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晚唐【作者:木子蓝色】(完本)

0
版主留言
fi62773490(2013-12-14 00:25): 请不要再让我给你捡漏,请认真更新!
  第684章 废除节度使

 
  乾符六年,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上元佳节,唐人最盛大热闹的节ri之一。每年到了这一ri,唐人朝野都放假三天,从长安到各地,都取消金吾宵夜之禁,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之为放夜。

  东北大行台也早颁下令来,今年上元节大假三天。

  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文官武将,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外出赏灯。从登州到辽东,东北道各城无不是车水马龙,人学士服汹涌,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早早就已经开始热销,为此户部尚书李让还特别拔出十万贯的款子,用来在这三天装饰辽东城与登州城等各城的节ri气氛。

  所以尽管从早上起就下起了大雪,但辽东城街头,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却依然是络绎不绝。家长们也任由孩子们穿着新衣,在街道旁堆起雪人,呼喊追逐打闹,并不制止。

  就连不时整齐列队走过的巡逻士兵,今ri也都穿着大红的棉袍,威武帅气。

  不过刚回到辽东城的李璟,却无法享受这一切。

  自成立东北道大行台以来,李璟将原来的六镇节度使通通升任大行台中任职,六镇节帅位置空出。

      李璟迟迟没有任命新的六镇节帅,下面的文官武将们却都一直盯着。到了现在,转眼已经年后,对幽州的小规模战争也已经结束。到了此时,李璟再也没有理由拖着此事了。

      大行台衙门里,大行台尚书左仆shè崔芸卿的目光停在堂上北面桌案上的一座自鸣钟上,钟的式样是玉雕的一匹俊马一只脚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上。整个钟的外壳以金雕玉琢,钟面是一个玉盘,标明了十二个小时。下面是一个玉摆,来回不停的摆动。

    “嘀嗒嘀嗒”的响声,时刻不停的响动着。

  这座钟,属于豪华型,是钟厂赠给大行台的。崔芸卿很清楚,实际上这钟厂是李璟的产业,不过收入却也都划到了大行台的财政之中,算是李璟的内库,不过内库中的钱一样是交给李让使用。  

      自鸣钟厂设在辽东城内,虽然招募了大量工匠工人,但目前产量还极低,但就算如此。开始生产后,去年半年内,自鸣钟厂也已经销售出了三千架自鸣钟,实现销售额九百多万贯,向大行台创造了一百多万贯的税收,自鸣钟厂也达到了六百多万贯的利润,真正是一座巨大的金山。   
  
      而且由于这自鸣钟乃是奢侈品,还要征收一笔奢侈税,且主要是销往海外,大行台新设的海关司,又要征收一大笔关税。而且这钟虽贵,但赚的都是有钱人的钱,丝毫不影响到普通百姓。   

      “铛!”半个小时一到,自鸣钟准时的自鸣响起,崔芸卿被惊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他还是觉得这自鸣钟每半个小时一次的自鸣报时,而且声音还这么大。

      他瞧了一眼李璟,发现李璟正坐在那里,等着他们的意见。   

     “兴绪兄,不知道你对此是什么意见?”崔芸卿没有第一个发言,而是先推到了李振的头上,让他第一个发言。  

      这倒并不是他圆滑,而是这次李璟召集左右仆shè、左右丞和六部尚书入内议事,要议的事情太重大了。事先半点风声也没有,进来后,突然就每人发下一份折子,上面居然是写的关于对眼下大行台内官职等的改动。

      按这上面说的,这次改动太大了,首先当下众人都盯着的六镇节度使之职将要取消。  

      取消百余年的节度使制还不是全部,这折子上所述的,尽然是要全面改革现有的官制和军制。这个改革极大,崔芸卿一时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李璟的意思。因此,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赞成或者反对。  

      李璟今天头戴着展脚硬翅幞头,身穿着紫sè袍衫,腰间系着一条玉带,脚下却是一双高筒小牛皮羊毛靴,端坐在椅上。

      李振一接到这份折子的时候,就已经一目了然,这个没有署名的折子定然是出自于郡王之手。他只是匆匆扫过一遍,便已经看明白,这个折子的本意就是为了削权、分权,如同以往对刺史的削权分权一样,这次分的是节度使之权。

      在这个折子上,李璟的改革方案写的很清楚,将取消节度使制度,改而在州之上设立行省。

      如今的东北道就属于行尚书省,不过品级上是大行台。而按这折子上,却似要建立小一级的行省。但却又与以往的行台制度不同,新的行省制度,代替原来的节度使,废节度使,却又并不设行台尚书令。

      而是要将原来总揽一镇事务的节度使职权一分为三,和原来州刺史一分为三,改为刺史、防御使和按察使一样,这个行省也是如此。

      新的行省,将设主管民事行政的总督一员,主管司法的提督一员,主管一省军事的都督一员。

      东北道将对现有各州进行裁撤合并,最后设三十州一百县。

      原来的六镇,则将改为五行省。

      五省分别为辽东行省,辽西行省,山东行省、北平行省、安东行省。

      现在的淄青镇和登莱镇合二为一,成为新的山东行省,下辖淄州、青州、登州、莱州、齐州五州之地。

      而辽东之地,则将以辽河为界,辽河以东、鸭绿江以北,一直到渤海扶余以南,包括辽东半岛,将划为辽东行省。辽东行省州县合并后,辖金州、建州、安州、辽州、铁州、溪州、沈州七个州。

      而辽河以西,西辽河以南、土河以东,燕山以北,辽西丘陵与契丹草原东部,将划为辽西行省。包括营州、锦州、宁州、阜州、扶州、科州、盘州。

      安东行省则是乌骨江以东,鸭绿江以南地区,包括原来辽东半岛鸭绿江口的岫州划为安东行省。包括清州、恒州、丹州、何州、仙州,其中何州与仙州都是后来从渤海国又割让出来的土地。

      北平省,则是燕山一带、太行以东、辽海以西之地。包括平州、蓟州、檀州、以及新打下的顺州、景州。

      原来的辽东之地,合并裁撤掉了几个州。

      六个镇与五个行省,本来区别不大,根本上来说,每个行省的地盘还要扩大了一些。

      但是,原来执掌一镇的节度使却被废除,改为了三督分领一省大权。

      可以看的出来,改制的核心就是分权。

      原来刺史的权利很大,但自从改制后,刺史只掌民政,连司法权也没有了,军权更加没有。

      不过各州的防御使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实权,李振看到这个行省改制后,便开始把目光重点放在了主管一省军事的都督这个职位上。州的防御使,没有真正的掌军实权,那这个都督是否有掌军实权?    如果都督依然实际掌握一省军权,那么这个改革变动的并不大。

      李振继续后翻,马上看到后面果然有他猜测中的内容。

      在废除节度使改行省设三督后,此次对于军制改革更深。

      新设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与兵部一起主掌军令军政事务。

      但这三个部门却又有不同,按折子上所叙述,改制之后,大行台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将主管大行台所有的军队,为大行台军队最高指挥机关,掌控东北道所有军队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五军之间互不隶属,每军统辖大约二十个营。五军都督直接隶属于大行台尚书令。拥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而参谋院,负责制订战略决策,处理防卫事务,并负责招募、检阅、调遣军队。参谋院拥有调兵权,不过没有统兵权。

      而兵部,经过改制后,所有的重要权柄全都分给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兵部将只负责武将的考选,主管团结兵、乡兵,管理仪仗、车驾,协调户部调拨军粮、军饷,负责后勤与装备。处理的是行政与后勤工作。

      而按新规定,握兵权则掌握在大行台尚书令的手上。每次军队出征,将由大行台尚书令任命将领统兵。且规定,各军统帅还得实行更戍法和轮调法,将领领兵最多三年,就须更换将领。而士兵戍卫三年满,也须轮调戍地。

      总之,原来大行台六省之中权柄最高的兵部,突然之间权利尽分给了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兵部只成了负责行政与后勤事务的清水衙门。

      新成立的参谋院相当于朝廷的枢密院,拥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

      五军都督府则相当于朝廷早期的十二卫,拥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

      大行台尚书令拥有握兵权,军队出征时,统帅由大行台尚书令任命。

      而在这一个统兵权、握兵权、调兵权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地方上的行省都督,虽有统一省之军事的名目,但实际上就和大行台里的兵部一样,主管的是一省的军事行政与后勤工作,管的是团结兵与乡兵。

      而且在这一制度下,非战时,军都以营为单位分驻各地,营以上将领则留在大行台所在地五军都督府。遇战时,大行台尚书令调将用兵,战事结束,兵归驻地,将军回五军都督府。

      而除此外,这次的改制,还有已经开始运营的监察厅系统,并各县的吏员改制。

      不过比起废节度使设行省,削兵部权,设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这几件重大改变,李振等人却没有心思去关注吏制改革了。

      一口气看完手中的折子,李振长松一口气,他知道,东北道又要经历一**变天了! 

[ 本帖最后由 fi62773490 于 2013-12-14 00:24 编辑 ]

TOP

0
  第685章 内阁

  李振仔细看完这封改制折子,沉吟半晌,开口说道:“郡王,职下有个问题。.”

  端坐于上首的李璟微微颌首,目光转向李振,笑道:“右仆射请说。”

  李振目光与李璟交汇,问道:“依此折子,则地方属州和行省的权利削减,集权于大行台。只是大行台左右仆射和六部尚书之外,又设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再设监察厅。此外这司法厅和检察厅却又是何机构?”

  “右仆射问的好。”李璟含笑道:“监察厅已经组建开始运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其职能作用。而这司法厅和检察厅新设,其职能也是十分重要。大行台中有有刑部,这司法厅与刑部相当,却并不属于刑部管辖,职能与朝廷中的大理寺相当,管理大行台辖下五行省三十州内的司法,在各州设法庭、各县设法院,专门处理司法诉讼纠纷。并管理州县监狱以及劳改农场。而监察厅,相当于朝廷所设之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可以风闻奏事,但没有司法权力。同时,监察厅还负责承担对贪腐案件的侦查及对公诉案件向司法厅提起检控。”

  李振略一思忖,便已经明白这监察厅、司法厅、检察厅这三个厅的职能了。监察厅是直属于郡王的情报与特务机构,司法厅则相当于大理寺与刑部的大部份职能,州县中的司法权,审案判案、羁押犯人等权利都移交到了司法厅中,司法厅的司法科、司法处、司法局分别隶属于县的县尉、州的按察使、行省的提督之下。

  而这监察厅,也就是御史台的职能,风闻奏事,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但却又比御史台的职权还大,还拥有承担对贪腐案件的侦察,以及对刑事案件的检控权。

  这几个机构的设置,已经越发的说明,自家的这位郡王已经越来越不顾忌朝廷了。开始真正的组建起自己的小朝廷了。这个变化,让李振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但隐隐有些兴奋。

  不过这改动,兵部尚书的权利分给了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刑部的权利又分出一大部份来给司法厅,这却是个值得思索的变动。

  兵部尚书敬翔现在有些惶恐,他原本是一镇节帅,提升兵部尚书,为六部之首。可转眼之间,兵部成了个只管行政和后勤的清水衙门,为六部之尾了。兵部改制他并不担忧,他担忧的是李璟突然这样改,是不是对他不信任或者什么,毕竟敬翔加入李璟麾下的时间不长,与其它高层总是差了许多。

  李璟坐在上首看出敬翔一直低垂着头,情绪不高,明白他心中所想。

  当即道:“新组建的参谋院,本王拟由敬翔调任参谋院参谋使,原兵部尚书一职便由王普升任。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都督,就由林武任左军都督、赵犨任右军都督,王重任前军都督,曾元裕任后军都督,林威任中军都督。”

  原本李璟准备五军各设两个都督,但考虑后,一时也没有这么多适合的将领,暂时就先只各设一个。

  这个提议,没有人反对,敬翔见李璟削了兵部权,马上把他提到总领调兵权的参谋院任参谋使,不由的心神一震,猛的抬头望向李璟,心中充满着激动。大帅终究还是信任于他的,这可谓是军方第一人的职位。

  李璟选择在这个时候改制,也是考虑良久的。大行台刚立,原来的六镇节度使调任大行台任职,算是升职,因此他们都没人反对。而这个时候,六节帅位置空缺,并没有人在职,此时裁撤废除节度使这个重要的职位,反对的声音就会很小。毕竟,原职的节帅已经升任了,有资格担任的武将,按原先的规定不能用武官轮不到他们,而文官方面,一来资历高的人少,二来反正现在也没人坐到那个职位。

  如此一来,最重要的节度使位废除后,接下来的改制就会顺利的多。

  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加上三厅六省的重要职位,一下子多出来许多,几位原先有资格担任节帅这个位子的文武,都能升职,大家也自然都会满意。

