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兵临天下【作者:高月】(全书完)

0
  第929章 吴郡破局

  郡衙大堂上,被俘的曹军长史张既向刘璟下拜,“微臣张既拜见汉王殿下!”

  张既年约五十余岁,关中冯翊人,一直在关中为官,为钟繇长史,协助钟繇治理关中,安抚马腾,为恢复关中民生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军攻克关中时,张既和钟繇一起撤离了关中,又被曹操任命为曹洪军中长史,协助曹洪掌管军务,其他书友正在看:。

  贾逵因制止曹军掠城受伤后,就由张既暂代太守之职,汉军破宛城,张既也无处可逃,成为了汉军的俘虏。

  刘璟连忙上前扶起张既,诚恳道:“张公不必多礼,我曾派人去太原寻找张公下落,没想到张公竟在南阳,刘璟不知,怠慢张公了。”

  张既一怔,不解刘璟为何这样看重自己,刘璟微微叹道:“关中能从破败凋零恢复,全仗钟校尉和张长史之功,每次我巡视关中,看见一条条被疏通的灌溉河渠,看到一片片开垦的良田,我就会对左右,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钟繇和张既之功,我等要铭记。”

  张既没想到刘璟这样看重自己,他心中异常感动,又再次下拜,“若殿下不嫌,张既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刘璟扶起他笑道:“我知道张公舍不得关中,张公可愿出任京兆尹之职否?”

  张既大喜,他在治理关中三十年,将关中恢复为大汉盛世,他毕生的梦想,他怎能不愿意,张既心中激动万分,“微臣愿意!”

  “好!请张公收拾行李,明日便出发去关中,出任京兆尹之职。”

  这时,张既又想起一事,连忙道:“启禀殿下,贾逵因制止乱兵掠民而受伤,伤势很重,望殿下能宽恕他。”

  刘璟笑了笑,“我已命军医替他疗伤,问题不大,将养两个月便可痊愈,到时他去留自由,我绝不会为难他。”

  “多谢殿下宽仁!”……

  这时,邓氏父子已从监狱里出来,身体都比较虚弱,刘璟探望了他们父子,让他们好好休养,随即又来到了黄府,倒不因为黄家在这次汉军夺取宛城中立功,而因为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对刘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内堂上谈笑甚欢,起当年之事,刘璟和黄承彦都忍不住大笑。

  “当年殿下装扮成孔明来哄我,愿意娶小女,我还真相信了,事后蒯公向我起此事,我才知道真相,只那时木已成舟,后悔也晚了,孔明便成了我的女婿,前几天女儿月英写信来,还提到了王妃。”

  黄月英当年曾和陶湛私交极好,但因为各自丈夫立场不同,最后各奔东西,刘璟也点点头问道:“王妃也常常提到月英,不知她近况如何?”

  黄承彦苦笑一声:“她只生一女,便再无所出,前两年过继孔明兄长之子诸葛乔为子,去年孔明纳妾,生下一子,取名瞻,虽不己出,但她还很高兴,信中看得出。(更新最快最稳定)”

  到这,黄承彦叹息道:“小女出嫁孔明,现在想起来,就仿佛昨天才发生的事,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可时间却已过去了十五年。”

  “确实如此,我也发现若仅仅回忆一个人,就会感觉时光飞逝,但又想起这十几年发生的事情,感觉却又不同了,发生了太多事情,时间过得很慢,可见,对人和对事的感觉就不一样。”

  “当年我才五十余岁,可现在我已近七旬了,不知蒯公如何?”

  刘璟知道黄承彦指的蒯越,蒯良在五年前便因病去世了,蒯越还在,刘璟微微笑道:“蒯公已七十岁,现隐居祖地求道,不问世事,不过蒯家并没有没落,蒯祺出任光禄卿,蒯晔出任上庸太守,我记得还有几个蒯家子弟为县令、县丞之类,倒黄家,不能只有黄老将军一人啊!”

  刘璟得很含蓄,暗示黄承彦要看清形势,黄承彦如何不明白,他虽清高之人,但他要为家族考虑,刘璟肯这样,就在给自己机会,他黄承彦若还不识势,那就迂腐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黄承彦叹息一声道:“我听次子,殿下治理关中仅仅两年,关中便河渠修复、土地重垦,渐渐恢复了生机,这就大汉复兴的先兆,能在有生之年重见大汉复兴,虽死无憾也!”

  刘璟微微笑道:“光看还不行,若黄公不反对,就让令郎在我帐中做个书佐!”

  黄承彦大喜,连忙行礼,“多谢殿下厚爱!从黄府返回军营,刘璟命人把任平等人找来,重赏了他们,各记大功,又会见了投降的几名曹军大将,将他们一一安抚……

  不过刘璟对曹军绝非一味宽容,他知道曹军士兵曾大肆抢掠宛城,杀人***,对宛城犯下滔天大罪,若不给宛城民众一个交代,他就很难获取南阳民心,这同时也他的一个机会,曹军自毁名声,却给了他刘璟收买民心的良机。

  刘璟当即下令没收曹军士兵所掠钱财,能分辨钱财主人者,全部还给苦主,实在无法分辨苦主的财物则全部用来赔偿被曹军士兵所残害的家庭。

  同时刘璟下令让曹军士兵互相揭发,抓出有杀人***者三千余人,将他们押赴宛城街头,让被害人前来辨认。

  一时间,宛城上下沸腾了,数万民众纷纷上街,寻找残害自己的仇人,曹军士兵被愤怒民众当场打死者有数百人,街头人群涌动,哭声震天,很多人情绪失控,场面极为混乱。

  刘璟只得停止了辨认,将这三千士兵全部斩首,用他们的人头来祭奠被害民众,刘璟这一举动彻底赢得了宛城乃至整个南阳郡的民心,宛城人家几乎家家户户供奉汉王刘璟画像,宛城子弟踊跃报名从军,仅仅三天便超过了万人,刘璟令聘从中挑选五千青壮编入荆州军,至此,南阳郡便正式成为荆州最北一郡。

  但汉军并没有完全占领南阳郡,西北的叶县依然在曹军手中,曹军大将李典率一万军守住了叶县,五天后,夏侯惇亲率两万大军赶来救援南阳,而此时,南阳郡已经被汉军占领,夏侯惇不敢轻举妄动,在叶县屯兵不动,观望汉军动静。

  尽管曹军并没有放弃南阳,但对于刘璟而言,打通南襄隘道只他合肥战役的一部分,他不可能把过多精力放在南阳郡。

  刘璟随即令张翼率一万军赶去增援义阳,增强对义阳三关的防御,同时又令聘率三万军队驻守宛城,与叶县的曹军对峙。

  安排完西线防御,刘璟随即率领五万大军离开了宛城,南下襄阳,向合肥方向推进

  随着西线南阳的破局,而东线的江东方面也逐渐破局解冻,江东破局的力量来自于曹军,张辽奉曹操之令,率三万大军从溧水向吴郡方向挺进,并在阳羡一战击败东吴大将朱恒率领的一万军。

  朱恒率数千残军向毗陵郡方向败退,正好遇到了南下的孙权大军,朱恒遂投降了孙权。

  五月中旬,孙权率领的三万军和三万曹军在吴郡会盟,六万孙曹联军包围了吴县,此时吴县城内还有不到两万军队,由大司马孙瑜统帅。

  吴县已百年没有战争,随着孙曹联军兵临城下,城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家家户户开始囤菜抢米,地窖成了藏身之所,物价暴涨,斗米涨至千钱,黄金、赤金已看不见踪影,城内上下人心惶惶,一向活跃的陆、顾、张三大世家也随即沉默了。

  这时,一辆马车疾速驶来,在顾府大门前停下,张温从马车里下来,顾府门房连忙奔进屋禀报,片刻,顾雍的三子顾济快步迎了出来,深深行一礼,“让世叔久等了。”

  张温摆摆手,“这个时候就不必多礼了,贤侄,你父亲在家吗?”

  “在家,请世叔随我来,其他书友正在看:。”

  张温也不多言,跟着顾济匆匆向府内走去,内堂上,顾雍正和兄弟顾徽谈论着局势,相对于城内的混乱,顾氏兄弟却十分冷静,事实上,他并不担心会有什么不测,无论孙权、曹操还刘璟,若想占据吴郡,就离不开吴郡世家支持。

  吴郡又江东的忠心,吴郡世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江东世家,当然,这几年因为迁都的缘故,随着丹阳郡的谢氏、步氏等家族在江东官场崛起,吴郡世家已渐渐被边缘化,也正这个缘故,陆、顾、张三大吴郡世家才义无反顾地支持孙策之子孙绍。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他们所支持的孙绍竟然只傀儡,真正军政大权被孙瑜独揽,这让顾雍等人极为不满,纷纷退出吴郡政权,坐观局势变化。

  “二弟不用担心,孙权若想恢复从前的江东,就必须要礼待吴郡世家,否则江东三郡也不会再同心同德。”

  “可,还有曹军!”

  “有曹军在就更不用担心了,难道孙权要放纵曹军屠城吗?还要借曹军之手来对付我们,若真如此,顾家就真的要投降刘璟了。”

  顾雍虽然在安抚兄弟,但他心里也明白,以孙权的本性,一定会对吴郡世家进行秋后算帐,就算家族不会被灭,但他们若想重返官场,估计也不可能了。

  就在这时,顾雍三子顾济匆匆走到堂下行礼,“父亲,张世叔来了。”

  张温来了,顾雍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迎了出去,这时张温上前行一礼,急道:“元叹兄,宫中可能要出事了。”

  顾雍却很冷静,淡淡道:“惠恕不必紧张,请坐下再细谈。”

  这时,顾徽也上前和张温见了礼,兄弟二人请张温上坐,又令侍女上茶,张温也冷静下来,坐下喝了口茶道:“我刚刚得到消息,长公子在吴王宫摆下了酒宴,请孙瑜前去饮宴,恐怕宫中要出大事。”

  长公子就指孙绍,孙绍虽孙策长子,却丝毫没有其父的杀伐果断,而且还一介书生,优柔寡断,被孙瑜架空,沦为一个傀儡,令支持他的人都深为失望。

  顾雍也对孙绍失望之极,才借病辞官回家,此时孙曹联军围城,孙绍还要发生内讧,这显然只为了泄私愤,顾雍冷笑一声:“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在这个时候还要发生内讧,我已无话可。”

  张温叹了口气,“可他毕竟伯符将军独子,他若有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向伯符将军之灵交代?”顾雍还摇了摇头,“这已定数,就算孙瑜杀不了他,他也难逃孙权之手,惠恕兄还不要考虑孙家之事,多多考虑一下自己家族!”

  张温心沉了下来,“元叹的意思,孙权要对吴郡世家下手?”

  “下手倒不至于,但一定会千方百计削弱我们,不瞒惠恕兄,我已决定将书院迁去豫章,先离开这个非之地。”

  张温默默点了点头,陆家已经暗中投靠刘璟,顾家也准备西迁,这样看起来,张家也要有所打算了。

  想到这,张温起身施礼道:“既然如此,我也不管孙家死活了,我先回府,召集族人考虑一下张家的前途!”

  张温告辞而去,顾氏兄弟一直将他送出大门,顾徽望着张温马车远去,这才低声问道:“兄长觉得张家会有什么选择?”

