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九区》,含义深刻。

0

《第九区》,含义深刻。

在看过《第九区》半个月之后,对那些令人震撼寒心的画面依旧心有余悸。面对一个同样拥有智慧但处于弱势的物种,人类并没有放开自诩的广阔胸怀,而是将它们狠心的将其放逐到社会最底层,并给了它们一个暗含讽喻的名字“大虾”。在这个黏液与鲜血横飞的故事里,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末世感袭来,不是因为海啸飓风瘟疫最后审判的天火,而是人类的良心一点点被自己身上的心魔收拾干净了还满意地舔了舔嘴唇。 代入感
这部电影的海报贴满了北美地巴士站、地铁口,下方写着一个不存在的电话,上面说遇见外星人可以打这个电话进行报告,彼得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影片的前段通过新闻纪录片的方式开始介绍外星人降临并入住第九区始末,也是怀有同样的目的,通过快递的画面切换和旁观者生动的解说,展现大虾们令人作呕的生活习性、无可容忍的犯罪事实,让大家将人类的立场站得稳稳的。接着主角马库斯翩翩登场,平凡的外表,初接任务时的手忙脚乱,都将观众很好地伺候了过去,此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集中到对这种外星生物的猎奇之上,跟随着马库斯的脚步,略带怀疑地关注着这些颠覆原有形象的外星生物。
反讽与反思
古希腊的色诺芬曾经如此一语道破人的虚荣—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角色。在这个信仰迷失的时代,人又将偶像的王道赐给了科技,这证实了一个普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大家需要一个让自己觉得无限渺小的精神偶像,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个精神偶像高屋建瓴,遥不可及。在电影里,人类发现,原本因拥有科技王道的外星人“大虾”,突然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便以一种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的那种狂热,对它们进行清除。前面说到,影片前段观众都站稳了人类的立场,即清除这帮外形难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看到马库斯丑陋的欺骗伎俩后,你联想到了什么呢?是贩卖非洲的奴隶主们,还是为印第安人帖上野蛮人标签的西部拓荒者。当马库斯被流体感染发生变异后,科研人员向马库斯下手,要将他活生生的解剖进行研究,在医生手上的电锯声音响起时,观众们原本牢固的人类立场已经完全坍塌了,尽管荧屏上的事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
一个“人”的狂飙
马库斯在人类社会里被诬蔑、被歧视、被追击,最后发现,那垃圾满堆、蝇孽丛生的第九区才是自己身份能得到认同的容身之所。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至深,马库斯饥肠辘辘,只能买些“大虾”吃的猫粮来充饥。马库斯此时是在半人半“虾”的状态,这更能传递给人一个直观的信息,前面的画面中有“大虾”吃猫粮的镜头,是否就能因此判断“大虾”的低劣而剥夺它们的生存权利呢?这些疑问与外星人一家的遭遇掺杂在一起,使大家的立场悄然的转换。最后马库斯发飙了。以前在《律政俏佳人》中听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声音可能比其他所有人的声音更重要”与枪声一道响彻我的脑海。伴随着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是马库斯的觉醒,此时他能不能康复已经不重要了,他要把外星人送回家!!!

马库斯的际遇似是一个传奇,而他最后用金属做的花是对生命存在价值最好的诠释和点缀。

TOP

0
人性的特点都是排异己的,所以世上才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事情

TOP

0
我昨天刚看完报道,说好莱坞拍了很多讽刺外国人的片子,而且,在英语中,外国人和外星人好像是一个单词呀!

TOP

0
《第九区》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有意义的一部影片,导演杰克逊,已经彻底摆脱了唯低俗与商业的影子。
具有深意的一部片子,应该还是会有下文的。
没有了僵尸片的恶心,没有了魔幻片的渲染,只有对人本质的探求。
当然,片子的商业化还是带来了震撼性的场面效果。我很喜欢这!

TOP

0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特技看不出来假的痕迹,就真像纪录片一样,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记得西班牙有一部电影叫《死亡录像》,也是这种写实的,弄的也很真实很不错
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类型的了。

TOP

0
第九区是一个大系列中的一部分,大虾有独特的社会结构,类似于星际中的虫族。
给大家个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
http://www.douban.com/review/2332393/
彼得杰克逊监制,不得彼得是个鬼才。

TOP

0
我太讨厌那个男主角了。就一个懦夫。如果他坚强点的话,全世界都能赢了。

TOP

0
只不过把白人和黑人之间的故事,冲突换成地球人和外星人罢了~
美国人还是救世主!

TOP

0
最后还是不知道那两父子回到母星了吗?还会开着飞船会来拯救自己的同胞吗?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