  随后,李璟又提出监查厅由公孙兰担任监察中丞,以李孟任司法中丞,以李维任检察中丞。三厅主官,统为正四品。

  对于李璟任用一个女人正式为官,还主掌着监察厅这样重要的机构,崔芸卿略有些反对,不过李璟提出公孙兰一直以来都主掌着原来骁骑司的事务的原因后,便也无人再坚持。毕竟,这个监察厅在众人看来,完全就是一个李璟的私人情报特务机构,他任用一个亲信之人也算正常。

  这几个职务任免过后,真正重要的还是五行省的官员任免。不过改制之后,行省地盘虽比节度使辖地还大,但已经没什么权利了。不过武将文官虽受到限制,但这也是一行省之地,还是十分重要的。

  李璟提议,将大行台治所设在辽东城,辽东城也改称辽阳。李璟兼任辽东行省总督,由傅文通任提督,周德威任都督。

  剩下的四省,李璟任命了萧定邦、韩安国、宋温、韩忠四人分别任东、北平、辽西、安东四省总督。四省的提督则将原来的四贤司空图、罗隐四人升任。四都督,则以宋希、刘健、徐成、崔德成四将担任。

  五省都督的任用,李璟并没有用刘守谦、张承宗这等心腹,其实也是因为这个行省都督实在是没什么权利了。

  把这五省三厅以及参谋院、五军都督府的主官似定人选后,李璟拿出了最后的一个计划。

  李璟的最后一个计划就是在大行台尚书省的权利中心之外,又以文华殿学士为基础建立一个内阁。

  历代以来,皇帝要分宰相权,往往都是用宦官来牵制相权。但是唐朝的宦官权势之大,祸害之深,却是让李璟无法继续这种方式。现在李璟的大行台,州和行省的权利削弱,权利集中到了大行台。左右仆射就相当于宰相,而且权利巨大。六部的权利也极大。

  李璟虽然建立参谋院分了宰相对军事方面的权利,但其它权利依然巨大。没有掣肘的权利,是不受控制的。

  因此,李璟想来想去,既然不愿意用太监来牵制相权,那么最后便起用内阁制。

  不同于明朝的内阁制,李璟的打算依然是坚持唐宋的宰相制度,并且以左仆射为首相,以右仆射为次相,以六部尚书为副相。此外,以文华殿学士选任内阁学士,充当明朝司礼监太监们的角色。

  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行尚书省有拟票权,而李璟拥有批红权,李璟不可能所有事务全部自己决断,因此这批红权会大部份交给内阁来按李璟的意思代笔。

  如此一来,最后六部拥有行政权,而左右仆射与六部尚书拥有议政权,但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李璟和内阁的手中。

  内阁学士品级比六部尚书要低,也不得兼任六部尚书与左右仆射和左右丞这样的尚书省职务。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六部尚书也不得兼任学士之职。

  如此一来,尚书省为外廷,而内阁为内廷,一内一外相互牵制,却又严禁宦官和后宫干政。

  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李璟的决策地位。

  要想争夺天下,李璟认为这些制度上的东西却是必须早早创立。越早创立,受到的阻碍越少,将来内部的隐患也越小。

  虽然这内廷、外廷的制度,必然会引来内外的争端,但自古以来,相权一直在减弱,而君权一直在上升,这种争端是无法改变的。而且李璟始终认为,有相互制衡的内外两廷,总是比一家独大,造成权相这种情况更好的。

  堂上众人,都是如今李璟小朝廷的核心人员,到此时,已经完全领会了李璟的这次改制的目的。

  分权和平衡!

  地方上有民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军中也有统兵权、调兵权、握兵权三权分立,现在就是大行台的核心,也开始把行政权、议政权、决策权三权分立了。

  不得不说,这位郡王虽然年经,但这一手却玩的漂亮,处处分权,其实也就意味着郡王处处的集权。

  财权集于大行台,兵权集于大行台,行政权亦集于大行台。

  李璟之下,左右仆射和六部这本来权势极高的职位,转眼间,就已经只有了议政权和行政权。

  攘外必先安内!

  这一直是李璟的治政理念,若是不能把内部打的坚固了。那么只知道一味的猛冲猛打,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如那些塞外部族入侵中原,多少部族军事上连战连捷,建立过政权,可最后能撑不过百年,甚至撑过五十年的都极少。

  晚唐五代的军阀更多,建立过中央政权的就有五代,可都没能撑过五十年。

  究其原因,李璟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一整个稳固的制度。

  如李克用,河东军勇猛无双,东征西讨几乎很少有敌少,可李克用四面出击,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手,事实上战略上的处境却越来越差,甚至被朱温杀到太原城下。

  朱温一世枭雄,以宣武四战之地而代唐建梁,但他一死,后梁也就成了昨曰黄花。甚至末帝朱友贞完全靠着天雄军杨师厚过曰子。五代的大小军阀情况基本差不多,大军阀下还有各个小军阀,乱的一踏糊涂。

  篡位兵变,跟家常饭一样。

  相对于急忙忙的去攻城夺地,其实李璟更愿意先内后外。

  只要内部稳固,就将无所畏惧,哪怕就是一时战败,也绝不会一哄而散。

  诸人听着李璟详细的解释着一个个的制革问题细节,便是崔芸卿和李振、敬翔、盖寓等人,也全都明白这个新制是必将实行了。

  此时众人心中想的,更多的是这个内阁将会由哪些人担任?

  毕竟纠缠于改制这种无实际意义的东西,大家更关注的还是之后带来的变动。

  大行台的左右仆射将相当于首相、次相,而这内阁学士中却也将有首辅、次辅。

  内廷、外廷,接下来将是真正热闹了!

  这个时候,反倒是武将系统的官员们已经气定神闲了。

  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的六个主官都已经拟定,五省的都督也拟定了。

  虽然按新制,以后营以上的将领非战时将不直接统兵,唯战时才由尚书令任命出征,且三年就要一轮调。但眼下是战争时期,各军主们却依然是可以直接带领着部下的兵马的,唯一的一点改动,不过是以后三年就要换个位置,而且以后军令是听参谋院而非兵部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说,刚刚郡王又补充说明,参谋院参谋使和中军都督这两个职位,将和六部尚书一样,加参政衔,成为相当于朝廷同平章事的宰相一员了。

  堂上的敬翔和林威二人的嘴角,不由的露出一丝微笑。

  能够加参政衔成为拥有议政权的一员,让这一文一武两位元老也不由的心情激动了许多。

  这个世上,哪怕如林威这样稳重之人,也无法真正做到视权利如粪土!

  讨论终于结束,一众文武退出大堂离开。

  李璟有些疲惫的靠在椅上,公孙兰一身宫装出现,端着一杯热茶递了上来。

  “三郎这次的改制触动极大,不过如果能实行,倒是极好的。”公孙兰事先就已经知道李璟将任命她为监察厅中丞,虽然说监察厅中丞是一个并不能真正管辖下面九司的职位,但能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正四品职,她还是十分高兴的。此生,也许是没有机会嫁给李璟了,但能这样跟着他,她还是十分高兴。

  李璟轻轻啜了口茶,笑道:“制度的改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今的节度使制度是断不能实行下去的,不如,早晚有一天,兵骄逐将,将强叛上。”

  “三郎难道信不过下面的将军们?”公孙兰有些意外的问。

  李璟摇了摇头,“这不是信不信的过的问题,而是当你把权利交到他们的手上,但却又没有足够的制衡能力时,这权力早晚会[***]。这是人姓的必然,好比小儿带着重金穿行市场,最终会引得人窥探。我们要做的,就是杜绝这样的可能,从一开始就防止。”

TOP

0
  第686章 帝国崩溃


  公孙兰站在李璟背后,一双如葱似玉的双手正按在李璟肩头帮他按摩揉捏。

  力度不重不轻刚好,李璟微闭着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闻着那股如兰似馥的芬香,李璟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三郎欲以内阁来取代宦官干政乎?”

  李璟闭着眼轻轻嗯了一声,历史上,中国有三个朝代宦官祸害最大,分别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但不论是东汉还是明朝,这些太监与唐朝的太监一比,那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自肃宗之后,唐朝皇帝几乎都是由宦官所立,皇帝成为太监们的傀儡,甚至其中还有两个皇帝被太监所杀,其中连元和中兴的唐宪宗都是死于宦官之手。

  而且唐朝宦官专权,宦官所掌的北司压在宰相们的南衙之上,手中更掌握着朝廷的禁军部队,可谓是生杀予夺,皆在宦官之手。

  晚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是毁灭唐朝的两个巨大毒瘤。

  李璟既然深知这两点,自然不得不防。

  太监能够干政,很大原因还是由于皇帝需要制衡宰相们的权利,结果开始任用最亲信的宦官,最后导致宦官干政。

  因此,要想杜绝宦官干政,关健在于有人能代替宦官的这个角色,帮助皇帝平衡宰相的权利。想来想去,李璟决定新建一个内阁,来取代这些宦官平衡相权。

  但内阁又不能太权重,不然最后就会完成成为党争。而党争同样是毁灭唐朝的一大祸害。

  思来想去。李璟最后仿明前期设内阁学士。

  不过这个内阁与明朝的内阁又不同。李璟设立的内阁其实相当于明朝的司礼监。

  内阁学士共设九名,全部选用那些极有才名的文人担任,品级设为正五品,比起左右仆射的二品,六部尚书的三品要相差很远。内阁学士为李璟的顾问,有顾问咨询与劝谏之职,同时还担任经筵进讲之职。最为重要的,则是他们将按李璟的意思。对尚书省上交的所有奏折草拟意见进行批复。

  所有的奏折先交到内阁汇兑,内阁呈交李璟过目,再交到尚书省负责草拟意见,然后再由内阁报呈李璟批准,内阁按李璟的意思代笔批红。

  尚书省掌票拟权,内阁代行批红权。

  为了防止内阁专权,所以任命的都是一些极有名望、品格端正的文人学士,并且他们的品级不高,设定为正五品,远低于尚书省一众官员。更关健在于。内阁学士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再次任职必须相隔三年以上。

  不让权利久掌握在一人手中,这是最佳的制衡之法。

  第一批内阁学士李璟已经拟定了人选,这几年来,由于登州的繁华,以及重教,崇文,大量的士人涌入东北道登州等地。其中有许多都是此时极为名气的文人诗家。

  有一部份已经出仕东北道,但也有一部份暂时只是在文华阁中担任着顾问咨议的闲职。

  这一次,李璟就从其中挑选了几人为内阁成员。

  如今的内阁名单是罗邺、曹邺、许棠、喻坦之、聂夷中、李洞、郑谷、周鹞、皮日休九人。

  原本李璟还打算任用崔致远和杜仲武二人为内阁成员,但一想他们的外戚身份,最后还是不想开这个头,而只选了九名名望很高的文人出任内阁成员。

  这些人都是如今名重一时的文人,一部份也做过官,少部份屡试不第,但名声不错。

  其中的曹邺,大中年间进士,先后担任过天平节度掌书记,太常博士,吏部侍郎、洋州刺史。后来辞官归里,如今迁居登州。李璟亲自拜访过他,交谈过后觉得这人不但有文名,对于政务方面也很熟习,因此,已经决定任曹邺为内阁首辅,然后以在济州担任过县令的罗邺为次辅。

  文人们爱惜羽毛,特别是这些名士,内阁学士的官职不高,但权重。不过比起普通官吏来,这些人弄权的可能性更小些。

  李璟如今拥有五省三十州一百县,必须有一个强力的中央朝廷,虽然万事草创,但却是必须经历的。

  听李璟有些倾诉似的讲解了一番新制后,公孙兰倒也弄明白了不少。

  “崔李二位仆射与六部尚书及诸位大将,他们看来也是支持三郎的新制的,相信,有大家的支持,这个新制能迅速的推行下去,很快见到成效。”公孙兰安慰着李璟。

  李璟点了点头,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改制触动的利益并不多,李璟也确实不用太担心。毕竟,他的这支军队,其实一开始就是一支新式军队,虽然后来收纳了不少归附军队,但历经整编,已经溶入其中。正因如此,这是一支与其它藩镇和朝廷禁军完全不一样的军队,李璟才有把握这个时候推行新制。

  二人说着话,便听到外面赵江报道:“郡王、公孙中丞,外面有监察厅来人。”

  公孙兰立即出去,片刻之后拿着一封信走了回来。公孙兰任监察厅中丞,还兼任着第四司调查司的郎中,负责分析汇兑情报,并协调各司情报共享。

  公孙兰进来,将信递给李璟。

  李璟接过信,这信筒已经打开,取出书信,上面却是一封密信,由阿拉伯数字和汉字以及各种符号组成。不由的苦笑的还给公孙兰,情报系统内的信件传递,用的还是他当初设计的密码暗语。只是就算如此,此时他面对着这封鬼划符,也是一字也看不懂。

  “这是刚从长安传回来的情报,是用飞鸽和快马以及快船一起传递的,从长安到这里,只花了两天时间。”公孙兰轻笑着说道。

  长安到新更名为辽阳的辽东城。距离三千五百里之远。这信却能在两天之内送到。真是了不起。看来其中监察厅的飞鸽系统居功至伟。不过能动用飞鸽、八百里加急、快艇送来的信,里面的内容肯定不会简单。

  “是什么消息?”

