个小地主,甚至还小有名气。原因有两个,主人王员外是个读书人,虽然不曾考取功名,但是在乡间还是颇有名望的,乃是一名威望甚高的乡绅。

  至于另外一个出名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家有个聪明的女儿。年方九岁,便学识渊博,诗词歌赋懂得不少,关键是甚为聪颖,在附近一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这个姑娘名叫王朝云。附近一带,关于此女的趣事流传的不少。

  不过乡亲们并不知道,这位姑娘最近一次的精彩表现是上元节的西湖边,让一位奸商无地自容,还引起了通判和一位县令的侧目!

  当然了,这些并不能阻挡县令刘惠的升官大计。王家富裕,理所当然的上等户,青苗法推行中担保人的绝妙人选。

  王夫人似乎不是很愿意,王员外的热情也很有限,但是出于帮助邻里的考虑,王员外还是勉强答应了。

  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担保的七户人家,竟然有五户都未能按时归还。县衙的差役为了及时完成任务,自然而然就将债务放到了王家身上。

  王员外很无奈,可是已然答应了做这个担保人,不还也不行,何况官府逼迫的紧,一个小老百姓只得从命。

  为此,王家损失惨重。至于向那些邻里要粮食,难度自然不小,何况邻居们都生活困难,王员外都是看在眼里的,也多有不忍心。

  这一遭就认了吧!王员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咽下这口气,算了!

  可是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才不多几天的功夫,县衙的官差竟然再次上门,要求他继续作为青苗钱的担保人,而且这一次扩大到了三十户人家。

  尽管朝廷规定的是五户或者十户为一保,但是在现实运用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来是现实情况的问题。二来,地方官为了保证放出去的钱粮一定能收回来,自然而然就选取那些富裕人家,增加其名下的担保人数,从而保证贷款可以绝对的收回。

  官府考虑的永远只是账面上的东西和利润,至于老百姓的想法和死活,他们根本不曾考虑,不曾顾及。

  很不幸,王员外就被富阳县看成了一个香饽饽,所以让他为三十户人家担保。

  上一个季度,王员外刚刚被坑了,损失了许多,故而对青苗法根本没有什么好感。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心有畏惧。

  万万没想到,在官府竟然再次找上门来。王员外一听来意,尤其是三十户人家的数据,顿时吓的两股颤颤。

  不过才七户人家已经让他损失惨重了,很勉强地支撑过来了,现在变成了三十户,其中又会有多少人还不起青苗钱呢?那到时候自己需要帮着补偿多少呢?王员外根本不敢想,只要其中略微出一问题,自己就该倾家荡产了。

  所以,这事他肯定的不愿意,于是乎婉言谢绝了。可是官差们不依不饶,根本不给王员外谢绝的机会,这事你就根本推辞不了。

  王员外本是个读书人,也懂一些道理,对此很是不满,便据理力争。县衙的差役哪里肯与之讲道理,过程之中更是推推搡搡,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王员外的小女儿王朝云瞧见父亲被欺负,便用出面指责,估计小姑娘的言语也颇为犀利。结果成为冲突导火索,引发了严重的冲突。

  县衙的差役们近一段你时间来,趾高气扬习惯了,感觉受到了很大羞辱,一时之间有些冲动,竟然和王家人厮打起来。

  这个过程之中,王员外竟然意外受伤,倒地身亡了!

  两浙路,乃至大宋朝,青苗法推行中的第一桩命案就此发生!

TOP

0
第一九二章 小朋友

  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竟然发生命案了,听起来有些滑稽,可这件事情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毕竟初衷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法令,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不和谐的情况,竟然死人了,这算是怎么回事?

  而且王员外之死是官员差役们直接造成的,原因则是对青苗法抵触与不满,更是因此而发生冲突,影响难免就有些恶劣。

  发生此事之后,富阳县令刘惠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晦气,当真是晦气!

  青苗法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死了一个人,无疑会影响到正常的推行进度,效果,并且影响到他的声誉。如果这件事闹大了,被保守派的官员们拿出来做文章,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大局。

  刘惠很恼火,可不敢触这个霉头。对于他而言,此番推行青苗法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是仕途上能有所起色的唯一希望,因此绝对不能容许有任何的事情影响到前程。

  故而,刘惠的第一想法就是遮掩,弹压一下王家的人,就让这件事当作是从来没有发生过。

  不管怎么着,自己也算是一县之主,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办到的。至于王家人,凭借着自己的强权,不怕他们不听话。只要事情不闹大了,一切都好说!

  起初的时候,王家人表现的很的温顺,当然了,兴许心中满是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罢了!见此情景,刘惠也就暂时放心了。兴许在他眼里,一个乡绅根本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可是很明显,他小看了乡绅的女儿……

  王朝云看到官差为难父亲,很是不满,出言维护父亲,可到底因为年纪太小,不懂得是人间险恶,说话也太过纯真直接。以至于冲突升级加剧。

  王员外也是在盛怒之下,加上想要维护女儿,结果在冲突上不幸亡故。

  发生这一切之后,王朝云很伤心,也很自责,不管怎么说父亲之死与自己是有关联的。当然了,朝云姑娘更多的还是愤怒与仇恨!

  父亲是被人害死的!

  王朝云虽然只有九岁。但出奇地早熟,心智也更加成熟。当县衙的差役们紧紧看着自家的时候,她知道暂时没有机会。

  为了报仇,必须要学会忍耐,学会寻找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惠与差役们的警惕性在下降。同时他们主要防备的还是王家的大人。至于王朝云虽然有聪慧之名,可到底只是个孩子,多以对他的警惕性与防御性都很松懈!一个小女娃能做什么?不就是一个平常的乡绅们,还能斗得过县令老爷?或许刘惠至始至终都不曾正视过这件事。

  事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转折!

  想要为父亲报仇,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比富阳县令更厉害的人物。也许以前,王朝云束手无策,但是现在另当别论。至少与杭州通判和钱塘县有过一面之缘。而且在印象他们都是嫉恶如仇,善良的好人。

  按理说是该直接去找杭州通判,小姑娘这几日耳濡目染,已经懂得一个道理,官大一级压死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王朝云却首先想到的是钱塘县令,一位帅气的大哥哥。

  兴许是在危险的时候,林昭出手将他拦腰抱住相救的缘故吧。想起那双有力的臂膀和温暖的怀抱,小姑娘心中便有种莫名的安全感。

  所以潜意识里,她觉得应该去找林昭!