  顾雍微微一笑,“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TOP

0
  第930章 逃离吴县

  孙瑜带剑走进了吴王宫,下午他接到孙绍的口信,要与他商量应对城外危机,特置酒宴,请他来赴宴,孙瑜何等狡诈,孙绍最**爱的小妾早已被他收买,又在吴王宫的侍卫中安排了内应,孙绍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

  现在孙绍请自己去喝酒,他便立刻得知了孙绍的企图,心中顿时勃然大怒,眼看形势危急,孙绍便想杀自己向孙权请罪。

  孙瑜不露声色,在吴王宫外部署了千余士兵,他则内穿细甲,外穿长袍,腰佩利刃,‘欣然’入宫赴宴,就在孙瑜刚刚走进内宫,宫殿两边的帷幔后忽然爆发一片喊杀声,数十名埋伏在后面的侍卫手执利斧冲了出来。

  孙瑜早有防备,他转身疾奔,就在宫门尚未关闭的瞬间从宫内冲出,向广场上奔去,大喊道:“儿郎们何在?”

  埋伏在宫外的千余士兵闻声四起,从四面杀入宫内,数十名刀斧手逃跑不及,被士兵们乱箭射死,宫内的侍女吓得东躲西藏,孙瑜率军冲进了后宫,却找不到孙绍的人,这时士兵将服侍孙绍的老仆带上来,孙瑜一把抓住他的头发,喝问道:“孙绍何在?”

  老仆看了一眼远处的明光塔,却趁孙瑜不备,一头在墙上撞死,孙瑜回头望向明光塔,他心中已明白,立刻喝令道:“人犯就在塔内,上塔抓人。”

  数百士兵冲出后门,向山坡上奔去,片刻,将明光塔团团包围,就在这时,塔上冒起滚滚浓烟,大火迅速燃烧起来,士兵们吓得纷纷后退,望着这座起火的佛塔。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一个时辰才终于熄灭,孙瑜率领士兵在坍塌的塔内找到一具烧焦的尸体,有士兵从尸体上找到一块玉佩,玉佩已烧裂,但依稀可辨,孙瑜望着这块玉佩,他认出这叔父孙坚留给孙策的玉佩,孙策又留给了儿子孙绍,三代相传,看来,这具烧焦的尸体就孙绍了。

  孙瑜假惺惺地叹息一声,“痴儿,我本想伤你,你却要寻死,这就不怪我了。”

  他又回头对士兵们道:“将他厚葬了。”

  在吴县城东的一座小院里,一名年轻男子院中负手踱步,目光凝视着天空,显得恬淡而平静,他正已死在明光塔中的孙绍。

  孙绍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死掉,这陆逊安排的脱身之计,被烧死之人不过一名替身侍卫,孙绍趁宫中大乱,身边人无暇监视他之时逃出了吴王宫,被陆逊安置在这座小院宅内。

  孙绍今年已二十三岁,他生母袁氏,当年袁术之女,而他胞妹则嫁给了陆逊,也正这个缘故,陆家才死命保他,直到今天,陆逊才用计将他救了出来。

  此时孙绍的心中十分轻松,他没有因为吴县即将沦落而感到伤感,也没有为孙氏家族的内讧而深感痛心,。

  事实上,孙绍丝毫没有争霸之心,父亲去世时他才五岁,跟随祖母吴老夫人身边长大,深受祖母和继母的影响,笃信佛法,崇尚内心宁静,不愿与人争斗,加上他只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着实也没有争霸的资本。

  孙绍被扶上位完全孙瑜的私心,利用吴郡人对孙策的热爱,将孙绍立为傀儡,现在他已从孙瑜手中逃脱,再不傀儡,使孙绍心中有一种不出的轻松。

  这时,外面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门开了,一名面目清秀的少妇拎着篮子走进院子,却孙绍的妹妹孙姣,“哥哥!”孙姣放下篮子跑了上来,兄妹二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在一起。

  “小妹,伯言呢?”孙绍又急忙问道。

  “陆郎寻找出城办法去了,很快会来,哥哥饿了!”

  孙姣从篮子里取出肉饼和水,“我带点干粮过来,哥哥快吃!”

  孙绍点点头,慢慢啃着肉饼,又问道:“外面的情况怎么样?”

  “宫内已经安静了,如果你问县里的情况,反正大家都知道城池要保不住了,陆郎,无论如何要把哥哥送出去,不能落在二叔手上。”

  到这,孙姣又问道:“哥哥以后有什么打算?”

  孙绍苦笑一声,“我本来就厌烦权力争斗,只想平平静静生活,反正他们都以为我死了,我就改名换姓生活!”

  孙姣犹豫一下道:“我也这个意思,但陆郎好像,哥哥的假死瞒不过孙权,哥哥必须要离开江东。”

  孙绍一惊,“难道孙权不会相信吗?”

  这时院外传来陆逊的声音,“其实孙瑜也不相信!”

  只见陆逊快步走进了院子,孙绍连忙起身行一礼,陆逊连忙对妻子道:“快去给兄长收拾东西,孙瑜开始搜城了,我们这就离开,路上我再细细告诉你。”

  孙姣连忙替兄长收拾了包裹,两人跟着陆逊匆匆离开了小院,在不远处的河边上了一条乌篷船,陆逊和孙姣的两个儿子已经在船舱内等候,众人上了船,两名船夫摇船而走。

  陆逊这才缓缓道:“孙瑜虽然被瞒过一时,但他很快就会反应过来,毕竟没有任何人看见塔中人就你,何况玉佩还假的,找玉工辨认一下就知道了。”

  孙绍轻轻抚摸手中玉佩,这父亲留给自己的遗物,他怎么舍得把它毁掉,只能找块假的替代,孙绍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很难瞒过,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伯言,我们现在就离开县城吗?”

  陆逊点点头,将两个年幼的儿子搂在怀中道:“不光你要离开,我也要带妻儿离开,孙权同样不会放过我,我已安排好路线,今晚最后的逃离机会。”

  “城外大军围城,我们怎么逃离?”孙绍不解地问道。

  陆逊微微一笑,“你到时就知道了。”

  沉默片刻,孙绍又忍不住问道:“如果逃出城,我又该去哪里?”

  “去会稽外海岛,吴郡的汉军已先一步撤走了,那边有汉军修建的军城。”

  孙绍震惊异常,汉军什么时候在外海岛修建了军城?他居然从未听过。

  “你不要问了,我也前两天才知晓,这当年吴侯和汉王殿下达成的妥协,吴侯把所有的外海岛全部让给了当时的荆州,只有极少数高官知道,吴侯从来就没有公布过,其他书友正在看:。”

  六万孙曹联军将吴县团团包围,包括出城的几条河流也派人严密监视,不准有船只逃离,天渐渐黑了,时间到了亥时,联军大帐内灯火通明,孙权正和张辽等人商议次日的破城之策。

  按照孙权的意思,最好吴县不战而降,若大举攻城,江东损失太大,孙权不想再承受这样的损失,但吴县守军似乎没有一点投降的意思,至今没有任何将领派人偷偷来联系,这让孙权心中十分郁闷,他其实也知道个中原因,吴郡一直支持孙绍继承江东,而不支持他孙权。

  好在吴郡的三大世家已经在下午先后派人射信出城,表示愿意支持吴郡重归建议,让孙权心中稍稍舒服一点,不过这些世家都墙头草,实在不能指望他们会真的效忠。

  “吴侯觉得几大世家之言信得过吗?”张辽在一旁问道。

  孙权点了点头,“他们要保护家族,现在吴县破城在即,我也相信他们会选择自保。”

  “魏公给我的时间不多,我最多只能在江东呆五天,明天不管否破城,都我的最后一天,请吴侯见谅。”

  停一下,张辽又道:“为了保证攻城,吴侯就给一个明确时间点!”

  孙权沉思片刻,缓缓道:“最迟明天中午,若城内还不肯投降,将军便可随意攻城。”

  张辽点点头笑道:“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话音刚落,一名士兵急奔而至,在帐门口高声禀报道:“启禀吴侯,东城门大开,逃出来无数的平民,士兵们阻拦不住,周将军请问否可以杀进城?”

  孙权和张辽对望一眼,这机会来了,张辽急道:“传我命令,大军杀向东城。”

  孙权也奔出帐,大声道:“速去告诉周将军,立刻杀进城去!”

  东城门由江东大将周泰负责包围,城外有三千江东驻军,属于比较薄弱之处,而守东城门的大将名叫何振,原陆逊的部属,率两千军守东城门。

  亥时左右,东城门忽然大开,数千江东民众从城内奔涌而出,扶老携幼,带着微薄的家产,人心惶惶,哭声、喊声,在城外乱成一团。

  城外的江东也不忍强行驱赶,只能拦住他们奔逃,这时,周泰发现入城有机可趁,但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不敢擅自入城,他一面命令士兵顶住城门,同时急派人去请示孙权。

  就在东城门乱成一团之时,在距离东城门约数百步的松江上,一艘乌篷船悄悄从城内驶出,监视河边的士兵也跑去拦截逃出的乱民,这艘乌篷船无声无息地离开东城门处,渐渐地消失在黑暗之中。

  尽管如此,乌篷船还被江东士兵发现,禀报了主将周泰,河边不远处的一处高地上,周泰骑在马上,默默注视着乌篷船远去,他心里很清楚乌篷船内什么人,也知道为什么会有大量民众逃出城。

  不过周泰并没有下令拦截,这故主唯一的儿子,周泰很清楚他若落在孙权手中会什么结果。

  周泰低低叹了口气,调转马头向城门处而去,

  尽管陆逊制造东城门大乱,让他们得到机会从水道逃脱,但孙曹联军也由此获得攻城机会,周泰接到孙权的命令,率三千军杀进了东城,吴县在夜间沦陷。

  随着孙曹联军大举入城,孙瑜在绝望中自杀。

TOP

0
  第931章 六安敌踪

  自从臧霸突袭历阳得手后,合肥至寿春的漕河河面上便出现了无数千石货船,原本运矿石回荆州的矿船变成了曹军的粮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寿春运至合肥,极大的增强了合肥的防御能力……

  为了防止汉军斥候潜入合肥,曹操在一个月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将数万合肥民众全部迁去寿春,使合肥成为一座真正的军城。

  事实上,在几次合肥大战中,大量的合肥民众都已外迁躲避战乱,城内剩下的民众不足三万人,而这一次,曹操索性下令全部迁走,使合肥城内只剩下七万军队驻防,另外三万军队则驻防寿春。

  当然,此时曹军正在对外扩散中,张辽率三万军队入吴郡助战,张郃驻守濡须口,臧霸则驻防芜湖,合肥和寿春的军队只有五万人。

  而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传到了寿春,南阳主将曹洪阵亡,南阳郡已被汉军占领,这个消息给曹操带来沉重的打击,这继夏侯渊之后,曹操又一次失去至亲,曹洪之死令他痛彻于心。

  曹操将自己关在房间内,整整一天他水米未进,也谁也不见,侍卫几次来劝他,他都不予理睬,直到傍晚时分,军师程昱才从合肥匆匆赶来。

  曹操侍卫们仿佛迎到救星一般,将程昱迎到曹操的书房前,许褚低声嘱咐程昱道:“若魏公见军师,军师可千万别再提曹洪之事,魏公年事已高,再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

  程昱笑着点点头,“放心!我心里知晓。”

  有侍卫上前去禀报,片刻,房间里传来曹操疲惫的声音,“请军师进来!”

  程昱走进了房间,一直来到里间,才见到呆坐在桌案后的曹操,程昱顿时吓了一跳,才几天未见,曹操就仿佛老了十岁,满脸皱纹,气色昏暗,精气神几乎消失殆尽,眼中无神地望着桌案……

  “魏公何至于如此?”

