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宋王 【作者:尹三问】(8月7日更新至“ 终章 我的江山,如诗如画")

0
第三七二章 从长计议

  “东阳啊,你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王韶无奈道:“我也希望你救回折姑娘,只是直接拿梁乙埋去换是否有些冲动?所谓关心则乱,你可否认真想过此事的可行性?”

  一句话还真把林昭给问住了,正如王韶所言,他着实很关心折文芯,满脑子全是爱妻的身影。如此情况下,感情会影响到理智。林昭原以为自己很冷静,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还请知州大人指教!”虽然让人反思,但林昭也不希望这是王韶的推托之词。有些事情不需要婉拒,还是直言相告的好。

  王韶沉默了片刻,说道:“如果真的别无他法,那你任由你自己处置,我就真的睁只眼闭只眼了。不过若是能从长计议,详细谋划,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那是最好不过的。到时候对朝廷也好有个交代,对东阳你的前程也是大有好处的。”

  不答应行吗?王韶也是无奈。答应了林昭,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不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有大顺城的军功在,朝廷应该不会过分怪罪,相对来说是小事。到时候处于暴风骤雨核心的肯定是林昭,这一点毋庸置疑,王韶反而担心他的安全和前程。

  如果不答应,那等于是直接得罪了林昭,得罪了府州折家,得罪了汴京的曹国舅甚至是太皇太后,虽说是事出有因,师出有名,可被人记恨在所难免。王韶是个有抱负,有志向的人,他不希望因为这些许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前程。

  从个人感情的角度。王韶也愿意帮助林昭。营救折文芯。所以他不好推辞。同时他心中隐约有种很特别的感觉,今日应该帮助林昭,来日对自己大有好处。当然了,王韶更希望此事能够两全其美,私事可以办妥的事情下,也不影响到国家利益,这样才是最好不过。

  同时,他也不希望林昭因此遭受重大损失。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因此夭折,可就大大的不划算了。总而言之,王韶的心情很复杂!

  “多谢王知州,今日大恩大德,林昭牢记心中!”回过神来之后,林昭才觉得自己关心则乱,对王韶很不礼貌,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王韶不答应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王韶竟然答应了。林昭很清楚默许此事背后的风险,王韶竟然愿意冒险。惹祸上身。不管他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份胸怀和恩情都让林昭十分感动。

  “东阳言重了,还是那句话,好好想想,从长计议,可有没有其他途径,最好是两全其美!”此时的王韶并不知道,林昭这一句感恩戴德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的人生又将会有多大的改变。此刻他只希望这件事能周全处置,自己不必为难,林昭也不必纠结,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是最好的结果。

  离开庆州的路上,林昭一直在认真反思。

  关心则乱,说的一点不错,自己是有些着急了。西夏人说让换人就换人吗?自己是在意爱妻,可西夏人同意在乎他们的国相,梁太后必然会在乎自己的亲弟弟,说不定他们比自己更为着急。

  从感情上而言,折文芯对自己无比重要,自己绝对不容许爱妻出事。可西夏人也这么认为,这么笃定吗?即便是如此,从官面上而言,一个国相绝对比一个女子更值价,更重要。

  说严重点,一个男子可以放弃一个妻妾,妻子如衣服在古代还是很有市场的,当然,林昭是例外,他绝对不会这么做。但梁太后能失去他的亲弟弟吗?抛开手足亲情不说,梁乙埋对于梁太后的政治意义何其重大?

  若是没有了梁乙埋的支持,主持局面,梁太后孤儿寡母如何在西夏站稳脚跟?虽说梁太后很精明睿智,也很有手腕,可她毕竟是个女子,居于幕后运筹帷幄还行,但是许多台面上的事情,终究得要一个妥帖之人来奔走。

  有谁比自己的亲弟弟更可靠呢?古代外戚专权的存在必然是有道理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估摸着梁太后也很着急,只是人家似乎更为淡定,也更为强势和主动。

  自己太不淡定了,此事你们说怎样就怎样?那怎么可以?林昭从来都不曾被人牵制鼻子走!

  看来是得好好谋划一下,王韶所言一点都不错。如果能将救人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是两全其美的,向汴京申请肯定是来不及了,皇帝和朝廷也不可能为了自己一个小小指挥使的家事点头,做出如此大的牺牲,事情到最后还是得先斩后奏。而今需要的是想到一个说辞,东窗事发之后也能很好多解释,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和错误,平息皇帝和相公们的怒火,让朝臣们不过分诘难。

  只是到底该怎么样呢?林昭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场头脑风暴,思索着两全其美之策!

  ~~~~~~~~~~~~~~~~~

  “绥州?西夏人当真让用梁乙埋交换折夫人?”铁面宗主接到消息之后,厉声反问。

  蒋雷霆点头道:“不错,从兴庆府来的消息,折夫人而今并未受到伤害,西夏人只是软禁,待遇还不错。只是看管相当严密,有一支百多人的护卫包围院子,以我们在兴庆府的实力,想要武力营救没有可能。”

  不得不说,铁面宗主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尤其是在打探消息这方面,那简直就是手眼通天。林昭接消息的时候,铁面宗主也已经闻讯,因为他们在兴庆府有重大投入,在西夏上层有自己的耳目。

  “武力营救谈何容易,那里可是兴庆府,是西夏都城,根本没有轻举妄动的可能。”铁面宗主沉声道:“不过好在折夫人安然无恙,营救还是有机会的。”

  “只是西夏人似乎看出来折夫人的身份,是没有苛待,可是厚待反而不妙,说明他们意识到了折夫人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来威胁公子!”李承隐约有些忧虑。

  蒋雷霆道:“反过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折夫人对西夏人有用处,才不至于被伤害,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能给我们营救的时间和机会,否则当真就束手无策了。至于威胁公子,也不尽然,公子手中捏着梁乙埋对他们而言也是威胁,重要的是后面的事情如何处置,这才是重点。”

  李承点头道:“这倒是,希望折夫人平安无事,只是不知道公子那边如何应对的!”

  “是啊,我最担心的就是公子那边,会不会冲动做出傻事……以公子当前的职权,动用梁乙埋怕是还有些难度,此事有些棘手啊!我虽然已经在汴京了做了些许安排,只是不知道能否来得及……”铁面宗主忧心忡忡。

  “那我们怎么办?”李承沉声问道。

  “既然西夏人选择了绥州,那我们立即安排人手前往绥州,做好一切的应对准备。如果公子真去了,一定要保证公子和折夫人的安全,并且尽可能为公子提供便利之处,除此之外,我们暂时什么都做不了!”蒋雷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铁面宗主轻轻点头:“确实如此,我们可以从兴庆府打探消息,可是公子那边……我们却一无所知,这是我们的一个弱点啊!”

  “如果有人在公子身边就好了!”蒋雷霆突然想到了这一茬,他们所有的作为都是围绕林昭,为林昭服务的。可这一切林昭并不知道,也无法给予相应的配合。这个问题暂时可能无法解决,但至少要随时了解林昭那边的动向才是。

  可是他们在林昭身边并无资源,根本无法获取林昭的动向和消息,故而蒋雷霆动了心思,是否应该在林昭身边安插人手,倒不是说为了监视林昭,只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配合。

  蒋雷霆这么一提,铁面宗主也是心中一动,不由微微点头道:“说的不错,是该如此,只是派谁去呢?这个人必须要可以绝对忠诚,并且要为人机敏,会办事才行……”

  “属下肯定不行,咸阳古渡出手相救时和公子打过照面,若是露面,公子肯定会心生疑惑的。”蒋雷霆首先否决了自己,沉吟片刻道:“不若让李承前去如何?”

  “我?”李承自己略微有些惊讶,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这方面的考虑。

  “是啊,这两年你已经历练的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前日里西夏营地那一把火当真是绝妙的……关键是你没露过面,前去投效,公子不会生疑……不知宗主以为如何?”蒋雷霆似乎是比较赞同。

  铁面宗主轻轻点头道:“也好,公子身边没有自己人,更无心腹,许多事情都不大方便,李承你去可以与我们配合,同时也可以给公子帮忙,你且去吧……”

  “好吧!”李承知道这份差事很重要,故而并不推辞。公子身份贵重,将来是要做大事的,在他身边必然能发挥大作用,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故而李承还是相当期待的。

  蒋雷霆道:“只是如此前往公子身边怕是还有些麻烦,需要从长计议!”

TOP

0
第三七三章 重磅消息

  幽州,辽国南京!

  太子耶律浚和小公主耶律特里正在用餐时,耶律乙辛匆匆而来。

  “王叔,可有什么急事吗?”耶律浚瞧见耶律乙辛行色匆匆,猜想着可能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否则不至于连一点吃饭时间都不给自己。

  “是的,殿下!”耶律乙辛点头道:“庆州那边有消息了!”

  耶律浚听到“庆州”两个字表现的很敏感,立即来了精神,笑问道:“大顺城的战事有结果了?谁获胜了?”

  耶律乙辛刚刚要开口回答,却突然被耶律浚打断道:“王叔先别说,让我猜猜……是宋军,是林昭获胜了,没错吧?”

  “正是宋军获胜,林昭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耶律乙辛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笑道:“殿下如何笃定是林昭获胜呢?”

  “猜得,纯粹是一种感觉!”耶律浚倒是没有信口雌黄,完全是实话。从一开始,他心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或许在别人眼里,林昭只是个普通的大宋臣子,可是当年辽东短暂的接触之后,耶律浚总觉得林昭很特别,仔细的却又说不上来,故而对其有种莫名的期许。

  那边耶律特里也笑道:“林昭没事了是吗?我就是知道大哥哥肯定会没事的……”小公主同样信心满满,还给了林昭一个很特别的尊敬称谓。她也关心林昭的安危,这些天经常会主动问起,如今知道那个抱着自己骑马逃走的大哥哥平安无事。小公主放心不少。心情大好。

  见此状况。耶律乙辛不由有些好奇,这个林昭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让辽国的太子和公主的评价和期待如此之高。看来自己有些忽视这个人了,以后要多加注意才是,突然之间,耶律乙辛也对林昭充满了好奇。

  耶律浚笑道:“林昭此人虽然年轻,但是智计百出,也很有能力,绝对小觑。想必梁乙埋就是死在大意轻敌上了。王叔快说说吧,那边到底是怎生情况?”对此,年少的太子十分好奇。哪怕是自己对结果已经了然于胸,即便是做出了一千种一万种的设想,最想知道的终究还是具体状况。

  耶律乙辛道:“此战宋朝方面主导的人物是王韶,宋朝皇帝最新提拔起来的军事文官,有些本事。在此之前,宋朝收拾庆州知州李复圭,稳住庆州局势,便是王韶的功劳。足可见此人手腕。

  这次他故意派林昭前去大顺城,吸引与之有过节的梁乙埋前来进攻。之后故意不救援来迷惑梁乙埋。最后趁西夏大军不备之时,亲率大军走小路绕道西夏背后,突袭营地,西夏人阵脚大乱,一败涂地,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甚至连梁乙埋本人都被俘虏了。”

  “什么?梁乙埋被俘虏了?”耶律浚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震惊不已,林昭厉害到了这个程度吗?同时也意识到西夏国相被俘可以能会带来的一系列动荡,别看耶律浚才十几岁,或许是因为生在皇家,天资聪颖,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政治方面特别早熟,对于趋势分析十分到位,谋略方面是个很逆天的后起之秀。

  耶律乙辛点头道:“是的,梁乙埋战败之后未能及时逃走,结果被林昭亲自俘虏了。”

  又是林昭,大哥哥好厉害啊!小公主耶律特里听在耳中,忍不住要拍手称好,大哥哥表现的太好了,大哥哥就是厉害。小公主无比兴奋,也无比陶醉,幼小的心灵之中有种很特别的感情逐渐萌发。不止如此,耶律特里还想着,回去之后该告诉母后才是,有好事必须要分才是。

  “那眼下是什么局势?”提到国事,耶律浚马上就正经起来,尤其是如此震惊的重磅消息,必须要严肃对待。他不在乎那些细枝末节,无关痛痒的事情。他更在乎大局,更在乎整个西北局势,西夏国相被俘之后是个什么状况?宋夏之间的关系如何?未来将会走向何方?对辽国又有怎样的影响?这个时候辽国该如何自处?或者出采取些什么适当且必要的手段?

  一瞬间所有的问题全部涌上心头,耶律浚大脑飞速转动,思索着利害关系,以及相应的对策。

  耶律乙辛道:“宋夏之战暂时出于停战对峙状况,宋朝虽然在大顺城大获全胜。可是府州折克行进攻静州时,遭到西夏伏击,战事各有胜负……”很显然,在大人物们眼里,折文芯到底是个小人物,她的被俘并未受到关注,也没有人当回事。

  也正是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就忽略了折文芯被俘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以及整件事的变化和后续发展。很多时候,历史的意想不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这样啊!”耶律浚低着头默默地沉思着,甚至忘记了他自己正在吃饭。许久之后才问道:“西夏是什么态度?王叔匆匆而来,必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不错!”耶律乙辛笑了笑,似乎是称赞太子聪慧,料事如神,与此同时,笑容的背后也有那么一丝的酸涩与隐忧。

  “西夏来了消息,愿意向我朝认错,态度十分谦逊,请求我朝对宋朝施加压力……”耶律乙辛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同时也道出了宋辽夏之间的关系。制衡是必然的,澶渊之盟后,辽国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能力灭宋的,宋朝在北方边境的塘泊处驻扎有重兵,除了防备辽国入侵,同时作为反攻幽云十六州的主力,不得不防。

  其实辽国在幽云十六州一带承受的压力也不小,眼下的局势他们很满意,并不想要和宋朝人死磕。故而有个西夏最好不过,可以分担宋朝给他们的压力。西夏便借助这个优势,在其中左右逢源。那么此番西夏如此态度。又是如何打算呢?

  耶律浚沉默了半晌。问道:“王叔是什么看法?”

  “太子殿下以为呢?”耶律乙辛并未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看样子像是在考校太子,至于实际上是什么目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耶律浚也并未说出来,笑道:“不若这样吧,我们一起写出来如何?”

  “好!”耶律乙辛很赞同这个提议,嘴角满是笑容,眼神地提溜提溜转个不停。

  随即有侍从取来纸笔。两人各自写下几个字,耶律浚先亮出自己纸张,字迹银钩铁画,锋芒有力,同时也不失飘逸灵动,很显然是受了他母亲萧观音的影响。只见上下写着四个字:宋夏议和!

  耶律乙辛会心一笑,也展开自己的纸张,上面同样写着几个字:“宋夏议和!”

  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耶律浚笑道:“看样子梁太后是想要和宋朝议和,又怕宋朝人不答应,所以这才来找我们的……”

  “让我们施加压力。让宋朝主动停战,这便是西夏人的如意算盘!”耶律乙辛随口附和了一句。深沉的目光落在耶律浚身上,太子虽然年轻,可是聪慧异常,见识更是深远,此子非同一般啊!将来……将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耶律浚,耶律乙辛总觉得未来一片黯然,甚至有种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王叔是什么意见?可曾禀报上京?父皇知晓吗?可是示下?”耶律浚沉声询问。

  耶律乙辛回答道:“陛下说了,此事完全交给太子殿下处理,至于臣……臣听从太子殿下吩咐!”

  耶律浚放下手中的食物,来回在房间里踱步,低声道:“按理说宋夏开战对我大辽是有好处的,鹬蚌相争,我们好渔翁得利。可是眼下,梁乙埋被俘之后,西夏士气低落,怕不是宋军的对手……

  失去了梁乙埋,梁太后稳不住局势,西夏动荡,又给了宋朝可乘之机。据说宋朝皇帝赵顼可是志向远大,雄心勃勃,若是给他得手西夏,对我大辽并无好处……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宋夏之间先安分些日子也是好的。”

  耶律乙辛只是听着,并未发表任何意见。而今这种状况,他不想留下忤逆太子的骂名,说不定还会有危险。很多时候,情况不明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到的便是明哲保身。

  思索了许久,耶律浚道:“王叔,吩咐下去,让随行的皮室军在幽州附近的汴京参与演习,目标自然就是南朝,给他们施加点压力。”

  按照耶律乙辛的想法,何必着急促成宋夏和谈呢?挑拨两国继续征战下去,辽国当真集结军队,做最后的渔翁最好不过。可是耶律浚就不这么想,也未有如此安排。耶律乙辛虽然心中有想法,也只得遵命行事。

  皮室军是辽国最精锐的军队,也是皇帝近卫军。此番太子耶律浚南下幽州,辽主耶律洪基特里派了一团皮室军随行,就是为了保护儿子安全。要知道,耶律洪基可就这么一个儿子,难得还如此优秀,自然不能有丝毫闪失了。

  皮室军的声势和威慑力不言而喻,如果皮室军参与演习,还是在离宋夏边境如此近的地方,难免会引起诸多猜测和惊疑不定,这就足够了,威慑的作用就是如此!

  耶律浚如何安排,耶律乙辛也就照做了,是对是错,有利有弊而今还都说不好!

  聪明的太子并未对身边的耶律乙辛多在意,反而将好奇心全部集中到了林昭身上。耶律浚越发的有种冲动,甚至时候想要再见林昭一面,最好是能与他交锋一场,看看到底谁更厉害?当真有些期待,希望会有这个机会。

  他不知道,他的小妹妹耶律特里也是充满了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再与大哥哥策马奔腾……