  于是乎小姑娘在家人的帮助下,偷偷溜出了富阳县……

  ~~~~~~~~~~~~~~~~~~~~~~~~~~~~~~~

  钱塘县的花厅之中,林昭正与几个美女坐在一起喝茶!

  今年在孟家在西湖附近买了不少的茶山,新鲜出产的茶叶口味很是不错,林昭对此很是满意!

  “已经是夏季了。出春茶之后,今年的茶叶品质正在逐渐下降。”孟若颖说道:“工人们都很卖力,已经全部哄炒……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林昭轻声问道。

  孟若颖迟疑道:“春茶的品质不错,想必销路还好。可是后面的这些,当真不怎么样……售卖的事情可能会……”

  “不必担心,都很好卖的!”林昭这才知道,原来孟若颖是担心茶叶质量问题会影响到销售。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茶叶的品质是随着节令变化的,当然了这与温度、水分等各种自然条件大有关联。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对于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而言,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时节。据说,从时间上分,明前茶是茶中的极品,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至于立夏之后,茶叶的品质便会下降许多。

  林昭摇头道:“不会的,明前茶和雨前茶我已经派人送去汴京了,不知道诸位达官贵人是否喜欢?”

  不管是棉花还是龙井茶,林昭都想要走高端路线。只听他继续道:“至于雨水之后,立夏之后所产出的茶叶,中原人看不上,但是有人看得上!”

  “你是说……?”孟若颖对此似乎有那么一丝不解。

  林昭笑道:“别忘了,北方草原上的人,吃的都是牛羊肉,难免燥热,茶水清爽,正好解油腻,想必他们会喜欢的。”

  “对了,去岁西夏来朝,陕/西路的榷场已经开了,把茶叶买到西北去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可能得要官府的同意才行!”

  西北边境与西夏的榷场贸易是彼此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这一过程中,宋朝一直都小心翼翼,对贸易的商家管理极为严格。因为他们担心一件事,那就是走私……

  要知道,西夏国内物资匮乏,与宋朝的榷场贸易是重要的物资流通渠道,甚至有严重的依赖性。每逢西夏不听话,宋朝就会关闭榷场,对西夏的威胁很大,屡试不爽。

  之前梁太后为了在国内站稳脚跟,废除汉礼,同宋朝关系紧张。可是在不久之后,还是得低头向宋朝求和。原因何在?除了是已经稳住了国内局势外,另外一个重要缘故,就是迫不得已。

  不过才一两年时间,西夏国内的用度已经严重匮乏,尤其是他们所产出的青盐无法外销,已经有些民不聊生了。所以梁太后的让步与低头,也有着现实的无可奈何!

  林昭一提到西北,孟若颖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夏!不过转念一想,以林昭的人脉资源,想要办到这一点似乎不难!

  林昭只是淡淡一笑:“不只是西夏,茶叶可以卖去很多地方的!”记忆里,有一条茶马古道甚为出名,如果有些模式成功,兴许可以辅助解决大宋朝现存的一些问题。

  早在去年开始投入棉花种植之后,林昭便有了一个想法,而今一个方案与建议早已写好,已然送去了汴京,上奏给皇帝赵顼。

  想必官家会有兴趣的,那么这些个茶叶……孟家又将多一份利润可观的生意!对此林昭很有信心。

  孟若颖见状道:“既然你早有安排,那我就放心了……”

  “没问题的,你放心就好了,倒是棉花的事情就得多盯着点,那玩意要秋天的时候才能采摘,现在是关键时期,不能松懈!”相比之下,林昭更为在意的是棉花。茶叶已经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了,可是棉花……一个海外来的新品种,接受认可度比较低,现在正处在推广的关键时期,自然得慎之又慎。

  孟若颖点头道:“没问题,粮食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一收获,粮食会全部发放给村民的。倒是收获的那么多的棉花,处理起来并不容易……”

  “棉纺作坊的情况如何了?”林昭思来想去,觉得棉纺织与棉被,棉衣制作该同时展开。毕竟棉花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纺织,织棉布!

  “已经在修建了,秋天的时候可以落成,只是需要的女工不少。江南的纺织女虽然不少,可熟悉的大都是丝织和麻布,对棉花有些生疏……”

  “这个不打紧,先慢慢摸索吧,可以重金在江南招募纺织高手,只要能够对棉布纺织做出贡献或者改良的,再予以重金奖励。纺车的模型不是已经有了吗,只要有棉线,织布完全同理,相对不是很困难!”

  孟若颖轻轻一笑:“你倒是什么都为我想好了,可是你自己……”

  林昭也是无奈一笑,上一季的青苗法用棉花种植推广应付过去了,可是下半年又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一直这样用两倍的粮食去换吧?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整个青苗法的推行都是存在问题的,有些意见不吐不快。

  林昭思来想去,觉得皇帝赵顼与王安石如此器重自己,自然该诚恳效力才是。虽说朝廷已经迫不得己地在全国推广青苗法的,但林昭觉得,有些意见和建议还是该说!

  皇帝与王相公皇帝该能听得进去吧!感觉似乎多少有点风险,所以林昭还是有些疑虑。

  正在此时,有差役来报:“公子,门口来了个小姑娘,说是你的……小朋友,想要见你!”

TOP

0
第一九三章 多管闲事

  “小朋友?”林昭不觉有些懵了。

  差役点头道:“不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自称是你的……小朋友,想要见你。”

  “不会是什么人恶作剧,或者小孩走错了地方?”孟若颖不由疑惑。

  “看着不像!”差役摇头道:“那小姑娘知道公子的名讳,看着有板有眼的,我们起初也以为是小孩子胡闹,让她离开,可是这小姑娘似乎铁了心了,就是不愿意走!”

  “这么说,这小姑娘还挺有意思的!”孟若颖轻轻一笑,饶有兴趣地看着林昭 ”“ 。

  沐思虹突然眉头一动,说道:“林郎可还记得,上元节在西湖边,那个猜灯谜的小女孩!”

  毕竟已经时隔半年,当时觉得有点意思,还出手帮助了那小女孩。可平日里林昭很是忙碌,哪里会将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事情过后便全部抛诸脑后,忘记了。

  若非沐思虹提醒,他一时间还想不起这茬来,这会脑海中才依稀出现一个俏皮聪慧的小丫头形象!还记起那个女孩似乎叫做王朝云,可能与苏轼大有关联。

  “那小姑娘极为聪慧,林郎你还搭救了她一把呢!”沐思虹再次提醒,林昭已经完全明了于心。

  孟若颖一听,心里顿时好生羡慕,上元佳节,林昭与沐思虹一起游西湖,可惜自己没能去。同时对这个猜灯谜的小姑娘有些感兴趣了!

  “听起来蛮有意思的,那这小姑娘来找林郎是……”大家更好奇地小姑娘的来意!

  林昭一想,既然认识。人家上门了。那就见见呗!也算是给苏通判个面子。嘿嘿!

  于是乎很快,差役便带着一个小姑娘来到花厅。

  虽然时隔半年,但林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女孩,确实在西湖有过一面之缘。只是……

  明显能够感觉到,小姑娘的精神气质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元节那晚在西湖边见到,小姑娘可谓自信满满,乐观开怀,嘴角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虽然年纪小,却也有种迷人的感觉。

  但是这回,小姑娘阴沉着一张脸,嘴角的笑容也不见踪影。而且脸上似乎还有浓重的悲伤与仇恨,没有一点活泼的感觉。与上一次相见简直判若两人,这半年时间小姑娘到底经历了什么?今日的来意又是什么?

  林昭很好奇,三位美女同样好奇!

  “大哥哥,你还记得我吗?”小姑娘虽然脸色不好,气氛低沉,但是礼貌与举手投足之间怎么看都像是个大人。

  林昭点头道:“王朝云?”

  一刹那间。小姑娘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淡淡的喜色,没想到钱塘县的这位林县令竟然记住了自己的名字!这让他感觉自己没来错地方。事情的前景也光明了很多。这几日她在加入的护送之下逃出来,也没少吃苦。

  今日来到钱塘县衙求见,也只能说是碰碰运气。想要进县衙不容易,人家林县令是否愿意管这事,也另说!小姑娘的运气还算不错,死缠烂打终于进来了县衙,这会更像是看到曙光一般!

  “嗯,没想到大哥哥还记得我的名字!”王朝云惊喜一闪而过,旋即又被浓重的悲伤弥漫。

  林昭轻轻一笑,他不会告诉王朝云,记得你的名字是因为苏轼,以及你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些事现在想想,着实太过荒诞了,毕竟王朝云还是个孩子。当然了,这个小姑娘到底是不是苏轼的爱妾,还真的有待考证!

  “记得,当然记得,你今日又是一个人出门的?你父母呢?”林昭笑着问道。

  没想到一提及父母,本来十分坚强的王朝云瞬间泪流满面,一下子跪倒在地。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都很惊诧,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过从小姑娘的悲伤中看得出来,必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而且事情还比较严重。

  “怎么了?朝云?”沐思虹见状,急忙上前将小姑娘扶起来,同时关切询问。当时一面之缘,让她对这个小姑娘很有好感!

  林昭也沉声问道:“朝云,可是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别着急,慢慢说!”

  王朝云这才慢慢的止住哭声,擦干泪水,说道:“爹爹死了……”

  啊?

  众人都是一惊,原来是父亲去世,怪不得如此伤心。只是他父亲死了,何必要跑到大老远从富阳县跑到钱塘县来找林昭呢?加之小女孩适才下跪的动作,马上就让人意识到有点不同寻常。

  林昭感觉尤为明显,看得出来,王朝云此来必然是有目的的,他父亲的死也颇不寻常!

  “好了,不哭了,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林昭柔声询问。

  王朝云抽噎道:“爹爹被人害死了,是富阳县的官差们,是因为青苗法……”

  几人都是心头一震,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林昭神色凝重地听王朝云讲述了他的悲惨遭遇,心里越发的有些不舒服。

  因为钱塘县的情况很好,所以林昭对其他地方青苗法的推行了解的并不是tèbié详细。虽然知道有的地方强行摊派tèbié严重,但是没想到会严重到这个程度,竟然逼死了人命。疯狂程度简直不像想象,太出乎意料了!

  同时,从王朝云嘴里,林昭切实感觉到了百姓对于青苗法的抵触与不满,以及被百姓造成的危害。至于预期中的那些好处,实现的很少,相反因此产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三十户担保,林昭实在不知道富阳县令是怎么想的,竟然搞出这般举动,简直是……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王朝云说了,去年只不过才几户,自己家便付出了许多的担保,造成了不小损失。要真是三十户,后果简直不敢相信,按照借出去的青苗钱本金,再加上两成甚至更多的利息,试问谁能负担得起?

  不破产才奇怪呢?王员外不愿意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富阳县也忒嚣张了,竟然搞出了人命,虽说有意外的成分在内,但毕竟是因为他们无端过分摊牌导致的,当然了其趾高气扬的态度也与之密不可分!

  林昭赶到愤怒,对王朝云也是多有同情,但更多的还是对青苗法的失望,以及在推行过程中的担忧。

  青苗法而今歪曲的实在太厉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林昭不想自己寄予厚望的东西,到最后成了这幅模样。更不希望,好好的青苗法不仅没有让大宋朝富国强兵,反而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地方官的这些做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生活,长此以往可不是办法,必须要尽快得到整治才行。林昭本来还在犹豫,有些事情是否要上奏,现在已然十分确定,即便是有风险,咱也要实话实说。

  “大哥哥,富阳县的官差打死了我爹爹,我要为他报仇,请求你帮我!”王朝云终于道出了来意。

  孟若颖与顾月伦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开始有些矛盾。王朝云看起来着实可怜,父亲被官府逼死,也着实让人愤怒。对此他们可以义愤填膺,他们可以多加同情,但若是说让林昭帮忙主持正义……

  两个很有正义感的女子犹豫了,此番回江宁过年,顾七隐约之间透露出担忧,孟若颖与顾月伦都能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担忧与疑惑也开始多,纵观林昭之前的举动,结下愁怨的人可是不少。

  危险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孟若颖等人也不希望林昭不断树敌。这次的事情要是管了,无疑会得罪富阳县令,彼此之间还会有冲突,不管结果怎么样,总归是不好的!风头太劲,老是得罪人并非什么好事!

  而且还是与这个青苗法有关系的,孟若颖知道,在这件事情上,林昭本身都有些麻烦,若是再管了这件事,只怕会更加麻烦,甚至会惹祸上身。这是他们内心之中不愿意看到的,可是不帮忙,似乎又有些过意不去,毕竟王朝云已经上门了。

  林昭见到几位美女的表情,很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担忧与顾虑。可是看着泪流满面,一直期许的王朝云,不答应似乎又有些不忍心。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与青苗法大有关联,林昭对此甚为上心,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事必须要管,为王朝云的父亲报仇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王员外之死,为青苗法敲响了警钟,必须要让每个人都听见!

  当然了,这事想要管也是有技巧的。不管怎么着,自己只是个县令,如何能撼动平级的富阳县令呢?所以根本就不好插手,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上级。

  王朝云没有第一时间去找苏轼,那么林昭得带着他去。王朝云举得林昭更亲切,林昭却觉得,苏轼插手此事完全是理所应当。

  王朝云很可能是他的侍妾,为老丈人报仇是应该的!想到这里,林昭淡淡一笑,带着王朝云往州衙去,寻找通判苏轼去了!

  这事得双管齐下!

TOP

0
第一九四章 龙颜大怒的前奏

  杭州府衙,苏轼诧异地看着面前的小女孩,最后又疑惑地看着林昭!

  “东阳啊,这是?”苏轼有些许疑惑,看着小女孩觉得很面熟,一时间却想不起来,到底是在哪里见过!

  林昭道:“还记得上元夜,西湖边,猜灯谜的小女孩!”

  一提此事,苏轼立即想起来,今年是他与王闰之新婚后第一次外出赏灯,自然记忆深刻。: ..再加上,小女孩当时表现的精彩,又有林昭在场,所以印象分外深刻,略加提醒就想起来了。

  “哦?那有什么事情?”苏轼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林昭带这个小女孩来见自己,目的到底何在?即便是揣测,都让人无从猜想。

  林昭道:“是这样的……”随即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出来。

  苏轼听闻之后,神色顿时凝重了许多,与青苗法有关系,这是首先关系重大,需要慎重处置。

  同时他也很震惊,杭州治下的青苗法推行竟然到了这个程度?太过的混乱,竟然搞出了人命,显然已经超出了底线。再者,杭州地面上出现了命案,富阳县令刘惠不及时上报,而是想要通过很卑鄙的手段去遮掩,甚至是压制、隐瞒。

  这让苏轼很是不快,刑狱方面的事情是他管理的,加之他又是一个保守派的官员,这件事于理怎么着都该过问!

  在林昭看来,苏轼是于情于理都该管。从现在的情况下,眼前这个王朝云小姑娘八成就是原本历史上苏轼的侍妾。

  根据史书记载,王朝云是杭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这一点虽然与现在的实际情况略微有出入,却也很好解释。若是那晚在西湖边不遇到自己和苏轼,王员外死后,在县令的压制下。王家很可能就此破败,王朝云流落风尘完全是可能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成为西湖名妓之后,籍贯记载成为钱塘县,也就不奇怪了。最为重要的是,天生丽质,聪颖灵慧的特点完全一致。

  熙宁七年,苏轼与几位文友在西湖宴饮。王朝云歌舞助兴,当时她才不过十二岁,舞姿优美,引得众人青睐。一舞结束,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好在苏轼身旁。这时的王朝云特意洗尽铅华。以一身亲清丽淡雅,清纯可爱,楚楚动人的装扮出现。这一身打扮落入苏轼眼中,让他稳重的心忍不住微微波动。

  此时,本是风和日丽,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变化。阴云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首绝妙的诗便由此而来。一个十二岁的姑娘,能让苏轼动心,足可见去非凡之处。而且王朝云本身就仰慕苏轼,当时出现在苏轼身边,是巧合,也可能是她表达倾慕的一种方式。

  此事之后,苏夫人王闰之似乎看出了丈夫的心意。便将王朝云买了下来,先为侍女,多年之后成为苏轼侍妾!

  种种迹象表明,眼前的王朝云应该就是苏轼那个侍妾无疑了。所以这件事,于情于理,苏通判都应该过问!

  “东阳以为如何?”苏轼沉声询问,毕竟这件事事关重大,不可草率!所以想要先听听林昭的意见。

  林昭道:“我已写好奏疏,陈述青苗法之利弊,准备上呈官家,至于案件背身,如果可以,还请苏通判……”

  话说的很明白了,这件事的影响不言而喻,苏轼很清楚,在皇帝与王安石都满怀欣喜的时候,上书泼冷水是有风险的。但林昭一个新党标签清晰的官员坚持这么做,足可见此人品性,单单是这一点就让苏轼很敬佩,很是赞赏!

  林昭扛下来的是一件苦差事,那么余下的事情……本就是他分内之事,尤其是涉及到的这些问题,更应该出面管理。

  苏轼点头道:“好吧,此事我过问就是了!”

  “那这孩子?”

  苏轼无奈一笑道:“留下吧,我让夫人先照料着!”

  “那好!”林昭正是这个意思,也算是成人之美了。心中暗笑,有朝一日,你苏子瞻得请我喝谢媒酒才是。

  林昭随即便离开了,匆忙之间并未注意到临走之时,小姑娘王朝云那不舍的眼神。

