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宋王 【作者:尹三问】(8月7日更新至“ 终章 我的江山,如诗如画")

0
第五五二章 伺机而动

  七月末,林昭赶到了熙州,正好是秋风初到的季节!

  直到此时,林昭才发现,熙州集结的宋军并不多,只有不过两三万人。不过对付河州吐蕃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只是若进一步的朝河湟进发,怕是兵力略有不足。

  初到熙州,林昭自然要去拜见主帅王韶了。

  对林昭的到来,王韶自然是格外欣喜,这是他特意点名让皇帝要的人。此战进军河州,可是麾下的将领对河州了解并不多,毕竟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西军而言,在西北的敌人只有西夏。吐蕃人始终是以盟友或者藩属国的身份出现了,根本不曾有过敌对交战。

  将领们不仅对吐蕃地区的地形,军队战力这些重要方面没有了解,最重要是心态上,从未对吐蕃人有足够的仇视和重视。这让王韶有些担心,作战过程中必将会出现诸多问题,能否顺利推行也未可知。

  尤其是官家的目标远大,来西北之前就曾面授机宜,最根本的目标还是河湟高原。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更大,若是没有几个得力的人手,尤其是了解河湟的人相助,想要成事谈何容易?

  说起对河湟吐蕃的了解,有谁能比得过林昭呢?

  以往与青唐城之间的来往都是文官,很少有武将前往。唯独两年以前出使的林昭,算是半个的武将吧!

  林昭的能耐自不必说,去了这一趟绝对没有白走,对河湟的方方面面都多有了解。沈括之所以能制作出那份河湟沙盘。其中也有林昭的功劳。

  更为重要的是对吐蕃将领的了解的。若非林昭不断强调青宜结鬼章。王韶险些忽略了这个青年将军,至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再者,便是林昭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他早早地看出来大宋与吐蕃会有一战,从他对自己的提醒便看得出来,他是有准备的,肯定也有对策,在战事过程中也会表现的很出色。

  林昭在去岁对西夏的战争中表现有目共睹。军事才能也是年青一代将领中无人可比的,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毕竟王韶年纪不大,实际上也算是后起之秀,那些上了年纪,有资历的将领未必将自己放在眼里。指挥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有可能会贻误军机。这一点,也算是王韶的一点小私心吧!

  综合以上诸多考虑,毫无疑问,林昭会是最优秀的帮手!

  所以王韶才特意点名向赵顼要了林昭,希望他能来给自己帮忙!

  实际上。王韶先给林昭帮了个忙倒是真的,否则威远候还不知道得怎样费尽心机。才能有机会如愿出征西北。

  想要坐上这副统帅的位置无疑更难,那么有许多事情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大事也有可能拖延,所以当真要感谢王韶将军了。

  只是林昭是否能给王韶帮上忙都不得而知了,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找林昭前来绝对是正确的决定,最起码对大宋是绝对有好处的。

  “王将军!”

  “东阳啊,你终于来了!”

  两人一见面,少不得有几句寒暄!

  林昭笑道:“承蒙将军看得起,在陛下面前点名!”

  “听闻东阳喜得贵子,我却把你从温暖的汴京拉倒秋风瑟瑟的西北,还要面对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说起来似乎有些不地道,你可莫要怪我啊!”王韶倒是真有几分这样的顾虑,让林昭来是有道理的,可是人家自己未必愿意。

  不过他的顾虑完全是不必要的,林将军心里还不知道怎么乐意呢?笑道:“王将军说哪里的话,能为大宋建功立业,是在下的荣幸。再者,此战胜算很大,王将军这是特意给在下送功劳,感谢都来不及呢!”

  “东阳如此有信心?”

  “必然的!”

  王韶笑了笑,有信心是好事,在他自己看来,结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悬念。他不由自主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当真获胜了,赏赐是必然的,那林昭岂不是又要加官进爵了?只是他而今已经是侯爵了,难不成还要直接晋封为国公?大宋朝有这么年轻的第一代公爵吗?这小子,当真是独树一帜!

  “对了,官家可有什么圣谕?”林昭是从汴京来的,或许会带来赵顼的什么特别的吩咐。

  林昭笑道:“官家有什么交代的话肯定会有圣旨的,只是临走的时候曾经有机会聆听声圣训,待河州之战落幕之后相机而行,决定战事是否进一步推进!”

  这件事绝对的实话实说,反正没有什么特别的,赵顼肯定交代过王韶。至少目前,与王韶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那东阳以为呢?”王韶轻轻点头,他们心里都清楚,进一步的行动指的是河湟高原。只是当真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吗?官家心里的想法似乎已经是方向了。

  林昭道:“此事由不得你我决定,也由不得官家,或许吐蕃人会为我们,或者已经为我们做出的决断!”

  “哦?”

  “王将军以为,董毡会坐视河州被我们占领吗?”。林昭的一句话反问,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哈哈,这倒是!”王韶对河湟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这一点论断是十分赞同的。

  林昭这才问道:“现在是什么状况,董毡那边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没有,这事我一直密切注意这,可是到目前为止,河湟那边一片安宁。”王韶道;“那个青宜结鬼章也不在东部边界,而是回到了青唐城,不知道吐蕃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没动静?应该只是暂时的,唇亡齿寒的道理,董毡不可能不懂,他若是真因为当初兄弟之间的那点矛盾不救援河州,那就绝对是愚蠢。以自己的了解来看,董毡是个聪明人,他的选择自不必说!

  只是与青宜结鬼章,他竟然回青唐城去了,这一点有些反常啊!说实话,这次出征,林昭最忌惮的就是此人,这个年轻的吐蕃将领,颇有几分深不可测的意味,必须要小心才是。

  “那河州这边呢?”

  王韶道:“其实木征是有意和解的,不过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即便是他三番四次表现出要交出凶手,并且给予赔偿,我也都置之不理了。连续四五次之后,木征终于恼羞成怒了,不但放了那些的肇事凶手,还给了赏赐,显然是有心与我军一绝死战。

  河州虽然是一隅之地,可方圆却也有两千里地,人口也不少,故而木征手下还是有些力量的。景思立已经率军与他们有过两次交战,略有小胜,也推进了一些,只是遇到的始终只是河州吐蕃的小鼓部队,一直没有遇到木征的主力。”

  “这就对了!”

  交战之初,虽说河州占据了地利的优势,可是河州的力量毕竟弱小,兵力也有限,至少与强大的宋朝时不能比的。如果一开始就正面拼杀的话,说不定会直接遭遇惨败,然后元气大伤,想要卷土重来,抑或是想要发起反攻都是不能的。

  所以木征一开始并不敢冒险直接与宋军决战,他是在拖延,在等待!

  他最期待的应该是是来自于河湟的援军,如果青宜结鬼章的援军尽快到来,两者合兵一处,与宋军的实力也就不相上下了,在占据了地利优势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与之一战!在此之间过早消耗自己的力量,绝对是不明智的。

  一来有鸡蛋碰石头的嫌疑,二来,等河湟的援兵之后,自己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相互制衡,将会完全失去主导,沦为河湟的附庸。木征希望叔叔的援救,却不想完全沦为傀儡,至少现在不能。这场战争,关乎到河州的命运,自己身为主人,必须要亲自参与才可以。

  事实上,河湟吐蕃那边也确实是这样考虑的。虽说是大敌当前,该团结一致的,可是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只要参杂了私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国家部族之间,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单纯的!

  河湟援军迟迟不来,木征着急和怨怼的同时,更多的则是着急,故而更加不敢与宋军交战了。

  与此同时,他肯定也做好了最坏打算。

  如果河湟那边不来救援,那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付宋军了,即便最后是鱼死网破,也不能退缩。对自己而言,只要失败,那便是万劫不复,没有退路的。

  在本身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观察宋军的弱点,寻找机会,出其不意进行反击。同时也是以这种方式来麻痹敌人,当宋军进展太顺利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些许的得意。汉人有句话叫骄兵必败,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或许会有些帮助的。

  木征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不仅是能够在战场上拼杀,做战略部署的统帅,在战争心理上也有几分质朴的把握!

  故而面对景思立大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木征无可奈何,只有撤退,远远与之避开!然后像狼一样躲起来,暗中观察,伺机而动……

TOP

0
第五五三章 想个办法

  木征有些着急了,他的使者已经去青唐城很久了,书信也送到了青宜结鬼章手上,可是援军却没有来。

  河湟会坐视不理?木征轻轻摇摇头,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

  叔叔董毡或许不如爷爷角厮罗那样英明神武,却也算得上是明智,这些道理他肯定是懂得。青宜结鬼章就不必说了,那家伙才是最让人忌惮的。

  可是援军为什么还是没有来呢?

  木征思来想去,大概猜想到一些。救援是肯定的,但是拖延却也是必然的。

  毕竟河州虽然名义上属于河湟吐蕃,却已经独立存在的好多年,董毡与瞎毡的之间的矛盾或许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散。但是河湟与河州之间的这种从属关系却难以改变,对河湟而言,河州永远是一部分,只要有机会就要收复的。

  以前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河州来作为和宋朝的缓冲地带。但是现在,既然宋朝有心对吐蕃用兵,缓冲地带存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尤其是河湟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怎么能让他落入宋朝人手中呢?

  所以,董毡必须然会出兵救援。

  但是战胜宋朝人之后呢?难道还是让河州超然存在,让木征单独主政,自立为王?董毡不傻,不可能让侄子这样做的。

  只是明目张胆对河州下手,难免有骨肉相残的嫌疑,而且难度也不小,平白消耗自己内部的实力。

  现在宋朝人的入侵绝对是天赐良机,有木征的求援,河湟大军便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河州境内。系出同源的吐蕃人也很容易接受他们,尤其是打败了宋朝入侵者以后,对他们必然是感恩戴德。

  虽说河湟是别有用心,甚至可以说有些卑鄙,但也唯有木征这些上层人物明白,普通老百姓哪里明白?他们只会认为河湟人帮忙赶走了敌人,帮他们光复了家园。而且董毡作为赞普,在吐蕃人心中也有很强的归属感。借此,可以很顺利的接管河州。

  至于原来的主人木征,他自然有心反对,可是能怎么样呢?在之前和宋朝人的作战中,他的实力已经消耗了七七八八,这个时候已经无力和叔叔董毡叫板了,只能乖乖交出河州。

  虽说木征觉得,董毡这么做有些不地道,可是他并不怨恨叔叔,如果换做是他,他也是会这么做的。

  很多时候,抵御外敌并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战争也是外交的一种,而外交则是内政的延续。利用这种机会,加强内部统一,董毡作为赞普并没错。这样借刀杀的计策屡见不鲜,不高明,却很实用。

  木征看的分明,可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河州的地位很尴尬,实力也很弱小,本来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特殊时期,可以借助各国之间争斗,维持一种巧妙的平衡。

  可是现在,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河州在想要保持独立就不可能了,结局注定是了靠向某一方。

  至于究竟是哪一方,与时局有关,也有河州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木征的个人选择有关。

  西夏人暂时退出了这场游戏,木征的选择只能是宋朝与河湟。

  投降宋朝,结局会很惨,以后会成为笼中鸟,有可能什么时候就莫名其妙的暴毙身亡了。听说宋朝建立之初,就有过许多鲜活的例子。

  当然了,最终迫不得已倒向河湟,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毕竟同时吐蕃人,同是一个家族,当自己威胁不到董毡父子地位和统治的时候,活命还是可以的。

  如果能保持一些力量,应该还会有一定的权利,保持一定的地位和待遇,总比投降宋朝人强得多。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奈!