  公孙兰认真翻译过后,脸色也不由微变,向李璟道:“驻守东都的汝州招募士兵因上元节赏赐太簿,在兵马使李光庭的率领下做乱东都,烧安喜门,焚掠市肆,由长夏门去。紧接着。河中再次军乱,河中都虞侯王重荣作乱,剽掠坊市俱空。”

  听到这个消息,李璟也不由的皱了皱眉。不久前朝廷在汝州南设立的溵水防线刚刚不愧自散,忠武军节度薛能兵变被杀,忠武军一分为三,徐州的感化军将士被杀三千,其实将士已经逃回徐州。连防线的最高指挥官郑、汝把截制置使,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都害怕忠武军反戈,已经率军撤离。

  这个时候。河中又一次军乱,连东都都乱了。

  “黄巢渡过淮水在泗州歼灭曹全晸后。遂入颍、宋、徐、兖之境,所至吏民逃溃。目前已经攻隐汝州南申州,并轻松渡过溵水防线,已经夺下汝州,直逼东都。”

  “朝廷什么反应?”李璟问。原本东都这边有崔安潜在,李璟认为黄巢不能讨到好去。可是现在看来,黄巢没有动手,在汝州、陈许一带的溵水防线的几万人马就直接崩溃了。崔安潜现在在东都,后面是河中王重荣乱军,前面是黄巢在进入河南后又一次膨胀起来的三十万军队,压力很大。

  “朝廷以河中节度使、同平章事李都为太子少傅,以王重荣权加河中留后。以周岌为忠武军节度使兼许州刺史,以秦宗权为蔡州刺史,以鹿宴弘为陈州刺史。”

  李璟不由的冷笑一声,周岌、秦宗权、鹿宴弘等人杀节度使、刺史自立,朝廷现在不但不敢追究,反而正式承认了他们夺来的职位,这说明朝廷现在已经极度空虚了。而河中做乱的王重荣,也成功的赶走了原节度使,自己当上了留后。

  内忧外患,哪怕这几年朝廷有过改善,但到头来,结果还是一团糟啊。

  “朝廷下旨,召河东节度使郑从谠以河北西面招讨使职移交阴山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召其率本道河东军,并大同军节度副大使辛谠、振武军节度使于琄、天德军节度使赫连铎、夏银节度使拓跋思恭,河阳节度使李涿,六镇各率本镇兵马南下讨伐黄巢。”

  李克用居然成了河北四面行营招讨使,朝廷赐权节制安庆、萨葛、契必、鞑靼、奚五部骑兵,全面负责对河北叛军的围剿。

  “黄巢传檄各镇,‘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三十万军直杀向洛阳,齐克让与之相战,所部一战即溃,洛阳之地,眼下崔安潜只有两万余兵马。郑从谠等人远在河东,一时难至。天子已经下令崔安潜与张自勉、杜慆等放弃东都洛阳,退守潼关,以保长安!”

  李璟听到李儇居然下旨让东都的放弃洛阳,退守潼关,以保长安的时候,也有些觉得不可思议。洛阳虽然在安史之乱遭到破坏,但依然是中原大都,其防御力不言而明。更何况,虽然溵水防线失守,齐克让又兵败了,忠武军军乱,河中军军乱,可崔安潜手里依然有两万余人。河阳军也就在洛阳黄河对岸,只要能据城坚守,郑从谠等六镇官兵也能迅速赶到。

  可现在天子却下令放弃东都,原因不言自明,他们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小命。坚守东都虽然也许能守住,可若黄巢直攻潼关,一破潼关可就是兵临长安城下了。这个时候,洛阳虽好,也不及长安万分之一了。

  只是他们难道没有想过,做为大唐的东都洛阳一但陷于敌手,会造成怎么样的震动?

  一想到这里,李璟也不由的有些胸闷,心烦意燥。虽然他曾经期待过这一天的到来,但当这一天真的就要到来的时候,李璟心中却依然有股难言的烦燥。

  大唐帝国,就要毁灭了!

TOP

0
  第687章 十二道金牌

 
  “就凭你们也妄想螳臂挡车,真是不自量力,一群贼囚,统统拖下去砍了!”

  一面白色大旗之下,数名魁梧军官坐在高头大马上,冷冷的看着被拖到面前的十几个狼狈不堪的官员。这些人衣衫不整,脸上还有一道道鞭痕,都是宋州拓县原来的朝廷官员,今日城破之后,最终被搜了出来。

  白旗下的黄王麾下大将,前军游奕将军朱温手按着长剑,语气冰冷的说道。

  数名‘义军’士兵上前,拖着惨叫哀求的一众官员下去,充耳不闻。

  朱温长呼了一口气,目光四顾,周围白色旌旗飞扬,连绵不绝的后续队伍正不停的赶来,身着银甲背插令旗的传令骑兵在队列间飞驰,传递着军令。

  这里是宋州陈州之间,是宋州八县最西南的一县拓县。

  义军攻下泗州之后北上,连破申州、汝州。朝廷的溵水防线已经不战自溃,忠武军分裂为三,眼下蔡州秦宗权、孙儒,许州的周岌,陈州的鹿宴弘、王建等人,都各自退守州城,据城不出,任由黄巢大军经过。而感化军被周岌屠杀三千后,余者仓惶逃返徐州,泰宁军齐克让连夜退走,结果与黄巢军遭遇相战,一战又溃。

  一时之间,除了洛阳、郑州方面还有集结的唐军,其余各地的藩镇军队。都已经在黄王的一纸檄文之下。各自据州而守。不敢出击。

  黄巢一面率军继续直逼东都,一面派朱温率部劫掠宋、汴,为大军搜集粮草,同时威慑陈、许、蔡、宋、汴诸州,同时威胁东都东面,遥想响应河北叛军,给洛阳守军造成更大压力。

  朱温自汝州出发,经许、蔡、许三州。原忠武军各将无一迎战,任由朱温率军席卷而过,劫掠大量粮草,以及掳走大量青壮。正月十五,朱温进入宣武军境内,穆仁裕不但没有提前派兵防守,反而把宣武军调回汴州防守。

  朱温进入宋州境内,只一日,就把拓县攻破。

  再次将拓县洗劫一空,并把青壮男子都强征入军之后。朱温现在手下足有五万大军,其中战兵万员。

  拿下拓县。朱温在此大肆赏赐诸营,使得所部士气高昂。

  三年前朱温从徐州赶来宋州,在宋州投入了李璟的镇**中。甚至在宋州一度与王仙芝、黄巢生死拼命,他还在这里遇到了这生永远难忘的女人。如果没有那些意外,他也许会成为一名不错的镇**军官,或者,现在他都已经是一个兵马使了也有可能。

  时间不能倒流,世间也没有后悔药。

  他与王仙芝、黄巢生死拼杀过,他曾经是李璟、穆仁裕的部下,与镇**、忠武军、宣武军等并肩杀敌。

  他曾经是宋州人眼中的勇士,是英雄。

  但现在,他却是一名‘义军’,一个草贼。

  三年了,随着黄巢转战大江南北,中原岭南。从河南杀到河济,从河济杀到徐泗,又杀到淮南,再到山南、江西、两浙、福建、岭南、湖南、江西、淮南,最后又杀回了中原。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是在一天天的杀戮奔波之中度过。

  无数次攻战之时,差点命丧战场,可最终他活了下来,只是身上多了许多疤痕。

  在这三年里,朱温也凭着自己的拼命和本事,最终一步步的从义军之中爬上了上来。三年来,义军中许多原来的高级将领,有些战死,有些病死,有些被俘虏,有些投降。

  朱温没有战死,也没有投降,最终成为了义军中的一员高级将领,手上有了一万精锐之兵。

  黄巢现在对朱温很信任,虽然他还比不上林言、黄邺、孟楷这些人,但也已经算是义军中的核心将领了。他手上的这一万多精兵,黄巢没有要过,反而还分给了他许多铠甲器械。

  这次进攻洛阳,黄巢更是直接让他单挡一面,单独率一军出战,并拔给了他两万青壮。分兵之后,朱温一路打来,又掳了两万青壮从军,现在一下子有了四万辅从军,一万战兵,手上有了五万之军,声势一下子巨大起来。

  因为当初在镇**在呆过一段时间,因此朱温一直以镇**的那种模式训练自己的兵马。到现在,朱温手下有两个军,分别是选锋和踏白二军,每军五千人,分别由朱存和朱珍二人任军主。此外,四万辅从军也被编成了八个军。朱温还建立了一支亲卫都,清一色的骑兵,足足一千骑兵,命名为落雁都,以丁会为兵马使。

  朱温对待部下,平时最为大方,所次破城所得,大部都分赏给将士,因此十分得部下拥戴。而且朱温还十分看重文人,每路过一地,都要询问当地之文士,请为已用。到如今,朱温帐下武有朱存、朱珍、丁会、李唐宾、郭言、张仁等人,文有谢瞳、刘捍等人,凝聚起了一股以朱温为首的不小势力。

  朱温的选锋和踏白二军,每军五千人,其中每军两厢,一厢五营,每厢四营步兵一营骑兵。每军四千步兵,一千骑兵。这支部队装备比黄巢的精锐老营亦不相差,步兵每人一身皮甲,八千步兵中六千步兵人手装备一套皮甲,一面皮盾,一把长矛,一张弓,一把横刀。其中又有两千人装备有一把单兵弩。而剩下的两千步兵,则又装备着一套步兵铁甲,和一面方铁盾,一把步槊。

  全军的三千骑兵,亦都配有皮甲、骑盾、马刀,骑弓。

  另外,全军之中还拥有不少的伏远弩等重弩。大盾。就连那些辅兵。也人手配有一把长矛。并且有部份配备横刀。另外所有的人还配备了朱温在镇**所接触到的投矛器和投石索,每个辅军都背着二十支短矛和一袋石弹。

  数万辅兵如果在关健的时候,齐射投矛,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杀伤力。哪怕投矛没有了,用投石索投掷石,巨大的辅兵群发出的攻击一样不凡。抛矛器和投石索这简单的工具,让义军的人海战术威力更进一步。

  朱温所部,军纪也比其它的义军要严格许多。虽然朱温也不禁劫掠奸淫。但每次劫掠却必须是得朱温下令之后才能进行,一旦下令收兵,所部便得令行禁止。经过数年的时间,朱温的本部战兵,基本上都已经能做到这种令行禁止。

  虽然早已经背叛出了镇**,但镇**的种种制度,却一直是令朱温所尊崇的。李璟所说过的那句话,没有纪律不能称之为军队,最多只能算是盗匪的话语,一直深深印记在他的脑中。一直以来。不管他手下有多少人,他从没有放弃过军纪的重视。

  越过护城河。前面的城中出现一队打着黑旗穿着黑衣的士兵,这些士兵大多身材很小,甚至有一些是断手瞎眼的残疾,但每个人却面色肃然。这些是朱温的宪兵队,完全仿照镇**所建,用以督察军纪,防间谍刺探等。这些人原本都是精锐老兵,因为受伤,不适合作战,朱温便将他们安排做了宪兵,人尽其才。

  眼下拓县刚破,宪兵们便第一时间在县城中监督军纪。朱温虽许劫掠,但却有规定,所有缴获其中的七成要归公,剩下三成可以留下。而归公的这些,最后其中的三成平均分给所有战术,剩下的做为军资。

  朱温看到谋士谢瞳正在前面不远,带着一群如今跟随着他的文人幕僚们正登记着一箱箱的帐簿,赶上几步,笑道:“子明,收获如何?”