  ~~~~~~~~~~~~~~~~~~~~~~~~~~~~~~~~~~

  富阳县令刘惠很是诧异,好端端的通判大人怎么会知道王员外之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的墙,消息最终还是泄露了。

  刘惠知道疑惑已经毫无意义,当务之急是该如何解释这件事,遮掩是必须的。

  他知道苏轼是保守派官员,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才被“贬”杭州的。杭州的两位行政高官都是反对变法的保守官员,这一点对于刘惠这样的变法积极分子而言,着实相当苦恼!

  刘惠想好了很多种说辞,可是到头来才发现都无济于事,通判大人对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想要蒙混过关根本没有可能。

  为什么官差会与王员外起冲突?为什么会出现三十户一保的状况?一连串的疑问顿时让刘惠有些招架不住了。

  于是乎苏轼一道参奏的密折立即送往汴京,与此同时林昭关于青苗法见闻的奏章的也发了出去。

  当然了,至始至终都很低调,走的是秘密渠道,这事需要先告知给皇帝知晓,不好弄得轩然大波。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件事一旦闹大,旧党绝对不会放过如此,必然会对变法加以攻讦,到时候会演变成什么样可就不好说了。

  林昭自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出了问题,还是让皇帝赵顼与王安石自己去反省,给他们思考和处理的时间和机会。要是骤然间直接闹大了,一切就无法掌控了。一来会驳了官家与王相公的面子,二来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出于谨慎考虑,苏轼与林昭很默契,一起进行了秘密劝谏。

  ~~~~~~~~~~~~~~~~~~~~~~~~~~~

  汴京,皇宫垂拱殿!

  皇帝赵顼正在看奏章,枢密院刚刚上报,陕/西路今年的马匹饲养数量有所下降,能够提供的战马相对少了两成。

  看到这里,赵顼很是生气,同时又忍不住唉声叹气!

  宋朝因为失去了幽云十六州,西夏又盘踞西北,致使宋朝的马匹奇缺,少量马匹则是来源于川滇一带,但是马匹的素质相对就差的远了。

  因此宋军骑兵的数量与质量都可想而知,弱小的可怜,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过程中,屡屡吃亏。没有骑兵,远距离打击根本做不到,每次对外征战,光是粮草辎重已经是巨大的消耗,根本无法远征。

  因此对外战争中,宋军几乎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得亏了宋朝步兵的战斗力不错,在失去燕山屏障之后,依旧能够坚守住漫长的边界线。

  可是马匹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宋朝君臣,故而在边境地区饲养战马,勉强补充匮乏的战马。

  可是今年陕/西路的马匹竟然下降了两成之多,原因到底何在?赵顼对此一无所知,相比之下,他更在在乎的是结果。

  马匹,马匹,如何解决马匹的问题?赵顼一直在心里默默念叨这件事。他突然想起,前不久,貌似是林昭上了一封奏疏。

  提议开辟一条茶马道,与川滇、吐蕃甚至是西夏互市贸易,用茶叶等中原特产换取马匹。

  当时他没有在意,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貌似是个不错的建议。他旋即想起来林昭前些日子从杭州送来的什么龙井茶,清香独特,让人回味无穷。还有正旦之前,送来的棉被,皇祖母与母亲都赞口不绝,林东阳还是真实别具一格,尽搞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个茶马道的提议很不错,回头与大臣们商量一下,川滇劣马不行,吐蕃倒是完全可以考虑。河湟一带的吐蕃青唐国与大宋朝的关系不错,兴许这是个机会。至于茶叶,大宋朝有的是,林昭有建议,南方各地的山上不适宜种田,但栽种茶树确实上好的选择。

  心里正想着此事,中书省呈上了各地青苗法推行具体状况,以及上半年青苗钱的收入账目。赵顼顿时来了兴趣,兴冲冲地打开了,看到那些喜人的数据,一脸笑意,龙颜大悦。可是当翻到两浙路的时候,官家的眼神一动,脸色瞬间阴沉了。

  只见赵顼死死盯住钱塘县三个字,再看看后面的数据,眼眸中浮现出惊疑与不解,同时还忍不住有些愤怒!

  小黄门只听到官家喃喃道:“林昭……林昭……”

  说来也巧,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来禀报:“陛下,杭州来的两份密奏!”

  “拿来!”一听到杭州两个字,赵顼顿时神情紧张。

  两份密奏很快放到了御案之上,赵顼急忙打开一瞧,目光浏览过去,眼神里的惊疑越发的浓重,颜色也越发的阴沉。

  小黄门隐约觉得,这是龙颜大怒的前奏……

TOP

0
第一九五章 青苗又起纷争

  赵顼很愤怒,愤怒的原因有些复杂!

  关于青苗法各地成效的奏报已经送上来,本来对两浙路,尤其是杭州的数据很是期待。.. 可是万万没想到,钱塘县的数据几乎为零。

  这事该怎么解释?难不成林昭是没有推行青苗法?可是对他寄予厚望啊,这就是他回报的结果?

  赵顼的心情瞬间就有些低沉了,同时隐约有些怒意,他想要林昭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与此同时,林昭与苏轼的密奏就一起到了他的案头。

  苏轼在奏折里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富阳县令在推行青苗法的过程中,竟然逼死了人命。同时还道出了那三十户担保的事情,这是赵顼始料未及的,他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相信。可是苏轼言之凿凿,让人很是震惊!

  怎么会这样?青苗法怎么能出问题呢?赵顼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毕竟他接到的消息都是报喜的。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紧接着,赵顼看到了另外一份奏报,是钱塘县令林昭写的。他以为这是林昭对未推行青苗法的一个解释,没想到内容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确实是对青苗法的解释,实际上远远超出的解释的范围,准确地说是一份对青苗法内容的分析评价,而且内容基本上还都是负面的。

  林昭在密奏中详细叙述了青苗法的利弊,尤其实际执行过程中,种种匪夷所思的行径。赵顼第一次看到老百姓对于青苗法的负面评价。与平日里各级官吏的上奏的良好情况完全不同。难以想象。民间百姓对青苗法是如此的抗拒。如此的厌烦。

  其实,之前不是没有其他官员说青苗法的不是,但主要都是一些保守派的官员。赵顼认为他们是有意诋毁青苗法,故而从心底里就不愿意相信。

  但是林昭的身份不同寻常,算得上是自己最得力的亲信了,他的话可信度就高了许多。是以赵顼心理面已经开始微微有些动摇了。

  难道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好好的青苗法,为什么成了这幅模样?难道之前的那些奏报,那些好消息全部都是骗人的?也许是现实太过于残酷了。赵顼一时间也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尽快验证,赵顼心里开始生出疑窦。不好有一点还好,那就是林昭与苏轼都是采用密奏的方式,至少没有将这件事闹的满城风雨,不至于影响变法的大局。只是出了这样的事情,总是需要查个清楚明白的!

  赵顼沉吟片刻,吩咐道:“传王相公垂拱殿见驾!”

  ~~~~~~~~~~~~~~~~~~~~~~~~~~~~~~~~~

  赵顼没想将事情闹大,但是有人却想要推波助澜!

  吕惠卿日间从崇政殿回来之后,心里就在犯嘀咕。位在中枢之人。必然耳目聪达,今日官家匆匆召见王安石。隐约之间又听到与杭州有什么关联,貌似是有人说青苗法的不是,官家对此很震怒。

  一说到杭州,八成与林昭有什么关联,吕惠卿现在可以说是有点神经质的敏感,故而多留了个心眼。

  回到家中,弟弟吕和卿又带给他一个消息!

  杭州青苗法推行貌似死人了,而且还有一些很不利的情况。

  听到这样的消息,吕惠卿也有些震惊,毕竟青苗法是他一手起草的。怎么会这样呢?对此他也多有不解。同时意识到,此事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很不利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变法一派的中坚力量,要是自己一手设计起草的青苗法出现逼死人命的状况,自己脸上无光不少,说不定还会因此被弹劾,甚至是受到牵连。

  当然了,吕惠卿最为担心的是此事对于变法的影响。要知道他的风光得意,与似锦前程都与变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变法要是受到影响,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倒头了。

  所以,吕惠卿在第一时间的惊疑之后,便想着要如何掩盖,几乎要急匆匆地出门去找王安石商议对策。

  可是当吕和卿将来龙去脉讲清楚之后,吕惠卿突然笑了,想不到林昭竟然牵涉进去了,这不是个绝好的机会吗?

  吕氏兄弟为了报仇,可是在杭州一带埋下了大量的耳目,一直暗中留心着林昭的举动。至于王员外之死这件事,则是从富阳县和钱塘县衙的情况综合得知的。

  富阳县令刘惠一心想着通过变法升迁,对朝廷的变法派官员多有巴结,吕和卿想要从某些渠道得知富阳县的情况并不难。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何况杭州通判都已经插手了,纸包不住火是肯定的。

  于是乎,吕和卿通过种种状况分析,对富阳王员外之死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有线索显示,林昭也参与其中了。

  吕惠卿立即联想到今日在皇宫中隐约听到的风声,便猜想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林昭到底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他们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参与了是肯定的,如果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官家和王安石呢?