  木征此刻能做的,也许就是尽量多保存一点实力,不至于河州基业全都毁于一旦,将来即便是向叔叔董毡低头,也多少能有一点自保的力量。不过有时候力量太强大,反而会引起别人猜忌,说不定反而没有好日子。

  唉!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木征轻轻摇摇头,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战争之初,宋军的士气很旺盛,兵锋正盛,这时候和宋朝人硬拼,绝对是不智的,绝对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反正河州的土地辽阔,先丢点土地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将来在反攻也不迟。以空间换时间,木征也是懂这个道理的。对于草原上的部族而言,只要人在,土地和牧场迟早可以抢回来的。

  消耗宋军的战力和耐力,让他们成为骄兵,然后在寻找时机,借助地利之便发起反击。再者,木征这么做也是存心想要逼迫一下叔叔董毡。

  当河州的土地一点点被蚕食,越发逼近河湟的时候,叔叔董毡还能那么淡然自若吗?唯有他们能早些出兵,自己才有与宋人一战的实力。

  不得不说,木征也着实是不容易,最近为了这些事情可是费尽心机。

  同样费尽心机的还有景思立和刘昌祚!

  他们两人率军进入河州境内,根本就是如入无人之境,除了一些城池搬迁不走以外,大部分的吐蕃人都消失不见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根本没有找到吐蕃人,跟谈不上与之作战了!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占领了大量的吐蕃又能如何呢?全都是草原和森林,却空无一人,有什么意义呢?连敌人都为见到能叫战争吗?

  没办法,他们只能就地驻扎,然后将消息禀报到熙州大本营,请主帅王韶和副帅林昭来做决断。

  景思立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这样的局面虽然顺利,可是顺利的有些过分了。找不到敌人才是最可怕的,如果一味的前进,谁知道前面会是什么?

  说不定吐蕃人正在什么地方伺机而动,等着偷袭自己呢?厉害上和草原部族交战,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所以必须要小心。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韶和林昭也非常无奈!

  “这个木征不简单啊,有些能耐,比他老爹瞎毡可强多了。”王韶不由感慨了一声。

  “可不是,他这是故意拖延,不与我们交战!”林昭道:“虽说有迫不得已的意味,却也算是不错的对策。”林昭不由想起,当年出使河湟青唐城的时候与木征会面的场景。这个人完全能够独当一面,有能耐,有手腕!而今的表现就是最好的明证!

  “景思立和刘昌祚都是谨慎的人,他们现在已经停下来,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林昭点头道:“他们的决定是对的,木征此举明显是疲兵之计!”

  “是啊!”王韶道:“本来士气如虹,可是这样下去,将士们会习以为常,失去那股子锐气!”

  “木征很聪明的,他知道现在与我军交战,占不到便宜,所以才会采用这等方式拖延时间,消耗我军的士气和体力。”林昭道:“说不定,他还会派出一些小股部队,然后故意败给我们,这样下去,将士们怕是要滋生骄傲心理。”

  天/朝上国的传统,使得许多人都天生具有一种骄傲心理。见到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吐蕃士兵的抵抗,已经有人认为是大宋天威到来,吐蕃人望风而逃。有这样思想大的将士还不在少数,如果继续蔓延下去,会是怎样的后果?

  林昭不由有些担心,还别说,木征真是个人才,对宋军心里把握竟然这样精准!

  “是啊,我也有些担心!”从一开始,王韶肩上的担子就不轻松,赵顼对她寄予厚望,此战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效果可都非同一般。王韶有压力,却也深知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成功了,名动天下,光耀门楣不说,还能够名垂青史。

  在动兵之前,王韶信心满满,认为吐蕃人虽说勇武,此战有些难度,但是想要取胜似乎不难。可是真正开战以后,王韶才发现情况比自己预料的要糟糕,很多事情都有一些棘手。战争的胜败,进展,以及代价和结果,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发生变化。

  压力不小啊!

  林昭也能体会到,因为王安石的事情,赵顼在朝堂上可以说是完败。这种时候,为了他的帝王威望,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熙河之战上。这种情况下,王韶怎么能没有压力呢?

  当然了,林昭也有,但是目的不同,期待的结果不同,所有心境自然也大不相同。

  “河湟那边没动静吗?”

  王韶摇头道:“目前是一片安静,没有丝毫动静,似乎有些反常!”

  林昭略微沉吟,摇头道:“不反常,董毡肯定也有自己的考虑,他是想要将河州从大宋手中抢走,据为己有。很显然,木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故意败退,未必没有向董毡施压的意思!”

  “该如何是好呢?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尤其是董毡若是突然出兵,那他们的实力可就壮大不少,而我们的兵力也不是那么充足!”王韶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是啊!”林昭也喃喃道:“是得想个办法?”

TOP

0
第五五四章 咽喉要地

  西军是宋朝三大主力禁军之一,人数不少。

  但是宋朝西北的边防线却很长,从黄河几字拐弯处的府州和麟州开始,一直到熙州,大致包含了后世陕、甘、宁三省,少说也有几千里的边防线。

  要防御的对象就更多了,麟州和府州一带除了防备西夏,还要提防着辽国,附近还有横山诸羌。至于环庆路则是防御西夏前线,虽说去岁西夏刚刚经历了无定河大败,却依旧是一只实力不可小觑的狼,即便是受伤了,一样也能咬人。

  尤其是宋朝对河湟吐蕃动兵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唇亡齿寒,河州与河湟是这样,河湟与西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河湟吐蕃在西夏背后侧翼,如果河湟地区为宋朝人所据有,会是什么后果?

  到时候河湟高原与陕/西诸路就会像一把钳子一样包围西夏,完全钳制他们。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不过是被限制了发展而已。但是宋朝和西夏是天生的仇敌,宋朝一直有灭亡西夏,收复国土之心。

  一旦形成这样的军事格局,宋朝人会坐失良机吗?从两翼一起对西夏发起攻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腹背受敌,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西夏是绝对不希望河湟被宋朝人占领的,毕竟以前河湟吐蕃偏向宋朝的时候,他们便十分恼火。要是真让宋朝人入主河湟,他们将永远沉浸在噩梦里,直到灭亡的那一天。

  西夏人有可能插手!

  那所谓的盟约根本起不了多大的约束作用,从动兵之初他们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必须要防备西夏人!故而环庆路,秦凤路都有大量军队驻防,根本不敢轻易调动,就是为了防备和震慑西夏,尤其是主将王韶不在的时候。就更需要小心翼翼了。

  这种情况下,能够调到熙河前线的兵力也不过三万人而已!

  而且汉人作战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分兵驻守,尤其是驻防城池。而吐蕃这样的草原民族却无所谓,翻身上马,何处都可以安家。这样一来,兵力还会有分散。机动兵力并不十分多。

  按常理而言,这些兵力单纯对付河州吐蕃是足够了。但是木征就是避而不战,你又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河湟地区已经进入秋天,如果战争继续拖延到冬天,严寒对宋军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这一点,吐蕃人都占便宜许多。人家的体质肯定更耐寒。再者便是粮食运输,沿着渭水的地方还好说,可以部分借助水运,即便是陆运,地势也比较平坦,可是再往前可都是山区和高原了。宋军的粮草供给也颇有压力,王韶怎么能不着急呢?

  林昭同样也很着急!

  此战的胜败。除了对大宋的意义重大之外,对他更是如此。

  获胜才会有声望和功劳,更为重要的是兵权。

  怎么才能掌握兵权?至少目前自己前面有一个王韶,他会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没有了王韶,林昭才能顺利接掌一切!

  可是该怎样排除这个障碍呢?

  有三种方式:第一,杀了王韶,自己动手,或者借吐蕃人之手;第二。说服王韶,收为己用;第三,将王韶光明正大的调走!

  林昭对王韶并无杀心,毕竟他当初帮助过自己。即便是有这个心,可想要谋杀一军主帅也是有难度的。毕竟主帅只要是运筹帷幄,并不直接上前线,这种这样下如何假手吐蕃敌人?如果自己下手。必定会引起赵顼的猜疑和天下人的不齿。林昭自然不会做这种冒险,而且得不偿失的事情。

  至于说服王韶,林昭没有那个把握!此人虽说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可他对仁宗皇帝有多少忠诚和感恩呢?反倒是赵顼。这几年对王韶多有提拔,并且委以重任,单单是这份知遇之恩就让王韶很忠诚。事关重大,林昭不敢轻易冒险。

  唯独可行的是第三种方式,光明正大的将王韶调走!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初期河州之战获得胜利,王韶返回汴京述职,并且接受皇帝的封赏才离开了。不过在那期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踏白城之战,宋军大败。以至于在河湟地区的诸多谋划全都付之东流,甚至对宋朝的国策与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了,这些都是另外的后话。

  对林昭而言,至少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当然了,还可以辅助一些其他手段,这些林昭已经让明月宗在暗中安排了。只是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河州之战获胜的情况下,哪怕只是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

  宋军很需要,王韶很需要,汴京的赵顼也需要,而最想要的莫过于林昭!

  故而木征这种避而不战的状况,着实让他很恼火。河州之战迟迟出不了成绩,对谁都造成了很大压力!

  所以必须要想个办法来解开眼前这个困局,只是该怎么办呢?

  “王将军,可有良策?”

  王韶摇头道:“只能想个办法让木征正面交战才行!”

  以前中原王朝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军主动之后深入茫茫草原,要做的就是寻找对方主力,然后与之激战。汉时的卫青是这样,唐朝对突厥也是如此,后世明朝蓝玉征蒙/古也是如此。

  “关键是什么办法才能让木征出来呢?”林昭沉吟道:“他不可能没有软肋,即便是他暂时的龟缩,避而不战,可是河州的一切他当真能完全不在乎吗?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搬走和掩藏的,肯定有什么他在乎的东西,一旦我们动了,他肯定会坐不住,出动出来的。”

  “可是……是什么呢?”王韶沉吟道:“河州城?那里是木征的基业!”

  “估计河州现在已经是一座空城,里面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外,至少青壮都撤走了。”

  “谩骂?抑或是撅了他老爹的坟?”想到这些低三下四的手段,王韶与林昭都轻轻摇摇头。虽说战场上无所不用其极,可那也要有效才行。木征的心智很强大,谩骂激怒他有用吗?至于他老爹瞎毡,或许死后直接天葬了。挖祖坟这种事放在中原很有威慑力和刺激效果,但是对吐蕃人而言,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在于,木征此刻最在乎什么?最想要什么,或者维护什么!”

  王韶和林昭都开动脑筋,头脑风暴,思索了许久,王韶悠悠道:“木征此刻最期盼的肯定是河湟那边的援军!”

  “援军……”林昭沉默了,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转眼那个念头却又不见了。

  “除非是董毡的援军不来了,或者是被我们打败了,那木征肯定会坐不住的!”王韶这番话很有道理,只是绕过河州攻打河湟,那是不现实的。无论如何,这场对吐蕃的战争,首先灭掉的只能是河州。

  不过,听到这里,林昭却豁然开朗,笑道:“我们虽说阻止不了,也歼灭不了河湟援军,可是我们能阻挡他们与木征合兵一处!”