  谢瞳转过头来看到是朱温,一张略白的脸上立即浮现出笑容,他本是福州人,在长安呆了三年,可惜连续三年考试不中,最后返回福建,结果却正好遇到朱温的部队,与朱温一番交谈过后,觉得这个草贼倒也并不如想象般的那种,最后也就留了下来。以他的才华,在草贼之中自然是很快发光,渐成为朱温最为倚重的谋士,如今任朱温的掌书记之职。

  “收获确实不少,汴宋富饶之地,小小的一个县城,比的福建湖南的一个州的钱粮所得了。”

  朱温满意的笑了笑,对谢瞳道:“小小一个拓县就有此收获,那我们打下宋州城,定然收获更大了。”

  一直到现在,朱温还是无法完全忘怀宋州,以及宋州见到的那个女人。他这次再回来,早打听到,那个女人早已经嫁给了李璟,如今身在登州。不过其父亲倒还是在宋州任刺史,一直没有挪窝。当初跟着他的章台柳,早在广州的时候,因为瘟疫而死掉了。一念起宋州,他脑子里就会不由的显现出张惠和章台柳二人的音容笑貌。好一会,他才狠狠道:“这一次,一定要拿下宋州。”

  谢瞳听朱温如此说,心里头有些担忧,他并不知道朱温与宋州刺史张蕤之间的恩怨,捋着胡须道:“这次咱们主要目的是搜集钱粮,另外震慑下河南各镇,让他们不敢集结前往洛阳。宋州城坚粮足,只怕并不好打。若是顿兵坚城之下,久战不利,只怕会使得其它各镇蠢蠢欲动。”

  朱温想了想,虽然义军先后数次席卷河南之地,也数次进犯宋州境内,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围攻过宋州城。宋州的坚固他是清楚的,他手上兵马如果只对付宋州城中兵马是有把握的,担心的还是其它各镇的反应。念及此,迟疑道:“其它各镇听怕没有胆量出镇,宋州城中兵并不多,若是能攻破宋州城,一定能造成更大的震慑效果。”

  谢瞳沉吟了一会,最后也点了点头。若是能夺下一座州城,那对于攻下洛阳,也有更大的帮助。

  洛阳南面三十里处,即是伊阙,又名龙门山。

  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开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有一个十分形象化的名字,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

  伊阙,为汉时洛阳八关之一。

  密密麻麻的农夫正在赤红军服的唐军监督下挑土搬石、挖濠开沟。在这道天险关阙口,近三丈的城墙初见规模,大部份的城堞已经修好。关城前面又挖了许多深沟大濠,另外在河面上,也有许多条大小船只正不断的将石沉入伊水河中,堵塞河道,迫使船不得行,并在两岸打下大铁桩,连起了三道手臂粗的大铁索。

  在西岸的关下,还设有诸多滑轮绞索,关健之时可以把铁索绞起,铁索横江,封锁伊水。

  更无无数粮车正载着粮食从洛阳源源不断运来关城之中。

  关城之上站满火红衣甲的唐军,一丈八尺旗杆上大红帅旗高高飘扬。旗杆下,一员身体单薄,满脸销瘦的紫色官袍的官员,被十余名体格雄装,华丽全身甲的将官们众星捧月一搬围在中间。

  这便是大唐吏部尚书、河北南面行营都统崔安潜。他一左一右的两人,则是刚从洛阳赶来的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北南面行营副都统杜慆,左威卫上将军、河北南面行营副都统、张自勉。

  “崔公,皇上已经下旨令刘允章任东都留守,并第十一次传旨让我们率兵前往潼关,守卫关中大门。”杜韬有些无奈的对崔安潜说道。

  张自勉也黑着脸报道:“派出去的哨探已经查明,黄巢再有三天就要到伊阙,其部有三十万。另外,黄巢还分出两拔人马,一部由朱温率领,向宋、汴进军,意图绕到洛阳东面攻打郑州,并截断汴河漕运。同时,又派葛从周率部进攻颍、毫等地,防止淮南、与镇海军、两浙、江西等镇兵马北上。据消息,朱温与葛从周二部俱在五万人左右,加上黄巢所率,草贼足有四十万众。”

  崔安潜脸上阴晴不定,许久后长叹道:“洛阳坚城,我等据关依城而守,黄贼所谓四十万,其中不过乌合之众甚多,真正精锐不超七八万人而已。”

  “可恨偏偏这个时候,感化军作乱,忠武军更是叛乱,河中军又兵乱,齐克让兵败,感化军退回,淮南、镇海、两浙、江西诸道也都驻足不前。眼下我等虽有决心守住洛阳,可长安那边却担忧潼关挡不住叛军,一心只急着让他们退守潼关。关内十几万神策军,真到用时却是无兵可用,一群废物。”张自勉有些愤恨的道。

  崔安潜内心也十分失望,忠武军也是他的老部下了,却不想这次居然如此表现,军下三州纷纷杀官自立,形同叛乱,致使溵水防线崩溃。眼下他是有心坚守洛阳,可长安却对此没有信心。忠武军和河中军已经不可靠,泰宁军和天平军都先后败于黄巢之手,感化军和淮南军、镇**等都再次坐地观望。

  北面又还有河北叛军,若是洛阳守不住,到时连这支兵也丢了,只靠那十几万禁军,就更守不住潼关了。

  可是一仗不打就这样弃洛阳,退守潼关,实在是不甘心啊。

  沉寂之中,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崔安潜等转头望去,却见是一名宦官在数名禁军的护卫下登上城来。

  “门下:崔安潜、杜慆、张自勉速率洛阳兵马退守潼关,乾符六年正月十八日。”

  三日内的第十二道圣旨了,崔安潜咬紧牙关,最后还是只得无奈上前接过圣旨,然后转头望着那静静流淌的伊水,许久才道:“传令全军,立即退回洛阳,明日一早全军退守潼关。”

  那传旨的宦官听到崔安潜终于下令率军退守潼关,心里长舒一口气。而杜慆与张自勉诸将,却全都是低垂着头,紧咬着牙,满心不甘!

TOP

0
  第688章 万众期待


  “东海龙王庙,乃是郡王治下各州中香火早旺的庙宇。”大月儿此时俨然以地主自居,熟络的向渤海国王子大玮瑎一行介绍着登州城中的繁华城池景观。

  之前,渤海国兵败辽东,损兵八万,被迫与李璟签下了割地赔款和亲的和约。因为这一战,让与渤海国同为靺鞨种的黑水靺鞨部看清了渤海国如今的外强中干,在乾符五年,渤海国东面的黑水靺鞨向渤海国大规模袭扰,渤海国王大玄锡派兵征战黑水部,结果三战三负,损兵折将三万余人。眼看着黑水靺鞨来势汹汹,渤海朝廷提议把布置在西面的军队调往东面对付黑水部。

  不但渤海王又担心西面的李璟会乘机进攻渤海,思来想去后,渤海一面将西面的大部兵马调往东部,一面又派出王子大玮瑎为使者,带着大月儿的母亲高王妃在内的渤海使团前来,名为恭贺李璟母亲的生辰,实际上是希望能够与李璟之间改善一些关系,稳定渤海西面的局势。

  李璟母亲寿辰腊年已过,不过大玮瑎却一直滞留下来。

  韩夫人特别让大月儿负责招待其兄长和母亲,今日,大月儿便带着母亲和兄长观赏登州的景致。

  “东海龙王极是灵验神通,郡王向龙王祁雨,有求必应所以在五省三十州。东海龙王香火最盛。”大月儿抚着母亲的手笑着说道。自离开上京后。相隔数年才再见母亲兄弟,她心中说不出的高兴。而且这次母亲来,也说了父王终于接受了她跟了李璟的事实。

  “听说郡王数次被龙王邀请入水晶宫,甚至神火、天火还有玻璃这些都是龙王相授。郡王当初正是得龙王相授神火,用神火一战大败了封氏家族,在沙门镇站住了脚。”大玮瑎对于这个便宜妹夫,心中总带着几分敬畏,可从渤海经辽东到登州这段时间。他也沿路看到了辽东之地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到了登州之后,发现这居然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巨大都市。其繁华的程度让他震惊万分,这里无所不有,只有想不到的。更惊讶的是,这样一座重要的都会,居然外面没有城墙,里面的四道城墙,只围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中,更多的商市住宅区学校等都在围墙之外。

  “嗯。东海龙王最受百姓敬奉,五省三十州一百县都立庙祭祀。今天是二月初二。为龙抬头,又叫青龙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这一天,凡各行各业,店铺酒肆,达官贵人,官府衙门,贩夫走卒,都要来献祭。因此说来,今天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年后二月,仅次于上元佳节。”大月儿向母亲介绍着道。

  高王妃与大玮瑎一面听着大月儿的介绍,一面掀开一点四轮马车帘子,向外面观望着。

  他们从上京到了都里城时,已经觉得拥有十万户人口中的都里城之繁华几似人间天堂,远超被称为海东盛国的上京城。可到了登州之后,才发现都里镇其实还没有登州城的一半热闹。

  此时他们遍眼所见的,到处都是人群熙熙攘攘,便是整个上京的人都聚到一起,恐怕都还不及这东海龙王庙前热闹。若非有郡王的亲卫仪仗开道,都无法想象要怎样才能挤进庙中。

  “登州衙门从昨日起,便已经开始准备祭祀了。据说,只要能抢到五更的头柱香,便能保一年顺顺利利。从昨天开始,不晓得有多少人就已经在这里排队守侯了,都在等五更时分一到,便要争抢那头柱香。去年的头柱香,听说是船业行会的人抢到的...”

  “衙门的人也要来争?”大玮瑎有些惊讶,不可思议的看着妹妹。大月儿笑道:“当然要争,不说登州,就是其它各地,也都一样。各个衙门、商行、会馆、行会等,都会派人来争烧这头香,谁有本事谁争得,却是不能仗势欺人的。”

  四轮马车在宽阔的街道上缓缓前行,大月儿在车里不断的向着母亲和兄长介绍着所见的种种物事。在这热闹的日子里,百戏杂耍自然是少不了的,沿街到处都是表演的,看的那高王妃和大玮瑎王子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大月儿看着贵为一国王妃的母亲和贵为一国王子的兄长那惊叹的模样,突然觉得心中几分自豪。淡淡笑道:“这些人在登州城有不少,而且郡王早下过令,取消了他们的贱籍,如今他们也一样百姓身份,依靠表演赚钱。因此郡王治下这些艺人倡优特别的多,都是从其它地方来的,这里繁华,百姓富裕,逢年过节衙门和大族家里总会请这些戏班杂耍班子表演。一到节日里,附近不知道多少人,为了看这些,巴巴的特意赶来呢。”

  说着,大月儿突然觉得渤海国王妃和渤海国王子倒像是那些乡下百姓一样没见过世面了。

  渤海国王妃和大月儿兴高采烈的聊着天,大玮瑎却是有些显得沉默了,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接一两句。

  自去年十一月就动身从上京龙泉府前来,一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离开,转眼就在这里呆了两个来月,倒不是大玮瑎乐不思蜀。实在是这次来他还带着重要任务前来,一是要与李璟继续先前的那份合约,保证西面的安全。同时,渤海国还希望能从李璟这里购买到一批精良的武器铠甲,若是能购买到天火、神火这些自然是更好,如果能买到一些重弩,也对对付黑水部极有帮助。

  若是再能以大月儿的关系,说动李璟借一支精锐兵马前往对付黑水部,那自然是更好的。

  只是。到登州两个月了。也只见了李璟两三次。每次都没来的及深谈。

  渤海国本是粟末水靺鞨,与黑水靺鞨本是同种。靺鞨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七大部。主要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

  南部的粟末部与外界接触更多,一直较为先进,种植、养猪,属于半农半牧,在高句丽灭亡后,吸收了大量高句丽人、汉人、百济人等。最后建立了渤海国。

  而最北方的黑水部,却是以渔猎为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骠悍但更野蛮。

  唐朝灭高句丽后,在靺鞨设立了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以各部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各部领袖为刺史。

  自此之后,靺鞨族便分为两大部。双方关系逐渐紧张。后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势力渐强。渤海国建立之后。其国策便是东进,他们没有向辽东这地发展,而是一直向黑水靺鞨发展。

  唐朝皇帝曾经拉拢黑水部,策封赏赐,引得靺鞨部的疯狂报复,出兵攻打唐朝。

  对于渤海人来说,统一靺鞨,征服黑水部,是最为重要的。

  可这些年来,渤海国虽然一直压着黑水部,但也无法征服他们。到如今,渤海国衰弱,黑水部却开始反击了。

  这些年来,渤海虽称为海东盛国。可因为全面仿效唐朝,实行了定居农耕制度,结果也变的如中原王朝一样,当初那骠悍的骑战水平不断降低。到现在,虽然渤海有民五百多万,有兵三十万。可与李璟一战八万兵马尽没,就完全暴露了渤海军糜烂的真实情况。

  反之,黑水靺鞨一直保持着骠悍的风气,其部虽少,可也有十余万户,几乎全民皆兵。五百万之渤海国,面对十万户的黑水部,反而是抵挡不住。

  次日,郡王府。

  刚过了五十五岁寿辰的韩老夫人斜靠在火炕上闭目养神,大月儿还有张惠、王桂娘、婉儿、王惋君、裴氏姐妹、萧玉楼、于幼娘等围在旁边,连一向难得在家见到的梅根和茱丽也换了女装,老实端坐在一侧。

  李璟也坐在一边,身边围着一堆儿女,手忙脚乱。

  大月后低声向韩氏讲着昨日陪娘家的母亲和哥哥的经过,“去了东海龙王庙,又去了登州港。”

  “改日你便陪他们去琉璃坊、动物园、水族馆、大钟楼等地方瞧瞧,他们远道而来,你做女儿的多尽尽孝心,这也是咱们李家的体面。”韩氏吩咐道:“三郎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居然把那些海商从各地买回来的白虎、白象、长颈鹿、狮子等猛兽圈起来,还用那玻璃建了一个水族馆,真真是稀奇,想必你高王妃是没见过的...”