  吕惠卿能够想象,八成是官家已经得知富阳县命案的事情,一定是想方设法想要将此事捂住。一旦曝光出来,对青苗法大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出于政治立场,吕惠卿也赞同保密。

  但是现在,吕惠卿改变主意了,只要能打击林昭,自己略微损失点有算什么呢?

  “上次让你准备的事情怎样了?”吕惠卿沉声询问。

  吕和卿笑道:“已经嘱咐了几个保守派的官员,正准备择日上疏提及呢!”

  “不等了,这件事就明天。而且不是上疏。而是直接对当朝言明!”

  “这……”听大兄如此吩咐。吕和卿略微有些迟疑了。

  吕惠卿笑道:“没事,让他们上书赞扬的林昭就是了,争取将钱塘县树立城反对变法的一个典型。林昭搞得越好,那些泥古不化的老头们就越是有话说,越是以这种鲜明对比来抨击新法。

  他们说的越起劲,官家与王相公就越发挂不住,毕竟林昭可是官家亲自选中的人物。连他都开始质疑,甚至反对青苗法。那官家的脸面往那里搁呢?还有王相公的脾气,想必你也是知道的。”

  “大兄这招高明,借刀捧杀啊!”吕和卿已经完全明白大兄的意思。

  吕惠卿冷哼道:“这完全是他自找的,驳了官家与王相公的面子,后果怎样不言而喻!”

  “是啊,这次林昭在官家与王相公心目中的地位只怕要……”吕和卿也是嘿嘿一笑,这只是第一地步,只要林昭失宠,报仇的下一步计划就容易多了。

  吕惠卿道:“不止如此,想办法通知御史。让他们的在明日的朝会上将富阳县的事情捅出来……”

  “大兄,这样怕是不妥吧。如此对你也没有多少好处……”吕和卿也很清楚此事对大兄的影响,故而有所顾虑。

  吕惠卿却摇头道:“不会的,这件事首当其冲的绝对不会是我,天塌下来,也有官家和王相公顶着,何况天塌的下来吗?想必今日官家已经得到消息了,杭州那边可能也比较谨慎,这件事八成会被捂住,低调处理。

  官家兴许会因此事而动摇,但是这件事一大曝光,成为人尽皆知的大事,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你不了解官家和王相公,都是那种倔强要面子的人,若真发生此事,八成不会承认,即便到最后迫不得已,可能也会是就事论事,略微做出让步罢了!”

  吕和卿依旧面带忧色道:“应该是这样,可是这样大兄势必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不必担心,我这算什么?不打紧的!”吕惠卿摇头道:“官家与王相公遇到难处了,才会需要有人帮忙的,是好事!这件事是杭州那边发现的,林昭参与了,消息泄露了之后,再加上林昭在推行青苗法上的迟钝反应,官家和王相公会怎么想?”

  “哦,大兄当真是高啊!”吕和卿终于明白了大兄的良苦用心。

  吕惠卿笑道:“两件事叠加起来,林昭想要不失宠都难啦,如果条件允许,再推波助澜,这个浪就更猛了。最重要的是,整件事都有人替我们去做,而我也是其中受害者,谁会怀疑是我们呢?”

  吕和卿笑道:“大兄放心,我已经明白了,这就去安排!”说完便转身离去了。

  书房里,吕惠卿坐在椅子上,突然间露出一丝冷笑,六月间的汴京,骤然让人感觉到有一丝冷意!

  ~~~~~~~~~~~~~~~~~~~~~~~~~~~~~~

  次日是大朝会,紫宸殿里,皇帝赵顼端坐其上,下面是一众公卿大臣。

  赵顼昨晚睡的并不好,眼圈略微有些发黑,毕竟林昭与苏轼两人的奏章内容,总是让人难以放心。

  为此,他还紧急召见了王安石。对此王相公也表示震惊,当时并未相信,认为此事需要详细调查。同时认为,即便是存在这种现象,也只是个例而已。至于林昭的上奏,王安石很是不解,加之有得知钱塘县青苗法推行几乎为零的消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在他心中,青苗法的本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略微的瑕疵,是极少数的个例。至于林昭所言,在王安石看来完全是危言耸听。同时他很是不解,也有些恼怒,林昭的信念何时发生了变化,难道他要做苏辙第二吗?

  当然了,事情没有一个定论之前,他暂时还不想多说什么!对于富阳县的案件,君臣之间保持着同样的默契,低调处理!

  可是有人就是不给他们的面子,次日本来平常的朝会却变得暗流涌动,跌宕起伏!

  先是有户部侍郎出现,弹劾两浙路青苗法推行中。钱塘县不为所动。县令林昭玩忽职守。懈怠朝廷法令,应该予以惩治!

  这个情况出现的很意外,在堂堂大朝会之上弹劾一个县令,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出面弹劾的是户部侍郎!

  别看是侍郎,但是大宋朝有三司的存在,户部完全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摆设,仅掌管全国各府州郡所进贡的土物。与元旦大朝会时陈列于庭及旌表门闾等杂事而已。完全就是个清水衙门,升迁无望。

  这位侍郎本身就偏向新法,可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向王相公表明心迹,今日在某种暗示之下,瞅见了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弹劾不卖力的人,同时强调青苗法的的良好效应,总是好的吧!至于林昭的过往的经历,以及官家和王安石的态度,他似乎都视而不见。

  没想到话一出口,便有御史反驳道:“事实并非如此。杭州八县,因为推行青苗法。民生状况十分糟糕,唯独为推行的钱塘县,百姓依旧安居乐业!钱塘县令林昭何错之有?”

  这位在御史台主要负责江南一代,故而说好很有分量!

  如出一来,朝廷上瞬间就炸开了锅,几乎是一片哗然!

  弹劾抑或者维护的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保守派的官员们立即敏锐意识到一个事实,推行青苗法民不聊生,不推行反而安居乐业,如此来说,青苗法岂不是存在大问题?杭州这个例子,已经是很好的说明了。

  于是乎朝堂之上,各种此起彼伏,钱塘县独特的现象立即被放大,成为朝堂上争论的热点。青苗法的争论本来已经压抑了许多,保守的旧党官员们一直没有抓到把柄,今日有了这等绝好的机会,怎么肯放过呢?于是乎新一轮的朝堂争辩就此开始。

  皇帝赵顼顿时大皱眉头,宰相王安石也是一脸阴沉,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赵顼没想到朝廷的官员们这么快就开始寻由头说是了,当真是烦人。不过不经意间,赵顼便想到了林昭,到底怎么搞的,怎么能出个反面教材来了?心中隐约对林昭生出些许不满,王安石也有着相似的心情。

  吕惠卿瞧见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得意,嘴角一丝冷笑一闪而过。这才只是个开始而已,接下来,哼哼……

  御史台可以风闻奏事,权限比较大的,故而言论就比较犀利了。尤其是在宋朝,朝堂环境相对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即又有御史爆出,杭州富阳县青苗法推行中出人命了,同时还爆出那耸人听闻的三十户担保的情况。随即官员百姓还不起的借款,上等户为此苦不堪言的情况都道出来,顿时再次使得朝堂哗然!

  青苗法竟然逼死人了?一旦出了人命,这性质完全就变了!

  什么为百姓谋福祉,把人都逼死了,还谈什么福祉?这不是闹笑话吗?一时间对于青苗法的指责与非议比比皆是。

  皇帝赵顼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怎么会这样?苏轼不是秘密上奏的吗?怎么会弄的人尽皆知?这个苏子瞻,到底在搞什么?莫非是君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小动作还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啊!联想到苏轼与苏辙兄弟的作为,不经意间,赵顼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王安石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毕竟变法的事情是他在主持,除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是该负责人的。没有人敢去指责皇帝有什么不对,所以青苗法有什么不是,自然都是他的错,一时间可以说是千夫所指。

  一个小小的案件,顿时让王安石有些被动了!

  赵顼本来有那么疑惑和动摇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力挺王安石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诸位,想必是富阳县令的问题,罔顾了朝廷法度,歪曲推行青苗法所致。”赵顼朗声道:“从其他各州县上报的情况来看,青苗法效果还是很好的,至于富阳县这等问题,定要严惩不贷,今日更是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官家亲自发话了,面子肯定是要给的,喧闹的场面才安静了不少!

  王安石才出现道:“两浙路到底是个怎生情况,还需要调查,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还请各位稍安勿躁!”

  “既然这事是因为林昭而起,朕想着还是让他自己说个明白吧!”赵顼很是无奈,心中又有些疑惑。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赵抃和苏轼待的太久了,林昭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赵顼可不想自己的一片期望落空。至少该要林昭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好应付先前的这些官员,同时也是给他自己一个交代!

  若是青苗法没错,林昭如此一般拖延,不推行,那就是有意懈怠朝廷政令。如果他要是坚持没错,情况可能会比想象的更糟糕,岂非说明青苗法出错了?无论那种情况,林昭的处境都不会好。

  总而言之,林昭在杭州的作为,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让人十分被动!赵顼心中隐约有些不满,这次他必须要给出一个交代!

  林昭在杭州待的太久了,隐约还有点“想念”呢!赵顼觉得,也许是时候该让林昭挪动挪动地方了!

TOP

0
第一九六章 另眼相看

  朝堂之上,青苗又起纷争,皇帝赵顼与宰相王安石很是恼怒!

  王安石回到家中,气愤不已,万万没想到一向器重的林昭会如此这般。

  钱塘县成为保守官员们用来攻讦青苗法的典型是一方面,还有便是林昭那封纵论青苗法的奏疏,更是让他不快!

  王安石坚定地认为,青苗法是好的,纵然有些许瑕疵,也是下面的人执行过程中任意妄为所致。至于林昭所言,完全是危言耸听,至少这种质疑青苗法的态度,就让人很是恼火!林昭已经变了,王相公如是认为。

  王雱见到父亲的模样,心中有数,知道父亲是为什么事情而恼怒。林昭的表现着实有些不像样子,不好好推行青苗法,反而是数落指责。在他看来,哪怕是青苗法真的有些许小问题,以林昭的身份也不该多说什么,至少是应该维护变法,而非是如此拆台。

  离开汴京的这一年多里,林昭与王家的关系越发的远了,他已经不是当年江宁孟家那个书童了。听闻林昭在杭州备受赵抃与苏轼的厚待,这其中可能不是没有原因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兴许林昭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转变的。

  不支持青苗法,就意味着与王家分道扬镳,林昭已经开始逐渐远去。王雱突然有些后悔,当初何必巴巴地为他们说和,如今看来,吕惠卿才是父亲真正的左膀右臂,忠诚的好帮手。而林昭,曾经是,现在已经不是了!

  王雱突然心念一动,林昭的变化原因有很多,莫非也与此有关?他与吕惠卿之间的矛盾很深,很有可能是因为担心吕惠卿的报复。或许林昭是认定了自己父子会站在吕惠卿一边,为了自保才倒向旧党一边的。

  他对自己和父亲就这么没信心吗?纵然是王安石器重吕惠卿,平日里也是在一起相处。但是在这件事上,林昭与吕惠卿之间,绝对是一碗水端平的。何以林昭会动了这样的心思呢?看来他是我自己父子没信心……

  王雱骤然间觉得,为了调解他二人矛盾的付出全都白费了,原来人家根本就不领情。越是这样想,王雱这心里就越发的难受,对林昭的态度也越发的恼恨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林昭与王安石家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

  皇帝赵顼的心情也不好,他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就是因为林昭和蔡京,他特意提议将钱塘县和余杭县,乃至后来整个两浙路试行青苗法,对林昭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可是没想到他是这样回报自己的。

  弄出如此大的反差。让人下不来台,虽说此事并非林昭直接导致,但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弄出了很恶劣的影响。对此,赵顼难免有所不满!

  林昭更是历数青苗法的不是,对此赵顼并不相信。毕竟青苗法在他的眼中太过的完美,哪里是其他人随便几句话就能够动摇的。何况此事现在已经关系到他皇帝的尊严与面子。更加不能轻易松口。

  林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下降,尤其是从杭州得知详细情况之后,心里更加的不舒坦了!

  富阳县的意外死亡案,林昭竟然知情,并且参与其中。虽说苏轼并未提及,但事实已经很明确了,很可能是林昭与苏轼联手策划。赵顼心中感觉,杭州的这些官员们竟然在底下。瞒着自己搞小动作,莫非是串联起来有什么企图?

  最为重要的是,如此秘密的消息,苏轼是以密奏的方式报告的,那就是说这个消息还不曾扩散,可御史又是从何处得到消息的呢?而且反应如此迅速,根本不多给自己和王安石反应的时间。骤然间便在朝堂上提出来,引起轩然大波。

  最合理的怀疑,便是林昭与苏轼泄露了消息。可当真就如此巧合吗?抑或者是某些人有意而为之的结果呢?

  赵顼本就是个多疑之人,这会心中更是疑窦重生。莫非是有人故意设计好要如此行事?怎么隐约之间有种被算计的感觉?自从上次被吕惠卿利用之后,赵顼在这方面就特别的敏感。

  至于这次的事情,他完全没有疑心到吕惠卿,毕竟吕惠卿没有参与的机会,何况他也是这件事大受害者!

  总而言之,皇帝赵顼和宰相王安石都对林昭很不爽!

  纸终究还是保不住火的,当朝廷质问林昭在钱塘县青苗法推行过程中表现时,林昭的某些言论,以及那些对青苗法的见解终究还是曝光了。

  密奏又如何?至始至终没有推行青苗法,已经是个很好的证明了,结果只会让赵顼与王安石对林昭更加的不满!

  不过这一切在目前看来,表现的并不明显,至少林昭表面上没有任何的过错,自然不能轻易怎么着……

  至于富阳县王员外之死,朝廷也迅速派人调查,富阳县令刘惠在这件事中确实有处置不当的情况。至于三十户一担保的情况,则是被做成青苗法推行舞弊的典型论罪。

  刘惠根本没有来级的享受论功行赏的快乐,甚至从来不曾有过升官的机会。就这么着因为急功近利,以及些许偶然事件而倒台了,至于生死,自然会有三法司去定论。

  很悲催的县令,他根本就没话说,即便明知道全国地方官大部分都是在干,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有道是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他就是这种不长眼的典型,自然就得严惩不贷了。

  要知道,皇帝赵顼与宰相王安石根本就没有打算承认青苗法有什么不对。结果只能是认定,是刘惠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而这种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是极少数,极个别的,这一次他必须死,必须要明正典刑。

  对于这样的结果,朝中大臣们只能是失望,毕竟没有触及事情的根本。说到底,只是治标不治本,起不了太大作用。

  官家和王相公明显是有点讳疾忌医。就连林昭亲自上奏都是这般结果,有见识的朝中大臣,难免会有所失望。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对林昭是越发的佩服,越发的有兴趣了。

  在此之前,林昭可是被看成是新党坚定的追随者。王安石的嫡系亲信。但是通过这件事,很明确的事实摆在这里,林昭并不是是那种一位钻营向上的人物。

  至少他愿意说真话,哪怕是真话很刺耳,同时发觉他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对的。由此可见,林昭的私心并不是那么强烈。他更多还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至少态度从从始至终都是端正的。

  林昭开始让保守派的官员另眼相看!

  文彦博文相公回到家中时,六子文及甫便侍候身前!

  其他几个儿子多部分都外出做官了,文及甫因为还在读书,加之文彦博特别的器重,一直留在身边教养。

  “父亲。听说林东阳出事了!”文及甫一边为父亲奉茶,一边小声探问。因为以前在汴京有过几次接触,勉强也算得上是朋友,所以听闻风声之后,文及甫有些好奇,这才忍不住询问。

  文彦博笑道:“你们消息还很灵通嘛?”

  “太学那边都传开了,据说是林昭因为青苗法得罪了官家和王相公!”

  “确有此事……”文彦博对儿子没有丝毫隐瞒。

  文及甫道:“那林昭的前程会受到影响?”

  “兴许吧!”文彦博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旋即又问道:“此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林昭是对是错?不必考虑为父的立场!”

  文及甫道:“单单是报答知遇之恩的话,林东阳就错了;但作为一个朝廷的臣子,一个忠心耿耿臣子,这么做就没错!”

  “是啊,之前有些小看了林东阳这孩子,没想到品性还是很不错的。这次是有些为难他了!”文彦博一声叹息,已经很好表明了心迹。至少在他心目中,林昭的做法是对的,印象更是蹭蹭提高了许多。

  文及甫道:“那林东阳是否会因此受到牵连?”

  “多少会有一些。不过想必不会特别严重,官家还是要有分寸的!”文彦博道:“只是林昭今后的仕途恐怕比较难走了……”

  “父亲的意思是,因为这件事,林昭会与王相公决裂,脱离关系?”文及甫小声试探道:“那林昭现在肯定是孤身一人,他也是个不可多得人才,父亲有没有想法将他吸纳……”

  文彦博立即摆手道:“与王家之间的关系裂痕肯定是有了,但是决裂应该不至于这么快,至于其他的,千万不要乱动心思,免得落下结党营私的口实。”

  林昭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官家与王相公的震怒,更不知道文相公已经对自己青睐有加,更不知道远在洛阳,也有人注意到了自己。