  “东阳此话怎讲?”王韶瞧见林昭的神情变化,顿时有些小激动,看样子似乎是有办法了。

  林昭微笑道:“木征之所以避而不战,就是为了拖延时间,等董毡的援军,然后联合起来,壮大实力,再与我们一战。可若是我们能切断他和河湟之间的关系,阻止他们联合到一起,你说他会着急吗?”

  “东阳所指的咽喉在哪里?”王韶已经明白林昭的意思,这个咽喉之地便是木征最为在乎的,而且不能丢的地方。只要此地有警,木征肯定会坐不住!

  “踏白城!”

  历史上,木征和青宜结鬼章曾经联手在踏白城大败宋军,并且让景思立饮恨惨死疆场。而今林昭却动了心思,在吐蕃人布局之前,现在踏白城收点利息。

  “踏白城?”

  林昭这才道:“踏白城位于要冲之地,正好是通往河湟的门户处。当年我与木征就是在此处会面的,想必他看出来此地险要,十分关键,所以在这里修建了一所城池,名为踏白城!他并不知道,木征之所以如此命名,与他所骑的小白龙有些关系。

  “果然是个要紧之地!”王韶立即盯着中军大帐里的沙盘观察,沈括制作的东西那是绝对的精细,虽说踏白城是新修的,却也有标注!仔细观察一番后,轻轻点头道:“如果控制了这里,确实可以遏制河湟来的援军,木征应该不会放弃这里的。”

  “这就对了!”林昭道:“那我们就率军进攻踏白城,逼着木征出手,然后与之决战!如果我们动手快,可以赶在河湟董毡那边反应之前结束,然后据踏白城而御敌,继而遥望河湟,,进可攻退可守,不知王将军以为如何?”

  “果然妙计啊!”王韶连连点头,深刻觉得让林昭前来绝对没错。

  “只是有一点,必须要速战速决,否则等河湟大军赶来,与木征合围反攻,反而会有危险,毕竟我们是孤军深入!”

  王韶问道:“那何人率军前往合适呢?”

  “此战至关重要,我去吧!”林昭回答铿锵有力!

TOP

0
第五五五章 中秋大礼

  熙宁五年八月,汴京的桂花开了,满城飘香!

  八月十二,沐思虹临盆产下一子,是威远候府的第四个孩子,林昭的次子。

  虽说是庶出,终究是个男孩,丈夫的第二个儿子,沐思虹别提有多高兴了。

  毕竟相比于其他几位夫人,自己的出身地地位差了许多,有个儿子就不同了,不管是现在、将来,尤其是将来才能更好在后宅,抑或者后宫立足。不过她也很清楚,长子林鸿是柴敏言嫡出,深得丈夫和太皇太后疼爱,地位不可动摇,故而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如此已经很满足了。

  随后几日是八月中秋团圆之期,也是林昭长女秋宁生辰,虽有庆祝,但因侯爷林昭远在西北前线,故而略微有些遗憾,不是特别热闹!

  月圆之夜,众人都遥望西北,默默地位林昭祈求平安!

  尤其是沐思虹,更是望眼欲穿,期待着夫君回来看一眼孩子,尤其是给孩子取个名字。不过当喜讯传入宫中太皇太后曹氏那里的时候,老太太一高兴,便给次孙又赐了个名字,叫林浚!很巧合,与辽国太子耶律浚同名。

  当然了,对外只说舅老爷顾七赐名。毕竟顾七在林家的身份,相当于老太爷,完全有这个资格,不会引起什么人猜疑!

  “儿子,你有名字了,可惜你爹还不知道!”也正是因此,沐思虹反而有些伤感。多亏了其他几位夫人开导,才渐渐的开朗起来。不过一家人都期待着夫君能早些归来,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庆寿宫中的曹氏也是如此。十分挂念儿子,尤其他是在那种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战场上,心里更是放心不下。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前程,为了大事,战场必须得去,必须要历险。

  不过好在有两个嫡亲孙子出生。对老太太而言是莫大的安慰。尤其是柴敏言得空抱着林鸿入宫给她请安,抱着亲孙子的时候,曹氏别提有多开心了。那才是天伦之乐,真正的老怀大慰。

  或许曾经对赵顼和赵颢也有过,可是那两兄弟太薄情,曹老太太现在根本不想他们!

  ~~~~~~~~~~~~~~~~~~~~~~~~~~~~~~

  赵顼没来由地打个喷嚏,这个中秋他过的并不快乐!

  准确来说。从五月开始,他的日子就没舒心过。

  福宁殿已经修好了,可赵顼却不大愿意来住了,一走进来,就会想起那晚的情景。雷击已经在他心里留下了些许阴影,许久挥之不去!

  王安石罢相一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想想也是。坚持了五年的理念,却在老天爷和大臣们“威逼”下放弃。赵顼是那样的没面子,皇帝的尊严与威望都大受损失,尽管他想要努力弥补,效果却不十分明显。

  以前对他不满的主要是一些旧党官员,可是现在,这种风潮已经蔓延到了民间。一次雷击,便让许多人认定了是君王无道,甚至有人说皇帝的儿子之所以一出生就夭折,完全是报应。

  当皇城司将这些情报收集而来。颤颤巍巍呈递到赵顼面前的时候,换来只能是勃然大怒,以及咆哮之后无可奈何的苦笑。

  赵顼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深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很窝囊,很憋屈!中秋节的时候,他没有多少兴致,心里唯有两个小小的期盼。

  首先,希望向皇后和嫔妃朱氏能为自己生个儿子。并且平安养大;其次,便是希望王韶和林昭在熙河能轰轰烈烈的打胜仗,用边功和胜利来鼓励自己,来鼓励大宋的民心。恢复自己的声望和尊严。

  林昭离开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可河湟那边依旧毫无动静,赵顼不太了解前线的情况,但只是如此便让他心中有些不安,有些着急了。

  诚如所料,至少这一段时间,赵顼将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两个孕妇的肚子,和两个将军身上。生下皇子,对他而言是喜悦,却也只能是安慰,并不能改变什么现状。

  西北的战事才是最紧要的,直接关系到他的帝王功绩和威望。由此可见,这份寄托是何等沉重!

  王韶,林昭,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千万莫要让朕失望啊!看着西边的天际,赵顼有些望眼欲穿!

  ~~~~~~~~~~~~~~~~~~~~~~~~~~~~

  中秋,是汉家节日!

  不过在西夏也是受之关注的,尤其近年来汉家风俗越来越兴盛。

  甚至皇宫里也是如此,梁太后此刻便披着一件华丽的披风,独自望月!身后一张桌子上放着一盘子糕点,据说是叫月饼。是下面的臣子仿照汴京江南居酒楼制作的,然后进献给梁太后的。

  中秋,月饼,有团圆之意!

  可是梁太后此刻却倍感孤独,她是个寡妇,孤寂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虽说她养了许多的面首,经常寻欢作乐,但也只能满足时**上的**,心中的孤独却难以排解。党项汉子强壮精悍,能在床榻间给她足够的癫狂和快乐,可是大老粗的他们又有几个解风月,从精神上抚慰自己的心呢?

  知音难觅,知心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认命!

  即便是贵为太后,有些事情也是无可奈何的!此生注定了会是如此,梁太后只是冷笑一声,没什么可说的!

  不能享受男女之间的真挚的爱情也就罢了,可是亲情……

  西夏的小皇帝李秉常渐渐长大,是梁太后的亲生儿子,可是近来他发现,儿子与自己并不亲近,甚至还有些许的疏远与隔阂,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仇恨。

  年幼的皇帝与掌权的太后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古往今来已经有很多例子了。李秉承对梁太后的不满,根源就在这里。加之梁太后召集面首,生活不检点,小国主心里自然不乐意了,对他的母后自然也有些成见!

  尤其是渐渐长大,性格上开始出现叛逆。而梁太后又没有重视这些问题,并未曾给儿子足够的开导和关心,故而母子关系就越发的冷淡,甚至开始出现裂痕了。尤其是前不久,梁太后将侄女,也就是梁乙埋的女儿接到宫里,再次表示要让其成为儿子的皇后。

  这种亲上加亲的做法是为了巩固他们梁家的地位和权势,可是小皇帝却不希望。一个是不希望外戚太过强大,同时也是真心不喜欢这个表姐!

  梁太后却执意强行让两人在一起,结果可行而知……

  很烦!

  家事很烦,国事更让人烦恼!

  宋朝突然对河州用兵,这让西夏很紧张,他们看得出来的,宋朝的目标是整个河湟。

  对西夏有怎样的威胁显而易见,梁太后自然坐立不安了!

  至于采取什么对策,至少目前还没有!

  去岁庆州和无定河的两场失败,对西夏确实是重大打击,至今元气都未完全恢复,这时候自然不能贸然出兵!

  只能静观其变了!

  听说此番宋军的副统帅是林昭,想起这个人,梁太后眉间便浮起冷冷的恨意!绥州的诸多往事浮上心头,一时间让她烦躁不安!

  忘掉这个人!梁太后强迫自己不去想,随手抓起一个月饼塞入口中。味道不错嘛!宋人真是心细手巧,竟能制作出这样精巧的食物!