  “是。”大月儿连忙应道,想起这些,心中又是一阵感叹。“那动物园里的好多飞禽走兽还真是稀罕,以往根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说来那些海商也真有本事,金钱豹子、白象、长颈鹿、鳄鱼、巨蟒、狮子这些都能弄来。”

  韩老夫人闻言,睁眼转着嗔了李璟一眼,也笑道:“三郎有时看着稳重,有时也如孩童一般,居然花那么多钱从那些商人手中买下这些飞禽走兽,弄起这么一个动物园子,结果引得更多的商人弄来更多的稀罕物,小心玩物丧志。衙门有钱,就多用来救济穷苦百姓。”

  李璟没想到躺着也中枪,一边左挪右闪的躲避调皮儿子的龙抓手,一边笑着回道:“阿娘这些话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动物园并非纯粹是玩物丧志,儿虽然花了不少钱买来这些动物,但建起园子后,售票让百姓观赏,即开阔了百姓眼界,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其实算下来,每日卖票进项不少,还是一笔有赚不赔的买卖呢。”

  眼下登州不但有动物园,还有一家水族馆,养着各种河里海里的鱼类。这些稀罕物,每天都有人排队前来观看,李璟每日收票,也确实赚了一笔不小的钱。

  韩氏淡淡一笑,微叹了口气,“那些大事情我老妇人不明白,但以一家来说,勤俭持家,本份守道总是对的。昨日惠儿跟我说,河北的叛军已经打过黄河了,南方的草贼又已经围了东都,还有一部原来是你手下的贼军如今围了宋州。我老妇人不懂军国大事,但三郎你是朝廷的郡王,统兵的大帅。眼下叛贼逆党做乱,正是需要忠臣良将出来维护天下之时...”

  韩老夫人似不经意的说着,但她的话题一带到眼下河北叛军和河南的草贼时,李璟却是不由的怔了一下。成德军正进攻义昌军,魏博军则兵分两路,一部攻打昭义军的邢、洺二州,一部却已经直接渡过黄河攻打天平军的濮州。而黄巢的兵马已经迫近东都,朱温更是已经围攻宋州。

  朝廷在黄巢攻下汝州之时,到现在,已经连续向他下了十八道调兵救援诏书。而宋州的老丈人张蕤也是一连派了数道信使求救!

  “国难思良将,三郎,莫失天下人心!”韩老夫人徐徐道。

  李璟脸上平静,母亲这番话,已经隐隐有指责他拥兵自重,坐地观望的意思了。连李母都是如此态度,想必天下也有大部份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李璟握着韩氏的手,点了点头道:“儿今天本来就要说这件事情,儿已经调动兵马,明日即将亲率兵马,前往救援东都!”

  听到李璟的回答,李母点了点头,只说了一个字:“好!”

  张惠儿在一边听到李璟要出兵,心中长舒一口气,感激的望向李璟。

  李璟抓起她的手,安慰道:“宋州城高城墙,一时不会有事的。我明天就率军前往,定保张使君无事。”

  “嗯,夫君多保重。”张惠儿在众人面前,被李璟抓着手,一时有些脸红。

  李母听到李璟会出兵之后,脸色明显看的出来又好了许多。这只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在她看来,李璟既然是当今皇帝赐封的郡王,元帅,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应当出兵,这是为忠。虽然当年李家因为追随割据淄青的李氏,最后弄的差点家破人亡,但在她看来,当初李璟的祖父是李氏的部将,为淄青李氏奋战也是应该的,这也是为忠

TOP

0
  第689章 秦王再封

  此时此刻,天下一片喧嚣。

  大唐中原,群雄并起,逐鹿于中原。

  黄王黄巢三十万大军逼近洛阳,朱温率五万兵马扫荡宋、汴,葛从周率五万兵马席卷颍、毫。

  大唐朝堂一片惊恐,连发十二道圣旨调洛阳崔安潜、杜慆、张自勉退入潼关,守卫长安门户。

  忠武许州周岌、蔡州秦宗权、陈州鹿宴弘纷纷各据一州自守,避战不出。

  河中都虞侯王重荣再掀兵乱,一年之内驱走了第二个朝廷节度使,自称留后,控制河中。

  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晸率军于泗州兵败黄巢身死,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在汝州被黄巢击溃。

  感化军、宣武军畏惧不敢出!

  中原糜烂,再无人可挡黄巢。

  黄巢席卷河南,河北四镇也不甘寂寞,开始四处出击。赵王王简崇命成德军猛攻义昌军沧、景、德、棣四州,魏王韩简命魏博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昭义军在太行以南的邢、洺二州,一路渡过黄河直攻天平军濮州。

  一时间,烽烟尽起,四处兵戈不断,各军齐出,纷纷趁此乱局,想要夺下更多的地盘。

  这段时间来,诸反王一面出兵,一面又在小心观望。

  不论是朝堂上,还是各地官军或者是地方官府,以及各路反王,都是一面猛攻,一面还在小心的把目光望向东方。

  “安东郡王的兵马在哪里,为何不立即向幽州发起攻击,为何退出昌平?”有人万分叹惜。李璟若是坚守昌平。趁势进攻军都关。拿下这个关口,就能配合李克用一起把妫州的幽州叛军包围,一举拿下。那时东北军与代北军一同杀入幽州,河北局势立即可心改变。

  “显然,安东郡王是准备从淄青出兵,顺河济西进,直接救援东都,剿杀黄贼。”

  眼看着贼军势大。无数人等都在期待着大唐一代名帅安东郡王此时出兵,力挽狂澜。大唐虽然气数将尽,可在天下人的眼中,三百年大唐依然是正统,黄巢是草贼,河北四镇是逆贼,没有人愿意看到他们取代大唐。

  而不管是黄巢还是河北四镇,这个时候也极为害怕李璟出兵。有李璟先前出兵河北幽州,但夺下顺州之后立即停止进攻,甚至退出昌平重地的行为。使得他们又在心中隐隐期待着这次李璟能够我继续观望,不要出手。

  “李璟也不是什么好鸟。此人野心极大,定有取代李唐而自立之心。其虽手握重兵,兵精粮足,但观其一惯行事,却最喜欢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享渔人之利。这一次,他定会继续观望,好等我们与李唐杀出个两败俱伤,再来拣便宜。”

  “这样最好不过,守着一隅之地,当真以为天下会白白落到他的手上么。只要这回能灭掉李唐朝廷,到时天下各镇就是一盘散沙,那时回过头来第一个就要灭了李璟。”

  黄巢听到探马急报辽东和淄青方面的李璟兵马都无异动之后,长舒一口气之后,嘲讽的笑道:“李璟不过擅长算计之商人而已,经营一镇会算计也许可以。但若是争夺天下,机会往往只有一瞬间,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拥有了。李璟,终究还是太嫩了!”

  李璟突然进攻幽州,并迅速攻下顺州之后,又马上与刘岳达成协议,退出昌平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让所有人都震动。

  根据以往李璟的几次态度,这次李璟退出昌平的举动,便不由的让长安的天子和诸公们再次心惊。李璟的这些举动,十分的微妙,隐隐已经是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了。

  随后,一些在辽东的密探发回了消息,报告了李璟退出昌平确实是在和刘岳做交易,刘岳拿会昌县换了军都关后的昌平县,并以昌平等六县人口,最终换得李璟退兵,不再征讨。

  满朝一片哗然。

  田令孜长叹,李璟心怀叵测,生有异心。

  于琮等人还在为李璟辨解,说李璟只是在等待时间,在合适的时候再向叛军发动攻击。

  右监门卫大将军张泰也向天子进言,眼下李璟刚夺回顺州五县之地,已经是一次很大的胜利了。这个时候,决不能轻易的判断李璟生有异心,不然,就是朝廷讨伐叛乱的一个重大损少。

  “李璟刚夺回五县,朝廷不当猜忌而当继续嘉奖赏赐,另外同时派人向李璟传旨,召李璟率军从淄青出河济,增援东都。眼下朝廷最大的心腹之患已经不是河北四镇,而是杀到了东都附近的黄巢军了。”

  虽然李儇对于李璟越来越失控的表现不满,可这个时候也知道,只要李璟一天未真正的反了,那么朝廷就还是需要李璟的。

  “立即下诏嘉奖东北道各军将士,此次攻打幽州的所有将士全都提阶一等,传旨,加李璟齐王,诏齐王立即率军增援东都!”

  不管朝野对于李璟在东北之地如何跋扈**,但眼下朝廷却急需李璟的兵马为朝廷解围。李儇一直舍不得封李璟一字王,这个时候也终于下令加封齐王了。

  不但封一字王,而且一封就是直接封了一字王中排于第三名的齐王。

  在大唐,一字王为亲王之尊。

  唐朝的亲王排序,一般国名都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接下来是“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一档次封号。当初唐高祖称帝,他的三个嫡子,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便为秦王,李元吉则为齐王。

  朝廷派出了最快的信使前往辽东,为了保险,朝廷一天连发三道圣旨前往辽东。

  结果等了数天,却没得到消息返回,反而黄巢又进了一步,河北叛军也开始频频调动。

  等的心焦的李儇又下了一道圣旨,加封李璟晋王,赐万户食封。

  三天之后,第一批派出的信使返回了长安,带来了李璟接了旨,但却没有表态的回复。

  而到了此时,忠武军乱了,河中军乱了,天平军败了,泰宁军败了,黄巢攻下了汝州,成德军和魏博军都开始露出了狰狞的爪牙,扑向了周边朝廷各州。

  李儇几乎咬碎了银牙,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再次颁下了两道圣旨。

  一道是加封李璟秦王,一道则是令洛阳守军退守潼关。

  唐朝朝廷加封的宗室称齐王者有五个,但称秦王的却只有李世民一人。如今天子居然已经把秦王的封号拿了出来封给李璟,可以看出此时朝廷有多少的惊慌了。

  有人长叹,认为这个封号一颁,那么将来要么李璟篡位成功,成为一国开国帝王。要么,便绝不会有好下场。

  李儇下旨加李璟秦王爵,旨意传到辽东,李璟都惊愣不已,连忙上表谢辞。

  结果,李儇随即又连发数道旨意,坚持赐封李璟秦王,并将李璟母亲赐封齐国夫人,李璟妻子赐封鲁国夫人。

  前后一连十八道圣旨,赐封李璟秦王,调李璟出兵。

  “哈哈哈....”河北四镇和黄巢等人闻知皇帝连连下旨,已经加封李璟为秦王了,李璟依然没有出兵的时候,纷纷都是大笑不止,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李璟连一字王都不想要,连秦王这个代表着诸多意义的最贵王爵都不受,那必然所图更大。李璟明摆着是想要坐山观虎斗,不想管大唐的死活了。一个拥兵不发的名将,对他们来说,才是一个最好的大唐名将。

  “真不知道说李璟太聪明还是太傻,这个机会他居然错过,机会已逝,以后就等着后悔不及吧。”各路反王心中大定,开始放心的指挥军队出击。

  而大唐其它各镇的军头们,也都闻到了一股极不好的味道。李璟这个手中握着精锐之兵的元帅这个时候居然不肯接受朝廷的封赏,难道他已经不打算出兵了?

  淮南的高骈本来已经集结了三万兵马在天长,准备北上,看到这个情形,也开始迟迟不下达出兵的命令。高骈不肯出兵,一江之隔的周高、刘汉宏等也纷纷拥兵不前。

  “马上与河北四镇联络,这一次,我们要联合起来,先把洛阳和长安城中的小皇帝灭了。”黄巢回头望着身后连绵不绝的大军国,心中豪情万丈。不由的轻轻吟诵起当初离开长安时的那首诗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河北四反王面对黄巢的使者,很快就答成了协定。

  五家联合反唐,先破洛阳,再下长安,一起将皇帝扯下龙椅,这个江山换个主人,皇帝的椅子大家也要轮流坐坐。

  虽然这个协议没有说以谁为主,也没有说将来打下李唐江山谁来做皇帝。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协议只是为了统一目标,防止双方起冲突,目标一致对唐。至于将来谁来坐江山,这个事情将来再说。

  反正现在大唐的地盘大的很,谁有本事谁就尽管去打!