  ~~~~~~~~~~~~~~~~~~~~~~~~~~~~~~~~~~~~~~

  另眼相看林昭的何止是文彦博,就连远在洛阳的司马光都是对林赞不绝口!

  天津桥位于洛水之上,隋唐时期,天津晓月曾经是洛阳的古代八景之一。

  经历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征战后,洛阳城已经残破不堪,早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昌盛。正是因此,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中,有四个选择了建都汴京。唯一特别的便是后唐,他们的都城在洛阳,最终却也是惨败。

  尤其是国破之时,末代后唐皇帝抱着传国玉玺自焚。自此之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宝贝便消失不见了。成为后世的一桩疑案,同时让后世的许多皇帝赶到分外遗憾。

  洛阳由此可是破败,本来后来是又一次机会重新繁盛的。

  宋太祖赵匡胤就出声在洛阳夹马营地,对此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后来,为了约束兄弟赵光义的行径,并且为大宋都城的安危担忧,故而有意迁都洛阳。

  可惜后来此事作罢,烛影摇红一事发生,太祖皇帝就一死,迁都之事就被永久搁置了。

  虽说洛阳有西京之名,但是地位与状况并为改善多少。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前来洛阳拜访的人可是不少,他们来洛阳的目的就两个。因为这里居住了两个很有吸引力的人,一个叫做司马光,一个叫做邵雍!

  司马光因为与王安石不和,准确地说因为他反对青苗法太过激烈,在汴京与王安石势成水火。奈何官家赵顼是铁了心支持王安石搞改革变法,司马光的存在瞬间就有些尴尬了。

  也不知道是无奈,还是无声的抗议,司马光便请求离开汴京,来到洛阳,判西京留守。虽说也是高官,但毕竟是远离的朝廷中枢。

  不过司马光对此并不在意,最初是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来此的,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安心撰写《资治通鉴》。可是时间长了,司马光才发现,自己根本就闲不下来。

  不关心朝廷政事那是假话,尤其是青苗法推行之后,司马光更是格外留意各方面状况。

  毕竟当初自己曾经激烈反对过所谓变法,尤其是这个青苗法。司马光也格外执拗,想要验证一下到底是谁对谁错!

  最初的时候,听到消息,说是各地青苗法的推行十分成功,司马光对此难以置信,故而派人前去民间调查。还没等有个结果,钱塘县的事情已经在汴京闹开了。

  司马光瞬间就明白了,顿时有种开怀的感觉,说到底还是自己是对的。可是当真正得到验证之后,司马光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因为皇帝赵顼压根就不相信。

  这让司马光有种深深的忧虑,讳疾忌医还是满不在乎?想想就烦人。趁着傍晚天气凉爽,司马光独自一人外出散步。

  不想,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竟然在天津桥头遇到了老朋友邵雍!

  邵雍大事此时正站在天津桥头远望南方天际,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眼神之中也透露出些许的凝重。

  司马光瞧见之后有些惊诧,很少见到邵雍如此,今日这是怎么了?莫非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TOP

0
第一九七章 潜龙在渊

  古代历史上,各朝代都有精通易学,善于推演天命,洞察世事的传奇人物。比如汉之许负、唐之袁天罡、李淳风、明之刘伯温等。

  宋朝也不例外,也有两位高人,一个是睡神仙陈抟老祖,另外一位就是邵雍大师了!

  相比之下,陈抟老祖的神话色彩比较浓,而邵雍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易学大师,在仁宗到神宗年间可以说是名动天下,敬仰者无数!

  邵雍,字尧夫,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小说章节 。邵雍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史称:“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使得邵雍才学出众,俨然有大儒潜质。尤其精通于哲学与易学,观星占卜之术自然也多有涉猎,而且水准还相当之高。

  要说邵雍是个算命先生也说得过去,但这位算命的精准程度和层次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仁宗嘉佑年间,朝廷诏求天下遗逸名士,西京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应诏,授将作监主薄。吕海、吴克荐他补颍州团练推官,他皆以种种理由推托。

  就在去岁,年轻的皇帝赵顼登基之后,也曾经有人举荐邵雍出仕,可是这位老先生根本没兴趣。

  自仁宗皇佑元年其,邵雍便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当时的西京留守。现在的宣徽北院使王拱辰。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赠送给邵雍。被邵大师取名为安乐窝,因此自号安乐先生。

  因为居所就在天津桥旁,故而邵雍时常外出在此散步,偶然间发现一个问题,正神色凝重地观察,没想到司马光恰好出现了!