  她却不知道,此物正是林昭“发明”制作!

  ~~~~~~~~~~~~~~~~~~~~~~~~~~~~~~~~

  一轮圆月就在头顶,林昭瞧的分明,他知道今日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日子,更是长女的生日。

  如果在家,此刻一定抱着孩子,与全家人一起赏月欢笑吧!但是此刻,却身在数千里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月思念,遥寄思念了!

  思虹也该生了吧?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孩子长的怎么模样?还别说,家庭越来越大,林昭心里的挂念也就多了。

  但是感慨思念片刻之后,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战场上!

  确定了攻击踏白城,引木征出面决战的策略之后,林昭便主动请缨了。

  王韶作为主帅,主要是指挥作战,运筹帷幄,自然不会轻易率军出击。林昭作为副帅,如果坚持的话,也是可以如此的。

  但他不愿意,他更想率军出战。

  其实,踏白城的事情让景思立或者刘昌祚去都是可以的,但是林昭不想假手他人。

  他有很多的考虑,首先这是一个巨大的功勋,只要获胜,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对声望提高有很大帮助。

  同时,这件事至关重要,别人未必能办好。而自己是来过这个地方的,对踏白城,对木征本人相对更为了解,自然比较合适。

  同时,林昭和王韶都相信,木征绝对有眼睛在暗处盯着景思立和刘昌祚,只要他们有调动,肯定会被发现了,容易打草惊蛇。

  在兵力不是绝对充足的情况下,攻打踏白城,林昭更想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自己率军发起进攻,逼木征出现的时候,景思立和刘昌祚再立即合围上来,效果会更为显著。

  所以他亲自率军出击了,就在这个中秋夜,迂回许久,悄然靠近了踏白城!

  他要为木征,为王韶,为赵顼,更为自己,准备一份大礼,一份中秋节的大礼!

TOP

0
第五五六章 改变由此开始

  河州,也就是后世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正好处于兰/州的南方,往西不远就是湟水谷底。在宋朝时期,北边正是西夏,而西边就是河湟吐蕃,东方则是大宋王朝。

  地理位置何其重要,不言而喻!

  而踏白城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踏白城的规模并不大,东西长二百七十米,南北宽约一百五十米,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城墙高十二米,厚十米,用土夯筑而成。东、南、北有城门。

  有时候,大小并不重要,位置才是关键。

  踏白城的位置大约在甘/肃积石山一带,真正意义是扼守咽喉的要冲之地!

  两年多以前,木征在此处迎接过出使吐蕃的宋朝使臣林昭,意识到此地的战略意义,故而下令在此处修建城池。

  木征的初衷是用这座城池来扼守要道,防备西夏和河湟吐蕃。而今西夏人那边是不必在乎了,至于河湟吐蕃,也不需要防备,木征可是巴不得人家前来。

  为了给河湟施压,让叔叔董毡早点派兵前来救援,木征放弃了很多,任由宋朝军队驰骋在河州大地上。甚至连河州城都放弃了,但是踏白城却一直牢牢掌握在手中。

  不为别人的,就是因为踏白城地处要冲,将会是河湟援军到来的第一站。当然了,也是他与河湟联络前言要冲之地,要是此地有失,那么他与河湟之间的联系可能会暂时切断。如果绕道联系,必然要多费时日了。

  在战争如此紧张的时候。时间比生命更珍贵!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没了踏白城。即便是河湟援军到来,也必然被东西隔为两段,到时候也是各自为战,没办法统和到一起,联合作战。

  分兵有时候乃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对手实力强大,己方实力弱小的时候,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这是木征最为担心的问题。眼下牵涉到其中的各方势力,他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最经不起折腾。

  踏白城很关键!

  林昭在思索许久之后,才找到木征的这个软肋!

  他的初衷是想要攻其要害,让木征必须救援,然后被迫决战。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深入河州腹地之后,林昭更坚定了整个信念!

  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打败河州军,更需要抓到木征本人!

  因为深入了解之后,他们才发现木征在吐蕃人。以及诸羌部落中的影响力是何其强大?如果不抓住他,迟早会是个祸患。♀指不定哪一天他站出来振臂一会。又能组织起一支不大不小,却足以让人头疼的乱军来。当年南方的侬智高叛乱便是如此,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所以,河州的事情要想彻底解决,木征是关键,首恶必除!

  现在要做的就是逼迫木征出现,同时也是为下一步奠定基础。林昭已经意识到,突袭踏白城目的不简单只是钓鱼了,而是真的要发挥城池的作用。

  既然河湟吐蕃的援军尚未到达,看来是董毡略微有犹豫啊,那自己不介意顺水推舟,帮他们一把!

  想要阻止,让河湟吐蕃的援军晚一些进入河州,这对大局没有坏处。

  关键就在踏白城!

  所以,林昭主动请缨前来进攻踏白城!

  而且还是突袭,必须要突然袭击,一击必中。

  唯有如此,木征才会真的着急,隐藏在河州草原和山林间的河州大军才会出来。

  这是一份大功劳,林昭不愿意让给别人。他更担心另外的人把这件事搞砸了,至关重要的事情,还是自己亲自出马比较好!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些许危险,不要紧!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点冒险不足为奇。林昭一直坚信,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自己的大业,这点事情当真不算什么。而且自己的运道一直不错,想必这一次也不例外!

  八月十五夜,经过好几天的迂回之后,林昭带着一支三千人的骑兵绕到了踏白城附近的山林之中。大部分的主力被景思立和刘昌祚带出去了,余下的一部分则要跟着王韶镇守熙州,能够挤出三千人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尤其是还是清一水的骑兵,更是殊为难得。

  就攻陷踏白城,以及接下来的守卫而言,骑兵的作用很有限,某种程度上或许还不如步兵。只是采用的是突袭的方式,那么速递和机动性要求就很高了,唯有骑兵才能做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支骑兵队伍的战马全都来自于吐蕃。骑着吐蕃人喂养的马匹,去打吐蕃人,这种感觉似乎有些怪怪的。

  连日赶路,士兵们都有些疲惫,所以即便是靠近踏白城,林昭也没有立即发动进攻,悄然驻扎休整。

  首先一个,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中秋节!

  团圆的日子,将士们怎么能不想家呢?尤其是这些游子作战在外,情绪上多少会有些许波动吧!林昭本人也是如此,故而很体谅下面的将士!

  再者,此战十分重要,将士们需要恢复体力,以最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最充沛的体力发起进攻,才能一击必中。♀

  不止如此,还要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间点发起进攻。

  踏白城如此关键,木征肯定安排了人手严密守卫!不过连续多日之后,疲惫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一直没动静之后,警戒心会略微下降。不过天黑之后防备夜袭是肯定的,熬了一夜之后呢?

  拂晓之前是天色最黑的时候,却也是守卫最疲惫放松的时候,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会不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呢?

  林昭就是这样想得,打吐蕃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和将士们坐在树林里,默默地休息。抑或是啃着干粮喝着水。至于生火是绝对不能的。战马也是口衔枚。不至于轻易发起声响。

  李承带人悄悄地将林昭围在核心,排除一切危险。他们在林昭的运作下成功进入军中,成为林昭的亲兵,不动声色地加强的近身护卫!即便是在战场上,也会拼尽全力,尽可能的保护公子安全。

  不止近卫,明月宗的好多手下都暗中加入了西军,通过不同的方式朝熙州集合。就是为了给林昭提供支持。只是目前还用不上,或许说没有机会使用,林昭更不愿轻易在王韶面前暴露实力。

  一夜的时间,过去的很快!

  拂晓之前,天本来就黑,很巧合的是一晚上都高悬天空的月亮也被厚厚的云层遮挡了!河州大地,顿时陷入一片沉寂的漆黑之中他。

  当真是天赐良机啊!

  林昭哪里肯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当即起身,命令三千骑兵立即出发,对踏白城发起进攻!

  ~~~~~~~~~~~~~~~~~~~~~~~~~~~~~~~~~

  正如林昭所料,踏白城这里有一千河州守军!

  木征手中的兵力差不多也堪堪万人。如果和宋军硬拼,虽说他自信吐蕃勇士可以以一敌三。却也不敢冒险。

  即便是侥幸获胜,也会拼光他所有的资本!更大的可能是惨败而归,毕竟宋朝西军也不是吃素了,前不久西夏人的惨败便是鲜活的例子,所以他不敢冒险。也更加不敢分兵就把手各地了,唯有将兵力全部集中起来,才有可以与宋军一战的可能。不得不说,木征在游击战方面还是有些天分的。

  不过有些地方是不能放弃的,比如踏白城,这里对他格外重要!故而特意派了一千士兵,以及自己的弟弟木达驻守此地。

  不过他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弟弟在此等候河湟援军,防御似乎还不是关键。虽说也考虑过宋朝可能会偷袭,但木征又觉得,宋朝人用的是地毯式进攻方式,应该会从东到西逐步推进,目前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踏白城在河州比较靠西的位置,暂时似乎不会受到威胁!他却没想到,林昭花了整整六七天的时间,迂回千里,绕过了他的探查,来到了踏白城之侧。

  故而兵力不是很多,一千人守卫一个周长八百米的小城堡,实际上也不算少。只是守卫的森严程度实在不敢恭维,至少木达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总而言之,整个防御显得很松懈!

  尤其是天亮的时候,值守了一夜的士兵都有些疲惫,上下眼皮正在打架,故而根本没有注意到有人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城池。

  在防备比较松懈的地段,甚至已经有飞爪挂在城头,李承带着几个高手悄悄攀了上去。早在汴京的时候,林昭便设计了许多的特殊工具,来提高明月宗护卫们的战斗力。这些东西运用到军事中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日,便要以此来攻破踏白城。看着李承几个人悄无声息地攀上城头,林昭心中一动,如果自己能彻底掌握西军,是否要趁此机会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特种部/队呢?很多时候都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将来或许会有大用!

  心里还在想着,李承那边已经上了城头!

  几个正在打瞌睡的吐蕃士兵只觉得喉间一凉,随即便没了声息,唯有鲜血从喉管喷涌而出!

  南北的城墙才不过一百五十米,故而很快就摸到了城门口。李承几个人不再犹豫,立即发起进攻,迅速打开了城门!

  早已等候在城外的林昭哪里还有半分犹豫,立即指挥大军冲进了踏白城!

  大地在颤抖,河州之战的形势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

  木达是在睡梦中被吵醒的,听到隆隆的马蹄声,他的第一反应是在想,是不是河湟吐蕃援军到了?

  只是这个时间,未免也太……

  当喊杀声传来的时候,木达的睡意完全醒了,是有人偷袭!

  怎么会这样?是河湟吐蕃吗?青宜结鬼章也忒不仗义了……

  不过很快,他发现来的是宋朝人!

  宋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们不是还在东部吗?木达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脸的难以置信,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可事实就在眼前,木达也不算愚蠢,他很清楚宋朝人占领了踏白城之后会是什么后果?

  这样的话,宋军相当于是从东西两侧封锁了河州,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那么河州吐蕃会这样全部……

  木达顿时满身冷汗,他立即跳出去想要组织抵抗。

  可是他终究只是一千兵力,对方有三千!

  他们所倚仗的是这所比较坚固的城池,可是而今这种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尤其是大部分的吐蕃士兵还在睡觉,如何能及时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如果木达反应快点,立即率军从某一处突围还来得及!

  很可惜,他的迟疑造就了他们全军覆没!

  林昭立即下令封锁了三座城门,然后才带兵进入城内!

  踏白城内部的面积并不大,从修建之初就确定,这里主要功能不是住人,而是驻军!所以更像是一座比较大的兵营,宋军将士一进来,就立即控制了大部分的帐篷和房屋!

  当然了,遇到反抗肯定是格杀勿论!

  待到天明的时候,余下的六七百人已经被全部俘虏了,包括木征的弟弟木达在内。

  没有人逃出去,没有走漏消息,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接下来只需要巧妙地透露消息,宋军正在攻打踏白城,木征会是什么反应?

  当他赶到踏白城的时候,发现城池已经失守,又会是什么反应?

  一切都在预料中!

  当一切妥当之后,林昭也立即派人给景思立、刘昌祚传递消息,并且禀报给熙州的王韶。林昭这才有功夫观察踏白城,不得不说,木征还是很有眼光了。

  夯土筑的城墙还算结实,别看就是这个方圆不到两里的小土城,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可非同一般!

  若非木达疏忽大意,宋军哪里有那么容易轻松破城?

  不过既然这座小城握在自己手中,那么一切都不一样了!

  唉!木征啊,怕是你要失望了,踏白城因我而建,自然也要为我所用喽!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宋的历史不经意的拐弯,不过今天既然我来了……方向或许还是会有些许偏差,但一定是更好的方面……

TOP

0
第五五七章 穷寇莫追

  踏白城遭到宋军突袭!

  木征听到消息的时候,只觉得是晴天霹雳。

  踏白城有多重要他太清楚了,而今宋军扼守这里,等于是将河州的东西两端都堵上了。同时还阻挡了河湟援军的到来,自己当真要陷入孤身作战的状态?

  哼!

  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情况越发的糟糕了。

  木征连声冷笑,叔叔的如意算盘似乎也要落空了,还想着利用机会重新掌控河湟。似乎从一开始就忽视了宋朝人,这件事能否成功,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的!