  黄巢甚至与四反王约定,谁能先打下洛阳,那么谁就将成为五家的盟家。

  “既然李璟和高骈等人都龟缩不出,李唐失其鹿,便将由五王角逐了!”达成协定之后,五反王再次加大了进攻力度!

TOP

0
  第690章 霸王条款

  李璟所治东北道五省诸州并不全在东北,最早李璟是在登州起家,然后据辽南,再回头起淄青,后来又得了河北的平州。几块地盘围绕着辽海分散开来,去年拿下了辽西,攻灭了高句丽后,辽东与辽西打通,连成一片。大行台建立,治所亦设在了辽河畔的辽阳城,处于河南东端的山东行省,反而成了大行台下的一块隔海飞地。

  辽东、辽西、安东、北平四省连成一片,与山东行省只能海路相连。虽然如今东北道海运发达,每日间往来之客船商船无数,十分便利。但是隔着辽海,终究亦有不便利的时候。

  每年长达两到三月的冬季辽海结冰期,就是山东行省与大行台其它四省交通最不方便之时。登州港和都里港、石人汪这三大港都会结冰,济水入海口和黄河入海口同样结冰。唯一的交通,只能依赖于大行台下的三个不冻港莱州青岛港、金州青泥港、和平州的秦皇岛港。

  虽然有三大不冻港,但是冬季航线却极为不便,风险增加。

  大玮瑎知道海上难行,河北陆路又为叛军所堵,便也干脆以此为借口长驻不走。不能与李璟达成协议,他怎么愿意回去。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单独得到李璟的召见,他已经听到一些消息,李璟正准备率军前往中原,增援唐朝的东都洛阳。如果再不能见到李璟,那可能短时间内再无机会了。

  最后只得用傻办法,每天都厚着脸皮带着礼物上郡王府拜访,一去就是一天。守着李府。等着李璟回家。

  可接连几天。他在李府都已经混的熟到连那些管事们的名字都全弄清楚了,却连李璟的人影都没有看到一个。

  大玮瑎几天几夜合不了眼,心里面患得患失,有心想直接问李璟的行踪,又明白这也属于机密。到底还是大月儿稍有些主见,与大玮瑎商议过后,知道眼下渤海国所面对的困境,若是一个应付不好。这回渤海国真的有大难临头。回过神来,便立即亲自下厨做了许多精致饭菜,亲自前往登州城中的天狼堂中,虽然如今李璟把大行台设在辽阳,可这里依然保留下来,做为李璟在登州时的临时幕府。

  一连数天呆在天狼堂与参谋院商议的李璟见大月儿前来,还有些吃惊。等见了那些她亲手做的饭菜,倒是十分高兴。笑着把敬翔等一干文官武将拉来一起用食,大月儿在一边的厢房中等侯,却不知道这话要如何开口。她虽是渤海国的公主。但如今却是李璟的七夫人,她也知道夫君向来不喜欢后院女人插手外面的事情。以往三夫人便几次受到训斥。

  还好,李璟吃完这顿难得的美食之后,十分主动的问起她。

  “是为渤海国之事吗?”

  被李璟一言道破,大月儿觉得一阵难言的尴尬,好像背着夫君做了一件十分不堪的事情被撞破了一样。

  看着大月儿那胀红的脸,还有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样子,李璟笑了笑。大月儿为渤海的事情来找他,这算不得什么,就算是普通人家,娘家有事,也定然是会第一时间找夫君帮忙的。

  其实渤海国的事情对于李璟来说也很重要,特别是眼下要出兵中原的时候,李璟更希望有一个安稳的邻居。在现阶段来说,李璟在东北的目标还是稳定自身,然后是打击契丹,继续归化奚、霫。渤海原来不是李璟的第一目标,现在也不是。只不过这些天李璟一直忙着出兵的各种准备,一时顾不上渤海罢了。

  现在既然大月儿出面提起,李璟便笑着道:“你一会与王子说,让他过来详谈。”

  李璟没有直接派人去通知大玮瑎,而是让大月儿去说,也是让渤海国承大月儿的情。

  送走了满心欢喜的大月儿,李璟马上回到节堂。

  渤海的请求并不多,早在大玮瑎去年到达辽东拜见李璟的时候,就提出了要求。

  他们希望与李璟重申当初的和约,再次确定双方之间的现在边界划分。其次,渤海国准备向李璟提交一份军购案,数目颇大。第三,渤海国还想要从镇**中借一支兵马前往其与黑水靺鞨边界的怀远府和安远府协助做战。

  “军购的要求没什么问题,我们从去年开始大换装,现在换下来的军械除一部份装备了乡军外,还有大量的堆在武库之中,更何况,我们的军械铠甲工坊每年都生产大量的铠甲武器,这些本来就是拿出出售的。”户部尚书、参政李让赞同对渤海出售军械。军械交易,一直以来都是李璟下面的一大主要产出。

  “渤海虽然现在不是我们的目标,但长远战略来看,我们如果平定契丹、奚、霫等后,最终还是要与渤海交手的。现在卖武器给他们,是否合适?”做为军械工坊的直属领导,工部尚书、参政郭承安有些担忧的道。虽然渤海现在不是敌人,但将来还是会敌对的。

  参谋使敬翔笑道:“我倒觉得没有关系,渤海现在看似强大,实则虚弱。一个小小的黑水靺靺鞨就打的他们抵挡不住,当初八万大军不也被我们一举击败。眼下我们要出兵中原,这渤海国稳定一些,比混乱更对我们有利。况且,不过是一些淘汰的旧式军械,就是给他们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如果渤海国很强悍,如同契丹、奚族一般,那对李璟等人来说,这是个威胁。但以如今渤海的现状,大家却是对此并不担忧。渤海早已经腐烂了,和大唐朝廷一样,内强中干。镇**手上的军械很多,从渤海人、高句丽人、契丹人手上缴获的那些,就已经相当惊人了。更何况,大行台自己也刚刚完成了换装。还有一大批淘汰军械。

  大玮瑎从大月儿那里听到李璟要见他的消息后。一路上急匆匆而来。路上激动不已。

  李璟看着大冷天里头上都冒起细汗的大玮瑎,脸上微笑着道:“这段时间一直很忙,王子先前的要求我们一直在考虑,今天已经商议出了结果。”

  大玮瑎目光直盯着李璟,期待着李璟的答案。

  “首先军械一事,本王已经决定同意向渤海出售,不知王子需要多少?”

  “有多少我们要多少。”大玮瑎脱口而出。

  李璟哈哈一笑,“王子殿下还是说个准确数字吧。我手中的军械可不少,存货至少二十万套,你们不会都想吃下吧?”当初渤海人兵败就送了差不多十万套军械给李璟,灭了高句丽,前后也差不多有这个数,再痛打契丹和卢龙军,收获也不少,还有各军换装,加上自己军械工坊所生产的,李璟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大的军火贩子。

  大玮瑎听到二十万套的数字惊的口都合不拢。如果可能他倒是想一口吃下这批军械,可他也知道。这不太现实。

  皱眉想了许久后,大玮瑎道:“我希望能购买铁甲一万套,皮甲两万,另外长矛五万支,横刀五万把,另外铁盔五万,弓两万,箭两百万发,另外单兵弩一万把,伏远弩一千具,弩箭两百万发。铁盾五千面,皮盾一万面,马刀一万把。”想了想,他又加了一句,“我还想购买神火、天火各三千。”

  听到这个单子,李璟笑了笑。

  轻轻的摇了摇头,道:“你确认这些你都要?”

  “都要!”

  “那你当知道这些军械虽然并不都是全新的,但也绝对的不便宜。”

  听到这话,大玮瑎立时怔了怔,确实,军械本来就是便宜,更何况哪怕是旧的,既然是从李璟这里买,那肯定比买新的还贵。毕竟,军械属于战略物资,有的时候,你就算有钱别人也不肯卖。

  “一套铁甲我只收你一百贯,一套皮甲收你六十贯,长矛收你两贯,横刀收你五贯,铁盔收你两贯,弓收你十贯,箭两文钱一支,单兵弩收你二十贯,马刀收你三十贯,皮盾十贯,铁盾二十贯,伏远弩三百贯。王子,这可是看在大月儿的面上,自家的友情出厂价。”

  就这些简单的一加,都已经四百万贯了。更何况,天火,神火这些东西肯定更贵。

  四百万贯,对于渤海国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字。渤海国肯定能拿出这些钱来,关健是怎么支付。

  李璟冲着大玮瑎笑着道:“其实咱们都是一家人,这样吧,这四百万的军械,外加我再交给你值一百万贯的天火和神火,凑一起算五百万贯,这些呢,我就不收你钱了。”

  听到不收钱这三个字,大玮瑎是如何也不相信的。

  果然,李璟又笑着道:“另外,我还可以将我手下的朝鲜军和高句丽军共一万人马派去支援你们与黑水部作战,如何?”

  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好事,大玮瑎并不傻。李璟不会真的这么大方,他还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那你们需要我们拿什么回报?”

  李璟亲切的拉着大玮瑎的手走到一边,那里有一副摊开的大地图。

  “我们的意思呢,这五百万贯军械也不是不要钱,而是说暂时不收你们的钱,你们可以分期交付。我们也不要金银钱帛,渤海国以后可以分三年内支付这笔军械款,以奴隶、牛马等材料做为支付。当然,这么一大笔钱,我们也得收一些保证金。我想好了,渤海国就把鸭渌府和南海府二府割让给我们。”

  李璟微微笑着说道,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大玮瑎看着那地图,心中一怔,鸭绿府先前已经被李璟割去了恒州等地,去掉了一大半。现在李璟的意思,竟然还要把鸭绿府和南海府全割让给李璟。如此一来,鸭绿江两岸就彻底都成了李璟的了。

  “老弟,这些军械可是很抢少的,前几天黑水部就派了人想来跟我们购买军械,他们可是开了很高的价。”

  大玮瑎心中一惊。

  李璟继续道,“再说了,我们可是很有诚意的,不但拒绝了黑水部,现在拿出这么一大批军械,还给你们一万兵马支援。想一想,若是你们败级黑水部,估计大半个渤海都不保啊。而有了我们的军械和兵马支持,击败渤海只怕不是问题,说不定,你们还能趁机一举杀入黑水部,将他们征服呢。你算一算,哪个结果更好?”

  “此事重大,我无法作主?”大玮瑎艰难道。

  “王子殿下,你前来之时,渤海国王好像交给你全权了吧。况且,渤海国现在,也等不起啊。你总不希望,等来回折腾半天后,你拿到我们的武器兵马支援后,黑水部已经杀入上京龙泉府了吧?”

  犹豫了许久之后,渤海国王子又与李璟讨价还价了一番,李璟又添了不少的军械,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定,做下了这一单极为惊人的交易。

  李璟拿出了价值六百万贯的军械给渤海国,并把麾下朝鲜军与高句丽军两军一万人支援渤海国。渤海国答应以后三年内,以奴隶、战俘、牛马等材料矿产分批充抵还款,并将鸭绿府和南海府二府割让与李璟。

TOP

0
  第691章十六军南下


  大玮瑎执笔在那一式两份的合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加盖渤海国王子印章之后,整个人都有些恍惚。李璟收起其中一份合约,看着上面那白纸黑字,还有鲜红的印章,十分满意的向未干的墨迹吹了口气。

  转头看了眼大玮瑎,李璟一脸亲切的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子殿下,合约已经签定,还请你随工部官员前往武库挑选军械,另外,自即日起,朝鲜军与高句丽军一万人马,就听从你的指挥了。对了,以后这一万人马的军饷和赏赐津贴抚恤,可也由渤海国负责了。顺便再说一句,本王会马上派人前往鸭鸀府和南海府接受二地。”

  直到李璟脚步声已经远去了,大玮瑎还是没有动弹,愣愣的坐在那里。他刚刚,把渤海国五京中的西京和南京给卖掉了。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天狼节堂。

  正在堂上喝着茶的一众人见到李璟春风满面的进来,不由的纷纷站起,目光望了过来。

  李璟扬了扬手中的那纸协议,高声道:“事情成了!”

  崔芸卿最先接过那纸协议,目光飞快浏览过后,满脸的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渤海王子怎么可能答应,难道郡王用了什么手段?”