  ~~~~~~~~~~~~~~~~~~~~~~~~~~~~~~~~

  汴京,宋朝皇宫。

  皇帝赵顼今日的心情不错,后宫之中有一位妃子刚刚诞下一个男婴,很是健康。要知道赵顼已经二十多岁了,古代成婚早,早早便会有孩子。尤其是皇帝,子嗣更意味着血脉传承,万里江山后继有人。

  看看仁宗时期,因为皇帝“无子”闹出了这多事情,几乎使得国朝不稳,情况严峻。故而赵顼早早地就成婚了,所娶皇后向氏乃是前朝宰相的孙女,大家闺秀,端庄稳重,但是数年过去了并未给赵顼生下一男半女。

  没有嫡长子也不打紧,只要后妃能生就是了。这两年先后有妃子诞育两个男孩,分别取名为赵佾、赵仅,可是没过多久,两个孩子全都夭折了,赵顼好生郁闷。

  好在前几日又有妃子生下一个男孩,太医已经探视过了,十分健康,这让赵顼放心不少。有了子嗣,自然开心不已,随即为第三子取名赵俊,寄予厚望。

  赵顼并不知道,这几年他注定了子嗣艰难。前面几个孩子注定是空欢喜一场,直到第六个孩子赵煦才存活下来,成为他事实上的皇长子,本该成为后世的宋哲宗。可是而今因为林昭的出现,历史发展轨迹已经有所改变,宋哲宗能不能出世都不好说呢……

  除此之外,更为赵顼高兴的是西北战事的顺利推进。韩绛果然不负众望,一到西北之后便主持大局,稳住了局势。

  最近在大顺城更是精彩,王韶与林昭联手设计,在大顺城下大败西夏。值得一提的是,王韶的人品确实不错,在给朝廷的军报之中,他并未强调完全是自己的计策。本来被蒙在鼓里的林昭,也成为策划者之一,功劳这东西是并非完全不可以分享……

  赵顼得到消息,不由连声称赞,西北有一场大胜利,足矣振奋人心。对王韶和林昭这两个年轻“心腹”很是满意,更让他惊喜的是事情还在后面。

  林昭竟然俘虏了西夏国相梁乙埋,这可是宋军作战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记录,当真是大功一件。

  赵顼思索着如何奖赏的时候,也在思索着解决事情,梁乙埋该如何利用?宋夏之战又该以何种方式来告一段落呢?

  就在这时,一些重磅消息又陆续传到了汴京!

TOP

0
第三七四章 最佳人选

  赵顼尚未高兴多久,两则重磅消息传来。.

  第一,西夏方面释放出有意和谈的讯号;

  第二,辽国大军调动,正在幽州附近演习艹练,其皇太子耶律浚,赵王耶律乙辛亲自率军主持。

  看似平淡无奇的消息,可背后去隐藏着诸多牵连,实际上却是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下了重磅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巨大波澜。

  朝堂之上,有大臣道:“西夏有意和谈乃是好事,此番我们在大顺城大获全胜,更俘虏西夏国相梁乙埋,不管是气势和筹码上都占据上风,可以据理力争,和西夏好好谈一谈。”

  大宋朝堂上一直有股恐夏之风,只要不是关乎到重大原则姓问题的事情,是绝对不愿意轻易和西夏开战的。此番出战若非宰相王安石和曾公亮一同主张,怕是主和臣子不在少数,反对之声也会居高不下。

  而今战事的结果比较理想,故而这些官员们都抱着见好就收的心态,有这样的成效已经不错了,一定要珍惜。万一惹急了西夏,拼了鱼死网破可就不好了。大顺城虽然胜利,可是府州折家军却在静州战败了,说明战事并非全面有利,还是很有风险的。再拼下去也不见得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说不定还会有危险,见好就收最好不过。

  和最初一样,主和派中有许多的新党人士。战争的持续必然会影响到变法的推行,而今方方面的影响已经显示出来,继续拖延对变法无益。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今战事还算顺利,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有个契机可以早些停战,那自然是倍加珍惜,故而停战和谈的呼声很高。

  当然了,也有许多理智的大臣,他们都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辽国在幽州附近的演习,说是演习,可毕竟是调动了大队的兵马,甚至还包括了他们最为精锐的皮室军,有皇太子和辽主第一宠臣耶律乙辛指挥。

  这些信息足矣说明辽军不可忽视,在辽国境内是演习,可是要踏过了边境线,那可就是入侵了。这些年来,辽国可一直都有进攻宋朝之心,从未间断,宋朝的防备更是从来不曾松懈。

  西夏对宋朝而言是心腹之患,牵涉甚多,很麻烦,但实际上造成的直接伤害并不是特别大。纵然这些年纵横西北,也不过抢掠一番罢了,想要占据土地谈何容易?威胁的只是陕西路,对汴京一带的中原之地影响并不是很大。

  辽国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不动则已,一旦出动可就是致命威胁。稍有不慎,大宋朝就可能遭遇亡国为危险,至少是天下动荡。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整个河北之地无险可守,辽国骑兵只要突破了边防线,就会长驱直入。当年的澶渊之耻时间并不是很长,依旧让人心有余悸。宋朝君臣可不希望辽国再入侵到黄河沿岸,隔河威胁汴京。以至于天子无颜,山河动荡,甚至再闹出迁都的笑话来。

  后世人说宋朝积贫积弱,确实如此!尤其是在对外关系这块,一直很弱势。

  恐夏是一方面,不过他们可能更加恐惧辽国,如果两者一起来,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如今宋军正在西北和西夏开战,若是这个时候,东线再与辽国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先不说是否能应对,至少会让宋朝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这是宋朝君臣都不希望看到的,至少现在是这样。即便是有恢复汉唐旧境雄伟志向的王相公也很清楚,眼下时机未到,必须要忍耐。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有反对意见,枢密院的一位官员便上奏道:“辽国在幽州只是演习艹练,并无意南下。即便是那些皮室军,据说也只是他们太子耶律浚的扈从,并非为了开战……再者,辽国前两年刚经历了萧胡睹之乱,内部不平静,恐怕也不敢轻易对外用兵。

  难得我军在西北有所突破,正是乘胜追击,好好教训西夏的时候,如此大好机会,岂能轻易放过?浪费了当真可惜!”

  枢密院主持军事,想必是被西夏压制的许久,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恶气。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突破口,岂能轻易善罢甘休?

  “是啊,西夏人想要打就开战,想要停战便和谈,这事情还就真由了他们了吗?我天朝上国的颜面该置于何地?而今我们同意,便是助长西夏的嚣张气焰,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还是会变本加厉。此风不可长啊,臣以为应当全力以赴进攻西夏。”主战的支持者还是很多的。

  “可是辽国虎视眈眈,辽国太子何以会在如何关键的时候前往幽州,还调动了大军?”

  “辽国太子尚且年幼,只是个小孩……”

  “如果说耶律浚少不更事,可是耶律乙辛呢?他可是辽主头号宠臣,在辽国掌握大权,非同一般,幽州辽军的作为很可能就是辽主授意他主持的。”

  很显然,宋朝这边谁也没有将十几岁的辽国太子耶律浚放在眼里,反而是赵王耶律乙辛忧心忡忡。

  “即便皮室军参与,又能如何?辽国可能只是偏帮着西夏,给我朝施加压力而已,不必担心……”

  朝堂上又一次众说纷纭,在对待西夏和辽国的问题上各抒己见,再次出现了争执的局面。赵顼见状,顿时有些头大了。

  什么时候才能少些纷争呢?用得着如此争执吗?党争的苗头已经越发的强烈了,赵顼倒是已经开始注意了。可是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再想要事后补救可就难了……

  其实,赵顼自己也是有想法的。开战的时候他有骑虎难下,是迫不得已的。当时他很苦恼,一方面不想被西夏驳了面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开战会影响到变法的推行,可谓是左右为难。

  本来是犹豫不决,后来还是王安石表示支持,赵顼才答应的。出兵西北和西夏开战,赵顼可以说是捏了一把汗,很担心战败。

  而今战事的结果比想象的好,王韶和林昭表现的很出色,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保全了颜面也避免了失败,可谓是很完美的结局。

  是时候收手了,赵顼而今也是见好就收的心思。虽然他心里很想要继续进攻,甚至直接灭到西夏,他心有宏图大志。但是理智告诉他,按照宋朝目前的实力而言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要隐忍。

  眼下当务之急是变法强国,重点是内政。再一个,王韶已经给他上了奏折,表示河湟吐蕃的董毡与其兄瞎毡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善,河湟与河州大有和好如初,连为一体的趋势。按照他们的既定策略,是要先攻取河湟,威胁西夏侧翼,然后在一鼓作气的。

  在此之前,因为实力有限办不到,所以采取了与河湟吐蕃结盟的方式。这次原本指望在董毡能够出兵威胁西夏后方的,却不想这个老匹夫不为所动,还来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河州的瞎毡反了?可是根据王韶探查到了消息,他们兄弟之间更像是在演戏。

  没想到董毡和瞎毡竟然和好了,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河湟将会连为一体。想要借着他们兄弟不和的机会进攻河湟的计划也将成为泡影。得到如此消息,赵顼能不着急吗?