  程昱失声惊叹,仅仅个曹洪阵亡罢了,魏公便被打击得如此深重,甚至比夏侯渊之死,似乎还要严重。

  曹操叹息一声,“子廉之死虽让我痛心,但从贾逵的报告来看,他也咎由自取,送来首级的汉军,他被宛城民众乱棍打死,我相信这事实,让我痛心的南阳郡失守,使我在西线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点,也意味着我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我恨自己愚蠢,竟然没想到汉军要打通南襄隘道,将关中和南襄连为一体,现在才明白,悔之晚矣!”

  程昱也暗暗惭愧,作为军师,他没有及时提醒主公,这也他失职,失去了南阳这个进攻支点,他们就不能从东西两线同时向荆州施压,整个战场都东移合肥,汉军可以全力以赴备战合肥,从这个角度来,南襄战役也合肥战役的一部分,使汉军没有了后顾之忧。

  想到这,程昱徐徐劝道:“魏公请宽心,微臣认为,南阳失利只汉魏两家彼此战略部署的偏重不同,汉军的重点在南阳,倾兵以攻,所以刘璟能打通南襄隘道,而我们的战略却放在江东,所以我们能助孙权重新统一江东,使曹孙联盟更加牢固,这有助于我们在东南方向占据上风,失之东隅,必然要收之桑榆,魏公何必为一城一隅的得失而失态?”

  曹操点了点头,“仲德得对,刘璟在全力攻打南阳时,我们却在全力助孙权收复江东,确实侧重点不同,前几天陈群劝我趁机灭掉江东,统一扬州,仲德以为如何?”

  程昱摇了摇头,对曹操语重心长道:“不瞒魏公,这个可能性微臣反复考虑过,但微臣的结论,虽然我们灭掉孙权可以使疆域一时扩张,但最后却给刘璟做嫁衣,使刘璟有了出兵江东的借口,相反,留下江东,就有了一支牵制刘璟的力量,使东南形成鼎立之势,两个方案,孰优孰劣,魏公自己考虑……”

  曹操笑道:“仲德之言深合我意,我们不但不能削弱江东,还要加强江东的实力,我已命张辽给孙权一万桶火油,并将火油的炼制配方给了他,孙权很快就能拥有火攻能力,这对水军至关重要,就如仲德所言,只要江东能牵制住刘璟的东线兵力,我们便可以将兵力放在洛阳、许都一线,鹿死谁手,还未为可知!”

  程昱起身深深施一礼,“既然如此,魏公为何如此沮丧,令军心惶然,大战将至,还望魏公能振奋精神,鼓舞军心,也让臣等能看到获胜的希望。”

  曹操默默点头,“仲德所言也!”

  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劝,开始重新振奋精神,他令大将于禁率一万军队驻守舒县,这汉军从陆路进攻合肥的必经之路,而汉军一万先锋已杀至居巢县,距离舒县仅七十里,两军遥遥对峙。

  淝巢一带被称为‘吴头楚尾’,在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交战的主战场,在无数的城池据点中,又以三个城池最为重要。

  一个舒县,也就后世的庐江县,这里地势西高东低,东北临巢湖,东南抵长江,境内两条官道交汇,通衢要道,畅达四方,又人口众多的鱼米之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其次便皖县,皖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庐江第一产粮大县,可以给军队充足的补给,而且皖水宽阔平坦,可行千石战船,经皖水可以直接入长江,历史上,这里楚国进攻吴国的桥头堡,也兵家必争之地,目前汉军主力便驻扎在皖县,其他书友正在看:。

  最后一个战略要地便六安县,六安县位于大别山东段,正好由山区向平原的过度地带,县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且极利于骑兵向东冲击。

  更重要六安县正好位于合肥与寿春之间,占领六安县,既可用骑兵直接切断寿春、合肥之间联系,又可走水路进入芍陂湖,破坏寿春与合肥之间的水路运输,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

  曹操也深知六安县重用,特命大将徐晃率一万军驻守六安,合肥以东的三个战略要地,曹操占据了两个。

  这样便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以濡须口、舒县、六安县为外围防御,以寿春为后防,又以徐州和江东为战略支撑的整个合肥大防线,就仿佛一面巨盾,从西面八方拱卫着合肥重镇。

  而汉军就像两支锋利的锐矛,从水陆两条线进攻大合肥这面巨盾,首先就选择突破点,要么从水陆突破濡须口,要么就从陆路找到突围。

  从目前汉军的部署来看,暂时没有从水路突破的迹象,没有发现汉军战船大举东进,而陆路方面却有了动静,黄忠派大将向**率一万先锋抵达距离舒县约七十里的居巢县,汉军似乎准备从舒县一带突破。

  这天清晨,一队由二十人组成的曹军斥候骑兵在六安县以南的丘陵地带疾奔,主将徐晃极为重视情报,派出三十支斥候队在方圆百里内巡逻,而且徐晃执掌军纪极严,不准士兵扰民,曾有士兵偷渔民之船,被徐晃知道后,不顾众将求情,将士兵斩首示众,震慑全军,徐晃也由此深得六安民众爱戴。

  这支斥候骑兵距离六安城已有七十里了,他们也开始警惕起来,这一带随时会遭遇汉军斥候伏击,一旦被伏击就极可能致命。

  骑兵队放慢了速度,在一处山谷内缓行,就在这时,头顶上有人喊道:“前面不能去了。”

  斥候们吃了一惊,纷纷举弩指向头顶,头顶上一株大树,只见一名约五十岁左右的樵夫慢慢从树上下来,拱手道:“几位军爷,前面会有危险,不能再去了。”

  为首的曹军屯长催马上前问道:“老丈,面前有什么威胁?”

  “前面有汉军驻扎!”

  斥候们一惊,又问道:“也和我们一样的巡哨吗?”

  “不,至少有几千几万人,昨晚刚刚到。”

  几名曹军斥候立刻意识到了危险,他们爬上山,从山头向下张望,果然在山谷另一边,约十几里外驻扎着一片军营,看规模,至少有近万人,四周搭建了哨岗,戒备森严,不断有巡哨在附近巡逻,他们这条山道比较隐蔽,没有被汉军发现。

  曹军斥候惊慌失措,连忙下山,紧急奔回六安县向主将徐晃汇报。

  大帐内,徐晃站在地图前久久沉思,他已得到斥候的禀报,他怎么也想不到汉军居然会出现六安县,而且还一万军队之多,看来汉军前锋进攻舒县只一个幌子,他真正的目标六安县。

  旁边解押粮草前来六安的谋士毛玠笑道:“看来将军爱护人民的措施有了收获,连樵夫也帮助将军,这上天给将军的机会,将军岂能不抓住?”

  徐晃沉思片刻道:“汉军诡计多端,或许他们故意暴露,引我的军队前去伏击,另一支汉军却趁机夺取了六安县,那时我们腹背受敌,就危险了。”

  “将军的担心很对,不知将军准备如何应对?”

  徐晃笑道:“我以正为主,以奇为辅,正奇相济,此战我军必胜。”

TOP

0
  第932章 将计就计

  徐晃判断并错汉军先锋进攻舒县只幌子而真正目标却攻打六安准备从六安县突破合肥外围防御。

  这老将黄忠精心设计策略负责进攻六安汉军主将原长沙郡太守赵俨在这次汉军发动合肥战役中赵俨后军主将主动请缨北攻六安。

  赵俨率领一万两千人北上在进入六安境内后分兵两路一路约七千人由亲自率领从左云山秘密进入到六安县城三十里外。

  另一路五千人由副将杨凯率领打出万人旗帜走官向六安县缓缓推进赵俨用意很明显要让曹军斥候发现官上汉军诱曹军出战主力则突袭六安县腹背夹击曹军。

  但让赵俨些意外事曹军并出兵而坚守城池这便让心中略略些不安难徐晃发现了自己企图吗?

  赵俨和徐晃极为熟悉深知徐晃武双全之人为人谨慎作战经验丰富曹操令来坐镇六安县也对信任赵俨不敢轻敌也不敢轻易出兵耐心地等待机会。

  但汉军也极为不利之处那就汉军轻兵北上辎重每个士兵只带了五天干粮事实上们只两天时间如果两天之内拿不下六安汉军就必须撤退。

  当然赵俨也可以从民间弄粮食但临行前黄忠再三嘱咐不准军队扰民若军粮不足可以从沿途县城官仓中取可沿途只经过一座博安县县城早已一座空城曹军将县城人口全部迁到六安们找到一颗粮食。

  赵俨心急如焚不安地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这时部将张璘献计:“徐晃必知们军粮不足所以不肯出城迎战们不妨佯做粮尽撤退徐晃必然会衔尾追击们可半路伏击一战可败曹军。”

  赵俨大喜立刻拔营前往官并在军营中放出谣言‘粮已尽须即刻撤退!’汉军开始徐徐向南撤退。

  早探子速报徐晃徐晃闻言不顾毛玠苦劝留三千军守六安城亲率七千军队衔尾追击汉军。

  白马谷一条宽百丈长六里山谷两边山势陡峭山下森林茂密官便从山谷中纵穿而过这里前往皖县必经之路这时天色渐渐黑了巨大山影笼罩山谷使山谷格外昏暗山谷行人静悄悄连鸟雀声音。

  在两边密林深处隐藏一万汉军张弩搭箭耐心地等待曹军进入山谷赵俨心中颇为激动已得到消息徐晃率军出城向自己追击而来这就等待已久机会。

  这时士兵低声喊:“将军敌军来了!”

  赵俨立刻向山下望去只见一支数千人军队正急急而来为首一员大将身材魁梧手提宣花大斧胯下一匹雄骏白马赵俨大致看清这员大将身形相貌正徐晃。

  赵俨大喜只要射杀徐晃曹军就必败了立刻喝令:“弓弩手准备射击!”

  只听见山谷中一阵梆子声响两边乱箭齐发曹军措不及防顿时一片大乱士兵们纷纷执盾抵御两边箭矢死伤惨重争先恐后向山谷外逃去为首大将徐晃不及躲避连人带马被数百支箭射成刺猬一般当场惨死。

  赵俨知山谷外还军队立刻喝令:“大军出击追击敌军!”

  一万汉军从山谷两边杀出衔尾追杀败退曹军赵俨一马当先向北疾奔不仅要全歼曹军还要夺取六安城。

  军队刚追出十余里经过几座丘陵时忽然间左边树林内火光大作杀出一支伏兵约三千余人为首大将手提大斧正名将徐晃徐晃大笑:“赵俨以为徐公明被射死了吗?”

  赵俨大吃一惊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被射死之人并非徐晃而一名替身曹军败退也假引诱自己上当急声令:“速速后退!”

  徐晃大喝一声催马直奔赵俨挥斧便砍汉军大将张璘挥刀相迎副将杨凯也挥枪杀来两人左右夹击徐晃徐晃却毫不畏惧以一滴二战不三合张璘被徐晃一斧劈死杨凯见势不妙拨马便逃却被徐晃赶上挥斧斩为两段。

  赵俨心中恐惧拨马便逃这时右边树林也火光大作又一支曹军伏兵斜刺里杀出将汉军截为两段徐晃率军掩杀而上汉军大乱争先恐后逃命被曹军一路追杀死伤无数数千汉军走投无路纷纷跪地投降赵俨在数十亲兵拼死护卫下逃脱只率领千余残军惶惶逃回皖县。

  一万汉军几乎全军覆没不仅使黄忠破局计划失败还极大地影响了士气黄忠大怒下令处斩赵俨众将苦苦哀求方得告免黄忠重打赵俨一百军棍将赶回柴桑。

  大帐内黄忠心烦意乱负手来回踱步偷袭六安县失败损失近一万军队这多年来从未遇到惨败简直不知该怎么向汉王殿下交代。

  这时庞统劝:“老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想汉王殿下也不会太责怪将军关键要后面仗打好争取早日破局。”

  黄忠叹息一声“曹军部署如铜墙铁壁一般该如何破局军师能否教?”