  虽然说渤海国地盘不小,可全国也只有十五府五京,这一纸协议。就把二府二京给送给了李璟。太不可思议了。

  “这只说明。我们先前对于渤海的虚弱不够了解,也对黑水靺鞨的凶悍不够了解。看来黑水部这次确实很凶,凶到渤海国已经有了亡国之忧,要不然,也不可能为了我们的军械和援兵,就把二府割让。”要知道,虽然鸭鸀府先前已经有一半被割走,但毕竟二府中还有二京在。

  敬翔后过协议后。长叹一声:“不管怎么说,如此一来,我们东面无忧矣。这下,我们可以放心的兵进中原了。”

  “渤海是不用担心了,契丹方面呢?”盖寓有些担忧道。

  说起来,李璟掌握辽东之后,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渤海国,而是契丹。虽然眼下契丹接连失利,吃了几次大亏,退入草原。甚至连契丹草原东部都为李璟所占据。但不论怎么样,契丹依然有极强的实力。

  一旦李璟率主力入中原。东北新占之地不得不担忧。虽然几次移民,大量的高句丽人被移入中原,可辽东辽西二省的人口也大减,现在东北道,山东行省就有足足两百万人口,而北平行省加上安东行省也有一百万人口。辽东辽西二省,加起来才二百来万人口,其中光是金州就占了一百万,整个辽河两岸,加起来才一百万出头。相比于这大片的地域,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将鸭鸀府和南海府两地改为神州、南州、丰州三州,隶属于安东行省。这三州新占之地约有六十万民,将其中富民、大族、土豪全部迁往辽东行省。”要想控制新占之地,最好是先摧毁其原来的地方大族豪强势力,蛇无头不行,没有了这些不稳定因素,情况就会好很多。

  “至于契丹。”李璟沉吟了许久,原本李璟去年一直在做准备,准备今年秋高马肥后,就大举进攻契丹,准备一举重创契丹。可现在的局势,中原方面,由于河北四镇的原因,局势已经有些失控,李璟必须出兵,不然,情况会对他们很不利。

  以眼下他的实力,还无法两面作战。要出兵中原,那么不管是北平对幽州,还是辽西对契丹,都得转入防御阶段。

  “痕德可汗现在如何了?”李璟问。

  监察中丞公孙兰马上回答道:“痕德可汗情况不妙,因为先前几次败于我们,现在契丹各部都想迟早结束内乱,好统一面对我们。契丹二十部,现在只有遥辇氏与大贺氏这两支六部抱团,剩下的十三部都已经跟随在迭剌部后面,一起对痕德可汗作战。虽然我们不断支援痕德可汗军械,但看情况,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对于这个情况,李璟叹惜一声摇了摇头,痕德可汗实在是太弱了,集六部之力,都对付不了迭剌一部。

  “罢了,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来一个狠招。”李璟目中露出狠意。

  众人还是头一次看到李璟这样的目光。

  “派军队往契丹草原,放火烧草,把与我们交界的草原全烧了。”李璟沉声道。

  “全烧了?”有人惊呼,这可不是小事,这一烧,就将是上几百上千里的地带。

  李璟点点头,“我们事先做出防火带,然后点火烧草,把边界数百里的草全烧了。”

  眼下还是冬季,野野枯黄,最是好烧之时。烧草,一直以来都是汉人对付草原游牧民族最狠的办法。明朝之时,就曾提出御虏莫善于烧荒,每年秋冬季节,边防军都要出塞烧草,名为烧荒,以此防虏南向且耀兵也。每次一烧就是几百里,烧的越大越好。因为游牧民族拥有大量骑兵,如果边界上有大量的无草地带,那么马无以为食,游牧部族入侵就将面临极大的困境。

  烧草虽然在明代规模最大,但早在春秋时就已经为中原所用,之后秦汉屡有记载。

  李璟的这个计划已经是个被动防御计划了,因为一旦烧荒,虽然很大程度上能防止胡人入侵,但也让东北军难以进入草原。如此一来,也就间接向契丹人表明了东北军不会出兵草原的事实。这样一来,只怕原本一边对付痕德可汗,还要一边防备东北军的契丹人这下可以集中全力先对付痕德可汗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既然痕德可汗已经挡不住迭剌。而李璟又不得不出兵中原。最后。便只能先暂时放过契丹了。

  “辽海至少还有半月才有可能完全融冰通航,我们如何出兵?”兵部尚书、参政王普问道,如今东北军主力在东北,离中原最原,山东的兵马最近,可却兵少。辽海通行艰难,一时兵马调动起来会很麻烦。

  李璟也看了看地图,辽海现在已经开始融冰。但海上还是有很多冰,航行会很危险,而如果只靠不冰港航线,那不管是从青泥港到青岛,还是秦皇岛到青岛,都极远。

  如果要等到冰融,起码还得半个月。不过时间不等人,再耽误,只怕洛阳已经被攻占了。洛阳一下,天下震动。各藩镇只怕更加龟缩不出,若等到河北叛军与黄巢一汇合。他们联合起来的势力让李璟都会担忧。

  “我们不走海路,走陆路。”李璟沉吟半晌之后,沉声道。

  他转头向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参政林威问道:“眼下我军情况如何?”

  “按郡王的要求,这两年来我军进行了新一轮的整编以及换装,到现在为止,东北军下拥有战兵十八万,其中步军二十军十万,骑军十二军六万,水军四军两万,一共拥有三十六军。再加上五省三十州一百县,每县一营千人团结兵,共一百营十万人。此外,得县还有一营乡兵,共计一百营十万乡兵。”

  “十八万战兵都完成了换装,步兵奇兵、跳荡兵全部装备半身板甲,陌刀兵全部装备全身板甲,弓弩兵装备皮甲,骑兵装备半身板甲,战马配皮甲。我们的十万乡军,也都配备了皮甲和铁札甲,既可以做为地方城防部队,也可以做为随军辅军。乡兵也都装备了了皮甲和长矛、横刀、弓箭等武器,战令下达,立即可以征召使用。”

  这两年来,连打边练,李璟丝毫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抓紧。大量的钱财投入进去,如今的军队装备焕然一新。最关健的是,虽然军官们的权限被削,但地位却在不断的提高。军人薪水比其它职位要高,而且自李璟颁发了退役令,宣布股役五年而未提升至军士长的士兵服满可退役,并能获得一笔退役金,而伤残军官,或者其它军官也可能申请转业之后,大行台允许军官退出现身转为文职之后,军队的待遇越发的提高起来。

  军队就是大行台的一把利剑,平时小心保养,爀必使其锋芒,耀眼,但却又架的高高的,不使其伤到自己。一旦使用,无坚不摧。

  李璟颁布退役、转业的这两道条例,也是为了使军队保持更高的战斗力。他治下的军队,将是职业军队。而五年退役,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士兵有更多的选择,并不是只一辈子吃断头饭,一直到战死那天。东北军的军制为选役制,并非所有的成丁都要服兵役,而是选役制。

  部队招募的都是有家产者,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则取多丁。

  一般人想要当兵还不一定能当上,而得是富裕小康之家,且健康者为先。这些人入伍,李璟当然不可能让他们一直当兵到死,五年役满而未升到伙长级,也就是军士长级的士兵,役满退伍。然后往上有官职的军官,则可以申请转业,退役转为文职。

  现役的武官在仕途上受到限制,但转业之后就成了文官,不再受限制。不过按规定,转业之后就不能再转回去。

  李璟让那些兵五年退役,也是为了提高军队的职业化,另一方面讲,源源不断的轮转士兵,虽然老兵离去,新兵入伍,不免会对军队战力产生影响,但同时军队也是一个大熔炉,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军队中教育的一切。同时,这些老兵退役之后,也等于是藏兵于民,一旦战时需要,大行台也能立即招募出一批受过训练的老兵。

  这样一来,源源不断的轮换,最后大行台辖下大部份的成年男子都当过兵受过训,哪怕军队一时战败,也还有更多新鲜的血液可以补充。不像实行终身制的兵役一样,如果长期战争,最后精兵越来越少,到最后实力越打越弱。

  而按这种轮换制,打的越久,能用的兵越多,越打越强。而且士兵们知道自己五年就能退役,部队的战斗力会更旺,部队中也会少许多兵油子,兵痞子等等。

  而军官转业制,也同样给了更多军官们更多的选择,武官虽然不能担任县令、刺史、都督、尚书、仆射等职务,但转业之后,却成为了文官,一样有机会成为参政这等中枢要职。

  正是因为种种,如今的东北大行台扩编十分顺利,到现在,依靠充足的财力,已经军校培养出来的诸多武官,再加上优秀的兵源,现在已经足足有了十万步兵,六万马军,两万水军。

  这还是没有算上地方守备性质的十万团结兵,和民兵性质的十万乡兵。

  足足三十六个军的战兵,李璟心中充满豪气。

  新的军制下,团结兵是地方守备部队,只在本州之内调动,最多在本省之内调动。而乡兵则担任战时辅兵和协防本县和治安的任务。

  眼下因为冬季,水军却是用不上,这四军两万人暂时不能使用。

  “水师四军,一军驻长江口胡豆州,一军驻海州郁洲岛,另外一军驻山东青岛港,剩下一军驻鸭鸀江口大行城。”李璟考虑许久之后,把不能投入使用的四支水军暂时安排在此上四处,协守四地。

  “在辽西布防四个军防范契丹,在北平布防四个军防范幽州。”李璟又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大圈,拔出了八个军的战兵布置了两个防御集团。“另外,在青州与辽阳二地,各置四个军做为机动力量。”

  三十六个军的战兵,一下子分出了二十个军十万兵马驻防各地。

  剩下的兵力只有十六个军八万战兵。

  “这次我们出兵中原,不走辽海,因此,有一大部份军队要从东北南下。为此,我们此次将调集马步八万兵马,出辽东,入关内,从平州至蓟州过顺州,最后进入沧州,然后进入河南。”

  看着这个漫长的行军路线,众人都有些惊讶。不过南面过了黄河即是山东行省地盘,大军可以轻兵南下,不用携带太多辎重,南下的难度减少。而且顺州夺下之后,东北军地盘直接与义昌军接境,义昌军是朝廷控制地盘,且南面就是山东行省,如此一来,虽然自北南下,路途很远,但也是一条十分合适的道路。

  不过,现在河北叛军成德军正在进攻义昌军,他们要借道南下,只怕先得和成德军这拦路虎先干政一仗了。

  听了诸人的担心,李璟轻笑了笑,“谁敢螳臂挡车,那我们就一路辗碎他们!”

TOP

0
  第692章 铁骑五万


  临出征前的最后一晚上,李璟与一家人吃了顿晚饭。李母居于上首,下面坐着李璟的一家,十个老婆十八个儿女,还有两个被李母认做义女出嫁了的嫂子,和五个早嫁做人妇已为人母的姐妹。

  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外甥外甥女,真是好兴旺的一家人,足有四五十人。

  虽然李璟不是头一次出征了,不过这顿饭吃的还是有些沉重,李母一直说了许多嘱拖话语。

  一直到掌灯时分,才回到正房。结果大大小小的老婆又都带着孩子纷纷前来,十个老婆里,除了张惠儿、萧玉楼和梅根、茱丽四个还没有生养过,其它的都已经生了好几个了,如王惋君挺着的大肚子已经是第三胎了,而裴氏姐妹中的妹妹,三胎都已经生过了,而且其中还有两胎是双胞胎,一个人就生了五个,三儿二女,让王惋郡都有些妒忌,她前两胎全是儿子,这胎据有经验的婆子说又会是儿子。王桂娘也是羡慕不已,她是正房,可怀孕艰难,到现在也只生了一个女儿,再没有过动静。

  这么一大群的儿女,而且都还只有三四岁,很少有空在家的李璟甚至有时分不清他们的排行。不过孩子虽小,可这些小不点,每个男孩身上都已经背着至少七品的品阶,王惋君所出的长子甚至已经拥有了正五品的官位。

  一群夫人都恋恋不舍,舍不得李璟离家出征。

  反倒是梅根和茱丽二人心里很高兴,这段时间被李璟从军营召回。天天呆在家中陪着李母等人。让她们都有些坐不住了。如今水师扩编为四军。两人都已经各成为了一军之主。心中都整天想着训练舰队,哪愿意天天请安问好,陪着老人孩子聊家长里短的。这次李璟出征,她们还在遗憾冬季辽海和黄河结冰,不能跟随李璟出兵呢。

  出征前的最后一个晚上,一群大小老婆都想要陪着李璟,不过僧多粥少,最后李璟让桂娘留下。还惹得王惋君有些不太乐意,也不看自己的那个大肚子。

  不过这晚上也没有怎么亲热,夫妻二人也就敦伦了一回,便聊了些家常体贴话,桂娘便让李璟早点安歇了。

  没睡多久,就已经被房中的珍珠自鸣钟吵醒,一看时间已经是天光大亮了。

  没一会儿,婉儿却是已经走到门口,轻轻敲着门。

  这个当初从新罗浮海而来,因为饥荒。最后被其父母送到李璟做奴婢的女子,转眼间已经成了一儿一女的母亲。不过虽然她在后院中排行第二。是二夫人,可实际上这姑娘除了带孩子,便只一心孝顺李母,尊重桂娘,对于后宅之中各房之间的明争暗斗,特别是如今王惋君与萧玉楼之间的争斗,却是避之不及,根本不掺和到任何一边去。