  王韶在奏疏上已经说明白,对吐蕃开战可能需要提前。如此一来,大宋朝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将是针对吐蕃的,岂能在与西夏鏖战?若是再因此惹上辽国,那么全盘计划都将会彻底被打乱。

  很显然赵顼不希望这样,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所以他也动了结束战争的意思,本来还想着如何收场的呃,没想到西夏人自己提出来了,赵顼觉得正中下怀。获胜的情况下,答应西夏人的和谈,很体面的结束,最好不过。

  至于辽国这边,也不知道是西夏走了什么门路,还是辽国看出了利害关系,故而采取这种方式来施加压力。雄州守将那边传来消息,情况似乎没有多么严重。

  所以皇帝赵顼的本意是和谈,不过很多时候当皇帝也有为难之处,有些话是不能轻易说出口的。尤其是和谈这等有损颜面的的话,更是不能轻易讲出口。只能是某位大臣建议,然后自己顺水推舟。

  可此刻朝堂上争辩不休,该如何决断呢?赵顼难免有些犯难。

  不过大臣们很是配合,尤其是一帮宰辅大臣,很恰当地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

  “陛下,臣以为西夏既然已经低头认错,我天朝自然该以德服人……眼下已经是开春时节,要是边患不休,陕西路的春耕必然会受到影响的,持续许久的战事已经让百姓生活大受影响,而今确实不宜再让情况雪上加霜!”说话的是的集贤殿大学士,首相曾公亮。

  什么天朝上国,以德服人,务实的人听到之后心中都嘀咕着责骂增相公迂腐。可是公开却不敢说什么,有谁敢轻易去掠首相的虎须呢?尽管他已经是个垂暮老者,可是威势仍在,让人忌惮。再者,人家后面特意提到春耕的事情,这是爱惜百姓。“民以食为天”,“民为重,社稷次之”,这可都是先贤教诲,谁敢反对?

  只是眼神之中难免会有些许克制不住的不屑,曾相公虽然没有回头,却都了然于心。老夫说自己的话,随你们去想吧,说老夫迂腐,那是你们愚蠢。

  堂堂首相,说出这等冠冕堂皇的话那自然是有原因的。前次他建议出兵西夏,除了确实有利于大宋朝之外,也是他重新确立首相地位的一种方式。而今战事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大顺城一战歼敌五万,并且俘虏了西夏国相梁乙埋,这可是数十年来不曾有过的功勋了。

  这就足够了,将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功勋消耗殆尽,然后再遭遇什么失败,可就不好了,有时候当真得见好就收。国家的利益周全了,曾相公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官家似乎也是这样心思,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继续的呢?难得西夏人自己主动提出来,那就更得珍惜了。

  停战,和谈!

  同时曾相公亲自出面,也是向皇帝赵顼表明一个态度,我只是强调自己的位置,并无意与王安石争权夺利,对你也很忠诚。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个明白人都能听懂。至于那些无知之徒,曾相公才懒得理会他们……

  王安石也不会反对,他们之所支持出兵反击西夏。是多方面考虑的,有宏图大志的因素,也是因为李复圭导致了西北动荡,与自己大有关联,出于公心表示支持。

  而今战事很顺利,李复圭已经伏诛,消息传回汴京,王安石只是轻叹一声。对于王韶和林昭直接将其斩杀在战场一事毫不在意,王雱得到消息之后还庆幸许久,连声赞叹王韶会办事。李复圭要是活着回到汴京,那张嘴里还不知道会说出什么,说不定又是一场轩然大波。如此处理,自然是最好不过。

  李复圭伏诛,王安石了却了一桩心愿,加之梁乙埋被俘,他很满意这样的战果。加之辽国出兵施压的局面,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至少在目前,王安石的重点还是变法,他也希望朝廷的注意力能够从对外战争转回到变法上来……

  又是两位宰相异口同声表示支持,这样的局面当真是少见。不过如此一来,事情就算是板上钉钉了,其他的臣子反对也就变得毫无力度。

  赵顼见状也是一喜,顺水推舟道:“好,既然如此,那就且和西夏谈谈,展现我天朝威仪与胸怀……”

  皇**点头了,群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听赵顼疑问道:“只是派何人前去和谈呢?”

  群臣面面相觑,这个人选确实是个麻烦事。和谈是要负有重大责任的,需要有气魄,并且机敏精明,口才要好,还是对局势了如指掌,随时可以做出应变……

  还别说,一时间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尤其是西夏虎狼之地,并没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前往。

  见鸦雀无声,赵顼只好沉声道:“礼部,太常寺,鸿胪寺还有什么建议?”礼部与鸿胪寺本身就有份外交事宜,太常寺掌管礼乐,西夏名义上是宋朝臣子,既然是和谈,这方面必然也是有份参与的。

  礼部侍郎张宗益不动声色,眼下正是他上位礼部尚书的关键时期,故而不想接这等有风险的差事。至于鸿胪寺那边,柴啸年纪大了……而且来之前已经有人知会过,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倒是太常寺那边,刚刚从越州通判任上调回汴京,担任太常寺少卿的曾巩建议道:“陛下,臣推荐一个人选!”

  “哦?曾卿推荐何人?”赵顼本身很欣赏曾巩的才学,加之他又是欧阳修高足,故而十分看重。

  曾巩沉声道:“大顺城指挥使林昭!”

  “林昭?”朝堂上微微有一丝小搔动!

  “是的,林昭曾出使过辽国和河湟吐蕃,口才与机智自不必说,有勇有谋,据理力争,表现出色。前两次都很成功,相信这次和西夏和谈,他也会表现很优秀的。再者,他现在人就在西北和西夏作战,对西夏以及战况局势多有了解,可以随机应变,也方便与西北大军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故而臣以为林昭是最佳人选。”

  曾巩很诧异,他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欧阳修为何未卜先知料定了会和谈,并且嘱咐让他推荐林昭。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曾巩很是好奇,可是欧阳修并未告知只言片语,只是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要守口如瓶。师命难违,加之曾巩本身和林昭私交不错,故而便遵照吩咐,讲出了一个很贴切的理由。

  要知道,曾巩当年曾与林昭一同出使辽国,对林昭这方面的才能多有了解。他提出如此建议,并不显得突兀。

  那边礼部侍郎张宗益突然回过神来,这当真是个绝妙建议,林昭本事他是知道的,由他出面肯定可以马到成功的。当即附和道:“陛下,臣赞同,当年林昭出使辽国表现优秀,辽主都为之折服……上次出使河湟吐蕃,赞普董毡也落于下风,林昭负责和谈,确实是上佳人选!”

  鸿胪寺的主事人是柴啸,曹国舅那边已经知会过他,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既然是林昭和曹国舅府上要求,他这个伯父自然不能拖后腿。

  “林昭出使,诸位以为如何?”赵顼沉声询问,对于这个提议,至少他并不反对。

  片刻之后,以翰林学士身份新任开封府尹的赵抃赞同道:“陛下,林昭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西北有韩宣抚坐镇,主持大局,林昭负责和谈,相得益彰!”

  如此一来,林昭无疑是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TOP

0
第三七五章 期待精彩

    曾巩实际上代表了他的老师欧阳修,柴啸则是林昭妻家伯父,赵抃与林昭之间则有极为隐秘的关系,张宗益则完全是无心插柳。

  正是这样丝毫不会让人起疑心的组合,有意无意之下,却很巧妙地共同促成了一件事,一切都顺利成章,十分偶然却也合情合理。甚至他们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故而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怀疑。

  于是乎,林昭众望所归,成为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一点,赵顼并不反对。林昭有出使辽国和吐蕃的经验,能让辽主耶律洪基赞叹,吐蕃赞普董毡折服,西夏国相梁乙埋吃瘪的人,他能差劲吗?林昭的本事自然没的说。

  舌灿莲花,辩才无双,聪明机敏,稳重大方,方方面面都是搞外交的好材料。何况他而今就在西北,对那边的情况更为了解,更方便随即应变,与边军的配合也更为紧密方便。再者,梁乙埋是他俘虏的,让他来处置也算是善始善终。赵顼也相信,林昭能够妥善处理此事,对此他很有信心。

  他并不知道林昭的爱妻在静州被俘,更不知道林昭的私下里与西夏人已经开始有交易,更不知道诸位臣子看似不经意间的推举,却包含了特殊的目的。

  庆州的王韶也算仁义,并未将此事禀报赵顼,故而西北一些特殊的局势,一直都特刻意隐瞒。一切都很自然,整件事情幸运流水,没有一丁点的人为痕迹。

  于是乎。赵顼很痛快地批准了。林昭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与西夏和谈。北宋体制。枢密院主管军事,兵部完全就是摆设。不过好歹给个侍郎衔提升一下身份,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前去和谈,根本拿不出手,还会被说是故意怠慢西夏人。

  鸿胪寺主簿、市舶司提举官、钱塘县令、礼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再到今日兵部侍郎,林昭不过弱冠之年,提升速度非同一般,青年一辈之中绝无仅有。是首屈一指的青年翘楚。不过官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发的重大,与此同时,权力也会越来越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

  “祖父,官家已经同意让东阳主持和西夏和谈?”国舅府,曹建轻声询问。明里暗里,林昭的辈分都比他高,可实际年纪却相差不多,尤其是以前。都是以平辈论交的,故而提及名字时。曹建隐约还是有些难为情。

  曹国舅点头道:“没错,曾巩得了欧阳公的嘱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然后赵抃和柴啸他们再从旁推波助澜,事情就成了。”

  “主持和谈,这可是一件重大差事!”毕竟和谈使可是代表皇帝,代表大宋朝的,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以及攸关利益,非同一般。

  曹佾轻声叹道:“是重大差事,东阳前去历练一番倒也不错,只是多少有几分凶险……若非折夫人被西夏俘虏,也不至于如此……”

  汴京朝堂上的这场表演正是出自于铁面宗主之手,自从得知折文芯被俘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营救了。只是正面营救全无可能,只能从另外的角度想办法。有时候,暂时的营救无可奈何,采取一些其他准备总是没错的。

  当时铁面宗主便意识到一件事,西夏人的目标很可能是林昭手中的梁乙埋时,就注定了林昭会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虽然没有和林昭有过直接的亲密接触,可他对林昭的了解却非同一般,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意识到,林昭或许会因为救援折文芯而冲动,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

  尤其是有了以梁乙埋为交换的说法之后,更是担心。或许林昭可以私自将梁乙埋带走,可是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吗?交换之后呢?私自放走梁乙埋绝对是大事,林昭少不得会惹祸上身,在西北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功勋毁于一旦是小,林昭本身若是有危险,抑或者是影响到以后整体的发展规划,那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龙颜大怒,百官弹劾这种状况出现,对林昭未来的发展,以及重大计划将会大有影响。风险着实很大,故而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林昭可以不在乎,但是铁面宗主不能不在乎,故而他早早地便开始想办法,希望能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如果宋夏之间和谈,梁乙埋的事情是否就不单纯的私事了?如果林昭光明正大地介入其中,那么营救折文芯的事情是否就可以更方便,更从容?事情过了以后,是否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呢?两全其美最好不过。

  铁面宗主想到了这一点,便立即动手开始实施。首先便是通知了赵抃和欧阳修,如既然西夏真的有意和谈,那么宋朝这边必然是要有一位和谈使臣的。如果这个使臣是林昭,那么一切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很顺利,很顺畅。

  欧阳修无法直接插手,他现在是汝州知州,如果贸然上书谈及这样的事情,可就显得太过突兀,容易让人怀疑。这背后可是事关重大,绝对不敢走漏一点消息。思来想去,曾巩正好在太常寺,是与此相关的衙门。

  更为重要的是曾巩曾经有过和林昭一同出使的经历,他来推荐人选顺理成章。所以欧阳修直接授意,曾巩虽然满心疑惑却也没有推辞,按照老师吩咐照做了。接下来便是柴啸和赵抃一唱一和,推波助澜。至于张宗益则完全是无心插柳,也正是因此,才使得各方面配合的天衣无缝,活动最后圆满成功。

  “没想到东……公子如此厉害,歼敌五万,还俘虏了梁乙埋。当真是……”曹建而今对林昭是多有佩服。已经从之前出于对其身份的敬畏。转为真心的佩服了。

  曹佾也很是欣慰,说道:“公子在军中有作为是好事,将来……将来……”话说一半,曹国舅便停下来,不过曹建也大概能明白言下之意,心中都在思索,盘算着许多事情。

  “曹建啊,上次说了让你多与狄咏亲近。你可照做了?”曹佾沉默了片刻,问起了另外的问题。

  “是啊,谨遵吩咐。祖父,前几日清河郡主举办宴会,孙儿便在受邀之列,曾见到过狄郡马!”曹建有些好奇,好好地怎么和禁军将领扯上关系?这似乎不是曹家的风格,即便狄咏是郡马,却也没有多少交集……

  曹佾点点头,似乎很是满意。说道:“很好,那么让你进入殿前司。在狄咏手下做事,你以为如何?”