  庞统沉思片刻:“六安距离合肥太近曹军容易支援建议还从舒县破局不过当务之急先居巢军队撤回来。”

  “为何?”庞统不解问。

  “们兵败六安曹军必然会趁热打铁集中兵力进攻居巢这种情况下要么老将军全军压上居巢要么向**将军撤回不能孤军在外。”

  黄忠沉思片刻只得叹了口气:“现在水军未至们若大军压上反而会被曹操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聚而歼之还依军师之言先从居巢撤回。”

  黄忠当即下令命向**军队从居巢县撤回大军暂时停止对合肥进攻等待水军到达。

  ........

  三天后上千艘战船浩浩荡荡抵达了皖口这刘璟亲率六万大军从柴桑赶来连同皖县四万军队使汉军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正式拉开了合肥战役序幕。

  黄忠安排好军营和军师庞统则赶赴皖口迎接刘璟到来刘璟主船一艘三千石楼船一名侍卫从大船上跑下对黄忠和庞统抱拳:“汉王殿下在船上等候老将军请老将军和庞军师随来。”

  黄忠显得些心事重重点点头看了庞统一眼两人跟随侍卫快步向大船上走去一直来到主舱前侍卫笑:“殿下就在舱内两位请!”

  黄忠和庞统走进了船舱只见船舱内放一架巨大沙盘汉王刘璟正独自一人站在沙盘前似乎在沉思之中。

  黄忠和庞统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汉王殿下!”

  刘璟从沉思中惊醒对两人笑:“让两位亲自赶来皖口烦劳了。”

  “卑职特来请罪!”

  黄忠单膝跪下抱拳:“卑职决策失误导致汉军损失惨重愿接受一切处罚。”

  黄忠便将赵俨进攻六安兵败之事详细地了一遍最后:“卑职令赵俨轻兵北上导致补给不足赵俨不得不行险计却被徐晃识破一万军队只剩下千余人逃回这卑职之过请殿下处罚。”

  刘璟沉默片刻问:“想知怎么处罚赵俨?”

  “卑职本想将处斩但众人苦苦求情卑职才饶一死重打一百军棍不准再带兵。”

  “既然已经处罚为何还要再提此事?”

  黄忠明白刘璟意思就不准备处罚自己叹息一声:“卑职之所以最后处斩赵俨并非众人求情而也责任命轻兵北上粮食不足时可取沿途各县官粮并严令不准扰民结果沿途官仓一颗粮食使只两天时间不得不行险计所以卑职也责任。”

  刘璟点了点头“觉得这次失败更多要吸取教训而不追究责任若打败仗就要追究责任曹操手下众将早就死光了徐晃在陇西、在陈仓不也连连失败了但并被处罚不过却吸取了教训才能看破赵俨佯退将计就计黄老将军不会处罚但希望能吸取教训可知这次失误在哪里?”

  黄忠半晌叹口气:“卑职觉得自己点迂腐了。”

  “对!迂腐。”

  刘璟注视:“什么叫不准扰民?那为了防止士兵吃饱了没事干才定规矩可一旦军粮不足涉及军队生死大计规矩就不要讲了就地掠夺民粮保证军粮供给这才正确决策只要不***烧杀向民借粮乃至直接夺取粮食都会默许老将军希望不要再第二次。”

  黄忠默默点了点头刘璟又对庞统:“估计被俘汉军很多军师可派一名从事去六安告诉徐晃在南阳郡也俘虏了不少曹军愿意和交换战俘。”

  “微臣遵令!”

  刘璟交代完便拾起木杆指濡须口笑:“既然陆路难以破局那们就从水路破局。

TOP

0
  第933章 濡须破局(上)

  六安战俘营内,曹操在徐晃等几名大将的陪同下,正在视察被俘的汉军战俘,反伏击战中,徐晃的军队截断了汉军的退路,使约有近六千汉军士兵无路可退,最终成为曹军的战俘。

  曹操对徐晃此战胜利大为赞赏,这次胜利在曹军南阳兵败后就显得尤其重要,极大振奋了曹军士气,曹操当即嘉奖徐晃,并加封他为逮乡侯,升为右将军。

  曹操骑马在战俘营中巡视,见战俘营内大帐整齐,汉军士兵并不因被俘而混乱,依旧行走成列,上下尊卑森严,曹操不由暗暗点头,‘汉军果然是劲旅,成了战俘还这般整齐有序。’

  想到这,曹操又回头问徐晃,“公明觉得,该怎么处置这些战俘?”

  徐晃在马上躬身道:“这些汉军士兵大多是荆州人,父母妻儿都在荆州,将他们编入曹军并不现实,卑职以为可用这些战俘为筹码,从刘璟手中换取更多的利益。”

  曹操一笑,“可这些战俘大多善水战,放回去有点可惜了,让他们为船夫如何?”

  徐晃沉思一下道:“卑职听闻汉军先用俘获的曹军为矿工,一年后愿意降者再编入汉军,这是汉军为了防止曹军临阵倒戈,若丞相真想用他们为船夫,也得须先磨砺一年,断其反意方可,否则他们反而会成为隐患。”

  曹操点点头,“你说得不错,从他们目前的状况来看,要让他们归顺我军,付出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不如从刘璟手中换取利益,这才是上策。”

  曹操又回头对徐晃道:“公明可知,刘璟大军已经到皖口了。”

  徐晃一惊,“卑职不知,这是何时之事?”

  曹操轻轻叹息一声,“两天前吧!刘璟亲率千艘战船东征,这次合肥大战,他也是倾尽全力而为了。”

  徐晃沉默了,他跟随曹操多年,从曹操刚才的一声叹息中,他感觉到了主公信心不足,这绝不是好兆头,想到这,徐晃沉声道:“汉军大举东征,荆州必然空虚,微臣愿领一军杀向蕲春郡,兵压江夏,使刘璟首尾难顾,扰乱他的东征大计。”

  曹操微微一怔,徐晃之策和当年江东西征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当年江东之策失败了,让曹操着实没有信心。

  徐晃又道:“汉国疆域太大,必然导致他们驻兵分散,而文聘防御重点在南阳一线,江夏腹地反而会空虚,卑职不用多带兵,只需五千精兵足矣,若偷袭江夏成功,或许就能解合肥之危。”

  曹操又沉思片刻道:“公明之策虽无漏洞,但也事关全局,容我再想一想,晚一点给你答复。”

  “卑职随时遵从主公之令。”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单膝跪下禀报:“启禀魏公,启禀徐将军,汉军使者已到大营外,求见徐将军。”

  曹操呵呵一笑,“不要我们找他谈判,他们自己倒先来了,公明可去接见他,事后向我禀报。”

  “遵令!”

  徐晃调转马头,催马向军营奔去,曹操也不再视察战俘营,直接返回了六安县城。

  约半个时辰后,徐晃再次见到了曹操,此时曹操正和陈群、毛玠二人站在沙盘前商议军情,徐晃上前躬身道:“启禀魏公,卑职已经见过汉军使者。”

  “汉军使者是何人?”曹操淡淡问道。

  “是庞统从事温进。”

  曹操冷笑了一声,“刘璟竟然派出这么一个低级别的小吏来谈判,简直欺人太甚!”

  旁边陈群连忙道:“魏公,刘璟派出低级别的官员,卑职认为他是想低调处理此事,并非是有意欺辱,他们是有求于我们,应该不会有骄慢之心。”

  曹操点点头,想想也是如此,交换战俘将来会成为常态,动不动就高级别接触,反而会把事情弄复杂,曹操心中怒火稍稍平息,又问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启禀魏公,对方说,愿意用南阳郡的曹军战俘来交换,一人换一人,另外,对方答应释放贾逵。”

  曹操听说对方愿意放出贾逵,心中的不满便彻底消除了,他对众人笑道:“庞统有什么资格放出贾逵,这当然就是刘璟的安排,还居然派个小吏来谈判,刘璟这是在戏弄我啊!”

  毛玠在一旁道:“启禀魏公,既然刘璟大军已到,那么他就不会长驻皖口,卑职认为汉军必然会大举进攻濡须口,在濡须口破局,水军力量我们远不如对方,微臣建议张辽军队要立刻北撤。”

  曹操赞同毛玠的分析,随即令道:“速传我急令,张辽军队立刻北撤,不准有一刻耽误。”

  这时,曹操又对徐晃道:“公明上午的建议虽好,但南阳和义阳归途都被汉军扼断,就算一时扰乱江夏,也很难再返回,我不希望公明军队最后被汉军歼灭,所以公明的建议,我决定不采纳,请公明理解。”

  徐晃黯然,魏公最终还是拒绝了自己的方案,当然,他也知道,偷袭荆州最后的结果是有去无回,说到底,魏公是不希望自己成为汉军战俘,徐晃默默点头,他明白魏公的一番苦心。

  这时,曹操又对徐晃缓缓道:“虽然不让公明前去荆州冒险,但我还是要赋予公明一个重任,那就是全面负责陆路防御,严防黄忠的军队从陆路突破,如何公明实在守不住陆路一线,那么,我的最低要求是要保住寿春和合肥的通道。”

  “卑职明白了,绝不会让魏公失望!”

  刘璟的大军在皖口短暂休息后,千艘战船又继续向东进发,大江上,船队绵延数十里,千帆竞发,蔚为壮观。

  此时刘璟又进行了军队调整,从黄忠的四万军队中抽走三万擅长水战的荆州士兵,而将庞德的七千骑兵交给黄忠,使汉军的主力达到八万余人,而黄忠的陆军虽然兵力减少,但战力却相应增强了。

  汉军主力毫不犹豫地向濡须口进发,这使得刘璟的战术非常明确,发挥水军优势,一举占领濡须口,从濡须口破局。

  而曹操也同时将关注点从舒县及六安县收回,将陆路的防御交给徐晃,命张辽返回合肥,准备应对汉军在濡须口的破局。

  曹操和刘璟交战十几年,都非常了解对方,这就如高手弈棋,注重全局,而不会太在意一城一域的得失,刘璟打通南襄隘道,堵住西线漏洞,曹操则助孙权攻克吴郡,统一江东,在东南方向增加助力,双方各自布局,现在到了最后的决战关头,胜负之道就在于谁的布局更高明,更加深远。

  濡须口在三国时代就是孙曹两家交战的焦点,在于它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是濡须水的出江口,也是长江通向巢湖乃至合肥的入口,无论对于水军占据优势的江东军,还是汉军,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

  对汉军而言,夺取了濡须口,便意味着在合肥大战中获得了落脚点,成为汉军北上的后勤基地,曹操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在夺取濡须口后,在濡须口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仅重型投石机就达百架之多,驻守一万军队,由大将张郃统帅。

  张郃站在军城眺望塔上,神情严峻地远眺江面,张辽的三万军队已在两天前撤回合肥,他在昨天接到魏公的紧急命令,汉军主力已在数天前抵达皖口,现正向濡须口进发,让他务必加强防御。

  这时,副将丁荣走上前道:“卑职认为汉军不会立刻进攻濡须口,他们一定是先拔掉芜湖的威胁,否则会被江东军从后背袭击。”

  芜湖有江东的五千驻军,两百艘战船,由大将凌统率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更重要是凌统已得到孙权的命令,将全力配合曹军阻止汉军占领濡须口。

  张郃点点头,他的副将说得不错,汉军的第一波攻击不会是针对濡须口,而是芜湖,想到这,张郃立刻令道:“发鸽信通知芜湖,告诉他们,汉军主力即将杀至。”