  一大早,她便已经梳洗好了,而且把两个儿女弄的整齐了,带着过来给李璟请安。

  “给父亲大人请安。”

  一双儿女大的儿子三岁,小的女儿才两岁,一进门,望着李璟眼睛里还有些陌生感,依着婉儿早吩咐好的奶声奶气的上前请安。

  两个小孩子长的都十分可爱,虽然母亲是新罗人,可他们却看不出半点新罗人的影子,粉妆玉雕的。两个孩子,男孩在家中排行第四取名李玮,女孩家中姑娘排行第七取名李蓝。这些孩子男的取王旁,女子取草头。

  这个时候王桂娘也已经从奶娘那里把女儿接了过来,小家伙还犯着困,不过看到哥哥妹妹来了还是很高兴的来了精神,甚至连李璟这个爹都不记得了。

  王桂娘捉了回来,让他给李璟认真请过安才放过他。李璟看着这个排行第三的嫡女李莹也只能摇头笑了笑。倒是王桂娘看着女儿的目光中,有一缕失落。李璟明白,她是因为没能多生几个孩子,甚至没能给李璟生出嫡子而如此。以如今李璟的地位,却没有一个嫡生的儿子,结果引得后院之中也总是有一股潜流涌动。王惋君正是因为家中无嫡子,她给李璟连生了三个儿子,而且还生了长子,才会如今这般在后宅咄咄逼人。

  婉儿进来,转身就去一旁取了衣服铠甲,又打来清水,拿牙刷牙粉、香皂。

  等李璟穿戴整齐,婉儿便拿梳子给李璟梳头,梳的干净利落,结一个髻,用头绳扎起来,然后带上网套,最后将金盔戴上,然后将一件件青龙式全身铠甲给李璟穿戴起来。

  王惋君等几位夫人也都已经带着子女前来请安,梅根和茱丽二人也都已经各自穿戴好了一身朱雀式火红全身战甲,端着头盔站在一旁等候着李璟。王惋君挺着肚子看着这两个与后宅诸夫人格格不入的胡族夫人,心里总有些轻视,做女人的,既然好运气嫁给了夫君这等好男人,那就应当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侍奉婆婆,为夫家延续香火,开枝散叶。可如她们这样,好好的家里不呆,却要出去带兵打仗,整日抛头露面的,嫁入李家也这么久了,肚子却连半点动静也没有。

  胡人女子就是胡人女子,王婉君心中暗道。不过目光,却也有些忍不住几次打量二人那一身英武的铠甲,心中也不时闪过一丝赞叹真是飒爽英姿。

  转眼,又瞧着婉儿那双手如灵雀飞舞,那复杂的铠甲她居然一人就已经帮郡王穿戴的这么整齐。这一手本事真是漂亮,再认真看向婉儿的目光中,王婉君心里却已经对这个平时低眉顺目,从不掺与到后宅纷乱中的二夫人,有了几份戒备。原来这个新罗婢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李璟一一跟一群儿女告别,又与一众妻妾说了交待了一些事情,便告别离家。

  出门前。回头与众人挥手告别时。目光不经意间望到西院的楼上。一扇窗后一道倩影倚观望。

  两道目光相撞,李璟看到于幼娘也穿戴着整齐,目光默默的凝望着他。一时他心中有些愧疚,低头而走。

  河北,义昌军、沧州。

  义昌军前期为横海军,后为沧景镇,最后又号为义昌军。

  开元十三年,沧州置横海军使。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辖下九军之一,有兵六千,隶沧、德、棣三州。辖境屡有变动,但较长时间领有沧、景、德、棣四州,约在后世河北马厂减河以南,运河以东,山东浦津路线以东,黄河以北及博兴县北部地区。

  安史之乱后,因为位在河北三镇之间,因此是三镇竞相竞争的目标。同时由于三镇间相互的混战不断。沧、德、棣各州归属不定。先后归属于成德、魏博、淄青各镇。

  在李璟崛起掌控淄青镇之前,幽州卢龙军、沧景义昌军、淄青平卢军都建有水军。其中以淄青镇水军最强。李璟也正是依靠水军起家。

  到如今,李璟的水军拥有强大的四军两万人马,大小战舰数百。而幽州镇的水军完全被李璟击溃夺取,义昌军虽然还有水营建制,但辽海完全为李璟所掌控,其水师也因为军费不足,名存实亡。

  做为河北藩镇之一,与河朔三镇相比,义昌镇太弱了,百余年来,被诸镇轮流掠夺侵占,虽然到如今还能保持着一个藩镇建制,但实力却属于天下诸镇中最弱的藩镇之一,全部兵力只有六千人,其中还包括那支只剩下了一千人的水军,陆上兵马五千,一个偌大的藩镇,连一支骑兵部队都没有。

  说起来,义昌军拥有沧、德、棣三州,东临大海,周围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又紧邻黄河和北运河,有农田海盐运输之利,舟车便利,转运方便,处于水陆要冲。

  但实际上,义昌军不但弱,而且穷。沧州更是最容易出灾民的方。

  由于其地盘东面紧靠大海,南面依黄河,与其接壤的四个镇,正是大唐极强的四个藩镇,卢龙、成德、魏博、淄青。处于强敌环伺之下,义昌军便永远难成气候。

  河北三强镇,加上如今的义成军,四叛镇,卢龙镇原本北据燕山,西倚太行,依靠山海关、卢龙塞、军都关这几道关口,极为稳固。占据着河北的最高形势。

  而义武军从成德军中分出,掌控着飞狐、薄阴这条连接大同盆地的要道,地位依然十分坚险。

  成德军虽然几次叛乱后地盘越来越小,但其掌握的镇、赵、深、翼之地,却是整个河北最为重要之地,沟通南北,且据井陉可直通河东太原,甚至可以经河东过蒲阪直入关中。

  魏博镇则据守着河北门户,前依黄河,后阻漳水,据守河北南面门户,又有太行陉道可沟通上党泽潞之地。

  可以说,河北三镇能割据百余年,每一镇都占据了极为险要的形胜地势,相互联合,完全将朝廷的兵马挡在河东和河南。而眼下黄巢杀入河南,河北三镇便立即开始四面出击。

  而处于河北之地,又实力最弱的义昌军,立即成为了成德军的目标。

  李璟要从河北南下,如果只是通过河北南下,而不是要攻打河北,那么借道沧、棣、德自然是最佳路线。不过现在成德军杀入了义昌军,李璟便面临着要与成德军先争夺义昌的首要问题。

  正因此,李璟此次调八万兵马南下,出动的正是最利于在华北大平原上作战的骑兵部队。

  八万兵马十六个军,其中骑兵部队就足足十二个军。

  金甲胜捷军、银枪郊节军、黑旗军、控鹤军四支老牌精锐骑兵部队中,银枪郊节军驻守登州、控鹤军驻守辽阳外,剩下的金甲胜捷军和黑旗军两支王牌骑兵部队都在此次南下序列。

  除此外,李璟这次更将新组建的八支骑兵部队全部调动南下。

  武骑军、屯骑军、骁骑军、游骑军、飞骑军、旅骑军、云骑尉、羽骑军,八军四万骑兵,全部南下。

  南下十六军。骑兵就占了十军。

  自李璟攻入辽东之后。李璟拥有了大量的马匹与牧场。有了充足的战马以及充足的骑兵人选后,李璟使开始大规模的组建骑兵部队。从当初的七万五千战兵扩充到现在的十八万战兵,其中水军扩充了四倍,增加了三个军,骑兵扩充了三倍,增加了八个军。而步兵在此次虽然扩充了十个军五万人马,但实际上却只扩充了两倍而已。

  中原战场,特别是河北和河南战场。巨大的平原,最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因此,一切兵甲配给,军官培训方面,李璟都全力向骑兵部队倾斜。就连招募新军,那些看起来孔武能战,能骑会射的,都是由骑军先挑。其它诸如前往讲武堂培训进修,各军校学员毕业分配,也都是先满足骑兵部队。

  可以说。骑兵部队完全是个宝,不但军官的武阶普通比其它兵种高上一两阶。甚至就连刚招募入伍的新兵蛋子,也至少是授与上等兵军阶。

  从不到八万战兵扩充到了十八万战兵,甚至骑兵部队多达六万人马,哪怕是如今李璟地盘不断扩大,工商海贸做的风声水起,养这支骑兵部队也是让李璟咬了牙坚持的。

  十二军骑兵,每名骑兵都须配两匹战马,此外,还要配上万的骆驼、骡、驴、驽马组成的辎重营。

  十二军骑兵中,主要为轻骑兵,其中新建的八军就全是轻骑兵。但其余的四军并不全是轻骑兵,如黑旗兵,虽然只打了几仗,但这几年建制却一直在扩大,到现在,黑旗军已经拥有了五千骑,其中重装骑兵就足足两千骑。这是一支真正的具装甲骑,每名士兵都装备了最新式的全身板甲,连战马也装备了最新式的全身马甲,人马俱全部由板甲覆盖,武装到了牙齿。装备更配备了马槊、长枪两把长武器,并有短枪、马刀、圆盾、手弩四样辅助武器,他们身上的全身甲比步兵的板甲更重,但比原先的具装要轻,防护力却没有下降。

  这些重骑不但依然保留了重装冲锋的能力,也同时拥有了近战格斗的能力。而且他们他们还装备了更犀利的一样武器,每个士兵装备了十枚震天雷。

  震天雷是香瓜式手雷,一斤一个,引燃后五秒延时爆炸,杀伤力为一丈半范围,破片攻击。

  步兵们则装备了另一种,两斤一个的霹雳火。霹雳火则是木柄手榴弹,同样是五秒延时爆炸,借手柄可投十丈远,杀伤则有三丈范围。

  虽然震天雷和霹雳火的效果在李璟看来远不如后世的手榴弹,但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军械司研究了数年的结果。一个手雷扔到脚下,同样能把人直接炸个半死。

  新建的八个军的骑兵,可以算是弓骑兵,他们都装备了弓和弩。弓骑兵的战斗要求就是骑射,侧翼突破,包抄,追击等,并不要求他们进行直接的对抗近战格斗。

  弓骑兵主要还是马下步射,但也能够进行马上骑射,不过骑射的命中率要差上许多。不过如果数量足够,这依然是一股十分犀利的力量。

  李璟对此倒是很满意,一支骑兵部队,不光要有好的战马,还得有好的骑兵。这些骑兵多是辽东、河北等地的汉人,其中还有数量不少的各胡蕃兵,若非如此,几支骑兵部队绝对无法现在拉出来南下。

  虽然骑兵中有大量的蕃兵,让李璟并不太满意,但现阶段,没有这些蕃兵却也是不行的。李璟也只能一步步一类,等自己的汉人骑兵培养出来后,到时再换掉这些蕃兵。

  总体来说,李璟对于自己的这新建八军骑兵很满意的。

  对于这八军的军主,李璟最终把自己的门徒全派了上去,他十一个门徒,李让做了户部尚书,剩下还有十个,这次李璟便将他们全都升任军主,各统一军骑兵。

  其中刘寻任金甲胜捷军的军主,李存孝任黑旗军军主。

  王彦章出任羽骑军都兵马使,高思继任云骑军都知兵马使,符存任旅骑军都知兵马使,杨师厚任飞骑军都知兵马使,王檀任游骑军都知兵马使,李思安任骁骑军都知兵马使,高季昌任屯骑军都知兵马使,董璋任武骑军都在兵马使。

  南下十军骑兵,全部由李璟的门徒担任。

  剩下六军步兵,虎贲、龙骧、鹰扬、豹骑、飞熊、天狼,经过最新调动后,也分别由张承宗任虎贲军主,刘守谦任龙骧军主,李维任鹰扬军主、丘神功任豹骑军主,玄成任飞熊军主,周德威任天狼军主。

  十六个南下主力军,经过李璟的战将任命,全部都是李璟的心腹,通过这些门人旧部,李璟完全掌控着这次出征的各军兵马。而原来军中的那批军主,大部份被李璟升职,成为参谋院、五军都督府、兵部和五省都督府,等更高职务。

  将出征各军统兵权交到最信任的少壮派手中,李璟又组建了讨伐行营,把敬翔、盖寓、郭承安、李振、赵犨、曾元裕、周顺励、王普等诸多大将谋臣调入行营,担任行营重职,随军南下。

  二月六日,李璟向诸将颁下兵符,祭旗拜天之后,八万大军正式出兵南下。

  八万大军,骑兵一人双马,步兵皆配一马骑行,全军每人携带七日干粮,没有携带辎重营和后勤营,李璟和诸将的计划很简单,七天之内通过义昌军到黄河南面山东行省齐州!

TOP

0
强奸的文章,熟妇;老师对我来说更好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7-3 14:27