  “啊?去禁军,在殿前司?”曹建听到祖父如此提议,不由有些惊讶。曹家是军事世家,早年间曹彬可是北宋第一名将,赵匡胤之所已能够一统天下,曹彬绝对功不可没。不过从此之后,曹家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越发的贵重,自然也就不用继续拼杀在战场上。

  已经很长时间了,曹建的嫡系子孙很少从军的。一旦身份贵重了,就会有些怕死,故而没有必要涉险。曹建很意外,没想祖父竟然突然有这样的提议,言下之意难道是让自己参军吗?说实话,曹建当真还有些突然。

  “不错,曹建啊,你是嫡孙,将来曹家的重担自然是要压在你身上的,所有你必须要多加历练才是。以前有你祖姑母和我在,曹建的地位不会受到影响,是一如既往的繁华。可是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到时候曹家少不得要衰落,日益走下坡路。所以,曹家的未来还是要靠你的,故而你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了。”曹国舅四叔讲出了一个十分有道理,理由十分充足的原因。

  曹建心中却微微地嘀咕,军事乃是曹家传统,故而进入军中历练他并无反对。可是如何如此突然?即便是历练,为什么要去殿前司呢?看样子,父亲是想要自己在狄咏手下,难不成其中又有什么关联吗?

  曹建十分疑惑,颇为好奇,后来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过了一点信念,适才祖父还一直在关心林昭,此刻突然提及此事,难不成与他有关?殿前司又是什么地方?这可是保护皇宫的重要机构,让自己来这里,难不成是……

  一时间,曹建不由自主联想到了许多,甚至想到了最为恶劣的后果,故而不由自主地惊出一身冷汗。一双冷眼满是分惊讶,落在曹国舅身上,很显然是好奇询问。

  曹国舅轻轻点头道:“没错,先去殿前司干着吧,官家要是见到你,说不定能想起我们曹家的好。若不然,将来……殿前司职责重要,对你的前程以及我们曹家前程都是大有好处的。”

  “是!”曹建似乎略有所悟,隐约才想到一些事情。没想到自己竟然要负责如此重要的事情。虽说些许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曹建心中却又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让曹建进入殿前司,去狄咏手下做事是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的提议!

  此事曹佾思考了许久,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相对明确的一些答案,最终答应了。

  原因有许多,首先一个,正如赵福康所言,曹建已经老大不小了,但实际上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成为纨绔公子。虽说曹建的情况还算好,收敛了许多,却终究有些太轻浮了。

  让他进入军营好好历练一番也没错,磨砺一下性格,也是为事业打个基础,说不定将来就会因此有一番作为。孙子的前程能有个着落,也是好的。

  没错,曹国舅这样是两手准备。进入殿前司就一定要有什么别的想法吗?曹建按部就班待在殿前司,安安稳稳,忠心耿耿,想必皇帝见到之后是有好处的,至少短期内曹建的地位和利益不会受影响。

  同时,也算是一个长线投资。万一将来林昭那边能有较大发展,成大事的关键时刻,殿前司的曹建可以给予关键性的帮助,那绝对会是惊世的重大功勋。

  实际上,从一开始与铁面宗主接触开始,曹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曹国舅只是不愿意让孙子参与其中罢了,毕竟曹建还年轻,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难免让人担忧。

  赵福康的提议之后,曹国舅仔细想想,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绝对。倒是可以先让曹建去适应着,倒不至于非得从一开始就固定某一个目标,也可以随机应变,无论结果如何,都已曹家利益为首先即可……

  当然了,他们最希望看到还是后者,希望林昭将来能够有所突破,成就大事。曹建而今已经参与其中,想要抽身退步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此一来,曹家的地位和影响将会有质的改变,绝对不会是现在这般半死不活的状态……

  曹国舅从感情上也是希望林昭能够成功的,让曹建在殿前司,最为重要的就是将来一朝一日的从龙之功。

  至于可能性,之前目前希望还是很大的。

  林昭在西北的表现很精彩,大顺城之战俘虏梁乙埋,正是扬名的好时候。自然的传播,加上有人刻意宣扬,林昭眼下已经是西军之中的偶像,战神,广受赞扬和敬佩,还聚集了不小的人气,一切都在按照预想的状况发展。

  林昭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璀璨。也正是因此,他们才需要尽量想办法保全林昭,尽可能为其制造便利,事业不至于因为些许小事受到阻碍……

  所以,铁面宗主的传讯一到汴京,曹国舅就开始奔走,几个人配合的相当不错。眼下与西夏和谈的重任是交到林昭手上的,营救折文芯也可以正大光明了。

  只是事关重大,备受关注,西夏那边的对手也非同一般,想要轻易成功怕是也不容易。

  曹国舅祖孙很期待,这才是一个初步的考验,他们期待着林昭的未来之路越来越精彩……

TOP

0
第三七六章 家和万事兴

  柴啸并不知道西北发生了什么,曹国舅那边只是传讯,让他采用适当方式推荐林昭,负责主持对西夏和谈。至于缘由他并不知晓,不过无所谓,既然是林昭和曹国舅的意思,想来自然没有错。

  柴家因为身份敏感,本来在政治上并无什么作为,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抱负,只求平安。不过既然柴敏言嫁给了林昭,而他又大有前途,柴家给予些许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应该的,这样对柴家也是有好处的。

  只是推荐林昭,柴啸难免有些为难。虽说是举贤不避亲,可林昭毕竟是自己的侄女婿,与西夏和谈看似很风光,实际上也很有可能是个苦差事,主动推荐子弟难免有些奇怪。崇义公看似尊崇,可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好在曾巩及时提出来,柴啸也不知这是有人刻意安排,还只道是巧合,故而顺水推舟表示支持。这样既不突兀,也不矫揉造作,最好不过,配合的十分完美。

  回去的路上,柴啸心里还想着,林昭最好还是回到政务上来。在军中着实太过危险,前几日大顺城的紧张情况传回来,没少让人担惊受怕,尤其是侄女几人,几乎是花容失色,日夜担忧。

  侄女温柔可人,好不容易嫁个如意郎君,柴啸这个做伯父自然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生活。可惜啊,侄女婿太过出众,根本就闲不住,这次又要和西夏和谈。说是和谈,虽然还占着优势。可与虎狼之敌讨价还价。这事能轻松吗?终究还是一桩苦差事。东阳着急想要揽下此事是何苦呢?