  芜湖位于濡须口长江斜对岸约八十里外,从濡须口的眺望塔是看不见芜湖的情况,但事实发展却和张郃的担心完全一致,汉军的五千先锋水军已杀到芜湖,两百五十艘汉军战船在码头一里外,虎视眈眈,等待着进攻的机会。

  汉军先锋大将是沈弥,他号称荆州水战第一将,有着丰富的水战经验和强大的水战实力,沈弥已累功升为偏将,随着年纪增大和职务升高,他也变得成熟冷静。

  最初沈弥是想夜袭芜湖,但他的探子发现芜湖水寨戒备十分松懈,仿佛可以任由他们出入,这倒让沈弥心生警惕,他意识到这是江东军的陷阱,一旦杀入江东军水寨,反而会被敌军困在水寨中,更重要是,传闻江东军也有了火油,要对付他们就相对容易多了。

  沈弥便放弃了夜袭的打算,而是在白天对阵江东水军,他并不急于下手,他的任务并非歼灭江东水军,而是盯住盯住对方,不准他们支援濡须口曹军。

  就在这时,芜湖水寨内战鼓声大作,两百艘江东战船从水寨内杀出,为首一艘战船上站着一员大将,手提铁枪,正是芜湖江东军主将凌统。

TOP

0
  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

  江面上鼓声大作,数百艘战船逐对厮杀,箭矢如雨,石炮疾飞,不时腾起熊熊火焰,浓烟滚滚,水战极为激烈。

  尽管沈弥号称荆州第一水将,有丰富的水战经验,但他的对手是凌统,同样是江东有名的水战大将,所率的士兵都是水军精锐,双方棋逢对手,这一战打格外激烈,难解难分。

  大江之上,以箭矢为主,石炮辅之,但有了火油利器后,水战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双方都向对方投掷火油,用火箭点燃。

  半个时辰后,已有上百艘战船被大火点燃,江面上到处是燃烧的战船,连四周的江面也被烈焰覆盖,士兵们纷纷跳水,拼命向岸上游去,很多士兵却被江面上的烈焰包围,最后被活活烧死在水中,但百艘被点燃的战船中,却是江东战船占了大半,汉军明显占据了上风。

  凌统心急如焚,这一战他是被迫出击,在气势上就输给了对方,而对方士气旺盛,石炮犀利,火油武器明显比他们先进,尤其对方的油泥,粘在大船上,使火油不浪费。

  而江东军没有火油经验,只用小陶罐砸向对方,砸在甲板上还算幸运,若砸在船壁上,大半火油都会流入江中,这便使得江东军的火油利用效率很低,使江东军吃了大亏。

  这时,凌统看见了对方的主船,他别无选择,只有杀死敌军主将,他才能扭转不利局面,凌统长枪一指敌军主船,喝令道:“迎上去!”

  千石战船疾驶,江面上船速极快,‘轰!’的一声巨响,沈弥和凌统的战船剧烈相撞,船头破裂,木屑飞溅,十几名站在船舷边也士兵也掉入江中。

  凌统抓住了这个机会,一跃跳上敌船,手中长枪快如闪电般向对方刺去,沈弥的武艺学自甘宁,加入锦帆贼后才开始学武,稍微晚了,不管他再怎么努力,根基已定,使他的武艺并不是很高强,这是沈弥的一个弱点。

  相反,凌统的武艺是家传,六岁随父学艺,基础极为扎实,他一根长枪舞得如暴风骤雨,有一种誓不回头之势,极为凶狠惨烈,他也由此继承了父亲的绰号,‘狂枪’。

  沈弥左手执盾,右手挥舞短戟,与凌统激战在一处,双方手下士兵也战成一团,尽管沈弥拼死作战,但他依旧不是凌统对手,战了十几个回合,他便渐渐不支。

  这时,凌统大喝一声,一枪势如迅雷,直刺沈弥咽喉,沈弥执盾挡开,反手短戟疾劈,不料凌统这一枪却是虚枪,在凌统狂风暴雨进攻了十几个回合后,谁也想不到他竟然也藏有虚招。

  凌统向左转身,闪开短戟劈砍,反手一枪,直刺沈弥的下盘漏洞,这一枪正中沈弥左腿,顿时血流如注,沈弥一个踉跄,后退几步,后背重重撞在船舷上,凌统大喜,他毫不浪费机会,大铁枪立刻如暴风骤雨般再度攻来。

  沈弥已经意识到危机来了,他若身死不仅是他个人之事,也将是整个船队的失败,这时,他还有一线机会,那就是他紧靠船舷,沈弥大喝一声,手中短戟飞射出去,一道寒光直取凌统脖颈。

  凌统低头闪过了飞来的短戟,这是一个瞬间就会消失的机会,沈弥抓住这个机会,身体一翻,如鱼一般跃入江中,凌统一枪刺空。

  凌统大急,冲至船舷边,沈弥早已踪影皆无,他一回头,只见汉军主船上的士兵要被杀尽,他大喝道:“点燃敌军主船!”

  大火轰地在汉军主船上燃烧起来,凌统也撤回了自己的战船,望着被熊熊大火包围的敌军战船,凌统竟生出一丝悔意,他当时考虑得稍微浅了,假如他利用汉军主船发出撤退的命令,或许会更对自己有利。

  但后悔已晚,凌统只得咬牙令道:“擂鼓,全力反击!”

  江面上江东军战船鼓声大作,由于敌军主船被毁,江东水军士气大振,向汉军战船发动反攻,但就在这时,另一艘汉军战船上也鼓声大作,只见汉军主将战旗升起,大将沈弥出现在船头,身体站得如青松一般挺直,沈弥大喝令道:“所有战船,集中歼灭敌军主船!”

  令旗挥动,十几艘汉军战船从四面八方向凌统的战船包围而来,凌统战船急退,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指着远处江面大喊:“凌将军,快看!”

  凌统向远处望去,心顿时凉了一半,只见远方江面上,船帆铺天盖地,无数的战船向这边杀来,这不可能是曹军战船,只能是汉军援军到了。

  凌统心中大急,连声喝道:“传令,立刻东撤!”

  他的船只不顾一切突破了汉军战船的包围,向东驶去。主船撤退,江东军战船皆无心再战,皆纷纷跟着向东撤离,渐渐的,百余艘战船撤出了战场。

  沈弥并没有下令追赶,当江东军战船终于远去,他心中一松,眼前一黑,重重摔倒在甲板上,士兵这才发现,他腿上的鲜血早已湿透了战袍,士兵们一阵大乱,急将沈弥救回船舱

  随着江东军放弃芜湖县东撤,使汉军不再有后顾之忧,数百艘战船开始轮番向濡须口的防御阵线发动了进攻,此时濡须口江面上出现了极为壮观的一幕,曹军百架重型投石机一齐向江面上驶来的汉军战船发射火球。

  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带着浓浓的烟尾,燃烧着烈火向汉军战船呼啸砸去,汉军战船已收起船帆,改用叶轮转动,迎着火球向岸边驶来。

  “咚!”巨大的火球砸中了战船,战船剧烈晃动,却又高高弹起,飞入江中,但也有火球钻入船舱,引起船只熊熊大火。

  张郃高喊:“停止火球,改用巨石!”

  张郃也发现火球不适合用于攻船,弹性太大,无法在船上驻留,除了引来一阵轻微骚乱外,却无法使敌船遭受重创,他立刻下令改用巨石。

  火球消失,巨石呼啸着砸向船只,不时将船只砸裂,江水灌入船舱,连续几艘艘千石大船被巨石砸穿,渐渐沉没了,无数士兵在江面上漂浮呼救。

  不仅如此,数十只盛满火油的木桶也向汉军战船砸去,木桶碎裂,火油流满船只,很快便被飞射来火箭点燃,大火开始吞没战船,整个江面上浓烟滚管,火焰燃烧。

  但这一切都阻拦不了汉军战船向岸边靠拢,数百艘战船顶住巨石、烈火和浓烟渐渐靠近的岸边,这时,军城上鼓声大作,埋伏在岸边的五千曹军弓弩手一齐向汉军战船射击,投石机向后撤,目标对准了靠近岸边的战船。

  箭如疾雨,巨石横飞,铺天盖地射向汉军战船,砸向船只,强大的攻击使为首的几艘战船遭受重创,不得不驶离码头,这时,曹军士兵将数千桶火油倾倒入在码头沿岸,一时间,码头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迅猛燃烧,几艘战船撤退不及,片刻便被烈火吞没了。

  刘璟的三千石主船在数里外,他站在船头,远远眺望汉军登陆,但曹军反击犀利,登陆并不顺利,这时,他看见靠近码头的水面上火光冲天,这是曹军在码头上放火了,刘璟不由眉头一皱,回头问道:“濡须口码头有多长?”

  一名参军躬身道:“回禀殿下,濡须口两边十余里范围内大多分布着乱石暗礁,对停船靠岸不利,可靠岸的码头只有两里。”

  只有两里,难怪靠岸困难,刘璟想了想又问道:“那从前曹军水寨在哪里?”

  “回禀殿下,曹军水寨在内河一里处。”

  刘璟随即下令,“大军驶入内河靠岸!”

  这时,法正在一旁连忙提醒道:“殿下,战船不能全部入内河,当心江东水军杀至,封锁河口。”

  一句话提醒了刘璟,他改变了命令,“前军入河口,其余战船在长江内候战。”

  数百艘前军战船改变了策略,不在长江靠岸,而是向内河中驶去,濡须水的入江口十分宽阔,宽达一里,数千石的战船也可以驶入,汉军船舱采用木叶轮为动力,叶轮翻滚,驱动战船向内河里驶去。

  张郃在军城上看得清楚,他心中暗暗吃惊,汉军很明显是准备从内河上岸,或者汉军战船是直接驶入巢湖,但不管对方是什么策略,他都很难防御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高举一卷鸽信喊道:“将军,魏公紧急传信。”

  张郃连忙接过信,上午汉军开始聚集战船,准备攻打濡须口时,他便向魏公及时报信,没想到这么快就回信了,张郃打开鸽信细细看了一遍,曹操在信中要求他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如果形势不利,立刻率军北撤。

  张郃信中暗叹,看来魏公很清楚濡须口根本挡不住汉军强大的水军进攻,长江沿岸似乎还有一点希望,可一旦汉军战船进内河,他们非但无法应对,还极有可能会被汉军断了撤回合肥的后路。

  既然魏公准许他撤退,张郃当即下令道:“全军放弃濡须口,立刻北撤!”