  邵雍交游广阔。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高官名士居于洛阳时,都与之多有来往。

  最近这段时间,司马光为西京留守,平日里与邵雍多有往来,彼此间也算是至交好友了。

  “尧夫兄,何故桥头沉思啊?”司马光远远地打个招呼。

  邵雍回过神来,笑道:“君实兄,怎么今日有闲情逸致出来游览呢?”

  洛水流淌,碧波荡漾,天津桥头风景正好。两位“高人”在此偶遇!

  “别着急,让我猜猜!”邵雍看着司马光。笑道:“君实兄,眉目之间有喜有忧,可是有什么纠结为难之事?可是与青苗有关?”

  察言观色是算命先生基本功,邵雍大师自然不会差了!他不入仕为官,却不代表对朝廷事情一无所知。

  司马光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杭州有位官员上书,直言青苗法弊端,可是官家与王安石都不为所动。”

  “各地官吏皆言青苗之利,想不到还有官员愿意上书言弊,有些意思!”邵雍哈哈一笑,似乎饶有兴趣。

  司马光道:“是啊,钱塘县令林昭,表字东阳,以前与王安石走的很近,有些本事,原以为不过是个善于钻营之道,有些小聪明的人物,没想到他为国为民,敢于直言,坦诚以待,让人另眼相看。在下之前还曾轻视于他,当真是惭愧!”

  所谓有得必有失,林昭在失宠于赵顼与王安石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众保守大臣们的赞赏与青睐。文彦博与司马光何许人也,因为这件事情,林昭在大宋高官心目中的地位瞬间就高了许多。

  邵雍点头道:“那君实兄眉宇间的忧虑又是从何人来?”

  司马光无奈摇头道:“忠言逆耳,主上却不采纳,让人难免忧虑!”

  邵雍只是淡淡一笑,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样。

  “一个富阳县令死不足惜,倒是可怜了林昭一片赤诚之心……”不知不觉间,司马光对林昭甚为惋惜。

  邵雍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笑问道:“你说的这个林昭身在东南?”

  “是的,杭州钱塘县令!”

  “钱塘县,西湖边……”邵雍不由神情一动,似乎在思索什么!

  司马光不仅好奇,问道:“尧夫,适才见你神色凝重,望天沉思,可是在思索什么?”

  “呃,没有,只是见天边晚霞绚烂,故而多看了一眼……”

  司马光将信将疑,不过邵雍是什么人,天机不可泄露,不方便明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笑道:“改日在金谷园设宴,我们一道前往饮酒纳凉如何?”

  “多啊,那就多谢君实兄美意了!”

  司马光告辞离去了,邵雍依旧站在天津桥头,夕阳已经彻底隐没在西边的群山之中。熠熠星辉出现在天际,映照在洛河水中,风景依然煞是优美。

  邵雍大师却似乎没有多少欣赏美景的心思,而是抬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天空!

  北方天际的紫微星依旧明亮,可是隐约之间,却又暗弱之趋势,斗数似乎也有些许凌乱,这种异常的突然出现,让邵雍很是震惊!紫微乃是帝星,由此可见,星象与皇帝最近的处境十分匹配!

  不止如此,隐约可见,东南方似乎有紫气升腾,气运则是直指紫微宫……

  怎么会这样?难不成是天命生出了什么变化?邵雍很是震惊!

  紫微星是帝星,出现这样的情况,莫非……推演天命看似一种莫大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折磨,有时候甚至是担惊受怕。邵雍此刻的心情便是如此,格外沉重!

  天机不可泄露是一方面,再者事关紫微星运,更加需要谨慎。所以即便是至交好友司马光询问,邵雍也不敢吐露分毫!

  东南方,也就是吴越之地,紫气升腾之处不正是哪里吗?不过此刻,紫气还很微弱,而且此刻似乎不如前几日那么浓烈,莫非是遇到了什么压制?

  目前的情况很像是潜龙在渊,有道是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莫非万里江山又有什么风云际会?

  一时间邵雍有些紧张,隐约之间也有些期许,那种心情与司马光完全相同。就是想要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否正确。

  司马光刚刚到时提到一个人,似乎符合这个趋势特征,邵雍旋即摇摇头,这种事哪能如此巧合?自己也真是的,想多了,纯粹是想多了。

  不过一个不计较功名利禄,敢于直言的青年官员,再加上一些传奇经历,邵雍倒是很想见上一见。

  ~~~~~~~~~~~~~~~~~~~~~~~~~~~~~~~~~~~

  要说完全不在乎功名利禄,就现在的林昭而言,还做不到如此洒脱。

  上书直言青苗法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林昭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不说也肯定会于心不安的。

  毕竟他不希望好好的青苗法,乃至整个熙宁变法因为这些失误而无疾而终,甚至将大宋朝搞得乌烟瘴气。重生许久,他已经深深爱上整个时代,只要力所能及,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现实就是如此,林昭本来也是对王安石变法充满期待与憧憬的,奈何结果不尽如人意,心态自然也就跟着有些许变化了。

  有些话该说还是要说,他之所以直言不讳,除了这个出发点之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家赵旭和王安石的睿智。

  可事实告诉他,他高估了皇帝与王相公的理智程度。亲自验证了一回王相公的执拗,拗相公之名果然不是白叫的。

  得知这样的结果,林昭有些哭笑不得。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呢?天日昭昭,一片赤诚却被人误会,一种无奈顿时弥漫心头。当然了,他并不知道,这其中有人推波助澜,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或许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吧,与一个执拗的人打交道,可不是那么容易!

  要是说后悔倒是不至于,从决定上书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有这样的风险,只是这次是名符其实,没有那么幸运罢了!

  运气这东西,本就是时好时坏,对此只能付之一笑!

  只是这次触怒了赵顼和王安石,只怕以后的日子就有些不好过了,至于所谓的似锦前程,也罢,顺其自然吧!

  林昭隐约感到,自己这个钱塘县令只怕长久不了,这个也就罢了,林昭还是忍不住有些伤感。

  伤感并非自己,而是王安石,以及他所领导的变法。

  大宋朝崛起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就要这么错过?因此发生偏差?林昭的心情难免有些不舒服。即便自己是穿越众,能够未卜先知一些事情的,可是很多事情还是无能无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昭以前总觉得忧国忧民什么的,完全就是古代官员的无病呻吟。但是此刻,林昭已经完全相信范文正公站在岳阳楼上的感慨,因此此刻他有着完全相同的感受。

  不是矫情,不是做作,完全就是一种感同身受!

  也罢,机会不是没有,未来还是有机会的。林昭依旧初衷不改,以后还是会瞅机会,对变法施加影响。

  只是一旦不被皇帝与王相公看中,人微言轻的他该如何去施加自己的影响呢?林昭在想,难不成自己又痴人说梦了?

TOP

0
第一九八章 述职汴京

  始料未及的结果,也是苏轼所不曾想到的。

  他们已经采用了密奏的方式,已经给了官家和王相公足够处理危机的时间,谁也没料到事情会曝光的如此之快,顷刻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难怪官家龙颜大怒,这次是有理也说不清了,好好的事情竟然弄成了这幅模样。

  自己倒还罢了,毕竟至始至终都是在按照程序办事,哪怕是将富阳县的案子弄得人尽皆知,皇帝也没什么怪罪的理由小说章节 。

  可林昭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一封纵论青苗法弊端的奏疏,引起了官家和王相公的不满。

  对于这样的结果,苏轼的震惊程度要远远低于林昭。或许他对王安石本来就没有太多期望,抑或是他更为了解王安石。也有可能是苏轼从一开始,就不曾对变法抱有什么希望!

  没有希望,也就不会失望!

  只是如此一来,苏轼倒有些为林昭的前途感到担忧了!

  赵抃听到消息之后,也扼腕叹息,此番的事情虽然他不曾参与,但毕竟发生在自己管辖之下,责任总是有的。

  至于林昭,更是让人惋惜。

  最近的仕途必然受到一些影响,年轻人多遭遇些磨难也好,如今也只能这么自我安慰自己了。

  杭州地面上,许多人都在为林昭的前程担忧,甚至包括年纪幼小的王朝云。

  “大哥哥,对不起,是我连累你了!”王朝云大仇得报。心里本来蛮高兴的。可是听闻林昭的事情便有些难过了。尤其是从某些人那里有意无意得知。此事与自己有关联,王朝云心里便很不是滋味。

  林昭看着身穿孝服的王朝云,眼睛里泪汪汪的,楚楚可怜,柔声安慰道:“没事,朝云不必担心,倒是你,节哀顺变!”

  小姑娘也着实可怜。先是死了老爹,母亲也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跟着撒手人寰了。不过月余时间,王朝云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生活幸福快乐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孤儿。

  王朝云轻轻点头,虽然年纪幼小,但却出乎寻常的坚强,林昭坚信他能挺过去。小姑娘伸手擦去面颊上的泪水,眼神中似乎还有些倔强!

  “那你今后生活在何处?家中可还有叔伯兄弟?”骤然间父母双亡,王朝云的生活难免让人操心。

  王朝云轻轻摇头道:“没有叔伯兄弟。不过……不过闰之姐姐已经答应,让我留在她身边。”

  林昭本来是想着。如果小姑娘真的无家可归,那自己会想办法予以帮助的。没想到苏轼的妻子王闰之已经捷足先登。想来也是苏轼看到自己如今焦头烂额,主动帮忙的。如此也好,以后王朝云与王闰之姐妹相称呼,与苏轼也能日日相见,一段姻缘应该被促成了吧!

  “谢谢大哥哥,将来等我长大了,定会报答你的恩情!”王朝云着实对林昭感恩。

  “不必在意,好好在杭州生活就是了!”对此,林昭并不以为意!

  ~~~~~~~~~~~~~~~~~~~

  从西湖边回来,林昭便对孟若颖道:“今年棉花收成之后,多给那些乡民一些粮食与钱财,以后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次你……”孟若颖也已知道,林昭这次是闯了大祸了。

  林昭摆手道:“不必担心,没事的,只是钱塘县的事情以后可能管不了许多了……”

  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钱塘县令可能已经做到头了,至于到底会是罢官还是另外有任用,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林昭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毕竟自己在事实上并没有触犯什么错误。总之,不管什么结果,一切都快了!

  孟若颖见状,轻轻点头道:“好,你放心好了,粮食和派发与棉花收购的事情我会处理妥当的!”

  “嗯!”林昭点头道:“不管我怎么样,未来一段时间,恐怕你需要在杭州滞留一段时间了。毕竟我们的茶叶种植、棉花,还有酿酒作坊都刚刚开始,以后仕途上要是没什么起色,可就要靠这些生意过活了!”

  说话间林昭嘿嘿一笑,虽说只是开玩笑,但是孟若颖心里却忍不住有些触动。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林昭以前为官家和王相公办了多少大事,可以说是甚得器重。之前还出生入死地为他们平叛,出使敌国,可是现在呢?