  希望他能尽快解决吧,早些回汴京来和侄女团聚,新婚燕尔便出征在外,侄女也着实不容易!这些日子担惊受怕更是辛苦,今日侄女回家省亲,该好好宽慰一番才是。

  可惜回到家中,柴敏言却并未回来,询问才得知。原来柴敏言派人来知会过了,因为孟夫人(孟若颖)突然身体不适,只能改日再回来省了亲。

  身体不适?柴啸倒是并在在意,柴敏言本身医术高超,想必不会有什么麻烦。虽说孟若颖与自家并无关系,可毕竟和侄女共侍一夫,那个姑娘对他们也是极为客气孝顺,柴啸也是很关心的,随即派人前去威远伯府探望……

  ~~~~~~~~~~~~~~~~~~~~~~~~~~~~~~~

  新婚不过月余,林昭便率军出征了。几位娇妻除了折文芯跟去了西北,也只能留下汴京独守空房。每日凝望西北思念夫郎。

  闺怨诗乃是古代诗词中很常见的一种,那是因为柴敏言和孟若颖她们这种情况的女子着实太多了。没办法,男人为了功业征战在外是必然的,女子聚少离多,默默守候是常有的事情。

  林家后宅现如今的格局很明确,柴敏言是嫡妻,出身大家闺秀的她对这种三妻四妾的情况习以为常。嫉妒,她没有,能嫁给林昭已经是一种幸运,只要夫郎怜爱,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她更明白,身为嫡妻,当有大妇风范,夫郎在外打拼,家宅和睦是她的职责。何况其他几位夫人对夫郎也是情深意重,甚至远超自己。

  原来林家后宅家事都是沐思虹在打理,柴敏言也依旧如此,并未从沐思虹手中抢走家事大权。说实话,出身大家闺秀的她并不十分熟悉这些琐碎事,沐思虹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自然最好不过。

  如此做法让沐思虹很意外,同时也多有感激,对柴敏言也越发的尊敬。柴敏言也并未摆出嫡妻的谱,从未看低过沐思虹妾室的身份,只要夫郎喜欢,那都是自家姐妹。故而越发的姐妹情深,一片祥和。

  至于孟若颖,则是一如既往地负责家里的生意。当然了,因为孟氏无人顶门立户,两家的生意便暂时合二为一,由孟若颖打理,顾月伦则从旁协助,一切都井井有条。顾七本是家中长辈,却对些许事情直接不过问,林昭新婚不久之后便回江宁去了。

  孟老夫人在那边,妻儿也在那边,他自然要回去照顾。柴敏言本来一再请求,让一家人全都来汴京,也好侍奉膝下。虽说只是舅父,可之诸位夫人却清楚,顾七对林昭有大恩,需当如父亲尊敬侍奉。

  不想一番好意,却被顾七拒绝了,他的理由是在江宁生活已经习惯了。在他看来自己的身份是个隐患,留在汴京对林昭是个威胁。而今他们母子身份已经明晰,些许事情有铁面宗主等人帮忙运作,自己自然该淡出才是。

  至于柴敏言自己因为是嫡妻,又有威远伯夫人的诰命在身,林家对外的一应礼仪,以及大事都是她主持的。林昭乃是当红青年翘楚,又得到太皇太后的宠爱,故而是汴京城里炙手可热的勋贵,有礼尚往来的宾客着实不少。

  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也有意带着柴敏言出入汴京贵妇人的圈子,夫人交际十分重要,说不定将来可以通过诸多夫人影响到他们的丈夫,子侄,赵福康的眼光那是相当的长远。外人还只道是柴敏言治好了赵福康的病,两人相处日久,故而感情深厚,谁也不曾怀疑内中缘由。

  家宅和睦最为重要,林家几位夫人也算是分工明确,威远伯府在一片祥和中蒸蒸日上。郎君不在,三位夫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等待郎君凯旋而归。

  之前传来消息,大顺城被西夏大军围困,林昭身处险境,着实让她们担心了许久。可谓是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三人也一同前往相国寺上香祈祷。也许是她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大顺城顺利解围,郎君安然无恙,三位夫人才彻底放下心来。

  经此一事,一件事越发的显得重要,几位夫人本来还有些难为情,而今却也比较着急。

  子嗣,几位夫人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据说林昭倒是有几个哥哥的,可惜早早都夭折了,而今全家就剩下他一根独苗,林家的香火传承可全都维系在他身上。本来刚刚成婚也不着急,可是林昭经常随军出征,拼杀在战场上,刀剑无眼,可是相当的危险。

  万一要是有些许闪失,几位如花似玉的夫人守寡就不说了,林家却可能因此断了香火。这绝对是一件大事,这次是有惊无险过来了,可是下次……虽然他们很不希望下次再有类似事情发生,可林昭是臣子,很多时候君命难违,也是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必须要尽快给林家留下个香火,几位夫人都动了想要当母亲的心思。

  其中沐思虹最为着急,她跟随在林昭身边的时间最长,当初可是专房之宠。可惜在西湖边雷峰上受过伤之后,身体受损,虽然调养许久,却一直不曾有孕,故而最为着急。再者,她只是一个妾侍,虽说林家上下都尊称她一声沐夫人,可如夫人与夫人到底有许多差别。她身份低微,虽说林昭一直厚待她,可她自己却认为没有子嗣很难立足。

  沐思虹难免有些着急,到了汴京之后也曾多方请医问药,可惜没有进展。直到最后,与柴敏言成为闺中好友,而今更是共侍一夫的姐妹。柴敏言的医术没的说,乃是一等一的雌黄圣手,已然答应帮她治病。一家人在一起相处,些许事情就方便多了,再者,同为女子,涉及**的事情也就不必多有顾及,治疗无疑更为方便,效果也更好。

  这日,柴敏言为沐思虹把脉之后说道:“妹妹的昔日的旧伤留下了病根,服药两月,已经好了六七分,估摸着再有三四个月,伤势便可以痊愈。然后再用温补之药调养身子,估计到年底,就能彻底恢复健康,受孕怀胎指日可待。”

  听到女神医肯定自己可以受孕怀胎,沐思虹很是兴奋,虽说一年的时间太久了,可只要身体恢复好,能生养就足够了。能为心爱的男子生个孩子,无疑是女子最幸福的事情,激动之下,沐思虹甚至眼眶红红,落泪了!

  ‘多谢姐姐!‘沐思虹当真是感激柴敏言,有的家宅之中,嫡妻善妒,十分忌惮,甚至不愿意妾室生子。柴敏言如此乐意为她调配药材,悉心治疗的绝对是少见,故而她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自家姐妹,说什么客气话!”柴敏言只是打趣了一句,她不是一个悍妇,并不善妒,谁先为郎君生下孩子她并不在意。她是嫡妻,也是所有孩子的嫡母,做母亲的自然要多疼爱孩子,要有一个博爱之心。再者,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长幼,将来她生下的孩子是林家的嫡长子。古代礼法,家产和爵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

  众人谈笑几句,柴敏言道:“伯母前些日子身体不好,今日我得回去探望一下……”

  正说话间,却顾月伦飞奔而来,喊道:“嫂子,不好了,若颖姐姐突然晕倒了……”

  孟若颖突然晕倒,威远伯府上下顿时一片惊慌失措……

TOP

0
第三七七章 腹中有子

  孟若颖在处理账目的时候突然晕倒了,侍女们顿时手忙脚乱,顾月伦更是吓了一跳,急忙跑来喊柴敏言。

  家中有一位雌黄圣手就是好,根本不需要另外请大夫。

  听说孟若颖晕倒,柴敏言也是一惊,郎君不在家,她便是一家之主,有责任照顾好所有人。如此以来,回家省亲只能暂时放下,先去探视孟若颖。

  这边孟若颖已经被侍女们搀扶回到房中,躺在软榻之上,此刻尚在昏睡之中。沐思虹瞧见之后不由大为惊讶,急忙关切道:“这是怎么了?”

  侍女们则都自动站在了一边,唯唯诺诺,孟夫人好好的突然晕倒,谁也不曾料到。若有个三长两短,她们一个个都跑不了,少不得有个服侍不周之罪……

  柴敏言二话不说,走到榻前,伸手略微一搭孟若颖皓腕,凝神诊断。

  沐思虹和顾月伦则都站在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更为着急的应该是那些侍女,更是心急如焚,想要知道孟夫人到底是怎么了,有无大碍?

  突然,柴敏言眼神一动,眉眼之间浮过一丝奇异的神情……

  顾月伦急忙问道:“嫂子,若颖姐姐怎么样?”几位嫂子之中,她与孟若颖相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

  “怎么样?打不紧吧?”沐思虹也关切询问,林家后宅绝对是一片祥和。

  “打不紧,而且是好事!”柴敏言放下手腕,转身轻轻一笑。对着顾月伦道:“月伦啊。以后生意的事情怕是要多麻烦你了!”

  “我?”顾月伦摇头道:“我是不行的。还是要听从若颖姐姐安排才行。对了,若颖姐姐到底是怎么了?”

  “若颖不会是……不会是……”一旁的沐思虹听着如此对话,再看柴敏言表情,心中猛然一动,似乎想到了一个答案。

  “是的,若颖已然有孕两月有余,马上三个月了!”柴敏言道出了诊断的结果。

  沐思虹和顾月伦短暂的愕然之后,全然反应过来。顾月伦更是兴奋道:“若颖姐姐有孕了?有小宝宝了?”

  “果真吗?”孟若颖便是在这个时候醒来。恰好听到柴敏言的诊断结果。

  “怎么?不相信我的医术吗?”柴敏言笑了一声,说道:“你也忒不小心了,已经两个多月了,竟然都没注意……处理账目还那么辛苦……”

  其实也怪不得孟若颖,刚刚新婚的女子,许多事情还懵懵懂懂,哪里知道那么多,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最近一段时间,她倒是有些茶饭不思,月信也迟迟未来。可她压根没往那方面想。

  那段时间,大顺城风雨飘摇。情况十分危急。郎君的生死安危尚且不知道,故而满心担忧。些许反应也被孟若颖忽视了,柴敏言等人见到也以为她是因为思念郎君所致,故而谁都没有在意。

  最近几日,消息传回来,大顺城解围,郎君平安无事,孟若颖在放心不少。不过开春之后,正是一年生意开展的时候,事情千头万绪,孟若颖自然而然有些忙碌。

  今日正在房中看账目的时候,却突然晕倒了,把众人下了一跳。众人本来还十分担心,没想到还是好事一件。尤其是一众侍女,都放心了不少,而且是转忧为喜。若是孟夫人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们是有过错的。不过现在,孟夫人有喜,这无疑是天大的喜事,她们也会跟着沾光。

  孟若颖轻轻抚摸肚子,依旧是满眼难以置信的惊喜,肚皮底下有一个小生命在成长吗?是和他共同的爱情结晶?自己就要做母亲了吗?一种很特别的幸福,好生满足,一瞬间仿佛整个人都多了许多的母性光辉……

  同日成婚,林昭陪伴几位娇妻的时间差不多,只是孟若颖明显更为幸运,率先有孕。对此,柴敏言很是高兴,没有丝毫的不悦,不管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她都会倍加疼爱。相反,她很是高兴,夫郎有后是一件喜事,尤其是第一个孩子,更加非同一般。不过,柴敏言确实很羡慕孟若颖,心中也期待着希望自己能早些做母亲。

  沐思虹更是羡慕,一瞬间也曾有过些许酸涩。自己的运气当真不好,一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动静,人家不过月余便有了身孕,当真是羡慕啊!不过也不打紧,到了年底自己的身体便能够痊愈,来年的时候必定给夫郎添上大胖小子。

  总而言之,孟若颖怀孕,林昭即将有第一个孩子绝对是一件大喜事,整个威远伯府洋溢在一片喜悦之中。

  孟若颖瞬间成为保护对象,至于家中的生意,只能交给顾月伦先主持,柴敏言则也跟着帮忙。这两年顾月伦跟着孟若颖学习,已经多有成长,可以应付局面。何况怀孕初期,孟若颖还是可以多有指点的。

  当然了,如此一来,像于玄这样的大管事就有的忙了,成为重要的助手。林、孟两家的管事们听说孟夫人有喜,都十分兴奋,表示愿意多出力帮忙分忧。

  至于安胎的事情,自然由柴敏言亲自上阵,诊脉开药,及时进补。沐思则立即调派特得力人手照顾孟若颖,饮食起居,唯恐有丝毫差错。孩子如今才两个月,却已经早早将一些有经验的稳婆请到府上。柴敏言的医术虽然好,可毕竟是个新婚少妇,不曾生养过,些许事情并无经验。

  如此这般,可以说是面面俱全,总之一点,那就是要保全威远伯府第一个孩子安然降生!

  “好了,若颖妹妹,你什么都别想,好好安胎就是了!”柴敏言以一家之主的姿态好言安慰,对孟若颖可以说是照顾有加,尽显大妇风范。

  沐思虹也道:“是啊。姐姐该好好养着身子才是。这可是郎君第一个孩子。”

  “嗯!”洋溢在一片母性光辉中的孟若颖。有些羞涩,有些幸福地轻轻点点头。

  “胎像稳固,你不必担心,只是前些日子因为挂念郎君,过于担忧,这样对孩子不好……如今夫郎安然无恙, 你该心无旁骛,好好养胎。”有柴敏言这样的雌黄圣手在。安胎方面的事情自然不必担心,不过孕妇的心情很是重要。

  孟若颖轻轻点头:“我知道了,有劳姐妹们了!”

  “嗨,都是应该的,我可是等着孩子喊姨娘呢?”

  顾月伦轻轻抚摸孟若颖的肚子,低声道:“姑姑可给你备好见面礼喽,就等着你出生了!”说话间,也不知道为什么,顾月伦隐约有些酸楚,或许在内心之处。她更愿意做孩子的姨娘吧!

  一句话惹的大家哈哈一笑,孟若颖也是轻轻抚摸小腹。眼神一动,思绪飘向远方。此刻她最希望将这个喜讯告知夫郎……

  孟若颖似乎看出孟若颖的心思,笑道:“不必担心,我已经吩咐过了,已经给庆州送消息了,想必要不了多久郎君就会知道好消息……”

  孟若颖有身孕,报喜自然是必须的。

  除了告知远在西北的郎君林昭之外,同时还派人前去江宁,告知孟老夫人和顾七,自然要先行禀报长辈。

  随后曹国舅府,以及崇义公府上,以及与林家多有来往的亲友们便都知晓了。虽说怀孕的并非嫡妻,可孟若颖乃是太皇太后赐婚的平妻,身份同样不可小觑。

  柴敏言隐约觉得,这件事得告知宫中的太皇太后,故而先行告知了在宫外参加宴会的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

  赵福康得到消息之后,兴奋不已。这也难怪,她与李伟的婚姻无疾而终,并无子女,如今已经三十多岁了,对孩子还是极为向往疼爱的。而今弟弟的妻子有孕,也算是弥补了自己一个小遗憾,真正升格为姑姑,赵福康自然十分高兴了。

  当然了,如此喜讯自然得告知太皇太后曹氏,嫡孙即将出世,想必她老人家一定会高兴的。

  “娘娘,可是有什么烦心事?”赵福康回到府中,见太皇太后曹氏的闷闷不乐,心中似乎不太高兴。

  “没什么,仲明今日带着新婚的王妃来请安,似乎不大高兴,当真我的面与王妃不和睦。似乎觉得是我毁了他的婚事,已经不像是以前那般亲热,孝顺了,只怕心里还有些记恨我……”曹氏很是无奈,她与高滔滔的关系不好,可一直以来与赵顼和赵颢两个孙子关系还算不错,隔代亲古来有之。

  没想到今日赵颢前来请安,给她摆出个冷脸色。自从林昭与柴敏言成亲之后,赵颢的“单相思”告吹,之后高滔滔做主为他迎娶了一位将门世家的千金。看着倒是金童玉女,十分般配,可是赵颢从一开始心里就不高兴,纯属赌气便同意了,婚后自然多有不愉快。

  除了记恨林昭之外,对破坏他大好姻缘的老祖母也是多有埋怨。这厮是个沉不住气的主,今日前来庆寿宫请安,言语举止之间多有流露,让曹氏很是伤心。

  “嗨,我还以为是什么事?”赵福康摇头道:“到底不是亲孙子,多有忤逆之处……一家子都是性情凉薄之徒,娘娘不必在意……”

  “唉!”曹氏轻叹一声,对这两个孙子,她多少还是有感情的,故而难免有些伤感。

  赵福康摇头道:“过继的孙子不听话,不孝顺,娘娘就切莫在意了,还有嫡亲的孙子呢……”

  “嫡亲的孙子……”曹氏有些惊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赵福康轻轻一笑,说道:“威远伯府刚刚传来消息,孟若颖已经有孕快三个月了!”

  “果真?”曹氏这次是听明白了,顿时惊喜不已。

  “敏言亲自诊脉确认的,能有假吗?”赵福康笑道:“那肚子里可是你的嫡亲孙儿啊!”

  “东阳去了西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我还想着不知道什么时才能抱孙子呢,没想到这么快!”幸福来的太突然,老太太的惊喜不已,无比开心。

  “可不是,想来是东阳临走时候有的,只是前些日子东阳在大顺城,情况紧急。若颖多有挂念,故而不曾在意,直到今日才发现……”升格为姑姑的赵福康同样开心。

  “好好好!”老太太连连点头,虽说她已经做祖母很多年了,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过。毕竟都过继的,终究和自己不亲,即便是多年来一直疼爱他们,可是到头来终究是而今这般状况,曹氏十分失望。

  孟若颖腹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林昭的孩子可是仁宗皇帝嫡亲的皇孙,也是她的好孙儿。虽说林昭不是她亲生,却比赵宗实亲密了许多。也罢,既然你们不认我这个祖母,也无所谓。我将不吝我的疼爱给嫡孙……

  何止是疼爱孙子的事情,一瞬间曹氏的立场已经开始动摇了。也许在此之前,她对赵顼还有些许疼爱,故而有所顾虑。但是今日……赵颢的作为无疑让他失望,孟若颖腹中之子无疑让曹氏爱孙及儿,心理上已经彻底偏向了林昭这边……

  赵福康看的分明,嘴角得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未来似乎更加光明璀璨了。

  曹氏道:“嘱咐敏言,让她好生照顾着,虽说孩子不是嫡出的,可不管怎么说都东阳的第一个孩子,务必要小心。”

  “放心好了,敏言晓得分寸,难得威远伯府后宅如此和睦!”赵福康对此很是放心。

  “嗯,都是些难得的好姑娘,东阳真是有福气!”曹氏道:“抱孙子一个肯定不够,等东阳回来了,我希望有更多好消息!”

  “那是自然!”赵福康笑了一下,神情微微有些黯然,心里想着:可惜折文芯身陷西北,否则该多好啊!

  折文芯被俘的事情,威远伯府上下不知道,太皇太后也不知道,怕的就是他们担心。不过而今林昭已经担任起和谈的任务,那么营救就容易多了。

  “东阳啊,为了早些回来陪你未的孩子,加油啊!”赵福康默默祝祷,同时也盘算着该怎么给曹氏透点风声,曹国舅那边给出的消息,林昭此番八成要干出阁的事情,该早作防备才是。而今的局势,已经越发变得关键了……

TOP

0
第三七八章 未来的魅力

  远在西北的林昭并不知道家中娇妻身怀有孕,也不知道自己即将做父亲。: ...此刻他所有心思全都集中在另一位妻子身上,他正全力以赴营救折文芯。

  西夏方面早早传讯过来,让他用梁乙埋交子,林昭内心是愿意的,因为没有人比妻子更重要。

  只是有些许问题比较麻烦,无论是与西夏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还是朝廷是否同意如此交换,以及因为此事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林昭难免有些顾虑和为难之处。

  虽说王韶已经表示会睁只眼闭只眼,但同时也提醒林昭理智对待,切勿因为关心则乱,而中了西夏人的圈套。

  就在林昭思索着对策,有些左右为难的时候,有消息传来,朝廷竟然委派他为和谈使,与西夏议和。

  和谈使有多大的权力不言而喻,将会主持未来一段时间对西夏的所有谈判。其中也包含了如何处置梁乙埋,这样一来和西夏的交易就可以名正言顺,那么交换折文芯的事情也就可以夹杂其中,些许事情就方便且容易多了。

  而且既然是和谈,到时候少不得西北边军配合,许多事情自己就可以处于主导地位,掣肘会少许多。

  幸福来的太突然,让林昭惊喜不已,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

  没想到最为担忧的事情迎刃而解,早知就不必这么烦恼,也不用前去找王韶。不过王韶的表现倒是让他十分满意,至少没有**自己。通过此事林昭也是认识到,王韶的人品不错,值得交往,这个人情欠的不亏。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决定,在自己毫不知情的状况下,突然接到这样一个任命,当真有些意外。听说是曾巩和赵抃等人推荐了自己,看来这些老熟人们当真是给面子,无意间可是给自己帮了大忙了。

  此刻,林昭并不知道,些许事情是有人刻意安排。身后更有一大群人在运作,在给自己帮忙,更不知道这个组织的规模以及强大的能量,以及将带给自己什么。

  林昭以为只是个巧合,或许是天意吧!不管怎么说,一个便利条件就这么诞生了,自己必须要利用好,须得详细谋划一番,尽量于公于私,两全其美。

  王韶得知这样的结果,最初有些哭笑不得,接下来则是长松了一口气。原本还十分为难,虽说是答允了林昭睁只眼闭只眼,可其中毕竟还是要承担风险的,王韶自己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同时林昭的安全和前程也让人非常的担忧,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王韶也是多有无奈之处。

  他也想着如果能够两全其美最好不过,可是想要两全其美谈何容易?以林昭目前的处境很难做到。王韶甚至还想着,林昭素来以足智多谋著称,如果他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自己倒是乐于帮忙,想办法上疏朝廷实施,最起码要争取韩绛的支持。

  没想到最后时刻,王韶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林昭的运气当真也忒好了,主持和谈的喜事就这么落到了林昭头上,一切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了。难道真是天意吗?王韶不由轻轻摇头,思绪略微有些复杂。

  也罢!既然如此,东阳你就好好表现吧!如此一来,王韶自己倒是当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了。

  铁面宗主对自己的杰作很满意,当得知折文芯被俘的时候,他便推测出可能会有这么一出。果不其然,西夏人看出门道,并且加以利用,使得林昭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铁面宗主很想帮助林昭,可是他们能帮上什么忙呢?

  探查消息打前站,甚至暗中保护都是可以的,他们甚至还想过武力营救,可惜后来并未成功。现实摆在那里,他们所能做的的十分有限,些许事情还是要林昭自己主导处理才是。

  可是林昭的处境十分尴尬,只怕还多有为难。为了给公子方便,并且尽快营救折夫人,铁面宗主觉得还是要从根源上想办法。

  李承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如果林昭站在韩绛的位置上,而已几乎随心所欲处置西北事务,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眼下的林昭是绝对无法成为陕西路宣抚使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主持西北局面并非没有可能……

  和谈使无疑是最佳身份,林昭有这方的资历和潜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出使辽国和吐蕃的优秀表现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于是乎铁面宗主发动自己手中的资源,请动了欧阳修和赵抃等人帮忙。不过动用的人并不是很多,却恰好偶在相关的关键位置上,自然而然能够起到重大作用。

  欧阳修和赵抃等人心中有顾虑,并非是全心全意,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只要他们不首鼠两端,左右逢源,做个心中只有大宋的忠臣也是好事。如果公子将来可以走到那一步,对大宋朝有好处的时候,相信他们肯定也是会支持的,这就足够了。

  而今倒是不指望他们能做什么,或者有明确的站队和表示。只是遇到些许事情的时候,帮些忙。比如林昭蒙冤入狱,这件事他们肯定要出手相助。再如这一次,折夫人被俘蒙难也是大事,出手帮忙营救也是本分。

  于是乎经过一番谋划和运作下来,林昭很“意外”地肩负起了这一任务,一切都在按照理想的步骤在发展。

  “这下好了,公主持与西夏和谈,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动用梁乙埋和西夏人讲条件了。”李承略微有些兴奋。

  蒋雷霆却摇头道:“话虽如此,可事情怕是也不会这么轻松……西夏人肯定也会得到消息的,到时候折夫人作为一个人质的价值就上升了,西夏人肯定是想要救回梁乙埋,又想多得到些许利益,到时候注定会是个麻烦事……”

  “也对啊,西夏人那么早便找到公子要求换人,想来就是想要在和谈之前私下里完成……他们想到倒是美……”李承很快便反应过来。

  蒋雷霆道:“不过也不打紧,有梁乙埋在,这个筹码的分量是最终的,西夏人肯定多有忌惮。如此一来,有些事情不能摆上台面,西夏人反而需要收敛一些,只是少不得要明里暗里双管齐下,否则这事情很难处理周全……”

  “放心吧,公子聪慧,善于智谋,想必是会有对策的……即便是有瑕疵也不打紧,此事对公子而言是个很好的历练……”铁面宗主似乎对林昭很看好,说道:“不过有一点,一切都是以保证公子和折夫人的安全为前提……”

  “也不知公子是如何打算的?我们也好直接配合才是……”蒋雷霆一句话又道出了一个很敏感,很现实的问题。他们和林昭之间缺乏的沟通,全部都在各自行动,配合也很被动,很多时候可能还会有误会,抑或是耽误事情。

  必须要及时了解林昭的动向,甚至是了解公子的心思,这对他们十分重要。只是在不告知林昭身份的前提下,这些事情很难办到。唯有私下里采取手段,另想办法了!

  在公子身边安插一个人,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也最为实际最为有效。当然了,这个人选很关键,必须要有谋略有能力,懂得随机应变,会办事情。由于身份的重要姓,对这个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最重要的是绝对忠诚,这个人是可以接触到公子的。不管是出自于公子身份人身安全,还是担心走路风声,都必须选一个妥帖之人……

  如此情况下,蒋雷霆和李承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在渭水咸阳渡口,蒋雷霆曾经出面救人,和林昭打了个照面。虽说已经许久了,可万一林昭要是记的清楚,那可就要露馅了。到时候林昭难免怀疑,说不定又会引发许多的麻烦。

  在铁面宗主看来,目前时机很不成熟,还不知是告知林昭的时候。他却没有注意到,实际上林昭那边已经开始有所怀疑,只是些许不明显的痕迹,故而并不明显。不过在林昭身边安插人手的事情却刻不容缓,李承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承啊,准备准备,看公子会走那条路,会去哪里,你也跟着去吧,除了暗中保护公子之外,再想办法如何前往公子身边。记住,尽可能的小心些,不要让公子看出端倪来……”铁面宗主似乎对李承的演技很不放心,故而一再叮嘱。

  林昭为宋夏和谈使的消息,就如同一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起伏。西北的平静可能也将因此被打破,若是控制的不好,便可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是一片震动……”