  董毡没有考虑这个变数吗?不知道消息传过去,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木征没有责怪弟弟的无能和大意,就连他自己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宋军不会绕道攻打踏白城,有如何能责怪木达疏忽大意呢?

  宋朝人是以有心算无心,既然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千里移动,发起突袭,拿下城池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关键是现在该怎么办?

  出兵救援?

  似乎必须要这样做,尽管木征知道,此去可能会非常危险,可还是要硬着头皮,知难而上。也许这就是宋朝人的目的,不过自己始终避而不战不是个办法。

  与宋军一战,无论胜败必定损失惨重,更大的可能是大败而归。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如果现在不放手一搏,以后可能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眼下宋朝人刚刚占领踏白城。立足不稳,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起反击。至少是有机会可以得手的。如果等到宋军站稳脚跟,做好准备,那一切可就完了。最要命的是,关门打狗的架势已经形成了。

  如果自己这边迟迟没有行动头,等景思立和刘昌祚继续西进,与踏白城的宋军东西相顾,两边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与其到时候被人包饺子。拼死拼活的突围,还不如现在奋力一搏,反正代价是相同的。相比于必死无疑,而今还多了那么一丝生机,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木征一咬牙,打定主意,便立即率军驰援踏白城。

  而林昭早已经做好准备。将踏白城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守卫森严。至于俘虏,关押了少部分,斩杀了大部分。

  虽说杀降不祥,可有时候也没办法,毕竟踏白城只是这么大。三千士兵守卫已经有些拥挤了。还有三千匹战马,要是再容纳七八百俘虏更是不像话。而且此战艰险,自己带着将士们在前面打仗,后面却又数百的吐蕃人,万一要是有个动乱什么的。情况会非常糟糕。

  与其如此,还不如提前将这个风险排除。在战场上。对敌人慈悲就是对自己狠辣,所以这点决心林昭还是有的。

  尤其是针对强悍的异族,更不需要心慈手软。想想那些遭到抢掠的商队,以及无辜死亡的大宋村民,也便没什么顾虑了。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三千人守卫一里多的城池,压力当真不大!

  而且木征将踏白城修建的十分牢固,一般情况下很难攻克,而且他似乎还想要将此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其中储存的粮草也不少,坚守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当木征来到踏白城下只看了一眼就绝望了。

  当初修建城池的时候,是想要将踏白城作为自己的一个军事堡垒来用,故而修建的格外坚固。还特意储存了粮草,甚至还有些许武器装备。而今全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正好便宜了宋军。

  踏白城的规模不大,如果河州吐蕃能制作出一些攻城机械,想要攻陷似乎也是可以的。偏巧,河州吐蕃处于草原地带,习惯了野战,并无多少攻城经验。尤其他们地位尴尬,一直处于守势,根本没有进攻哪一位“邻居”城池的胆量和实力,故而也并未常备攻城器械。

  所以,看着踏白城的时候,颇有几分束手无策的感觉。现做攻城器械?河州吐蕃有没有这个技术先不说,这是需要时间的。踏白城凭着三千兵力,以及充足的粮草足以坚持许久。

  已经不是为他人作嫁了,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坑自己,活受罪!木征心里烦乱,当真不是滋味!

  就这么放弃踏白城?他可有些心有不甘!

  可是攻打,他做了尝试,根本没有多少效果,该如何是好?漫长的等待?围攻?抑或再次请求河湟的援军?

  关键是木征根本等不下去,因为景思立和刘昌祚的大军紧随其后,已经到了!

  这一遭想跑是不行了,交战是不可避免的。

  这才是宋朝人的目的,木征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想要全身而退已经没有可能,只能硬着头皮与宋军短兵接战。

  虽说野战方面,吐蕃骑兵占有优势,但是宋军在兵力上有优势。又是东西两侧联合夹击,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别忘了,林将军麾下可是三千精锐骑兵。

  当木征与景思立酣战之时,林昭率军从踏白城冲出去,直接攻击木征侧翼!

  首尾不能相顾,正面和两翼都遭到攻击,情况有些糟糕。

  其实宋军此战动用的兵力也不过两万多,只是木征的两倍而已。如果单纯是正面交战,以吐蕃人的悍勇,以及他们擅长骑兵草原野战的情况来看,以一敌二,也有一战的实力。

  但是从一开始,他们的策略就错了,被宋军两线夹击,两线作战。力量一旦分散,自然就显得有些弱势,人数上的不足就会更加明显。

  而宋军也有一支精锐骑兵来回穿插,让河州吐蕃冲散开来,如此情况下,木征当真占不到便宜。

  还有一点就是士气,因为踏白城被突袭,河州吐蕃这边奔来就着急,士兵有些慌乱。而今宋军从两边进攻,寻常士兵不知道兵力多少,只当是被包围了,心中惊恐,士气低落,也无心恋战。这种情况下,如何有与一路势如破竹的宋军一战的实力呢?

  景思立和刘昌祚都不是吃素的,他们看到这样好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当即调动军队,立即杀了进来,与林昭配合。

  木征见状,知道自己若是死撑着,说不定会全军覆没。如果完败,失去了最后的实力,那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完全的任人宰割,想要卷土重来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保存实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木征也算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可以做到壮士断腕,眼看着局势不对,便立即率军突围,想要闯出宋军的包围圈。

  宋军虽然是两线夹击,但兵力毕竟有限,想要完全将木征包了饺子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木征执着,就是想要决一死战,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或许最后能够全歼木征的主力,但是宋军也必定付出极大的代价,至少有半数以上的伤亡。这样的代价,林昭和景思立未必扛得住,宋军将士的心理也未必能承受。若是真的到了最后,鹿死谁手也不好说。

  无奈木征心里有小算盘,人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啊,就这么走了。率领一支精兵选择一处突围,宋军是阻挡不住了。

  面对如此结果,林昭轻轻点点头,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就这么一战,木征差不多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兵力,加上踏白城的惨败,现在带走的不过三四千兵马,已经成不了大气候了。

  最重要的是,一场急切需要的胜利已经有了,这就足够了。

  所以当景思立和刘昌祚匆匆而来,提出继续追击的时候,林昭却轻轻摇摇头;“穷寇莫追,木征虽然经历了失败,但手中实力不可小觑。他对这河州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我们,如果轻易追击,很可能会着了他的道,所以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虽说景思立和刘昌祚都觉得,木征刚刚遭遇大败,如同丧家之犬,既然有骑兵,是可以乘胜追击的。只是林昭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很多时候由胜转败就是因为轻敌冒进所致。眼下的局面已经不错了,如果一不小心再失败,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林昭素来稳重,有这样的说法,他们也是比较认同的。再者,林昭虽然年轻,却是宣威将军,副帅,还是个当红的侯爵。光是这些权势和地位便足以压住他们,提出的意见相当于是命令,他们不好反对!

  稳扎稳打,这点本身也确实没错!

  “除了这一层,我们还得小心河湟,消息传出去,董毡那边不可能没有反应,所以……”当林昭讲出这个理由的时候,景思立和刘昌祚纷纷点头称是,大局为重,不可因小失大。

  “木征虽说还有些气候,但是已经大不如前了,来日再追击就是了,反正河州已经在我们的掌控之下,他是跑不了的!”

  其实,林将军也觉得追击有一定可行性,他也不是个保守的人,有时候微微冒险是可以的。但是当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有一场胜利,算是给赵顼和王韶有交代,接下来就要看汴京的运作了!

  至于木征,晚点追击就是了,要是没了他这个敌酋,自己的功勋该从何处而来呢?

TOP

0
第五五八章 恭请圣裁

  木征就这样仓皇逃走了!

  从踏白城突围出来,一路上提心吊胆,直到发现宋军并未追击而来,他才稍微放下心来。

  说实话,宋军这时候若真是乘胜追击,自己这边士气低落,匆忙之间未必能够组织起反击。至少是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结果终究是糟糕的。

  可偏偏宋军就没有追击!也许是宋朝将领素来胆小的缘故吧!木征心里暗自猜想着,心中多少有些宽慰,觉得这是天无绝人之路,是上天对自己的怜悯和庇佑吧。他更加觉得,自己果断突围,保存实力是多么英明。

  若是连手中这点资本都没了,那可就真是一切都玩完了!

  今日不能反败为胜,未必明日不能卷土重来,汉人有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真是有道理。宋军没有追击,就说明他们也信心不足,这种情况下,反攻是有希望的。

  只是凭借自己手中一点实力,想要卷土重来是没有可能的,木征一阵阵的苦笑,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有时候即便是内心强大,性格坚毅,但是决定成败的始终都是实力。

  光靠自己不行,所以只能找帮手了!