  不过是因为忠言逆耳,对林昭的态度就冷淡了许多,完全有种过河拆桥的感觉。单单是从这一点,她为林昭感到不服。同时又感觉到了危险,作为一个女子,她希望深爱之人身处安全境地,不要因此大起大落。

  虽然很希望与林昭长相厮守,做个富贵闲翁,但孟若颖心里清楚,自己这个想法太过自私。林昭是有见识,有梦想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了要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不可能那样碌碌无为。

  所以,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陪伴在他身边,力所能及地帮助他解决问题,同时为他祈祷和祝福。

  “放心好了,这些事情我一定操持好!”孟若颖俨然一副女强人的架势,以前将孟家偌大的产业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今则是全心全意处理好她与林昭的所有。当然了,精明的孟大小姐在林郎面前,始终都只是个乖巧的小女人!

  虽说朝廷没有明确的旨意要动自己,但是林昭心里清楚,也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挪动是迟早的事情。就如同皇帝的态度,赵顼至始至终没有怪罪过林昭,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事情做出推断。

  果不其然,熙宁三年六月,皇帝赵顼诏书到了杭州。宣林昭前往汴京述职。另有任用!

  意料之中的结果。一点也不惊讶!

  不过很多人都明白,这是得罪王相公的下场,近两年大宋官场上一个璀璨的新星就要这样坠落了。

  有人惋惜,有人感慨,也有人幸灾乐祸!

  吕惠卿率先从中书省得到了消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兴奋不已!

  一系列的机缘巧合加上不着痕迹的推波助澜之后,林昭终于栽了个大跟头,在官家和王相公面前失宠了。

  只要他失宠。那么林昭的仕途也必然江河日下,将会从风光无限变成默默无闻。

  吕惠卿已经打好主意,只要等林昭没落之后,便会想办法出手,好为弟弟吕升卿报血海深仇!

  不过三郎吕和卿似乎更加心急,焦急道:“大兄,现在林昭已经是落水狗了,我们要不要……”

  吕惠卿摇头道:“不可操之过急,这次官家与王相公对他确实不满,可毕竟处置还不明确。钱塘县令一职是没了,可另外会有什么安排呢?现在还不好说。所以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你可能不知道,林昭这次虽然失宠于王相公,可同时却得到了一帮保守老臣们的赞扬与欣赏……”

  “哼,当真是便宜这小子了……”吕和卿愤愤不平!

  吕惠卿摇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且先别着急,观望一下,官家到底准备怎么任用于他再说!”

  “是!”

  ~~~~~~~~~~~~~~~~~~~~~~

  杭州城里,赵抃与苏轼则是扼腕叹息,林昭终究还是丢官了。

  虽说不是明确地罢官,可是这个另有任用……到底会是什么呢?又有谁说得准呢?说不定一回汴京,可能就会被立即冷落。

  可惜了这么好一个青年才俊了,能力与政绩都不错,尤其是一颗赤诚为民之心,当真是难能可贵。说实话,赵抃与苏轼当真有些舍不得这个优秀的下属。

  杭州的局面很糟糕,多亏了林昭支撑着局面,才显得欣欣向荣,以后要是没有了林昭,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呢?想想以后的压力肯定是要大好多的!

  “东阳莫要难过,你且先回汴京去,有什么需要可以去找子由帮忙,我会去书信给他的!”苏轼很是热情,甚至已经写信给苏辙,让他帮忙照顾林昭。

  赵抃什么话都没说,但是暗地里肯定要给自己那些老朋友们打招呼,关照林昭并非难事。可是赵抃的思绪明显有些远,心底里隐约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猜疑,如果这些猜疑属实的话,那么这次的事情对林昭而言,或许并非什么坏事。

  “东阳啊,事情看开一些,有些原则性问题必然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听从本心的安排,你做的没错!”这句话是曾经赵夫人拿来劝慰他的,而今转告给了林昭。赵抃最为担心的就是林昭会有心结,心里要是想不通,长时间的压抑并非好事。

  林昭点头道:“两位放心,顺其自然,我的心态很好!”

  “如此甚好,老夫就放心多了,凡事谨慎处置。”赵抃道:“东阳一表人才,将来定会有大出息的!”

  “那就谢老大人吉言了!”

  ~~~~~~~~~~~~~~~~~

  西湖边,雷峰塔上,再看一眼美不胜收的西湖。

  一年半的时间,终究还是要与这个美丽的地方说再见!

  在这里,林昭经历了生死,经历了荣辱,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爱情。

  西湖对他而言,是个好地方,留下了最美的回忆!

  这次回汴京,因为孟若颖必须要坐镇杭州打理生意,顾月伦不忍心她一人孤单,所以很高风亮节地留下来陪伴若颖姐姐,真正能陪着林昭回汴京的只有沐思虹一人!

  不过,在此之前,林昭决定先带着三女一同先回一趟江宁。念道了许多要回去探望几位老人,而今总算是有机会了。

  反正刚好顺路,就在江宁盘桓几日,再返回汴京就是了!

  对此孟若颖与顾月伦自然是欢喜无限,到时候在江宁分别,然后分别北上南下就是了。

  临走的时候,杭州与许多百姓赶来相送!

  去岁的大雨灾害,钱塘县的赈灾持续了五个月,救活了不少人,故而对林昭感恩戴德。还有粮食价格战,都让钱塘县百姓心里暖洋洋的的,故而得知林县令要走的时候,还真有些依依不舍!

  其实这才只是个开始,当新任县令到达后,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地开始推行青苗法之后。钱塘县的百姓才知道,原来的林县令是多好,是多么伟大!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六月间,座船停靠在码头岸边,林昭登船离开的时候,相送的人不少。

  蔡京出现的比较晚,距离出发的时间已经很近了!也不知道这厮是因为忙碌,还是某些其他缘故……

  虽然这次触怒龙颜的是林昭,蔡京却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余杭县也是有所波及。

  蔡京心里有些矛盾,林昭的观点他赞同了大半,也很佩服林昭这样大无畏的勇气。本来也是对官家和王相公充满期待的,没想到去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说实话,蔡京有些失望与不解,甚至也有冲动要上疏,到最后还是忍住了。毕竟,在他心目中仕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必要与林昭保持点距离……

  终究共事过很长时间,与林昭之间也多有往来,林昭为人仗义,本身就多有佩服!林昭离开钱塘县,隐约让蔡京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当然了,作为同僚前来送别也是应该的……

  “东阳兄,此番回汴京多保重,希望一切都好!”蔡京的心情有些复杂,不知道该说什么号,故而言语十分朴素!

  林昭轻轻点头,说道:“多谢元长挂念!”

  蔡京道:“以后有用得着蔡京的地方,还请东阳兄直言!

  “多,多谢元长了!”林昭这才发现,原来蔡京也有仗义的一面!

  临分别时,蔡京突然脑中灵光一闪,说道:“有件事一直想着要告知东阳兄,可惜每次想起来又忘记了。”

  “何事?元长但说无妨!”

  蔡京道:“还记得我们初次见面的那所庵堂吗?应天府城外那所。当日与东阳兄别过之后,在下曾经见过一位居士,与东阳兄容貌甚为相似……”

  “还有这等事情……?”

  蔡京笑道:“只是想起来了,所以顺口提提,此番若是路过应天府,东阳兄可以去看看!”

  “好,如此多谢元长!”

TOP

0
第一九九章 江宁小团聚

  西湖,再见!

  林昭阔别了停留一年半的杭州,踏上了北返之路!重生以来,不停奔波于各地,倒是在杭州待着的时间最长,已然对这里生出了别样的感情

  从杭州到江宁,经过水路很方便,航程不需要太久,没过几天就回到了江宁

  已经差不多一年半没有见到舅舅了,林昭还当真分外想念他们,所以从码头下船之后,便直奔孟府至于在杭州的那些不愉快,全都被他抛诸脑后了

  得知林昭归来,孟老夫人与顾七夫妇都很兴奋,孟家难得团圆,甚至比新年更加热闹几分或许对他他们而言,现在才是过年!

  “老夫人,舅舅!”回来的时候,林昭才发现家中老人都等在门口翘首以盼,这种被牵挂的感觉真好,不由让人心中一动,鼻头忍不住有些酸楚

  “昭儿,回来就好!”顾七看着外甥,也忍不住泪汪汪的,许久不曾见到外甥了,当真是分外的想念

  林昭看到舅舅还不到四十岁,鬓角却已经多了些许白发,也不知道是平日里操劳,还是思念自己所致总而言之,林昭心里更加的酸楚

  孟老夫人完全能够理解这种心情,只是大喜的日子,落泪难免有些扫兴,当即道:“回来就好,今天我们高高兴兴的!”

  众人这才止住思念与激动的泪水,破涕为笑此时,舅母刘氏并一个侍女抱着两个孩子走上来

  林昭瞧见之后,当即笑道:“呀两个小家伙已经这么大了!”

  完颜阿骨打也就是小颜固生于熙宁元年八月初一已经快两岁了可能是因为遗传了父亲完颜劾里钵的基因,从小就生的格外粗壮,看着已经和寻常三四岁的孩子没什么区别

  顾冬平刚有一岁半的样子,看起来相对就要瘦弱一些,不过长得更白白胖胖,小眼珠不停地打转,看着更为可爱!

  “哥哥……”

  “哥哥……”

  两家伙正咿呀学语,也不太认生对林昭更是有种天然亲近感加之平日里,大人们时常提起林昭,两个小家伙似乎认识,见面便张牙舞爪地呼喊

  林昭见状嘿嘿一笑,当即一伸手,两个小家伙都抢着要过来,林昭顺手一左一右将两个孩子抱起来

  两个小家伙似乎对这位表哥很好奇,小手不停在林昭身上摸索,很是亲密如此和谐的场景,其乐融融众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见面之后,几位长辈这才瞧见林昭身后的美丽俏佳人!

  孟老夫人是明白人笑道:“进去再说吧,外面天气热!”

  大厅之中,几位老人落座之后,林昭才笑道:“老夫人、舅舅、舅母,这是思虹!”

  沐思虹立即上前盈盈拜倒,见礼道:“沐思虹见过老夫人,舅舅,舅母!”

  丑媳妇终究是要见公婆的,沐思虹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不过情绪一直控制的很好,表现的端庄大方,甚是得体!

  几位老人之前已经听孟若颖说起过,知道眼前之人便是林昭在杭州纳的妾室沐思虹一个容貌出众,楚楚动人的女子虽说是出自风尘之地,但是一见面给人一种很端正知礼的感觉,举止落落大方,第一印象很是不错加之又舍身相救过林昭,看来也是一片深情蜜意,心中自然就不会排斥了

  林昭讪讪笑道:“舅舅,舅母,思虹是我在杭州……一直没机会回来见你们,没经过你们允许,我就自作主张了!”