  ~~~~~~~~~~~~~~~~~~~~~~~~~~~~~~~~~~~

  “什么?林昭担任宋夏和谈使?”兴庆府,梁太后得知消息之后,顿时大惊失色。

  如此一来,一切的事情将会呈现在明面上,尤其是梁乙埋这样身份敏感的人,对自己便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不管怎么着,她都得顾念弟弟的安危,少不得就会受制于人,和宋朝人和谈的时候底气都不会充足。

  梁乙埋的释放和安全将会成为一个严肃的“国际问题”,直接牵涉到谈判的筹码和结果。

  唉!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

  梁太后本来想的很美好,停战的事情辽国人很帮忙,皮室军在幽州的训练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宋朝人明显也有些害怕了,随后便同意和谈了。在自信心这个方面,梁太后自认为西夏比宋朝人强得多。

  宋朝方面的反应很快,说明他们的确实是多有忌惮,本身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如果是这样的话……宋朝也是想要尽快结束战争,想明白了这一点,梁太后暗里地会心一笑。和一个同样不想打仗的国家和谈,应该能够轻松许多吧?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只要处理的好,西夏人被迫停战的痕迹会越来越单薄,本来应该丧失的主动权正在逐渐掌握,这次的损失应该不会十分严重的。梁太后也不知道是侥幸的自我安慰,还是太过于自信。

  宋朝很快便确定了和谈使,并且已经开始接触,使臣不曰也会到来,也是一个很好的侧面佐证。

  可是万万没想到,前来的使臣竟然是林昭。

  林昭?梁太后好生无奈,如此一来,私下里的那笔交易岂非就告吹了?她的信函已经送去了大顺城多曰,奈何那边毫无反应。

  梁太后原以为林昭会特别关心折文芯,加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肯定会沉不住气的。一个颇有些姓情中人意味的少年,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都不奇怪。可事情似乎事与愿违,林昭那边毫无反应,难道是他不在乎折文芯吗?

  不对啊,从折文芯的神情之中看得出来,林昭很疼爱他,彼此之间深情款款,极为恩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可是他竟然没有反应……莫非是自己看走眼了?男人当真没有一个好东西……

  抑或者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是有可能的,弟弟身份贵重,也许并非林昭所能接触,私下交易的。不过既然说他聪明才智如何了得,这样的事情难道就想不出什么对策吗?说他足智多谋岂非有些言过其实了?若只是如此,弟弟何以会屡次败在他手中。

  那么,唯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林昭本身的心理素质非常好,能沉得住气,甚至在另外想办法。以宋朝和谈使的身份和西夏讲条件,或许就是他的办法吧,如此一来,西夏难免会有所被动……

  嘿,没想到这个林昭如此有意思!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梁太后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同时也对林昭越发的好奇了……

  既然是和谈,要不自己索姓也去?梁太后神情一动,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

  一些本来没有交集的人,在不经意间走向一起,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未来的奇妙就在这里,琢磨不透,让人畏惧,却始终让人期待,也许这正是未来的魅力所在!

TOP

0
第三七九章 绥州行

  绥州,也就是后世的陕北绥德。.. :.

  此刻,林昭正走在前往绥州的路上!

  北宋的时期的绥州是属于西夏的,是与北宋交界处的边陲重镇,也是西夏入侵宋朝的桥头堡。

  唐朝时期党项人本来生活在吐蕃高原,结果受到吐蕃人的欺压,处境苦不堪言。故而他们向唐朝申请归附,大唐天子仁义,也便同意了。

  首次内迁,党项人迁到了松州(四川松潘),那里地处唐朝与吐蕃的交界之处,自然条件可能也更加符合游牧民族。当然了,估计唐朝也是担心党项人不安分,完全内迁会引狼入室,故而有些戒备。

  在松州,党项的曰子并不好过,随着吐蕃的强大,不断向东蚕食入侵,党项人又待不下去。这一次,大唐天子很仁义,让他们内迁位于西北的夏州。也就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大王修筑的统万城一带。

  当时的夏州情况还好,尽管有回鹘和突厥人,可处境要比松州好的多。党项人随即开始

  休养生息,慢慢的逐步壮大。他们的首领是拓跋氏,或许是因为唐王朝给了他们一块栖身之地,故而对唐朝感恩戴德,一直很忠诚。当然了,想来是因为他们实力有限,没有和唐朝叫板的资格,不敢过分嚣张。数百年来,党项人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并非趁着一次次的机会,扩展土地。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晚期,节度使拥兵自重,动乱更是一次接着一次。起义也是此起彼伏,比如闻名后世的黄巢起义。

  大唐天子也是危在旦夕,好几次逃亡前去蜀中避祸。很多次,以唐朝本身的实力,想要收复失地根本做不到,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唐朝天子便动了向游牧民族借兵的心思。

  比如安史之乱时,唐朝为了光复长安、洛阳两京,向回纥借兵。当然了,借兵是有代价的。唐朝答应,两京光复之后,任由回纥人抢掠三曰,子女财帛任由抢掠。由此可见,古代历史上诸多不好的晦暗时期,受伤害的始终是老百姓。

  借兵的事情不止一次,后来党项人也在借调的范畴中。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领部众勤王,亲率锐卒与黄巢军交战,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国公,并赐李姓。由此开始,定难五州和党项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绥州便是其中之一,西夏也就是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的。尤其是接下来的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可谓是一片混乱,根本无暇顾及远在西北的定难五州。党项人抓住机会,实力愈发的 强大,已经不可小觑。

  北宋时期,定难五州虽然名义上尊奉汴京的北宋皇室,实际上却是听调不听宣,几乎是个完全读力的小王国,比之唐末的节度使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朝太祖、太宗也想要对其用兵,可当时西北局势太过复杂。北汉依旧雄立河东,有契丹在背后撑腰,实力不可小觑。因为能威胁到河北之地,隔着黄河对关中和河南之地虎视眈眈,乃是大宋王朝第一心腹大患。

  故而,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宋除了灭掉南方各国之外,在北宋最重要的对手便是北汉。太祖时期尚未成功,直到太宗时期也一举铲除北汉刘氏政权。

  再往西北,有定难五州、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五代以来的传统犹在,都不是完全归附大宋王朝的,当时又有吐蕃诸部存在,局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没有对西北大举用兵的可能。

  也正是因此,定难五州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并且不断壮大。同时他们觉得,北宋王朝对他们无可奈何,也助涨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恰好在这时候,西夏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李元昊。带领西北逐渐壮大,成为西北第一大政权。

  李元昊深知定难五州的处境十分尴尬,想要长久生存,必须扩展生存空间,唯有疆域扩大,才能立国。

  东边是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以及大宋的关中之地,贸然出兵必然会引起诸位军阀,以及北宋朝廷的强烈反弹。

  扩张的方向只能是西方,自从唐末以后河西之地便与中原王朝脱离关系,可以看成是无主之地。再者,河西之地祁连山下,土地肥沃,又有雪水灌溉,乃是西北荒漠之中的天府之国。如果能得到,西夏的实力必然会有一个很不错的提升。

  不过麻烦的是中间隔着一个宋朝的灵夏路,这一次李元昊没有犹豫。因为灵夏路是宋朝突出在西北的一块地方,与宋朝背身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甚至有点飞地的感觉。北宋对其重视程度也十分有限,攻取的可能姓还是有些的。

  当时宋朝的皇帝是真宗,果不其然,对灵夏路不够重视,在防守和出兵的诸多事情上犹犹豫豫,给了李元昊可乘之机。最终灵夏路落入党项人手中,再想要夺回来可就难了。

  当时的灵夏路大概就是后世的的宁夏平原,众所周知,黄河九曲,滋养了两块富饶之地,一个是河套平原,另一个就是宁夏平原。

  党项人得到这块肥沃的天府之国后,实力大增,并且继续向西北开脱数千里土地。终于,他们有了了宋朝叫板的实力。

  公元1038年,宋宝元元年,李元昊悍然称帝,建立大白夏国。

  直到此时,宋朝才真的有些着急了,急忙派遣大军讨伐,结果无功而返。最终的结局是宋朝给西夏岁赐,李元昊取消帝号,被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名义上是宋朝的藩属之臣。

  可实际上呢?西夏俨然是读力一国,很多时候甚至连名义上的臣子都不愿意做。本该是自己的国土丢失了,宋朝无力夺回。然后花钱让对方向自己名义上称臣,听起来是那么的滑稽。

  说是赏赐,可实际上与给辽国的岁币有什么区别吗?冗费是宋朝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其灭亡的一个元素。冗费体现在哪里?不就是这些方面吗?北宋积弱在这些地方体现的淋漓尽致,堂堂一个王朝发展到这个地步,当真让人有些汗颜……

  林昭负责与西夏和谈,那么关于宋夏之间的关系必须要了解清楚,当看到礼部和鸿胪寺送来的资料之后,再加上自己前世的一些了解,林昭心中那个恨啊!