  随着数万汉军开始在内河登陆,曹军已无法阻止,一万曹军在张郃的率领下,放弃了所有的物资和武器,紧急向北撤离,事实证明张郃的撤离十分及时,仅仅一刻钟后,甘宁率领两万军队率先登陆,向不远处的濡须口杀去。

TOP

0
  第935章 意外发现

  濡须口失守并没有引起曹操太大的震动,这完全在曹操的意料之中,濡须口对曹军而言本身就很难守住,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军封锁住江口,一旦汉军战船杀入江口,就很容易登陆。

  而曹军偏偏没有什么水军,所以从一开始曹操就有心理准备,如果汉军找到攻打合肥的支撑点,必然就是濡须口。

  不过另一个消息让曹操略略有些不快,芜湖的江东水军被汉军击败,孙权在芜湖竟然只有五千驻军,两百多艘战船,这显然和曹操的期望相差甚远。

  曹操希望江东在这次合肥大战中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能从侧面支援自己,至少能抵御三成的汉军,但孙权似乎还没有相应的部署,尤其没有在芜湖部署重兵,芜湖就这么轻易被汉军占领,这让曹操心中由不快转为不满。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好好敲打敲打孙权,若孙权再不肯出力,他休想得到自己的援助。

  “仲德,你觉得孙权是在明哲保身吗?”曹操若有所思地问程昱道。

  程昱笑了笑,“魏公小看孙权了,微臣觉得他在关键利益上绝不会含糊,他应该知道,一旦汉军取得合肥大战胜利,承受最大压力的并不是我们,而是他。”

  “既然如此,他就不该在芜湖防御上这么掉以轻心,让汉军轻易占领芜湖。”

  程昱能感受到曹操心中的不满,他又笑着劝道:“魏公也要体谅孙权的难处,毕竟他刚刚攻下吴郡,还要整合会稽郡,重新统一江东,这需要时间,而汉军却来得很急,连文远都险些没有能赶回来,让孙权如何准备?微臣倒觉得刘璟轻松夺取芜湖,是在情理之中。”

  曹操点点头,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孙权刚统一江东,内政事情太多,还顾不上对外作战,可虽是这样,曹操也还是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孙权,逼他出兵,否则自己和他结盟还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曹操便对左右令道:“速去请长文先生来见我。”

  就在曹操对孙权略有不满之时,孙权才刚刚率军返回建业,事实上,孙权还应该前去会稽郡,安抚会稽郡官员和民众,慰问军队等等。

  更重要是他需要和贺氏兄弟商谈会稽郡的未来,毕竟贺氏兄弟只是名义上投降他,会稽军队依然控制在他们兄弟手中。

  但孙权没有时间再呆下去,合肥大战即将爆发,江东不可能置身事外,孙权心里很清楚,若孙曹联军在合肥大战中失败,恐怕江东面临的后果会比魏国更加严峻,正是他清楚这一点,他才不顾吴郡刚刚收复,便急急赶回建业。

  建业宫内,孙权回到了自己书房,一进房间,孙权便急不可耐地走到沙盘前,查看目前合肥之战的局势,和汉国、魏国一样,孙权也派出大量斥候探查地形,制作沙盘,他没有刘璟及曹操那样的实力,做不出天下沙盘,只能暂时制作了江东和荆州的沙盘。

  孙权在半路得到一系列的重要情报,包括汉军攻克南阳、徐晃在六安大败汉军偷袭,以及凌统在芜湖失利,这一系列的情报令他感到心惊肉跳,他深切地意识到,无论曹操还是刘璟,都是在全力以赴地进行这场合肥大战。

  这时,张昭慢慢走到沙盘前,对孙权道:“吴侯,微臣以为让黄盖坐镇吴郡,其实并不太合适。”

  孙权的思路又被张昭扯回了吴郡,他微微一怔,“为什么?”

  张昭叹了口气道:“微臣也知道,吴郡刚刚收复,人心不稳,若处置吴郡太激烈,会激起反弹,黄盖属于中立人物,让他坐镇吴郡,能安抚各派的情绪,也能震慑会稽郡贺齐,这是主公的一片苦心,微臣完全能理解。”

  “你说得不错,如果我有时间,我会亲自坐镇吴郡,把各种千头万绪的关系理清,但合肥形势危急,我必须尽快返回建业,吴郡那边只能让黄盖这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来坐镇,这有什么不妥?”

  “微臣说的不妥,是指吴郡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啊!”

  孙权有些明白过来了,他迟疑一下问道:“军师是说陆逊?”

  张昭点点头,“陆逊和孙绍意外失踪,而藏在吴郡的两千汉军也踪迹全无,微臣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如果不把他们彻底铲除,吴郡迟早还会出事,而黄盖是个老好人,和吴郡几大世家关系极好,又略略偏向于孙绍,微臣担心,就算他知道孙绍在哪里,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纵容他们发展。”

  孙权刚刚才对吴郡放下的一颗心,又被张昭一番话悬了起来,他盯住沙盘半晌,问道:“军师觉得陆逊他们会藏在哪里?”

  张昭拾起木杆一指新都郡,“现在大家都在说,陆逊等人逃去了新都郡,毕竟那边山高谷深,我们鞭长莫及,逃去那边的可能性极大,但微臣却觉得他们并没有去新都郡,这不是我的直觉,而是有证据。”

  “军师有什么证据?”

  “主公还记得我们怎么拿下的吴县吗?似乎是一个意外,数千吴县的老弱妇孺逃出城,使我们得到机会,兵不血刃占领了吴县,主公不觉得这里面有点蹊跷吗?”

  孙权点点头,“事后我也觉得很怪异,虽然守将口口声声说是要投降我们,但我觉得他驱赶这么多民众出城,完全没有必要,直接投降就是了”

  孙权说到这,忽然醒悟过来,“军师是说陆逊和孙绍就是混在人群中逃出吴县了。”

  张昭缓缓点头,“主公说得一点没错,那守将原本就是陆逊的旧部,他这样做就是为了掩护陆逊出城,据我所知,他原本是守西城,那天晚上,他自己临时调换去守东城,当时有人发现一艘乌篷船驶出了吴县,向松江驶去,微臣敢肯定,藏中船中之人,就是陆逊和孙绍。”

  孙权疑惑地看了一眼张昭,他感觉张昭似乎已经暗中查明了一切,尤其张昭儿子张承出任吴郡丞,这些事情如果不是他儿子派人去详查,根本就无从得知,张昭还有事情在隐瞒着自己。

  想到这,孙权有些不满道:“军师还知道什么,一并说出来吧!”

  张昭行一礼,“因为微臣心有疑惑,便让犬子详查陆逊的去向,结果发现了一些线索,首先便是陆逊可以要从东城门要走,如果他是去新都郡,那么就应该从西城门骑马逃走,为什么他们偏偏要乘船走东城门,这是其一,其二便是有人看见他们的船只驶入松江后便换了千石大船,说明他们早有准备,安排了一艘千石大船在松江等候,吴侯还认为他们是去新都郡吗?”

  孙权心中仿佛想到了什么,他在沙盘上找到了松江,沿着松江一路向东,他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松江最后竟是驶入大海。

  “他们出海了!”

  张昭点点头,“不仅是陆逊和孙绍出海了,而且吴郡的汉军也是从松江出海了,他们有战船,特地留一艘船给陆逊,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新都郡。”

  “可是他们出海能去哪里?”孙权心中乱成一团,他心中有太多的疑团,让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张昭叹了口气,“主公忘记了吗?当初尚香公主出嫁时,刘璟来江东,主公为了要回豫章郡,把海外的岛屿都给了刘璟,有一次,荆州大将娄发还从海外率船队归来,还有,孙贲被囚禁在荒岛上,又是谁救了他?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主公能想到什么?”

  孙权咬了一下嘴唇,“军师的意思是说,汉军在海外已经部署了军队?”

  张昭苦笑一声道:“这就是我佩服刘璟的地方,深谋远虑,当初我怎么也不明白,他要海外荒岛做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他这就是在我们后背打入一根楔子,就是一支藏在我们身边的奇兵,主公,刘璟谋江东之心,很多年前就有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孙权也有点急了起来。

  “我们现在要应对合肥大战,暂时无力顾及海外,微臣建议主公让黄盖想办法解决这个威胁,不过我估计黄盖不会用心去做此事,所以微臣建议主公写一封密信给贺齐,让他出兵剿灭海外汉军。”

  孙权沉思片刻问道:“军师觉得汉军会在哪里?”

  张昭用木杆一指会稽郡沿海的一片岛屿,“微臣觉得,汉军就应该在这里,所谓南下夷州不过是借口,他们要谋江东,一定会在这里设立军城。”

  孙权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步,他心烦意乱,汉军在合肥大战,他还抱有一丝侥幸,或许汉军下一步是围攻中原,但现在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孙权明白了刘璟的企图,刘璟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谋取江东了,那么合肥大战后,汉军的目标一定就是江东。

  孙权叹了口气,终于点了点头,“军师说得不错,我这就写信给贺齐。”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侍卫的急声禀报,“启禀吴侯,曹丞相派御史中丞陈群来江东,陈中丞已秘密抵达建业码头。”

TOP

0
  第936章 海外军城

  陈群是从长江北岸过来,奉曹操之令,秘密来见孙权,陈群之所以秘密前来,并非是担心江东,而是怕汉军探子知晓,报告了刘璟,从而泄露孙曹两家配合并不默契的现实。

  一辆马车从码头驶出,向建业城内疾奔而去,一直驶进了建业宫内,马车在台阶上缓缓停下,孙权已等待在这里。

  “孙权未能去码头迎接,失礼之处,望陈中丞多多包涵!”孙权笑着迎上来道。

  “吴侯客气了,在下奉魏公之令,有重要事情和吴侯商议,还是低调一点为好。”

  “既然如此,陈中丞请吧!”

  “请!”

  两人寒暄几句,孙权便带着陈群来到了书房,张昭也一并参加了会见,三人坐下,孙权命侍女上了茶,陈群这才开门见山道:“刘璟率十万大军已攻占了濡须口,吴侯得到消息了吗?”

  孙权和张昭对望一眼,尽管陈群没有明说,但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在暗示芜湖汉军牵制不利,导致汉军占领濡须口,孙权的心中立刻有些不舒服起来,他不喜欢这种问责的语气。

  “虽然没有听说,但我也想象得到,濡须口只有一万驻军,如何能抵达汉军十万大军进攻?”

  陈群叹口气道:“如果江东水军能封锁濡须水入江口,汉军未必能占领濡须口,本来张郃将军已经成功阻拦汉军在长江码头登陆,可惜了。”

  孙权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极为不悦道:“陈中丞是在指责江东军没有能牵制住汉军吗?“

  “吴侯误会了,我绝无此意,魏公也没有指责江东军的意思,他知道吴侯刚刚攻占吴郡,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处理,一时顾不上芜湖也在情理之中,魏公只是说,只要双方联手,确实可以击败汉军。”

  陈群的语气十分诚恳,孙权心中不满才稍稍缓解,他缓缓道:“事实上,我也知道合肥战役紧张,所以来不及处理完吴郡之事,便急急赶回了建业,我是今天上午才赶回,到现在也才一个时辰,魏公未免太心急了一点。”

  “吴侯重视合肥之战,令人钦佩,下官此次前来,就是要和吴侯商议下一步双方的作战计划,如果吴侯愿意,我可以先告之魏公的计划。”

  孙权知道陈群其实是来督促自己出兵,曹操对自己还是不放心,他心中冷笑一声,便道:“愿先闻魏公的计划。”

  “魏公的计划很简单,目前汉军正在濡须口建立水寨,汉军前军已进入巢湖,不过并没有动作,魏公之意,就是尽量拖延汉军北攻的时间,给江东水军创造机会。”

  说来说去,还是要逼江东出兵,孙权心中恼怒,重重哼了一声道:“陈中丞还不知道吧!刘璟在会稽郡外岛建立了军城,有数千驻兵,陆逊和孙绍都在那里,就等我江东军出兵,他们就会卷土重来,你们以为刘璟没有对付江东的后手吗?”

  陈群愕然,他万万没想到居然还会有这种事,半晌,他惊讶道:“吴侯能确定此事吗?有多少汉军?”

  “我虽然暂时不能确定此事,不过吴郡应该有三千汉军,他们却踪迹全无,也没有撤到新都郡,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有别的什么地方可去。”

  陈群沉默半晌问道:“据我所知,会稽郡外岛都是荒岛,汉军没有粮食补给,他们怎么生存?”

  孙权顿时心中一跳,陈群确实很精明,一句话问到了关键问题,他当初把海岛划给刘璟,一直很隐秘,除了少数高官外,不被外人所知,难道他要向曹操坦诚当初之事吗?