  宋军占领踏白城,河湟高原那边该有动静了吧?

  ~~~~~~~~~~~~~~~~~~~~~~~~~~~~~

  青宜结鬼章最先接到木征大败,宋军占领踏白城的消息。

  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而且方式也太出乎意料了……青宜结鬼章迟疑了许久。才回过神来。默认了这个事实。

  最后。他嘴角一样是阵阵苦笑。这次的如意算盘是落空的,似乎还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意思!

  暂时不出兵,静观其变,左手渔翁之利,这是青宜结鬼章自己提出来的。单单是从整个想法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现在结果却大相庭径,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哪里?青宜结鬼章沉吟许久。才想明白。

  事情不是按自己的意志和期望发展的。

  变化!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变化。

  在他的设想里,宋军肯定按部就班的逐步蚕食进攻河州,木征坚守并且与之苦战,在他看来,这个过程怕是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可是事情哪里能这样一成不变?青宜结鬼章忽略了人的感情,以及处事风格。

  正是因为河湟吐蕃的拖延,木征才没有底气,不敢与宋朝硬拼,努力想要保存实力。于是乎。青宜结鬼章想要看到的与宋军不死不休的激战并未发生!

  宋军的推行速递加快了,这一点出乎意料。不过并不担心。青宜结鬼章笃定,不管怎样,木征肯定是有底线的,到了不能忍的时候,他肯定要出手。兴许会给宋军一个大大的惊喜,或许那时候就是自己介入的好时机。

  至于这个底线在哪里?应该是踏白城吧!

  青宜结鬼章也看出来这座小城池的意义和,心里暗自这样想着。

  宋军推行到这里还需要时间,那么木征也就有时间和实力与之对抗!先让他和宋军好好消耗一番最好不过……

  青宜结鬼章初衷不改!

  木征的力量必须要消耗,实际上这一点赞普董毡和阿里骨最为在意。青宜结鬼章更多的目的,则是想要让木征去探一下宋军的虚实。

  结果很快就有了,快的让他来不及反应!

  至少宋军的反应和策略让他很震惊,踏白城直接被拿下,木征一战既败。想要的结果出现了,可是超出预期的那一部分却让人无法消化!

  宋朝占领踏白城意味着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里不仅仅是关系到河州安危,宋朝人控制了踏白城,河州就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势力范围,河湟吐蕃再想收回,无疑是虎口拔牙!

  这样一来,河湟介入的理由和必要性就值得推敲了。即便是有心救援,但宋军已经占了先机,站稳脚跟,在想要赶走就难了。

  自己这边即便是出兵了,也会被挡在踏白城之外。

  踏白城往西就属于河湟的领地了,之前他和董毡,以及所有的吐蕃高层,都想的是将战场范围控制在河州。这样一来,不损害河湟吐蕃,同时也更加棘手了。

  如今看来,是没有这个可能了。

  宋军完全处在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而吐蕃则失去了河州这个屏障,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盟友——木征。

  青宜结鬼章想的是等木征败退之后,再及时赶到,这样合兵一处,顺势将木征的兵力收为己用。兵力或许不多,但是可以壮大自身实力,而且这些人对河湟的情况远比别人了解,作用更大。

  可是踏白城被占领,他还有和木征合兵一处的机会吗?两人各自为战,共同面对宋朝这个强大的敌人!其中的损害和弊端,青宜结鬼章这样的将才自然心知肚明。

  当然了,绕道多花些时间,或许能与木征联合。只是战场上时间是何等宝贵?再者,宋朝人会容忍木征来与自己汇合吗?

  在青宜结鬼章看来,宋军完全有乘胜追击的条件,可为什么偏偏停在踏白城不动声色呢?他很费解,尤其得知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林昭会后,心里就更没底了。

  怪不得宋军能这般轻松得手,原来是有林将军从中谋划主持,踏白城如此关键,是河州必救之处,林昭怎么能看不出来呢?现在才明白,一切都晚了,

  林昭用这一招逼木征出来决战,当真是恰到好处。青宜结鬼章最初便对林昭比较重视,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林昭远比想象的要精明。要可怕!

  只是他为何要放走木征呢?是胆怯?敢于孤身闯河湟。这种人会胆怯吗?稳重?这个理由似乎说得过去。但是……

  青宜结鬼章总觉得,事情似乎不是这么简单,林昭或许在掩藏着什么,可到底是什么呢?

  思索半天,却没有丝毫头绪。他哪里知道,即便是另有打算,林将军也是为自己的私事,鬼章将军如何能猜得透。

  倒是眼下该怎么办?这个成为一个很直接。很直观的难题。

  出兵吗?现在出兵,意义和起到的结果已经截然不同了。只是唇亡齿寒的事实并未改变,而今牙齿更冷了,必须采取措施。

  相信赞普心中会有决断的,还有他……木征既然逃走了,他会坐以待毙吗?想必还会来找自己吧!

  青宜结鬼章只觉得肩上的压力又大了许多!林昭,这个强大的对手已经出手了,比想象的更快,更厉害,自己是他的对手吗?

  听说木征的败讯。董毡的压力也骤然增加许多了。

  河州竟然这么不堪一击吗?竟然这块就败的一塌糊涂了?

  仔细想象,河州的实力如何他是知道的。只是没有这么薄弱吧?若是瞎毡没两下子,自己早已经把河州收复回来了。听说木征的才能跟在其父之上许多,那么河州的力量该比以往更强大才对了。

  结果……

  一切的谋划和期望全都落空了,直到此时,董毡才觉得自己好可笑,好自以为是!忽视了宋朝人,也有些太贪心,以至于出现了今日这样的局面……

  河州丢的太不划算了,不过终究还是自己做出的决定,怪不得旁人!

  这样子,似乎就说明宋军那边的力量更强大,而且策划者的谋划也更高!

  一想到这两点,董毡便有些着急了!

  踏白城是河州西北的门户,却是河湟的东大门,如今门已经被打开了。宋军据有河州的时候,目光是不是正紧紧盯着河湟呢?

  得陇望蜀,人总是这样贪心!

  董毡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宋军对河湟发起进攻,不过听说木征逃走了,仍旧有活动,那么这件事可能就被延迟一二。

  这一点十分宝贵!

  还有就是木征也很宝贵,只要他存在,自己暂时就安心了。只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出兵是肯定的,必须要给木征残存势力援助……

  只是到底如何操作,董毡不敢贸然。既然已经委任了青宜结鬼章,那就让他来负责吧!

  战术谋略好,对河州的情况又最清楚不过,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相信他一定能拿捏好的!

  不过,肯定也得等……至少……

  木征,董毡这个时候当真希望这个侄子能再次求援。这一次,一定义无反顾的帮他,后悔啊!当真后悔!

  没办法,宋朝人已经在事实上占据了河州,若是木征不求援,自己这边可是不好插手。哪怕是河州在理论上属于河湟吐蕃,哪怕木征是自己的亲侄子……

  师出有名这玩意,有时候太重要了!

  青宜结鬼章也为此伤神不已,这段时间,西北之地,注定了没有几个人能安生!

  ~~~~~~~~~~~~~~~~~~~~~~~~~~~

  不过,木征、董毡和青宜结鬼章烦恼的时候,至少林昭可以暂时松口气!

  踏白城初战告捷,一击必中!

  消息已经禀报给熙州的王韶,然后快马加鞭送到汴京,奏报皇帝赵顼!

  这,应该算是一个喜报吧!

  毕竟木征已经折损了过半的兵力,河州也事实上处在了宋军掌握之中,如果单纯只是对河州吐蕃用兵,如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报喜是必须的,毕竟是为大宋王朝开拓了两千里的土地!

  边功,这是许多皇帝梦寐以求的东西,开疆拓土,这件功绩是可以记录在史册之中的。名垂青史,成一代雄主!

  赵顼应该会很高兴吧!那么……

  王韶是个厚道人,在奏疏上已经林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功劳全都禀报上去了。

  至于林昭没有追击木征,应该是出于谨慎!

  虽说谨慎的略微有些过了,但王韶却能理解,说道:“东阳你做的对,前功尽弃不还,稳中求胜才是最好不过!

  “王将军能理解就好,当时我真害怕自己得意之下,轻飘飘的轻敌冒进,然后出什么事情……”林昭说的很诚恳,甚至直接承认自己骄傲得意,颇有几分自黑的意思。不过能够及时控制,那便是自省了。

  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当真实属不易!越是如此,王韶越发的赞赏林昭,木征突围的事情根本没有在意!

  王韶更不会想到,林昭废了这么大的周折,目的是他……当然了,只不过是让他离开就好了……

  “东阳,下一步打算如何?”王韶轻声询问,这样问是有道理的,赵顼的旨意可是说了。有机会的话,目标要对准河湟吐蕃。只是机会二字到底怎么说?哪里那么容易把控?这个当真不好拿捏!

  林昭也面露为难之色,说道:“其实按照目前的趋势,那河湟也是完全可以考虑的,只是如此一来战事的规模必然要扩大,需要增添的兵员、粮草、以及军械等……”

  战事的规模不扩大,投入的兵力不增加,我怎么有掌控西军的机会呢?林昭自然是求之不得,对吐蕃,开战就是了,而且是必须开战。

  “也是,如今是个机会,开了个好头,若是这次不动,以后再想动可就不容易了……”王韶这话很有道理,好不容易在河湟地区打开了一点局面。这次大宋要是不趁机对付河湟吐蕃,那么值钱的努力或许就白费了。

  比如河州,宋军当真能够长时间的固守吗?按照这个趋势,王韶心里其实是愿意继续打下去的,只是其中有许多的顾虑确确实实存在,故而暂时也拿捏不定。

  尤其是时机,借口,以及程度和方式,这些最是难以把握!

  王韶对林昭几乎没有什么防备,所以这些事情,他很乐意与林昭商量。林昭虽然年轻,见识和能耐倒当真是不差!

  不管王韶对自己如何,在大事面前没有那么多考虑,林昭必须为了自己的大事谋划。故而只是说道:“木征残部还没有完全料理清楚,要不先别着急,初战告捷的奏疏已经送去汴京了,这件事不若就恭请官家圣裁如何?”

  “也是,恭请圣裁!”王韶也是如此认为的,赵顼接到奏疏,必然会有诏命的,还是先听听官家的意思吧!

TOP

0
第五五九章 阵前换帅
                 
  报捷的奏疏被快马加鞭送到了汴京。

  看到捷报的那一刻,皇帝赵顼阴霾了许久的脸上总算是有了笑容。

  只是一封奏报,一场规模不大的胜利,但是在特殊的地方,特殊时期,意义可就非同寻常了。

  虽说木征父子一直有向大宋朝贡的经历,但那时作为一个异族番邦的行为,河州在这段时期是属于吐蕃的,而非大宋领土。

  而今王韶和林昭占领了河州的大片土地,从形式上而言,大宋国土面积增加了好大一片,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边功啊!

  开疆拓土,对于任何一个帝王而言,这都是莫大的功绩。

  对宋朝的皇帝而言尤其如此!

  纵观历史,诸如秦汉唐这样的盛世王朝,在对待草原敌人方面都很强势。秦有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汉有卫青北伐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唐朝大破突厥于阴山,李世民更有天可汗的称号。

  可宋朝有什么?

  北方草原不曾控,西域也丢掉好多年了,唯有中原一隅之地,甚至连本为中原故土的燕云十六州也收复不得。

  辽国和西夏曾经入侵,唯有苦苦支撑,始终反攻不得,岁币外送,以求和平。

  屈辱啊!

  也正是因此,使得宋朝落下个积贫积弱的状况,是中原王朝最懦弱的一段时期。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最终要湮没在异族的铁蹄之下。

  边功,似乎从未有过!

  所以,当开疆拓土的事实摆在眼前,哪怕只是两千里,是从吐蕃盟友手中抢来。同样让人激动万分!看似平凡,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完全可以大书特书!

  对赵顼而言更是如此了!

  在他之前的几个皇帝。太祖一统中原,奠定基业;太宗灭亡北汉。高粱河一战却大败,燕云十六州永远离开大宋!真宗皇帝更是不堪,辽军已经打到了黄河边,在战胜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仁宗是太平天子,几十年里相对安宁,却没有什么功劳。至于英宗。在位不过短短四年,毫无建树。

  而今到了赵顼手中,有了边功!

  大宋王朝第一次开疆拓土,赵顼能不激动吗?哪怕是木征残余势力尚未完全清除。河州也只是简单控制,但已经有一个事实存在了。他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向朝臣们,向天下臣民宣布了喜讯!

  定性是边功,并且还被捧得很高。只有这样,他赵顼才是大宋王朝开疆拓土第一君王!唯有如此,史书上才会大书特书!

  自从旱灾开始,王安石被罢黜,赵顼憋屈了太久。终于有功绩可以让他高兴,让他扬眉吐气了,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赵顼在朝堂上宣布捷报之后,立即表示,河州归属大宋,并且与熙州一起并称熙河路,随后还要举行庆祝活动。

  虽说有大臣们反对,觉得太过仓促,也臣子认为,木征尚未伏诛,依旧有很大实力,过于草率。

  但赵顼根本不在意,表示唯有尽快将河州纳入大宋治下,在那边的军事行动才能顺理成章,免除许多麻烦!仔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河州正式成为大宋王朝的一个州郡,那么木征残部就是叛贼,其他势力要插手,就是入侵大宋。无论是追击平叛,还是抵御外敌,都师出有名,顺理成章!

  只是如此一来,也算是彻底了激怒了河湟吐蕃!

  赵顼才不管那么多,这样的边功赶紧确定,自己的帝王实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才能成真,这太重要了。

  有心思灵透的官员注意到了这一点,顺势称颂恭喜,大拍马屁,赵顼心里更加受用了。

  既然是边功,除了是皇帝的功绩,也是臣子们的功劳。立即有大臣上书表示,应对参战的将士们加以赏赐!