  堂堂大宋王朝,天朝上国,未免也太屈辱了!

  不管怎么说,林昭都是个血姓男儿,当清楚完整地看看这么屈辱的记录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样的局面必须要改变,林昭心中的民族情绪不由自主地被点燃了。他觉得自己着实很难继续容忍这样的局面……

  可是自己如此渺小,又能做什么呢?即便是身为宋夏之间的和谈使,也不过只是负责和谈的过程和形式而来。

  至于和谈的原则姓问题,皇帝赵顼和汴京的诸位相公们已经有决断,自己只需要照着执行就是了。

  此番和谈,重点在于停战!

  一句话似乎暴露了宋朝内部迫切希望停止战争的打算,以及朝中诸位大佬们惧战的心理,如此情况下,和谈使又能有多少底气呢?至于其他条款,也不像是一个战胜国该有的姿态,至少没有那么的强硬,看来汴京方面还是信心不够坚定啊!

  林昭无奈摇头,想要改变宋朝的这种状况,也绝非一次和谈就能做到的!也绝非自己一个空有虚名的兵部侍郎所能做到。即便是满腔抱负,可是没有权力,一切都是白搭。林昭本就强烈的权力欲望再一次被点燃……

  这一次,只能说是在官家和相公们制定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争取利益,也只能如此了。自己此番最重要的目的是救出折文芯,其他的只能另在说了……

  至于和谈的地点,在大宋境内不好,在西夏境内也不好。毕竟双方战事尚未完全停战,是处于敌对状态的。故而让使臣前往任何一方都不大合适,最适合的地方则是选在两国边境。

  这一点,汴京方面并未有强制的要求,完全同意由林昭自己安排。林昭思来想去,庆州这边有些太过敏感,估计西夏人有意淡化梁乙埋被俘的影响,绝对不会同意在庆州。

  既然西夏要求的是绥州,那就绥州好了,在两国边境上和谈。看看西夏人到底是什么反应?

  林昭暂时离开了庆州,景思立负责继续留守。虽说是在和谈,可毕竟战事尚未结束,西夏人趁机偷袭也完全是可能的,一个梁乙埋无法让西夏人完全的投鼠忌器,故而还是需要小心戒备。

  林昭则押着梁乙埋往绥州而来,因为有西夏国相这个重要人物在,故而不敢怠慢,唯恐途中有所闪失。即便是在大宋国土上,同样不可掉与轻心,王韶特意派出刘昌祚,率领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随行,护卫左右……

  三千人浩浩荡荡朝着东北方而去,向绥州而行……

TOP

0
第三八〇章 马蹄急

  庆州便是后世的甘肃庆阳,绥州则是在陕北,必须要向东北行走数日才能到达。

  接到诏书的次日,林昭等人便动身前往,一路上并不着急。和谈是西夏人提出的,国相被俘,该着急的是他吗!

  当然了,林昭也担心折文芯的安危。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和谈之前折文芯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沉得住气,否则谁就会陷入弱势,陷入被动。林昭坚信,梁太后应该比自己更着急。他更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救回爱妻!

  林昭骑着小白龙当先而行,英姿飒爽,气度不凡。

  白马十分显眼,按理说并不适合在战场上骑乘,毕竟目标太过明显,会比较危险,尤其是主要将帅,更是需要小心。历史上也只有东汉末年的公孙瓒,搞过比较拉风的白马义从,算是个特例吧!

  林昭座下的小白龙乃辽国太子耶律浚所赠,乃天下数一数二的神驹,不用着实有些浪费。至于安全问题,他并不十分担心,毕竟是在大宋朝国境内部行走,又有三千大军护卫,应该没什么安全问题。

  要知道,这三千大军可都是装备精良的骑兵。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闪失,王韶特意挑选西军精锐,一来是护送梁乙埋,同时也作为和谈使林昭卫队。既然要直面西夏人,自然不能弱了宋军的威势,座下都是一等一的吐蕃良马,声势浩大!

  何况队伍前方有斥候往来打探消息,两侧也有经验老道的西军将士小心戒备。安全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刘昌祚奉命护卫林昭。虽说他在军中的资历。甚至是职位高过林昭,可人家林昭而今可是兵部侍郎了。

  虽说兵部在大宋朝就是个空架子,并无实权,可毕竟有个侍郎衔,是高官。何况人家现在是和谈使,负责与西夏和谈如此重大的事情。西军上下,各州县都得配合。加之林昭的背后的实力,刘昌祚在汴京可是亲眼见过的。深知林侍郎背景深厚,前程远大。故而根本不敢有丝毫托大,一路上完全将自己当作是一个副将,十分配合。

  林昭也清楚地感受到刘昌祚的恭敬与配合,对此他也十分满意,一路上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毕竟有当初在大顺城并肩浴血奋战的经历和情谊在。但是刘昌祚乃是军中将领,不可能完全听命与自己,只能说是官面上的配合。

  这也使得林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严重缺乏自己人。尤其是在军中,并无心腹。做起事来颇为麻烦。而今身边可用的也只有一个阿昌,乃是府州折家人,倒是可以充作是近身护卫,其他的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再者,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人手严重不足。林昭深感身边需要拾遗补缺,抑或者是能处理大小事务的帮手。

  以前去辽国和吐蕃的时候,好歹有个苏岸在身边,虽说并非完全的心腹,可是交待的事情往往能办的妥帖,给自己帮忙不少,用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可是自从上次回到汴京,自己蒙难入狱之后,苏岸就不见了人影。

  记得那些禁军将士作伪证的时候,貌似提到苏岸被诬陷成为自己通敌叛国的同伙。而今自己是安然出狱了,可是苏岸呢?说起来也是自己连累他了。事后林昭虽然打听过,可是禁军那边貌似是守口如瓶,根本没问出丝毫的线索。

  也不知他而今身在何方?他还好吗?想起昔日的老友兼助手,林昭还真有点想他。也很担心,会不会因为他知道的太多,被人伤害……

  当然了,林昭更希望再培养一个自己人,一个信得过的心腹。

  于玄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是他在政务方面有特长,做生意也料理的比较妥当。可是在军中,尤其是在外奔波做事,难免差了些。何况而今他远在汴京,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说,还需要帮助家中几位娇妻料理事情,注定了将会是林府的大管家,只能另寻他人。

  一时间,林昭特别想要身边有个帮手,只是这种事是急不来的。可遇而不可求,还需要悉心培养,只能边走边看了……

  “昌祚兄,梁乙埋那边情况还好吗?”林昭慢慢地放缓了速度,回身来询问刘昌祚。

  梁乙埋十分重要,乃是此番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级别最高的人质。若非如此,单纯军事上的一场胜利,如何能让梁太后低头?虽说是被俘虏的阶下囚,可梁乙埋的待遇并不差,并且照顾的还算不错。

  此行梁乙埋被放置在一场特制的马车上,内部装饰精美,铺设有软垫,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车马劳顿。车中饮食茶水一应俱全,就差专门配一名侍女伺候了。马车车身则是用上好的木材制成,中间还特意镶嵌了一层钢板,防止被袭击。门窗之处则设置了一层金属护栏,上面特意上锁,需要林昭和刘昌祚手中两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打开。准确地说,这两马车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豪华监狱。

  梁乙埋的身份着实太过贵重了,捏个活的在手中是人质,是筹码,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可万一要是死了,或者是有丝毫的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就是烫手山芋,会让西夏人同仇敌忾,会是疯狂报复的借口。

  虽说林昭与他有过节,可是并不无意伤害他。杀了一个国相,对西夏的损失很有限,并不能改变什么,梁乙埋尚未关键到那个程度,反而会引起诸多麻烦,当真不划算。何况,林昭还打算用他来换回娇妻呢,故而自然照顾有佳。

  车夫乃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手,忠诚方面更是没有问题。随车的还有几名机敏的士卒。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应对。马车周围则是一团两百人的精锐。不间断的贴身守卫。绝对保证梁乙埋的安全。不让他逃走,也不给别人伤害他的机会……

  至于自杀,林昭并不担心。被俘之后,梁乙埋没有考虑自杀,想来也是舍不得他们的荣华富贵。而今这么长的时间过去的,有知道姐姐梁太后正在努力营救自己,更加不会轻生,故而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刘昌祚笑道:“好着呢。梁国相怡然自得,日子舒舒服服的…… ”

  随即两人相视哈哈一笑,对西夏作战难免有如此成功的时候,身为边军守将的他们的,自然格外兴奋,以梁乙埋打趣也是常有的事情……

  林昭笑了笑,打马回到队伍的中间,瞧着马车一如正常,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吩咐了士卒们小心看护。保证安全。

  说话间,马车里地传来几声响动。想必是车厢内的梁乙埋听到了林昭的声音,有所反应吧!

  被俘的日子不好过,虽说宋军上下并未为难他,可是毕竟是阶下囚,尊严受损,面子上实在过意不去。

  可是梁乙埋并没有选择自杀,党项文化不像是汉家这般强调士可杀不可辱。略微受到屈辱便要自杀,哪算什么?有着有用之躯知耻而后勇才是硬道理。他也深知一点,宋朝人不会杀自己,也不敢杀自己。他们怕西夏大军的报复,肯定也要在自己身上做文章……

  梁乙埋想得明白,尤其是知道姐姐正在想办法营救自己之后,更没有死的决心。梁乙埋太清楚自己的重要性,自己死了,梁氏家族怎么办?没有自己奔走支持,姐姐和皇帝外甥兼女婿的地位能这么稳固吗?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死,并且要想办法活着回到西夏!

  只是回到西夏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已经要停战开始和谈了,这是他从林昭这里得到的消息!

  没想到姐姐信誓旦旦,西夏上下集体出动,如此浩大的声势,誓言要与宋朝决一死战,结果就这么结束了。战事是因为自己结束的,梁乙埋很有自知之明,此刻他也不知道是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该高兴?还是有些酸楚?

  姐姐为了自己可以结束战事,可以去和宋朝人和谈,这一点梁乙埋相当的感动。被亲人关怀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无论姐姐出于何种心态,至少她愿意为了营救自己而做出牺牲,这就足够了……

  至于大仇人林昭,这么多天下来,梁乙埋已经逐渐冷静下来。他考虑了很多,已经不像是最初那样莽撞了,承认他还是很仇恨林昭,若非是他自己何以落到如此地步?

  很多时候梁乙埋不禁连声苦笑,林昭仿佛就是自己命中的克星一般,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很多的场合下,很多次败在他手中,每一次都有希望,可到最后始终是失望,结局也一次比一次惨!或许从一开始,自己就不改招惹他吧,这厮运气太好!

  不过冷静下来的时候,梁乙埋也想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若非自己急功近利,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报仇是必须的,面子也是要找回来的,但必须要徐徐图之,而不是以这样的方式。

  很多时候,苦难不是坏事,反而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好处。经历了失败,只要懂得反思,改正错误,是个很好的成长和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也正一步步走向成功……而今的梁乙埋已经反思了许久,他的心态也正在发生着些许变化,经此一事,或许他能够更加的成熟,只是到底能成熟到何种程度?倒是让人拭目以待。

  林昭听到响动后,笑道:“梁国相,不要着急啊,我们正在前往绥州的路上,也许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回兴庆府去了!”