  孙权迅速看了一眼张昭,张昭叹了口气道:“当年我们和刘璟达成了妥协,允许荆州船队从长江入海,后来荆州借了五万石粮食给刘备,其中一部分就是通过海运去交州,而且荆州有一支大型海船队,都是三千石以上的货船,可以经受海上风浪,刘璟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在会稽外海岛建立了补给点,当然,他们的最初打算是海运补给,不过现在,却变成了对付我的一把利刃,当初我们也没有想到啊!”

  张昭首先是肯定了有这件事,但他又模棱两可,并不说江东让岛,而是汉军擅自在岛上修建补给点,这样一来,也就撇清了江东和此事的必然联系,因为如果责任在江东,曹操就不会体谅他们难处,而只管压迫江东出兵。

  张昭说得合情合理,由不得陈群不信,陈群沉默片刻问道:“吴侯就是说,江东将不参与合肥之战,是这个意思吗?”

  “不!不!”

  孙权连忙摆手,“合肥之战,事关江东前途,我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会出兵,只是我希望能再得到魏公的支援,让我们有能力同时对付外岛汉军的反扑。”

  说到底,孙权还是想要好处,这也在曹操的预料之中,陈群便点点头问道:“不知吴侯需要什么支援?”

  孙权微微一笑,“汉军从海岛反扑必然是走水路,对付汉军战船,火油是第一利器,可惜我们火油库存不足,江东又不产石炭油,只能烦请魏公再给我们一万桶火油的支援,另外,军粮也有所不足,能否请曹军再支援十万石粮食。”

  孙权的狮子大开口令张昭也有点感到难为情,他没想到吴侯反应得这么迅敏,将外岛的威胁变成了向曹操讨要支援的借口,能当主公之人,内心果然是非同寻常的厚黑。

  陈群沉默片刻问道:“如果魏公答应吴侯的条件,那吴侯打算出兵多少,几时出兵?”

  孙权欣然道:“只要魏公肯替我解除后顾之忧,我会出水军三万,五百艘战船,三天后出兵。”

  陈群起身施一礼,从怀中取出一卷锦轴,对孙权道:“这是魏公临行前给我全权委托书,我可以代表魏公答应吴侯的条件,但希望吴侯信守承诺,三天后出兵。”

  孙权的眼睛笑眯起来,“陈中丞请放心,毕竟合肥之战也关系到江东的危亡,我怎会不尽全力!”

  孙权和陈群交谈中所指的外岛,就是今天的舟山群岛,位于会稽郡鄞县以东海上,鄞县也就是今天的宁波,这里的沿海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

  在秦汉时期,舟山岛虽然属于江东的疆域,但江东并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官府管制,岛屿也没有名字,官府将它们视为荒岛,不过也有沿海渔民在岛上生活繁衍,当地渔民将它们称为鄞外岛,也就是鄞县外围海岛之意,又简称为外岛。

  刘璟当年在京口北固山上和孙权达成了妥协,用豫章郡来换取海外所有岛屿,其中就包括外岛,当然,当初刘璟的本意是准备开发夷州,保证夷州归属荆州,不过三年前,刘璟改变了策略,决定在外岛上建立一座补给军城,屯集粮食物资,并在外岛上驻兵五百人。

  这件事进行得极为隐蔽,一些渔民虽然知道一点,都他们都得了汉军好处,谁也不肯报官,以至于江东官府对此一无所知,直到陆逊和孙绍可疑行踪,才被张昭隐隐猜到一点。

  经过数天的沿海航行,陆逊和孙绍的坐船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陆逊略微知道一点情况,而孙绍却一无所知,当大船渐渐靠近大岛时,孙绍的眼睛却充满了惊讶。

  只见在岛屿的一座港湾内竟然停泊着数百大小船只,还修建了码头,在码头不远的山脚下,是一座不小的城池,大小堪比一座小县城。

  这时,陆逊的长子问道:“父亲,这是海边吗?”

  这也是孙绍的疑问,这座岛屿如此之大,还有起伏的山脉,这究竟是岛屿,还是大陆沿岸?他疑惑地回头向陆逊望去。

  陆逊也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时,旁边一名船夫笑道:“小公子,这是一座很大的岛,疆域比一个县还大,当地人叫做外岛,距离鄞县不足百里,我们把这里叫做定海岛,这座军城就叫定海城。”

  说话时,大船缓缓靠上了码头,码头上已有一名汉军将领等待多时,陆逊认出他便是荆州偏将娄发,荆州水军双雄之一,与沈弥齐名。

  他们上了岸,娄发笑着迎了上来,施礼道:“欢迎孙公子和陆都督到来,一路辛苦了。”

  终于上了岸,孙绍顿时有了一种稳定感,陆逊向他介绍了娄发,孙绍好奇地问道:“娄将军在这里多久了?”

  娄发爽朗地笑道:“我也是半个月前刚到,不过这座军城在三年前建成后,便一直有五百驻军,这些士兵在岛上驻扎了三年,从极为艰苦的条件过来,他们才是真正的硬汉子。”

  孙绍见娄发身后站着一队皮肤黝黑的士兵,他知道这些士兵就是长期驻扎在岛上的汉军,他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敬佩之意,

  孙绍和陆逊的妻儿都一路都有些晕船,被安排入城休息了,陆逊却心潮起伏,他站在城头,眺望着西方,那边大陆就是会稽郡,汉军竟在这里藏了三千军队,一旦汉军开始进攻江东,这里就是一把插向江东后背的锋利匕首。

  这时,远方驶来一艘大船,旗帜竟然是贺齐军旗,十几艘汉军战船迎了上去,陆逊心中不由微微一怔,这又是谁来了?

TOP

0
  第937章 狡兔三窟

  定海军城非常简陋,城内在高处零零星星修建了二十几座木屋,这是城内的仓库,里面储藏着数千石粮食,以及无数的军用物资,除了这十几座木屋外,其余都是帐篷,也是士兵的军营。

  陆逊被一名士兵带到了一座最大的帐篷前,帐篷前站着几名士兵,一名士兵上前施礼,“陆都督请进!”

  陆逊走进了大帐,大帐内铺着木头,显得很干燥,最里面坐着两人,正面一人便是偏将娄发,而旁边一人却是名中年文士,陆逊觉得他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两人见陆逊进帐,都连忙站起身,娄发笑道:“陆都督应该认识虞先生吧!”

  陆逊顿时醒悟,这中年男子是虞翻之弟虞望,会稽虞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他怎么会在这里?一念转过,他立刻反应过来,虞望就是刚才乘坐那艘船过来,他应该是贺齐的幕僚,难道贺齐暗中与汉军有联系?

  陆逊心中纷乱,虞望行一礼,却微微笑道:“三年前与贤侄一别,没想到再见时,竟然在海外,人生际遇,真是奇妙啊!”

  陆逊拍拍额头,歉然还礼笑道:“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世叔,我心中很乱,望世叔见谅。”

  “其实我心里也很乱啊!”虞望呵呵笑道,他心中同样震惊,陆逊竟然投降了汉军,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看来,传闻都是真的。

  “两位请坐,我会慢慢解释。”

  三人坐下,娄发先对虞望道:“陆都督是我们的称呼,实际上陆都督是汉王幕僚,奉汉王之令来江东斡旋,尽最大的可能保全江东百姓。”

  虞望点点头,“这也是江东所有世家的心愿,不希望江东再遭受战火涂炭。”

  陆逊心中顿时有一丝明悟,恐怕会稽虞家也向汉王暗中交了投名状,不过虞望又是贺齐的幕僚,他究竟是代表虞家而来,还是代表贺齐而来,陆逊心中还是有点不太明白。

  娄发临行前得到刘璟的命令,要求他对陆逊的建议须言听计从,娄发也知道自己不懂谋略,必须依仗陆逊,本来他准备和陆逊好好谈一谈,不料陆逊前脚刚到,虞望后脚便上岸了,使他没有机会和陆逊详说。

  娄发知道陆逊一定是一头雾水,连忙解释道:“孙贲被灭后不久,贺齐将军便让虞先生去了长安,见到了汉王殿下,贺齐将军表示,愿意为天下统一尽力,我来海岛不久后,便派人先去了会稽郡,联系上了贺将军。”

  陆逊这才恍然,原来贺齐竟然暗中投降了汉王,真是出人意料啊!既然如此,汉王为何不让他们向会稽撤退?

  但转念又一想,应该是孙曹结盟,汉王拿不定贺齐的态度,所以才不敢冒险,还是让他们前来海岛,毕竟贺齐这种人从来都是以自己利益为先。

  想到这,陆逊对虞望笑道:“世叔今天来,一定带了贺将军的亲笔信。”

  虞望歉然道:“因为考虑到海上不安全,贺将军便没有让我带亲笔信,只是转告贺将军口信,贺将军愿意让汉军借道会稽郡,你们随时可以在上岸。”

  陆逊点点头,笑道:“有贺将军鼎立相助,我们便可大功告成,一定能从背面牵制住江东军,使江东军无法全力参与合肥大战,若汉军最终在合肥大战中取胜,贺将军功不可没。”

  “哪里!哪里!贺将军只是尽力而为,伯言过奖了。”

  停一下,虞望又问道:“不知汉军准备何时上岸?”

  陆逊与娄发对望一眼,娄发笑道:“这个暂时还没有决定,不过应该就在十天内,具体时间,我会事先派人通报贺将军。”

  双方又讨论了具体一些细节问题,虞望急着回去复命,连起身告辞,陆逊一直将他送上船,目送大船远去,这才回头对娄发笑道:“娄将军听出什么端倪了吗?”

  娄发眉头一皱,“贺齐的意思,似乎不准备派兵参与我们的行动,仅仅只是借道而已。”

  陆逊点点头,“一开始我问虞望有没有带贺齐的亲笔信,虞望说没有,我便知道贺齐还留有一手,并非诚心投降汉王,所以他说只是借道,我也就不奇怪了,狡兔三窟,这个贺齐是一只很狡猾的老兔子啊!如果我没猜错,他不仅派人去向汉王效忠,也派人向曹操效了忠,当然他也表示愿意臣服于孙权,不到天下大势已定,他是绝不会做出最后决定。”

  “我就不明白,贺齐究竟怕什么?难道汉王强势他还看不出吗?”

  陆逊微微叹了口气,“他还是在观望合肥大战,他是怕汉王输了合肥大战,这种人,好处要占尽,但风险却一点也不想要。”

  说到这,陆逊问道:“我们究竟什么时候登陆会稽?”

  娄发取出一封信,递给陆逊,“这是临行时,汉王殿下让我转给你的信,你看看就知道了。”

  陆逊连忙接过信,打开细细看了一遍,信中刘璟任命孙绍为会稽郡太守,由虞望出任郡丞,一旦贺齐派人来海岛联系,就是出兵之时。

  陆逊点了点头,他明白刘璟的深意了

  自从孙贲被贺氏兄弟所杀后,会稽郡便实际掌控在贺齐手中,贺齐一方面暗中派虞望去长安,向刘璟表示效忠,另一方面又悄悄和曹操联系,愿意为朝廷效命,同时向孙权表示臣服。

  但不管向谁效忠,贺齐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会稽郡,这是他的领地,两万会稽军是他的军队,他就是会稽王,就算刘璟真的夺取天下,也必须承认他在会稽的特殊利益。

  在虞望秘密出使长安时,刘璟含糊其辞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但也只是口头上答应,没有书面上的承认,所以贺齐始终不太放心。

  这两天,贺齐心中颇为烦恼,他接到孙权的秘信,令他出兵剿灭外岛上的汉军,这个命令使他暗暗吃惊,原来孙权竟然知道了汉军在外岛上有驻军。

  但他很快又从信中发现孙权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信中说,让他在各岛寻找汉军,若发现汉军,要立即剿灭,也就是说,孙权也只是推测,并没有确切证据,知道汉军在哪个岛上。

  这让贺齐的心中又升起一线希望,他可不希望曹操知道他和汉军暗中往来,也不希望汉军知道他与曹操有秘密联系。

  就在贺齐心烦意乱之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兄弟贺景推门走了进来,急声道:“大哥,鄞县那边传来消息,一支军队在鄞县登陆了。”

  贺齐一惊,他顾不得责怪兄弟擅自推门闯入,急问道:“汉军已经登陆了吗?”