  赵顼自然不反对,这本就是应该的事情。王韶立即被加封为定远侯,怀化将军,熙河路经略使。

  林昭已经是侯爵,人还年轻,立即加封国公似乎不合适,故而只是加封为云麾将军,河州知州。不过因功封子,侯府襁褓中的两个孩子都成了子爵,尊贵无比。

  景思立、刘昌祚等诸多将领都一一封赏,同时下令转运使前去犒赏三军。

  礼部员外郎郑侠上书,如此重大的功劳应当举行盛大祭祀,告知天地,并且太庙告知祖宗,。仪式隆重,才能显示大宋上国家荣耀与威严。

  正合朕心,赵顼看到奏疏,笑逐颜开。郑侠因为弹劾王安石的不良印象也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顿时,将原本拟定的庆祝活动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过,赵顼却怦然心动,这也是他想要的。只是之前不好开口,既然臣子提出来了,那么完全可以顺水推舟。正好,礼部尚书张宗益表示赞同,赵顼也就答应的更干脆了。

  满朝文武大部分都是明白人,都清楚官家的意图,虽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官家如此太过虚荣。只是毕竟是好事,官家既然有心,那就让他虚荣开心一回,故而并不反对。只是心中都隐约有些担心,河州之战尚未尘埃落定,就如此高调,如果有什么变故,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河州的压力不小啊!百官们都心知肚明,诸多将军加官进爵,在前线看似风光,可实际不容易啊!

  事情确定之后,有官员表示,既然是祭祀天地宗庙,禀报功绩,那么除了皇帝,是否也应该有前线将领回来述职,并接受封赏呢!

  这话倒是不错,赵顼也确实有这个心思!

  只是让谁回来呢?

  礼部的官员表示,最起码是将帅级的人物,否则如何代表熙河路前线的全体将士呢?祭祀天地宗庙,小人物实在上不了台面。

  按照礼仪的隆重程度而言,王韶和林昭似乎是最合适的!

  让林昭回来?未免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林昭的荣宠太盛,如果出现在祭祀宗庙的场合,似乎有些……

  哪怕踏白城一战是林昭亲自率军打赢的,可主帅始终是王韶!林昭也太过年轻,木秀于林,风头太盛反而不好。

  再者,王韶去西北数年,鞠躬尽瘁,功勋卓著,一直不曾回来过,赵顼也甚是想念,更想趁此机会给心腹大臣封赏和荣耀。

  恰好在这个时候,王韶刚刚得封诰命的母亲病倒了,甚是思念儿子!

  百善孝为先,朝廷也向来提倡以孝治天下,母亲生病,儿子也该侍候身边才是啊!尤其是王韶已经好几年不曾回家,情况就更加特别了。

  以前是忠孝不能两全,不过现在,似乎是可以两全其美的。

  赵顼听到消息,便下诏书,让王韶返回汴京述职,同时探望侍候生病的母亲!以全王韶一片孝心,也显得君王仁义。

  只是如此一来,熙河路前线的军务全都压在了林昭一个人身上!

  不过赵顼并不担心,林昭虽然年轻,但是能力摆在那里,河州初战告捷,也完全是出自他的手笔。至于忠诚方面,与王韶是同等看待的,都是自己的心腹!

  百官也无人质疑,云麾将军林昭的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不过熙河路战事何等重大,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是让人惊讶,也有些许忧虑。不过官家都无所谓,那旁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于是乎,熙河路经略使的职位便落到了林昭身上。因为王韶离开,环庆路暂时无人主理,另派其他前往也来不及。再者,只要王老夫人病情稳定,王韶过段时间还会返回,不宜另派他人,只得委屈林昭一并兼任。

  如此一来,环庆路、熙河路,甚至是秦凤路的军务全都落到了林昭一人手中!

  因为只是暂代,所以并未有人觉得,林将军过于位高权重。相反,还有许多人觉得,这是个苦差事!

  毕竟河州并未完全平定,河湟蠢蠢欲动,西夏也不安宁。如果西北前线出现一丁点的问题,林昭都难逃责任!

  看似风光,可实际上却是吃力不讨好!

  消息很快传到了西北前线,这个时候回京述职?王韶也觉得十分突兀,朝廷对河州初战告捷的庆祝活动未免也太着急了?至少在稳重的王韶看来,确实如此!

  木征有可能继续兴风作浪,河湟吐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手,西夏人是否会有小动作,这些都不得而知,如何能放心离开河湟呢?

  只是军命难违,皇帝的圣旨已经来了,不能违抗。汴京的庆典也已经准备好了,不参加似乎不合适,毕竟那是绝对的荣耀时刻。身为一个臣子,谁不想在这种时候名垂青史,荣宠万丈呢?

  最重要的还是王老夫人卧病的消息,王韶是个孝子,这几年都没有回家,哪里能尽孝。如今母亲卧病,再不回去可就枉为人子了。尤其是老人家年纪大了,若是一病不起,再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就……

  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可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所以,一接到消息,王韶便 忧心忡忡。几方面一综合,汴京是必须要回去的。

TOP

0
第五六〇章 机会来了
                 
  熙河路经略使!

  对于这个新职务,林昭是求之不得!准确说是王韶的离开,当真是太爽了。

  熙河路、环庆路、秦凤路三地军务全都落入他一人手中,这是林昭梦寐以求的好事。

  这意味着,西军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兵力控制在林昭手中了,虽说只是暂时的,却也意义非常。既然有了开头,那么就有可能在结束的时候变成永久。

  加上折家控制的府州,以及与清涧城种家的关系。西军已经有八成可以掌握手中,林昭怎么能不激动呢?

  至于压力,林昭坚信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过咱不怕!再者,困难有时候也意味着机会,把握好了,收获会很多。

  倒是王韶有些过意不去,说道:“东阳啊,官家有命,加之家母卧病,我得回汴京一趟了,熙河的军务就交给你了。”

  “王将军放心好了!”

  “木征未灭,河湟蠢蠢欲动,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王韶当真有些过意不去,现在回去的时候功勋卓著的英雄,光芒万丈的功臣。留下的却要承受压力,承担风险,当真是不划算苦逼。

  他不知道林昭正偷着乐呢!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委屈了林昭。虽说自己母亲生病了,可人家林昭的儿子出生都没能回去看一眼。

  “不要紧的,我会小心的,一定不会让官家和王将军失望!”林昭信誓旦旦的同时,还有些歉意。如此这般赶走王韶,当真有些对不起他。尤其是王老夫人的病情,王韶要是知道自己早已派人混入他家府邸,并且影响到了王老夫人的身体健康,又该做何感想呢?

  没办法,谁让你是赵顼的心腹呢?

  你必须走!

  “嗯!”王韶并未有丝毫怀疑。轻轻点头道:“一切小心!”

  林昭点头道:“代我向老夫人问候!”

  “一切拜托你了!”

  留下一句语重心长的嘱托,王韶就这么走了,他对林昭的能力没有任何质疑。只是觉得处境不好,压力很大。

  表面上林昭很凝重。但是心里却乐开了花!

  对于大军而言,虽说是阵前换帅,可影响并不大。

  副帅成了主帅,这有什么?何况上次的胜仗是副帅带着打赢的,林将军在将士们心中的威望和归属感是很高的,自然认同。

  所以,林昭很容易就将整个大军掌握在手中。

  “公子。第一步已经完成了!”狄青得知消息,心情也豁然开朗。

  “是啊!”林昭也松了一口气,轻声道:“比预想的要容易,而且也快了许多。”

  “王韶走了。三路兵马在手,西军已得一半……”狄青道:“只是终究是暂时的,除非王韶永远不回来……”

  “没了王韶有别人也是麻烦,所以必须要抓紧,赶在别人来之前。完成控制。”与时间赛跑的事情,当真不轻松。

  “嗯!”狄青道:“只是目前的状况还不行,赶在返回汴京之前,若是能坐到陕西路宣抚使的位置,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是一个短期内的终极目标。陕西路宣抚使总领西军,潼关以西的国土就自己说了算了。若是如此,也就有与赵顼一较高下的资本了。

  “在此之前要干掉河湟吐蕃才行,否则没有这个资格!”林昭的表情很平静,既然是开疆拓土,河州这一隅之地怎么能满足呢?

  就像王韶说的,对吐蕃人既然动兵了,那就要一鼓作气,直接拿下!一旦前功尽弃,河州之地得而复失不说,以后再想动手就难了。

  不说吐蕃人会拧成一股绳,防备会更加严格,单单是宋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习惯就让人很恼火。

  所以这次,必须要乘胜追击!

  富饶的湟水谷底,必须要成为大宋国土!