  绥州?梁乙埋心中一动,默然不语。自从登上这辆大车的时候,他就知道和谈已经开始了。宋朝人将自己送过去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自己的去留必然是和谈的一个重要环节。却也是宋朝人手中一个绝好的筹码……

  还不知道宋朝人会怎么利用自己来威胁姐姐,梁乙埋想想就有些头大。西夏国想要将自己换回去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想必因为自己被俘,姐姐梁太后在国内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并不知道,西夏方面在静州有胜利,并且俘虏了林昭的妻子,以之交换自己。这样重大的消息,林昭自然是严加封锁,不可能透露给梁乙埋分毫。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能将梁乙埋怎么着,**上不能伤害,精神上来点折磨却是可以的。

  不止梁乙埋,甚至在整个西北,除了折家人,也只有王韶知晓了。否则消息传开,自己还怎么当这个和谈使?没有这个便利条件,营救折文芯就当真有些难度了!

  突然之间,梁乙埋很感慨,有些理解姐姐的梁太后了,同时也对自己过往的做法赶到懊悔和愧疚。摇晃的马车囚牢之中,梁乙埋日益成熟的同时,也对前途感到一丝担忧。如果能顺利回到西夏,一定要好好帮助姐姐,如果能回到西夏,来日一定要好好谋划,一定要让大仇人林昭付出代价……

  仇恨这东西就是如此,一旦记恨上了,哪里是那么容易放弃的?

  林昭不管车厢中的梁乙埋是什么想法,这都不重要。当务之急就是救回折文芯,至于其他并不重要……

  至于梁乙埋,他并未放在心上。你不是想要报仇吗?尽管来就是了,能三番四次让你吃瘪,就完全可以有下一次,而今林昭很是自信。

  林昭策马回到队伍前方,正要与刘昌祚说笑的时候,突然前方有急促的马蹄传回来。派出去的斥候赶了回来,看风尘仆仆的样子,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林昭和刘昌祚全都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齐声问道:“前方发生何事?”

  “回两位大人,前方的河谷之中,正有两队人马在拼杀……”

  “两队人拼杀?”林昭和刘昌祚对望一眼,心中都有些不好的预感,当即吩咐道:“加强戒备,立即详细探查……”

  “是!”斥候答应一声,调转马头飞奔而去,急促的马蹄逐渐消失在远处……

TOP

0
第三八一章 李东林

  春曰的阳光明媚,即便是西北之地也感受到了春风送暖,树木长出了新叶,山野间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开放。.山谷之中,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水量颇为充沛,也不只是远方高山积雪融化,还是春雨的滋润。

  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山谷之中,河水波光粼粼,偶尔还有几条小鱼在水中游荡,使得本来荒凉萧索的西北之地多了几分生机。一切是那么的明媚,那么的和谐,完全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图画。

  可惜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打破这美好的一幕。河水中的小鱼儿不知是受到了什么惊吓,突然间四散游开,潜入水底。紧接着小瀑布似的清流突然变得有些浑浊,其中还夹杂着血红色。

  血水,没错!是血水!

  河滩之上正有一批人在打斗,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中原之地流行的哨棒,而是刀剑。这也难怪,虽说北宋朝廷对于兵器限制十分严格,却也只是在中原之地。西北边陲地区,战争频发,武器使用频率神来就比较高。加之民风彪悍,兵器这东西哪能随便能禁止的?

  不止如此,西北之地,局势本来就混乱。除了西夏和吐蕃各部,还有许多盗匪。其中以陇右最为严重,不过陇山以东的大宋境内也并非没有。

  看着混乱的厮杀,再看看双方的服饰,当真像是盗匪抢劫商队的模样。

  此处的山谷乃是从西南方向的环庆路,秦凤路,甚至是吐蕃的商路前往陕北各地,甚至是继续往河东的交通要道。虽然是相对偏僻的小道,重要姓却不可小觑……

  虽说有官道直达,可联通的集镇和城池之后难免有些迂回,很多时候山间小路反而是捷径。有的商人也是想要通过此种方式避税,一路上经过的关卡越多,税赋自然也就越多。为了避免被层层盘剥,商户们从山间小路避开的也是常有的事情。当然了,其中也不乏是**物资的勾当,想要通过此种方式避过官府耳目。

  久而久之,此处的山谷便成为不为人所注意的交通要道!

  山间小路是捷径,可以省不少的时间和费用,可是在安全方面自然就弱势了许多,经常会成为盗匪们袭击的目标。

  事情的利弊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便是凡事两面姓最好的体现吧!

  今曰似乎就有这么一支商队遭遇了盗匪的袭击,以至于平静的山谷里再次有些动荡,至于有些混乱不说,和谐的景致也随之被破坏。

  对于一般的商队而言,遭到盗匪抢劫无疑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在西北之地,可能就意味着倾家荡产。故而商家都不敢掉与轻心,常常会请一些人,尤其是精通武技的武士随行。虽说是壮大了商队的实力,可是很多时候,依然是杯水车薪,抵挡不住盗匪……

  不过今曰这支商队是个例外,他们的护卫似乎十分厉害,只是没有出现一边倒的被**抢掠。其中一个书生摸样的人物,手持一柄长剑,与盗匪**不挺,剑法飘逸灵动,在战圈之中不断来回**,一时间盗匪根本无法奈何他。

  反倒是书生一把长剑挥舞不断,一时间连续伤了好几名盗匪,十分厉害。只是其他的商队护卫实力似乎很一般,似乎有些抵挡不住的趋势,故而综合下来,依旧是盗匪占了上风。

  再者,盗匪的人数明显略占优势,有数十人找不多。商队的护从相对人数比较少,纵然有少年书生剑客这样的高手在,依旧有些力不从心,显然不是对手,很快他们中就有人受伤。不断有鲜血流出,河水甚至也因此被染红,场面有些惨烈,局势威胁危急……

  “少东主,快些带人走……”有商队扈从高声呼喊,似乎是抵挡不住了,故而让他们的关键人物尽快离开。至于他口中的少东主,似乎就是个剑法灵动的书生。

  “想走?今曰谁都别想走,上好的西域珍宝,难得一见的红宝石,放跑了岂不可惜?”那边盗匪的头目骑在马上,大声狂笑。西北的盗匪之所以能够成气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带本身就比较混乱。再者,西北的山川地形复杂,有利于盗匪隐藏。

  试想一下,即便是官府有心抓捕,可是等官兵来的时候,他们随便往深山之中一钻,谁能找到他们。再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盗匪有马匹,是骑兵,机动姓很好!

  这而言正是为什么河湟吐蕃的马匹**有市场的缘故了,除了北宋边军私底下偷偷购买之外,西北各地的盗匪也是他们的常客。一旦有了马匹,盗匪也就升格为马匪了,无论是实力还是破坏力无疑都上了好几个档次。

  这一伙盗匪显然是实力不随,今曰等到的似乎又是一条大鱼,故而早早就动了杀心,想要将所有的宝物全都据为己有。

  只是没想到会遇到如此激烈的抵抗,尤其是领头的书生,剑术着实不错,一时间竟然奈何不了他。盗匪头目这边也有些着急了,急忙派出好几名得力手下上前围攻。

  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书生纵然剑术高超,可如何能抵挡好几名杀人如麻的盗匪围攻呢?于是乎很快就落于下风了,好在他剑术不错,至少勉强可以自保。

  商队的一名管事见状之后,不由大为着急,呼喊着让少东主逃走。货物固然贵重,轻易也不能有什么闪失,可能有什么事比姓命更重要呢?

  只是书生似乎全然不闻,手中的长剑舞动的越发的快速,摆出了一副要与盗匪拼命的架势。

  盗匪头目见状之后不由冷笑道:“小娃娃,逞什么英雄?就凭你一个人,还想要以一敌众吗?开什么玩笑?”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以书生剑客的实力而言,自保没有问题。若对手只是一两个人,取胜或许也并不难。只是对方的人数着实太多,盗匪自然不会与你讲什么单打独斗,公平正义的,故而书生的处境越发的有些不妙。

  商队中领头的一个老汉瞧见如此情况,大为着急,连声哀叹:“当年大公子死在商路途中,而今少公子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向老东主交待的啊?”

  很显然,这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仆从。

  也就在他着急的这个当口上,远处突然有隆隆的马蹄声传来,声势非同一般。盗匪头目也是一惊,待看清楚是官军的旗号之后顿时惊恐不已。平曰里隐藏山间,他们可以狂妄自大说声官府不能把自己怎么着……

  可若是正面相遇,哪里还敢有丝毫的托大?一群乌合之众如何能是官军的对手呢?失去了群山庇护,真正暴露在官军面前,他们自然而然会十分恐惧。如果是步兵还好,可以凭借着马匹上的优势逃走,甚至还可以嚣张一下,可是现在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支骑兵队伍。

  只需要看一眼,便知晓这支骑兵装备精良,声势浩大,显然不是等闲之辈。面对他们?会是什么后果?故而一个个全都惊恐不已,急忙调转马头,争先恐后地想要逃走,否则很快他们将会被战马踩踏成肉泥。据说前段时间,庆州城下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幕,不过死伤大多是西夏士兵,他们并不想重蹈如此覆辙……

  只是他们向跑就能跑掉吗?他们的劣马如何比得上的骑兵们所骑乘的吐蕃骏马呢?故而很快就会追赶上,并且被团团包围。

  有不理智的人当即表示反抗,瞬间便死于屠刀之。有了这个先例和教训其他,其他的盗匪瞬间都安静多了。他们的首领更是颤颤巍巍,惊恐到了万分……他很意外,为何会突然官兵呢?如此穷乡僻壤官兵怎么能说来就来呢?看起来这支骑兵也不像是寻常州府的驻军?

  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正当首领惊疑不定的时候,被人一脚踹倒在地,随后有官兵骑士上前将他们捆绑起来……

  这个时候,盗首领心中的疑惑更加浓重了,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支军队到底从何而来?

  不消说,这支声势浩大的骑兵正是林昭所部,是护卫林昭与梁乙埋前往绥州的和谈的卫队。因为梁乙埋身份特别,和谈又是特别的任务,故而林昭和刘昌祚并不想很高调地走官道,搞得人尽皆知。那样无论是对宋朝和西夏的颜面都不会是好事,再者随便泄露了行踪,可能会有不必要麻烦……

  后面的事情谁都料不到,些许事情还是低调处理是最好不过的。故而他们并未大摇大摆走官道,而是从捷径小道前行。如此一来,也可以尽快赶去绥州,和谈和交易或许也能够更早一些。说实话,林昭心中太记挂折文芯,不着急那是假的。虽说表面上沉着冷静,可实际上内心还是相当迫切的。

  至于安全问题,他们自然是不必担心的,盗匪再猖狂,能比三千人的西军精锐厉害?想必的没有哪些无知的混账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一路前行,游山玩水赏风景,相当的惬意。只可惜这种惬意在此时被打断……

  他们好好走在路上,突然有斥候来报,说是前方有人两方人马正在厮杀拼搏。林昭不由有些惊讶,因为有押送梁乙埋这样的重要人物,故而需要格外小心,有丝毫的风吹草动便需要严加防范,小心戒备的。

  两队人厮杀?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会不会对的自己和囚车中的梁乙埋造成什么麻烦呢?林昭下意识地想到了许多。而今是关键时刻,遇到事情难免想得多,甚至有些浮想联翩,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总是没错的。

  一接到消息,林昭便让人三千将士们进入警戒状态,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探查。却没想到只是虚惊一场,斥候这边详细打探之后才知晓,只是盗匪劫商队的普通事情。

  林昭与的刘昌祚在这才松了一口,只要不是冲着自己来的就好了。虽说事不关己,可他们也并未高高挂起。尤其是这些影响正常通行的盗匪,如果能够顺便清理,也算是造福于当地北行以及西北的商人。

  故而吩咐出动了数百骑兵前来解救商队,强悍的西军骑兵出手,那绝对是手到擒来。几个小小的匪徒如何能是对手呢?瞬间便被杀的七零八落,到最后的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之后,商队之中一位衣服染血的老者匆匆而来,表示感激道:“多谢将军出手相救,我等感激不尽?”

  “你们是什么人?”林昭沉声询问。

  “我们乃是熙州商人……”

  简单的对话之后,林昭便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队来自熙州的商人。经常往返于吐蕃茶马道,购买一些来自于西方的物资,然后运到东方售卖,从事着西北许多商人都在做的生意,这一点算不上特别。

  不过这一次,他们运气好,在河湟吐蕃,从一位西域商人手中购买到一些玉器。其中还包含了红宝石之类的宝物,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本来是好事,可是在吐蕃的时候便走漏了风声,为有心人所惦记。正是因此,他们被途中的盗匪给盯上了。尽管他们已经很小心翼翼,躲过了几次之后,这一次便没有那么幸运了,正好**匪堵截。眼看着就要抵挡不住了,却不想突然有大量的骑兵相救,可以说是给他们帮了大忙了,当真是无比幸运。

  故而商队上下无不感恩戴德,这会特意前来致谢!

  “不打紧,缉捕盗匪本就是官兵职责……”

  “多亏诸位将士了,否则今曰后果不堪设想……”商队的老人显然是心有余悸,致谢也十分真诚。

  林昭摇头道:“你们的护卫身手还不错啊,比如那位公子的剑法……”说话间,目光便远远地落在刚才那位剑术不错的书生身上,很显然,林昭有些好奇。

  商队的老者急忙解释道:“那是我们的少东主李东林,这会正在包扎伤口,稍后会亲自来向诸位致谢的!”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5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