  贺景摇摇头,“好像是的,鄞县的消息只是说,一支不明来历的军队突然出现,约三四千人。”

  贺齐负手走了几步,心中有些不舒服,他们明明和虞望说好,登陆之前先派人来通报自己,可现在汉军并没有遵守约定。

  贺齐其实是希望汉军在钱塘湾北岸的盐官县登陆,直接杀向吴郡,那就和自己无关了,可现在他们已经在鄞县登陆,这可怎么办?

  “大哥若觉得不妥,小弟率一支军队把他们重新赶下海就是了。”

  贺齐摆摆手,“这样不行,会得罪刘璟,该做的礼数,还得做到,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那大哥说怎么办?”

  贺齐想了想道:“你和虞先生率一千军火速赶去鄞县,引导他们从钱塘县过浙江,不准他们来山阴县,把他们礼送出境。”

  “大哥不见他们吗?”

  贺齐犹豫一下道:“让虞先生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如果虞先生说,有必要见面,那我就赶去钱塘县,与他们见一面,最好是不见。”

  “小弟明白了!”

  贺景行一礼,匆匆去了,贺齐走到窗前,心中焦急,他怔怔望着天空,不由低低叹了口气,这一次若处理不好,曹操恐怕就会知道他与刘璟暗中有往来了,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前途未卜,着实令他感到十分苦恼

  三千汉军从鄞县海岸登陆,沿着天门水北岸一路西行,两天后抵达了余姚县,此时天已经渐渐黑下来,娄发便下令全军进入县城休息。

  余姚县原有三千余户人家,在经历了孙贲的残暴统治后,余姚县民大量逃亡,县城人口已不足千户,县令听说有军队入城,吓得他连忙赶来迎接。

  “下官李滋恭迎各位将军!”

  陆逊在马上笑道:“李县令不必紧张,我们只是没有带帐篷,在城内空民房内借住一晚,明天一早便走,不会扰民。”

  李县令听说他们不会扰民,心中稍安,连忙道:“县城空房很多,主要集中在城东,请各位将军随我来。”

  娄发喝令一声,带领军队跟随县令向东城而去,这时,陆逊又笑问道:“不知官仓内有多少粮食,我们打算买一点,李县令可能卖给我们?”

  李县令有些懵了,官仓内有几千石存粮,那就是军队的粮食,如何要卖给军队?

  他回头打量一下这支军队,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盔甲装束都不像是贺齐的军队,他顿时慌了神,吓得连退几步,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们究竟是哪里的军队?”

TOP

0
  第938章 虞氏倒戈

  “李县令以为我们是谁?”陆逊笑眯眯问道。

  李县令简直懵了,这里可是余姚县,会稽郡的腹地,居然出现一支不知来历的军队,不是山越人,也不是贺齐的军队,更不是江东军,他头脑乱成一团,呆呆地望着陆逊。

  陆逊笑了笑,“我们是汉军。”

  “汉军”李县令倒吸一口冷气,腿有些发软,对方竟然是汉军,他有一种转身想跑的冲动。

  这时,娄发见他模样可怜,便上前笑着拍拍他肩膀,“李县令快带我们去住宿吧!汉军军纪严明,李县令应该感到庆幸才对。”

  李县令的心顿时一松,这位将军说得对,汉军军纪严明,至少不会像曹军或者山越人那样烧杀抢掠,他毕竟是县令,多少有点见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明白了,请将军随我来。”

  李县令带领汉军来到东城,指着大片没有点灯的房宅道:“这边十之八九都是空宅,只要没有点灯的房宅,你们都可入住,只希望不要损害屋内物品。”

  娄发立刻命令士兵们入宅居住,李县令又战战兢兢对陆逊道:“这位将军说要买粮食,其实也不必,官仓粮食有军粮和官粮两部分,你们可以取一千石官粮,我不敢收钱。”

  陆逊见他居然不认识自己,便忍不住笑问道:“我是吴郡陆伯言,你真不认识我?”

  李县令大吃一惊,“你是陆都督?”

  “正是,你没见过我吗?”

  李县令吓得连忙要跪拜,陆逊一把搀住他,“我现在已经不是江东军都督了,我已归降汉国,李县令不必多礼。”

  听说对方是陆逊,李县令顿时长长松了口气,“在下李滋,是钱塘人,去过建业几次,但没有见到陆都督,只是久闻大名,陆都督你们怎么会从东面过来?”

  这是李县令憋了很久的疑问,现在终于问出来,陆逊笑道:“我们是盐官县乘船过来。”

  陆逊不想告诉他实话,随便扯了一个理由,李县令这一脸恍然,盐官县就在钱塘湾对面,如果是乘船那就近了,他心中疑惑消除,连忙道:“我这去安排粮食,陆都督先去休息吧!”

  陆逊又嘱咐他几句,这才向宿处走去,他还要和娄发商议行军路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李县令匆匆回到县衙,把县丞和十几个衙役找来,命他们开官仓取粮,一千石粮食不少,他们还得去征集民夫,就在李县令在仓库里忙得脚不沾地之时,一名衙役疾奔而来,在李县令耳边低语几句,李县令吓得浑身一哆嗦,手中量斗‘当啷!’落地。

  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人,他打量一下正在搬运粮食的民夫,冷冷问道:“李县令这是要把粮食送给汉军?”

  此人正是虞望,他和贺景率军赶去鄞县,却听说一支军队进了余姚县,他们便立刻意识到,这就是登陆的汉军,贺景在城外驻扎,虞望先进城探一下虚实。

  李县令吓得两股战栗,只得上前硬着头皮道:“汉军驻扎在城内,卑职要顾全城平民安全,若不给粮,他们纵兵抢掠更是可怕,而且陆都督说是要买粮。”

  “陆伯言也在吗?”

  “在!他是首领。”

  虞望沉思片刻道:“你去把陆伯言请来,我就在县衙等他,就说我有话要对他说。”

  李县令飞奔而去,虞望转身去了县衙,不多时,陆逊跟着李县令匆匆赶来县衙,李县令不敢参与他们谈话,又去了仓库,内堂上只剩下虞望和陆逊两人。

  陆逊笑问道:“世叔这是回祖地探望吗?”

  虞氏家族就是余姚人,不过大部分家族都迁去了郡治山阴县,余姚老宅内只剩下一些偏房远支,虞望摇摇头道:“我不是来探望祖宅,我是奉贺齐将军之令去鄞县迎接你们,另外还有一千军队,就在城外驻扎,由二将军贺景率领。”

  “原来他也来了。”

  陆逊和贺景曾交战过几次,均将贺景杀得大败,他知道贺景是个极为记仇之人,他掌军权后还将儿时得罪过他的人全家斩尽杀绝,在江东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他若见到自己,未必肯与自己善罢甘休。

  陆逊沉吟片刻道:“世叔可知吴郡三大世家都效忠了汉王?”

  虞望愕然,他只知陆氏家族因陆逊的缘故投降了汉国,别的两家却不知道,他迟疑着问道:“难道顾家和张家”

  “顾雍之侄顾裕去荆州游学多年,至今未归,传闻他在鹿门书院读书,但实际上他参加了荆州的公开举士,高中第八名,十七岁便出任秭归县主簿,现已升任巴东鱼腹县令,也是汉国最年轻的县令,世叔不知道吧!”

  虞望摇摇头,他确实一无所知,陆逊又道:“至于张家,我在汉王桌案上看见过张温写给汉王的两封亲笔信。”

  说到这,陆逊叹了口气道:“他们不像陆家那么张扬,做事低调隐秘,若不是我效忠了汉王,这些事我根本就一无所知,不过想想也对,现在的孙氏江东还能维持多久?”

  江浙世家因为偏安一隅,较少受到战争冲击,乃至于传承两千年而不散,至今苏州的顾、陆仍是大姓,而浙江的虞氏家族千年来更是人才辈出,贵族传承权力,士族传承文化,这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

  但世家也有狭隘之处,那就是他们过于看重家族的利益,像隋唐的五姓七望,绵延数百年,经历了无数王朝依然兴盛不倒,就是因为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利益远远高于国家及王朝的利益。

  这也使得汉文明的王朝更迭比任何一个文明都更加频繁,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虞家其实也是一样,余姚县名的起源就是‘虞姚’两个大姓,虞氏家族更是会稽第一望族,家主虞翻最早效忠于会稽王朗,当王朗被孙策剿灭后,虞翻并没有跟随王朗流亡,而是直接投降了孙策。

  不仅是虞家,整个江东世家也大同小异,赤壁大战前,曹操率百万军南下,江东一片请降之声,唯有鲁肃一番话惊醒了孙权。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家族的利益高于江东政权的利益,孙氏政权不过是江东世家们依附的一棵大树,当这棵摇摇欲坠时,附荫的世家们自然不会与大树共存亡,当年曹操强盛时如此,现在刘璟强大,其实也是如此。

  陆逊是世家子弟,他当然很清楚同样是会稽世家的虞家的心思,而且他说得很含蓄,但又很透彻,用吴郡三大世家的选择来提醒虞望,响鼓不需重槌,只要陆逊说到要害处,自然就会点醒虞望。

  虞望沉默了,他明白陆逊的深意,去年他代表贺齐去长安见汉王刘璟,刘璟对他礼遇有加,但刘璟说得也很清楚,并非是因为贺齐敬他,而是因为会稽虞氏而敬他,在刘璟心中,会稽虞氏远比贺齐重要。

  而且他的兄长虞翻也不止一次写信劝过他,贺齐是弑主之人,哪个诸侯都不会容忍这样的臣子,跟随他不会有好结果,其实虞望也并非是效忠于贺齐,而是为了保全家族,才不得不为贺齐做事。

  现在眼看孙氏已衰败,刘璟日益强大,又打着光复大汉的旗帜,占据了道义的高点,得到天下世家的支持,汉军扫平江东只是时间问题,虞望又怎能不考虑家族的前途?

  想到这,虞望叹了口气,低声问道:“汉王殿下准备如何处置会稽郡?”

  陆逊见他已被自己说动,便也坦言相告,“上次世叔来定海城,没有见到孙绍吗?”

  原来孙绍也在定海城,虞望顿时醒悟,“莫非汉王要立孙绍为江东之主?”

  “不!一山不容二虎,江东不会再有主人,各郡皆由汉国直辖,孙绍将为会稽太守,世叔为郡丞,汉王会看在尚香公主的面上,善待孙氏。”

  虞望默然,孙绍是孙策独子,只要保住孙绍,就能最终笼络住江东军方,汉王的手腕果然高明,而且孙绍只是一介文弱书生,让他为会稽太守,不过是挂名,而自己为郡丞,才是掌握会稽实权。

  想到这,虞望的心顿时热了起来,目光变得明亮,既然要任命孙绍为会稽太守,那汉军过境就不会那么简单了,他满怀期望地注视着陆逊。

  陆逊笑了笑,“会稽大乱已数年,人心思定,我们要顺民心而为,这次我们过境北上,我希望贺氏兄弟能来浙水送行,怎么才能说动贺齐,还得指望世叔了。”

  虞望点了点头,他确实知道,怎么才能说动贺齐。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8-28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