  至于出兵的理由和时机,相信吐蕃人会自己决定了,青宜结鬼章迟早还是要来的。

  ~~~~~~~~~~~~~~~~~~~~~~~~~~~~~~~~

  自从木征兵败踏白城之后,吐蕃那边就震荡不安!

  是否继续救援的事情上也再次风言风语!

  虽然赞普董毡还是坚持之前的决定,但是王子蔺逋比却再次提出,宋军目前的作战范围只是在河州,并未波及河湟。

  木征已经完了,没有必要因为他和宋军开战,给宋朝人进入河湟的口实。

  对此,阿里骨自然是反对的,没有借口,宋军就进不来吗?即便是自己规规矩矩,可若宋朝人想来,找个借口很难吗?

  太迟了,如果早点救援就好了!

  想起此事,阿里骨对青宜结鬼章有些小小的埋怨,什么坐收渔人之利,现在好了,人地两空了吧!不过这些埋怨他终究没好意思说出口,毕竟自己也曾经这样认为,只是事情发展的太快,超乎预期而已!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只能尽可能弥补了!

  赞普已经将这个决定权交给青宜结鬼章了,还别说,阿里骨当真有些嫉妒。这份信任与重用当真是难得,阿里骨也好想有这样的机会,只是那份责任自己扛得起来吗?那样复杂棘手的局面,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

  至少他不是很自信!

  毫无疑问,青宜结鬼章将会是吐蕃最优秀的将领,未来的大将。必须要将他笼络到身边才是,唯有如此,将来才有机会问鼎,并且坐稳赞普之位!如果他有其他想法,那么抱歉,只能……

  只是,阿里骨并未考虑的更深远。比如,吐蕃若是不在了,赞普之位又何在呢?

  已经在路上的青宜结鬼章猛然打个喷嚏,脸上的神色更凝重了。

  不能继续待在青唐城,不管木征有没有求援,单单是宋军占领了踏白城这一点,就必须要加强东部防御,青宜结鬼章又回来了。

  赞普让自己把握出兵的时机,可时机什么时候成熟呢?青宜结鬼章心中的压力着实不小!

  对面可是王韶和林昭两人联手了,没有一个吃素的!

  再者,木征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夜长梦多,拖延似乎也不是办法!

  宋朝占领河州的时间不长,立足未稳,立即发起进攻最好,时间越长,对自己越不利。

  尤其是宋朝建立熙河路,将河州纳入统治的消息传来,青宜结鬼章再也坐不住了!

  也就在此时,木征的使臣再一次出现在青宜结鬼章的大营里。很巧合,熙州那边竟然传来消息,宋军主帅王韶竟然回汴京述职去了。

  机会来了!

TOP

0
第五六一章 上兵伐谋

  王韶走了,青宜结鬼章还未来,林昭总算是有点空闲。

  这段难能可贵的时间,自然不能浪费,林昭打算做点事情。

  练兵!

  准确说是打造一支宋代版特种部队,林昭还特意取了个名字,叫大宋刀锋!

  至于用处,除了在战场上能否发挥重要作用外,将来的事情也会有大用。有备无患总是好的,用处多多。

  以前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奈何没有付诸行动可能,主要是限制条件太多,没有空间和权力。

  这一次,西军半数在手,西北之地无人管束,完全有权力,有可能来运作。

  这种军队的人数不多,控制在两千人左右,走精兵路线。

  很多明月宗高手分批投效,已经在军中多时,林昭现在总算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将他们召集在一起,成为刀锋骨干。

  一切暗中运行,滴水不漏,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然后再从军中遴选身强力壮,战斗素质过硬的将士加入,然后开始训练。

  很快,两千人就遴选出来了,由林昭亲自主持训练。

  所有刀锋战士首先被告知的原则便是忠诚和服从!

  忠诚,忠于大宋!

  不过这一点,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首先要忠诚于云麾将军林昭!

  再加上第二点服从,服从统帅的命令,就更加明显了。军中明月宗的骨干很好地发挥了引导和鼓动作用,没用几天,刀锋战士们全都归心林将军,惟命是从。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林昭的本意就是想要将他们打造成自己个人的私兵,将来的行动中会有大用处。

  所以首先就是要让他们绝对的忠于自己,听从自己的命令。和当年匈奴的冒顿单于用鸣镝训练骑兵是一个道理。到时候自己的剑指向哪里,他们就要杀向哪个方向。不管那里站着什么人!

  短期内想要直接让将士们完全效忠没有可能,只能徐徐图之。这样做只是给他们培养一种思维,在以后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最终成为根深蒂固的念头。只要经过一段时间。或许是几次实战,效果会更为明显。

  假以时日,他们会从心灵深处到习惯上完全忠于自己,服从自己,那时候就是真的为我所用了。有着两千人在手,林昭绝对是底气充足,对任何人怡然不惧。

  思想教育很重要。这一点绝对没错!

  接下来的便是一些常规的东西,比如战略战术,特种作战什么的。

  警校出身的林昭对这些比较熟悉,很快就制定出一套章程。狄青看过之后大为赞赏,同时也根据自己多年行军作战的经验,提出了诸多的补充和改良,使之更适合大宋士兵的情况。

  若非狄青而今不方便现身,林昭当真有请他来负责练兵的冲动。

  方案确定之后。训练立即开始!

  两千刀锋战士装备自然精良,坐骑都是河曲骏马,长短刀,随着携带的轻弩,钩锁。以及诸多小用具,小武器!

  随之展开训练,首先一个便是体能,遴选的时候便有要求,而今则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忍耐力,灵敏度这些更是重点。

  林昭专门挑选高手训练刀锋战士的拳脚功夫,刀剑砍劈,刺杀之术、箭弩射击、马上作战等诸多方面。还有诸如攀登、夜战、水中作战等诸多科目。

  就是想要尽一切可能提高将士们的战斗力,让他们适应在诸多特殊场合下作战,发挥独特作用。

  训练是交给李承一手进行了,刀锋战士作为自己的私兵,是绝对不容许其他人插手的。

  景思立和刘昌祚也只是好奇而已,林昭完全没有让他们参与其中。这两个人需要拉拢,但方式不是这样的……

  ~~~~~~~~~~~~~~~~~~~~~~~~~~~~~~~

  就在林昭的刀锋战士训练的如火如荼之时,河湟那边也终于有动作了。

  木征岂能甘心踏白城的失败?辗转于山林间的他很不甘心,一直想着要卷土重来。只是以他的实力,根本没有这个可能,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寻找外援。

  而外援只能是河湟吐蕃!

  即便是叔叔董毡不仁义,趁人之危想要吞并他,木征还是得装作不知道,装作不在意,厚着脸皮去求人家帮忙。

  这不是低三下四,而是能屈能伸,至此一点,便看得出来,木征是个人物!

  这次,木征派出的使臣没有去青唐城,而是在半路上拜会了青宜结鬼章。

  自从踏白城被宋军占领的那一刻,青宜结鬼章就坐不住了。虽说他认为宋军不会轻举妄动,可万一要是突然发起进攻,河湟危矣!

  必须要加强东部边界的防御,哪怕不救援木征,自我防备也是必要的。于是乎,青宜结鬼章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万吐蕃士兵。

  加之东部边界本身有了一万军队,河湟吐蕃的兵力有两万之多。不过,青宜结鬼章表现的十分低调,隐藏很深,外对的兵力不过万人左右。至于宋朝的探子是否发现异常,这就不好说了。

  取得联系之后,青宜结鬼章明确表示可以帮忙!

  他很清楚,宋朝对河湟吐蕃绝对是狼子野心,不参与他们就不动手吗?只要有心,制造个借口太容易了。

  与其枕戈待旦,辛辛苦苦的防御,还如主动出击。尤其是在河州丢失之后,河湟的东大门已经到了打开了,没有任何屏障。宋军只要有心,集中兵力,长驱直入不是问题。

  河州必须要夺回来,不能坐视,更不能承认宋朝对他的占领,否则河湟吐蕃的国防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不承认的方式便是收归己有,否则任何的愤慨都是无用的。趁着宋朝人立足未稳,早些动手。以免夜长梦多。

  对吐蕃而言,宋朝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人口多!

  有个三年五载,宋人便可以从中原往河州大量移民。这样便能站稳脚跟,再想夺回可就难了。如此。即便宋朝不大动干戈,也会一步步的蚕食河湟。

  青宜结鬼章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董毡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必须当机立断!

  所以,结果只能是——战!

  战场上一较高下,反正宋朝与河湟吐蕃之间早晚要撕破脸皮,既然如此。何必还要这样扭扭捏捏呢?迟早都是如此,必须客气!

  木征求援了,师出有名,吐蕃上下一心。好好与宋朝人玩一次吧!

  接到消息,木征自然很激动,他也知道,河湟那边肯定是着急了。这样也好,谁让你们之前一肚子鬼主意。活该!

  不过他们越是着急,就越是愿意帮助自己,至少结果会对自己有利,时间肯定不会很长。

  青宜结鬼章提出邀约,想要与他会面。

  木征没有任何迟疑。鬼章这个时候不会伤害他的,否则就等于将河州参与势力全都推到了宋朝一边。故而放心大胆地前往河湟,来到了青宜结鬼章的中军大帐之中。

  “木征!”

  “鬼章!”

  按理说木征是角厮罗的孙子,身份高贵,奈何而今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在统帅河湟大军的青宜结鬼章面前,不敢有丝毫托大!

  “宋军突袭,河州力量有限,不能抵挡,为今之计,只能请将军帮忙了。”木征将姿态放的很低,毕竟是有求于人。

  “木征头领严重了,河州本就是吐蕃之地,同为吐蕃人,守卫自家国土都是应该的。”青宜结鬼章这句话,等于是告诉木征,河州从来都是河湟吐蕃的领地,他木征必须归附董毡。

  “那还是得谢谢将军,木征身为河州部族首领,不能御敌,若非赞普派了将军前来,当真不知如何是好!”木征很爽快的服软了!明确表示自己服从赞普董毡,愿意归附。同时委婉地表达,自己到时候做个部族首领的愿望。

  “赞普爱惜子民,对木征首领也十分认可,此番战事失败,完全是宋人狡诈,与首领无关!”

  青宜结鬼章同意了,这样也算是各让一步!

  “将军有什么御敌之策吗?”

  青宜结鬼章并未回答,转而问道:“木征首领对宋军有了解吗?”

  “宋人狡诈!”

  这是木征的第一印象,最让他恼怒!

  “踏白城丢失,是我与弟弟失误。”木征摇头道:“若是与宋军正面作战,并不一定会输!却没想到他们用计,使我军落入去圈套……”

  对此,木征依旧很无奈!

  其实他的失败只能说是一着不慎而已,后面虽然看明白了宋军的举动,却无可奈何!

  没办法,这就是阳谋,你看的分明,却无能为力!

  青宜结鬼章笑了笑,不就是这样嘛!打仗有多少比拼的是军队的实力?至少一半实在比拼谋略和兵法。

  草原上无力之间的对决或许更普遍,但是与中原人作战,就必须要小心了。

  什么《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可是最为津津乐道的!

  小心归小心,青宜结鬼章相信,木征也知道这些,可是依旧未能避过。自己现在也很重视,就一定能够避过吗?

  一想到这些,青宜结鬼章只觉得压力巨大!

  不过压力再大,也得撑着,机会总是有的。未战便有惧意,这是兵家大忌,勇敢的吐蕃武士不会这样。反而因此谨慎了许多,避免骄纵大意,仔细说起来似乎还是好事。

  “将军可有对策?”这已经是木征第二次问起,毕竟从现在开始,对宋军的一切作战都是由河湟主导。青宜结鬼章才是主帅,自己注定了只能是个配角。出于自己尴尬身份的考虑,轻易诶都听从鬼章安排比较好,只是他不知他到底准备怎么办呢?

  青宜结鬼章淡淡一笑,说道:“有些想法,还请木征首领帮忙指正,拾遗补缺!”

  “好,愿闻其详!”木征也当真想要看看,赞普叔叔最为器重的年轻将领到底有什么非凡之处。

  “先看看眼下的局势!”青宜结鬼章道:“宋军主帅王韶虽然走了,但是王韶麾下善战的将领们都还在,宋军的实力也都还在。尤其是现在的主帅林昭,想必你已经领教过他的能耐了吧?此人我是见过的,虽然年轻,但是能力和谋略绝对不可小觑。而他也正是我们接下来最难对付的敌人。

  其二便是敌我优劣,我们吐蕃人擅长野战、山地作战,但是却不善于攻城,而汉人却精于守城。作战之中,必须要考虑扬长避短。之前林昭征战踏白城,王韶坐镇熙州,看似没做什么,可实际上却是运筹帷幄。而且还做了一件大事,他经略熙河,处心积虑多时,拉拢降服了不少羌人,还有我们的吐蕃人的部族,他们一个个的确实弱小,但是联合起来,就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不可小觑。”

  “是,确实如此!”木征很满意,至少青宜结鬼章对前线的情况是了如指掌。有了准备,才有大胜仗的可能。

  青宜结鬼章续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采取针对策略了。首先一个便是时间,王韶不在,林昭到底年轻,一人顾全如此大局,多少会有疏忽。若是王韶回来,他们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我们就更难得手了。所以必须尽快出手,而且是一战决胜负,定生死!

  你我联合,实力虽然壮大不少,但与宋军相比仍旧薄弱。所以必须还要加强自身实力,得寻找一些盟友!”

  “盟友?”木征问道:“西夏人?”

  “不错,上下西夏被的宋朝打的那么惨,肯定想要报复。何况,唇亡齿寒,河湟有失,对西夏而言会是巨大的灾难,想必梁太后和梁乙埋会有考虑的。”青宜结鬼章道:“临走的时候,我已经奏报赞普派使臣去西夏了。还有一个便是诸羌部落,你是角厮罗赞普的孙子,在河州威望甚高,想必能够胜任此事!”

  “好,木征一定尽力而为!”这时候,自然不能有推辞。

  “好,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事情!”青宜结鬼章道:“我军擅野战,宋军善守,若是我们去攻城拔寨,结果可想而知。想要取胜,只能诱使宋军出城,半路伏击!”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8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