  舅母刘氏并不会说话,但是脸上的笑容已经是很明确的答案了孟老夫人也是慈眉善目,微笑不语,此人单从才貌而言与孙女有一比不过出身是重大的限定,将来的地位始终比不上孙女最重要的是,孟老夫人看得出来,沐思虹与孙女之间的关系似乎很融洽,这样自然最好不过

  顾七笑着点头道:“好,只要你们好就是了,以后相亲相爱就行!”

  “多谢舅舅!”沐思虹很清楚,顾七这一点头,自己就算正式进入林家门了

  随后,沐思虹又向几位老人奉茶,正式成为一个好媳妇!当然了,她的身份是注定了,始终只能是个妾室出身摆在那里,想要成为正妻或者平妻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沐思虹并不在乎,只要能够和林志长相厮守,名分无所谓

  孟若颖见此状况,忍不住抬头看着林昭,满是暗示,同时也忍不住有些羞涩

  林昭咳嗽一声,清清嗓子说道:“老夫人,舅舅和舅母都在,今日有些话我……我就直说了!”

  “但说无妨!”孟老夫人似乎是心中有数

  林昭道:“这两年我和若颖一起经营生意,时间长了……日久生情,所以我想恳请老夫人把若颖嫁给我……”

  当面谈起情事,向对方家长提亲,林昭也是第一次干,多少有些难为情其实,他没注意到,孟若颖更是一脸羞涩,一片娇羞!

  虽然吞吞吐吐,说得也不是很明晰,但是那层意思已经很好地表达了!

  完全都在意料之中,孟老夫人呵呵一笑,转身看着顾七道:“阿七啊,你看我家若颖做你家外甥媳妇如何啊?”

  “只要老夫人首肯,自然是求之不得!”顾七脸上也满是笑容,一天之内多两个“儿媳妇”,何况都是才貌双全,美艳动人的女子,如此福分,顾七是当真高兴

  孟老夫人这才专注地看着孙女,问道:“若颖,你自己的意思呢?”

  谈及自己的婚事,孟若颖本来就娇羞不已,这会更是俏脸一片绯红!含羞道:“要等到为兄长守孝期满之后才能……”

  虽说没有明确表示但是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了

  孟老夫人哪里还不明白孙女的心思两人在一起也算得上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更为重要的是对林昭知根知底,孙女与他之间也是情深意重林昭有年轻有为,不至于辱没孟家门楣,孙女也能幸福!

  孟老夫人道:“如此,我就将若颖交给你了!待他哥哥的丧期之后,你们完婚便是了”

  “多谢祖母!”

  孟若颖沉吟片刻,说道:“若谷去了,孟氏没有男丁我本想着为若颖招赘个女婿,延续香火的……现在看来,就不必了,我会从族中为若谷过继个孩子,不过还是需要你们教导,帮扶!”

  在此之前,孟老夫人确实存了这样的心思,也许以前,林昭身份低微,让其入赘孟家也算是一种抬举但是现在林昭已经是堂堂县令了,这是孟家祖上都不曾有过的荣耀地位何况林昭家中早年遭遇水灾几个兄长都死了,是家中独子,哪里能随便入赘?

  即便是让林昭与孟若颖的一个孩子姓孟,也并不合适,要知道古代孩子随母姓是极大的忌讳何况按照现在的趋势,孟若颖可是林昭的嫡妻,让嫡子外姓是没有可能的思来想去,孟老夫人想到了这样一个折中的办法!

  林昭笑道:“祖母放心,一切有我们在!”

  孟老夫人笑道:“是啊,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即便是死也能瞑目了!”这个想法绝对真实,自从孙子死后,孟老夫人所有的生活希望全都放在了孙女孟若颖身上如今孙女有了一个好归宿之后,孟老夫人可以说是已经无牵挂了

  孟若颖当即道:“祖母,你说什么呢……”

  “是啊!”林昭当即道:“你身体还很硬朗,好好保养着身体,至少要等着抱重孙,看着他长大才是啊!”

  一句话立即把孟老夫人给逗笑了,抱重孙,这可是老来天伦之乐!孟老夫人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啊!”

  顾七也是跟着哈哈一笑,孟若颖满脸绯红,娇羞不已不经意之间,一边的沐思虹表情也微微有些不自然了,已经大半年了,自己的肚子还是毫无动静,当真是急死人了,这次去汴京一定要找个名医好好瞧瞧

  顾月伦则笑道:“好啊,这次可就真的成一家人了!”

  这一日,对林家和孟家而言,是个无比喜庆的好日子

  林昭与孟若颖的婚事就这么定下了,沐思虹的名分也得到确定,林昭抱得美人归,还是两个如花似玉的可人儿,可以说是享尽齐人之福

  当然,孟家上下张灯结彩,一片喜庆,举行了真正的团圆家宴

  ~~~~~~~~~~~~~~~~~~~~~~~~~~~~~~~~~~~~

  欢宴之后,林昭先安置了几位美女去休息,之后来到了顾七的院中

  已经许久没有和舅舅说话了,林昭心中有愧,此番在江宁停留也不过是很短暂的时间,能多点时间陪舅舅总是好的,也算是尽一份孝心

  夏日的夜晚有些炎热,偶尔一阵晚风吹过,带来些许凉意舅母刘氏到房间里去哄两个孩子睡觉去了,顾七则是站在院子里纳凉!

  林昭进了院子,只见顾七抬头看着满天繁星,正在悠悠出神

  “舅舅!”

  “昭儿,你来了!”顾七这才回过神来,满眼慈爱地看着林昭

  “舅舅看什么呢?”林昭笑着询问

  顾七道:“你已经长大了,成家立业的,你父母在天有灵,看到会很高兴的!”

  一提到父母,林昭不禁微微一动,心里忍不住有些酸楚同时想起来,从杭州离开的时候,蔡京的那句话!

  林昭问道:“舅舅,我父母到底是怎样的人?”

  “你的父亲很仁厚,你的母亲贤良淑德……”顾七依旧重复着过往的说辞!

  “那我长得像父亲还是母亲呢?”林昭脑中灵光一闪,轻声询问

  顾七道:“你身形比你父亲略微要强壮几分,至于容貌眉眼与你母亲倒是有几分相似!”

  林昭的长相丰神俊朗眉眼之间隐约透露出几分类似于女子的清秀长相随母是肯定的

  “有几分相似啊,舅舅!”林昭似乎不死心,继续追问

  顾七道:“眉眼之间有五六分相似吧……其实也不是相貌多么接近,就是看起来有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哦……”林昭开始默然了,蔡京在应天府见到一位居士,难不成……可是舅舅曾经明确地说过,自己是父母双亡啊!

  林昭问道:“舅舅,我母亲是什么时候过世的?她还有什么姐妹在世吗?”

  “你才几个月大的时候你母亲就去世的,并没有其他的姐妹……”顾七说着说着,开始有些警惕,外甥好端端的怎么又问起这话来?

  林昭想了想,直言道:“有位朋友告诉我,他在应天府外的一座庵堂里,见过一位居士,容貌与我有几分相似……”

  “什么?”顾七猛然一惊,旋即追问道:“你说在哪里?”

  “应天府!”林昭重复一遍

  应天府?顾七喃喃自语,神情骤然间有些变化!当年就是在应天府看着姐姐落水的,那么湍急的水流中决计没有活命的理由可是长相与林昭有些相似,地方又是如此巧合,难免让人猜疑!

  林昭明显察觉到舅舅的神情变化,当即追问道:“舅舅,莫非这其中有什么……”

  顾七道:“当年你母亲与我一道南下逃难,就是在应天府,你母亲遭遇意外去世的……”他知道纸包不住火,林昭既然已经知晓,肯定是瞒不住的,说不定还会前去探访,索性不如直接告知何况这本身就有可能是一个难得的喜讯……

  “果真?”林昭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巧合有何种意味,莫非母亲还活在世上?

  顾七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照你这么说,兴许是巧合,兴许你母亲当真还幸存于世!”

  这个消息,让林昭与顾七都处在一种希冀的喜悦中死去多年的亲人,再次得到消息,这种感觉,当真不知道该如何用言语形容……

  “舅舅,有可能是母亲吗?”林昭觉得这件事太过巧合,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那么真实!

  顾七本来处在一种兴奋之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猛然一紧,一种强烈的担忧猛然浮现在心头

  是啊!姐姐明明已经去世多年,何以突然有死而复生的消息呢?兴许当真是天可怜见,幸存下来了但也完全有可能是某些故意设置的圈套,为什么这个消息会恰好落入林昭耳中呢?

  尤其是听说了蔡京的身份之后,顾七心中的疑虑就更加浓重了,这件事背后的巧合着实太多难不成是有人已经发现了……故意来试探吗?

  想到这里,顾七就忍不住打个寒颤,如果是这样,后果当真就有些可怕了!虽然潜意识里,顾七很希望这是真的,可是为了外甥的安全,还是不得不更加谨慎一些!

  林昭见到舅舅神色闪烁不定,心中疑惑陡生,难不成自己的身世当真如此神秘?

  顾七道:“兴许可能是你母亲,但我觉得可能性很小,兴许只是巧合罢了……”

  巧合?当真只是巧合吗?瞧见顾七的眼神,就让林昭无法相信,猜测着这其中可能确实有很大的猫腻!

  林昭道:“反正我过几日要返回汴京,路过应天府的时候,我会去拜访一下这位居士!”

  顾七猛然间神色一紧,说道:“拜访可以,但是不可以冒失无礼,尤其对方是庵堂里的居士,就更加需要谨慎一些!”如果……如果要真是你母亲,她肯定能认不出你来的,至于你……千万不要贸然轻举妄动!

  不就是见个居士吗?有必要弄得如此紧张吗?林昭倒是并没有想太多只想着尽快前往应天府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是不是失散多年的母亲……

  “昭儿,你就听我的,万事小心!”顾七说的语重心长,林昭也不好反驳,当即答应下来

  只要有机会寻找到母亲,总归是好消息……

  ~~~~~~~~~~~~~~~~~~~~~~~~~~~~~~~~~~

  林昭在江宁待了没几天,便因为皇帝的宣召,离开了继续北上,回汴京去述职!

  至于孟若颖,则只能依依惜别,继续南下杭州主持林、孟两家在江宁的生意难免分别,几个年轻似乎还有些黯然伤神……

  林昭笑道:“不必担心,处理完那边的事情,你们赶快来汴京就是了”

  “嗯,南边的事情处理好了,我会去找你的……”孟若颖知道,长相厮守固然重要,但是大局为重,林、孟两家在杭州的生意着实很重要

  “嗯,那你自己小心些,杭州那边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一切会顺利妥当的!”

  “嗯!”孟若颖低声道:“去汴京了,可不要被那些名贵艳丽的名媛约走了!”虽说还没有成亲,但是孟大小姐已经开始学会打预防针了

  “放心好了,不会的!”说话间,林昭从脖颈上取下来那块祥云旭日东升的玉佩,挂在了孟若颖胸前,说道:“这是我父母唯一的遗物,现在交给你保管了!”

  孟若颖当即鼻头一酸,林昭此举是何意味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9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