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动作] 关于近年中国电影讨论(原创)

0

关于近年中国电影讨论(原创)

关于近年中国电影讨论

    从碟市上看,市场还是那么繁荣,不过可以看出很多华语片开始大量出现在市面上.中国电影多少有了些兴味儿了,近几年国内的电影人对记忆开始大规模的怀旧,他们用积压着的回忆讲述了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记得之前的<<蓝风筝>>,<<活着>>等等都用镜头去几路记忆,只因其社会环境,历史阶段的原因,想<<霸王别姬>>这样在国外获奖后回国勉强得以公映,王小帅,顾长卫,贾樟柯在阻碍记忆的对抗中,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打开了那一代人的内心,他们在作品中更多地在展现那个年代,那段历史对人们所做的.则把政治放在次要的位置,正如<<孔雀>>,李樯避免了很多政治符号,而去表现那些孩子的青春.贾樟柯让更多人知道了<<站台>><<小武>>,这些都是过程式的认知,要很多人,很多事去影响和改变的,能去证明历史的,也只有时间.苏童和王朔写的也是那些故事,当电影这个东西把这些放给人们看时,广知也简单起来.这样的全面是感观上的,自然一些东西只能更内敛地表达给观众.


     回忆这几年的中国电影,李安不可不说,<<卧虎藏龙>>在打开国际市场的同时,为中国电影人指了一条"明"路,美国人看中国的"江湖"多是一种纯粹对行为意识的观赏,哪怕到昆丁一样的着迷也是及其困难的,对文化的着迷更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做到的.有趣的是好像这一点早早地被张导发觉了,于是乎大量刀光剑影开始上了鬼佬们的屏幕,他们大呼过瘾并有意无意地送给张艺谋大堆的奖项和赞美之词.<<十面埋伏>>在国内的情况不用多说了,此时观众们在欣赏其画面的精心制作时再也不必去深思其内涵了,不久大量媒体娱记抓住时机大谈其"转变",这不是张艺谋的问题,而是观众的问题,张艺谋没有说过自己要怎么拍,拍怎么样的片子,是否和以前的作品一样,观众的定式把他送上了审判台,一部商业片,说到底也只是眼睛的一次性运动而已,又怎会迎来如此多的埋怨?说到这里让人不得不想起<<活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这些差异的存在,有人说是"钱"造成的,不是他本人无权来肯定,我们只能用客观说话,我只能说以前的<<活着>>被禁了,现在的纯商业电影大卖了,观众多了几万倍,不是张艺谋一个人所能控制的!他是个聪明人,是个很能跟潮的人,这也是他的才能.这种"转变"的确打开了国外市场,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知名度.更多的人愿意投资,这是市场的需要,不是百分之几或十几的文艺观众所能改变的.一个产业也是要靠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方式来壮大的.


    我一直认为商业片与文艺片都是需要的,只有其一的电影环境都是畸形的.受众群体的不同不会导致这个行业的单向发展.冯小刚前几年做的就有缓和环境的作用,他就在把你逗乐后淡淡地添上点生活的实意,这些作品都是优秀的,也是国家喜欢的,商家喜欢的.制度问题对商业片不是问题,商业片的问题在于钱.只有文艺片在制度边缘苦苦挣扎.记得以前91年的<<蓝风筝>>被禁,但田壮壮仍拍着自己的电影,《小城之春》像是另一个转折,前段时间的<<德拉姆>>记录着原著民族生活,原著民族人民的灵魂.他用自己的方式拍电影,赚钱不是目的,记录,展现,讨论生活及生命才是目标,没有炫目的光影,有的只有真实和真挚.这样的电影必然不是市场要的,好在不少人需要这样的电影,不少人仍然被这种朴实的力量打动了,这些小众作品也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获得更多的目光.<<可可西里>>这样的作品也是在这种坚持中渐渐出现在影院里,市场上的.


    托我国盗版及走私业的繁荣,大量国外电影进入我们视线,这与打口业相比又过之而无不及,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国的"电影检阅制度"对我们来说不起任何作用.这种地下的现象,我们乐在其中,甚至我不希望国外大量的电影得以成功引进,因为这对地下的市场是个不小的冲击,何况我们对市面上货的质量基本保持满意态度,引进不会像地下一样的自由,在拉高价格的同时也只适用与部分电影作品.很多优秀作品仍不会得到许可.多少会让人又吃不饱的感觉.从目前正规碟市看,可以找到大量且不同风格的电影,满足一般人是足够的,而我们仍然不能离开地下碟市的货源,所以引进对于我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用"电影等级制度"取代"电影检阅制度"的绝对权威性则会很大程度的改变整个环境,就像多数历史问题一样,制度问题成了根本,成了关键.一定会有人说大堆"我们国家的社会现状""我国民族的传统"等等之类的演讲.同时他们又将拍出一堆禁片的导演们拉上一个艺术家的位置.这更像是在为一种隐形的规范辩解,是在为上面遮丑,或者对行为的推脱.


    其实早该提及网络的问题,网络在电影上做的不比碟市差,正如为电影做的一样,这种简单广泛的方式很好的反抗着那些制度,也正是网络和碟市的共同努力,让电影在最广阔的环境交流着.那些观影的机会是多数人爱上电影的源头,也正是这种"开放"让人们对中国电影业的规则放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也有像李宏宇这样偏执的家伙大呼"杯葛国产电影----中国电影环境多半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决出逢生的货色.抛开此话的正确性,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不满一直存在,只是有多又少,有重有轻.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环境持续10年,20年或者更长,这是传重新认识,观念是容易变的,而文化是不能用"变"去行为的,而是要靠进步,这种进步不是用几次"运动"能形成的.市场的商业利益可能与艺术性要打上10几年的仗.世界一直对中国电影不断地认识,增加了解,当"世界大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是,我们也很难多国内电影产业作出客观,准确,全面的认识和讨论.一直觉得行业里少那么一些人-----能革命的人,这种革命不是要你去打,而是要你去救!可以说是用钱去救价值,也可以说是去用价值去救钱.有钱无价值,有价值无钱都是死路一条.要的是一种空间上的宽容,只有一个大的空间,才能容的下不同的,多样的的东西.


     我们看到很多人看够好莱坞救骂,看到美丽外表就骂,这都是可笑的,我在想如果电影环境真的变了(是说完全地改变),每个人,都能在影院里看到帕所里尼,巴拉斯,三池等等等等的片子,我也会疯的!所以就该谈到一个"适度"的问题,必经一个环境不是杂志,CD或DVD,可以有所选择性进行要与不要的决定.在"创造"的同时更多人要做的是去适应.在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依旧十面埋伏.我还是认为用希望的目光去看待他比较合适,一种缓慢的进步也是值得鼓掌的,对于意识形态的宣传品,对于生活本质的镜子,我更愿意去观望,不愿去聊谁尊谁卑.那些不错的宣传品也是可以支持的,那些照不出生活的镜子也是可以用力打碎的.


    最后我想用周黎明的一句话结尾:"王晶是吃不掉王家卫的,斯皮尔伯格也赶不走大卫-林奇的!"

TOP

0
可可西里不错,今年是疯狂的石头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0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